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葵向丁中国丁克家庭2017数量年5月建房,有什么好建议?东南、南、西南都是池塘,北面靠本村落房子。

南砂乡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南砂位于东经116度48分,北纬23度32分,地处下游支流义丰河南岸,澄海市区北面,距市区十一公里。北隔河与东里镇相望,东与云英村毗邻,南与村接壤。国道324线从乡西北面穿过。1960年夏兴建东里桥闸;1989年春,又在东里桥闸下游约三百米处建起东里大桥,使南砂乡水陆交通更加便利。
南砂乡面积
南砂乡耕地面积
1952年时,全乡耕地面积约6235亩,后锁溪为田、围海造
田,扩大了面积,现为7224亩。
南砂乡居住面积
解放初,本乡居住面积约250亩。由于人口激增,原住宅区容纳不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南、北社均向周边扩展,兴建新居住宅用地约454亩。现新、旧住宅区总面积约700亩,相当于解放前旧住宅区面积的三倍。
南砂乡气候
南砂南边靠近,地处海滨,属温湿气候区,四季变化不很明显。雨热一般同季,雨量十分充沛。季风十分突出,东风最大,秋冬两季常午后末时刮风,到夜半子时才停息。霜期年常约十天左右有霜,也有无霜期年份。南砂属典型的,气温年差小,常年平均气温在21℃--22℃左右。最高气温为36℃--37℃,最低气温0.4℃--1℃。平均年日照2254.2,日照率51%,平均湿度83%,年约毫米。
南砂永思堂拜亭
四季气候特征:
。日平均气温为12℃左右。从立春至清明,约80天左右。
夏季。日平均气温为28℃左右。从立夏至大暑,历时90--100天左右。夏季天气主要特征是:热、温、湿,雨量较多,常年受台风的袭击,或其边缘的影响,是风灾较多的季节。
秋季。日平均气温25℃左右。从白露至立冬前,历时约45--50天左右,天气逐渐转凉,经常出现“黄昏东风,早晨北风”的天气。
南砂永思堂门楼
冬季。冬天寒冷的时间最短,一般从小雪至立春前后,约50天。常温在18℃左右。在强冷空气南下影响的寒流期间,常伴阴冷天气,但有时也会出现寒冬回暖的“小阳春”天气。
南砂乡置村建寨
据《澄邑南砂林氏家谱》载:宋元符年间(),已有少数人从等地移来南砂定居,从事捕鱼、养鸭、种植。后来人数逐渐增多,形成村落。为御盗寇,约元末明初村民以土筑寨,称义积寨,又称沙后仔汛(原于东社梅祖祠前、西社三房祠前遗有残留寨墙)。明代改义积寨为南砂寨,并分为东、西、南、北四社。至民国才称南砂乡。当时寨开七门,均以方位命名,大东门在今东社妈宫处,所以兴建的天后宫冠以东门古庙之名,小东门在东社舍人宫,大北门在北社水仙古庙一带,小北门在大巷口,大西门在西社端公家庙前,小西门在华光庙前,大南门在今陈氏家庙右前沙米堆处,明嘉靖年间()倭寇来犯,村民恐寨为倭寇所占,遂自行拆毁。现今东南社交界处的福德祠前还有一小段残存寨墙和一后为方便出行而开辟的小门。
南砂居民从事农业耕种,多为滨海沙田,位于叶厝园片。随着人口增多,为解决居住和便于渔、耕生产,人们逐步向外迁徙。清初(约1671),林氏三房于大围沙洲地方建保安村,因建成寨状,又称寨内村。清中叶(约1770),林氏六房再建大洲村。清三十三年(1907),林氏二房林仔肩又择地“狗舌尖”建新村,取名南砂新村“明德里”,后因居者增多,改名“明德庄”。民国6年(1917),南砂林氏又于头冲河濒临出海口的滨海沙滩上创村,取名“敬业里”,民国11年(日,因遭台风海潮袭击,房屋扫荡殆尽,仅仔几十根石柱直指苍天,故名石丁,现称石丁村。
明德、石丁、寨内、大洲等自然村都隶属南砂乡,1954年从南砂乡划出,与南畔洲合称新联乡。1961年寨内、大洲、环洲等小村落合并成大村,统称大围村。同年,析新联乡,遂恢复明德、石丁、大围村名,现属东里镇。
南砂乡历史沿革
南砂地方在远古时还处于大海之中,是一个“海气昏昏水拍天”的海湾。由于江河泥沙冲积,后来才逐渐成陆。夏、商、周时属之地,扬州之南裔。
三十三年(前214),南砂地属郡之地。
元鼎六年(前111),南砂地属南海郡之揭阳县。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析揭阳县置海阳县,属。南砂地属海阳县。
唐改义安郡为潮州,唐、宋、元,南砂地属潮州之。
成化十四年(1478),析海阳县8都置饶平县,南砂地属,隶府。
明嘉靖年间,倭寇窜扰,海氛不清。为抗拒倭寇、海盗对沿海的侵扰和加强边陲防御,于四十二年(1563),析海阳县怀德乡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揭阳县延德乡之蓬洲、鳄浦、鮀江;饶平县之苏湾,总7都置,取“澄清海氛”之义。南砂地属澄海县。
清承明制。初年,郑成功进行反清,常活动于闽、粤沿海一带。清廷为断绝郑成功与沿海人民联系和镇压反抗者,于元年(1662)在东南沿海开始实行靖边海禁政策,强迫沿海人民内徒50里,制造无人区,称“迁界”或“斥地”。澄海县境均为迁斥范围。康熙三年(1664)四月,澄海除留苏湾的“南洋一围”(称两河中间,即莲阳河以北至东陇河南砂以南之间,其余地方人民均被强令迁入内地。至康熙五年(1666)才迁出,全县毕裁,建制撤销(这是澄海第一次撤销建制)。南砂也被毁撤销。到康熙八年(1669)才奉文展复县治,澄海县开始恢复建制,另属潮州府。南砂也随之恢复。
元年到32年(1943)11月,南砂地属澄海县。
民国32年(日至民国34年(1945)8月,樟东沦陷期间,南砂成为沦陷区,隶属伪澄海县政府。
民国34年(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至解放后日,南砂地属澄海县。
日至11月12日,因县地并入郊(澄海第二次撤销制建)。南砂地属汕头市郊。
日,澄海县恢复建制,南砂地属澄海县,后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澄海撤县设市,再撤市置区,现属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下辖。
南砂乡姓氏来源
南砂现有人口一万五千多人分布于本乡四社,也有村民在外地求学和工作的,而更有华侨一万多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与世界各地。有20余姓氏聚居,其中以林、陈、张、叶、郑、许、蔡、周、李几姓人数较多,而其中更以林陈居多,各姓氏迁来南砂时间各不相同,早的从宋朝便迁来,古老的姓氏有崔,洪,叶,黄氏等,其中林氏有两派,一派自莲阳上巷迁来,其始祖象玄公。一派从福建莆田而来,其始祖和易公乃元代迁居来南砂的。陈氏于明嘉靖年间迁来南砂,其创南砂始祖迈南公,其后裔现主要居住于南社。
南砂现存寨门
南砂乡文物古迹
南砂乡祠堂
现南砂有祠堂家庙二十座。
,堂号永思堂,建于明万历丙午年(1606),乃莆田迁居南砂的林氏的祖祠,俗称大宗祠,因门楼是青砖建的,所以又叫青砖祠。位于西社,左边是林氏享祠,右边是七圣宫(俗称夫人宫)。清顺治年间遭到海贼丘辉焚毁,康熙庚辰年(1700),由林氏二房裔孙有楣公和三房裔孙青门公主持重建,到同治时()又由于潮州总兵办清乡再次遭到焚毁,光绪四年由有仪公主持重修。因其建时祠址属于河海滩涂所以昔时又有‘毛蟹出洞’奇观。在清三十一年(1905)南砂报国学校的前身南砂报国小学堂成立时开始作为校址,直到80年代学校迁址。楹联十对,拜亭对联之一:周锡姓孔称仁皇皇赫赫咸领千官紫诰,本莆田居澄海承承继继永仪十德嘉言。拜亭对联之二:绍三仁而发祥云朗星辉忠孝有声天地老,绵九龙以衍派蛟腾凤起古今无数子孙贤。大厅前联:源远流长万里澄江归碧海,春华秋实百年乔木耸青霄。大厅后联:祖德绍明烟文献千秋光俎豆,孙谋敦典礼冠裳奕世荐馨香。门厅柱联:唐推天下名家殷少师云仍第一,宋赠闽帮系谱鲁长山姓氏无双。
林氏享祠,堂号失考,乃林氏大宗祠永思堂附属祠堂(供奉不够资格进大宗祠的祖先神主),位于西社,左近魁南祖祠,右边为林氏大宗祠。原为华光庙,后同治十二年华光大帝迁至玄帝古庙供奉,庙遂改为享祠。曾经做过报国学校教室。大门匾额正书林氏享祠,背面书:崇德报功。大门楹联:莲峰屹立参天外,仙岭高撑入眼前。拜亭对联:凤水前朝光增庙貌,笔峰后枕秀毓人文。
南砂林氏大宗祠永思堂
南砂林氏享祠
端公家庙,堂号世德堂,是林氏永思堂二房二派下祠堂,是南砂两座家庙之一。位于西社,左靠七圣宫,右近利祖书屋。供奉南砂永思堂十世祖端贞楚相公(即有楣公)及其后裔,祠堂原建筑规制两进阔三间,左右火巷从厝。清代办清乡时被焚毁,后有仪公重修时将门楼由复式门楼改建为单墙以和大宗祠左边建筑对称。曾经作为报国学校的校舍,解放后被严重破坏,后成为南砂离老干部活动场所“颐晖”所在地。活动室迁移后,仅剩遗址
。2016年初,端公派下裔孙对祠堂遗址进行简单收拾,搭建铁棚,以便宗亲议聚之用。端贞公的孙子,乾隆乙丑科进士直隶巨鹿县知县林世忠墓碑现存于祠中。
訚轩公祠,堂号绍德堂,林氏二房二子祠,供奉林氏永思堂四世二房二江南祖长子訚轩公(永思堂五世祖),位于西社,左右建火巷,巷门各书写:山苍、水秀,祠后建有后包房。左有利祖书屋,右接近林氏西祖家塾,前临长池。光绪三十四年建(1908),曾经做过私塾和学校课室。门肚原有六幅书法,现已剥落殆尽。对联四对,大门柱联:狮子送青排户闼,莲花倒影入池塘。祠堂在文革期间被严重破坏,还曾被烧坏了门楼一部分,而且两廊长了两颗大榕树对祠堂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现在被移用作私人作坊,破坏损亦相当严重,门楼、大厅和两廊已有部分坍塌
,数年内将成废墟。
魁南祖祠,
堂号中和堂,堂号出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供奉林氏永思堂四世二房一魁南祖的“中和堂”,建于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深两进阔三间,左右有火巷,巷门额各写承先、启后,后建包房。 西社幼儿园对面,祠内保存有近代澄海爱国民主人士林仔肩和林贤俊、林贤婉、林圣书等人柱联书法。大门石匾书魁南祖祠乃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政治活动家所书。楹联共六对:大门联:忠孝家声,诗书门第。门肚祠铭由林樑任撰,分作四幅,由杨雪立、林凤超、林贤俊、蔡文炯书写。大门柱联:九水朝堂添印绶,群峰执笏见公候。落款:十四世孙栋任拜撰,蕉岭侄孙凤超敬书。门楼内联:体祖先一片诚惟孝惟敬,示子孙两条路曰俭曰勤。落款: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六世孙圣书拜撰。拜亭:中为列圣心传时中绍执中统绪,和乃天下达道气和洽太和礼诚。大厅后柱联:中庸至德中华名邦深愿子子孙孙勉德兴邦成大业,和气致祥和风扇物唯其承承继继慈祥爱物学圣人。落款:十五世孙贤俊拜撰。大厅前柱联:尧执中舜用中汤建中先师时中中庸致德,心修和家翕和国共和万邦协和和蔼明堂。落款:中华民国十九年岁次庚午年腊月。十四世孙樑任拜书。祠址曾为办学场所,后移作他用,损毁严重。2017年初经族人收回,于3月29号开始修缮,2018年初修缮工程完工。
居祖公祠,堂号永敬堂,位于西社,林氏二房二子祠,供奉林氏永思堂九世祖居祖公(即是守德公),经过实地考证,祠堂建于嘉庆九年之后(成书于嘉庆九年的《澄邑南砂林氏族谱》没有收录居祖祠),开龙虎门,主座阔三间,正厅前建有抱印拜亭,主座檐下山墙绘有左右相对的仕女壁画,主座左右建有库房(祠堂原先没有建拜亭和库房,后期重修时增建拜亭和库房),两座大门匾额皆书“居祖公祠”。左门朝进士第匾额背书:左昭,右门向涂库埕匾额背书:右穆。曾经作为生产队址和养殖场,解放后祠堂木雕与陈设等遭受严重破坏,门楼被拆毁,祠内多根木樑被锯掉,而拜亭更于2017年中坍塌,残存建筑也破败不堪,保护状况堪忧。楹联3对,拜亭对联:东鲁休风燕诒只有敦诗礼,西河巨派作述无非笃孝慈。大厅对联其一:有本有源忠孝传家垂裕远,尔昌尔炽诗书继世发祥长。其二:祖德流徽千年俎豆馨蘋藻,宗功衍庆百代衣冠炳凤麟。由于多年来的破坏,到2017年祠堂将成废墟,族人不忍祠堂继续荒废,乃成立理事会,并向村委申请腾退祠堂,经过族人的清理后,面貌稍微可观,并于公元日,农历岁次戊戌二月初一开工进行首期修缮工程。
长房祖祠,堂号失考,林氏永思堂长房祖祠堂。供奉长房祖筠轩公及其后裔列房祖神位。建于何时无考(清嘉庆九年成书的《澄邑南砂林氏家谱》并没有记载长房祠,可见祠堂兴建时间应该晚于族谱出版的嘉庆九年),光绪癸己年(1905)重建,祠址位于西社,玄帝古庙在左,林氏三房祖祠在祠右。祠堂建筑规制面阔三间,深两进,左右建有火巷,祠后建后包厝。由于祠宇历史久远且近几十年来遭人为损坏与风雨侵蚀,大门与附属建筑被拆毁等,祠堂破坏严重,曾被用做为西社小学校址和生产队址、私人作坊。族人于2018年3月收回祠堂,进行管理。
长房祖祠山墙
二房祖祠,堂号永锡堂 ,堂号出自《诗经,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类维何,室家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林氏二房祖祠堂,建于乾隆六年(1741),位于西社,前面是林氏四房书斋青园书屋,左前是林氏大宗祠(青砖祠),祠前阔埕竖有三座旗杆座,分别是康熙己酉科第三名武举人八世孙林蔚(英敏鸣山公),乾隆乙丑科进士十世孙林世忠(文肃一洲公),光绪戊子科岁贡生十六世孙林有仪所立。祠堂原供奉八位祖先神主,今修缮后增至十一位,现在神龛供奉有:二房祖刚毅祖夫妇,二房祖的五位儿子:二房一祖敦厚魁南祖夫妇、二房二祖江南祖夫妇、二房三祖琦南祖夫妇、二房四祖梅南祖夫妇、二房五祖隐东公夫妇,配享者有二房三举人八世孙英敏鸣山公夫妇、二房二进士十世孙文肃一洲公夫妇、二房四贡生十世孙端悫亮士公夫妇、二房二岁贡生十六世孙有仪公夫妇、二房一爱国民主人士十五世孙仔肩樑任公夫妇。祠堂有楹联三对,拜亭:祠前凤水环身带,堂右莲峰插鬓花。大厅前联:由乌石以衍一支振动九龙文采,本南砂而开三叶仍留双桂芬芳。后联:先灵妥矣临在上质在旁毋忘对越,祀事明载爱则存悫则著宜矢温恭。祠堂曾经作为报国学校教室,后又做大队址、粮食加工所、养猪场等,建筑被破坏十分的严重。2012年底腾退,并在2013年1月进行修缮,于2014年农历十月初一晋祠拜祖。
二房祖祠堂记
二房祖即吾三世祖刚毅公也。大宗祠未建之前,岁时祭祀皆托于当事之家。大宗祠既建之后,则为列房配享。岁时祭祀,冬至日分祭品柑饼皆附于大宗祠。后房众积贮租项,置买祠地一所,在于大宗祠后右畔。拟建祠堂,然非一年租税所能成者也。酌议每岁时及墓祭品馔式,仍旧不敢易。其颁惠孙子,暂行停止,或以小易大,候祠堂落成,然后展复或加增厚。共举二房孙二人司厥事,韩川公总理数目,季宜公收支租项,各房具有分任协办。积贮数年,已有其基,及择吉兴工,建成中堂一座,连左右两房。前为拜亭,一字之列,以祀三世祖暨四世列房祖。两旁另建从屋二列,厅房共十间,以为子孙肆业之所(连厨房在其中)。其拜亭之下,则为拜埕(即内埕也),中设以大门。大门之外,则为外埕,伟然堂煌可观,纪其时乾隆六年辛酉岁也。名中堂曰永锡堂,工竣即请三世祖既四世列房祖进祠。后因外埕太窄,契买族亲四房私地壹丈,价银壹百两,竖照墙为界。既周成之后,祭祀倍丰,颁惠倍厚,尚复增置祭田十有余亩。噫!先人若此孝思,为祖经营,且云不能为高天厚地之报,后人之幸勿忘本源之念也。秀生也晚,不及见先人报本之劳,不能罄表始事之详。少时承祖父遗传,及长,考问父老,粗知其略,不可无记。并本房祭品、仪文以及垂祭田园,志之家谱云尔。
时嘉庆辛酉岁仲秋。
二房孙元秀谨记。
三房祖祠,堂号诒燕堂(嘉庆九年成书的《澄邑南砂林氏家谱》有收录三房祠,但没有记载祠堂建于何时),堂号出自《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为林氏永思堂三房祖祠堂,位于西社,左临林氏长房祖祠,右边是谦祖祠和外翰第,左前为原西社潮州大锣鼓队及潮乐社址“凤来仪”。祠堂大门随墙开,面朝西北,门额书'三房祖祠“,祠堂围墙内中部建三间大厅,正堂前建有抱印拜亭。楹联:右侍莲峰恍若来朝呈紫诰,前眠狮子如同聚会舞华堂。现在改建后作为西社村民文化活动室
三房祖蒸尝粮田记:
大宗蒸尝,六房以次轮流。当值之年,租税所入者仅足为办祭办粮之需,而所余盖无几也。吾房内定为二十四分,自祖先以来,至于今一定不容易焉,若本房蒸尝,先时未有可观也,自丙申岁伯孝德公与先君刚淡公,叔:光命,兄:少湖、华锡等,痛房祖蒸尝不立,无以为高天厚地之报,日夜焦思,唯以祭业为兢兢。于是聚众而共商之,因其老幼,捐金以为存积,华锡等共捐金九两、少湖等共捐金九两五钱,定为十八两五钱。积之数年,至壬寅岁,遂置仙村、盐灶田。阙后置后沙、置东湖陇子后等处,以年所入者、祀茂才、闲叟二公,余者仍存之积之,与大宗所乱二十四份不相混也,故开列于左。
谦祖书庄,堂号积庆堂,林氏永思堂三房派下祠堂(成书于嘉庆九年的《澄邑南砂林氏家谱》没有收录谦祖书庄,可见祠堂的兴建时间应晚于族谱的出版),供奉永思堂十世祖慕谦公。祠堂位于西社乌门巷口,前临西社游泳池,祠堂前建有阔埕和左右对称的大厝,左边是三房祖祠,左后是外翰第,右边是“学爷”慕谦公的故居。祠堂单进阔三间。大厅对联二对,其一:派衍永思传家有典先耕读,支分诒燕继世丕承在孝慈。其二:积祖德以流徽文献千秋光史册,庆孙谋之克肖冠裳奕撰贲龙章。翰林院庶吉士、南京布政参议杨钟岳曾为谦祖的书庄“传薪轩”题“吾道薪传”匾额(后来书庄改为供奉谦祖的祠堂),并书拜亭楹联:师道于今传遂邑,文章自早冠西园。来缅怀和歌颂老师的栽培之恩
南砂林氏谦祖书庄
(慕谦公是杨钟岳的老师)。祠堂因年久失修,于2018年初再次修缮。
陈氏家庙,堂号长发堂,位于南社,由于其族人陈良弼在朝任职有功赐建。建于明十四年(1641),左右建有火巷和后花圃。大门匾额书:陈氏家庙,背书:见位闻声。左旁门匾额:畿仕权衡,右旁门匾额:宗工玄衮。祠堂左右立良弼公功名旗杆座五座。明末为海寇黄海如焚毁,清初重修。民国年间以祠堂为“迈德学校”址。左边原是溪南公社旧址(即是镇政府),右边是府“九十九门”,左前是承启园与花园池和陈良弼旧居。曾经为南社大队址。已于2013年修缮完毕,并入祠晋祖,其修缮方式修旧如旧,古为今用,值得提倡
南砂陈氏家庙
林氏大宗祠,堂号孝恭堂,即是。南砂上巷林氏来自澄海南洋(莲上、莲下镇)上巷村,祠堂于清康熙四十八年由裔孙廪生衍候公主持鼎建,清末重修时增建拜亭和两廊。祠堂原建筑古朴大气,是研究清初古建的好去处(重修后建筑外貌改变较大)。祠址位于南社天后宫,即铺脚姑母宫右前处。楹联:莆阳分派流风远,南砂垂名惠泽长。原来祠堂残破不堪,且被私人占用,几近坍塌,而祠埕亦被圈占。2017年初上巷族人成立宗亲会,并募款修葺祠堂。2018年立春日晋祠,修缮后祠貌变化较大。
修缮后的上巷祠
 祠内有《永思碑》一通,内容如下:象玄公长房祖伯蒸业得以垂之不朽也,盖有由矣!自康熙四十八年廪生衍侯公鼎建祖祠,公积不支,议各房摊派,公孙、曾叔、丁才等,点金乏术,三股合议即将蒸田贰亩五分,土名陇子园召卖,以共成阙事,而三房太学生德俊公与胞弟太学生德昭公志虑深远,诚恐其物流落到别处,血食无遗,出银二十七两毅然契受,并无赎回只字,慷慨慕义,愿付后赎永为公俎豆之需,此乃孝友可风,天官讳绍祖公给匾奖赏名不诬也!但事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美弗传,其太学生彦高、太学生彦良伯仲各丕成公志,谨照当日契色收回,至其价增三倍之多,竟置不论,真乃是父是子也。元凯兄等念思靡即,由是感激,愿勒一石以训后进,且使嗣后有一二不肖,亦不敢强占夺耕侵吞荡废断祭,以负二公之心。故嘱余作文以记之,余嘉其节行古道,因不自揣固陋。是为序!
十七世孙岁进士吏部推选儒学左堂必登拜撰。
长房长孙元凯,长房二孙广照,长房三孙已敬等仝立。
乾隆拾年贰月谷旦。
五房祖祠,堂号垂裕堂。堂号出自《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是林氏永思堂五房祖祠堂。建于大清嘉庆丁卯年(1807)。祠堂位于南社,爱庭祖祠正后,后靠铺脚市。大门随墙,单进阔三间,进大门为祠内埕,左右建有廊庑,正中建中堂一座而左右厢厅,前建拜亭一字之列,祠堂左右建有火巷。楹联两对,其一:派接永思忠孝有声传正气,堂名垂裕子孙无数绍前徽。落款:户部主事绍龙再拜。而今祠堂改作为火垄,火巷被占用,祠墙被拆,祠院被改建,残毁亦十分严重,几成废墟。
爱庭祖祠,堂号树德堂,林氏永思堂五房子祠,供奉永思堂九世祖爱庭祖,祠堂建于乾隆己卯年三月初四日(1759),位于南社林氏五房祖祠正前。由于历史久远,且被改建,祠堂面貌残毁,2013年修缮前期工作已经完工。楹联六对,大门楹联:南砂择地来莆岭,树德名堂接永思。大门匾额书:爱庭祖祠,落款:曾习经书,大门匾额后书&忠孝家声”。祠堂楹联六对,大厅楹联一:树木必培本根叶茂枝高荫双桂,德功胥赖宗祖孙贤子贤绍三仁。大厅楹联二:树子无易嗣适继承一堂昭穆永不紊,德门有光家风显耀九州牧伯久留声。落款:许乃秋(清末秀才,程洋岗人士),拜亭对联三幅,其一:开基本三仁一脉相传王子派,垂统思九牧百代犹述大夫家。其二:源远流长系谱直通乎北固,支分派衍氏族特萃于南砂。其三:树立宏勋殷少师忠烈有誉,德垂后裔鲁长山姓氏无双。
南砂爱庭祖祠
梅祖书庄,堂号孝恭堂,建于何时无考(成书于嘉庆九年的《澄邑南砂林氏家谱》没有收录梅祖祠,可见祠堂的建设年代应晚于嘉庆九年),林氏永思堂二房四祖祠堂,供奉永思堂五世祖梅南祖,俗称梅祖祠。位于东社东门古庙(南砂妈宫)右后方,前临妈宫池,单进面阔三间,左右廊巷。左右巷门额各写积厚、流光。祠堂曾作为生产队址和成为堆放杂物的地方,后来左廊巷被改建,而右廊巷已经拆毁。现在祠堂无人管理,几成废墟。
张氏宗祠,堂号孝思堂出自《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俗称张厝祠,建于何时无考。民国15年(1926)因风灾受损而进行修缮,祠堂深两进阔三间,左前是妈宫,解放后曾经作为生产队址,后做东社文化活动场所:团结室。现已归还张氏族人,2016年底已经重修完工(修缮后祠貌改变较大)。楹联七对,大门太平框横批:入门思敬,楹联:莲阳分派渊源远朔,别驾传芳慧泽长流。大门匾额正面书:张氏宗祠,背面写:奕世传芳,楹联:门阑自昔传京兆,祠宇于今重曲江
。大厅前联:孝祀前人光世泽,思培后裔绍书香。后联:孝昌后嗣绵瓜瓞,思耀前徽荐藻频。
张俊士公祠,乃张氏孝思堂派下祠堂,俗称张厝新祠,堂号绍德堂,出自全唐书:“名声垂延,绍德惟克。”意思是只有克制自己才能继承好的品德。大门联:绍贤遵百忍,德鉴炳千秋。大厅挂林仔肩赠“热心助学”匾。祠堂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两进阔三间,左右火巷,大门全用巨石构建,祠堂前广场用规格花岗岩铺设,以大堤为照壁,照壁后建曲廊和凉亭于江面上。大门匾额书:张俊士公祠,背面写祖训,祖训内容:先考俊士公克勤克俭苦心经营,创立基业,故于昆弟六人得以生以养,至于成立。然伯兄及六弟先予辈而逝,仲兄与五弟居家自守,逸侬念一家数十口非可坐而得食,与四弟歩堂就先业扩而充之,不独沙汕之吉祥、泰祥,而赤崁、安南也有分设以通交易,数年来荷蒙天眷,贸易称心,积获赀财,逸侬、歩堂思欲报罔极之恩,而先考往矣!无从问寝视膳。计惟建祠崇祀,斯为报本之大。于是鸠工备材,乃堲乃涂,不明明而,斯堂落成爰记而铭之,以昭来许。铭曰:祠宇宏开,实惟先德,春露秋霜,绵延庙食,基于崇宗,基于报功!中华民国十一年。
祠堂位于东社与北社交界处,面临义丰溪,右近舍人庙。其建筑之精美居南砂诸祠庙之冠,可惜80年代后座被大火焚毁,而后门楼亦被拆毁,火巷则被改建,祠堂遗址被用作木船厂,昔日恢宏壮丽的祠堂只剩下残垣断壁。
张俊士公祠现状
,堂号思承堂,其族创南砂始祖为泽远公。俗称叶厝祠,建在埠陇上,建于何时无考(乡人自古相传在祠前可望见狮山),位于东社老伯爷宫后右边、林先立县长故居前。祠堂单进阔三间,左右建有廊巷,大厅挂思承堂堂号匾,左厅挂文进士叶圭光匾和武进士叶盛发科甲匾,右厅挂《淑德遐龄》匾额,落款:提督广东广韶学政詹事府兼翰林院修撰梁文山为顶戴耆英叶盛发立,乾隆癸亥初阳立。祠堂在解放后收归公有,曾经作为生产队址和养殖场。祠堂面朝狮子山,背倚笔架峰,祠前修有祠埕。
南砂叶氏宗祠
祠堂于2008年进行重修(修缮后祠外貌改变较大)。
南砂叶氏宗祠
玉祖宗祠,上巷孝恭堂派下祠堂,堂号绍衣堂。俗称玉祖祠,位于北社,建于光绪癸已年(1893),大门匾额正面写:玉祖宗祠,背面写:光前裕后。门联:自古门前来狮子,于今池上有凤毛。祠堂深两进阔三间,左右建火巷从厝。其祠建筑精巧华丽而又不失大气。前临宫前池(北社池),右靠文武帝庙,现作为老年人活动场所‘半闲’会址。祠堂残旧破坏异常严重,由于白蚁蛀蚀,大厅于2013年初坍塌,两廊被拆毁,而无人修缮实在可惜。
宽祖书屋,堂号永绥堂 ,林氏永思堂派下二房三祖祠堂,原是宽祖公所(公厅),同治己已年(1869)由公厅改扩建为祠堂,庚午年(1870)被潮州总兵方耀办清乡焚毁,辛未年(1871)重建,增奉二房三琦南祖。位于北社,格局为下山虎,左右各两火巷,内外两个祠埕。前面是宫后池,右前是北社老伯爷宫,原祠堂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祠埕被占,主体建筑破落,族人成立理事会,并于2013年进行第一期修缮工程,祠堂定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祭祖。
祠堂现存有旧碑刻二方。
其一:捐祭田碑记:窥思祠宇更新轮奂,已著尊崇之象,祖灵得妥春秋应祭餮之仪。诚以庙貌增辉,岁时虔祭典至钜礼至重也。耀父太学生万钟公念切祀先,心存敬祖。倡建祠宇永丕鸿基,即兴工构筑,以经其始,耀体承父志,以赞其成,因念祠宇告竣祭业不充,将何以敬祖宗而奉列考也!故爰集房众议立章程,而凡岁时致祭应就各房轮流值办,而别房尚有蒸业供值,惟耀祖祭费不充,耀乃捐出己业一座址凤头,计田贰亩,一座址寮仔埔脚,计田五分充入,九世祖衷宏公作为蒸业以供值年办祭之需。自兹以后端望各房子孙再能增光充其业以垂永远,方尽报本之心于万一尔。
同治己已年八月吉日,十一世孙:炳耀立。
其二:重修祠堂碑记:尝思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故古者春秋之祭必先修其祖庙,亦谓水木皆有根源,豺獭尚知报本,况为子孙者可不念根源而思报本乎!耀父太学生万钟公深思水源木本之报,欲谒祀追远之枕,经于同治戊辰岁爰集房众酌议建祠,相旧公所地与比他处尤吉,但旧所狭隘,仅十七角(楹),喜得左右房屋俱系派下子孙己业,其间有住居,有不住居者,耀适从中设法经营,如愿置换就其旧址增广祠基是举也,工程繁费非集腋难成,公议入祠配享者,每位捐银十五元,除配享捐资外,其余所需费九世祖伯衷惠公出其三,耀父万钟公出其七,议成。择吉于己已年暮春之初兴工鸠筑,耀承父命董襄阙事,不意祠宇未观落成之庆而耀父忽有大梦之忧,然其继志述事之心不敢懈,故堂构幸已—聿观阙成焉!罔料越庚午孟夏枉遭回禄之灾,耀日夜思维欲仍新盖建,则独力难支,幸天诱人秉,四世祖琦南公派下子孙愿捐出项银壹佰伍拾元资助工费,请琦南公入祠崇奉,其余项额均系衷惠公与耀如前三七摊派,择吉于辛未仲秋之月兴工修建,兹庙貌复以重新,庶可永绥先灵而慰父志矣!爰隽碑记以示后人之子孙,方知重建之由来于不朽尔!
董理:咸瞻,咸得,命通,元宽,十二世孙炳耀立。同治辛未十月吉旦。
此外还有公厅数处如:林氏二房二公厅“西祖家塾(誾祖祠右),林氏四房“青园书屋”(七圣宫后),林氏六房公厅(南社),杨氏公厅(东社北大巷)。
南砂乡庙宇
有庙宇十三座
东社妈祖庙旁的《两广总督告示革除陋规各安恒业碑》
位于东社的东门古庙,即东社妈宫,为东社社庙。建于何时无考(但是嘉庆九年出版的“澄邑南砂林氏家谱”有记载东门古庙),庙前建一抱印拜亭(重建前),前临义丰溪(东里溪),后右是梅祖祠(梅祖书庄)。庙宇供奉天后圣母、掌舵大公爷、福德老爷及夫人,楹联:天后福荫万民安乐,圣母灵应四海昇平。原庙宇残破异常,令人唏嘘,而信众能发扬妈祖行善积德的善举,于2016年农历四月初一重建古庙,报答神恩
南砂东门古庙
,实在令人欣喜。重建后的庙宇,木雕彩绘贴金,庙前建有用规格花岗岩铺设的广场,广场上建有两座接连的拜亭用于供奉香炉和供信众祭拜,现在的东门古庙精美大气,气象为之一新。
舍人庙在东社 ,为单间庙宇,建一抱印拜亭,供奉舍人老爷,前临网铺街,后靠张俊士公祠,左临义丰溪大堤,右近刘厝巷。楹联:舍施恩德荫黎庶,人地欣荣颂升平。原庙宇残破不堪,东社“团结室”发起并于2017年末进行重建(重建后外貌改变很大)
,2018年2月完工。
福德祠在东社,南社王爷宫左侧,前临寨墙。供奉福德老爷及福德夫人和侍童老爷。
东社福德祠
福德庙在东社,右后是叶厝祠,面刘厝巷,右边是杨氏公厅。供奉福德老爷及福德夫人和侍童老爷。
南社的国王庙俗称王爷宫,是南社社庙。建于清高宗丙寅年(1746),面临宫头池,左侧福德祠。庙阔三间,进大门为拜亭,在拜亭左右建有龙虎井,后殿供奉三山国王及国王夫人、护法老爷、花公花妈和福德老爷。大门楹联:自昔助唐兴宋,于今护国庇民
天后宫建于何时暂时无考,原乃上巷林氏所建之香火庙,清宣统元年由乡绅组织重修并扩建。右前是上巷祠,在南社铺脚附近,俗称姑母宫,供奉天后圣母与千里耳和万里望老爷,楹联三对,拜亭楹联:水德配天海国慈航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大厅后楹联:海晏河清共仰慈光普照,民安物阜咸瞻大化无私。大厅前楹联:倾四海之波涛舟楫咸沾大化,配九天之雨泽人民共赖神光。解放后庙宇改为供销社,大门和拜亭被毁并改建,后成为工场。2016年乡老人协会成立修缮委员会,于2016年农历四月十三开工修缮,9月完工,迎请天后及从神回宫镇境,福佑南砂及四方治子。
南砂天后宫
西社的玄帝古庙,为南砂社庙。俗称大老爷宫,昔年建于南砂寨南门(南社)外,明崇祯年间(),乡人陈良弼中进士,
其子弟倡徙帝庙于现址,庙供奉玄天上帝、总督周有德、巡抚王来任、华光大帝、五谷圣帝(炎帝神农氏)、福德老爷、花公花妈、四大护法神将等众神,其中玄天上帝自宋迨明皆供奉为通乡境主福神,然清初康熙年间海氛不清,在康熙甲辰(1664)朝廷下旨:&沿海滨民斥入内地,幸都督许公乞为转奏,自南洋至南砂十余里缓斥三年,及丙午(1666)年海氛未清,有司迫迁,吾乡辟毁,人神具迁,时斥居于意溪,情惨难状&(摘自《澄邑南砂林氏家谱.杂记》),数年后朝廷恩准人民返乡,但北帝金身为意溪乡人逗留,乡人与之到潮州府打官司,判还吾乡。然回到乡里,物是人非,庙貌尽毁,于是集金千余重建庙宇,用以安奉众神,并增奉周总督和王巡抚,以报大恩。后于建国初破除迷信等原因庙宇被毁,神像亦毁,直到改革开放后,在海内外乡亲的鼎力支持下,古庙于八十年代在原址按原规置重建,重塑神像供奉,现庙于岁次壬辰年再次修缮。
七圣宫即是夫人宫,乃林氏“永思堂”香火庙。位于南砂西社林氏大宗祠右侧,端公家庙左侧,庙里主供七圣夫人是南砂林氏永思堂始祖和易公自闽迁潮所带之福神。庙宇鼎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后经甲申之变,时代更迭,又逢康熙初年边民内迁,数年后展复庙宇荒废,永思堂派下重修,后历经近百年的岁月侵蚀,残旧殊甚,遂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春(1768年)集金重建庙宇。昔时正月十五庙内与林氏大宗祠永思堂一样升六房头灯笼。庙供奉七圣夫人、福德老爷和田元帅(田元帅宫解放后拆毁)。庙宇保护尚好,唯拜亭和龙虎井被拆毁。庙门楹联:影印莲花池上水,形眠狮子案前山。大厅楹联之一:自莆岭而传澄流馨一脉,衍南砂以立庙俎豆千年。
之二:刻角丹楹千年庙貌更新色,宁乡保族七圣慈恩洽旧家。庙中存有乾隆三十三年重建庙宇石碑。
田元帅宫,位于西社董厝巷,右边是进士第,后面是虎狮巷。庙宇建于何时无考。供奉唐代乐师田元帅,解放后庙毁,神像迁至七圣宫供奉。
文武帝庙位于北社,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前临宫前池及北社公园,左有玉祖宗祠,右近大堤。庙宇大门对联:文焕天人先知先觉,武超古今至大至刚。前部分为武帝庙,乃南砂社庙。文武帝庙左右建有火巷,进大门、穿中门为拜亭,左右龙虎井,中门上悬“义薄云天”牌匾,正厅供奉协天大帝、关平老爷和周仓老爷,梁上悬“丹心冠日”匾额,左右厢厅供奉福德老爷,武帝龛墙后有左右两座门,穿过见一庭院,建有文帝庙,是林氏永思堂香火庙。院子左右墙开有门通火巷,正面有拜亭一座连大厅,拜亭对联:江清海晏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下联失考(2007年修缮庙宇时因为石柱断裂,须更换成新石柱,而原对联的石柱被遗弃,其中一柱被毁,下联无从考证),拜亭左右建有台阶登文帝庙,庙阔三间,大厅供奉文昌帝君,梁上悬挂匾额“文昌阁”。因文昌阁建于高台之上,所以俗称宫顶。
南砂文武帝庙碑记(嵌在文昌阁右廊山墙)内容:
“盖闻人因地杰,地以人灵,相须而成,理无或爽。吾族旧祀文帝庙在我永思堂之左旁,吾乡旧祀武帝庙在洪厝堤头之关脚,皆所赖以保障乡族,佑我多士者也。乃星霜屡易,庙貌圮毁,兼属狭隘,殊未雅观,实无以慰吾人尊敬崇祀之心,吾乡族因有改作振兴之志。于是经之营之,谨择吉地于斯,分为前后两座,踊跃建造,殿堂门舍不日遂成,而文武两帝因以合祀焉。其后座敬祀文帝,乃林永思堂及派下绅士所乐捐以兴建,其前座敬祀武帝则合乡绅商士庶所喜题以共造。兹既落成,正宜议立条规,深加虔敬。自今伊始,庙内不许人混积柴草、车耙以及挨砻一切不洁等物。庙外前后左右亦不许人妄凿井厕、碓臼,堆积粪土并缚牛羊等类。务使清庙明堂之地,不致有碍观光,庶几庙貌增辉,观瞻可肃,神明安享,获福靡疆。由是而掇巍科、登仕籍,文教大兴、人才辈出,凡举财丁富贵,福寿安康,胥于此基之焉。夫岂特神明有主,仅足慰吾人崇祀之心也哉。愿吾乡人共遵条规,无违众议,则所厚望焉。是为序。
同治十二年八月十六吉日众绅耆仝敬立”
南砂文武帝庙
水仙古庙,重修于清朝光绪20年岁次甲午年秋月(1895),由本乡
和安南、暹罗信众捐资重修。乃北社社庙。位于北社,面朝,后为北大巷,附近原有南砂寨北门(已不存)。奉水仙圣王及夫人、国师佛祖、仙公老爷等众神。楹联三,拜亭对联:灵爽同天昭日月,恩波似水沛江河。大门对联:青山对峙高峰远,绿水潆洄慧泽长。神龛对联:水朝南村神威镇,仙降北地黎民安。亭左立有信众捐金建庙碑刻。水仙古庙里的水仙圣王香炉于2016年被盗,殊为可惜,望有善众发现线索,早日找回,使其重回庙宇供奉。
北社老伯爷宫在宽祖书屋右前,后面为宫后池。供奉福德老爷及侍童老爷。
香姑娘庙建于共和国时,位于溪墘。
佛祖庙位于东社大圣巷口,供奉大圣佛祖。
东社植莲佛堂在一方居右边的巷子里,为佛教庵堂(佛堂是跟东社吴氏买的旧宅改建)。
西社座莲居佛堂在居祖祠后右边,是一处大型民居,里面设有佛堂和私塾,创办人是林圣锦。
南砂乡其他古迹
东社天褒节孝坊,此坊建于大清雍正庚戌年(1730),是朝廷为了旌表南砂林氏永思堂二房四裔孙林科第之妻刘氏矢志守节,抚育子女的事迹而建的,坊为石构,四柱三门,正中匾额书:天褒节孝,落款因风化已看不清了,背面亦是书:天褒节孝,匾上立小亭内竖圣旨匾,最下横梁,写刘氏和亲属的大概事迹,左右石方写向朝廷请旨旌表刘氏的各位地方官员的名字和官衔与建坊时间。
坊文内容:刘氏澄海县苏北月窟堡人,邑庠生林科第妻,邑庠生刘尧裔女,邑庠生刘璨胞姑,候选州判林蕃妇,邑庠生林鼎基胞侄妇,邑庠生林科榜,邑庠生林科耀胞弟妇,岁贡生候选训导林木天胞兄嫂,邑庠生林裕堂伯母,监生林甲朋,监生林甲友母,监生林耸秀祖母。
总督广东等处地方军务总理粮饷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郝玉麟
户部右侍郎署理巡抚广东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副都御使傅来
兼提督广东广韶等处学政邓钟岳
状元及第侍读学士提督广东肇高等处学政陈直华
广东等处观风整俗使光禄寺卿
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王士俊
广东分巡惠潮兵备道按察使副使刘运鲋
广东潮州府知府胡恂
广东澄海县知县宁时文
澄海县儒学教谕李侯淑
澄海县儒学训导刘炜
为旌表节妇刘氏
时雍正庚戌年冬月
牌坊楹联:洁操凌霜贞眠勒节叨天宠,坚心凡柏彤管杨徽著女宗
落款:庚戌进士劣外甥孙谢国史荷首拜赠
西社进士第,乾隆年间由进士林世忠建。
西社进士第
西社涂库埕大宅,进士林世忠所建。
东社明通第,乾隆年间由明通进士林鸾翔建。
东社“华记”大宅。
东社明通第
南社陈府,明崇祯太常寺少卿陈良弼建。
西社“卓峰山房”,清龙川儒学教谕林有仪建。
东社张氏大宅“正昌”,民国南砂张氏“正昌”家族建。
北社林氏“恭祖家塾”。
北社上巷林氏“源头开鉴”大宅。
西社林氏二房二西崖祖公厅“西祖家塾”,匾额正刻楷书“西祖家塾”,背刻隶书“克昌厥后”。
西社林氏魁南祖派“利祖书屋”。
西社林氏“明经第”。
西祖家塾现状
西社林氏“外翰第”。
西社陈氏“畊山别墅”。
东社林氏“大夫第”两座。
南社陈氏“大夫第”。
南社林氏“儒林第”。
南社陈氏“也园”。  东社林氏“怀南别墅”。
西社“安宅”,林仔肩建。
东社林氏“华记”洋楼。
东社林氏“莆岭流辉”洋楼。
北社林氏“秀才内”大宅,清康熙附贡林仲昭建。
南社“大德巷陈氏大厝”。
北社观澜巷林氏“青窗内”大厝。
南砂林氏“四家内”大厝群。
南社林氏“老四家内”大厝。
南社林氏“吾庐”。
东社“一村小隐”书斋。
东社张氏“映雪书屋”。
西社林氏“振庐”。
东社林氏“秀才内”。
东社“平安竹”大厝。
南砂东社节孝坊
南砂乡游灯
乡里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便家家户户手提点燃蜡烛的写有自己姓氏郡望的灯笼到各庙宇,自己姓氏的祠堂敬拜神
明,祖先,这源于明末清初的一段历史,明末清初,沿海一带海氛不
七圣宫碑刻
,常有海盗骚扰。明末间,南砂邻村埭头人黄海如和其兄黄日治在府县衙当小吏,,“因其被南砂陈良弼之子侮辱心生怨恨寻机报复”,后到南澳从军,授游击衔。时值明末民生凋敝,天下大乱,闻为清军攻陷,遂乘机揭竿而起,组成海上武装力量(时称海盗),据守南澳,实力壮大后便攻打南砂陈府,而后又觊觎南砂。 有一天,玄天上帝托梦庙祝,说黄海如要攻打南砂寨,令其告示乡民,于正月十九夜晚,家家户户都点燃灯笼,持灯到乡中各庙宇敬拜神灵,祈保平安。是夜,黄海如部众看到南砂寨内人头攒动,灯如游龙,知有防备,不敢妄动。由此,保护了南砂乡民的安全。为了报答神恩,乡民每年正月十九夜都要“营灯”、拜神,以保佑平安,沿袭至今,成为习俗。游灯后还要在庙里采下一把榕树,回家后要把灯笼挂在大门上。 以前在游灯后还要请玄天上帝和协天大帝出来走,届时锣鼓鞭炮不停很是热闹。
南砂乡游神
此外正月二十四的社日则举行游神活动,
昔年四社自正月开始便在各自社区游神,到二十四再集中游神称大会,届时东社如成居,北社观澜,西社凤来仪,初开居等四帮潮州,四社各庙的老爷,涂戏,彩标队出游,热闹非常。
在则集中在二十四游神,东社锣鼓班换成“团结室”,南社是“南和”,西社“凤来仪”,北社“观澜”。
南砂乡名人
明代(部分)
明嘉靖年间中进士,叶圭光。
明丁丑年中进士,任行人司,南京河南道,乡试主考官,提督学政,少卿晋太仆寺少卿加。
陈辛耀,陈良弼子,崇祯甲申选贡。
林日蕡,号联初,明季时吏员,由承差任揭阳县城守守备。
林玄伍,字有翘,明季时任大鹏营把总。
清代(部分)
林人英,顺治年间奉南澳镇宪李公寅命,招抚黄海如有功,授千总。
林日逵,号养明,康熙年间任南京税课使司。
林全,康熙年间由行伍历任潮阳达濠千总。
陈钦楫,字秋帆,陈良弼孙,康熙戊寅岁贡。
林兴,号兆吉,乾隆年间由行伍历任潮城把总调授嘉应州千总。
林长春,乾隆年间由行伍任海门营把总。
林受国,康熙年间捐职候选府经历。
林玉昆,乾隆年间由吏员捐职候选府经历。
林蕃,康熙年间由国子监肄业生考授即用州判。
林嶷,康熙年间由国子监肄业生考授即用州判候选州同。
陈家栋,陈良弼孙,秀才。
清已酉科第三名武举人,授京城卫千总,林蔚。
南砂林氏大宗祠历代族彦功名旗杆座
清康熙岁贡,遂溪县儒学训导,林青门。
清乾隆武进士,叶盛发。
清康熙甲申年附贡,林华辉,字仲昭。
清康熙壬申年附贡,林华峯,字仲锐。
清康熙壬申廪贡,林嶐。字仲崇。
清武秀才,林鸿。
清,陈加华。
清秀才,陈大名。
清庠生,林鼎基。
清庠生,林科榜。
清庠生,林科耀。
清庠生,林科第。
清雍正庚戌岁贡,乾隆十年任海康县训导,林木天,字亮士,号介夫。
清乾隆丙寅年例贡,林受恩,字叔敬。
清乾隆乙亥年例贡,林天昱,字季烁。
清乾隆例贡,林毓明,字季徵。
清庠生,林裕。
清监生,林甲朋。
清监生,林甲友。
清监生,林耸秀。
清秀才,林翰郎。
清雍正乙卯科举人、乾隆乙丑科进士,林世忠,仕直隶河北钜鹿县知县。
清雍正己酉科举人、乾隆壬戌恩科明通进士,林鸾翔,任南海花县儒学教谕。
清嘉庆五年由太学生捐职候选按察使司照磨,林尊训。
清康熙三十年候选按察使司照磨,林华耀。
清嘉庆年捐职候选州吏目,林英杰。
清嘉庆六年由太学生捐职候选州同,林成梁。
清嘉庆八年捐职候选州吏目,林元秀。
清光绪戊子科贡生,林有仪,龙川县儒学教谕。
清秀才,林仔肩(又名:希尹
(诸多文章误作“希伊”)、樑任,字:诞彰)爱国民主人士,开明仕绅,民国初澄海第一任教育局长。
清秀才,林毓英(字:贤臣、秀山)民国初历任澄海县财政局长、汕樟公路主要督造者、报国学校创建者之一。
清秀才,林春园(字:贤关)民国初南砂乡长、绅士。
清秀才,林海帆。
清秀才,林贤豪。
清秀才,林圣音。
清秀才,林诞心。
清秀才,林圣业。
清秀才,林华茂。
清职监,由太学生考授州判,捐职同知,潮州郡司马林有楣。
清例贡,林天昱。
清秀才,林先炎。
清,洪延锦。
民国(部分)
民国澄海县长,陆丰县长,揭阳县长,开明爱国民主人士林修雍。
粤第四军第二团营长,吉林都督府少校参谋,黄兴大元帅府和云南都督李烈钧部中校参谋,汕头警察厅厅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部少将副官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部少将副官长林贤绍。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军59师117旅旅长,第4军59师少将师长,第4军代理中将军长林贤察。
爱国民主人、开明乡绅、南砂乡长、报国学校校长林贤琬。
19路军军械处长,湖南督察林贤轸。
广东省保安第二师少将师长,林亚人。
澄海县长林贤缵。
南澳县长,揭阳县长,林先立。
国民革命军营长,林贤成。
国民革命军营长,林正成。
南砂乡休憩娱乐场所
南社安平公园
位于南社的安平公园是由彭启安同志倡导兴建,是南砂有史以来第一座公园,公园建有凉亭两座,篮球场一个,临水长廊,拱桥,健身器材,园内树影婆娑,绿茵成林,环境优美,是村民休息活动的好去处。
安平公园内
位于花园池的,周围建凉亭,置十二生肖石雕,植树栽花。
西社莲影公园及其他活动场所
莲影公园位于西社,右近崔厝港,后临宫后池,公园建在原长池的上面,因莲花山会倒映在池面上,形成一景,所以公园因景得名。园内有弘儒亭,图书馆,综合大楼,篮球场,健身器材,环境优雅。
位于崔厝港西社段的临港风景绿化带,从溪南镇道一直延伸到西北社交界处,建有跨港长廊和亭台水榭、达三桥钟楼、达三桥,长廊一带遍栽树木花卉,设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运动,环境亦很优美。
临水文化长廊
位于三房祖祠一带的活动场所,建有供村民活动的戏台,观礼长廊,游泳池。主体三房祠则改为村民活动室,周围古迹众多,绿化很好,环境优美。
西社剧场长廊
西社游泳池
东社休憩活动场所
东社的活动场所有在妈宫一带,有妈宫池,环池长廊,宫前绿化园地。还有主体建筑妈宫即东门古庙。
草池绿化带,位于草池,环池建围栏,置石凳,栽树木,池塘植莲花。
南砂药行旧址
破池渡休憩活动园地,建有篮球场一座,网球场,羽毛球场一座,环场跑道,石凳,运动器材,荷花池,杉树大道,绿茵草地,榕树护堤群,风景非常优美。
北社村民活动场所
北社观澜休闲地
北社的活动场所在文武帝庙前宫前池一带,建有重檐八角清勤亭一座,篮球场一座,围栏睡莲池塘一座,设置石凳,运动健身器材,沿港(即崔厝港)绿化带,亦置石凳,遍植树木,又依临大堤,环境优美。
北社大堤木棉花树
宫后池畔大队前绿化带,沿中心路建池塘围栏,植树,置石凳,盛夏时节树荫婆娑,凉风袭面,别有一番感觉,建有跨港仿古桥一座,可眺望莲影公园。
北社大堤公园
南砂网铺街旧铺
现还在建的临港绿化长廊,连接西社沿港长廊。
南砂乡南砂八景
南社王爷宫埕
南砂乡活动场所
南砂全乡老年人活动中心“迈庐”位于西社市场旁。原来位于铺脚,号“诰锡堂”,80年代迁至今址。
西社老年人活动室“西耆”,活动场所位于魁南祖祠右火巷。
东社老年人活动场所原位于张氏宗祠,名“团结室”,现在迁移到草池旁新址。
南社老年人活动场所原位于爱庭祖祠,名“南和”,现在迁移到南社大池旁新址。
北社老年人活动场所位于玉祖宗祠的“半闲”和大堤旁的“观澜”。
南砂乡潮乐会馆
北社“观澜”。楹联:观玩怡神江山生色,澜波助兴诗酒陶情。
南砂北社观澜
南社的“南和”。
西社的“凤来仪”,“初开居”。
东社的“如成居”。
南砂乡潮乐所
南砂的潮州音乐会馆位于西社七圣宫后、青园书屋前,名“南砂潮乐所”,地址原来是永思堂的厨所。
南砂乡行政划分
南砂古为一乡,清初分四社,到解放后将东西南北四社划为四个村委会,东社大队址在“华记”大宅,西社大队址在谦祖祠前西社游泳池旁,南社大队在陈氏家庙右前,承启园后,北社大队在玉祖祠左前。但四社乡民对外依旧称南砂人,遇有传统节日或重大事宜亦一起商议举行。
南砂乡文化传承
南砂乡承启园
位于澄海区溪南镇南砂乡南社村社区,是南砂四社共有的村史馆。其面笔架,屏狮象,前有花园池与供村民休憩的绿化带建有凉亭,置石凳,立十二生肖石雕像,亦是一绝好的休闲园地。
“承启园 ”当前是潮汕地区汕头市规模最大的农村文史馆,该园馆2001年3月开始动工,至2002年元旦正式开园,历时9个月,耗资13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之大,其意在于“承先启后”励精图治,为国为民做贡献。园馆中集中展示了南砂自明清以来200左右名乡贤的奋斗历程及事迹,以激发后生勃发。
南砂“承启园”文史馆的展览内容分三部分:一、南砂村的历史沿革和兴学育才史;二、革命传统;三、历代乡贤。
文史馆内的展览内容,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其中的“春苗茁壮”一栏,该栏将自1990年来南砂籍青少年学生中荣获汕头市级以上单位、部门的奖励者入展其中。现入展者达60人之多,这对激励南砂乡的青少年奋发向上无疑是一股动力。
南砂历来注重文化教育,古时乡里便有多所私塾,培育人才。如:“指南”,“挹莲”,“座莲”,“传薪轩”,“青园书屋”,“东涯”等等。然能上学的毕竟是少数人,直到清朝末年,兴办新式学堂的风气兴起,吾乡人士林仔肩,林毓秀等先贤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南砂报国学校,读书的人才开始真正普及起来,这也是吾乡教育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和飞跃,从此南砂教育事业正式步入规范的发展轨道。
端勤女子学校”。“五四”运动之后,女子教育受到社会的重视,南砂于20世纪20年代便于南社上巷祠创办了“端勤女子学校”,数年后该校并入报国学校,男女开始同校学习。
南砂报国学校新校舍80年代由老厝区迁至现址,位于西社新区,占地面积30余亩,在校师生千余人,建筑计有大礼堂一座,行政大楼一座,教学楼五座,操场一个,教学设施有:电脑室,美术室,电教室,生物室等。百余年来学校为祖国培育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学校秉承教学育人,造福社会的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另四社各有自己的幼稚园供各社学前儿童学习。
南砂的菜市场有三处:铺脚市场,西社市场,北社市场。
早在清代南砂村民为方便购物,开始在今东南社交界处的地方摆卖,逐渐形成市场,这便是铺脚市了,兴盛时东自东社“华记”大宅,南到南社爱庭祖祠,西到南社姑母宫一带皆是市场范围,经营货物丰富多样。后由于居民搬迁到新住宅区,已经逐渐式微了。
西社市场位于西社林氏大宗祠、享祠前,建于90年代末,因为附近一带新住宅的陆续落成,居民不断聚集,为方便居民而建,已经代替铺脚市的地位了。
北社市场位于北社新住宅区凤头片区,建于90年代,是北社凤头片住宅区居民买菜的主要去处。
报国学校行政楼
南砂乡插苇择祠址
相传当年上巷林氏宗公要建祠堂,请来风水先生择址,风水先生最后选中了位于今西社青砖祠(林氏大宗祠永思堂)和今南社上巷祠(林氏大宗祠孝恭堂)两处地方,吩咐说在两地插下各一根芦苇,明天将两处的芦苇拔起,哪里的芦苇根底就在那里建祠堂,此话被在一旁的养鸭母人(即自莆田迁来的林氏永思堂始祖和易公)听到,隔天天未亮,养鸭人便将两地的的芦苇拔起,发现今林氏大宗祠(青砖祠)的芦苇根多且壮,而今上巷祠处的芦苇根则较少,遂把根多的芦苇根削去,重新插下,天明上巷宗公来视察看到今上巷祠处的芦苇根多,便将祠堂建在了那里了。养鸭人则将苇根多的地方圈起来养鸭,母鸭产蛋量大增,因此发了家。
而到林氏大宗公后裔要建祠堂时,便把祠建在了祖先养鸭处,风水先生吩咐,祠内需留亩半地,祠埕不可抹灰要留涂埕,祠前要有水田。这便是现今的林氏大宗祠了。(上巷祠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青砖祠建于明万历丙午年,两座祠堂的修建时间都有明确的记载在各自祠堂的碑刻里,而传说却将两座祠堂的修建时间顺序说反了,可见这是以讹传讹的说法,经不起考证。因两座祠堂皆称林氏大宗祠,为区别这里用俗称。)
南砂乡赠银赴考
相传明朝崇祯年间,南砂陈氏迈南祖的后代陈良弼读书刻苦认真,准备赴考,但由于自其父逝世后陈家家道中落,囊中羞涩,这天陈良弼凑钱备了饭菜招待客人,想跟他们借钱赴考,但别人知道他穷,不想借钱给他,良弼饱受羞辱,后被他邻村的朋友埭头人潘宅知道,便借钱给他,等到良弼上船时只见潘宅跑来喊停良弼,良弼心想必是潘宅后悔了,要来讨回所借的钱,仰天长叹,但见潘宅,将一袋钱塞到良弼手里,说他回家将借钱的事告诉老婆,老婆马上拿出自己的积蓄交于丈夫,说一定要交给良弼,让他安心赴考,良弼又羞又喜。暗暗发誓要考取功名,报答恩人,果然,良弼发挥很好,一举高中,当了大官衣锦还乡,以前的那些看不起他的势利小人现在个个争着来巴结他了,等官船到溪边时搁浅了,那些人个个挽起裤脚就下水拉船,陈良弼看到后,讥讽道:“甭扶甭扶,水涨自然浮。”
陈良弼回来后,便建陈氏家庙,和自己的府邸,又将自己的十二亩良田赠与恩人潘宅。
陈良弼大厝
南砂乡收服龟蛇
南砂乡的玄帝古庙里供奉着的主神是玄天上帝,其赤脚踩龟蛇,镇守南邦。
相传北帝即玄帝修道成佛,有天路过牛肉店觉得很香不觉咽了几口味道,后来在排位置时被安排到很后,北帝不服,佛祖告诉他事情的缘由,北帝很懊恼,将自己的肠肚扯出到江海冲洗,不慎被水族拉走,肠肚因为北帝修炼的缘故,成精祸害一方,后被北帝收服镇在脚下。
南砂是革命老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自民国时期就有乡贤志仕从事革命事业,訚祖祠、承启园、德庐等地当年便是会址。
南砂玄帝古庙
(清)刘邦柄修,陈昌齐纂,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海康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澄海县政府汇刊编辑处.澄海县政汇刊:澄海,民国二十三年(1934)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丁酉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