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的色温和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有什么区别

摄影—色温与白平衡
彩色数码摄影的色温、白平衡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但色温、白平衡的基本理论还有很多人不太清楚,包括有些大师在谈及色温的理论计算、色温补偿与色温的关系时,还会有一些错误。对E-510用户来说,搞清楚色温、白平衡的基本知识,对尽可能减少E-510的白平衡偶尔出错会有一定的帮助。
要说色温,先要说黑体,黑体就是完全辐射体,就是它能发出光,但任何照向它的光都被吸收,不反射,所以叫黑体。当黑体被加热是会发光的,它的温度与发出的光有固定规律,任何黑体加热到相同温度,发出的光是相同的,所以就可以用温度代表光的特性,就叫色温(T),单位用绝对温度的K(Kelvin)。
实际上不反射光线的东西难找,所以测试时一般都是关在一个黑房子里加热,开一个小孔观察,这样就没有其他光线的影响。理论上,把一块铁和一块木头加热到1000K,它们发出的光线是一样的,但木头在1000K时可能就汽化成灰了,如果不汽化,它们发出的光确实是一样的。
把黑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就是不同的色温)画在色品图上,就得到了色温的轨迹,如下图中的白线所示。
完全吻合上面的色温轨迹是非常难的,能基本吻合的光源,比如太阳光、各种专用的摄影灯、闪光灯,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与黑体的某一温度下的光谱功率分布很相似,所以能用黑体温度来代表此光源。有时为强调与标准色温的区别,叫分布色温(Td)。
有些光源,比如日光灯、荧光灯,其光谱功率分布与黑体差别较大,从色品图上看,距离色温轨迹较远,一般不能用色温代表,但有时为了方便,也用其距离最近的色温来代表,叫做相关色温(Tcp),也有叫相对色温、相当色温的。
光源色温越高,含蓝色光的成分越多,色温越低,含黄、橙色光的成分越多。XYZ坐标系的色温轨迹是曲线,不便于定量分析计算,把XYZ坐标系转换到均匀色度空间的Lab坐标系,再引入一个微倒数的物理量,色温就容易计算了。
M=1000000/T。T是色温,单位K(Kelvin)。M叫做微倒数,单位Mired(迈尔德)。
& & 在Lab空间,微倒数与色温轨迹上的距离成了线性、均匀对应的关系,下图画出了微倒数、色温在Lab空间(局部)上的关系。
色温轨迹上的每个小段是20迈尔德,标注了微倒数每差100迈尔德对应的色温。色温轨迹的左下端对应蓝色(Blue),说明色温越高,越偏蓝。色温轨迹的右端对应的颜色叫琥珀色(Amber),说明色温越低,越偏琥珀色。
再看分割色温轨迹的小线段,它们都与色温轨迹曲线垂直。前面说过相关色温的概念,这些小线段上的点,相关色温都相同,数值就是小线段与色温轨迹曲线上的交点处的色温。相关色温相同的光源,位于色温轨迹左上方的,光源偏绿色(Green),位于色温轨迹右下方的,光源偏品色(Magenta),
如果我们把色温轨迹曲线拉直,变成一个横轴,那么左端是B(蓝色),右端是A(琥珀色),单位就是Mired。纵轴则是相同相关色温的色彩偏移,上端是G(绿色),下端是M(品色)。
从说明书上截取的EOS5D、E3和E-510白平衡补偿功设置的图片如下。
&5D的最清楚,并且说明横轴B-A上的每一小格是5Mired。E3只标注A,另一端是B,但对应的Mired说明书上没说。E-510干脆就不用A(琥珀),而是用R(红)代替,作为入门机,这样也没错,一般人好理解。纵轴都是G-M,这是对相同相关色温的色彩偏差的调整,理论上不会影响相关色温的数值。
E-510的R调整做了测试,不同色温下每一级对应的Mired不同,不是固定的Mired值,不知道E3的情况如何。
& & 同样的道理,RAW解码软件在色温调整的旁边,都会有一个G-M的调整,可能有人不太明白是干嘛用的,那是用来调整同一相关色温下的偏色,比如偏绿,或偏品。RAW解码软件的色温调整已经做得足够精细,比如1K或者10K的精度,就没有必要再设B-A调整了。
再来说说白平衡,白平衡就是数码照相机能把各种光源下的白色,拍成照片上的白色的一种功能。
这里的各种光源,可能是不同色温或者不同分布色温的光源,不同相关色温的光源,相同相关色温但颜色不同的光源。光源下的白色是指对各种色光反光率相同的物体产生的颜色,通俗的说,就是本身没有颜色,只靠反光产生白色。照片上的白色是指R、G、B值相同。
照相机如何实现白平衡,大体有三种办法。
第一、手动设定色温。直接告诉照相机,现在光源的色温数据,比如用闪光灯拍摄时可以直接设定色温为5500K,照相机按这个色温做白平衡补偿。
第二、自定义白平衡。拍张白纸,告诉照相机这是白纸,照相机就按这个白纸计算对光源应该做出多少白平衡补偿。
第三、自动白平衡。什么也不告诉照相机,让照相机自己猜,猜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对照相机来说,自动白平衡比自定义白平衡的算法多一步,就是要自动找出白色的部分,自定义白平衡已经知道白色是哪一部分了。找白色的思想简单说,就是对照片分析,首先去掉照片中最亮和最暗的部分,再去掉饱和度高的部分,然后对剩下的部分统计平均,再对R、G、B的分量分别补偿。所以E-510的说明书上说,如果照片中没有白色的部分,自动白平衡可能不准确。
& & 对用RAW拍片来说,拍摄时可以大胆放心使用自动白平衡,后期能根据需要精确、仔细地重新调整白平衡,并且不会影响画质。
& & 对JPG直接出片,白平衡必须前期就保证成功,有点麻烦,我们来仔细讨论一下。
一、前面说过,太阳光、各种专用的摄影灯、闪光灯,它们的色温与黑体色温的区别不大,所以当拍摄对象被这些光源直接照射时,最好的办法是用E-510的CWB直接指定色温。有人做过实验,人眼对20Mired差别的色温感觉不明显。比如下午3:30太阳直射下的色温大约是5000K,就是200Mired,差20Mired,就是180、220Mired,对应的色温为5555K、4545K,相差500K,人眼还感觉差不多,所以不必担心指定色温会不够准确。
二、阳光没有直接照射拍摄对象,比如拍摄对象在树荫或建筑物的阴影里,此时太阳照射其他物体后的漫反射光线照亮拍摄对象。如果是风景照片,试着用6000K,7000K,或者5000K试试。5000K硬朗,7000K暖和,但看起来都不错,并不会觉得有严重的偏色。因为此时色温的变化人眼不敏感,而部分的偏绿、偏品,人眼也不讨厌,反而觉得有趣,这一点有许多大师的作品为证。但如果是拍大头MM,坐在草地上脸就菜色,走在红地毯上脸就醉酒。原因很简单,这不再是色温偏差的问题,此时的漫反射光源偏离黑体色温轨迹很多了,是相关色温的偏色问题,不是偏绿,就是偏品,而人眼对肤色的还原非常敏感。对付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闪光灯补光,使肤色正常,色温就用闪光灯的色温。
三、有些光源,比如日光灯、荧光灯,与黑体的色温轨迹偏差很大,根本不能用色温表示,只能用距离最近的相关色温说明。对这些光源,即使指定了与相关色温一致的色温,颜色上还会在G-M轴上发生偏差,偏绿或品。对E-510的JPG直出,应付这种情况的确有些困难,只能耐心的调整白平衡的补偿,但用2.5吋的LCD观察偏色还是有点难。
无论用什么方式,一定、一定要牢记,手动设定的色温高,照片偏琥珀色,手动设定的色温低,照片偏蓝色,这与光源的色温变化特点正好相反,千万、千万不要忘记。
E-510除了CWB外还有预设的各种白平衡,为什么不推荐使用,反而要用CWB指定色温,原因是我对E-510预设的白平衡的算法不清楚,就不太放心。我用E-510预置的4000K的荧光灯模式拍了三张照片,
& & 第一张白平衡补偿-1R,第二张没有白平衡补偿,第三张白平衡补偿+1R。这个试验做了许多遍,结果都相同,照片如下。
机型号:E-510
曝光时间:1/40 光圈:f/4.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手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1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 10:08:49 分 辨 率:
相机型号:E-510
曝光时间:1/40 光圈:f/4.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手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1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 10:08:54 分 辨 率:
相机型号:E-510
曝光时间:1/40 光圈:f/4.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手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1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 10:08:57 分 辨 率:
&& 补偿-1R、+1R或者不补偿,色温上的改变不大,但我不明白在G-M轴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不修改白平衡补偿时,E-510自己在G-M轴上做了负补偿,所以担心在白平衡预设模式下,E-510对照片白平衡的自动识别和处理并未停止,这就会使白平衡出现偏差。
& & 实际上,对JPG直接出片,拍摄同一场景的片子,如果色温都有一点相同的偏差,并不会让人烦躁、讨厌,但如果多数白平衡正常,突然出现几张色温偏差大的片子,足以使摄影师疯掉,就像上面的照片。
& & 所以保险起见,少用为好。
& & E-510除了CWB外还有一个更好的自定义白平衡,我没推荐是觉得大家都已经会熟练使用了,就说点别的。另外,自己JPG直出还是用得少,拍片不多,上面预设白平衡出现的情况有没有可能自定义白平衡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我没有把握。
& & 但CWB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CWB没有可以选择的白平衡补偿。
我的更多文章:
( 16:53:54)( 15:12:19)( 09:51:44)( 09:35:11)( 14:32:34)( 09:41:20)( 08:31:26)( 08:56:41)( 09:21:55)( 18:26:0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摄影色温和白平衡讲述.ppt 1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摄影色温和白平衡讲述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二、雷登系列校正色温滤光镜 雷登80系列滤光镜(蓝色,升色温): 编号
微倒度 80A: 2:
3,200-5,500K,
—131; 80B: 1+2/3:3,400-5,500K,—112; 80C : 1:
3,800-5,500K,
80D : 1/3:4,200-5,500K ,
琥珀色,降色温
: 85: 2/3:5,500-3,400K,+112;
85B: 2/3:5,500-3,200K,+131;
85C :1/3:2,900-3,800K,+81。 加雷登滤色镜和用同色校正白平衡 雷登85 雷登80 让我们看看灯光片和日光片在校正色温和不校正色温的情况下的拍摄效果; 也可以说是调节白平衡和利用白平衡拍摄效果。 日光片在灯光下拍室内色彩偏红 灯光片在日光下拍室外色彩偏蓝 纠正的方法是在灯光前加蓝色膜用日光拍; 或者是在窗户的玻璃上加琥珀色膜用灯光拍。 白平衡与 RAW 闪光灯的色温与品牌、功率、种类都有关系; 色温从4,800到7,600都有。 国产的闪光灯色温偏高; 而国产加膜闪光灯的色温又经常偏低。 3.自定义白平衡 这张照片使用的是晴天白平衡,相机没有在照片中加入颜色。 这是钨丝灯白平衡的效果 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改变照片的色调。 这一张采用了阴天白平衡,来给照片添加暖色。 自定义白平衡的符号: 自定义白平衡是矫正色温保证准确色彩还原的最好方法。 自定义白平衡的操作方法 1.任意设置一种白平衡; 2.把照相机调节到手动对焦模式; 3.对着一面白色的(或准确的灰色)墙壁或白卡纸(最好是柯达灰板或白板); 4.一定要使灰板或白墙充满画面; 5.用自动曝光模式对着灰板或白墙拍摄一张照片,使得灰板或白墙在画面里呈现灰色; 6.选择自定义白平衡模式,确认; 7.选中刚才已经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确认。 用自定义白平衡拍摄的画面 4.色温设置 色温设置也可以称为: “手动白平衡” 色温设置是创造性地运用色温达到自己想要表现的色彩的最佳方法。 5.漂移式白平衡 漂移式白平衡是佳能的一项创举。 漂移式白平衡用于调节荧光灯的色温和创造性地再现色彩非常有效。 漂移式白平衡 漂移式白平衡有两个自由度的选择; 它不仅可以像其他数码相机那样在蓝色和琥珀色之间选择; 而且可以在绿色和品红色之间选择(选择的范围可以达到逆标180)。 佳能60D就有漂移式白平衡功能。 6.包围白平衡 包围白平衡是多数高档专业单反数码相机的功能。 包围白平衡 包围白平衡可以连续拍摄三幅画面; 这三幅画面的白平衡设置不一样,而色温的间隔可以自己设定(一般不超过三级,逆标60); 三幅画面的顺序一般是: 正常、高色温(蓝)、低色温(黄)。 佳能60D有包围白平衡功能 而且佳能的漂移式白平衡和包围白平衡功能都有两个自由度的选择。 不仅有左右的选择,而且有上下的选择。 从左右的选择是: 从青蓝色到橙黄色; 从下到上的选择是: 从品红色到绿色。 包围式白平衡的顺序是: 正常、青蓝色、橙黄色; 正常、品红色、绿色。 第三节、胶片的色彩平衡 灯光片和日光片 一、彩色摄影的色温平衡 日光型胶卷的标准色温为K,而灯光型胶卷的色温一般为K。 如果用日光胶卷在灯光下拍摄一般要加用雷登80A型滤光镜,这种滤光镜的颜色为深蓝色,可以提高色温; 而如果用灯光型胶卷在日光下拍摄就要加用雷登85B型滤光镜,这种滤光镜的颜色为琥珀色,可以降低色温。
微倒度值 例如: 色温为5,000K,则微倒度=1,000,000÷5,000=200; 如果: 色温为5,500K,则微倒度=1,000,000÷5,500=182; 色温为3,200K,则微倒度=1,000,000÷3,200=313等等。 国际上用微倒度数值的差来表示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 例如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拍摄: 日光的色温是5,500K,相应的微倒度数值就是182; 而灯光型胶片的平衡色温是3,200K,相应的微倒度数值就是313; 于是应该选用的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313-182=131。 雷登85B型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正好是131。 而雷登80A型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正好是-131。 微倒度与逆标色温 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里,经常用到“逆标色温”的概念。所谓“逆标色温”就是色温微倒度的差值,也就是“色温逆差”。 我们知道,在数码照相机里,如果光源的色温为6,000K而我们的设置为5,000K,拍摄的照片偏色现象并不明显; 可是,如果光源色温为3,000K而我们的设置为2,000K,拍摄的照片偏色现象就会十分明显。 这是为什么呢? 刚才的例子色温的差别都是1,000K,但是微倒度的差别可就不一样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然界的色彩故事   摄影,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照相机用光线来制造影像。没有光线就不存在摄影,不同的光线特点造就"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话说数字时代的色温和白平衡
  自然界的色彩故事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195861.htm  摄影,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照相机用光线来制造影像。没有光线就不存在摄影,不同的光线特点造就不同的摄影效果。而都说摄影人是见到日出日落最多的群体,可见风光摄影多么看重日出日落。日落时分,大地被斜射的阳光照射的发出金黄色,逐渐的金黄色变成了绚烂的橘黄色,最终形成橘红色日落晚霞,与此相映成辉的是蓝天上的彩云和大地上逐渐变长的投影。而经过一天曝晒的大地因为水分的蒸腾,天空和大地之间似乎被美丽的色彩连接在了一起。如果在水畔,水中的倒影也呈现同样绚丽的色彩。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拍摄下或壮美或静谧的精彩画面。   比日落更加精彩和吸引人的莫过于日出,经过一个黑夜的沉淀和冷却,日出时分的天空往往更加洁净透彻。如果恰逢出现在高山峻岭之间,面对幽深的峡谷或森林植被,更有可能在低气压的作用下伴随着温度的升高,飘出一团团晨雾把山川湖泊和森林峡谷装扮得犹如仙境。此时在太阳刚刚要升起时,幸运的人会看到没有被太阳直射的地方透射出迷人的深蓝色,天空湛蓝,大地出现金红色,朝霞犹如燃烧的一样火红火红。甚至天边的云彩透露出紫红色,非常耀眼和美丽。   所有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都被陶醉着的摄影人一一拍摄下来收入相机,诞生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那么这些现象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的精彩奇观呢?这就是摄影非常重视的色温问题。太阳高挂在天空,不由我们所左右,它无时无刻不在持续的发出光芒。而我们却因为四季不同,每天的拍摄时刻不同,面临如此众多的自然光线变化,带来如此奇妙的画面效果。要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能如愿以偿的获得最佳拍摄机遇并拍摄到如意画面,研究和了解色温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的色彩:   太阳和光线的角度   太阳是一个持续进行着聚核反应的发光球体。它之所以能够持续的发光,是因为它本身在进行着犹如氢弹爆炸那样的过程。只是太阳的氢弹爆炸过程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而由于球体庞大的吸引力没有使这个爆发着剧烈核变运动的球体发散分裂。我们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得宜于太阳光的辐射。而太阳光其实就是携带能量的无数个光粒子持续不断对向地球辐射的过程。   太阳的表面温度大概5500多度,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波长更短频率更高的太阳光被地球上空的大气层不断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及折射,那些危害我们的紫外线在高空被氧气吸收制造了保护我们的臭氧层。而波长比紫外线稍微长的蓝光被大气层折射及散射并发生漫射,于是我们抬头看到的天空呈现出蓝色。波长更长的黄光、绿光和红光则更多的进入大气层,最后各种色彩的光线合成为我们看到的白色光线。   清晨和傍晚,太阳光必须斜射走过更长的大气层的路径才能抵达我们所处的位置。当太阳光经过更长的大气层的时候,被大气层中各种微粒子反射、折射并发生漫射,波长较长的光线被反射和折射得较少,容易透过大气层,自然红色光线能够更多的抵达。比红色光波长稍微短的黄色光线则更多的被折射和反射以及散射掉,比黄色光线波长更短的绿色光线和蓝色光线则又损失得更多,于是我们看到红色偏多蓝色偏少的温暖的金黄色现象了。   可见光的不同色温   可见光中紫色光色温最高,即波长最短而频率最高。紫色光最容易被大气层给吸收掉(也就是被折射、漫射及散射掉),所以我们见到的最少,比紫色光温度低一点的就是蓝色,也是我们摄影可见光里波长最短频率最高的光线。而红色光线则是波长最长的光线,红外光不被人眼发觉但可以辐射制造热量。我们照射太阳感觉到温暖的同时可不要忘记红外线的作用啊。因为红外线波长更长,更不容易被大气层截留,但作为不可见光对普通摄影没有作用。   绿色光的波长介于红色光线和蓝色光线之间。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和蓝色光线是我们摄影光学上利用的三原色。为此,不论是以前的胶片还是现在的数字相机,都把这三种色彩的记录作为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说到这里,也应该明白了日出日落时分的日光是低色温的效果。   白平衡的调整   标准日光色温   自然光线的变幻莫测,我们面对的物体没有变化,为了能够确定不同颜色的还原效果,在摄影上就诞生了标准白色这个概念。也就是一个标准纯白色的没有任何反光的物体,经过摄影器械的拍摄,在照片画面上也应该呈现和原物体一样的白色。如果照射光不是标准的日光,这个物体被拍摄出来后的照片就有可能呈现出偏蓝色或者偏红色,而不是原来的白色了,这就是偏色。为了矫正偏色,现在的数字相机里面都设计了一个调节色温的功能,叫做色温的白平衡调节功能。为了调节白平衡就必须要有标准白色和标准日光色温。国际光学组织发布的标准日光色温为5500K,这个数字具体怎么来的过程对我们并不重要,记住这个数字则很重要。   胶片到数字的   白平衡调节   白平衡最先是用在电影拍摄和电视拍摄领域的一个概念。在拍摄过程中为了避免必须连贯的画面在拍摄过程中出现色温不同导致脸色发生变化,就必须严格确保拍摄过程中精准的色彩还原。严格的说,就是不论光源如何变化,把白色经过拍摄依然还原为白色的色温解决方法就是所谓的白平衡。那么对于摄影,如何恰当的控制好、解决好白平衡,掌握好不同色温下的拍摄效果,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彩色胶片的拍摄过程只要把握住在什么色温下拍摄,镜头前安装什么应对这一色温的滤色片,就完成了调整白平衡的过程。而在数字摄影时代,数字相机通过软件来解决白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根据光照环境的色温,对拍摄画面的红、绿、蓝三色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照相机软件增加一种颜色的比例而降低另外一种颜色的比例来最终实现三种颜色的比例均衡。   怎样才能在日出时分拍摄标准白色物体并获得白色而不是偏暖的黄色呢,假如你拍摄标准白色物体时的照射光线的色温是3800K,那么只要你把数字相机的色温设置在3800K就可以了。如果你在冰天雪地里,天空中的蓝色光线被大地反射和漫射到太阳光没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散射光可能是高色温的,结果你拍摄标准白色物体获得的画面可能就呈现偏蓝色。这个时候你需要把照相机的白平衡调节到照射光线一致的高色温即可。
  但是,实际拍摄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独立的色温表,于是现代新型数字相机都具备了一个特别的针对性功能,自动白平衡。普通意义上,只要你把数字相机的白平衡设定到自动白平衡位置上,照相机就能够跟随周围照射光线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到合适的色温条件下以自动实现白色物体能够被拍摄出白色来的功能。这一点非常考验照相机的判断照射光线色温准确度的能力,并非所有的照相机的判断力都这么准确无误,事实上,很多数字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很难达到理想的自我调节状态。特别专业的高端数字相机相对来说表现得比较优秀。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不分情况的盲目信任照相机。尽可能的在拍摄严肃题材之前进行白平衡测试和设定。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花几百块钱买标准灰卡和标准色卡。标准灰卡用来测光确定曝光指数,灰卡的背面是标准白卡,用来调节数字相机的白平衡。标准色卡则是确定打印出的照片是否偏色的,当然也可以用来检测数字照相机配合各种镜头的色彩还原能力。买回来按照说明书一遍遍的熟悉就可以了。   尽量少用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采用自动白平衡。我个人几乎从来不使用自动白平衡这一功能。在拍摄风景照片时,我会义无反顾的坚定的把白平衡设定在日光挡位或者干脆手动设定在5500K。这样为的是获取日出日落的特殊色温效果。否则,在自动白平衡条件下,日出的低色温效果将会被打上折扣,日落的迷人效果也将会更加平淡。本来应该出现在画面上的金黄色可能被惨白色取代。拍摄回来放在电脑上观察时才发觉大失所望已经为时晚已。所以我建议拍摄风景片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而一定要提前把色温设定成日光或者5500K左右。   反向调节白平衡   如果我想在正常日光下获得日出效果或者在日出日落状态下获得正常光照下效果,怎么办?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想获得更加暖色调的照片,那就把照相机的色温调高一点,也就是加色温。譬如从原来的5500K调节到6500K甚至7500K或者更高,直至达到你满意为止。同样的,如果你想获得更加偏蓝的冷调照片,那你就把照相机里的色温减调低一点,也就是减色温。譬如把色温从5500K降低到4000K或者3000K或者你认为合适的色温。总之一句话,就是反向调节。你想获得低色温效果就把照相机的白平衡的色温设定值提高;如果你想获得高色温效果就把照相机的白平衡的色温设定值降低。   可见光的不同色温   在物理光学上,把黑体被加热到某个温度所呈现的颜色所对应的这个温度叫做色温。色温越高的光线的频率越高,同样的波长越短。我们接触到的光线的色温高不代表光线的温度高,而是指这种光线的振动频率高而波长短。   标准日光色温   自然光线的变幻莫测,我们面对的物体没有变化,为了能够确定不同颜色的还原效果,在摄影上就诞生了标准白色这个概念。也就是一个标准纯白色的没有任何反光的物体,经过摄影器械的拍摄,在照片画面上也应该呈现和原物体一样的白色。如果照射光不是标准的日光,这个物体被拍摄出来后的照片就有可能呈现出偏蓝色或者偏红色,而不是原来的白色了,这就是偏色。为了矫正偏色,现在的数字相机里面都设计了一个调节色温的功能,叫做色温的白平衡调节功能。为了调节白平衡就必须要有标准白色和标准日光色温。国际光学组织发布的标准日光色温为5500K,这个数字具体怎么来的过程对我们并不重要,记住这个数字则很重要。   胶片到数字的   白平衡调节   白平衡最先是用在电影拍摄和电视拍摄领域的一个概念。在拍摄过程中为了避免必须连贯的画面在拍摄过程中出现色温不同导致脸色发生变化,就必须严格确保拍摄过程中精准的色彩还原。严格的说,就是不论光源如何变化,把白色经过拍摄依然还原为白色的色温解决方法就是所谓的白平衡。那么对于摄影,如何恰当的控制好、解决好白平衡,掌握好不同色温下的拍摄效果,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彩色胶片的拍摄过程只要把握住在什么色温下拍摄,镜头前安装什么应对这一色温的滤色片,就完成了调整白平衡的过程。而在数字摄影时代,数字相机通过软件来解决白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根据光照环境的色温,对拍摄画面的红、绿、蓝三色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照相机软件增加一种颜色的比例而降低另外一种颜色的比例来最终实现三种颜色的比例均衡。   怎样才能在日出时分拍摄标准白色物体并获得白色而不是偏暖的黄色呢,假如你拍摄标准白色物体时的照射光线的色温是3800K,那么只要你把数字相机的色温设置在3800K就可以了。如果你在冰天雪地里,天空中的蓝色光线被大地反射和漫射到太阳光没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散射光可能是高色温的,结果你拍摄标准白色物体获得的画面可能就呈现偏蓝色。这个时候你需要把照相机的白平衡调节到照射光线一致的高色温即可。   但是,实际拍摄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独立的色温表,于是现代新型数字相机都具备了一个特别的针对性功能,自动白平衡。普通意义上,只要你把数字相机的白平衡设定到自动白平衡位置上,照相机就能够跟随周围照射光线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到合适的色温条件下以自动实现白色物体能够被拍摄出白色来的功能。这一点非常考验照相机的判断照射光线色温准确度的能力,并非所有的照相机的判断力都这么准确无误,事实上,很多数字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很难达到理想的自我调节状态。特别专业的高端数字相机相对来说表现得比较优秀。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不分情况的盲目信任照相机。尽可能的在拍摄严肃题材之前进行白平衡测试和设定。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花几百块钱买标准灰卡和标准色卡。标准灰卡用来测光确定曝光指数,灰卡的背面是标准白卡,用来调节数字相机的白平衡。标准色卡则是确定打印出的照片是否偏色的,当然也可以用来检测数字照相机配合各种镜头的色彩还原能力。买回来按照说明书一遍遍的熟悉就可以了。   尽量少用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采用自动白平衡。我个人几乎从来不使用自动白平衡这一功能。在拍摄风景照片时,我会义无反顾的坚定的把白平衡设定在日光挡位或者干脆手动设定在5500K。这样为的是获取日出日落的特殊色温效果。否则,在自动白平衡条件下,日出的低色温效果将会被打上折扣,日落的迷人效果也将会更加平淡。本来应该出现在画面上的金黄色可能被惨白色取代。拍摄回来放在电脑上观察时才发觉大失所望已经为时晚已。所以我建议拍摄风景片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而一定要提前把色温设定成日光或者5500K左右。   反向调节白平衡   如果我想在正常日光下获得日出效果或者在日出日落状态下获得正常光照下效果,怎么办?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想获得更加暖色调的照片,那就把照相机的色温调高一点,也就是加色温。譬如从原来的5500K调节到6500K甚至7500K或者更高,直至达到你满意为止。同样的,如果你想获得更加偏蓝的冷调照片,那你就把照相机里的色温减调低一点,也就是减色温。譬如把色温从5500K降低到4000K或者3000K或者你认为合适的色温。总之一句话,就是反向调节。你想获得低色温效果就把照相机的白平衡的色温设定值提高;如果你想获得高色温效果就把照相机的白平衡的色温设定值降低。   色温以外的色彩问题   曝光与色彩还原   多数拍摄日出日落的朋友在拍摄日出日落时,除了错误的使用白平衡以外,测光和曝光问题更成为最大的纠结。往往是天空中的彩霞拍摄的曝光正常了,而地面却漆黑一片;或者地面曝光正常了,而天空却曝光过度变得层次失去很多细节。在此,我建议喜欢拍摄风光的朋友购买一个中灰渐变镜,通过这个中灰渐变镜降低天空部分进入镜头的光线强度,最大程度的获得更满意的画面进而创作出更加出色的摄影作品。   相机的色彩深度   上面所说都是有关照相机的色彩平衡方面的内容,为此,我顺便说说色彩深度,色彩深度是一种颜色可以分辨的级数,好的中画幅数字相机的每个像素的色彩深度达到16BIT,也就是65536级色彩(也可以叫色阶),一般高端的单反数字相机可达到14BIT,也就是16384色。从14到16只差两级,能够分辨的色彩细节描写能力就相差了四倍。色彩深度越高就容易准确记录色彩深浅,而色彩深度与动态范围则基本上全面记录影像。所以选购相机时不能单纯的关注数字相机的总像素值,袖珍微型数码相机的像素和全画幅数字相机的像素数量尽管可能一样多,但是就这个厂家不愿意公布的色彩深度数字的差异就已经明确告诉你,两者在最终成像质量上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在选择数字相机时不能单纯盯着像素大小,还要关注影像传感器面积或者叫做数字胶片大小,以及相机的动态范围和色彩深度。同样地,如果两款同样1800万像素规模的全画幅相机形成的RAW格式文件大小能够相差一倍(譬如一个形成最大36M文件而另一个形成最大18M文件)的话,那么它们中的哪款相机的最高影像素质更加优秀,应该是个并不难选择的问题了。   显示器的色彩还原能力   关于显示器的色彩还原能力:不论是使用数字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还是胶片拍摄后扫描的文件,都要经过计算机的显示器观察和分析拍摄效果,也要通过显示器来进行照片的后期处理。如果显示器显示的照片的色彩偏色严重,那么就会导致你对拍摄效果的判断出现误差,结果可能导致不论你是打印输出还是冲扩照片还是提供给媒体刊发,都会是偏色的图片,或者因为严重偏色导致你的稿件被否决,最终留下遗憾。为此,一定要购买色彩尽量能够准确还原的显示器或经过色彩管理软件进行显示器的色彩校准。往往具有色彩校准功能的显示器相对比较适合摄影群体,建议大家在选择显示器时注意这方面的具体功能是否能满足你的具体需要。且莫为了购买摄影器材舍得花费数以万计的投入而舍不得多花哪怕几百块钱选择更适合的显示器而最终被色彩失真的显示器欺骗了你的眼睛。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平衡 色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