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困局

日本难破劳动力短缺困局
  日本东京一家吉野家快餐厅门口张贴着招聘广告,上面写着“募集打工人手”。   本报记者 田 泓摄   越来越多的“洋面孔”出现在日本服务业。图为东京一家小吃店里的外籍服务员。   本报记者 田 泓摄  核心阅读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如果保持现在1.43的生育率,到2060年,日本劳动人口将由2010年的8173万人减少至4418万人。  生育率低和老龄化是日本劳动力短缺的根本原因。为了缓解劳动力缺乏带来的难题,日本出台了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以及吸引外来劳工等措施,但分析认为,这些措施短期内难见成效。  “有活没人干”的现象更加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日本每100个求职者可以选择的工作岗位达到109个,招聘与求职比创出22年来以来新高。  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首当其冲受困于人手不足。廉价连锁餐馆“食其家”因招不到员工,暂时关闭了约200家店铺。日式酒馆和民居酒屋也将在本营业年度关闭约60家店铺,占店铺总数的10%,原因之一是招不到足够的兼职员工。  受住宅价格上涨和筹办2020年东京奥运会等因素刺激,东京建筑工人招聘岗位数是求职人数的5.56倍。  因劳动力缺乏,日本经济目前一个特别的现象是,失业率处于4%的较低水平,但经济却处于低迷状态。  生育率低和老龄化是日本劳动力短缺的根本原因。在过去的20年里,日本劳动人口减少了764万人。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如果保持现在1.43的生育率水平,到2060年,日本15至64岁的劳动人口将由2010年的8173万人减少40%至4418万人。  另一个导致“有活没人干”现象的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企业为削减成本,改变了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大量使用临时工或合同工。  目前,日本劳动力市场四成左右为非正式雇佣员工。日本综合研究所调查部首席经济学家山田久告诉本报记者,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供给不足会带动劳动力价格上涨。日本劳动力市场却长期陷入“人手不足—工资下降”的悖论,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量使用了工资水平较低的非正式员工。据统计,在有期限合同工中,56%的男性和80%的女性年收入在200万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以下,远低于正式雇用员工446万日元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也导致许多年轻人主动选择“打零工”。在东京一家驾校担任教练的川村女士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原先是这家驾校的正式员工,由于受不了每天长达11小时的工作强度,主动要求改为兼职。与正式员工相比,就少去了夏季和年终奖金,养老保险缴付标准也降低了一半。在今年5月份日本全国招聘岗位中,正式员工岗位只占到四成。  加大引进外籍劳动力的力度  日本当前人口约为1.28亿,为应对劳动人口减少,日本政府于今年6月设定了“50年后人口维持在1亿左右”的中长期国家目标。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提出明确的维持人口增长的目标。与此同时,日本将构建“不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制度”,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日本还将设定与现行劳动力统计不同的新指标,计划将劳动人口的年龄区间设定在20岁至70岁,旨在鼓励65岁以上老年人工作。  日本政府今年6月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女性就业的政策。包括扩充保育设施,接收40万儿童入托;将育产假工资由在岗工资的1/2提高到2/3;要求上市公司公开女性董事信息;在内阁府网站刊登优秀女性管理人员的事迹等。出于传统的社会分工意识,许多日本女性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就离开职场。日本女性劳动就业率为62%,低于G8国家中另外7国70%的平均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多次敦促日本,创造更适合女性工作的环境。  日本还加大引进外籍劳动力的力度。今年4月,日本在东京、福冈等国家战略特区,试行放宽外国家政人员和建筑工人入境手续和限制。把“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扩大到68个行业,将外国劳工在留期限从3年延长到5年等。  据统计,截至2011年,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约为69万,占日本劳动力的1%,为发达国家中最低。而根据日本总务省的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日本共有外国劳动力71.7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增幅5.1%。  日本以前引进的外国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而眼下家政和建筑领域是最缺人手的行业。  涨工资是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关键  劳动力短缺属于结构性问题,牵涉人口、社会、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因此改革措施很难短期见效。  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安倍政府积极鼓励已婚女性参加工作,但是多数女性认为,女性生了孩子之后的再就业环境并不理想。日本实行的配偶减税制也阻碍了女性就业的意愿。日本规定,如果上班的妻子年收入超过103万日元,不但不能享受家庭收入课税起征点优惠,其收入本身也将被课税,同时丈夫工资中的“配偶补贴”也被取消。三菱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师武田洋子表示:“要想在全社会发挥女性的才干,必须从改变阻碍女性工作意愿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着手。”  山田久认为,解决日本劳动力短缺的关键在于打破“人手不足—工资下降”的悖论,加快工资上涨的步伐。综合通胀和消费税率提高因素,日本消费者物价有可能在两年内上涨5%。如果工资上涨跟不上物价,实际收入出现下降,个人消费就会受到抑制,经济就有可能再度停滞。零售、餐饮等行业依靠低工资兼职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要稳定员工队伍就需要聘用更多的正式员工。  (本报东京7月20日电)
责任编辑:cpy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我国如何走出人口困局:只有全面放开二胎|人口|生育率|放开二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我国如何走出人口困局:只有全面放开二胎
  梁建章:中国如何走出人口困局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低生育率,是当下中国出现人口困境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只有全面放开二胎
  最近,据媒体消息,我国的“单独二胎”政策将重启,可能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试行;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在拟议中。这是一个好的愿景,体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于国家人口政策的思考与觉醒。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只有立刻全面开放二胎,才能解开国内的人口困局。
  低生育率带来的困局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想方设法鼓励生育的当下,作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却仍然在执行着强硬限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已经成为了未来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
  一直以来,因为数据缺乏或者官方数据被刻意错误解读,我国民众对于中国人口问题存在着“中国人太多了”的认识误区。其实,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现在平均一对夫妇只生1.2个小孩,其中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不到0.9;至于农村户口的年轻人,由于大多在城市打工,其生育观念也和城市年轻人接近,只生不到1.5个小孩。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位于世界最低水平,1.2的生育率意味着每代人减少40%,完全不能维持一个正常社会的持续发展―30多年的生育限制政策,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在理想数学模型下,如果要维持一个社会人口的基本总量不变,生育率应该大约在2.1左右,因为会有少量新生儿夭折。低生育率的状态维持较长时间以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口的减少。
  在我国,目前总人口的确还在缓慢增加,但这完全是惯性和寿命延长的结果,也就是这种表面现象,使得多数经济学家与民众忽视了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实际上,我国劳动力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而且随着每年新生人口的减少而迅速下降,今后,中国人口会迅速老化―这些都是几十年来中国人生育观念的变化和还在继续实行的计划限制政策的结果,国内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只是直接的影响。低生育率还将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状,使得劳动力数量相对于需要抚养的老人数量迅速减少,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成本增加。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未来20年内将成为老龄化和养老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会不断恶化。这会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力。
  这进而会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产业中心地位。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仰仗着全球第一的市场和人力资源的规模,培育了一大批具备世界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在今后几十年中,这种规模优势将由于人口规模的萎缩而逐渐丧失。同时,这还会削弱中国经济未来创新和创业的活力,日本就是前车之鉴。随着人口老化,日本企业中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年轻人的上升空间缩小,其创新和创业活力大幅下降。日本经济经历了连续20年的经济萧条,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醒的教训。
  人口反弹是一剂良药
  有人担心,一旦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会大幅反弹。事实上,生育率的确可能形成一定的反弹,但这正是中国经济缓解老龄化危机的良药。
  根据多次生育意愿的调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户口的年轻夫妇,其理想的子女个数都在1.7左右,这和日本比较接近,却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2.6左右)。根据人口学的一般规律,实际生育子女数要远远低于理想子女个数―由于各种身体、事业和家庭的原因,很多妇女不能完成理想子女个数。虽然日本的理想子女个数是1.7,但实际生育率只有1.3。可以预测,如果不加任何限制,中国人的生育率很可能也只有1.3,最多不会超过1.5,远远低于2.1左右的健康更替水平。这个才应该是我们在未来需要担心的―即便放开了,生育率仍然较低。
  那么,是否会有一个补偿性生育高峰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估算。假设中国当前的自然生育率是1.5,由于目前政策下实际生育率是1.2,两者之间的差异0.3可以被解释为在自然状态下将实现但因为政策限制而未实现的“遗憾”生育率。再假设在过去10年中,那些有生育遗憾的妇女中,有50%将在今后5年中补偿性地完成其自然状态下的预期生育。因为很多妇女已经节育或者因太晚无法怀孕,50%的实现率应该是高估。据此,中国在完全放开生育后5年的补偿生育平均应是50%×0.3×10/5=0.3。也就是说,从2014年到2018年,这个0.3的补偿生育率再加上1.5的自然生育率,将让中国的实际生育率从现在的1.2提升到1.8,以后再逐步恢复到均衡态的1.5。这意味着,从2014年到2018年,每年平均新出生人口将从现在的1600万增加到2400万,其总人数也还是低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生育高峰。
  所以,即便是立刻全面放开二胎,人口反弹的压力也是整个社会完全可以承受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解决我国人口困境;同时,对于提振社会民众信心、树立新一届政府的外在形象、改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都有巨大的益处。分步骤分阶段的放开,是人们更为容易接受的一种改革方式,但从时间的紧迫程度来看,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摆脱人口政策的悖论
  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全面放开二胎,其阻力源自何方。这是一条无比艰难的改革之路。
  有媒体报道,“单独二胎”政策曾经遭到几个省份省委书记的反对,理由大致相近:人口突增,不利于环境、资源、城镇化、就业、人均国力和人均生活水平等很多问题的解决。
  涉及政治与利益集团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不予评论,但是,不久前还有另一条新闻:浙江律师吴有水向全国31个省级计生委、财政厅(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一个月之后,31个省级行政机关给予书面回应,其中有10个省份回复并公开了社会抚养费的数据。
  这个数据惊人。福建为20.7686亿元、广西8.6321亿元、海南2498万元、河南15.9856亿元、吉林6771万元、辽宁9100.19万元、四川24.5014亿元、重庆16.5亿元、云南2.2046亿元、湖北7.9817亿元―总量已达100亿元。这个巨大的数字,存在着各种想象空间。
  单纯就人口与经济、资源的关系,在笔者的《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里有过详细解释:在过去40年的顶级经济学杂志里,几乎找不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瓶颈的关系;在现代经济史中,几乎没有国家是由于资源瓶颈而使经济发展受阻的。有很多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以色列,都发展得很好。实际上,中国的人均资源水平在世界处于中游水平,低于美洲和非洲,和欧洲国家差不多,高于其他东亚国家。更重要的是,资源在现代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低(小于5%)。新能源的发展,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相应新行业、新产品,如电动汽车等的开发,也都已经接近商用水平―科技进步将会解决大部分的能源问题,这将带来很多新行业的发展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也曾经明确表示:地球有足够资源养活100亿人。
  还有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所有国家都经历了污染、发展和治理的道路。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人们就会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不再一味追求物质的数量,而是开始注重空气、水和环境。环境治理最终是个经济问题,用减少人口数量的代价来改善环境,显然是最愚昧且最无能的一种方式。
  前两天看到一组台湾鼓励生育的标语口号:“帅哥美女靠创造,不生永远看不到”“孕酿―下一个希望”“一‘生’幸福”“老爸老妈我准备好了,今晚就看你们表现了”“孕味、乳味,最有女人味”“结婚,我愿意!生子,我乐意!”“幸福很简单,宝贝一、二、三”“孩子到位,幸福归队”“好孕好运到”。
  对比大陆曾经的计划生育标语口号:“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
  希望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这项公共政策能够尽快彻底回到“以人为本”的本源上来,给予人民更大的选择生育的权利!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距离“劳动力短缺时代”有多远_走出困局_百度阅读
3120人在读
距离“劳动力短缺时代”有多远从2004年开始,民工这个巨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开始出现断流,持续5年的民工荒,打破了乐观者的预言——中国不会很快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距离“劳动力短缺时代”有多远?可能就近在咫尺。“人口红利”这曾被世界艳羡的字眼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亚洲开发银行在《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警示,中国的劳动力面临三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短缺制约了企业制造水平,以及结构调整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逐渐由沿海向内地蔓延,甚至到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转变成“人口负债”。到08年,由于新法的实施及经济不景气,被经济学家与企业家讨论的有些疲惫的民工荒开始一波三折。从年初的观望到民工荒,再到企业倒闭大批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同样折射出企业在08年的举步维艰。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让很多企业胆战心惊,而农民工更急于验证新法到底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因而,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工,都在观望。企业在招工时变得更为谨慎。新法实施之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劳动关系都是工厂和工人口头约定,价格谈妥,直接来上班可以了,没有可以拿到纸面的劳动合同。但现在劳工关系的天变脸了,按照新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该如何解决森林行业劳动力短缺问题?该如何解决森林行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开发理财百家号在过去的十年中,寻找训练有素,有能力的职员是雇主和森林业利益相关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虽然产品和运输卡车短缺也严重地影响森林行业,但人手不足也是导致运输延迟和工作效率下降的很大的因素。十年内,很多老一辈的工作者将退休,BC省林业职位空缺预计将达到60%。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林业行业,劳动力市场报告说现在只有5%的24岁以下的人选择林业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由于其注重体力需求,季节性或合同性质的工作性体质,伐木部门特别容易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一般新进的职员是需要从经验丰富的前辈那里手把手学习才可以充分地学习所需要的工作知识。但,把顶尖的工人从生产中转移到培训新手将降低生产和盈利能力。在承包商努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培训下一批工人并不是首要任务。结果就是,卡车和别的设备因为没有人可以使用而都闲置。如果无法找到熟练的工作人员,承包商将别无选择,只能减少运营。为了应对这一困境,2016年卡车伐木工协会(TLA)也提议了一些方案,减轻对承包商培训新员工时的负担,以及确保下一代工人获得必要的知识,使其具有生产能力和安全知识,在老前辈们退休之前。这种措施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在BC省实行。很多公司也意识到职位空缺的问题,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招募更多的年轻人进入森林行业,维持工作运营和效率。希望这些努力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为林业行业招进优秀的下一代。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dsdata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开发理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为理财的你提供专业的理财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日本难破劳动力短缺困局&【2】
首次设定“50年后人口维持在1亿左右”的目标
日08:09&&来源:
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日本每100个求职者可以选择的工作岗位达到109个,招聘与求职比创出22年来以来新高。
原标题:日本难破劳动力短缺困局 首次设定“50年后人口维持在1亿左右”的目标
另一个导致“有活没人干”现象的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企业为削减成本,改变了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大量使用临时工或合同工。
目前,日本劳动力市场四成左右为非正式雇佣员工。日本综合研究所调查部首席经济学家山田久告诉本报记者,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供给不足会带动劳动力价格上涨。日本劳动力市场却长期陷入“人手不足―工资下降”的悖论,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量使用了工资水平较低的非正式员工。据统计,在有期限合同工中,56%的男性和80%的女性年收入在200万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以下,远低于正式雇用员工446万日元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也导致许多年轻人主动选择“打零工”。在东京一家驾校担任教练的川村女士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原先是这家驾校的正式员工,由于受不了每天长达11小时的工作强度,主动要求改为兼职。与正式员工相比,就少去了夏季和年终奖金,养老保险缴付标准也降低了一半。在今年5月份日本全国招聘岗位中,正式员工岗位只占到四成。
加大引进外籍劳动力的力度
日本当前人口约为1.28亿,为应对劳动人口减少,日本政府于今年6月设定了“50年后人口维持在1亿左右”的中长期国家目标。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提出明确的维持人口增长的目标。与此同时,日本将构建“不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制度”,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日本还将设定与现行劳动力统计不同的新指标,计划将劳动人口的年龄区间设定在20岁至70岁,旨在鼓励65岁以上老年人工作。
日本政府今年6月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女性就业的政策。包括扩充保育设施,接收40万儿童入托;将育产假工资由在岗工资的1/2提高到2/3;要求上市公司公开女性董事信息;在内阁府网站刊登优秀女性管理人员的事迹等。出于传统的社会分工意识,许多日本女性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就离开职场。日本女性劳动就业率为62%,低于G8国家中另外7国70%的平均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多次敦促日本,创造更适合女性工作的环境。
日本还加大引进外籍劳动力的力度。今年4月,日本在东京、福冈等国家战略特区,试行放宽外国家政人员和建筑工人入境手续和限制。把“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扩大到68个行业,将外国劳工在留期限从3年延长到5年等。
(责编:刘戈、陈建军)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劳动力人员短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