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定的银行卡未绑定手机号码手机号码可以更改么

& 版权所有 中国建设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备 号&京公网安备
总行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金融大街25号
邮编:100033
手机网站:男子银行卡内6300元被盗 预留手机号被篡改|银行卡|预留手机号_新浪新闻
  手机没有收到提醒短信,太原市民李先生卡里的钱却分几次被转走了。他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办卡时在银行所留的手机号码,被莫名其妙地改了。1月14日、15日,记者详细调查了此事,并就李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目前,李先生已报案,警方已介入此事,正在调查中。
  【蹊跷】
  身份证、银行卡都在身上,卡里的钱却不见了
  新年刚过,李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工资卡里的钱有些不对劲儿。于是,到工商银行一个营业网点查询明细。结果发现,从日开始,到12月28日,先后有4笔钱从卡上划出。23日是通过网上银行转走10元,26日是通过“银联”先后消费500元、5500元,28日还是通过“银联”,消费300元。“身份证、卡都在自己身上,家人、朋友也没有外借过,卡里的钱怎么就不见了?”正当李先生一头雾水之际,突然想起了之前收到的两条短信。他赶紧拿出手机进行查询,两条信息全都来自95588,一条是12月22日收到的,提示“您已成功注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有一条的接收日期是12月23日,提示有10元钱通过网上银行转出,这条信息也正好能和消费明细对应上。但此后,李先生再没有收到关于这张卡的任何消费提示短信。“前两天单位刚让提交了个人身份证、工资卡账号的相关信息,说是短信服务到期了,要重新办,所以就没当回事。”李先生对自己的疏忽大意后悔不已,一下丢了6300多元钱,真有些心疼。
  【调查】
  钱已被转到一个来自广东的支付宝账户里
  那么,李先生的钱都被转到哪里去了呢?银行卡的交易明细显示,李先生的钱是通过“银联”消费的。李先生拨打了银联的客服电话95516,客服人员查询后告知:“三笔钱全都买了汇添富基金。”于是,李先生又联系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基金买入没多长时间,就被分批次卖掉了。卖掉的钱,被转到一张同名的工行上。而通过核对信息,李先生发现,这张信用卡正是单位几年前开通的年金卡,自己一直没有使用过。
  于是,李先生再次来到工商银行,查询信用卡交易明细。消费记录显示,钱已被转到一个支付宝账户里。几天后,李先生接到工商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告知支付宝账户来自广东。
  自己的银行卡与手机号码绑定,为什么银行卡被消费6000余元,自己只收到10元钱的短信提示?一番折腾之后,李先生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李先生通过银行的自助查询机查询发现,自己这张工资卡上预留的手机号码已经赫然变成一个陌生号码,根本不是自己当初办卡时所留的号码。客服人员告诉李先生,如果开通网银,客户随时可以登录网银更改相关信息,包括预留的手机号在内。
  银行工作人员推测:个人信息遭窃取
  李先生的网银怎么会被无端注销?预留的手机号不经过身份核对,怎么就会被随意篡改?
  14日,记者跟随李先生来到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的工商银行大营盘支行。“回想一下,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蹊跷的事情发生?”待李先生说明来意后,网点负责人李杰提醒李先生,网银被注销,可能是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账户信息被盗所致。
  李先生自己回想,这张卡虽然开了网银,但几乎没有用过。也就是在日左右,自己曾将网银和微信绑定,莫非是这里出了问题?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李杰表示,事情没有水落石出前,任何猜测都有可能,“转钱的人有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窃取了你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非法手段复制了银行卡,又通过POS机刷卡买了基金,最后又通过信用卡将钱转到支付宝。”李杰分析认为。
  对于预留手机号码被更改的事实,银行一客服人员在电脑上给李先生做了演示。只要提供网银的登录密码,可以直接在网上对预留手机号码进行更改。
  【检验】
  第三方支付不需要交易密码便可进行
  这样看来,除了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李先生的预留号码被恶意篡改。如果不是预留号码被篡改,李先生会及时发现账户异常。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预留手机号被更改”后发现,与李先生一样遭遇的人很多。很多网友预留手机号被篡改后,银行卡上的钱被消费,有的网友损失甚至高达数十万元。并且,与李先生一样,这些网友的银行卡并没有丢失。
  银行预留的关联手机号真的这么容易变更吗?1月15日,记者电话联系多家银行的客服,询问是否可以在网上,或是电话里更改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工作人员回答说,更改关联手机号,需要本人带身份证件到柜台办理。但是,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银行的预留号码是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更改的。这一点,连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
  银行的预留手机号如何被人动了手脚还是不解之谜,另一个环节也让李先生感到不安:“如果我的预留手机号被人改了,第三方支付难道不需要交易密码就能轻易转走我账户里的钱?”
  关于这个环节,记者也做了一个试验。记者用从来未绑定过银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尝试绑定他人的银行卡。绑定过程要求输入银行卡的用户名和卡号。随后,对方会发送一条验证码到银行预留手机号码上。输入验证码后,就完成了绑定。然后,就可以自行设置一个支付密码。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只需要用到这个新设置的支付密码。整个绑定和支付过程不涉及银行卡本身的查询密码或交易密码。这意味着,如果您的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
  【提醒】
  及时更改网银初始密码身份证银行卡分开放
  不管是注销网银,还是更改预留的手机号码,甚至到后来的“银联”消费,毫无疑问,对方如果没有李先生的确切信息,根本无从下手,银行工作人员的猜测也不无道理。
  然而,李先生在随后重新注册网银时发现,通过柜台设置的网银密码很简单,只是由6位数字组成,很容易被破解。“而初次登录网银后,系统会提示客户,强制更改更安全的密码,可以由数字、字母组合而成,从安全指数上来说,应该更安全。”李先生表示,之前开通网银后,自己就一直没有在电脑上登录,不法分子也有可能是破解了初始密码而后进入网银,进行了随后的一系列操作。
  对此,李先生想提醒市民,在开通网银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登录,并更改更高级别的密码。至于“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这一点,民警提醒,最好的方式,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这三个关键物品,一定不要放在一起。民警还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保管个人信息,对存有大量现金的卡,不要带在身边。对于需要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关联的银行卡,最好不要存入太多现金。
  目前,李先生银行卡被盗刷一案并没有定论。目前,李先生已经报案,警方也已介入,正在调查中。
  本报记者 薛琳 郭卫艳
  ○社会档案
  相似案件可不少大家都要当心了
  ●2014年9月,山东海阳杨女士银行卡里的5207元莫名其妙被以基金代收的名义划走。“银行卡、身份证都在手里,钱怎么会被划走呢?”从来没接触过基金的杨女士找到银行,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沟通,将被划走的5000多块钱追了回来。事发后,杨女士先报了警,然后找到了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杨女士的网银密码和绑定的手机号均被更改,5000多块钱是划到了一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账户里。经过银行的沟通,基金公司答应退款。
  ●日,李先生去银行还款时发现,自己的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被盗刷了600多次,总共损失了近58万元。随后,李先生在登录网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先前预留的手机号被修改,而且多出了5个陌生的手机号,而这也是李先生没有收到短信提示的原因。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手机号都是来自河南地区的非实名制手机卡,网上消费记录显示这些钱都被人在网上用来购买网络游戏点卡、虚拟游戏币等。目前,警方已经立案,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卡未离身,也没有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账户内的4万多元钱却不翼而飞。日,福州的王先生登录网银时却发现,账上少了4万多元。交易信息显示,当天他的卡上分别产生了四笔交易,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天津荣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总共刷走了43740元。平时账户的资金变动,都会通过短信通知,但这次被盗刷一点儿消息没有。王先生觉得奇怪,再查竟然发现,网银绑定的手机号被改成一个归属地为海南海口的号码。
  ○特别提醒
  上网时不要轻易输入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普及,支付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但一些环节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快捷支付,不再需要银行交易密码这个验证环节,短信验证码成为最后的屏障。本报提醒,在一些不能确认可信任的网站上,不要轻易输入个人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
  ①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把他人的手机号码设为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码”;
  ②保护好自己银行账户的信息,不要随意外泄,银行卡的存取回执单据要收藏好或者销毁,千万不要乱扔乱丢;
  ③设为银行卡“预留手机号码”的手机一定要妥善保管,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要及时删除,更换手机号码请到银行柜台变更“预留手机号码”,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通过客服电话临时冻结银行卡账户;
  ④升级银行卡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安全等级,经常查看账户的动态,注意异常情况;
  ⑤发现遭受不法侵害,立即冻结账户并及时报案,同时向网上支付平台报告,请求对不法分子的账号进行封号;
  ⑥根据消费需求,将钱少量多次地存放在与网上支付平台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上。 本报综合
编辑:SN064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这本薄薄的只有148页的书,之所以最近深为岛叔看重,是因为里面确实“首次公布”了许多习近平关于反腐的“大白话”、“狠话”——换句话说,以前岛叔见到过的一些内部谈话,口语化的、脱稿的,现在都公开放出来了。
昨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则外媒消息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并没有停止反腐的步伐,有穷追猛打之势,正将目标范围扩至与干部走得较近的文艺圈人员。”谨防文艺腐败是一个老话题,如果文艺反腐真的来了,这次目标会是谁?
中国人反感日本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可日本人有什么理由反感中国和中国人呢?可这是一个事实,前段时间《中国日报》报道,中日两国联合实施的一项舆论调查显示,日本人中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比例达到93%,创下过去10年该调查的最糟糕的记录。
据调查,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人中有22%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而在年收入10万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1%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看起来最想成为富人的人有两种,一是穷人,穷则思变,越穷的人越期盼能一夜致富,改变自己生活的命运。二是较富裕的人,进了小康就想奔大康。-- 华商报 --
手机换了新号码 可你的银行卡“解绑”了吗
据统计,每年咸阳有近90万手机用户选择弃卡,其中约七成不办理注销;很多人手机绑定了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可是换手机号时,却没有意识到需要解除绑定  
新办理了一个手机号,朋友添加微信好友时,竟发现信息与本人不符。不仅如此,这个新手机号收到银行发的信息,而手机号的新主人王女士却并未在这家银行办理过业务。  质疑:  新办手机号同时被别人在“使用”  
半年前,王女士从宝鸡来到咸阳工作,为了联系方便,她特意新办了一个手机号码,然而,这个“新”的号码并不完全属于她。原来,王女士新办了手机号码之后,陆续告知亲朋好友,不少朋友还通过新手机号,添加“她”为微信好友。“微信上的头像和信息介绍是一个陌生人。”让王女士朋友不解的是,但手机联系人却是王女士本人。  
“这个手机号是你的微信吗?”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将微信截图发给王女士询问,她自己也发现,用自己的另外一个手机号保存这个新号码后,在微信通讯录“新的朋友”被推荐,当王女士点开这个功能之后,看到一个陌生女子的头像。  
随后,王女士向朋友“澄清”用新号注册的微信号并不是她。她猜测,可能这个手机号之前的用户已用该号码注册了微信号,因而造成她与别人“共用”一个微信账号。  
新手机号给王女士带来的烦恼并未停止,几天后她又收到一家银行官方客服给她发的信息,“根据国家法律进行实名补录,请1个工作日登录我行网址进行实名补录,逾期卡作废,资金冻结。”王女士坦言,她并未办理此行的银行卡,“看来这个手机号与银行卡也没有解绑”。  
与王女士一样,市民陶先生也遇到类似问题。他新办的手机卡使用不到半个月,在办理手机银行时,页面总显示“该号码已被注册”。陶先生坦言,现如今,大家都习惯将银行卡及各种账户与手机号绑定,因之前的用户未解绑,导致新办的手机号同时被别人“使用”着。  现状:每年90万用户弃卡  其中七成用户不注销  
“手机号注销不等于永远消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咸阳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坦言,咸阳每年接近90万用户选择弃卡,其中约70%的用户不办理注销,且以学生、打工者等流动性较强的人群为主,由于居所不固定,常常办理多个手机号。然而,当用户不再使用该号时,却未能及时注销。  
与此同时,华商报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他们的手机号多与银行卡、微博、微信及各种APP软件绑定,其中11名市民表示,他们换手机号时,都没有意识到需要解除手机绑定,基本上都是重新申请一个微信号。27岁的王先生坦言,他就是担心微信泄漏个人信息,因此只用QQ号申请微信号。  
据了解,运营商对于舍弃的手机号有一套处理程序:一个号码长时间不用,会产生欠费直至停机。如果停机后,机主还未充值复机,运营商会将该号码“冷冻”。移动工作人员称,被注销的号码会在3到6个月后重新回到选号系统,假若有市民申请了此号码,号码便有了新的主人。  
对于再次销售的手机号码,中国移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能关停和清除手机号里有关中国移动的业务,而手机号原用户绑定的微信或银行卡等账户,他们无法查询相关信息,更不能为客户撤销绑定。因此,就会出现新手机号用户不能注册微信的情况,“手机停用后没有解除绑定,新用户就没有使用机会。”  
中国移动工作人员称,如果弃卡欠费停机不销户的,将进入系统“黑名单”,会产生一定的滞纳金,再重新办卡时需要先补交这部分费用。  
对此,中国电信工作人员也表示,根据实名制规定,每位用户身份证名下只能办理4个手机号码,达到上线时则无法办理。  风险:换号后不解绑银行卡  或会存在资金风险  
生活中,不少市民会将银行卡、APP、网站与手机绑定。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后,刷卡消费能及时收到银行短信。淘宝、支付宝等网购、支付软件与手机绑定后,手机号码还可以作为登录名。然而,如果手机号码更换后不及时更改绑定,会存在一定风险。  
最近,在咸阳工作的杨女士用微信绑定一张一年多都未使用的银行卡时,页面却显示与银行卡预留手机号不符,提示“若银行卡预留手机号已变更,请更新手机号”。这时,她才想起这张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在两年前已注销停用。“还好卡里没有多少钱,如果真被盗刷我都不知道。”  
“我以前办理了好几个手机号,不用了都没有去注销、解绑。”杨女士猜测,估计不少市民与她一样,认为不注销或不解绑并不会对个人造成影响。  
“用户觉得注不注销无所谓,可能不会造成影响。”中国农业银行咸阳分行一支行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介绍,有的年龄较大市民,可能都不知晓有注销这项业务。然而,目前市民多通过手机第三方平台支付,绑定手机号后,用户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卡上余额,发生资金风险时,便可及时挂失,减少损失。尤其信用卡更应该绑定正在使用的手机号。”工作人员说,一些支付平台利用信用卡的校验位、到期日及卡号等信息便可构成资金支付,假若手机收不到短信余额提醒的话,有可能造成资金风险。  
农行工作人员举例介绍,2014年,咸阳一名市民在浙江乌镇丢失一张闲置卡,不幸却被不法分子捡到进行诈骗,将所得赃款汇入用户卡中,利用非法手段将钱取走,然而卡主并不知情。案件发生后,浙江警方调查时,用户才知晓此事,随后专程回到咸阳,将闲置卡进行注销。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假如用户身份证或者银行卡丢失经补办之后,也应该去银行查询是否存在非本人操作的业务与资金交易。  
“尽量将手机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并设置屏保或密码。”农行该工作人员称,他们了解到,一名客户账户资金无缘无故被扣走,查询得知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警方介入调查发现,原来是这位客户的室友拿着手机,使用银行卡上的资金支付,但客户本人却不知情。  提醒:银行卡解绑仅需几分钟  各银行网点均可办理  
“至少30%的银行卡用户不办理注销,有的时间甚至超过5年,最后由系统进行销户。”农行工作人员介绍,零账户一年之内没有任何资金交易,则进入“睡眠”用户,5年后系统会自动销卡。“不销户会产生不必要资费。”银行工作人员说,闲置信用卡更应该及时办理注销,因为一张信用卡的有限期为8年,如卡里有账单,逾期则将“翻滚利息”,同时也影响“个人征信”。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等相关规定,当借记卡成为小额账户时,每年则会收12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与10元年费。此外,一名用户在中国农业银行只能办理4张银行卡,当超过规定卡数,则无法再次办理,工作人员建议尽量使用一张卡,这样用户便可享受“双免账户”的优惠。  
与中国农业银行一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一名用户名下在该行只能办4张银行卡,假若还需再次办理,必须将闲置卡进行注销。  
中国工商银行咸阳分行工作人员介绍,无任何签约绑定的银行借记卡在余额不足、且长期未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会在一年半之后进行自动注销,但具有三方协议、保险、网银或者其他协议的银行卡,均不会予以自动注销。假若银行借记卡如长期不注销,或将产生较大额度的“累积年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后,刷卡消费能及时收到银行短信,可更换手机号后,如果不及时更改绑定,存在一定风险。”工商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在办理银行卡与相关业务时,需要用户预留正在使用的手机号,这样在进行资金转账时可以及时收到信息以便提醒用户。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码不再使用时,如果未解除或更改与银行卡的绑定就重新流通,关于银行所提醒的信息不能及时收取,就不能及时掌握自己账户的变动情况。  
在此,移动工作人员提醒用户,更换手机卡前,应先去银行更换、解绑手机号,然后办理手机号注销。多家银行工作人员也提醒用户,办理手机号与银行卡解绑业务仅需几分钟时间,各银行网点均可办理。
华商报记者 薛望 实习记者 王蓉
《华商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改绑定手机号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