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要学佛网,想经营个卖佛具的店铺,该怎么劝说他

天珠传奇,杨子藏品,藏传美学配饰品牌旗舰店, 杨子倡导的藏传美学,本朴生活。
Tags:&&&&&&
学佛入门教程,到底怎么样学佛?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第一个问题是反思、反省和转变。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其实学佛就是要解决我们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无法解决,所以来依靠佛陀。释迦牟尼在经典里常常把我们的南瞻部洲叫做挲婆世界,挲婆世界翻译过来就叫堪忍,堪忍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忍耐。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凑合活著,那么这里边就肯定有不尽人意,有缺陷,有不圆满。我们常常说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求不得苦。其实苦不仅仅是这些,所以佛经里常常说有八万四千种苦。面对现实,我们也能感觉到许许多多,比如我们面临的很多种问题:比如说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各种各样令人烦恼、缠绕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寺毗卢殿的旁边,有个灵骨函,也就是舍利塔,每当初一、十五、星期天的时候,我总是能莫名其妙的发现有人在那儿,在那个舍利塔旁,像烤火似的,烤了一会儿,然后就又摸脸又摸屁股的。对这件事我是非常悲哀的。我曾经对他们说:&那只不过是一具棺材!&但是没人相信你的话,一会儿大家又聚拢来了,觉得那里非常的有诱惑力。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学佛,可是他到庙里来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引以为戒,我不想再说什么了,因为他不相信你说的话。今天有这样一个因缘,我觉得有必要借此机会说一说:这根本不是一个正确的学佛者的态度!我希望这样的事以后杜绝。至少是应该少一些。不然的话,我们学佛没有多少内涵。  还有人就是莫名其妙,有一次,有人就给我介绍来一位居士,说是学佛好几年了,他说:&请问法师您能看到什么吗?&我当时也很疑惑,我说:&我看不到什么呀。&他说:&那你白修了!&我觉得非常可笑,因为如果仅仅学佛是为了能看到什么,我觉得人都不如猫头鹰,或者是那些蝙蝠之类的,因为它们在这方面比人有本事,有功能。如果人要学这些东西,那跟佛会越来越远,所以根本不是一个学佛者的态度,这同样是个悲剧。  还有就是人们对密教的不理解,然后趋之若鹜。曾经唐山有十几个居士,听说北京有密宗的活佛,还有什么空行母呀等等,一个个欢喜雀跃的就跑来了。由于空行母和上师们给他们开了几个咒语上有明码标价,上面有四百的、二百的、三百的,各种各样的价格。他们是工薪阶层,花不起这么多钱,感觉很迷茫,就找我来了。然后就问:&空行母是在空中能飞行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空是《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的空,这怎么可以说是满天飞的呢?这不是的。&但是他们不了解,所以最后他们把咒语交给我了,他问我:&师父你怎么办?&我说:&你就不要问了,只要你没有负担就好了。&─这同样是个悲剧。第三点,佛陀的内涵。  &佛&字,中国人造这个字造得非常好,它是一个&人&字,旁边一个&弗&字。&人&呢说明学佛只能是人才能做的事。有人说:&你看我给牛也皈依啦,马也皈依啦,把那些放生的动物都皈依啦。&这在菩萨戒里面是学平等法,其实这些动物未必受皈依了,它得了一条生命,这倒肯定是无疑的。  你要知道,通过这种仪式,你、你的所得因缘、你的成佛的资粮在积累。  我们经常见到有些受了菩萨戒的人常常对那些畜生讲:&你是畜生!有痴!发菩提心!&其实它会发吗?不会发。但是我们的心由此而改变,这非常有意义。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我说学佛只能是人才能做的事,任何一种动物都不可能做。不论你怎么样赋予它,它也不行,因为我会说法,他不知道佛法是什么意思。我们一定要珍惜人身,非常难得,我们要珍惜。不要走错了,学佛是人才能做的事。  旁边有一个&弗&,也就是说不是&人&的价值观念你才能成佛,有很多人学佛了,还在斤斤计较,还在跟家里的人、社会的人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在计较,你要知道,你一信佛,你的价值观念应该超越&人&了,至少你要学著、试著超越。你怎么可以再去斤斤计较?所以这是个悲哀。  我曾经在路边经行的时候遇到两个人在探讨,在愤怒地探讨:说某人已受了菩萨戒,但是又喝酒、又吃肉,还有骂人,还干坏事。两个人说得特别激动,而试图引起我的注意,我一贯不注意别人的事情。后来他们终于耐不住,就问:&请问师父,你给评评理。&我说:&你们俩是佛教徒吗?&他们说:&是啊,我们受菩萨戒已经七、八年了。&我说:&你们说的那个人他是佛吗?&他说:&不是。&我说:&那你们学佛就好了,没必要你跟他学。&  你又何必去计较呢?各有因缘,因果自负,如果你能劝说得了他,你应该去劝,如果你劝了他三次,他再也不听,那么接下去你再劝的话那就是你的过了。因为戒律上有规定:你只能劝三次,超过三次,人家再也不听,那就是你有过了。因为你不知道,这是因缘不合适。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要改变我们作为&人&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要说,我们是&人&,我们很幸运,但是我们要改变&人&的价值观念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起,弘一大师有一句话:他说&昨日种种比如昨日死&就是说你在告别过去,&今日种种比如今日生&,因为你获得了新生。如果你一直纠缠在过去,  那么你没有希望。这个不是我危言耸听,因为学佛就是要不断告别过去,你才能够真正的放下,放下才会看破,看破你才会自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信你就试试。如果你一直纠缠过去,二十年前、昨天或是前天的事情,你一直在计较,那你学佛没有希望。这种悲哀、这种烦恼都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说明你还是人的价值观念,有人耿耿于怀、记忆非常深刻,那说明你的记忆力好,你做人可能是合格的,但是你要学佛,你是差之千里,所以要反思、反省,要转变,转变我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告别过去,展望未来。告别过去,是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展望未来,是因为未来有希望;把握现在,是因为只有现在,我们才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这是第一个大问题:反思、反省、转变。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差错。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依佛学佛。当然有很多人依人学佛,那我不加评论。今天我要正本清源,我说依佛学佛。因为佛的意思是&觉者&,觉者就是智者,说的更清楚一点就是明白人。有很多人说:&我也明白。&其实这未必,如果你真正明白,你就不会有烦恼。但是你有很多烦恼,我们有很多我们解决不了的烦恼。当别人不惹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有烦恼。我们往往看到自己都会别扭,这个就是没有&觉&。  而我们是不觉的,为什么?几乎我们所有人:凡是人,他就有人的缺点,几乎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因为你的认识观念的局限,导致了你的世界的局限,所以我们人看这个世界总是不清静的,但是诸佛菩萨看我们这个世界是清静的,所以我们总是怀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路程,其实不会,其实佛教讲心包太虚,亮周刹界。如果说总是愿意跟人计较的话,那我们就是鼠目寸光,那样我们就是背著各种各样沉重的负担来学佛,我们背著枷锁、背著房屋、背著地、背著家庭,背著各种各样沉重的负担,不用说到极乐世界,就是说你到火车站,你也未必能走得了。所以我们必须放下我们一切的包袱。  但是你不要误会,放下不是放弃,是在我们行为观念上的一种突破,这正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一直说我们要反思、反省、转变自己。  因为往往作为我们人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我们就好像每人都戴著一副眼镜一般,这个眼镜是有色的。我们戴了各种各样的有色眼镜,所以我们产生了争论、产生了矛盾。  一个戴红色眼镜的人对一个戴绿色眼镜的人讲:&世界是红色。&戴绿色眼镜的人说:&世界是绿色。&这两个人争论起来没完没了,最后打起来了。他们有意义吗?他们毫无意义。  我们某些佛教徒就是这样毫无意义,就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其实毫无意义,你们本身就戴著眼镜看世界。所以我们要给别人机会,要包容别人,有一天你明白了,我戴的眼镜本身就是有色的,所以你也应该给别人机会,否则别人也不允许你的红色眼镜成功,所以你应该包容别人。第一点是应该包容。如果一个佛教徒不包容别人,老说自己是对的或者别人是错的,根本不行,你不是学佛的人。  第二点,我们在包容的同时,也要把眼镜摘掉,因为只有摘下来之后,你才会知道,原来不论什么颜色的眼镜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反思、反省,不然的话你一直会跟人计较,你就觉得我对呀,我一直很对呀。我就反问他:&既然你是对的,你为什么还有烦恼?还要生气?&他说:&我对我才烦恼。&我说:&那你最好不要对了。&  当年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好像我们的红卫兵曾经要把我们的红旗呀、红色传遍五湖四海,其中把毛主席像章戴到驻北京的国外外交官身上去,最后弄成了外交事件。这是一厢情愿的呀,你认为他是你心中的红太阳,别人不一定接受。所以成了外交事件。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来讲,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应该改变我们原来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念。  我们在家里学佛,就要统理这个家庭,希望这个家庭都学佛,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如果你有那样的一种想法,你也得需要一个过程,让别人了解你、理解你,最后才能够选择你的信仰。不然的话,人家会相信你的信仰吗?你自己在家里就怪怪的,简直就是一个佛盲,你这个佛盲给人的感觉就是:&原来佛教徒都是这样!&非常错误,所以我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加在别人身上,因为你们的眼镜不一样。所以要给别人机会,要包容别人。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不一定对,别人不一定错。正是因为如此,有一些友人赞叹你,你千万不要得意忘形。为什么?因为别人无论怎样赞美你,其实你不一定是那么好,你记住;同样别人无论怎样抵毁你,你也不一定那么坏。你难道不就很坦然了吗?有人说:&平常心是道。&我听得出来,这里边有无奈的成份,无可奈何才说:&顺其自然呀,平常心吧。&其实佛教的平常心是平等心,就像我刚才说的:你赞叹我和你抵毁我,我的感受是相等的、平等的,这才叫平常心。不然你总是觉得赞叹比抵毁好,那这还是不平等。所以这还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事情。  第三点:依&三法印&来学佛。  很多佛教徒他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学佛,但是他不知道&三法印&为何物。当我说:&如果说一个佛教徒他不知道&三法印&是什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的时候,他茫然了,他说:&&三法印&到底是什么?&  &三法印&就是印证佛教的标准,他是不是佛教,用&三法印&来一印,就知道了。有人如果想混水摸鱼,如果你要明白&三法印&,那混水摸鱼的人就根本没有市场。为什么?因为你有法宝。不然的话,你就纯在那儿上当受骗,这是肯定的。  什么是&三法印&?第一是&诸行无常&;第二是&诸法无我&;第三是&涅槃寂静&。就这样简单。非常非常简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觉得非常遗憾。  &诸行无常&指的是世界上所有所有的宇宙万有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不停的变化著的,有人说这是&辩证法&,没错,正是由于永远不停、迁流不住的变化著,我们感觉到过去的事情不会再回来,就像我们昨天见到一条河,我们的观念里那是长江、那是黄河、那是什么永定河等等,我们观念意识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今天又去了,我们的观念里还是那条河,其实我们错了,为什么?因为昨天的河已经流过去了,而且在我们探讨的当下,这条河又流过去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说,不仅仅是这条河流过去了,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在流过去,我们每个人都在变化著,这就是&诸行无常&。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才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我们会发现即使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今天我重新开始,依然可以改造我们的命运,如果说永恒不变,那就是佛教讲的&宿命论&,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发现不变的东西,一直都在变。  有个禅师叫白云首端禅师,他做了一首诗,他说:&夏日拥芳丛,游来趣不同。&就是说:夏天的时候我们在一个花坛的旁边,站在那里。&游来趣不同&说是每天每时感受肯定是不同的。&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无论你的年龄,你是小孩也罢,你是老年人也罢,你的白发就从现在开始,不是说你的白发到老了突然间出现了,你突然一天变老了,哪有这样的事?得有一个过程。&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人们老是觉得现在的东西不好,当你拥有的时候,你总觉著你拥有的东西不如你想像的那么完美,所以去年的花比今年的好。&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就是说没有必要等到那个花非要落下来,然后你才说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都是如幻如化。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他揭示了&诸行无常&,所以学佛的人必须在&诸行无常&上去下功夫。如果不能在&诸行无常&上去下功夫,我们几乎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是佛教的&三法印&的第一个法印。  &诸法无我&,&诸法&是宇宙万法,这个&我&人们常常不大清楚。&我&是&主宰意、实在意&,也就是说我们总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主宰,有一个实在,在冥冥中来主宰我们,我们学佛了,我们在求佛、拜佛的时候说:&哎呀,老佛爷,你保佑保佑我吧!&其实你就是感觉到有一个主宰,佛在主宰我。我觉得不对,因为佛是觉者,佛告诉我们,也应该做觉者,那个时候,你是自己主宰自己,应该是这样的,我告诉诸位,佛不是万能的。  你不要悲哀,佛不是万能的,但佛最有希望,所以&诸法无我&就告诉我们任意宇宙万法没有实在,也没有主宰,它们都是不固定的。你不要悲哀,真的是没有固定的东西。但是反思我们现在我们都有&我&,人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有&我&,有&我&你才恐惧,有&我&你才担心,有&我&你才害怕,有&我&你才幻得幻失,所以老子说:&我有大幻,唯我有身&,人有这个身体,麻烦就来了,然后挣钱呀,然后买什么药洗澡呀,要穿衣服呀,各种各样的这些待遇,然后就在维护它,但是你怎样拼命的维护它,可以这么讲,这个身体都是慢慢、慢慢地变坏,也没有办法。  所以我要说的一句话:我们人类的身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你只能去使用它。我们甚至对很多事情都无可奈何,我们可以把一个茶杯放得远一点,也可以近一点,这可能是还有办法的。但是你说我想没有病,你不可能,你说我想不死,还是妄想,所以人无可奈何。正是因为这些无可奈何,所以人才学佛。但是学佛,刚开始的时候,你说学佛,我要长生不老,这些诸多种种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佛陀来帮助你,可以,但是如果你永远有这种想法,那你就错了。最初的因缘,可以因为不同的因缘而走进佛门中来,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抱著一种迷信的或者似是而非的观念来学佛,几乎说可以没有希望。因为希望是要我们看破,希望我们放下,这种看破、放下的最好的工具就是&三法印&。所以我如果一旦认识到我只是四大五蕴结合的人,那么我们还会再坚持认为我有理吗?我想你不会。你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四大地水火风。是因为骨骼是坚硬的,把它比喻为地;火是我们身体的温度,把它比喻为火;水是因为我们身体血液的流动,把它比喻成为水;风是因为我们的风气,所以比喻为风。我们的身体就是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有人说:&四大皆空,哪四大?&有人说:什么家庭呀,什么各种各样的大呀(也有说酒色财气是四大的)。  人不理解佛教,所以就这样误会,说&四大皆空&是这样一种&四大&,因为是由这四种零件组成我们的身体,你说那一种零件是我们的身体。比如说: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既然是宇宙,于&诸法无我&,我们不仅仅探讨人无我了,还有法无我呢,比如说&氢二氧一&,人们都说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是啊,我们一碰到电的时候,水就分解了。就变成了氢和氧,分离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去问大家:&你说氢是水,还是氧是水呢?&我可以这样讲:&氢也不是水,氧也不是水。&因为《金刚经》告诉我们:世界是一合相,是一缘起,聚组起来的一个相,所以我们人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对不对?你认为有主宰吗?没有主宰。所以你不要一厢情愿,你只能延缓衰老,但是你不能永远不老。如果你九十岁、一百岁,还长得像小孩一样,你认为正常吗?我们就觉得不正常。正常的自然法则是生老病死。这是一个无法替代的自然法则,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是挲婆世界,堪忍,还可以忍耐。所以我们还是要反思,我们反思我们是不是知道这个&诸法无我&,所以从&诸法无我&之中我们就走出来了,我们走到第三个&法印&。我们还要补充一点,因为有&我&,人们才担心,因为有&我&,人们才恐惧,所以人们不敢做出牺牲,比如《金刚经》说:歌利王因地的时候,舍身喂虎,割肉喂鹰。如果他有&我&,他还会这样做吗?当初我学佛的时候,我一看《金刚经》,我非常恐怖,我说这样的佛法我学不了,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学到一定程度,我能这样做,至少我现在理解了佛陀,为什么?因为他已经证得了&无我&了,他觉得我并不实在,我可以奉献,可以牺牲。  释迦牟尼在因地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夜叉来考验他,夜叉在那里面说了一句佛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迦牟尼在因地的时候,他在修行的时候,他一听到这个法,他立刻就有所悟。这个夜叉说完了,就不再说了。释迦牟尼就问他说:&你把下边那半句偈说出来。&他说:&我不说。&他说:&为什么?&他说:&我饿著呢。&他说那怎么办呢?他说:&除非你答应我一个条件,让我把你吃掉。&佛祖为了追求真理,因地的时候就是他还在做菩萨的时候,他说:&可以,只要你告诉我,你可以吃掉我&。所以这位夜叉就告诉他了:&生灭灭矣,寂灭为乐。&释迦于是大悟,  夜叉也没有吃他,因为这是菩萨的一个示现。这就是他敢于牺牲自己,而现在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牺牲自己,我们非常恐惧,幻得幻失,所以我们面对释迦牟尼,我们要发惭愧心。  有人常常请一尊佛像,他老是去装个藏呀,开个光啊。我觉得我也理解,因为作为一个层次的因缘,我必须理解这种信仰的层次,但是你要知道,我们把佛像摆在那里,是在随随时时的提醒我们自己,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就跟佛菩萨、佛陀的身、口、意三业是相应的,是应该见贤思齐的,而不是说一开光就有灵验了,我是这样想的,当然我可以包容,包容那些能去开光的人,因为他的信仰层次就这么高,他跪在那个佛像前,放点香蕉,放点苹果,他开始就向佛陀讨价还价,他说你保佑我这个,你保佑我那个,提了好多好多条件。这非常麻烦,你自己的心地不改变,你说佛陀怎么去满你的愿。有人信著信著佛就急了,说这佛信得没用,因为他不满我的愿。你要知道,你心里并没有那个种子,他怎么满你的愿呢?因为佛陀要解决生死的问题,不是要解决你升官发财的问题,当然,你要是去做好事,你说我来三界,要做国王,要做大富长者,没问题,肯定满你的愿。但是你必须播种,必须种下那个因,你才有可能满愿。就像必须精进的修行,你才有可能成佛。  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什么事的,古人说:不是有心息妄想,只缘无事可商量。往往我们坐禅的时候,胡思乱想,浮想连篇。问这个,问那个,我的妄想这么多,怎么办?怎么办?无事可商量!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那些妄想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你要放下,不要在意它,就像天空中飞过来几片云一样,它飞过来就让它飞过来,它飞走了就让它飞走了嘛。你为什么要阻碍呢?《金刚经》你也学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不要住在那片云彩上,那你还有妄想吗?我想是没有了。这不只是在理论上可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我们也是可以去检验的。所以学佛是实践的法,不是靠我们说的多漂亮。不过今天有这样一个因缘,我还是不能不说,说过了之后,就要靠我们去体验。  我们真正地了解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不移旧时人,只移旧时行旅处。&人还是原来的人,只是我们的思维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那些容易引起我们烦恼的事情,我们再也不会烦恼了。容易引起我们激动、高兴、欢喜的事情,也不会那样激动,我就很平静,因为该来了它就会来了,该去的必然会去。为什么?因为该来的你拒绝是拒绝不掉的,比如说你的业力、你的业报,有人老发牢骚,我学佛之后,他既然还不顺利,那就很正常了。因为因果现前了嘛!但是你的思想观念一转变,你就是重报轻受。你想一个人被箭射伤了,受伤了之后他就发牢骚,他越发牢骚,接二连三的箭就把他射的刺猬一样,最后射死。因为就一件烦恼,就一支箭,如果你真正会用智慧去关照它,你就会发现你只要一咬牙,这支箭也就过去了,而且就真的过去了,你就会偿还业债,《一梦漫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别人欺负自己了,往昔所造业债,今日偿还,岂不快哉!我觉得是一种境界。当然,做游戏想,这本来是&诸行无常&都已经过去,&诸法无我&没有主宰,难道不是一个游戏吗?《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是让我们去体会的,不是让我们去说的。  有人做了一个梦,又告诉这个人,告诉那个人,弄得很多人心里都不得安宁,因为那是梦,我要告诉大家:睁著眼都是一场大梦,何况闭著眼?所以要注意,既然要学佛,就好好学佛,不学我也毫无办法。  下面我们讲第三个&法印&,叫&涅槃寂静&。  有人一听到涅槃就很伤感,说这就是死掉了,其实根本不是,涅槃是不生不灭,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是不美不丑,不高不低,不好不坏。有人问:这是一个什么境界呢?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二元的境界,都是人分别出来的。比如说你看这个人长得漂亮,另一个说他长得不怎么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绝对不一样。我觉著这个茶杯非常好,那个人说这不行,因为他的要求高了一点,因为他们的身份呀、文化呀,还有自己的地位呀,各种各样的因缘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念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不定。  我常常讲一只麻雀飞过来,一个人长得再漂亮,它也不买你的帐,他也会被吓跑,你说这定不定呢?我们的这种美丑的观念都是人制造出来的。人老是按人的观念去衡量世界,就产生许许多多的误差,所以有时人他就怪了,他就不好好做人了。他一学了气功、一学了佛之类的,他就开始瞎琢磨,他要飞起来,他要知道很多东西,他要能闻著什么香味。我告诉你,人的鼻子比狗的鼻子差远了,你能闻到什么有什么了不起,根本不值得一提,你不要骄傲。你要学佛,这种观念必须否定掉,人为什么老不甘心去做人,他老想像鸟一样飞起来呀,像鱼一样在水里游呀或者是出点功能什么的。那我告诉你,只有人才能学佛,你要真的变成那些东西,那你就没希望了。  &涅槃寂静&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都是不定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不美的,同时也不是丑的,因为是远离二边,叫行于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这才叫智慧到彼岸,不然的话,你那有希望呀?人就犯这个毛病,这个人是好人吗?不是。是坏人吗?也不是。因为是好人见到他,他就是好人,坏人见到他,他就是坏人,是不定的。学佛要把这样的价值观念超越过去,只有超越了这种价值观念,你才有希望。所以叫不好也不坏,不好就像一枚硬币一,你看到了正面,就有字,你看到了反面,就说没字。你能说这个硬币是有字或无字吗?你不能说,因为你说了有字或无字,都偏了一边。真正修般若波罗蜜的人,到八地菩萨,他是空有定观,他看到有的时候,他就看到空了,他看到空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看到的是有,为什么?因为我们人不是偏空就是偏有,非常麻烦,所有偏空的人最后胡作非为,他说什么都没有了,这可以吗?我们常说一切法皆空,比如说你上厕所,男的你跑到女厕所里,你试试?这非常麻烦,所以道德规范你必须严持。  空也不碍有,空是在有上通达的。你只有看到水流动,这是有,同时你感到刹那刹那都在变幻,孔子在川上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过去的一切都像这水一样流过去了,你看它停留下来了吗?你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在流水上去感受的,你不要说我观无常,我就在那想无常。那不行,你得观事物,一切宇宙万有中体现出的无常,这才是真正的观照,不然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好坏美丑一切一切二元的境界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著在上面就可以说是涅槃了,就可以是&涅槃寂静&了。让我们真正的不著在美丑善恶高低观念之上,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觉得是有希望的。在理论上成立,在实践上只是一个怎样把握的问题。不然的话,学佛如果是很轻松的话,像我刚才这样的讲,那我自己就已经成佛了。这根本不可能,我还得慢慢地去改造自己,在我自己的心理上改造,在我心理上播种、耕耘。如果在外面去跑、去闹,几乎也没什么希望。一个人可以初一、十五去拜拜佛,星期天也照样可以,但是整天泡在这里,我就不知道你的心安住在哪里。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行走坐卧皆是禅,不一定,你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不要吹牛皮。你自己试试你想要出来的时候,你就不让他出来,你这才叫你做了自己真正的主宰,要不然的话,你在做你的主宰吗?我想这不是的,你就在随境所转。《金刚经》告诉我们,如果被物转,即是凡夫,若能转物,即是如来。其实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第四个问题:我们要依&三皈依&学佛。  有人说&三皈依&不是戒,我告诉你&三皈依&就是戒。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三皈依&就是要规范我们自己的身心行为的,&三皈依&就告诉我们&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魔。&我们很多佛教徒莫名其妙,算卦呀,捣鬼呀,学气功呀,你说是佛教徒吗?根本不是。但是他学得津津有味,他说这个不矛盾,怎么不矛盾?你脚踩两只船,你试试?那只船开了,你都得掉水里。你试试,肯定是这样的,没有半点好处。第五点,我们要依&四依&学佛。第六点,我们依&八正道&来学佛。  &八正道&,肯定有不正道了,当时的古印度,有各种各样外道的盛行,佛教的经典中常常发现说有九十六种外道,我现在感觉到,现在的外道不仅仅是九十六种,九千九百九十六种也多。为什么?《楞严经》说了: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真的是谁都在讲,谁都在说。但是谁都说:我说如何。我今天要说,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说的。所以大家要学佛,我说完了就说完了,大家好好学佛就是了,不要说是我说的。我没说什么,我说的是佛说的法,都是他说过的。我只是提醒大家,应该正本清源,好好学佛。  在九十六种外道中,有一种表现特殊的,比如说:持牛戒的外道,放著人不做,他去吃草去了。他觉著这样将来能够升天。吃草,你觉得这不是令人很悲哀的事吗?但我们很多人就是这类人,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那么持狗戒的也有,他去吃粪便,他觉得人苦尽甘来,他认为人只要把那些粪便都吃掉了,将来一定能享福升天。这同样是一种错误;有的把自己的头发拔掉了,这不是自己摧残自己吗?他认为这样的话,将来也能得到好处;有的人自己卧在竹签子里,折磨自己,然后就扎得浑身净眼。他觉得自己这样也是一种修行;还有的人是站在高岩上,或者是从山上往下跳,摔得缺胳膊瘸腿的,他觉得这样也是一种修行;也有的人更可笑,他像向日葵一样站在那儿,跟著太阳转。太阳一点一点地从东到西,他的脑袋也一点一点地从东转到西;还有一种外道,学公鸡,金鸡独立,他把一只脚著地,另一只脚就跷起来,就那么站著。他认为这样也可以修行成道,当然这些都是苦行外道,这都是很可笑的。这各种各样的外道现在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了,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释迦牟尼曾经就告诉过这些外道:要学鸡,你们将来就成鸡,要学牛,你们就成牛,你们要学狗,将来就成狗。你要学佛,将来必定成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学佛呢?尤其有这样好的因缘,你听闻到佛法了。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错了,如果是错了,就应该向前看,不要再抱著过去那种陈旧的价值观念,再去陶醉了,那是很可怕的。  正因为如此,佛才说&八正道&,&八正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我们学佛要有正知见,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要依&三法印&来学佛,我们要依佛来学佛,依&三皈依&来学佛,要依&四依&来学佛,这才是正见,这才是正道,这才是正知见。否则你学什么佛?老说我能看著什么,再说就是我能把你的病治好。我可以告诉你:心病还是心药医。很多人就是因为良心坏了,才得病的。要不然的话能得病吗?但是也有宿世业障,我也得病,我也有业障,但是我从来不迷信,气功大师能把我的病治好。我就从来没迷信过,曾经有过那样的因缘,有人要给我发功,要把我的病拿走。我说:&对不起,我宁可死掉。&我不想这么做,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  &正思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应该是正知见的思维,不能胡思乱想,我们在地上,老是琢磨天上在干什么?极乐在干什么?你现在不好好修行,你思考这些干什么?你现在就好好修行,你读过《阿弥陀经》,也读过《无量寿经》,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佛?为什么不改掉自己心的业障的问题?你不要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离十万亿国土,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心一转变,马上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如果你不去转,你没有这样的资粮,你不去转这个业力,那你没有希望。你不要认为那太遥远了,我坐什么才能去呢?你坐什么也去不了,都太慢。只有你的心的业力的转变,一刹那间,你绝对可以去。  &正语&是说不能胡说八道了,要说正确的语言,你不说正确的语言,满嘴都是胡说八道,你说谎,尤其是佛教徒说谎,那让人家都难以思议的。佛教徒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他应该让人感觉到是真、善、美的化身,至少不能让人家在我们身上失望,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正业&就是指正当的身、口、意三业,要求我们来维持我们正当的身业,做正当的职业。口要正语,意要常有正念。  &正命&是指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维持自己的生命,从事正确的职业。一个佛教徒他总不应该去杀生害命吧,就算一时改变不了,你也应该知道这样的职业是不应该来做的。你迟早有一天你应该告别这种不善业。  &正精进&。那种学鸡的外道、学牛的外道、学狗的外道那些都是&邪精进&。我们学佛的人是要&正精进&,我们每天要有自己的功课,能上上早殿、晚殿非常难能可贵,除此之外,你还应该有你自己的功课。为什么?因为每一天把水烧到20度的时候,第二天水又晾凉了。但是你不能保证自己,每天都忽冷忽热的,那你很难积累有效的资粮去成佛。我们每天都应该自己有一点功课,不然的话,学佛就没有多少意义。  &正念&就是要念佛、念法、念僧,这是正念。就像《六祖坛经》所说的觉、证、净,当然还有念戒、念天,念戒就是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的行为的,念天是因为天人是要守五戒十善的。我们要以五戒十善来作为我们成佛的资粮。有人说我们又不学人天福报,我们要成佛的,我们就不学五戒十善了。我告诉诸位:《法华经&方便品》里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也就是说:佛是两足都尊的,既修福也要修慧,不能光修慧,光修慧是没有用的,光修福也没有用的,都是瘸腿呀。所以他两足尊,既要修福又要修慧,但是他这种福是成佛的福德因缘,不是人天福报。当然在五戒十善里来成就,但是他又超越于五戒十善,超越人天福报。为什么?因为我们在《金刚经》里有讲:三轮体空布施,能施,所施、中间物,均都了不可得。这就是三轮体空布施。这种布施就是成佛的资粮,所以我们诸位要注意要培植这样的福德因缘。也就是说能施的是我,我了不可得;所施的是法源寺,法源寺了不可得;中间物是布施的一点钱,钱也了不可得。不是一个永恒,不是一个真实不变。都是一个如幻如化,如幻人做如幻佛事而已。你不要认为是真的,这是因为你要通达这种如幻,你最终才能成佛。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说我一定要写名字或我一定要不写名字,这都是一种错误,你随缘,人家要求你写名字,你就写名字,你不分别,不在乎你写不写名字。在乎你心里是不是留下了这个痕迹,那就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形式有时是重要的,有时是不重要的。对于恶的事来讲,我们一定要重于形式,不能越雷池一步。对于善的事来讲,我们要随缘就好。  再说&正定&,培养了前几种的资粮之后,你最终得到的是一种&正定&,不是人天的禅定。因为往往我们坐禅,仅仅是坐到了一种很快乐的境界,但是你没有波罗蜜,你没有智慧的这种资粮的诱导来坐禅,他没有智慧的关照,坐来坐去就误入歧途。所以我说坐禅的最好的资粮就是你去通达《心经》或者《金刚经》,只有在不挂碍的情况下,你才能坐好这个禅。不然的话,你见到什么境界了,你就随境而转。那很麻烦,在禅堂里,有这样两句话: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是禅语,这就告诉我们,学佛要在&真谛&上去通达而不是在&世俗谛&上的。&世俗谛&上的假名安立,应该让它随缘安立,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大家说好的时候,我可以随缘说好,我知道这个不好,但是我可以随缘说好;大家说坏,我也知道那东西不坏,但是我可以随缘说坏。但是你清清楚楚的明白那是不好也不坏的。  &真实相&就像我们《金刚经》定位说&实相&。什么是&实相&?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或者也叫真理,或者也叫真相。这个&真理&是什么?也就是没有真理就是真理,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实相以无相为相,是为实相。&在这个世界上,你根本抓不到任何东西,所以你死心踏地,你就放下了,因为你看破。佛法还有什么呢?就是要让我们认识&三法印&,进而来认识到这大乘佛法的&一实相印&,实相以无相为相,是为实相。真实的相就是没有真实相,就是真实的相。所以应该明白,只是你还没有到位,包括我也一样。此时,在同这个实相来相契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是逐步的改造自己,来逐渐的同这个真实的相相应。但是,我们得有一段时间,我们不能找理由,我们必须得&精进&,所以,我们要依&八正道&来学佛。  这就是&八正道&,学佛要走正道,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无论是&三皈依&也好,还是&四依&也好,还是依佛也好,这条路就是一条光明的路,就是正道。当然它也是中道。中道是指我们能够通达中观的,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你说它空了吗?它没有空。你说它有吗?它不是一个自性有,空有本来是一体,所以《心经》告诉我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点还要我们长时间的去体验,不是现在一句两句就能说明白的。佛法包括显宗和密宗,只有将这二者圆融无违地修学,学佛才会很全面。不然,你只学习密宗,却不了解显宗;或者,只喜欢显宗,而排斥密宗;又或,只接受显宗的小乘法门,对大乘教法一概否定,这样的学佛都不完美。因此,你如果自称为一个佛教徒,就要圆满地修学佛法。就好比学习世间的知识,读完小学、中学之后,只有再读上去,才算是学业完整。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佛教。  &  假如你想诋毁某个法门,至少也应先亲自研究一番,看它的教义是否不合理。倘若真是如此,到时再诽谤也不迟。打个比方说,你看我钱包里有些东西,但根本没翻过,就断言&钱包里的钱全是假的&,这让别人怎么相信?如果你说&我是听别人讲的&,或者&我估计是假的&,那就极为愚蠢可笑了。同样的道理,不论是藏传佛教、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大家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诋毁,否则,除了有很大过失以外,只能说明你不认识佛教。    那什么是佛教呢?昨天也讲了,佛教的教义归纳起来,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在此基础上再&自净其意&,这就是所谓的佛教。以前我给很多有缘道友发过一张释迦佛的唐卡,下面就附有这个偈颂。此偈虽然看似简单,但涵盖了佛教的全部教义,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觉得它很好懂而轻忽了。    今天我们继续讲,这样的佛法怎么样修学。此问题从三方面来阐述:一、依止善知识;二、发菩提心;三、次第闻思修行。这三个内容,可以说是修学佛法的三个要诀。    (一)依止善知识    大家要明白,学佛必须依止一位具有智慧、悲心、经验丰富的善知识,否则,依靠自力想通达佛教的教义相当困难。世间人接触不了知的领域,尚且需要一个引路人,如学知识要找老师,治病要找医生,开车要找司机&&那我们修学佛法时,善知识更是必不可少了。《法华经》也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然,在依止善知识之前,首先务必要观察,要寻找一位有德行的人。如果你特别着急,刚听到某人的名字,刚刚见到他,就认定他是善知识,马上特别激动地去依止,这样会比较草率。《事师五十颂释》中讲过,依止上师之前,师徒间要互相观察六年或十二年。以前元帝忽必烈依止八思巴为上师时,就很有智慧,他观察六年后对上师说:&我观察您六年了,现在确信您是一位具德上师,请收我为徒吧!&八思巴回答:&你观察了我六年,我也要观察你六年。&    可见,若要了解一位善知识,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够了,必须要经过长期观察。而且,你在观察善知识时,不能以神通强、长相好、口才棒、财富多、威望高、名气大为衡量标准,关键要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大般涅槃经》中云:&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若具足这个法相,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依止。可是有些人并非如此,遇到一个上师就随便依止,过两天看他有许多过失,又开始极力诽谤,这种行为非常不合理。不过,这就是末法时代的标志。    有人或许认为:&依止善知识是多此一举,我自学佛经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不正确。佛法不可能以自力来通达,自古以来的佛教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以自力证悟。佛陀在《华严经》中亦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譬如漆黑暗室中的宝物,没有灯光则无法照见,同样,佛法中的甚深教义,若没有具证善知识的开示,纵然你才华横溢、智慧超群,也不可能通达,更无法趋入解脱正道。因此,有些人不要以为自己很有智慧、很了不起,你若想修学真正的佛法,必须要依止一位善知识。    在我的一生中,最幸运的有两件事:一是遇到了佛法;二是依止了法王如意宝等很多具修证的善知识。钱财、名声等虚幻不实的东西,自己虽然也得过很多,但这些都没什么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这两者。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千万不能舍弃善知识。《大宝积经》说过:&能舍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菩提道增长,犹月渐圆满。&只有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大悲心、信心、智慧,才会如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般,越来越增上、越来越圆满。因此,道友们有机会依止善知识时,一定要好好珍惜!    (二)发菩提心    学习佛法最根本的就是发心。所谓发心,其实就是制定目标,比如你想前往拉萨,方向和目的地一定不能弄错。佛法就像个超级市场,内容十分丰富、应有尽有,无论你是要发财、要治病、要解脱,在里面都可以得到,而每个人最后所得的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各自的目标不一样。我们作为大乘行人,学佛时一定要利益众生,千万不能困于自利的发心。只要你把方向搞对了,有了大乘的发心,那么成就一定很快。    大乘的发菩提心,其实不仅为藏传佛教所重视,汉传佛教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教言。如印光大师言:&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也说:&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所以,以自利心修学佛法,即使有成就也不大,而只有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成佛,这种力量才不可思议。如今学佛的人有很多,但以利他心摄持的却很少,正因为他们最初的发心错了,以致最后的果也不圆满。就好比你只想呆在成都,不想前往拉萨,这种发心就把你限制在那儿了。因此,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人,难免有自私自利,但只要有一个广大的誓愿,力量自然也就大了。    如同台湾的证严法师,虽然看起来瘦瘦的,似乎只是个普通的比丘尼,你在路上碰到了都不一定跟她打招呼。但因为她的发心极为广大,所以力量非同小可。看到&慈济&在全球的事业,当初很多人问她靠什么力量,她回答说:&愿大力就大。&可见,心的力量的确不可思议,《华严经》也说:&欲得一切佛,明净智慧灯,应建弘誓愿,速发菩提心。&要想获得一切佛的智慧,就要先建立宏大的誓愿,速速发起度化无边众生的菩提心。    昨天有个人跟我说:&我要建立一个慈善机构,一定要利益众生!&我试探她说:&这个还是很难吧,不是那么容易吧?&但她的誓言很坚定,我见后也暗自高兴。我们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就要有这样的心力,不能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发愿力也变得越来越小,像分子、原子、原子核、夸克&&最后就没有了。其实只要你心够坚强,任何困难、痛苦都可以转变。有句格言说得好:&只要心能转变,世间就可以变得美好。&因此,只要心能承受一切,就没有面对不了的事。即使你这辈子做不成,那就下辈子;下辈子还不行,再下一辈子&&就像佛陀在因地时多生累劫利益众生一样,只要有不退的誓愿,最终一定能呈现出宏大的事业。    有些人可能是接受过外道或小乘的原因吧,一直发不起大心来,甚至听到大乘广大的发心和行为,就有点害怕、担心、犹豫、困惑。实际上,这种心态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经常串习利益众生的念头,这些就慢慢可以消失。其实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利他心都特别重要。现在有些学净土宗的人,认为自己往生就可以,其他众生都不管。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无法往生。且不说藏传&往生四因&中必须要有菩提心,就连汉传的弘一大师也说过:&唯求自利的人,不能往生。&因此,求往生者一定要发菩提心。如果你能放下自私自利,一心一意帮助别人,劝人念佛、行善,即使自己积累的善根不多,来世也很容易往生。    宋朝的王龙舒居士在《龙舒净土文》中,就讲过这样一则公案:唐朝有个人叫房翥,有一天忽然死去,神识到了阴曹地府。阎罗王接见他时说:&你一辈子行持的善法不是很多,但因曾劝一位老人念佛,这个老人现已往生。以此功德,你也可以往生。&房翥说:&我发愿要念一万遍《金刚经》和朝五台山,这两个愿没有完成,现在还不想往生。&阎罗王说:&诵经、朝山固然是好事,但总不如早日往生好。&房翥没有回答,阎罗王只好放他回到人间。(如果是我,肯定高兴坏了,马上选择往生。)由此可见,劝人念佛往生的功德非常大。    此文还引用《劝修西方偈》说:&若能劝两人念佛行善,超过自己精进的功德;劝十人行善,有无量的福德;劝千百人行善,是真正的菩萨;劝万余人行善,此人即是阿弥陀佛。&现在有些人号召力很强,动员别人做善事一呼百应,大家都纷纷行动,这也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入于心,诸佛菩萨之事业可以展开的一个标志。既然利他心有如此的功德,大家就应共同发愿行持善法,有机缘的时候,一定要度化众生。    我希望在座的道友,从今天开始,应该发愿:&为利益一切众生,我要示现成佛!&不然,你学佛几十年,全都是为了自利,临死时还在贪执自己,修行绝对不会成功。而有了利他心就完全不同了,纵然你没有为自己做很多事,修行自然而然也会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为利益众生而发愿。    此外,你们在实际行动中,能不能至少劝一个人行持善法?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能力虽然千差万别,有些人只要振臂一呼,当下应者云集;而有些人即使磨破嘴皮,说上一百遍,连最亲的父母、孩子、亲友也无动于衷。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发心不退,在这一辈子中,至少劝一个人皈依佛门应该没问题。    总而言之,修行要用利他的菩提心来摄持,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即使你依止了善知识,但如果发心不对,每天都是为自利而奋斗,修行的力量恐怕也不强。&(三)次第闻思修行    修学佛法必须要有次第,而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也讲得很清楚,闻思修是佛教的根本,如果没有它,人与佛法就很难融合,所以大家对此不能轻视。    1、听闻正法    我们这些具无明烦恼的轮回众生,对于跟贪嗔痴相关的事,生来就有意乐,串习这些也很容易,而出世间的解脱法门,则很难依靠自力掌握,此时就必须依止一位上师,在上师那里听受佛法,令心逐渐得以调整。否则,我们相续中的智慧日光,被无始以来乌云般的浓厚习气所覆盖,很难自然而然现前。    关于闻法的功德,《正法念处经》第六十一卷中讲得比较多,如云:&以闻法故,心得调伏。&所以闻法能够调伏自心,而从没闻过佛法的人,不管是说话、做事,都会与贪嗔痴比较相应,无法趋入出世间解脱。因此,我们首先听闻正法非常重要,作为智者,乃至命终之前,也要听受佛法。《正法念处经》云:&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应听法。&萨迦班智达也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有些道友闻法的意乐很强,只要是真正的佛法,就会通过光盘来听受,其实这跟在善知识面前听受一样,甚至比这个还方便。试想,假如你找一位上师亲自听法,戒律中说要依止十二年,这对城市里的人来说比较困难。而且就算你有这个条件,能始终陪在上师身边,上师也不可能天天给你传法。然而,听光盘就不一样了,你想听课的话,随时都可以听。依靠这种方便科技,如果你能听十年课,实际上跟依止上师十年没什么差别。    为什么呢?因为你依止上师,并不是依止上师的身体,也不是依止上师的心,而是依止上师所传的法。毕竟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没有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根基,只靠一种表示就成就了。所以对一般人而言,听法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通达佛法、不造恶业、舍弃无义之事,乃至获得涅槃。如《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2、如理思维    对于所听闻的法义,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反反复复去思考。否则,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仅仅只听一两句佛法,不可能那么容易对治它。有些人说:&我学佛已经七八个月了,为什么还有分别、执著、妄想?&其实不要说七八个月,就算七八年也不一定奏效,修行应该是有生之年,如果你没有这样坚持不懈,依靠不断如理思维来调心,习气则不可能被断除。    在藏传佛教中,如理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辩论,大家通过互相提问、答疑、探讨,就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大宝积经》中曾说过:&不如理思维,愚痴无解脱&&若如理思维,息广大烦恼。&可见,如理思维还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它就无法脱离愚痴,有了它则可以息灭广大烦恼。    大家若要如理思维,就应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皈依三宝、菩提心之利益&&一层一层上去,若能如此,最后定可安住于禅宗的明心见性、大圆满的觉空无二、中观的离戏空性等境界中。所以,一心一意思维很重要,否则,你听完一堂课后,什么都不想就倒下呼呼大睡,这样肯定收获不大。反之,你若能好好回想今天讲了什么,对每个道理慢慢去思维、消化,不但会对自相续有利,而且功德也非常大,《佛说宝雨经》云:&如理思维故,即为供养一切如来。&因此,大家听闻以后,一定要如理思维。    3、如实修行    1)修行之理    假如你依止上师后,仅仅是听了佛法、稍作思维,却从来没有修行过,那也不能断除烦恼。就像饭是要自己吃的,如果光是看别人吃,或听别人吃饭的声音,根本不可能填饱肚子一样。不过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只对理论研究很有兴趣,成天探讨公元多少年发生什么,这个人跟那个人的时代如何如何&&可是对佛经中所讲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万法皆空等甚深道理,从来没有思维过,更没有修行过,这样的话,这些内容就无法与自相续融为一体。    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过:就像穷人日夜在数富人的珍宝,自己却身无分文[1];良医知道如何开药方,但自己有了病,不吃药也治不了[2];    聋子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但自己根本听不到[3]&&同样,我们理论上再精通、嘴巴上讲得再漂亮,但内在没有修证的话,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到了最后,&靠山山会倒,靠河河会干&,什么都靠不住。即使你天天求上师加持,但自己不修行的话,烦恼种子也很难断除。    所以,广闻和实修比起来,实修更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当那一刻到来之时,唯有平时修持的善法才有用,名声、地位、财富等世人羡慕的对境都无济于事,只能全部留在人间。我们如今既然有缘相聚,互相信任,我常常考虑对你们最有利的是什么?众生的业力各不相同,死时都是各奔东西,谁也帮不上谁,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劝大家行持善法,这远远超过给你们金银财宝。    因此,我内心非常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抓住机遇学习佛法,不要天天忙于世间琐事。现在很多人都是在用&生命&赚钱,但你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以分别念计划的有些事,不要说这一辈子,可能千百世也做不完。故而,世间的很多事情,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重要的、非做不可的去做,尤其是家庭、社会的一些责任,有些人必须要承担,而至于其他的,就应该有所取舍。    所以,我不会劝所有的人都出家。其实我若多讲些出家的功德,等一会儿下课后,可能会有好几十人跑来剃度。但我并不这么强调,因为出家需要认真观察,绝非一时的冲动。如果你因缘具足,到山里出家也未尝不可,但若暂时没有这种因缘,那也应以在家的身份,安排好自己的修行。对每个人来说,尽管各自的工作压力、生活情况不相同,但肯定都有一分自己的空间,若能从中抽出一点,把它用于修行方面,这对你的死亡和来世才真正有意义。    在佛陀时代,曾有两个比丘,一个听闻佛法后就去实修,结果证得阿罗汉果;而另一个只注重闻思,不重视修行,一直在字面上耽著,时间久了,他成了有名的三藏法师,座下有五百名弟子。    有一次,三藏法师想用些难题难住那位阿罗汉,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当众羞辱他不懂佛法。佛陀了知他的用心后,不忍他如此造业,便前往二比丘住的地方,一再赞叹那位阿罗汉的功德。当时,三藏法师的弟子们很不平,议论佛陀为何赞叹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长老,却对熟读经典的三藏法师不赞一词。    佛陀知道他们的心思后,便开示道:&在我的教法中,你们的法师犹如被雇来看管牛的人,而这位阿罗汉长老,犹如独自拥有牛的主人一般。&弟子们闻后恍然大悟,原来只说不修是不行的。    通过这个公案可以了知,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口头上夸夸其谈的学者,最多不过像仆人一样,自己没有任何东西。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成为法的主人。    2)修行之方便    在修行过程中,显宗、密宗的法门特别多,但最契合我们,对直断烦恼、往生净土最有帮助的,应该是净土宗、禅宗、密宗。在修持这些法门时,我们一定要有方便方法,若以殊胜窍诀来摄持,便可如《华严经》所言:&以一方便,入一切佛法。&    以前有位弟子向赵州禅师求法:&我非常困惑,请您给我指点开悟之道。&禅师问他:&你米粥喝了吗?&他说:&喝了。&&那就去洗碗吧。&听到这句话,弟子当下开悟了。所以,弟子的信心与上师的方便法聚合时,稍稍一句话,也可以让人明心见性。    还有一个弟子问百丈禅师:&您能教我如何修行吗?&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累了,就休息,不需要文字和语言。&弟子依此慢慢思维修行,结果就开悟了。    不光禅宗有这种开悟的方便,密宗也有一些特殊的行为。例如,第四世多竹钦在12岁时,上师命令他喝酒。他刚开始不敢喝,后来想到上师跟佛没什么差别,就一口气把酒喝了,以此瞬间证悟了心性。    还有一个猎人叫达吉,他经常牵着国王的猎狗在森林里打猎,猎杀了难以计数的鹿子、獐子等野兽。他自认为是打猎高手,常在钦则益西多吉面前夸耀,尊者也饶有兴趣地听着。有一次他猎杀了一只鹿,又来到尊者面前炫耀。尊者见状,脱下鞋子,抓住他的胸口,用鞋在他脸上狠狠地扇了五下。当时他就昏厥在地,醒过来之后,上师的一切证悟已完全融入其心,他成了一名具证的大成就者。    这样的事例,不是一种传说,而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所以,有了以智慧摄持的方便,开悟并不是那么困难。《法王经》中说:&若有慧者,则方便解;若无慧者,则方便缚。&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些窍诀可令其马上解脱,比如上师跟他说&吃饭、走路&,甚至把鞋脱下来重重打一下,他当下就开悟了。但对没有智慧的人而言,方便就会成为束缚,不要说用鞋子打,就算上师给他传密法中最殊胜的窍诀,他也会对上师生邪见诽谤,最终让自己堕入地狱。所以,窍诀还是要靠智慧来掌握,这一点相当重要。    以前藏传佛教中有个人,一直恳求上师给他讲最甚深的窍诀。后来上师跟他说:&我也会死!你也会死!&&&假如是有邪见的人听了,肯定不屑一顾:&这个我早就懂,算什么窍诀?&但那个弟子对此真的生起了信心,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会死亡,于是精进修持善法,最后已经开悟了。    可见,开悟说起来似乎也并不难,但我们作为普通修行人,有生之年还是要闻思修行,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一生。不然,倘若你舍弃了善法,今生也就白过了,如经云:&若人舍善法,今生则虚过。&现在你们这么多人行持善法,我见后发自内心地高兴,这比什么都让人开心。大家若能一直如此,就不会天天杀生、造恶业,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很多人学佛后有深刻的体会:&我遇到佛法真幸运!不然,这一辈子在无明、烦恼、业力的束缚下,恐怕还要造无数的业,最终招致无边痛苦,太可怕了!&所以,大家有缘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时,一定要学会珍惜。    总之,在学佛的过程中,各位一定要先认识佛陀,并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然后这样的佛法要靠上师开示,自己同时要发菩提心、闻思修行。只有依照这种途径,修学才会稳固有序地向前迈步。否则,随便打乱这种次第,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我本人而言,虽不是什么智者或大成就者,但依止上师的时间,比大家稍微长一点。就像一个开车的司机,时间久了的话,技术应该会不错&&不过我的时间虽长,技术也不一定就好。但不管怎么样,在我这一生中,年轻时有福报依止上师,对佛法有特别大的信心,对佛教的教理也有坚定不移的正见,若把这些与大家分享,对社会也好、个人也好,应该只有利益,不会有任何害处。假如你们通过学佛,有了健康的身心,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能快快乐乐、心平气和地面对,这就是幸福,这就是美好!
本文地址:
关于 天珠传奇
,有一种神秘而纯朴的气质。初见不觉,就看欲让人动容。
在创立之初,我们仅是为收藏和爱好和宣传藏文化,但仿佛在它生产的这段时间里,已经成长为一个品牌。又或者说,天珠传奇,在于我们的日日相处中,已经在我们与“它‘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缜密的气场,他一面温和地馈赠我们充满线条之美学态度,哪怕只是以沉默的方式。
最新关注排行榜
天珠云标签
本月热销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佛lammek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