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合同风险提示跟客户签名是银行支行副行长岗位职责代签的 合同可撤销吗

保险合同的回执单是业务员代签字合同有效么_百度知道
保险合同的回执单是业务员代签字合同有效么
我买了一份分红型保险,合同上我只签了自己的名字,风险提示就是我已阅读合同条款什么的那行字我也没写,至于十天犹豫期的那个回执单我也完全没有看到过,估计都是业务员代签名的我现在察觉上当了,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款么?这个合同有效么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回执单是指自己的保险合同交到自己手里之后自己签收的单子。投保单上的风险提示和投保人签名必须是自己自己签的,不然以后可能会有麻烦。  按说10天之内退保会全额退还保费的。不是自己签的可以找到保险公司投诉。保险是个好东西,但是买保险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最好是偏重保障的,如果谁说某个保险很赚钱那么一定是假的,看起来越赚钱的保险其实越不靠谱,越是看起来赔钱的高额保障型保险那才是好东西。纯粹定期返还加上分红型寿险一般的来说主要的意义是强制储蓄,帮人的资产做管理,为以后做理财规划,利益应该会比银行稍微高那么一点点,但是也不会太多。千万不要想着用保险去赚钱做投资,那不现实对吧。有高风险才会有高额回报,保险利益是很稳定没有风险的,怎么会有高额回报呢。
采纳率:84%
回执单是指你的保险合同交到你手里之后你签收的单子。投保单上的风险提示和投保人签名必须是你自己签的,不然以后可能会有麻烦。按说10天之内退保会全额退还保费的。不是你签的你可以找到保险公司投诉。保险是个好东西,但是买保险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最好是偏重保障的,如果谁告诉你某个保险很赚钱那么一定是假的,看起来越赚钱的保险其实越不靠谱,越是看起来赔钱的高额保障型保险那才是好东西。纯粹定期返还加上分红型寿险一般的来说主要的意义是强制储蓄,帮你的资产做管理,为以后做理财规划,利益应该会比银行稍微高那么一点点,但是也不会太多。千万不要想着用保险去赚钱做投资,那不现实对吧。有高风险才会有高额回报,保险利益是很稳定没有风险的,怎么会有高额回报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首先需要看业务员是不是在征得投保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代签:如果没有,则保单是无效的;如果业务员是在征得投保人的同意下代替投保人签字,则业务员属于代理投保人,是有效的保单,不能退保。在业务员代签时投保人会签署同意书,因此这是属于有效的保单。
不合法,违规的,可以全退,那一行字不是你写的,直接到保监局投诉,客户违规,诱导你买保险,同时要求全额退保,同时补偿这段时间的利息。没问题的
我去投诉了
保险公司说他们只承担60%责任,我该继续投诉还是答应他们呢
在你收到保险合同的时候,在合同的后面有一张回执单,是要投保险人签名和日期的,当你签名后保险公司才能以此证明你是哪天收到合同,才能算出犹豫期的时间到哪天止,你收到合同时有没有签过名,你得想想,是不是不记得了,就是你拿到合同的那天.如果没有,那就是业务员没和你说清楚.只要投保时是你签名确认合同就是有效力.这个只能说你有没有收到合同的确认而于
全额退款肯定是不可能的,保险合同现在在你手里还是哪里呢..? 原则上所有的签名都必须是投保人签,否则是无效的.但如果合同上是你签的,而且也没出现啥问题的话,建议你还是继续持有吧,既然是分红型保险,等把本赚够了,再考虑其他的吧.
在我手里,但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过现金价值表,当初那个业务员误导我的。。。要存3年,10年之后才取呢
她跟我说三年之后就能了,也没告诉我现金价值这个事情啊保险公司现在回复我说
他们承担60%的责任,我该答应么
因为投保之后,过了10天犹豫期,是不能全额退保的,你肯定会有损失,而且既然是分红保险,那每期的收益情况应该由保险公司提供,至于业务员的误导,如果没凭没据,很难成为退保的借口..是哪家保险公司呢,如果这样退保,吃亏的肯定是你.其实保险对于你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手头很紧拿不出多余的钱,还是建议你买下去,选择个适合自己的,以后肯定会受益的..
可是如果对照笔迹的话,不是就可以证明不是我本人签的么
这个鉴定起来也很麻烦,不过是个方法,可以试试..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保险合同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信银行再曝理财诈骗案 上百人4000万血本无归_网易财经
中信银行再曝理财诈骗案 上百人4000万血本无归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2011年起,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支行前副行长郭文雅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中信银行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发放高利贷”牟利,最终资金链断裂。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无法追回。
受害人曾两次在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门口拉横幅“讨要血汗钱”。(图片来源:中国网)近日,就在银监会因“上海分行事件”而祭出重拳、大力整治银行理财业务的时候,又一桩银行员工私卖“理财产品”涉嫌犯罪的事件浮出了水面。从2011年起,郑州黄河路支行支行前副行长郭文雅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发放高利贷”牟利,最终资金链断裂。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无法追回。记者随后就此事采访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该行相关工作人员称涉事副行长郭文雅早已经辞职,同时该产品也并非中信银行正规发售的理财产品,客户是与借款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与中信银行没有关系。然而据多位受害人提供的资料显示:郭文雅的这份以钱生钱的“生意”从始至终都是在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营业大厅和办公室里完成的;郭文雅对所有受害客户一直公开称该“理财产品”是中信银行的“联合理财项目”;除郭文雅外,还有多名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员工“参与项目”。而以上的一系列违规操作持续时间长达数月,该行内部居然“无人察觉”,银行应有的内控可称“失控”。截至目前,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坚持不承认在此事件中负有过失;多位“理财产品”受害人则两次结伴前往支行,在银行门口拉起“讨要血汗钱”的横幅。受害人与中信银行之间的协商陷入僵局。收益高过银行利率10倍的“理财产品”2011年6月,家住河南郑州的刘先生到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营业大厅办理业务,该支行工作人员随即向他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称每天按1.3‰付息结算,三个月到期。当刘先生询问项目资金的具体投放标的,以及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收益率时,该支行副行长郭文雅告知他:这款产品为银行发售的联合理财项目,届时银行将把筹集的资金投向企业贷款、汇票等领域,并明确保证了该“理财项目”的安全性和高收益性。随后,在郭文雅的办公室里,刘先生签下了“理财合同”,并通过POS机支付了110万元。刘先生注意到,他所持有的“理财合同”上的公章并非中信银行,而是一家名为“郑州润泽服装有限公司”的企业,整个合同中也没有出现“中信银行”字样。然而郭文雅及多位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工作人员信誓旦旦的向他保证“银行的项目绝对没问题”,另外还提供了一家本地“投资公司”(实为担保公司)的担保书,出于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刘先生最终打消了疑虑。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刘先生投入的首期110万元均能如期还本付息,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下,刘先生加大了投资金额,先后共投入230万元。日,在约定的新一个还本付息日,刘先生未能按约收到本金及利息。当他向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工作人员询问情况时,却意外得知这款“理财产品”已无法兑付,而经办的副行长郭文雅已经辞职。更让刘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当他拿着理财合同去找中信银行时,该行负责人却告知他:这款产品不是中信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合同上并非中信银行的公章,刘先生的损失与中信银行没有关系。“我当时赶紧给郭文雅打电话,但是已经找不到她了”。刘先生回忆道。记者获悉,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涉事“理财产品”的主要发售期是在2011年6月至11月间,初步统计受害的银行客户有110多人,涉案金额数千万元;2012年初,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按“个人诈骗”对此事立案,并对主要涉案人员郭文雅进行了批捕。截止案发时,仍有4000万元左右的客户资金无法追回。涉事人员提取20%的好处费随着受害客户的追讨及警方的加入调查,以郭文雅为首的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部分员工的“资金腾挪术”逐渐现形。据了解,案发前郭文雅在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分管贷款业务,她利用职务之便,指使该行部分员工以银行理财、承兑汇票、定单等名义高息揽储,再以月息3分乃至更高的利率,将客户资金通过担保公司投向急需贷款的企业,息差收益除部分支付客户外,大部分被郭文雅等人瓜分。如漯河广东瑞诚制衣厂向其借款501万元,实际仅支付411万元,差额90万元被郭文雅及其他涉案人员以“提前计息”为名扣留。而受害者所持的“理财项目合同”更为彻头彻尾的骗局:合同上所写的借款公司并非真实的借款公司,如前文刘先生“理财合同”上的郑州润泽服装有限公司,其负责人姚先生就表示“从未取得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任何贷款”,仅与该支行有过融资意向的接触。而郭文雅正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从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的前期接触中获得了它们的营业执照等各种盖有公章的证明文件,再以这些公司的名义炮制“理财合同”,骗取客户资金“放高利贷”。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术因缺乏对借款企业实力考察的风控环节,而显得极为脆弱。在这数千万元的资金循环路径中,因贷给漯河广东瑞诚制衣厂等三家企业的近4000万元无法如期收回,资金链最终断裂。骗局曝光后,众多受害客户极为愤慨:银行副行长亲自发售的“理财产品”竟是彻头彻尾的骗术!据多位受害者事后回忆,郭文雅、贾芳芳(另一涉案中信银行员工)等人平日出手阔绰,出入均是奔驰、途锐等豪车。据警方的调查,贾芳芳还以其丈夫的名义在湖北宜昌长江边上的黄金地段购买了别墅豪宅,并投资800余万元购地建厂。而贾芳芳则向警方供述称:“每笔借款,郭文雅都会从中提取20%的合作费”。失控的内控郭文雅的骗局曝光后,中信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成为受害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面对中国网财经记者的询问,中信银行涉事支行员工矢口否认“存在失察过失”,当记者追问客户资金是否进入银行系统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但业内人士对上述说法持不同意见。宁夏颢振德律师事务所景亚楠表示,银行是否担责,要看员工的违规操作在多大程度上让客户或受害人相信“理财产品”是银行发售的产品或者与其他机构合作的产品,“比如银行员工在与客户签署的文件上用了银行的公章,又或者银行员工在银行办公场所、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了销售过程。”部分受害客户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他们事后反思,是短期逐利心理使他们忽视了其中风险;但郭文雅“银行副行长”的“权威”身份也是他们最终上当受骗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是中信银行(支行)副行长的信誉保证,我们决不会这样轻信。我们差不多都是在郭文雅的办公室里谈利息、签合同的。”受害人杨先生表示。据了解,上述案件受害者均有类似的遭遇:在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办理其它业务时,被告知有高回报“理财产品”发售;在该行营业大厅或郭文雅的副行长办公室签订理财合同;整个业务过程中均有该行工作人员陪同、操作;在郭文雅办公室刷POS完成支付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合同上的公章分别是借款企业和担保公司的,最后合同签名处的签名却都是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工作人员。据知情人透露,中信银行的上述“理财乱象”与该行长期以来的管理混乱有着极大的关系。“除了郭文雅之外,其他几位涉案人员其实都不是中信银行的正式工作人员。”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一位老客户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如贾芳芳,从进入中信银行工作以来,从未领取过工资,却一直穿着中信银行员工的工作服、以郭文雅的工号进行揽储和理财工作。警方的资料显示,另一位名叫刘雯雯的涉案员工,也是在2011年7月中旬被招募来做理财业务的“临时工”,未经任何考核便上岗工作了。银行买单还是个人行为?郭文雅骗局并非个案。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大发展,一些银行员工非法吸存、私售非银行投资产品、非法集资案件频频被曝出。仅以中信银行为例,短短两年内,前有海南分行前职员邓倩娴以“过桥业务”诈骗公众资金3.5亿,后有温州分行高某违规挪用客户2000万资金投向高利贷。而事发后银行的处理路径也如出一辙:先开除或免职涉事员工,随后对外宣称“其个人行为与银行没有关系”——银行员工以银行的名义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最后却要投资者独自咽下苦果。银行在其员工的这种“职务违规”或“职务犯罪”中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教授。“银行是否担责关键要看违法的员工与银行之间是否构成了表见代理的关系。”刘俊海教授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刘俊海教授称,如果员工得到了银行的授权委托,在银行授予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从事银行业务,其产生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均应由银行承担。如果该员工没有得到银行进行某项业务的授权委托,客观上他是没有任职资格的,但按照合同法的表见代理制度,若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员工的违规或犯罪虽是个人行为,但能够让客户或是受害者相信他就是代表银行的,那么这就构成了表见代理,银行就该承担直接责任。刘俊海教授同时指出,就目前频频发生的理财纠纷,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管理,并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客户被个别违法银行员工欺骗,往往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出现问题后,如果银行全部推到员工个人头上,拒不承担应有的管理责任,最终损害的是银行在全社会的公信力。” 刘俊海教授表示。推荐阅读:相关图集:2012银行理财之殇
2012年,对于银行业理财来说是充满争议和“苦难”的一年,巨亏风波不断,代客理财争议此消彼长,代销产品频出事故,10月,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撰文称大多数理财产品根本上就是“庞氏骗局”引发广泛讨论,不久后,华夏银行涉及上亿元资金的代销理财产品不能正常兑付风波将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危机推向顶峰。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MS.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MS.jpg
光大银行白银T+D引纠纷 投资者未能平仓致巨亏
日,烟台投资者柳女士称其投资的光大银行白银Ag(T+D)因不能自主平仓、最终导致被强平,不仅本金都损失掉,还倒欠银行近3万元,银行选择的强平价位偏低、风险提示不够等行为让她气愤不已。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NQ.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NQ.jpg
光大银行白银T+D引纠纷 投资者未能平仓致巨亏
光大银行解释说,限制平仓是因为柳女士的账户保证金比例低于银行要求的警戒保证金比例,强制平仓也与此有关。宋兆明表示,柳女士尽管22日资金余额足够,但23日早晨其转走了1.9万元,致使账户余额减少,再加上22日夜盘白银价格下跌,所需保证金增多,双重因素导致柳女士保证金不足,账户被冻结。柳女士与光大银行协商多次,但对于损失责任认定、如何补偿等问题,双方并未达成一致。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NTJ.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NTJ.jpg
兴业银行理财产品被指隐瞒风险 客户9个月亏8万
日,长沙的彭先生反映,日,兴业银行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一款“东风5号”理财产品,彭先生一次性投入了232000元,没想到短短9个月,竟亏了8万元。“当时宣称主要是投资证券、实业、基金、股票。由于担心股票风险大,他有些犹豫,工作人员当即表示,股票只是一小部分,且该产品的回报利率在5.7%,并做了风险控制,跌了5%,银行就会平仓止损。”亏损后彭先生跑到银行去咨询,才得知自己的钱90%被用来买了股票。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0P.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0P.jpg
兴业银行理财产品被指隐瞒风险 客户9个月亏8万
记者致电兴业银行理财经理周明,她承认彭先生的资金90%是用来买了股票,也确实亏损了近8万元钱。对于彭先生所说的“跌5%就会平仓止损”一说,周明回应称,“我们不会做此承诺,也不可能强制平仓。”同时她声明,“东风5号”这款产品是银行代理销售的,银行提供的介绍资料只是一种参考,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jpg
中信银行QDII到期亏近40% 客户展期后亏损加剧
“中信银行代客境外理财2号”于2007年9月发行,日到期清算。到清算日时,以人民币净值算只有0.6467元,亏损幅度达35.4%。很多投资者在当时都选择了展期,2月7日,该理财产品的人民币参考净值为0.5461元,投资者亏损达45.39%。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jpg
渣打客户买理财产品巨亏5300万 向法院上诉获胜
2008年3月,宋文洲和渣打银行签订了两份理财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6400万元。其中一款理财产品名称为:“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系列-「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投资」。这一理财产品和全球经济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合同签订不久后,因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因渣打之前承诺的可以提前赎回未兑现,宋闻洲损失逐渐累积至高达约5300万元,超过本金的80%。随后宋文洲向法院起诉,最终获得胜诉。判决为赔付宋文洲因未能提前赎回产品而造成的损失,即产品自其提出赎回时至B计划第一个开放日时的亏损,两款产品共计5321万元。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C.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C.jpg
渣打亏损5300万客户致信林清德:您伤害一群人
然而,后来宋文洲称其约450万元人民币的理财残值被渣打银行收去,双方各执一词,纷争再现。随后,宋文洲先后几次致信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林清德,称理财款余值约450万元被违法侵占,称渣打伤害了“把仅次于生命的辛苦钱委托给贵公司”的“一群人”。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K.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K.jpg
客户180万理财亏成1万 平安银行强硬拒调解
日,王女士与平安银行(原深发展)理财经理薛某分别作为甲乙方签署了一份委托理财协议,将180万元人民币交由薛某管理,进行黄金T+D交易,合同期限为一年。到了9月份,交易账户中却只剩下1万余元。之后,王女士多次向深发展银行总部投诉,其间,深发展总部韩女士曾与王女士取得联系并劝阻其不要打官司,并称会妥善解决。然而,从2012年7月份开始,深发展方面再没有回复过王女士,并将事件责任全部归咎与薛某个人身上,声称与银行无关。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G.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G.jpg
浦发银行理财产品亏近20% 钻石级客户要起诉银行
2010年初,张平在浦发银行客户经理的游说下购买了一款2年期的理财产品——添富牛1号,理财经理声称该产品利率能达8%以上。但是,今年3月该款产品到期之后,张平不仅没有任何获利,反而倒亏了本金的约20%,近20万元。记者致电浦发银行动力支行客户经理赵艳,她坚决否认了对该理财产品的“保本”承诺。“我已经调职了,不负责理财产品这块。但是,对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承诺8%的理财产品收益。”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O.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O.jpg
广发银行贵金属客户2月巨亏62万 被收13万手续费
日,周先生在自称是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白银期货交易员仇某承诺保本的情况下,到广发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开立100万元账户并委托仇操作,开户短短2个月,周先生在广发银行贵金属交易账户中的100万元迅速“蒸发”了62万;其中,仇某始终频繁操作,手续费用明细更达89页,仅手续费就花费近13万元。广发银行称,经过调查,客户周先生与该行上海分行员工仇小姐为私人朋友关系。此事件系个人行为,该行黄金交易管理系统未出现任何差错。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RT.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RT.jpg
东亚银行理财产品被指不实宣传 5年零收益
杭州投资者骆先生称在购买东亚银行理财产品如意宝4时被客户经理的不实宣传欺骗,当初承诺的人民币升值补偿等收益没有得到兑现,2007年投入的3万美金,如今只拿回本金;而同时购买的产品利财通则亏损了70%。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OVQ.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OVQ.jpg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 投资者上亿资金血本无归
日上午,30余名投资者手持“华夏银行还钱”标语在华夏上海分行大楼前摇旗呐喊,投资人称他们在华夏银行员工的推荐下购买了相关产品,这些产品都是50万元起步,近日产品到期后,他们的本金和收益不仅没有到账,相关的银行员工还打来电话说“投资的钱打了水漂”。这些投资人中最多的损失高达几百万,涉事总金额高达上亿元。有投资人表示,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向他们宣称产品的收益率高达11%,现在却血本无归。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P3C.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P3C.jpg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 投资者上亿资金血本无归
华夏银行理财风波引发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地震和监管升级,各地纷纷开始排查理财产品,各家银行展开自查,而银监会召开的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银行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同时还严禁理财产品“飞单”以及误导消费者购买等。会议还特别提到,要实行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P6O.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P6O.jpg
工行员工涉私售“理财产品” 浙江村民损失400万
继华夏银行员工涉嫌违规代售理财产品遭曝光后,更多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不规范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金华市10多位村民1200万元的拆迁征地补偿款,用来购买工行“理财产品”,不料资金遭易手和冻结,转入工行前客户经理控制范围,至今仍有400万元款项未追回。工行金华商城支行则向记者回应称,银行从未发售过涉案的“理财产品”,一切都是前工作人员背着工行私自进行的。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PA.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PA.jpg
建行代销信托产品浮亏超50% 客户称被设计接盘
2012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的私人银行部部分客户群体投诉,称在去年通过建行购买其代销的建信证大金牛增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期)“如今账面浮亏超过50%”。“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份信托类的理财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存在严重问题,甚至怀疑我们的钱用来帮别人稳定股价,也就是说,我们被设计接盘了。”建行上海黄埔支行的私行部客户吴先生表示。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PED.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PED.jpg
证大系信托连曝巨额亏损 招行代销致客户浮亏29%
继建行代销“证大金牛增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期)账面浮亏50%”后,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客户李先生向记者表示,称在2011年通过招行购买其代销的《中诚信托·证大金兔1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项目自2011年4月成立以来至2012年12月,很少有主动告知投资人项目运营情况的行为:“去年12月底,我收到证大公司寄来的减持报告,才发现我投入的303万元,只剩下234万元了,亏损了29%。”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PHQ.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PHQ.jpg
更多金融图片故事,请关注网易金融频道: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6/8LC8FPJP.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6/t_8LC8FPJP.jpg
本文来源:中国网
作者:月野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行副行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