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球化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思潮和倾向?经济全球化将会走向何方

人民日报:一带一路倡议驱散逆全球化阴霾|全球经济|世界经济|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一带一路”:驱散逆全球化阴霾的东风(人民观察)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张怡恬 吴撼地
  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逆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诱发因素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使经济全球化上空笼罩着阴霾。这些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是什么?
  胡鞍钢:衡量经济全球化程度,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回顾近3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以2008年为分水岭,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升转降,从1990年的31%上升至2008年的52%,而后降至2015年的45%,倒退回本世纪初的水平。这说明,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大背景是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以及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长期以来支持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逐步筑高贸易和投资壁垒,导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横生波折;其国内日益频繁地出现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现象,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可以说,世界经济低迷、发达国家发展停滞,是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在世界经济繁荣期被掩盖,在世界经济下行期则明显地暴露出来,也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今天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主要的诱发因素有三个:
  一是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自由贸易的果实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公司所享有。同时,一些国家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中小企业和社会中下层人群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较少,从而出现了反分配不公和反财富鸿沟的逆全球化思潮。
  二是失业问题凸显。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人口将新增340万人,总量超过2亿人。在现有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分工布局下,全球生产和外包体系已经建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这导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失业工人增加。这些失业工人反对货物、人员、服务、资本自由流动,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
  三是发达国家自身发展出了问题。发达国家把自身发展遇到的债务危机、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分裂等问题以及面临的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难题统统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使得政治整体趋向保守、经济整体趋于内向,进而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发源地,并波及世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非但没有对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反而带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殃及世界各国。全球治理面临“领导力赤字”,谁来继续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成为焦点问题。
  逆全球化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利冲击
  记者:无论是世界经济低迷、增长动力匮乏,还是您刚才讲到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的不足,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逆全球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会不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胡鞍钢:逆全球化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利冲击。
  在百余年的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中,先后出现三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发生在1870年至1913年。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世界铁路长度从21万公里延长到110万公里,极大促进了国内与国际贸易。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经济全球化,之后又爆发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第二次经济全球化发生在1950年至1990年。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展开了两大市场内部的跨国分工与合作,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建立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系列全球性机构,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1990年以来的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截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和贸易迅猛发展。2008年以后世界进入了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第二阶段。一方面,人类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出现了1950年以来的第一次逆全球化。
  不难看出,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全球化中断或出现逆流,都会带来经济和民生的倒退。这一次也不会例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制造出来的。它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当今世界经济迟迟走不出困境的根源是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旧动力日益减弱、新动力尚未形成;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同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不相适应;全球发展失衡的状况与世界大多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相匹配。采取逆全球化措施不可能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只会严重破坏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的正常运转,侵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成果,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挑战。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对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而言,逆全球化意味着双输或多输,是短视的、得不偿失的。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记者:经济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世界经济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什么作用?
  胡鞍钢: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面临逆全球化浪潮的现实困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在引领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上承担更大责任。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和引领者,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打通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渠道,是中国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的实际行动。它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打开新局面。其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秉持的核心理念和实施路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秉持的核心理念:合作共赢。它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合作共赢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它提出了“三个共同体”的新意识,即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共同体”的新意识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它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实施路径,促进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五通”成为21世纪联系亚非欧及世界各国的开放共赢的新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五通”实施路径,有助于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各个国家、各类人群。
  二是破解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最直接的触发因素就是发展的不平衡和分配的不平等。“一带一路”建设基于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互利互惠,创造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和利益分配更公平,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的优势产能和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需求形成互补,不仅有利于创造有效供给,还能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新的平衡。过去,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科技、运输等条件没有被纳入全球价值链,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使这些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中来,提高工业化水平,并推动形成更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从而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参与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圈,实施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形成自由贸易区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提振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实现发展空间更平衡和收入分配更平等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布局正在深刻调整,全球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但全球治理体系、贸易投资规则以及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变革明显滞后,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新需求、解决新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作用在减弱,而“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补充与完善,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发展政策充分沟通,促进贸易投资、市场准入、海关监管等方面的制度相互兼容,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产能合作的效率,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一带一路”建设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通过支持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世界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推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APP专享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近年来,全球化确有放慢甚至逆转的迹象,英国脱欧预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策略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近年来,全球化确有放慢甚至逆转的迹象,英国脱欧预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巨大倒退,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并倡导大幅提高关税等反全球化举措,凸显了全球化进程的困境。发达经济体相对衰落,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在弱化,而发展中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全球贸易规则面临重构。中国在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代价。但是中国不能由此否定全球化,而是应该通过自身的发展适应规则的变化,引领规则的构建,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8354920.htm  关键词 逆全球化;国际规则重构;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114.41;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4   一、引 言   经济全球化成为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缺乏动力,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大行其道,“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已经连续九年处于低迷的状态。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最新一期《世界?Q易展望》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将是连续第五年放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时期。虽然很多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经济,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危机的阴影。之前引领全球化的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却倒行逆施,掀起逆全球化的思潮,对世界贸易和投资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1]。尤其是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预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巨大倒退,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并倡导大幅提高关税、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反全球化举措,表明全球贸易自由化进入放缓时期,这些都更加凸显了全球化进程的困境。   总体看来,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并且依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发达经济体相对衰落,发展中经济体出现群体性的崛起,各种贸易力量再重组以及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趋势愈演愈烈。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在此背景下,客观评估当代全球化的挑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已经成为了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当前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1.关于全球化存在的争议   虽然当前主流的经济学观点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发展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国际上对于全球化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和行为时常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全球化并没有带来财富的均衡分配,反而加大了收入的差距以及社会的不平等。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并非是多数人,而是极少数的私人垄断资本。2016年全球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远远的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来自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年,全世界最贫穷的40%人口在全球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只上升了不到 1%。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 100 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 GNP 反而不及 60 年代、70 年代和 80 年代[2]。在英国,支持“脱欧”的民众当中,主要是受全球化冲击较为严重的群体,包括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在德国,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反对加入TTIP,并抗议欧盟与加拿大的全面经济贸易协定(CETA);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受到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失去往日优越生活的蓝领工人(此前为民主党传统票仓)转而支持共和党候选人特普朗,改变了大选版图,特朗普上台之后提出与贸易对手国设置贸易保护措施,降低了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在法国,2017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也抨击经济全球化,倡导贸易保护主义。种种的迹象都已经表明全球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其次,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全球化的金融“风险”和“危机”的传播。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高。目前,世界各国的平均出口依存度已经超过了30%,有些国家甚至高达200%。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资源在世界各国之间不断的流动,虽然提升了资源的配置,也会加速经济金融风险的传播,引发重大的危机影响,影响安全的稳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全球化使得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成为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   2.当前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二战结束后,国际贸易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繁荣,但是受到雷曼破产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需求和贸易融资大幅下滑,2008年全球贸易额仅增长4%。2009 年全球贸易增速出现 25 年来的首次下滑,下降程度高达 12%,创 1945 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世界贸易额下降了 23%,退回到 2006 年的水平。这次危机对全球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大超过了大萧条时期。虽然这次危机爆发已经8年有余,但世界经济复苏仍未踏上坚实的道路。世界经济陷入“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高负债”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新平庸”(New Mediocre)。美国学者萨默斯则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的状态。   2001年启动的WTO多哈回合谈判,到目前为止一直缺乏实质性的进展,贸易全球化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各国都偏重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全球化一时之间难以取得明显的进展。WTO鼓励全球不同的经济体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国际经贸规则的的建设,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最重要的方式,区域经济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FT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的生产以及供应链的整合,但是这种“碎片化”的片区贸易模式也导致了大量的贸易转移,在一定程度割裂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合作。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纷纷推出措施以维持本国就业和生产,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过去曾经是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也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根据WTO发布的公报,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G20国家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已经达到了1 671项,其中绝大部分仍然还在实施当中,仅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就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就有近21项新的措施出台,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在年间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平均每4天推出一项,位居世界之首[3]。
  三、全球贸易规则重建   在2000年之前,全球的经贸规则主要是通过多边体制加以规范,从GATT到WTO,多边贸易体制始终是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核心平台。但是随着WTO成员国的不断递增,不同国家的诉求各不相同,很难平衡各方利益,达成共识,很多议题的谈判进展缓慢。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所带来的对于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需求,各国在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同时,逐步的向签署各种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发展,当前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的蓬勃发展与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区域贸易协定逐步的发展成为各国商定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平台。截止到2016年底,全球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达到了625个,其中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419个,其余的仍然处于谈判当中。众多的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正在重现构建新一代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这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和国际贸易关系的调整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已经由最初的规则的接受者向规则的制定者转变;另一方面,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了新的产业,全球化的新经济需要新的规则。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会坐等新兴经济体对传统贸易规则发起挑战,为了能够掌控规则制定的主导权,通过修改、制定一些新的经贸规则,强化其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的体现自身的利益,寻求建立对其自身更加有利的区域贸易体系,防范最终被新兴大国超越。他们表现出来的所谓“逆全球化”,实质上是试图重塑更加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全球化。   以美国为例,为了能够重新塑造新的对外贸易关系,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美国先后于 2010 年和 2013 年启动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其中,TPP 具有强烈的地域结盟性色彩,其目的是拉拢亚太地区顺应美国贸易规则的国家,形成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贸易合作圈[4]。经过5年多的谈判,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2个国家于2015年10月达成一致,并于2016年2月签署协定。协定覆盖的区域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TPP 在“原产地规则”、“国企标准”等方面设立了禁止性标准,实际上已经更改了现行全球自由贸易规则的一般性要求,对全球贸易规则和全球经济分工体系都造成了潜在冲击。特朗普上台之后,正式宣布美国退出TPP,但是这并不代表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将回到WTO框架内解决问题,相反,更倾向于通过双边或者单边行动来解决贸易摩擦,其遵循的高标准理念不会就此废弃。   TTIP 则是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自贸协议,2013年举行了首轮谈判,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5轮谈判,由于受到各国领导人选举等诸多因素影响,谈判的进程较为缓慢,美欧双方未能就任何一项条款达成一致,并且英国的“脱欧”公投给TTIP的未来进程增加了一定的变数。但是,如果TTIP能够最终达成,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覆盖8亿人口,涵盖全球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   虽然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TPP、TTIP 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但是,它们都代表了发达经济体争夺话语权的努力,并为全球经贸规则树立了最高标准,会对各类贸易和投资协议谈判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期内,多边贸易协定的推进难度较大,而各种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大幅增加,可能会导致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的重大变化,使得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面临重组,这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和国际贸易关系的调整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我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是前一个阶段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正在稳步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的双边贸易额在不断增长,正在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中国在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代价,但是中国没有由此否定全球化,而是体现出很强的战略定力,不断地参与全球化,并极力地推动全球化,同时,也做好了引领全球化的准备。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积极地推动全球化的进程,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以及承担国际责任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期待。   1.在全球层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   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低迷,是对抗逆全球化风潮的根本途径。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经济体,中国对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的提升,同时,中国受其他国家和全球经济影响的程度也在加深。中国在过去十多年来一直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2016年我国GDP达到74.4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6.7%,经济增速位列世界第一,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同样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在进入到新的开放阶段,中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和全球经济治理当中。在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无法取得新的进展的情况下,中国应当继续积极主动地推动多边贸易谈判,为世界经济复苏、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5]。   2.在地区层次,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地推动并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中国在对外区域合作中,不应该局限在降低关税等传统的方式,在区域合作谈判中可以更多的加入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园区共建、国际产能合作等?h题,丰富区域合作的内涵。截至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已经签署了14个FTA,涉及 22 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加入了1项优惠贸易安排――亚太贸易协定(中国、韩国、老挝、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中国与已签署协议的22个自贸伙伴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8%。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已经同11 个国家签署了FTA,与 56 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另外,中国正在积极推动8个FTA的谈判,涉及日韩、海合会、挪威等国家和地区,完成谈判后,中国的自由贸易伙伴将会上升到35个,涵盖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中国还可以启动同全球大国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例如主动提出中英、中欧双边启动自贸谈判的研究工作,在战略上获取主动权。中国积极的推动多边、双边贸易谈判,加强自贸区建设,在谈判中更多的加入环境、竞争政策等国际经贸新规则,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投资便利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表明中国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新规则的制定。
  3.在国内,不断深化改革,维持世界经济开放的动力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国内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o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o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o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o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新的主体地位[6]。同时,加快国内自贸试验区建设,助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即将挂牌,我国将形成“1+3+7”的自贸试验区梯度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彰显。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着力构建与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相适应的制度[7]。   4.从价值观上,主张世界经济应当平衡和包容   中国倡导的全球化是一种全新的全球化,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为基本价值观,是一种包容、互建、互相尊重的全球化,是建立在尊重各国意愿、平等协商、共同推进的全球化,而不是自身价值、自身利益单方面的输送和扩张。中国倡导的全球化强调各国不论大小强弱,都可以平等的参与到全球化当中从而获取发展,共享成果。中国主张兼容并包,也不排斥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是与各方一起合作共赢。不管是在促进全球多边贸易进程方面,还是在建立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方面,中国都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总 结   回顾历史,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一直相伴而生,全球化进程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不断深化中的一个阶段性现象,逆全球化用反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化。近年来全球化确有放慢甚至逆转的迹象,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后危机时期发达国家经济稳定复苏、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投资机会减少有关。英国的退欧和美国特朗普的当选,并不能证明是全球化的倒行,而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维护和争夺全球化话语权的一种表现。我们应正视反全球化的诉求,也应看到全球化的大?势并未改变,面对目前的态势,中国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继续推进开放战略。   [参考文献]   [1] 景丹阳.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J].国际展望,2017(1):56-73.   [2]廖淑萍.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应对策略浅议[N].证券日报,(A03).   [3] 毕夫.全球贸易的失衡与再平衡[J].对外经贸实务,2016(11):93-96.   [4] 祝明侠.国际经贸规则变化新趋势及我国的因应对策[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14-121.   [5] 刘艳霞,黄吉乔.“去全球化”浪潮的发展趋势及深圳应对[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1):86-90.   [6] 郝身永,那艺.更加关注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因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积极调整[J].当代经济管理,2015(4):1-5.   [7] 陆燕.国际贸易新规则:重构的关键期[J].国际经济合作,2014(8):4-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社会思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