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增长的差异可以用gdp的占比表示吗

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以用gdp的占比表示吗_百度知道
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以用gdp的占比表示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与GDP 增长不同的,GDP 增长率只是其中的一项主要指标  狭义的经济增长,就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  广义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
采纳率:7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7年上半年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一、各省GDP:涨跌互现,整体平稳
二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速6.9%,较一季度高位持平。目前各省统计局也相继公布地方GDP。
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各省GDP增速13升8平10降,整体涨跌互现,与1季度(13升5平13降)表现基本一致。
上半年各省GDP增速保持分化:西藏10.8%继续领跑,重庆、贵州增速也都在10%以上;辽宁2.1%继续垫底,甘肃、吉林、黑龙江等6省增速也都低于全国。
西南华东领跑,东北依旧垫底。分区域看:
西部12省增速8.3%,主要为西南地区拉动;
中部6省增速8.0%,分布较为均匀;
东部10省增速7.5%,主要为上海和京津冀拖累;
东北3省增速4.1%,依然垫底。
二、国企盈利提升,东北逐步企稳
2.1 东北排名垫底,增速触底反弹
东北三省上半年GDP增速排名仍然靠后。其中:
辽宁省GDP增速2.1%,继续垫底;工业增速-4.3%,降幅收窄但同样垫底;投资增速-31.4%,位列倒数第二。
黑龙江与吉林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均值,GDP增速分列倒数第八、第九。
但17年以来,从各项指标看,辽宁经济逐渐企稳回升,GDP增速由负转正,工业、投资增速也都降幅收窄。
2.2 东北经济企稳的原因
原因之一:工业品价格上涨,国企盈利改善
16年以来,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品价格上涨,工业企业,尤其是工业类国企的盈利、收入持续改善。今年以来,辽宁、黑龙江PPI增速持续高于全国,令积弱多年的东北工业持续回暖。
与此同时,年初以来国企收入、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尤其是上半年地方国企利润同比增长37.5%,而东北作为国有经济占比较高的老工业区,受益颇多。根据全国统计年鉴,2015年东北工业企业中,辽宁省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比仅4.9%,但资产占比高达48.4%,吉林、黑龙江则分别为50.1%和61.4%,远超全国38.4%的平均水平。
原因之二:前期“挤水分”,低基数显现
前期辽宁省经济数据“挤水分”告一段落。17年初,辽宁省长陈求发在人大会议中确认,辽宁省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GDP虚高现象严重。15、16年辽宁经济数据“挤水分”,令GDP、工业、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经济数据增速不断下滑。17年以来,前期“挤水分”导致的低基数效应逐渐显现,辽宁省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均由负转正。
三、工业价格走高,资源大省回升
3.1 河北:经济继续回暖,受益钢价上涨
河北省是传统产钢大省。16年、17年上半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分别为19260万吨、9971万吨,占全国产量比重稳定在24%,是第二名江苏省的1.8倍。而17年前5月,河北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17%
16年下半年以来钢价保持上涨趋势,中钢协数据显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16年7月初的68.7回升到17年6月底的101.0,涨幅高达47%,但进入17年2季度后,钢材价格指数涨幅趋缓,整体维持在100左右。
钢价上涨带动钢企盈利改善,也令生产扩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持续三季度为正。虽然钢价涨幅回落、去年同期高基数令2季度钢企收入、利润增速微降,但仍保持在20%以上。而受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推动,上半年河北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比1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GDP累计同比6.8%,比1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3.2 内蒙古、山西、陕西:经济整体改善,受益煤价上涨
内蒙古、山西、陕西均是产煤大省。16年、17年上半年三省原煤总产量分别为21.7亿、11.4亿吨,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4.5%、66.5%。煤炭行业的景气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省经济发展。
16年下半年以来煤价温和回升,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从16年7月初的126.4回升到17年6月底的154,涨幅达到22%。
煤价回升令煤企盈利扭亏为盈,煤炭行业生产也见底回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持续回升,17年上半年同比增速高达37.6%,利润总额增速更是大幅飙升。
受煤炭行业景气回升影响,上半年山西(6.9%)、陕西(8.2%)GDP增速均较1季度回升。内蒙古煤炭行业效益也明显改善,1-5月利润增长207%,占全区工业利润47%,但受其他工业子行业低迷拖累,上半年内蒙古GDP、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小幅回落。
四、转型稳定经济,东部保持平稳
4.1 东部经济:体量庞大,增速略降
东部省份经济体量庞大,上半年GDP总量稳居前列,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包揽前四,广东、江苏上半年GDP均已超过40万亿,前十名中东部独占六席。
东部各省上半年经济增速缓中略降,虽然上半年东部各省GDP增速为7.5%,但经济增长更为稳健: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GDP增速降幅为0.09%,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增速则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0.27%、0.33%和1.84%。
然而,纵观过去5年的经济增速变化,东部省份经济增速平均降幅远(0.29%)低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分别为0.60%、0.85%和1.14%)
4.2 东部地区:淡化增长,转型升级
东部地区较小的经济增速降幅得益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
17年上半年,东部8个省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其中北京、上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82.2%和69.8%。中西部仅5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50%,远低于东部地区水平。
从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速来看,东部省份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均超7%,福建、河北、海南累计同比增速达到10%以上。
从要素层面看,工业由投资驱动,而服务业由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
东部地区投资/GDP远低于中西部地区,但研发经费、平均工资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上看,江苏、天津、广东及山东15年底均已超过20%,创新为东部省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较大的驱动力。
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北京、上海领跑全国,2015年人均工资均超过10万元;天津、浙江、江苏、广东也位居前位。由此可见,东部经济发展的动力很大部分来自于人力资本。
4.3 外需拉动出口,净出口贡献有限
16年中以来,外需持续回暖,也拉动了东部地区的出口。17年上半年,东部省份出口金额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全国,出口占GDP比重前7位均属东部地区。从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来看,自16年二季度以来,东部地区出口增速也不断回升。
然而,由于进口需求较大,尽管浙江、江苏两省净出口/GDP领先全国,但东部其余省份净出口/GDP优势普遍不大,北京、上海、天津及海南的净出口均为负值且处全国末位。这说明净出口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相对有限。
五、仍是投资驱动,中西部下台阶
5.1 西南表现抢眼,但增速仍趋降
二季度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特别是西南地区表现抢眼。GDP累计同比增速前10名的省份中,西部地区占据6席,中部地区占据3席
虽然中西部地区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实际上,近几年该地区经济增速已大不如前。从12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波动要远大于东部地区,经历了明显的“下台阶”过程。
5.2 拉投资促转型,重庆继续领跑
二季度,重庆GDP增速维持两位数增长,全国排名第二位。从12年2季度以来,重庆市GDP累计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10%以上。
重庆高速增长的推动因素包括:
(1)重庆市“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经济模式
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仍远超一线城市,17年2季度来看,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比重高达75.7%,而同期该比值最高的一线城市北京也只有26.3%。
在重庆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上,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占有较大比重。15年重庆市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4%,全国平均只有17.4%的水平。15年重庆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9%,全国仅为23.8%。
(2)加工贸易
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大进大出”的早期模式,重庆市的加工贸易注重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延伸。
从高新技术产品净出口金额全国占比上来看,重庆市几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从11年的仅2.28%增长到16年的14.47%。从高新技术产品净出口金额增速上来看,虽因全球需求下滑带来了重庆市高新产品出口增速的深度调整,但17年以来,重庆市该指标已大幅提升。17年4月,该指标由负转正至0.66%,而同期全国仍有-5.67%的负增长。
(3)重庆市在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
以电子和汽车产业“双轮驱动”,重庆着力打造“6+1”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工业)。
通过对15年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对利润总额贡献度的计算,汽车制造业占据59.48%,电子信息产业占据19%。而在17年上半年,有关行业企业的利润也获得较大幅度提升。如重庆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100%,远超全国17.1%的平均水平。
小结:工业稳定经济,转型必由之路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经济从持续回落转为逐步企稳,而地方经济也从普遍下滑转为好坏参半。而上半年各省经济表现差异的背后,既是区域增长模式的差异,也是中国经济的缩影。
从地方经济看:
资源大省经济回升,主要源于供给侧改革之下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工业利润增速反弹,而钢铁、煤炭均是代表性行业。
东北三省经济企稳,不仅受益于工业品价格上涨,也受益于国企盈利改善。
西部地区增速领跑,本质仍是投资驱动老路,但近几年来优势已不断削弱,印证近几年来投资增速的不断下滑。而其中重庆因率先开始转型而表现抢眼。
东部沿海省份经济体量庞大、增速趋稳,有赖于及早进行转型,当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其支撑。而外需改善虽然拉动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但进口高增的背景下,净出口对其经济贡献有限。
展望未来:
东北地区和资源大省的经济回升并不具备持续性。
重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表明,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仍是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长江经济带去年GDP占全国4成以上 地区差距逐渐缩小
10:12:22作者:林小昭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沿线的省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走廊,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三大支撑带之一。国家统计局日前发文称,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积极践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得到大发展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长江经济带,这一新战略涵盖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国土面积占比达20%,承载了6亿人口。数据显示,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GDP)达33.3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9.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3.1%,较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2/5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撑带。同时,长江经济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地区差异逐渐缩小。2016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6470元,高于全国2490元。长江经济带中有5个省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2012年多2个。也就是说,在原有的上海、浙江和江苏的基础上,又有重庆和湖北两个省份的人均GDP高于5398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尤其是上游的贵州、重庆,中游的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近几年经济增速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胡晓登对第一财经分析,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相比东北、西北等地而言更为丰富,能源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较为完备,受近几年能源下行的冲击小。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长江中上游地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这几年产业布局和调整效果不错,产业结构比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转移落地。比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发展良好。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也告诉第一财经,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层次搭配更好。这些地方也有不少重工业,但相比东北等地,长江中上游的重工业如重型机械等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比较充沛、水资源丰富、更贴近市场,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国家统计局的文章分析,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沿江各省市加快投资建设步伐,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年,长江经济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213亿元,年均增长16.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责编:胡月
中国经营报
经营成就价值
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GDP)达33.3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3.1%,较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上海市住建委官网数据显示,前3个月平均每月有11个项目拿到预售证,其中2月份只有3个楼盘获得预售证。
深圳可能将成为四个一线城市中,最先进入存量房时代的城市。截至日,深圳上半年无一例住宅用地挂出...
Copyright (C) 中国经营网 - 中国经营报社 | 京ICP备号-3 | 公安备案编号:02 | 本单位常年法律顾问所: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