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VIVE定位装置最近多少距离合适 定位基站应急发电管理装置最小距离是多少

眼镜盒子与HTC Vive之间,只差一个NOLO的距离
NOLO的出现补足了移动VR最致命的缺陷——将定位和交互的难题变为“过去式”,同时,也打通了移动VR与PC VR之间的“壁垒”——让移动VR也能体验到PC VR上优质的内容。
2016下半年对于VR行业来说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它将所有VR产品粗暴的拆分成低端盒子和高端头显。但盒子的“低端”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是画质“辣眼”的游戏,还是一点也不高清的“高清”全景视频?
在我们看来,受制于手机并不算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移动VR游戏的画质自然无法跟PC VR匹敌;至于所谓的全景视频,根本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并不值得花大量时间去体验。所以,这两点都不是移动VR盒子体验差的根本原因。
归根结底,移动VR和PC头显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始终是其发展大路上的两大“拦路虎”——定位和交互。即便是谷歌和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至今也没有一种很好地解决方案。毫不夸张的说,定位和交互是造成移动VR体验差的“元凶”。
难道移动VR真的没有翻身之日了吗?其实不然,就在今年CES 2017上,一家名为凌宇智控的VR交互硬件厂商异军突起,凭借自主研发的移动VR定位与交互解决方案——NOLO,一举成为VR行业的“黑马”。
NOLO的出现补足了移动VR最致命的缺陷——将定位和交互的难题变为“过去式”,同时,也打通了移动VR与PC VR之间的“壁垒”——让移动VR也能体验到PC VR上优质的内容。
话不多说,赶快一睹NOLO真容。
综述篇:能随身携带的移动VR定位与交互解决方案
NOLO采用自研的“PolarTraq”空间定位技术,整套系统包含一个定位基站(Base Station)、一个头盔定位器(Headset Marker,通过OTG连接手机供电)和一对交互手柄(Contorllers)。
定位基站为黑色圆柱形,底部做平用于放置在平面上。前面板为半透明塑料,面板上只有一个用于定位的开孔,最上方是NOLO的品牌LOGO。顶部则是开机键,背部则包括一个Micro USB充电接口,和一个标定键。
同样,头盔定位器也非常的简单,只有一个用于追踪的定位球,上面分布着13个追踪点。底座左侧是与手机连接Micro USB接口,右侧为标定键。
交互手柄的设计非常小巧,顶部为定位球,和头盔定位器上的一样有13个追踪点。正面上部的是触控盘,中部为菜单键、系统键以及一个指示灯。触摸盘看上去与HTC VIVE手柄上的相同,但相对要小一些,拇指也更容易覆盖整个圆盘范围。但遗憾的是稍不注意就会在触摸盘上留下细微划痕。
手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抓握键,背部一个扳机键,握感上要比HTC Vive稍强。以87君的手为例,在握持NOLO手柄时,拇指可以自然放置在触摸盘上,手指按住扳机,中指点按抓握键。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不用像在使用HTC Vive一样多次寻找按键。
在配件盒中,还有多条连接线,包括SteamVR线、OTG线以及一条三头充电线。这里着重说一下这条三头充电线。它可以同时为两个手柄与基站同时充电,这就省去了2个插头与两条连接线。而且在为手柄等充电的时候,不用为看到杂乱无章的缆线而“头痛”。
定位系统一向是PC和主机VR头显的“专属”,而此次NOLO创造性的将定位于交互系统适配在移动VR。那么,NOLO的定位到底是个什么样?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NOLO采用的是凌宇智控自主研发的“PolarTraq”定位技术,能提供毫米级的头部和双手在6自由度空间内的定位和交互功能。根据NOLO官网的信息,NOLO的追踪范围是以基站在圆心,画出一个角度为100°,直径为5.5米的扇形。再这样的一个扇形空间中,你可以随意移动,NOLO都能准确追踪。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PolarTraq技术,这是一套声光电混合定位技术。硬件上有一个定位基站和若干个定位标记组成。在工作时,定位基站想空间中发射经过编码的声、光、无线电信号,每个定位表及接收到信号之后已经一定的处理,就可以结算出自己的相对于基站的空间位置。
理论上来讲,在定位基站发射的扇形空间之中可以支持无限多个定位标记同时定位,并可以达到60Hz刷新率与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并且,在使用过程除一根OTG线(连接头盔定位器和手机)之外完全“无线”,解决被缆线束缚的烦恼。
安装调教篇:安装过程简易,适配略显繁琐
我们在拿到NOLO后的第一时间就试玩了一下,总体来说,安装过程比较简单,但是适配过程略显复杂,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小教程供各位查阅:
1.要体验NOLO,务必先去官网下载移动VR应用程序;
2.用OTC连接手机与头盔定位器;
3.手机会弹出一个应用程序默认,点击确认;
4.断开OTG;
5.基站水平放置在桌面边缘,高度最好是与肩膀齐平(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可适当降低高度),单击开机键;
6.将头盔定位器与卡座相连,撕开双面胶,将头盔定位器固定到移动VR顶部中间位置;
7.连接OTG,打开应用程序;
8.将头盔放置到地面,拿出手柄单击系统键,留意头盔定位器与手柄的指示灯颜色(如果定位器与手柄指示灯绿色常亮,基站电源键绿色常亮说明已经配对成功,下面配对过程可略过)。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配对(没有配对成功之前,头盔定位器与手柄的指示灯应该是红色的):
1.长按基站背后的标定键,等基站停止转动(握在手中时不震动)之后松手;
2.长按头盔定位器上的标定键,看到红色灯闪烁一下后,松手;
3.长按手柄侧面的配对键,等手柄振动一下之后松开,以同样的方式配对另一只手柄;
4.一切就绪后,点按基站背部的标定键退出配对模式,配对完成。
体验篇:让移动VR真正“移动”起来,SteamVR不再高不可攀
定位系统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内容体验了,在移动VR游戏体验上,我们选取了NOLO官方提供的两款游戏——《NoloELS》和《BackBattle》,搭配的工具则是大朋看看VR盒子和ZUK Z2智能手机的组合。
《NoloELS》可以看成一个VR版的“俄罗斯方块”,游戏机制比较简单,上手也很容易,适配好NOLO之后就可以直接上手。通过手柄的扳机键选取不规则方块,通过定位系统对手柄活动轨迹的追踪来确定“方块”移动的位置。但此游戏只适合进行功能演示,不适合长时间游玩。
《BackBattle》相对于《NoloLES》来说更有趣一些,玩家将扮演宇宙中的战争堡垒,左手战斗机,右手“宇宙人”与来自异次元得敌人死战到底。
这款游戏在操作上同样很简单,左手手柄控制战机对敌人进行攻击,右手的宇宙人会释放护盾保护自身。分数会随着你击败敌方战机的数量上升,直至“Game over”或游戏计时结束。
这两款游戏虽然一定程度上让玩家体验到了NOLO定位交互功能,但是其画质、游戏机制都不足以让人产生长久玩下去的兴致。如果将这两款游戏仅作为NOLO功能性演示,还是可以让玩家明显体会到NOLO对移动VR体验的提升作用。
接下来再来说说用NOLO体验SteamVR应用的一些细节和感受。
在安装与适配NOLO之后,如果想要体验Steam VR应用还需要安装以下应用:
SteamVR(自行安装)
Riftcat()
NOLO driver for windows(官网)
Cardboard用户安装Vridge(最好下载汉化破解版,否则需要尝试开启在大陆地区被“墙”的Google GMS服务,很繁琐)
GearVR用户安装VRidge for Gear VR
上述软件下载好后,连接PC与头盔定位器,连接PC与手机(Gear 用户只能无线投屏无需连接)
取出4米Steam VR线,使用带有NOLO logo的插头连接NOLO头盔定位器与PC。
Cardboard用户:Vridge支持有线投屏,建议将另一个插头连接手机与PC连接。
Gear VR用户:VRidge for Gear VR只支持无线投屏,无需连接另一个插头。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可以搭载串流环境了。
首先,让PC端的Riftcat与手机端的VRidge连接,并进行配置:
Cardboard用户:PC端运行RiftCat软件,手机端运行VRidge,手机端打开USB网络共享(有线投屏需要),根据提示完成连接,完成时,Riftcat中会出现你手机的型号。
Gear VR用户:PC端运行RiftCat软件,手机端运行Vridge for Gear VR,保证手机与PC在同一局域网环境下,根据提示完成连接。
在RiftCat设置中将Tracking option,选择Freetrack orientation and positon,这点非常重要。
PS:根据手机硬件性能的不同,设置不同档位的投屏参数。
然后打开NOLO driver for windows并配置,如上图所示,连接成功之后会显示定位器、基站和手柄的电量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眼镜盒子需要选择Cardboard或Gear VR模式。我们使用的是Cardboard,所以我们以Cardboard为例。
等适配妥当之后,点击Riftcat上的SteamVR图标,enjoy it!
整个配置流程看起来有些复杂,但一步一步做下来,也并不算太繁琐,只是在有些PC上会出现一些比较诡异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成功体验,可能是系统问题,也可能是网络问题,目前尚无法确定。
在体验环节,我们此次选择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Google Earth》与《THE LAB》。《Google Earth》由于计算量与码率并不算高,所以配备了4GB运存+高通骁龙820处理器的ZUK Z2完全可以跑1080P的串流,体验流畅,无明显卡顿。虽然在体验上还比不上HTC VIVE,但NOLO强大之处在于让你价格低廉的Cardboard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了HTC Vive这种高端头显才能体验到的高度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
另外,我们发现NOLO的手柄在《THE LAB》中的虚拟投影与HTC VIVE手柄一模一样,这可能是由于NOLO在模拟HTC的使用环境所导致的。
总的来说,NOLO打通了移动VR与PC VR之间的壁垒。在整个Steam体验环节之中,NOLO除了充当定位与交互系统之外,还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让SteamVR应用完美呈现在移动VR之中。设想一下,如果以后的移动VR都能够支持定位与交互,毫无疑问会让人们重新燃起对于移动VR乃至VR的热情。
总结篇:NOLO——重新定义移动VR体验
NOLO的出现适时的解决了部分移动VR定位交互的问题,稍显遗憾的是,目前能够支持定位的移动VR应用实在是有点少。不过,凌宇智控方面表示,正在跟CP积极对接,后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VR游戏加入进来。
另外,NOLO确实可以提供SteamVR应用的体验,但体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PC配置以及智能手机的性能、屏幕材质。如果串流画面清晰度设置过高,再加上手机发热,在体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诸如卡顿、丢帧之类的现象。当然,这些问题属于更多的是需要手机厂商以及上游芯片厂商去逐步改善,并非凌宇智控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
从被称之为“VR元年”的2016年,过渡到2017年,“移动VR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句“叫嚣”了一年多的话,也随着人们对移动VR的不削一顾而愈发苍白。但NOLO的出现,让移动VR也能够体验到高度沉浸式的体验,对于移动VR而言,这是从0到1的一步,意义非凡。也许,是时候对移动VR体验进行重新定义了。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移动VR重新燃起热情,也会有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到可交互和定位的移动VR应用的开发中。这既是VR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像NOLO之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87870网站是国内虚拟现实内容的第一平台,提供最新的虚拟现实资讯。
想下载体验虚拟现实游戏的童鞋请戳这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快乐HTCVIVE定位装置最近多少距离合适 定位基站最小距离是多少_vr齐乐网
齐乐为您提供各类福利资源
HTCVIVE定位装置最近多少距离合适 定位基站最小距离是多少
  作为一款高端VR头显,在HTC VIVE在玩家的游戏体验上下足了功夫,虽然体验感是上去了,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麻烦,就比方说今天我们要讲的HTCVIVE定位装置设置距离,HTCVIVE定位基站到底多远才合适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推荐:|
  我想在座的各位看官一定都会觉得HTCVIVE整个安装过程中定位装置的设置是最为麻烦的吧,由于HTC VIVE没有这两个基站的运行就不能工作,并且为了保证拥有充足的游戏体验基站对距离的限制也较为严苛,虽然说官方的推荐要求为20平方米,对于在自己卧室玩VR的我们来说根本没法满足这个要求,但是据小编亲测,Lighthouse 基站其实并不需要辣么大的距离,两基站间隔的面积大概在2*1.5m左右。也就是说最小面积要3平米以上。看来一般的卧室是可以满足条件的。
  以上就是VR齐乐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HTCVIVE定位装置最近多少距离合适的相关内容。哦,对了,如果还想活动更多关于VR新鲜资讯或者是游戏资源当然还有VR眼睛评测的朋友们请记得继续关注我们VR齐乐网哦。
关注VR齐乐微信号,你想要找的资源我们帮你收集,你想要发布的信息我们帮你发布整理
VR玩家交流群:
我的VR性感虚拟女友菲菲
女神宿醉出难题
可爱性感 酒吧兔女郎
宅男梦想 日本女优天海化身女仆服侍
劲歌热舞 韩国女团EXID上海粉丝见面会
性感妖娆的欧美美女 无法抑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
米多娱乐VR
暴风魔镜5怎么样 暴风魔镜5详细评测
暴风魔镜5怎么样?作为一款高端手机眼镜,暴风...HTC Vive开源定位追踪技术?只是有条件开放而已|HTC Vive|开源|追踪定位技术_新浪科技_新浪网
HTC Vive开源定位追踪技术?只是有条件开放而已
  新浪科技讯 8月5日晚间消息,有消息称,HTC Vive将开源其虚拟现实设备使用的Lighting House追踪定位技术。对此,HTC Vive中国区总经理汪丛青回应称,只是有条件的将其开放给第三方厂商进行外设开发,而不是所谓的开源。“全面开源的话,还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
  近日,与HTC合作开发虚拟现实头显的Valve宣布开放Lighthouse技术,国外授权者只需支付2975美元就可以参加培训课程,初期也无需再支付任何授权费或者版权费,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基于此研发兼容该技术的外设。今日,HTC也宣布将在亚洲地区开展配合Valve此举的课程。这样的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开源。
  汪丛青回应称,Lighthouse技术只是开放,并非开源,开放也不是海选。第三方开发者会经过严格筛选才能被授权使用这项技术。其次,HTC Vive不考虑让其他VR头显厂商进入,也会授权者签订保密协议,包括和涉及体验店等其他头显的厂商还会签订排他协议。
  汪丛青称,HTC Vive将向加入Vive X加速器计划的六家硬件厂商免费授权Lighthouse定位追踪技术,但暂时还不允许授权者研发第三方基站。此举的目的是帮助第三方开发基于Vive的配件,提高HTC Vive的用户体验,拓展Vive生态圈。
  对于外界关注的开源问题,汪丛青表示,“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因为“虚拟现实还在初期阶段,不希望用户体验被破坏”。(丁壮)
一个消费趋势或者消费品牌,刚好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时,“流...
当一个企业面临某个竞争力的因素出现重大变化,超过企业以往能够...
在连续13个季度亏损背后,反映出的是特斯拉在现在和未来发展过程...
Facebook将建立专门识别系统,识别哪些网站含有大量标题党新闻,降低其权重。
在百度贴吧决定取消商业化运营后,贴吧代理运营商于从各地赶来向百度讨要说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站应急发电管理装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