羊肉进口对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影响 论文构思

  摘 要:近年来,羊肉价格明显上涨,引起政府和群众高度关注。一些不合格肉食品借机流入市场,严重威胁广大市民的消费安全。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内蒙古羊肉市场分析
2013年2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近年来,羊肉价格明显上涨,引起政府和群众高度关注。一些不合格肉食品借机流入市场,严重威胁广大市民的消费安全。为彻底摸清包头市羊肉市场现状,加强对羊肉市场的监控,作者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羊肉市场供应、监管状况及食品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 中国论文网 /2/view-4868521.htm  关键词:肉羊养殖 羊肉市场 供不应求 假羊肉   一、羊肉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肉羊养殖数量逐步恢复   受有关政策导向的影响,包头市的肉羊养殖规模有所缩减。2007年开始包头市实行生态政策,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资源,肉羊养殖数量有所下降。养羊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减少的“草原羊”本该转化成“农区羊”,但由于转化需要一个过程,羊产业经过年的短期调整,养殖数量逐步恢复,2012年底羊存栏达到272万只、羊出栏达到386万只。目前包头市现有18家种羊场,现有存栏种公羊0.5万余只;优质肉羊改良率达到65%以上;全市有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场户5202个,规模化水平达到70%。尤其在今年,肉羊产业提质工程作为重中之重被列为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之一。   (二)羊肉价格涨幅较大   在我国畜牧业肉类产品中,畜种结构按比重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猪肉、禽肉、牛肉、羊肉。受流感影响,前两种肉类市场受欢迎程度下降,牛羊肉市场接受程度随之上升。另外,比起猪、鸡等畜禽,牛羊的生长周期长、繁殖率低,且牛羊出栏时间具有周期性,但消费者对牛羊肉的需求却是连续性的,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对牛羊肉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牛羊肉供应速度的局面。   由于羊肉市场供求紧张因素,羊肉市场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包头市羊肉价格并没有受到假羊肉事件的不利影响,多在28-33元/斤之间,这跟假羊肉事件之前的价位基本相当,羊肉价格依然坚挺。   从全国来看,羊肉价格也是在不断上涨。上图是我国日到日这一年以来的羊肉价格走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羊肉的价格虽然会偶尔回落,但总体上还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已从45元左右涨到55元左右,涨幅高达22%。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表明,羊肉价格一涨就是12年。从2001年到2012年,羊肉年平均零售价格由每斤7.55元涨至29.59元,上涨了292%。与同期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相比,羊肉价格涨幅高250个百分点左右;与同期猪肉、鸡肉价格涨幅相比,高150个百分点以上。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对市场中掺假羊肉整治力度的加大,将会使羊肉供求压力进一步增大,羊肉市场价格恐将仍有小程度上涨空间。   (三)消费者对羊肉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纤维细嫩、蛋白质高、胆固醇低的羊肉越来越受到青睐。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济民认为,消费者对羊肉日益上升的需求,是抬高羊肉价格的主要原因。的确,羊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大补,也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主食,即使在内地,很多高收入人群也把这个作为一个优先选择的产品。   国内羊肉供需矛盾尖锐、牛羊肉价格不断攀升等市场因素推动,羊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养肉羊为主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过去10年间,包头小肥羊、小尾羊、草原牧歌“三只羊”一路布局大江南北,高峰时在全国的门店达到上千家。这一壮举在叫响包头火锅业品牌的同时,也让羊肉的消费量和需求量不断增加,羊肉就此踏上上涨之旅,被戏称为“羊贵妃”。而如今,正是羊肉事件“伤及”与之相伴相随的火锅业。事实上,没有包头‘三只羊’在全国的快速扩张,内蒙古锡盟等地的羊肉也走不到南方,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的需求量。草原牧歌总经理史永成告诉我们,过去在南方人看来,羊肉膻味儿太重,并不为大众所接受。后来,正是包头火锅业的兴起才带动了内蒙古羊肉走遍全国,过去两大草原的羊不仅出不去,而且卖不上价,现在是有多少卖多少。   二、羊肉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断扩大的需求与羊肉产能不足的矛盾   1.供给不足   农牧业厅2013年4月全区畜牧业生产及畜产品和饲料价格情况统计显示,全区羊存栏7984.8万只, 同比增加2.5%。出栏肉羊1102.6万只,同比增加1.3%。羊肉产量18万吨,同比增加1.9%。面对愈来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内蒙古羊肉产量虽然居全国第一,但要想进一步提高总产量的难度还是很大。   2.需求旺盛   目前人们的消费结构在转变,羊肉的消费比例会逐年上升,它的价格会一直往上走。 有经济基础的保障,才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食品消费水平。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膳食结构也悄然发生改变,羊肉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羊肉价格近几个月一直维持在28-33元/斤之间,比上一年涨了20%左右,这跟假羊肉事件之前的价位基本相当,羊肉价格依然坚挺。   (二)假羊肉泛滥   近年羊肉消费市场的火热与羊肉价格的一路走高使不法分子对羊肉进行掺假、造假有机可乘,假羊肉的出现也正是因为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驱动。如今羊肉价格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养殖成本上涨,消费拉动,存栏量较为稳定这三个原因。   1.养殖成本上涨   在走访中我们得知,羊肉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养殖成本上涨是最基础的原因。2007年,养一只羊,买羊羔需400元,每只羊的饲料成本平均为230元,人工成本为20元,加上其他,平均每只羊的成本不到700元;2012年,养一只羊,买羊羔需800元,每只羊的饲料成本平均为320元,人工成本为30元,加上其他,平均每只羊的成本是1300多元,翻了一番,见表1   2 .消费拉动
  “羊肉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养殖成本的增加,消费拉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前羊肉属于区域性消费,如今变成了全国性消费;以前是一季消费,如今变成了四季消费,羊肉的需求量在大幅增加。” 内蒙古羊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处在全国第一位。近年来,全国羊肉消费量的增加,是内蒙古羊肉价格上涨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3.存栏量较为稳定   包头市的存栏量较为稳定,要想进一步提高总产量,难度还是很大的。   的确,目前羊肉的年产量远不及消费需求量,巨大的市场空间诱使不法商贩为获得暴利铤而走险,违法生产假羊肉片。那么,用其他肉替代羊肉,究竟会给违法者带来多大的利益?以鸭肉为例,活鸭1斤的价格是十多元,而鲜羊肉的价格则是32元,相差1倍多。但是,用鸭肉和羊肉混合的假羊肉充当纯羊肉,利润就会翻3倍,自然成了不法分子“难以抗拒的诱惑”。   根据商务厅市场预测分析,羊肉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各项成本也不可能出现大幅下降,肉羊的存栏量较为稳定,这3个因素共同决定了羊肉价格虽不会出现大幅上涨,但仍将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所以羊肉的供求矛盾依然存在,假羊肉事件可能还会上演,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确实存在的问题。   三、对提高包头市羊肉市场需求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羊肉供应量   1.以提高规模化水平和品种改良为重点   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指出要支持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畜牧良种补贴等资金,加大对生产大县的扶持,增加牛羊肉供应。增加羊肉供应量就是破解“羊贵妃”难题最根本的途径,在生产领域较为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科技化、规模化养殖,达到提高肉羊存栏量和羊肉供应量的目的。尤其在2013年,肉羊产业提质工程作为重中之重被列为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之一,其中包括:提升产业层次;以提高规模化水平和品种改良为重点,依托“群羊”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发展,强化技术服务、饲草生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肉羊品种改良。   2.采取地方品种的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的方式提高单产   为了更好地保障羊肉供给,下一步,包头市肉羊养殖的主攻方向首先是提高单产,要采取地方品种的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的方式,提高肉羊个体单产水平。在目前的存栏情况下,个体单产提高3公斤,全区就可增加17万吨羊肉的供给,这也是“十二五”期间我区肉羊改良工作的目标。其次要转变牧区饲养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家庭牧场建设,改善棚圈、贮草棚、青贮窖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行接冬羔早春羔,加快畜群周转,稳定牧区肉羊存栏。三是要发挥农区粮食、秸秆资源的优势,选择生长发育速度快,长年发情,还有多胎的品种,再使饲草料配发、疫病防控等等措施加强,实现2年3胎、1胎多羔,大力推进农区养羊业,增加农区羊肉供给能力,满足消费需求。   3.走规模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的道路   目前人们的消费结构在转变,羊肉的消费比例会逐年上升,它的价格会一直往上走。农区的设施化养羊业,整体通过标准草对它饲养的饲料,不同的羊从羔羊到育肥、到母羊到怀孕期间,都会统一标准,统一饲养、统一饲料、统一防疫防病、统一饲养要求,统一采购,通过这种养殖,加快了羊的科学育肥,加快羊的成长周期和循环比例,走规模化、现代化和标准化这条路。   (二)保证羊肉产品质量   1.向内蒙古正规羊肉企业进货   火锅业一路快速飞奔已有十个年头,如今,各家企业正逐步从“野蛮”生长阶段向深挖核心竞争力的理性阶段转型。如今,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蒙式北派火锅如何化危为机,为保住原有优势并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此次风波将会迫使企业在发展中作出思考,为下一步特色经营找到理性的出路。   如小尾羊,目前拥有自己的养殖基地,已经实现了由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不会用掺假羊肉,多年来他们一直与四子王旗和锡盟等地正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众多需求羊肉的餐饮企业都将羊肉的进货渠道转向内蒙古正规羊肉企业,像品尚豆捞这样的企业也正在与小尾羊进行采购意向的接洽。   2.加大政府检查监管力度   2013年 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严厉打击肉类掺假等行为》的通知,这意味着羊肉行业乃至肉制品行业将面临全新的洗牌,而以羊肉为主要涮品的火锅业也不例外。针对进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从检测结果来看,市场相对平稳,而且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进行巡查。通过加大监督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把住产品的质量安全大门,使羊肉消费更加安全、合理、科学,使符合标准的肉羊养殖生产企业受益。   3.借助媒体的正确引导   目前来看,制假掺假所造成的商业危机牵连的大多是火锅和烧烤行业,但随着事件本身的后续宣传报道,有可能增加消费者对于羊肉产品消费的顾虑,进而波及到养殖行业。希望借助媒体的正确引导和监督监管力度的加强,一方面使消费者对羊肉消费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使消费者放心地吃到安全健康的羊肉,更合理科学地消费羊肉产品;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假羊肉的制作贩卖,抑制假羊肉的生产和流通。   责任编辑:张莉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蒙羊闫树春:进口牛羊肉对内地企业有影响但不冲击|内蒙古|消费者|产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是这样,我们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13亿亩草场,全国百分之八十可利用草场都在我们内蒙古,我们内蒙古孕育了非常好的农畜资源,大概有一亿只以上的牲畜,羊有1.3亿只,牛有700万头,2015年我们的牛肉产量是53万吨,羊肉的产量是92.6万吨,那么这么好的物产,实际上我们百分之八十,因为人口的关系,我们百分之八十的物产要输送到外省,这样才能解决我们整个产量的问题,那么内蒙古呢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大省,农畜资源,健康的食材资源,都是非常好的产品,给我们全国也做了非常大的贡献,这一点呢我想也是代表我们内蒙古人的情怀。同样呢,我们说我们的市场也是非常广袤的,非常广大的,我们说羊肉每年的需求量全国超过500万吨。全国的羊肉产量2015年大概440万吨左右,有个巨大的市场缺口,所以对于养羊人来说,对我们做羊肉产品的人来说,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前景。那么我们说新常态下,为什么我们强调去库存,做供给测结构改革,我觉得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说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才是我们从事农牧产业的人要重点思考的。要生产,要给我们消费者提供他更愿意消费的产品,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只要把消费者的需求洞察出来,提供更适合他的产品,我们讲这个产业是朝阳产业。
  是这样,我们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13亿亩草场,全国百分之八十可利用草场都在我们内蒙古,我们内蒙古孕育了非常好的农畜资源,大概有一亿只以上的牲畜,羊有1.3亿只,牛有700万头,2015年我们的牛肉产量是53万吨,羊肉的产量是92.6万吨,那么这么好的物产,实际上我们百分之八十,因为人口的关系,我们百分之八十的物产要输送到外省,这样才能解决我们整个产量的问题,那么内蒙古呢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大省,农畜资源,健康的食材资源,都是非常好的产品,给我们全国也做了非常大的贡献,这一点呢我想也是代表我们内蒙古人的情怀。同样呢,我们说我们的市场也是非常广袤的,非常广大的,我们说羊肉每年的需求量全国超过500万吨。全国的羊肉产量2015年大概440万吨左右,有个巨大的市场缺口,所以对于养羊人来说,对我们做羊肉产品的人来说,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前景。那么我们说新常态下,为什么我们强调去库存,做供给测结构改革,我觉得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说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才是我们从事农牧产业的人要重点思考的。要生产,要给我们消费者提供他更愿意消费的产品,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只要把消费者的需求洞察出来,提供更适合他的产品,我们讲这个产业是朝阳产业。
  是这样,我认为进口肉呢是有影响不能叫冲击,我觉得市场上全球的市场,我们说全球化消费,有提供高价值的产品的地方,有提供低成本的产品的市场,我觉得一定要用,没有必要惧怕他。我们说跟全球市场竞争的时候呢要体现这么几点,第一点是品质,第二点是服务,第三点是快捷,用这三点去参与全球竞争对每一个市场主体来说,都是有必要的,我们不必要惧怕,更应该欢迎,我们中国人民14亿人 有14亿消费者,我们尝到全球的美味都没有问题,我觉得有巨大的市场缺口,全球的资源用于我们现在美丽中国富裕中国,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是人之大幸。我们不需要害怕,更需要用开放的胸怀去迎接这种挑战,这种全球的赠予。
   那么我讲呢互联网加上一种思维,实际上也是一种工具,实际上整个经济运营体系里面我们企业做的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用最好的产品,像蒙羊,我们开发消费者最需求的产品,解决消费者最便捷 吃到最好的美味,把他所有的冗长的程序都由蒙羊来完成.用简单的方式,他尝到美味的感觉,这样我觉得才是蒙羊要做的,也是未来我们农畜产业从业者应该更需要深入研究的。
  最后非常感谢广大观众和中新网的网友,对我们蒙羊的支持,对内蒙古的支持,对我们蒙羊品牌的支持。
  责任编辑:
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1.5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毕业大学生700多万,其中约一半是理工科学生,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宏大人力资源,是我们发展的最大本钱。
针对新增建设用地市场的供求矛盾问题,建议各热点城市土地事物交易中心每年尽早公布当年的土地供应计划,尽量避免市场等待与供求紧张预期的积累。
这次全聚德的变动和麦当劳关系不大,应该是正常的人事变动,毕竟董事长年龄到期了,以王志强的前任姜俊贤为例,1950年出生的他,于日从全聚德董事长位置上退休,也是61岁,所以说这次王志强的退休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稳、金融稳,才是货币稳的关键,对内平衡优先才是“王道”,外汇干预和资本管制都是临时性的手段和工具。只要宏观经济健康,跨境资本流动就会回归经济基本面,人民币汇率就有可能重新回稳乃至走强。内蒙古畜牧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畜牧业规模和效率均得到了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正从数量规模型的传统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的现代畜牧业转变。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由4162.3万头只增加至10677.2万头只,到2009年六月末夏季牧业普查时已达10858.5头只;畜牧业产值(按当年价)由8.42亿元增加至559.65亿元,畜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值中的比重由29.7%提高到43.8%;肉类、奶类产品产量分别由20.89万吨、7.24万吨增产到219.37万吨、912.2万吨,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已高居全国首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31元提高到4656元,实现年均增收14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列西部省市区第一。但,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矛盾,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畜牧业基础薄弱、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资源短缺、产业化水平较低、农牧民增收难度大、畜牧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以及对畜牧业的投入不足等。
一、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内蒙古畜牧业总体规模趋于稳定,生产效率逐年提高
1.畜牧业饲养规模趋于稳定
2006年牧业年度,内蒙古牲畜总存栏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1051.2万头只。近两年,全区牲畜存栏头数一直徘徊在1万之间,到2009年六月达到10858.5万头只,为1978年牲畜总头数的2.6倍(详见图1)。当然与改革初期相比,全区牲畜总饲养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特别是年间牲畜头数增量迅速,年均增加663万头只,是年平均增加量(209万头只)的3倍之多。但从2005年开始全区牲畜饲养头数的增加速度明显放缓,甚至下降,因此从未来走势来看其饲养总量将基本趋于稳定。
表1: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牲畜存栏头数变化表
2.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产量居全国首位
2008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07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01.8万吨,同比(2006年)增长4%,其中羊肉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与1978年相比,全区肉类总产量增加180.9万吨,是当年的9倍之多。牛奶产量达到950.9万吨,同比增长8%,是1995年产量(48.57万吨)的19倍。此外,绵羊毛产量达9.9万吨,山羊绒产量达到6746吨,禽蛋产量达到51.52万吨,分别比1995年增加4.2万吨、3632吨和32.69万吨。其中牛奶、羊肉、绒毛的产量居全国首位。按内蒙古现有乡村人口(2007年为1198.92万)计算,人均畜产品产量分别为:牛肉32.86公斤、羊肉67.41公斤、猪肉50.33公斤、牛奶793.13公斤、绵羊毛8.26公斤、山羊绒5.63公斤和禽蛋42.97公斤,牛羊肉和牛奶人均产量均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3.畜牧业生产效率逐年提高,畜牧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
2007年内蒙古畜牧业产值(按当年价)达到559.65亿元,畜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达到43.8%,是1978年的66倍,畜牧业已成为了第一产业发展的主动力。另一方面,近几年内蒙古畜牧业畜群周转速度、畜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日益突出。按2007年内蒙古乡村人口计算,农牧民人均牧业产值达3008.4元,平均每个乡村劳动力5058.1元;当年平均每个乡村劳动力生产:牛肉55.36公斤,羊肉113.57公斤,猪肉84.79公斤,牛奶1336.17公斤,绵羊毛13.91公斤、山羊绒9.48公斤和禽蛋72.39公斤,相对于1995年的人均生产量分别增效39.4、84.91、3.92、.20、4.20和40.45公斤。2006年,全区牲畜出栏7374.21万头只,比1978年增加2493.96万头只,其中大牲畜、羊和猪的出栏率分别达到39.2%、92.5%和150.5%,比1995年提高20.6、61.8和83.1个百分点,而以出卖率的增加为主。
4.畜产品出售情况良好,消费者普遍看好内蒙古绿色品牌
2006年,全区出售肉类总量达213.42万吨,同比(2005年)增长10.73%。与1995年相比,肉类出售总量增加161.92万吨,其中猪肉、牛肉和羊肉的出售量分别增加46.17、27.22和59.31万吨。而牛羊奶类销售数量达到787.73万吨,比1995年增加757.25万吨。大小牲畜商品率达到109.21%,猪的商品率达到了108.83%。这主要得益于以绿色、无污染的生态性畜产品被广泛认可以及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的结果。近几年,随着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绿色、无污染的生态性产品的重视,使得以牛肉、羊肉和奶类产品为主打品牌的内蒙古绿色畜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和深度青睐,形成了伊利、蒙牛、小肥羊、塞飞亚、鄂尔多斯以及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草原黄牛等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二)内蒙古畜牧业结构不断变化,优良品种比重逐年提高
&1.畜群结构逐渐变化,传统的饲养结构迅速被打破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畜牧业所饲养的牛、马、驼、驴、骡、绵羊、山羊、猪和各类家禽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各类畜种饲养情况看,市场需求较高的牛、绵羊、山羊和猪的饲养量快速增长,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牧业年度全区大畜、羊和猪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051.69万头、8825.82万只和1074.53万头,分别比1978年的饲养量增加354.19、0.23万头只。其中主要以绵羊和山羊,特别是绵羊头数的增加为主,马、驼、驴、骡等畜群的饲养数量却相对下降或变化不明显(详见表1)。
年内蒙古畜牧业各畜种饲养量变化情况&&&&&&
单位:万头(只、口)
数据来源:2007内蒙古统计年鉴,2008年内蒙古统计公报
2.农区畜牧业迅速发展,存量和产量已超过牧区畜牧业
近几年,内蒙古牧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牲畜头数呈下降趋势,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主产区牲畜饲养规模逐年下降。如锡林郭勒盟牲畜总头数由最高峰的2003年的1717.9多万头只下降至2007年牧业年度的1437.25万头只,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牲畜总头数也由2005年的115.2万头只下降至2007年牧业年度的95.17万头只,其原因主要在于生态建设的不断加强,草畜平衡力度的加大以及漾出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相对,农区畜牧业迅速发展,存栏头数占全区畜牧业的比重从??%提高到了2007年的70%;在2006年全区肉类总产量中来自农区的产量占到70%以上,其中猪肉、牛肉和羊肉产量所占比重分别为80.18%、56.23%和57.12%,羊毛产量达到52.56%。农区畜牧业已成为全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良种和改良牲畜比重逐年提高
2007年全区牧业年度大小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达10307.04万头(只),良种和改良种牲畜比重达到94.11%,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以2006年的良种和改良牲畜情况看,良种和改良种大牲畜为821.85
万头,同比增加99.93万头,良改比重达81.64%;良种和改良种羊存栏8502.10万只,同比增加481.18万只,良改比重达94.49%,全区良种和改良种牲畜比重超过90%的盟市达到10个。这主要是由于受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影响,广大农牧民越来越看重牲畜单位效率,单产能力高的优良和改良品种成为其饲养的主要畜种。特别是,从2006年起,自治区在2005年国家实施奶牛良种补贴试点的基础上,对奶牛、肉牛和肉羊实施良种补贴试点项目,相应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牧民积极主动地购进良种,进行牲畜改良,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牲畜良种化工作进程。
(三)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得到改善
与改革初期的1978年相比,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3元,是197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1.37元)的30倍,实现年均增速12.5%,相当于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几年,全区农牧民纯收入实现了连续四年增收超过300元,连续五年农牧民收入列西部省市区第一。2006年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中来自牧业的收入达到1137.36元,占其总收入的21.2%;牧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中来自牧业的收入达到6924.13元,占其总收入的75.6%。
同时,农牧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已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07年的3256.15元。农牧民消费结构不断变化,文教娱乐、交通通讯等消费支出逐年提高;农牧民饮食结构日益合理,蔬菜、猪牛羊肉、蛋及制品、牛奶等高营养质消费品的消费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提高;农牧民耐用消费品一应俱全,照相机、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逐步走进普通农牧民家庭(详见表2)。
表2& 年内蒙古地区牧民消费变化状况
各消费类别在牧民
生活消费中的比重
牧民家庭平均每人
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其中:主食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牧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其他商品及服务
家用电冰箱
牧民家庭平均每人
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彩色电视机
数据来源: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四)畜牧业产业化带动千家万户
2007年,全区已有18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个农畜产品加工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区销售收入百万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33个,销售收入达到1517.1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增加值482亿元,总量在全国排第6位。全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000多个,180多万户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通过产业化渠道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2164元。2007年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乳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3.6亿元,完成增加值122.5亿元;肉类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完成增加值100亿元;绒毛(皮革)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1亿元,完成增加值84.5亿元。
(五)畜牧业发展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1.可利用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7.73%
到2008年,内蒙古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7.23亿亩,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55.6%;草原围栏发展到3.74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6.6%;实施草畜平衡面积7.20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0.4%;青贮饲料达到312.54亿公斤。全区可利用草原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7.73%,与2006年相比提高1.6个百分点,比6年来的平均值提高8.4个百分点,为我区畜牧业,特别是草原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6年全区承包到户的草场面积达到5346.67万公顷,草库伦(草场围栏)面积达到了2204.84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增557.51万公顷。全区现有牲畜棚圈达640.9万件(座),面积达20382.27万平方米。此外,农牧业机械化持续稳定发展,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其中牧民家庭年末大中型牧业生产工具、农林牧业机械原值分别达到1460元、8730元。2007年全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6.0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37.02万亩,新增饲草料地灌溉面积136.41万亩。此外,农村牧区“五通”工程不断推进,各苏木乡镇以及部分嘎查村已通水泥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通、通讯和信息化服务。
3.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2007年,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绩显著,全年预防畜禽5亿头只,免疫记录、免疫挡案等健全规范,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全区完成草原鼠害防治面积2148.6万亩,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2020.7万亩。
4.畜牧科技应用推广以及开发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普遍提高,使科学养畜成为可能
随着牛、羊体外授精成功以及利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胚胎性别的早期判定等技术的突破,有目的地进行胚胎移植等成为可能。同时,在应用研究方面,已掌握了防灾抗灾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草地轮牧(划区轮牧)综合技术的研究应用、肉牛肉羊的技术开发以及配套草库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等等许多关键性技术和系统设计技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牲畜疫防治方面,主要牲畜传染病得到控制,畜群寄生虫病和非传染性疫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牲畜因病死亡率大为下降,从而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影响内蒙古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的30年中,内蒙古畜牧业虽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增长,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矛盾。其中包括,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畜牧业基础薄弱、资源短缺、产业化水平较低、农牧民增收难度大、畜牧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以及对畜牧业的投入不足等。就总体而言,我区畜牧业发展仍处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现代畜牧业仍任重道远。
(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保护和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一方面,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内蒙古生态条件有所改善,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较严重。另一方面,内蒙古畜牧业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自然资源(牧草)获取畜产品,完全以草地放牧或田间散放为主的饲养方式仍未得到改善。同时,农牧民,特别是纯牧民对畜牧业的依赖性很强,其收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来自畜牧业,在自然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对草牧场、畜牧业进行投资都将影响其收入的持续增加。从而形成了依靠自然生态发展畜牧业,依赖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却很少进行生态建设投入的单向型生产链条,并延续到现在。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这种单向型生产链条难以持续,激化了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三者之间的矛盾。因此,应对传统的单向型生产链条进行改善,使其成为生态-畜牧业-农牧民增收-生态建设的循环型生产链条,从而缓解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三者间的矛盾关系。
(二)畜牧业基础薄弱,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仍需改善。
与国内其他畜牧业强省区相比,内蒙古畜牧业基础仍较薄弱,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畜牧科技技术水平不高,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在内蒙古广大牧区仍有很多牧户没有像样的牲畜棚圈,仍使用传统的简易畜圈,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低;还有部分牧民家庭人畜饮水问题仍未解决;由于人力、财力和技术原因,牲畜人工配种仍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农牧民对现代农牧业技术的掌握不足,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仍然较低等等。
(三)饲草、水源、油料等资源短缺问题仍然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近几年,农区畜牧业虽然依靠农区丰富的秸秆、饲料资源迅速发展,但饲草、水源和油料等资源短缺问题仍然制约着全区畜牧业整体的持续发展。随着牲畜饲养头数的增加,所需饲草量随之增加,特别是遇到干旱大雪等多灾年份时,缺饲草问题越发严重,购草成本不断攀升。而牧区缺水问题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地下水位低,打井成本高,直到今天仍有部分牧户没有饮水井,很多牧户没有机井,只能围绕水源居住,导致水源周围严重退化。再者,随着国际油价的提高,近两年柴油价格不断攀升,油料供给紧张,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甚至影响着农牧民正常生活。
(四)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仍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
近几年,在自治区产业化政策指导下,发展出鄂尔多斯、伊利、蒙牛、蒙羊、赛飞亚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然而,一方面畜牧业产业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加工企业总体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较弱,带动能力仍不强;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加值仍较低,精细加工程度仍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牧民仍停留在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牲畜规模养殖只停留在少数大户或项目户上,很多农牧民没有参与到产业化过程中,没能从产业化发展中得到利益分配,农牧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仍不相适应。
(五)农牧民较大幅度增收的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近几年,内蒙古农牧民收入连续四年实现超过300元的增收速度,到2007年到3953元,但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相比仍低187元,比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8425元,并且其差距继续拉大(详见表3)。从目前看,农牧民增收渠道仍然不多,增收后劲不足,2006全区农牧民收入中来自农林牧渔业外的收入仅为1127元,占全部收入的19.4%,其中33.5%又来自于政府转移和财产性收入(详见表4)。
表3:内蒙古城镇居民及农牧民收入之差&&&&&&&&&&&&
表4: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结构
城镇居民可
农牧民人均出收入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
&&& 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数据来源:2007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六)畜牧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为了增加农牧民收入、减轻耕地或草地压力,大量转移劳动力,使农牧区务农务牧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问题。即,农村牧区青壮年(尤为青年)、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大量外出,把老年人或妇女留在农村牧区从事农牧业生产,出现农村牧区劳动力“空心化”趋势。但,农村牧区又需要体魄强壮的、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劳动力,成为现代农牧业的创业者,结果看似剩余的农村牧区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制约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业现代化程度。
(七)对畜牧业的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在精力、财力上对畜牧业生产的投入不足,导致畜牧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以中央、自治区两级财政支援畜牧业生产的专项资金投入和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看,年十年间,两级财政支援畜牧业生产专项资金共投入8.3691亿元,畜牧业基本建设资金共投入3.0957亿元,共计11.4648亿元,而年内蒙古牧业生产产值达亿元,投入产出比例为1:117。同样,很多农牧民也完全依靠牲畜和自然生态的自然增长规律经营畜牧业,对其投入不足,甚至微不足道。
三、内蒙古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同时,降低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特别是草原生态的恢复与保护一直倍受关注。同时,内蒙古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直接依赖性又非常强,畜牧业生产又关系着广大农牧民的生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和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既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又要降低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直接依赖性。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农牧民(法人或个人)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始终有限,国家仍然也应该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但从2007年起,部分国家生态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投资陆续结束,当地政府和广大农牧民又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对生态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生态建设工程陷入困境。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大包括草原生态在内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制定有效的建设模式和投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生态建设效率。而欲降低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直接依赖性就要提高畜牧业质量、减小养畜规模。在保证养畜农牧民的收入逐年递增,除了要增加农牧民非畜牧业之外的收入外,关键还是要增加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于是,养畜效率的提高则成为重点——牲畜单产的提高和畜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必须狠抓牲畜改良和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的选配、引进、推广工作,提高畜牧业管理、生产和销售效益。
(二)加大畜牧业投入,不断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
内蒙古作为畜牧业大区,畜牧业在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畜牧业作为我区优势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正如前文所述,国家和自治区对畜牧业的投入却微不足道,很难满足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多方位投入,其中包括农牧区“五通”工程、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草牧场建设和改良、畜牧业经营管理和使用技术推广、农牧民能力培训、饲草料补贴、牲畜改良和优良化、防疫防灾建设等,特别要加大畜牧业经营管理和使用技术的推广和农牧民能力培训的投入。
(三)确立各区域畜牧业发展战略,实现区域间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在全区大力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战略的背景下,各区域应综合考虑本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各自的畜牧业发展战略。草原畜牧业要以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为前提,以提质增效为重点,重点发展传统优势品种畜群和改良畜群,为市场提供“少而精”的特色、绿色、环保型畜产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牧民增收为一体的草原畜牧业发展道路;农区畜牧业主要以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为目的,重点发展奶牛、猪禽以及肉牛、肉羊的育配,实现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和农牧民组织化生产,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区农区实际的健康安全性现代畜牧业;而城郊畜牧业,特别是近郊畜牧业主要以养殖业为重点,为城镇提供安全、快捷的日常所需的畜产品,并在各区域间建立畜种、幼畜、饲草料等的优势互补性协调机制。
(四)提供指导性转移政策,实现农村牧区人口有序转移
目前的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普遍带有强制性或诱导性因素,经常把转移多少、转移那部分人、转移到什么地方等都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硬性考核指标或必须完成的任务。虽然这种转移模式针对性强、操作方便、短期成果显著,但其稳定性、选择性较差,长期效果一般。因此,在今后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中,重点要提供指导性转移政策(只提供政策),即转移政策要明确:给转移出来的人提供哪些优惠政策、对转移后的生计问题提供哪些保障、对农牧民提供哪些技能培训,同时转移政策要做一些必要的解释或宣传,如那部分人在什么条件下需要或可以转移、转移后哪些工作适合哪些人、转移所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等等。虽然这种转移方式短期内效果不太明显,转移政策的设计比较复杂,但可避免急功近利、盲目转移行为,降低转移人口的反弹、再度转移等可能性,保证转移工作的长期效果,从而实现农村牧区人口的有序、有效转移。
没有找到2007年乡村劳动力资源的具体数字,是从2006的数字基础上通过“2006年乡村劳动力资源/2006年乡村人口=2007年乡村劳动力资源/2007年乡村人口”公式推算的,推算数据为:711.66万
乌兰夫,《“三不两利”与以牧为主》内蒙古政协内部资料
内蒙古晨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