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微单镜头大全换什么镜头好,现在觉得手机都能赶上微单了

索尼微单换镜头的方法谁说说?
输入手机号码,报价结果将发送到您手机
装修顾问-馨馨
4年行业经验,24h可咨询
10秒闪电通过好友
报价短信已发送到您的手机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稍候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您的装修预算约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装修顾问 -馨馨
(四年装修行业经验)
微信扫一扫
3.&您家小区名称 :&&
请选择您家的装修时间
索尼微单换镜头的方法谁说说?
提问者:项芳苓| 地点:
| 浏览次数:
537| 时间:
我来帮他解答
还可以输入1500字
已有3条回答
回答数:31586
| 被采纳数:201
1,焦距通俗点讲指的是你的相机照下来的画面有多大范围,比方说24mm焦距的镜头能覆盖你面视视野的84°(你大概想一下你面对前方的中心线向两侧发散至42°的范围的画面是多大)。50mm的角度是45°,就小了很多。但是,相对之前的84°的范围是不是画面集中了很多呢,本来你看到的是一整个长城,现在只看到了一个山海关,这样细节就增加了嘛。也就是类似于放大(当然角度和透视关系有关你不能完全这么看,但是作为新手这样想便于理解)。
2,至于光圈,你现在可以笼统的理解为进光量的差别。镜头内有机械结构调节这个进光的量,原理就像你的眼睑,太阳刺眼的时候你就会嘘着眼睛。但是大光圈的镜头在光亮的时候可以调小,小光圈镜头的不能调大(这个是镜头光圈值是最大光圈,不过是数值越小光圈越大)。那么,当光线较弱的时候大光圈镜头就能进入更多的光线,对你拍摄有很多好处。
关于刚才说到的E卡口镜头。
E卡口镜头不多,首先分为变焦,定焦。
1,变焦就是镜头内有机构使焦距发生变化,这个就像你的卡片机放大画面一样,比方说焦距从24mm变成50mm。焦距就变大了。从你看画面的角度,OK,画面放大了。
2,定焦就是不能变化。
那么定焦为什么存在?因为画面更好,光圈更大。这点很好理解,专用的东西比多用途的东西性能好但是功能少。
回答数:54310
| 被采纳数:9
切换镜头方法:机身镜头接口的下方有一小按钮,按住,旋转镜头则可卸下。新镜头后面的白点与机身接口白点对住,插入镜头,旋转至“卡”一声就可以安装成功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数:76546
| 被采纳数:26
索尼微单换镜头的方法:机身镜头接口的下方有一小按钮,按住,旋转镜头则可卸下。新镜头后面的白点与机身接口白点对住,插入镜头,旋转至“卡”一声就可以安装成功了。不过可以考虑你的500D去进个好一点的头,毕竟微单技术现在还不是很成熟的,取代单反还是比较遥远的。&评论&&&&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结束语是:“更易用的无反相机应该是首先考虑的对象”我觉得这个“首先”已经来的有点太晚了,如果这个产品被接受,那怕是已经接受了,下边接下来的就是你手里的原由器材怎么办?现在谁没相机?
好吧,一般人用,非严肃摄影爱好者,推荐单电,专业人士,资深摄影爱好者,建议还是用旁轴或者单反。
我不知道无反相机在对焦、快门时滞和耗电等方面是否能超过单反,但是从屏幕上看和光学取景器里看,还是有一点差别的。
无反相机机身是小了,其实也小得不算多,但高端镜头依然体积很大;大法新出的35/1.4已经大过了牙膏厂的35L了,已经谈不上便携了。再者,对于已经拥有佳能/尼康单反系统的用户,让他们放弃单反系统,这个可能很小。最大可能性,就是单反系统为主,无反只是作为补充。
不管你怎么卖力的吹,我还是选择单反,或者旁轴,实在不行,我选择GR或者用手机,单电留给别人吧,
题目起的欠妥,无反就只有索尼?
SONY的相机卖不出去了,广告贴都发到这儿来了
可惜物理定律决定大光圈高画质镜头的体积质量还是很大的,这个会很大程度冲击微单的轻量化的优势
除了摄影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相机的很大部分用户就是普通家庭用户,他们大部分是入门机+18-55,这些人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单反,傻大黑粗,出去玩脖子挂着这么重的东西……微单套机或者品质高些的卡片机完全合适
就是,目前无反 微单就只要索尼吗?索尼一般镜头色彩画质都忍无可忍
富士X-E2+18-55,画质完胜一般入门套机单反,价格也不高,只不过比起其他无反镜头稍大了,外形又文艺
sony的微单电池和镜头是最大的软肋,一次只能拍200多张,A6000试用过,镜头画质稀烂,颜色也不行,所谓的动态追焦拍连拍10张8张糊的,那个电子取景器按一下快门顿一下 ,如果再配2.8恒定光圈 或者大光腚,那个相机握感绝对酸爽,总之sony微单要想取代单反长途漫漫
玩自己喜欢的,让别的,说去吧。
一样买一套回来试呗
不管是电子取景器还是光学取景器,最后都得显示在屏幕上
举着科普的旗子敛财。
反正不會再買單反, 對個人而言並沒什麼卵用, 而且又浪費空間, 拿又不好拿。
最近刚发布就成了老问题,尼康佳能选那个就真是老问题,刚出道就觉的自己可以跟老骗子们打成一片了。
我用的就是宾得K-01微单相机,镜头就是用配套的DA 18-55 II狗头,感觉还是不错的。
静候 A7RII 降价
这次不慌,慢慢来,等降到1万2可以×
索尼A7系列重量不轻 镜头没有优势,还是单反好。
索尼A6000比三星NX1追焦差远了好吗?还最好。。。
#23nx1追焦好???被摄物随便移动下焦点能飞到天边去,国外实测单点对焦速度也不如a6000,追焦连拍合焦成功率远不如a6000,还真是好意思卖一万块宰猪
索X的软文吗
就是软文嘛,微单又不是只有索尼有,不是全画幅的话,其他牌子也不比它差
我覺得無反相機明顯是個進步,就所見即所得這一點,就是單反明顯比不上的,如果是自家用,無反是個好一點的選擇。不過單反的速度及可靠性還是比較好,所以工作機還是單反好。
大法还是好好做家电吧
懂的人都知道,全幅无反的真正价值是转接旁轴镜头,可以通过廉价的方案让优异的旁轴镜头在现代电子技术中重获新生,同时又能把微单本身便携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微单系统作为一个自动镜头系统来看,是无法替代单反系统的,因为重量根本减不下来,除非是43微单,妥协了一部分画质但获得了便携。
我不同意二楼观点 我觉得无反跟单反其实就是照相机的进化迭代问题。普及的速度为什么没有那么快牵扯到很多因素。主要就是厂家的利益。但是以后的相机小型化轻型化是大势所趋,我说的是相对的同级别之间。请不要抓着扯皮。我就是一个专业摄影师,不敢说是大师。但是绝对有发言权,对我来说无反目前唯一让我不满意的就是对焦速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起码我个人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无反相机中来
这是大势所趋, 无法阻挡了。就像以前很多人不喜欢电灯,因为油灯可以点烟。
媲美高端单反的对焦速度....写这狗屁文章的人用过单反吗?还高端,扯吧!
对焦,续航,手感(头重脚轻)是所有微单的通病,第一个也许会通过处理器的不断进化有改善,后两个是物理特性决定的,估计很难,续航除非电池业有革命。所以不要老提什么取代单反,各有市场而已。就像你结婚人家拿个a7给你拍,你乐意不
综合来看,M43还是目前无反里最好的选择,家用或搞些小创作足够用了!
知道为什么微单是大势所趋吗,因为大多数人并非专业人士,要求不高,没看手机摄影也是大势所趋,莫非手机比相机还要好?
都是些一孔之见,唧唧咋咋的叫。
其实无反才是真正纯粹血统的光学成像结构,单反需要预留反光板空间,有点不伦不类。但无反要处理好法兰距短导致的边缘入射光线角度过于倾斜的问题,将来采用曲面传感器就会很好解决了。
传统单反相位检测对焦的传感器并不是集成在CMOS上,而是需要光路折返,因此再好的相位检测传感器也不可能将误差调整为零。不过对于一般普通单反用户在实际使用,并不受太大的影响。当用大光圈镜头时,单反的相位检测对焦很难保证精度。现在较好的解决办法是:相位与反差式混合CMOS对焦方式。
出来新的肯定有的人会思考弃舍,有的鸟都不鸟
我就喜欢无反,造型多变亮骚,单反全傻大黑粗又笨重,别老扯什么严肃摄影,相机外形非要一本正经搞的自己真的大师一样,这逼装的
无反也可以做成单反一样的外形,一样的操控,用一样的电池,而少了单反的缺限,何乐而不为。也许这种相机很快就会来了,到时各随所便,现在还有扛着大木头相机拍照的呢,他们是少数聪明人,比大多数人历害。
“一块巨大的玻璃分崩离析”,明明打碎的是镜子,寓意mirrorless,打个玻璃有卵用啊。
5Ds的传感器成绩DxO也应该快出来了吧?成绩能否超越810?拭目以待。
没有成熟的镜头群,是无法吸引专业用户的。
单电会逐渐取代单反,就像数码单反取代单反一样。
单反是一个系统,无反只是一台相机。
单反那多余的结构是该淘汰了,以后应该都是微单。
单反配上400、500以上等的大块头镜头一样头重脚轻。
一群井底之蛙,SONY自從A6000[JD套機4599]起已經開始吊打各家各家單反,說不行的都還活在幾年前[佳能水軍多過小米倒是讓人佩服]AF追焦性能A6000 PK 佳能7DII[JD只有機身價格一萬]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Q2NjAzNDI4.html?from=y1.2-1-105.3.2-2.1-1-1-1-0A6000 PK 佳能70D [JD套機價格¥7799]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1OTMxNTc0OA==.html?from=y1.2-1-104.3.9-2.1-1-1-8-0
無反一定要(比單反)輕是誰規定的?
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摄影网观点。
现在有54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小盆友爱拍照)
(草立川成)
(拉布拉多)
(osborn10)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微单镜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