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曾是漫长的年代里,身处远方的人们用来联络的唯一方式,寄托着人类最曾今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情感,但随着电脑、手机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846
总量:5727262
江西省新余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新余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
所属版本:通用
资料类型:
下载扣点:0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44次
文档大小:196KB
所属学校: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新余一中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不仅出现在《终结者》之类的科幻电影之中,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就连人类引以为傲的文艺创作,也开始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战。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CSLT)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著名科学家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面临人工智能,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机器人“薇薇”开启数据库诗歌写作模式。有的诗一看就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比如这一首《落花》: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要想甄别就需要推敲,但只要认真思考,“细雨濛”之类别扭的用法还是可以被识别出的。
那么文学创作上,人工智能在模仿什么?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关系,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某种程度上,值得当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比如上文所引的机器人诗歌,如果有较好的诗歌修养并不难识别,但在各种伪托李白藏头诗的口水诗都可以在网络上流行的今天,我们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将无法判断一首机器人诗歌和一首好诗的差距。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文学理论大家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复杂始终对应于人心的深邃,人性是永远无法替代的部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文学这朵艺术之花会永开不败。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工智能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显示了其威力,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就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
B.日前,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主要是因为“薇薇”创作的诗歌有31%的作品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
C.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机器人“薇薇”的诗歌写作只是一种有模有样的模仿行为。
D. 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的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图灵测试”这个观点认为,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
C. 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这也是人工智能写作无法进行模仿的。
D. 机器人“薇薇”写作的诗歌,有的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歌即使是我们认真推敲也无法辨别出是机器人所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让我们有了机器人的智能,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B.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虽然对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是挑战,但我们不必担心,我们真正忧虑的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
C.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D. “文学是人学”,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我们就不必担心文学会衰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叶嘉莹:传承古典诗词之美
夜凉如水,天津南开大学马蹄湖内荷花早已残败,湖畔的主楼报告厅里却传出咏“莲”之声。吟诵诗词的正是90岁高龄的诗者叶嘉莹先生。南开大学百余名学子济济一堂,将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就是为一睹叶先生的风采。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4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6岁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这为叶嘉莹终生结缘古典诗词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17岁时考入辅仁大学,她师从顾随先生,得到了恩师的赏识。顾随先生也成了叶嘉莹一生所敬仰的偶像。顾先生希望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而叶嘉莹做到了。
从小饱读诗书又工于诗词曲赋,没有人会否认她是一个才女,除了她自己。“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尤其这些莫名其妙的‘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自己以为是才女,而且还修饰打扮,我对于这样的女子并不欣赏。”
叶嘉莹一再强调,她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说她从来没有过对爱情的憧憬,因为“那是最无聊的事情”,而幽闺自怜更是肤浅,“我不是一个总找人家怜爱的女子,我不需要”。用她女儿的话说:“我的母亲跟古典诗词谈了一辈子的恋爱。”
叶嘉莹的一生多磨难,“我平生都不是我自己的选择。”她如是说。
17岁时,她的父亲因“七七事变”随国民政府南迁,跟家里中断了联系。同年,她的母亲因患癌症不幸去世。随后她跟伯父伯母一起生活。在沦陷区,生活艰苦。在丧母的悲痛中,叶嘉莹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
上世纪40年代末,叶嘉莹赴南方结婚,离开了故乡北平。不久就因国内形势变化,随丈夫去了台湾,谁知一去故土便是祸难加身,流离多年。1949年12月,叶嘉莹的丈夫因白色恐怖被捕。次年夏,她也因白色恐怖被捕,不得不携着尚未断奶的女儿一同人狱。所幸不久即获释,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找到一个教书的工作。
三年后,叶嘉莹的丈夫获释,她经人介绍进入台湾大学教书。那时她长女不过5岁,幼女刚出生。丈夫性情大变,生计的压迫、身体与精神的磨难,让她心存悲凉。但她在讲学时从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忧苦,用她一贯和悦的风度,精神饱满地讲课。如此,坚持了几十年。直到现在90高龄的她还是站着讲课,从不坐下。
就在她历尽了人生的悲哀苦难,满以为幸福的大门即将临近之时,迟暮之年的一场飞来横祸又夺走了她的爱女和女婿。她坦言此生于她再无幸福,丧女之痛,悲痛欲绝。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这是她写的《哭女诗》十首中的一首。但她并未沉溺于哀伤,她想起顾随先生的两句话:“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经历世事无常,痛极以后才有了彻底的参悟。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谁能比她体会更深?
“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她说自己“好为人师”,天生教书的料。无论在哪里,叶嘉莹都离不开教学。
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异国他乡用英语授课,叶嘉莹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文论;另一方面,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讲课方法。她对学生说:“诗歌里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许不够好,我的文法、发音或许不够正确,但我讲一首诗,会把我所体会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讲出来。”她发自内心的真诚超越了语言和国界,在异国他乡让无数人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老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九十华诞的时候,温家宝致信祝贺,并在信中称赞道:您的心灵是纯净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诗词给入以力量,您自己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在古典诗词的世界里,叶嘉莹就是永远的女神。
(选自《文史博览人物》2015年第11期)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旧北京一个传统世家,那时的叶家奉行儒学,恪守礼仪。闲暇时,父亲与伯父会声情并茂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也会各执一册诗词双双研读。受此环境熏陶,叶嘉莹开蒙很早,六七岁便诵读《论语》,十几岁能写格律诗词。(选自《汉学家叶嘉莹》)
17岁时母亲去世、并不幸福的婚姻、遭遇台湾“白色恐怖”、独自养家、被迫居留加拿大、大女儿及女婿双双车祸身亡……谈及这一生历经的忧患劫波,叶嘉莹从不回避,她说自己向来不是一个悲观的人。(选自《叶嘉莹:我是一个穿裙子的中国“士”》)
我不知道叶嘉莹算不算一个强者,但我知道她肯定不弱,她很韧,甚至有点倔。采访中提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化的冲击,她由古及今把中国人的盲从跟风批了一番,“中国人常常这样子,一窝蜂过犹不及,听风就是雨,非常感情用事”,严辞质问“中国人怎么这么没理性?”
(选自《叶嘉莹:我是一个穿裙子的中国“士”》)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叶嘉莹很不欣赏那些自己以为是才女,而且还修饰打扮的女人,可见她只看重内在美。
B.叶嘉莹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穿裙子的“士”,是因为她作为一名女性,即使面对生活
的种种打击,内心都始终坚守着“君子之大道”。
C.在叶嘉莹的迟暮之年,横祸夺走了她的爱女和女婿,她坦言此生于她再无幸福,可见她的悲观绝望。
D.叶嘉莹热爱教课,不是因为她把传播中国古典诗词当成自己的使命,而是因为在她看来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
(5)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叶嘉莹在诗词方面的造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6)文中说“叶嘉莹是女神”,那么,女神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选自《小小说精选》)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到“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8.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5分)
9.小说后四段的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以这样的情节结尾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一13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日:“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疚不赴,上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日:“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日:“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D.“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章考中举人以后两次参加礼部会试,都落第了,而后跟着吴与弼学习,他静心读书,有时甚至几年都不出门。
B.献章复游太学时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说就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他的话被到处宣扬,从而名震京师。
C.献章读书求道,舍繁就简,终于长久静坐中得之,看见其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被人称为“活孟子”。
D.献章教其弟子李承箕,只是与他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谈古论今,却对“道”只字不提,时间长了,李承箕竟也有所领悟,辞别而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上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5分)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注】① 爇(ruò):焚烧。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E.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它又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勾画出曹操文武兼备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心,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所说:“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文化程度不高的唐刚立志发扬跛鳖千里的精神,不断自学,终在民问文学方面有所成就。
②家风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③这所有名的中学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舞,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④京剧大师梅葆玖驾鹤西去,著名演员濮存昕呼吁京剧演员尤其是梅派传人,要将梅先生身上那股不受名利场沾染的“仙气”薪火相传。
⑤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划,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⑥如果说建国初期还有过一段云谲波诡的动荡岁月,如今江山已定,王座已稳,昔日的敌人都已化作沟壑中的寒灰,战火与鲜血也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适当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的均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外,还能获得脱离喧嚣,获得心灵的安宁平和。
B.我们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示范、研发、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
C.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心研究员彭应登说,一季度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年的空气质量。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遭受雾霾之苦,吐槽和抱怨 ①
是权利,也是人之常情。
,过多的段子占领舆论场,
使得社会对治霾的关注失焦。治霾舆论“段子化”,把严肃的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消解为打诨插科的剧本,
让抱怨止于抱怨。雾霾是直观的、可见的,这为创造段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
每个人都深受其害,但不是谁都能感受到具体危害,再加上空气污染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⑥
一些人较为“超脱”地看待治霾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固然 也就是 难免 ∕ 不只是 而是
B 当然 但是 难免 ∕ 尽管 使得
C 纵然 但是 ∕ 便 不只是 而是
D 纵使 也就是 ∕ 便 尽管 使得
20.将下面个长单句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近四百年前,开普勒写过的一部有关月球子午线、赤道、两极、昼夜长短等月亮天文学和想象“月亮居民”生活内容的《月亮之梦》被有些学者视为科学幻想的鼻祖。
21下图是教育部予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把这幅图的基本内容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分)
书信,曾是漫长的年代里,身处远方的人们用来联络的唯一方式,寄托着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但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它似乎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最近,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却拔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一位大学中文系教授看了节目后说:书信这种形式正在消亡,但书信里承载的文化与文明不应该消亡。
对于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受到如此关注和好评,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余一中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
语文试题答案
1.B【解析】 “主要是因为‘薇薇’创作的诗歌有31%的作品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错,据原文“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可知。
2.D【解析】 “但有的诗歌即使是我们认真推敲也无法辨别出是机器人所作”错,据原文“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可判断。
3.A项【解析】“让我们有了机器人的智能,这是我们要努力的”错,据原文“值得当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
4.B(A “只看重内在美”无依据;C “可见她的悲观绝望”错;D“不是……而是……”改成“不仅……而且……”。)
【命题意图】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抓住文本中心意思,学会分析文本。
【难度估计】易
【备考建议】学会筛选文本信息,准确客观地理解文中事实与观点,掌握文本主要表现手法。
5. ①家庭氛围的熏陶。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家里吟诵诗词的氛围很浓郁。②亲人、老师的教诲。父亲重视她关于诗词的启蒙教育,师从顾随先生,得到了很好的引导。③生活的磨难促进她大量的写作。生活磨难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对生活有了更彻底的参悟,对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找准答题区域,分点概括大意。
【难度估计】易
【备考建议】重视文章行文思路的理解以及大意的概括。
6.答案:①她有着独立的人格。她说自己不是一个总找人家怜爱的女子,可见她不想依附于他人的独立人格。②面对生活的苦难,她坚韧从容。即使她遭遇了那么多磨难,她依然用一贯和悦的风度精神饱满地讲课,并且坚持了几十年。③她有着传播诗词的坚定的理想(责任感)。她辗转多国(地),几十年坚守讲台讲授诗词,这已成为了她生命的目的。④她在诗词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因为她的作品、她对中国诗词精到的讲解,使无数人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任选三点,得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A(B“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理解错误;C“有得到两万块钱的的激动”理解错误;D“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无中生有) 8. (5分) 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②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 ③第三来是为了自首。即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1点1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9. (6分) ①内容上:写了他劳改减刑出狱,摊主把领的2万元赏金还给了他,作为他开水果店的资本。 ②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呼应了前文摊主给他橘子吃,他才报恩、才自首的情节。 ③艺术效果上:”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④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
⑤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
(答对4点,就给满分)
11.C“抗疏”指向皇帝上书直言。
12.B(原文意思是“祭酒邢让试着让陈献章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后赞叹连龟山先生都不如献章。)
13.(1)(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 “屡”、“乞”“授”各1分,句意2分)
(2)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但”、“澄”使动用法、“端倪”各1分,句意2分)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正统十二年的乡试,考中举人,两次参加礼部会试,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学习,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他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国子监)祭酒邢让试着(叫他)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惊叹说:“龟山先生(杨时)也不如你啊。”(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 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他的谈吐议论后,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质疑他被授予官职,和(他老师)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之所以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稀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的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决然离开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用虚假的言辞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是最终没去。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我二十七岁才拜吴聘君为师,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入门,等到回到家乡新会白沙里,专心致力于学习用功的方法,也最终一无所得。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才看见我的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上了勒的马(在道上奔跑一样不逾矩)。”他的学问洒脱有独到之处,评论者认为有鸢飞鱼跃(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兰奚姜麟至称献章为“活孟子”。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修长伟岸,右脸颊有七颗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1500)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万历初,配享于孔庙,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献章每天与李承箕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个字涉及“道”。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便告辞回去,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出来做官,与兄长进士承芳都喜欢做学问,被称作“嘉鱼二李”,去世时五十四岁。
14. B.C(答对一项给 2 分,两项给 5 分)(B:“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错 C “比喻有才能的人 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 ”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15.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1分)拟人,以“催”、“去不回”形象地写出来时光不再和易逝。(1分)②有才无法施展的感叹,有才而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用典雁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1分)(1分)③面对祸福,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无奈之情)或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1分)心里和动作描写,“细寻”、“进”表达愁苦之情。(1分)
16.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横槊赋诗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D(①跛鳖千里:跛脚的鳖不停地走,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②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规模较小。③晨钟暮鼓:寺庙中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④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⑤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和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⑥云谲波诡:形容事态文笔变幻莫测。)
18.C(A项,“获得……”成分残缺。B项,“示范、研发、推广”语序不当,应为“研发、示范、推广”。“长沙的发展”与“迈上了……心征程”主谓搭配不当;“迈上新征程”动宾搭配不当,应为“迈上新起点、新台阶”或“踏上新征程”。 D项主客颠倒,可改为“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正是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20.【答案示例】①近四百年前,开普勒写过一部名为“月亮之梦”的作品。
书中有一些月亮天文学的内容,比如月球子午线、赤道、两极、昼夜长短等。
在书中,开普勒还想象了“月亮居民”的生活。开普勒的《月亮之梦》被有些学者视为科学幻想的鼻祖。月亮天文学和想象“月亮居民”生活内容月亮天文学月球子午线、赤道、两极、昼夜长短等21.【答案示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点出“核心”1分,有次序地写出“三个方面”2分,“综合……六大素养”3分。据答题实际评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