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度的环境不够完善在哪些方面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
  为了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及日常维护管理行为, 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主要管控的风险点进行了解!
  篇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且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从实物形态来看,银行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及交通工具、电子设备、出纳机具等器具设备。作为银行持续经营和开展各项业务的实物载体,固定资产在为银行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也就构成了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值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不断强化这一关键时期,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相关对策。
  一、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含在建工程管理,下同)沿袭着&财政部&&总行&&各级分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即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国有商业银行的计划需求申请,综合考虑银行业务发展、物价变动及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等因素,核批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当年的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购建资金计划。这个计划是指令性指标,不得突破,对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的是总体要求,即绝对额控制。但这种要求是粗放式的,年度计划的分配、执行及监管、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等均需通过银行自身的经济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在银行内部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从纵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分级管理、授权有限&的原则。与计划的逐层分配相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在银行内部实行总行、一级分行(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二级分行(即各地市分行)、三级分行(即各城区、县支行)共四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级机构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由于财政部的考核以总行为单位,出于管理、控制的需要,固定资产的采购、竣工决算、处置、报废、盘盈、盘亏等审批权限集中于总行。
  从横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集中管理、监督到位&的原则。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在财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行政部门、信息科技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备案及领用制度,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的监督。
  在上述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科学配置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资源,合理安排计划指标,强化各项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保证计划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其账务处理的合规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为此,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处置管理制度、核算制度与内部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成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控制与监督工作也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加强,管理的有序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一)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国有商业银行曾在1995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1999年和2000年开展了账外并账检查,相当于在全辖进行了大盘点,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二)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
  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分行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由于银行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入、流出十分频繁,金额十分庞大,因此,正常情况下银行固定资产的购建资金来源也就非常充裕,从而需要指令性计划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加以控制。上述种种计划执行偏差现象则使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与指令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意图未被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的失控,如程度严重时还将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房地产未确权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实现上市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银行办公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银行内部无论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并账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银行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这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
  (四)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
  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银行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银行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五)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银行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利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此外,责任人处罚不到位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基建项目决算、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等业务的审批。近年来,随着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三令五申,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职位升迁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银行内部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减员增效&措施,甩掉历史包袱,对一些经营效益差、无发展潜力的县支行以下机构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违规途径产生的闲置,即一些分行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总行监管,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却未实际发生使用效益。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属于非生息资产,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三、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级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即负责人及经办)的活动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目前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得不到落实的状况是历史原因形成的通病,是产生各种违规现象的症结所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受到银行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发放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职位升迁挂钩,对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罚;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责任人所在机构的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挂钩,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指标等。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在目前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年度计划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线,必须向各级机构树立起年度计划的权威性,防止计划管理扭曲、失控,实现预期目标。各级机构应形成&没有计划、不得执行;执行计划、不得突破;专项计划,不得挪用&的观念;跨年度使用计划,必须重新申请;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认真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减少超计划情况的发生。作为处罚措施,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机构,总行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机构下一年度计划。
  (三)减少管理层次,科学上收固定资产管理权、核算权
  管理层次多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乃至其他各项工作的共同特点,其弊端在于管理效率低下、风险点分散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难度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政策,即减少管理层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可以考虑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和核算权统一上收至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负责辖内的资本性支出及日常核算等职能,未经一级分行批准,其辖内各机构不能动用固定资产账户对外支付款项,辖内固定资产的入账和计提折旧也全部由一级分行来完成。管理层次的减少将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与文件审批流程同步,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银行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视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是银行对外付款、发生现金流出的环节,也是逃避计划管理、风险最大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积极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对于大额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项目决策通过集体评议,项目效果进行后评价;电子设备、运钞车、业务用车、出纳机具等固定资产可由总行集中采购,后分配至各一级分行,以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对于在建工程要严格落实建设工期,执行投资预算,按期决算并交付使用。
  (七)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为了实现&上市&目标,提高资产质量,减少非生息资金占用,闲置固定资产应及时处置盘活。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同时,为了提高各分行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可采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规模与分配计划等奖惩方式相挂钩的办法,以努力压缩闲置固定资产存量。
  总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深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将日益严格。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予以健全、完善,必将有助于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成功转型、提高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
  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最明显是体现在医院没有一个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一完善的固定流向制度。由于缺乏这两个重要的管理制度,直接使得医院的大量固定资产出现账户收入与支出明显不符,固定资产在购买、存放以及发放等过程中存在严重无登记记录或者登记记录不合实际或者不够及时的问题。甚至在进行资产清查盘点时还发现很多已经完成合并或者已被调拨出去的资产还被记录在案,严重影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2 内控措施不够严格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措施严格性不足主要是表现在岗位分工和授权不足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决策负责人很大都是属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批人,资产的验收、记录、保管以及处置仍相关负责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很多人同时管理多个资产管理环节。这种现象也直接造成了管理过程中出现资产记录和实际应用不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严格性不足还表现在预算控制没有按照前期规划要求进行。具体是表现在医院很多资历较深且有一定权限的科室主任等直接忽略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审议采购。除此之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控制过程中还存在资产维护不当、施工不当、资产损害严重以及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等工作,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
  1.3 核算方法不够科学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是存在严重账实不符的原因除了与内部控制严格性不足有关之外,医院采用的不科学的核算方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公立医院采用的核算方法均是历史成本法。这种方法只是看重固定资产最原始的成本,而不对其老化和减值进行计算。而由于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势必会不断老化,其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低。但是,若一直采用的是这种不计算折旧的核算方法,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核算的固定资产金额会越来越大,而同时固定资产的老化也越来越严重,如此也就直接决定了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差距越来越大,无法客观实际地反应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应用情况,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医院资产的评价和监管。且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下,医院固定资产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若不对设备老化情况进行核算和重视,那么将没有能够及时对资产进行折旧更新,严重影响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1.4 管理手段不够先进
  主要体现在原始账簿记账仍是最主要的记录模式。虽然有些管理部门也有使用电子表格对资产进行记录或者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这种资产明细数记录的方式虽然出发点和理论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类型非常多,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账目管理,那么将非常耗时耗力,且效果还不一定好。且很多情况下若电子文档出现误删或者中毒无法打开现象,那么将直接影响整个固定资产的清点工作。
  2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从建立之初,公立医院大多数的固定资产资金来源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这种跟本医院经济效益相关性不大的资金来源形式使得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投入考虑时大多客观性不强,没有能够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只是一味地考虑引进更多高水平的设备。这种只考虑设备技术而不考虑成本支出的行为使得医院经常购入大量应用率不大的,总是被长期闲置的资产。
  2.2 思想认识及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要提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最主要是要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当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这些诸多问题很大原因就是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这些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没有对管理内容和责任进行绝对明确,使得资产在申请、验收、使用以及保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上医院的人员流动较大,一个资产管理人员还同时兼顾多个岗位,严重缺乏监督和牵制的同时也直接交易使得资产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3 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3.1 提高认识,积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首先就是要提高医院所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资产的申请、调配、使用、调拨以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管控。通过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方式使医院固定资产相关制度能够真正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目的。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类型较多,数目较大,分布范围比较广,且涉及部门和人员比较多的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学会应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对这些资源和数据进行管理。通过利用信息化、自动化形式对数目庞大的固定资产进行有序化、科学化管理。并且还要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要做好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协调和明确好相关的任务和责任,实现责任明确制,确保所有账户都能够与现实相符。
  3.2 转变观念,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力度需要从资产购入到资产保管使用以及最终的资产清查盘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固定资产购入环节的控制措施主要是:所有的固定资产在购买时必须要按照请购&&询价&&公开招标的步骤进行。在选择合适商家之前必须要对医院实际状态进行评估,确保购买的资产能够与医院实际需要相符,防止购买一堆没用处的设备;资产保管使用过程的控制措施主要有:所有资产在方法、使用、处置以及调拨时必须要做好记录,相关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对那些转让或者出售的资产必须要在通过相关部门批准下才能够进行,并且在完成转让和出售后需要对资产账户进行及时调整;资产清查盘点的控制措施:组建不受命于任何人的清查小组、制定具体有力的清查盘点制度、定期对规定资产进行盘点、对清查盘点结果中的资产盘盈或者盈亏显现进行查明,了解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3.3 奖罚分明,着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指标考核
  首先,极端固定资产折旧值,并将资产折旧值归入所在科室的成本核算中,成为科室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式直接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切实际利益挂钩,若科室不注重资产的使用和保养,造成固定资产的过早报废,那么科室的效益将会受损。所以,在这种利益驱使下,科室管理人员必须要努力保养好固定资产,尽可能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为提高科室效率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科室绩效考核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必须要把固定资产管理真正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对资产的相关保管、维护以及处置等工作有专人负责。在每一季度进行的科室绩效考核中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评价,若科室其他项目均达标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不达标,那么就要进行相对性的惩处。
  3.4 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化社会进程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公立医院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医疗结构,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势必也要迎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对资产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使固定资产能够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产的采购、调拨以及转移等工作。大大地提高了资产的管理效率。且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医院管理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医院资产变动情况,并根据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资产管理账目与实际相符。
  3.5 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医院固定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资产管理水平。但仅仅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还无法满足资产管理高水平化的要求,还必须要努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通过努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才能够使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也只有资产管理人员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工作,为资产管理贡献自身、诚实负责地完成每一项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是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规范性管理是医院一项必须要完成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对现有问题进行严格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之外,还应该学会高-瞻远瞩,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进行管理,从提高管理人员积极性开始,真正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发展。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相关推荐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资产管理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公共财政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会计核算方法不严谨、管理不规范、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等问题。文章以某县为例,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对国有固定资产的长效监督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和无形资产等。其中,固定资产可以说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资产规范、安全、有效使用,更有利于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公共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某县地处晋南,县域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辖4乡6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2万。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措施不断创新,资产清查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但从目前整体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资产账实不符、配置不合理、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不高、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业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专业人员,基本都由财会机构或会计兼管,管理不到位。由于部分业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资产会计核算,导致其所在单位国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很大一部分资产长期游离于单位资产帐外,疏于监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对单位的经费收支帐核算的较清楚明白,而对资产的增加和减少不能做到严肃、规范;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因购建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不把资产列入固定资产账中,形成账外资产。清查中发现,涉及43个单位漏记固定资产总698.20万元;涉及31所学校的校安工程,完工资产25953.09万元且已投入使用,因资金没有全额到位,没有计入单位固定资产账中;涉及2个单位,因县城改造,土地、房产等置换原因形成的资产,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结清而迟迟不入账;还有个别单位的基建工程,因工期长、付款次数多,即使工程决算完了,单位拖欠工程款,也不及时转增固定资产账,等等。种种情况的日常管理不完善、账务处理不及时形成了全县多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导致资产配置不够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2.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管理的各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造成国有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资产清查中发现,涉及84个单位,盘亏资产366.69万元。其中既有办公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相机、家具用具等物品,还有办公用车辆等大件物品。有些单位更换了领导人,只移交账务,不移交实物资产,对盘亏资产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有些单位明知物品被上任领导占为己有,却碍于情面,不积极索要;还有些单位疏于看管,发生丢失、失窃物品,怕追究责任,也不积极查清问题。资产的使用中,有些单位帐、卡、物三方分离,会计人员只记固定资产财务账,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二级明细科目汇总的数目,而涉及到具体的实物,以及具体负责人都不清楚,会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又缺乏经常性核对,致使单位固定资产财务明细账于实物账实不符。特别是在资产处置环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执法不严,在处置活动中未严格按规定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及备案,也没有进行资产评估,而是双方协商,私自低价转包、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较为普遍;个别乡镇学校私自出包校园内的食堂、小卖部,收入不按规定上缴财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虽然相关法律规定对国有资产流失负主要责任的人员应承担刑事责任,但绝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受到应有的处罚。
3.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有待创新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虽然逐步优化,但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还没能达到全面覆盖,固定资产管理在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和高效发挥。大多数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资产购置报账登记、资产处置申请审批后调整账务统一在财政局资产管理股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完成后再记录各单位的资产账簿和财务管理系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生漏记、少计资产现象,不能及时进行资产增减的账务处理,发生了漏洞也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致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平台的资产总额与各单位的账务资产数额时有差异,没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网络信息管理的高效性、科学化、规范化。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推进单位“两个责任”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针对某县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国发〔2014〕45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健全预算标准体系,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和资产管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为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不断提高管理意识,严格遵循财政部2006年36号令推出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三原则”,确保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工作职责到位,组织实施到位。要建立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定期考核,并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单位进一步完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管理内控机制,严格按规定配置、使用、处置固定资产,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强化队伍,在业务上不断提升
要不断加大业务人员培训力度,进行有关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安全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相关人员法制观念,使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认识到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技能,坚持会计持证上岗制度,每年都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促进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确保每个人都熟悉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精通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促进财会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要建立激励考评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管理人员晋升和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从而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3.完善制度,在管理上不断加强
财政部门要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内控制度以及信息报告、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配套制度,严把资产的“入口”和“出口”关,核实存量资产,实现资源共享;利用财政预算管理平台,实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与政府采购相结合,抓好增量资产的管理;严格审批手续,实行统一资产处置规定;完善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形成的收人应收尽收,及时、足额收取,并按“收支两条线”原则上缴财政,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从而逐步形成“产权明晰、配置科学、使用高效、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科学完整、高效规范的制度体系,为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规范流程,在手段上不断创新
要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依托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力推进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已完成了全面升级管理,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纳入山西省财政厅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这一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管理规则和流程,规范了单位资产状况的基础信息体系,夯实了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基础,为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信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而且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使用推广,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单位资产管理数据质量,创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手段,改进了管理方法和模式,加快推进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健康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公共财政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有助于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为此,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完善机制,提升素质,扎实工作,才能规范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翟海菊 单位:山西省翼城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郑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J].观点,2013(06).
[2]刘株彬.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资产管理,2014(02).
[3]陈兵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09).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