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闪光高速同步要关闭微单 电子快门门吗

有了光圈优先,我们往往忽略了速度的存在
我的图书馆
有了光圈优先,我们往往忽略了速度的存在
如果您经常使用我推荐的光圈优先模式拍摄,那么速度是由相机自己决定的。但是速度仍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指标,您需要随时留意取景器内的速度数值显示。就像拍摄一只足够清晰的飞鸟,您需要刻意将快门速度调升上去,否则只能得到一片模糊的痕迹。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使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快门速度通过秒或几分之一秒来表示时间的长短。不同的相机生产厂家的机身会有不同的快门速度起始范围,这个范围也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至少都有以下的快门速度(也许会更多):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有些相机的速度会使用简略方式,如把1/30秒标记为“30”。为了区分秒和分之一秒,一般会在机身上使用不同的颜色或其特殊的标记来标示这些数字。例如,Nikon和Canon的机身通过在数字2后面加一个分号(')标记来表示秒,因此2'表示2秒而不是1/2。仔细阅读你的相机的说明书,看看你的相机是如何进行区分的。&看了上面一系列的快门速度会发现,每一个快门速度都是前一个速度的一半,而是后一个的两倍。例如,1/125秒是1/60秒的一半,而是1/250秒的两倍。它们都相差一“挡”,每一挡都相差一半或一倍的时间。从1/125秒到1/250秒移动了一挡(时间减半),到1/500秒又移动一挡(再次减半),到1/1000秒就移动了三挡。来个小小的考试:从1/30秒到1/500秒需要移动几挡?再往相反方向(往速度慢的快门方向),从1/30秒到1/2秒需要移动几挡?你知道正确的答案吗?答案很简单:都是需要移动4挡。当相机设置为某种特定的自动曝光模式时,大多数相机可以实现“无级”的快门速度。也就是说,快门速度可以被电子装置决定并设置为任何快门速度,而不受固定的挡位的限制。但即使相机被设置为这种模式,“减半”和“加倍”的概念依然存在。在最近几年新上市相机中,大部分相机的快门速度可以进行1/3挡的增减。例如,某Nikon相机的快门挡位包括:1/8、1/10、1/13、1/15、1/20、1/25、1/30、1/40、1/50、和1/60秒等等。从1/30到1/60秒是一挡,同样的,从1/20到1/40和从1/13到1/25也是一档。&照相机所用的快门从基本的类型上来分,有2个大类:&机械快门较为好理解:用机械弹簧或是电子、电磁手段,控制几片叶片的开闭,或是两层帘幕像舞台“拉幕”一样左右或上下以一定宽度的缝隙“划过”成像像场窗口,让窗口获得指定时间长短的“见光机会”——这就是通常的“机械快门”概念,也就是说,像传统相机一样,图像曝光是通过一个物理存在的“大门”的“限时启闭”完成的。目前数码相机的机械快门形式绝大部分是上图中的帘幕式快门,安装的位置位于传感器的前端,所以也称为“焦平面快门”。当然机械快门中也有安装在镜头中间的“镜间快门”。这种形式现在只用于非常高端的专业相机,可以获得全范围的闪光同步速度。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镜间快门的最高快门速度有限。在本文就不展开讨论了。&电子快门则不同,它实际上并没有“门”,而是利用了光电传感器感光系统不通电不工作的原理,在光电传感器不通电的情况下,尽管像场窗口仍然“大敞开”,但是并不能产生图像。如果在按下快门钮时,使用电子时间电路,使光电传感器只工作“一个指定的时间长短”,就也能获得像有快门“瞬间打开”一样的效果。所以电子快门数码相机在按下快门时是“无声”的。不过为了满足影友的“心理需求”,有的相机可以设定一个“电子发声”:模拟出一个“咔嚓”声来让你“过过瘾”。显然,电子快门结构简单,成本也要低得多。所以,袖珍卡片数码相机和其它中、低档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是采用电子快门,而高级家用数码机和所有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毫无例外地采用机械快门。&电子快门还分为Rolling shutter滚动快门和Total shutter(Global shutter)全局快门两种形式。目前的数码相机中绝大部分都是Rolling shutter的形式。&我今天重点想突出的是:目前为什么不能用电子快门代替机械快门?我引用我在头条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微单毕竟LIVE VIEW实时取景?顺便补充:为什么甩不掉机械快门?&众所周知,打开电源后,微单的CMOS是一直在工作的。说到这个问题,先得说另一个问题。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很懂电子技术的工程师问我:为什么现在的相机还在用机械快门?为什么不用电子快门?我想他可能没有仔细去看一看CMOS和CCD成像技术的书籍。CMOS确确实实完全可以用电子快门的(有些微单的礼仪模式就是使用电子快门,曝光时没有声音的),可为什么还要用机械快门呢?原因很简单:CMOS的电子快门就是电子扫描曝光,由于扫描时序的问题,多少会产生影像畸变。比如正圆形变成椭圆形。原理我不再深入解释了,总之这是CMOS天生的问题。解决之道,日本人在几十年前就确定好了。那就是引入机械快门。所以微单离不开机械快门。既然离不开机械快门,又要实时取景。结果微单的拍照过程只有一下一种:实时取景---快门关闭遮光---快门打开完成曝光---快门关闭---快门再次打开---恢复实时取景。&答案就是这么复杂。也就是说现代数码相机的快门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我把它简化为:一套电子快门和焦平面机械快门共同组成的快门系统。&我们需要了解这么多关于快门的知识,就是为了尽量在实际的摄影中用好快门这个工具。与快门息息相关的问题有很多。我将几个主要的问题集中一下:&1. 快门与清晰度的关系:当你改变了快门速度时,同时也改变了运动物体被记录在底片上的方式。快门速度越快,运动物体就会在底片呈现更清晰的影象,反之,快门速度越慢,运动的物体就越模糊。由于我们拍摄的对象90%以上的概率不是静止的,因此需要用比较高的快门速度才能凝结住影像。也就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才能记录目标的某个瞬间动作。(比如上图,我选择较大的光圈来获得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进而使得飞溅的水花在瞬间被凝结下来,记录在我的相机里)但是您会发现您并非每次都能依靠高速快门来凝固住清晰的运动物体。不仅仅高速飞行的小鸟不容易拍成清晰的图像,甚至近距离的花朵也不能拍清晰。这主要是因为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相对速度太高了,超出了快门速度可以记录的范围。所以世事无绝对,照相机也并非万能。&2.闪光同步速度:由于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极为短暂(远远短过快门的最高速度),如果不是在快门完全开启时触发闪光,则会使整幅画面感受的闪光量不足、或使部分画面受到闪光、部分画面没有受到闪光,甚至使整幅画面都没有感受闪光,这些情况都称为“不同步”。我补充一句:即使焦平面机械快门,也是以rolling(滚动)的方式工作的,如果闪光发生之时,快门正在以非全开的方式在滚动,那么没等滚动完,闪光已经结束了,也就是只有一部分画面是有闪光的,俗称“不同步”。快门前帘已经完全打开,而后帘还未闭合时的那档速度,就是闪光同步速度。闪光同步速度以及比这个速度慢的快门挡位都可以实现闪光同步。或者您可以从工程的角度上将闪光同步速度理解为:机械式滚动快门的全局状态。不难理解,你在进行闪光摄影时,确保“同步”是先决条件。对性能正常的相机与闪光灯来说,要取得同步效果是与使用的快门速度直接相关的。不同的照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胶卷相机多数在1/60秒到1/.250秒之间,(当然也有更高或者更低的闪光同步速度)闪光同步速度会在照相机的速度盘对应的刻度上用不同颜色标示。只要应用闪光同步速度或者比闪光不同步速度更慢的其他任何快门速度,闪光灯都能闪光同步。当今数码照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更高,多数在1/250秒到1/.500秒之间,数码相机上没有速度盘,所以照相机上也没有标示,但在照相机的使用说明书上有说明闪光同步速度的。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一般会设置成比较符合自然效果的后帘同步。(左图:前帘同步;右图:后帘同步)照相机的结构不同,有不同的闪光同步方式,上面所述的闪光同步速度是常规的“前帘同步闪光”的闪光同步方式,高档的专业照相机还有“后帘同步闪光”的同步闪光方式。即控制闪光灯在前帘释放时发光,还是在后帘释放时发光。&&3. 摄像师经常遇到的果冻效应。由于引入了机械快门,照相机上的果冻效应并不明显,但是在摄像状态下,电子的rolling shutter特有的果冻效应就容易体现出来,在抽取4K摄像的静态画面时很容易找到。果冻的形成是摄影机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使用CMOS传感器的相机多数使用滚动快门,它是通过图像传感器逐行曝光的方式实现的。在曝光开始的时候,图像传感器逐行扫描逐行进行曝光,直至所有像素点都被曝光。当然,所有的动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不会对拍摄造成影响。但如果被拍摄物体相对于相机高速运动或快速振动时。用滚动快门方式拍摄,逐行扫描速度不够,拍摄结果就可能出现“倾斜”、“摇摆不定”或“部分曝光”等情况。这种滚动快门方式拍摄出现的现象,就定义为果冻效应。上图就是2幅比较典型的果冻效应的例子。在使用rolling shutter模式拍摄高速运动物体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果冻效应。虽然我们在拍照时不太容易遇到这种现象,但是还是要尽量避免单纯使用电子快门(有些相机的礼仪模式就是纯电子快门在工作),尽量依靠机械快门来拍摄。&4.斜坡现象果冻效应基本只出现在单纯依靠电子快门工作的场合。而照相是由机械快门辅助的,果冻效应基本遇不到。但是就像前文所说,机械焦平面快门毕竟也是rolling shutter。所以,斜坡现象也是经常能遇到的。上面这个GIF图很好地描述了斜坡现象。这个是快门的结构决定的,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规避这种现象。方法很简单。方法一:尽量不要拍横向运动的物体;方法二:或者采取跟随拍摄,曝光时随着物体的运动而转动相机,这个就需要考验技巧了,成功概率不会很高。&5. 手持摄影时,快门速度与防止抖动的关系。&我在学摄影的时候老师常常告诉我:要防止手持摄影时手震造成的模糊,最好选用比焦距倒数快的快门速度。按照老师的理论,200mm镜头就需要使用1/200秒以上的快门速度,貌似很有道理。因为焦距越长,放大率越高,越容易放大手震的抖动痕迹。其实,手震痕迹和拍摄动态物体造成的虚化是一个道理,只是手离传感器更近,相对速度更快,手一抖,就容易拍虚了。较高的快门速度确实能有效防止拍到手震的痕迹。但是老师的理论未必有效,50mm的镜头,使用1/60秒拍摄,未必能有效防止拍到手震的痕迹。对于初学者,我建议平日使用高于1/125秒的速度进行拍摄,最好1/250秒以上。在使用长于135mm焦距的镜头拍摄时,需要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来保持获得没有手震痕迹的清晰照片,我个人认为1/500秒以上的速度会比较理想。如果现场的光线实在比较暗,那么唯一提升速度的方法就是提升感光度ISO,1档-2档。&6. 慢速摄影时的快门。如果使用较慢的速度来拍摄,需要使用三脚架辅助来保持稳定性。慢速摄影有时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法。利用慢速快门的长时间曝光,可以获得丝状的水质感,提升画面的意境。有时候为了在白天能够完成长时间曝光,还需要在镜头前添加减弱光线的ND中性灰度镜。(上图,我使用小光圈,配合长时间的曝光,获得这样一幅带有紫色天空背景的照片,现实视界中眼睛看到的其实是一片漆黑,注意:前景中的人影因为在长时间曝光期间移动的关系,虚化了)有时候拍摄夜景或星空,也需要使用长时间曝光。但是我想提醒大家主意:长时间曝光时必须在夜间实施,在白天有可能因为过度的照射而损坏传感器;还有要准备电量充足的电池,以免曝光到一半失去电力供应。&课后作业:还是在户外选择微距题材,在最近的距离拍摄照片,使用光圈优先方式拍摄,通过光圈调节,将速度降低到1/30秒以下, 看看风对于拍摄清晰花朵的影响力有多大。接着通过调整光圈,将速度提升至1/250秒以上,看看照片中的主体是不是反而变得清晰起来。如果您有时间,还可以试试长时间曝光拍摄夜景。拍摄夜景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光圈优先模式,让相机自己决定曝光的快门速度时间。但是ISO必须设置在比较低的挡位上。比如ISO-100或ISO-200,甚至可以尝试ISO50。对焦必须是手动的,将焦点设置在无限远。还有一个技巧,要想拍出蓝紫色的天空,一定要将白平衡设置到“日光型”,就是5500K色温的状态下。使用自动白平衡是拍不出这样的效果的。本文部分图片取材于网络免费学摄影就到91拍照,现已上线测试!欢迎体验!佳强连,91拍照下属公众号佳强连,佳能用户的园地分享旅游摄影、民俗文化
TA的最新馆藏索尼微单A6x00、A5x00规格对比,微单相机排行 - 浙江资讯站
推荐栏目: |
浙江资讯站
索尼微单A6x00、A5x00规格对比
时间: 11:57
点击:582次
来自:网络原创
选相机买相机 看相机笔记就购了
答疑、购买请加微信
目前,索尼在售APS-C画幅微单相机共有4款,分别是A6300(3月发售)、A6000、A5100和A5000。
产品概述对于从NEX时代开始关注索尼微单的朋友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4款产品:
- A5000相当于N…
选相机买相机 看相机笔记就购了答疑、购买请加微信目前,索尼在售APS-C画幅微单相机共有4款,分别是A6300(3月发售)、A6000、A5100和A5000。产品概述对于从NEX时代开始关注索尼微单的朋友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4款产品:- A5000相当于NEX-3N的后续产品;- A5100定位介于NEX-3系列和NEX-5系列之间;- A6000定位比NEX-6稍低,当然性能强很多;- A6300相当于NEX-7的后续产品。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发布时间功能特征带16-50套机价格A5000ILCE-月180度翻折屏约2200元A5100ILCE-月4D对焦,180度翻折屏,触摸操作约3000元A6000ILCE-月4D对焦,内置EVF约3700元A6300ILCE-月4D对焦,内置EVF,4K内录约7500元购买建议:- 在不考虑自拍合影(即180度翻折屏)的情况下,2000元价位更推荐佳能EOS M2,而不建议购买索尼A5000。主要原因是A5000对焦速度慢,液晶屏显示效果差。- A5100和A6000的画质、性能基本相当,前者提供了180度翻折屏和触摸对焦,比较适合女生使用;后者操控性更好,有内置EVF,比较适合男生使用。- 与A6000相比,A6300的主要提升在于短片拍摄、静音拍摄、取景器和机身材质。在意画质的朋友还是应该考虑A7系列或其他全画幅相机,而A6300更适合作为全幅相机的运动拍摄、短片拍摄备机。成像质量A5100和A6000的画质相当,稍好于A5000。A6300虽然采用了全新开发的CMOS,但重点在于传输速度。虽然铜导线让配线层变薄,也有助于提高感光能力,但预期提升并不大。总的来说,4款产品在成像质量方面是A6300 > A > A5000,但差别并不大。(到目前为止,ET仍未确认A6300是否具备无压缩RAW格式)对焦性能A5100、A6000、A6300都能在几乎整个画面范围上进行高速混合对焦,对焦性能甩只有对比度检测AF的A5000 N条街。与A5100和A6000相比,A6300的相位检测点数量更多、密度更大,拍摄连续运动对象时可以提供更强的锁定能力。4D对焦的核心优势是对焦位置灵活,对焦速度快,能在高速连拍和短片拍摄中稳定追焦。快门和连拍4款产品的最高快门速度均为1/4000秒(闪光同步速度1/160秒),均支持电子前帘快门。A6300还提供全电子快门的“静音拍摄”模式。A5000在锁定AF的前提下,只能达到约3.5张/秒的连拍速度。A5100的最高连拍速度是6张/秒,A6000和A6300的最高连拍速度都是11张/秒。凭借4D对焦技术,这3款产品都能在连续对焦下,以最高速度进行连拍。A5100、A6000和A6300的机内缓存大小相同。在6张/秒速度下,能坚持约9.3秒(JPG)/ 3.8秒(RAW);在11张/秒速度下,能坚持约4.4秒(JPG)/ 1.9秒(RAW)。呃,有点快枪手~~值得一提的是,A6300在连拍方面有2项新特性:- 在3张/秒、6张/秒、8张/秒下,可以提供连续取景(黑屏时间短);- 在静音拍摄模式下,能以3张/秒速度进行连续对焦连拍,这是A7系列都无法做到的。短片拍摄这部分请参考今天的另一篇推送《索尼微单短片拍摄特性对比》。操作性A5000和A5100的机身基本相同,有电动变焦拨杆(搭配PZ镜头时可像卡片相机一样变焦),液晶屏可180度翻折(便于自拍合影)。A6000和A6300的机身基本相同,提供实体拍摄模式转盘、较多的自定义按键和电子取景器。A6000的电子取景器只有约144万像素,A6300则提升到主流的约236万像素。以上产品中,只有A5100提供了触摸式液晶屏,并且可操作性不及佳能、奥林巴斯等产品。索尼是最早在数码相机中引入触摸操作的厂家之一,但不知为何,现在对触摸操作的使用如此谨(lin)慎(se)。其他特性4款产品均有内置Wi-Fi,并且支持NFC快速链接。4款产品均可下载安装相机APP,扩充使用功能。4款产品均可使用USB接口充电,但只有A6300可以边充电边拍摄。A6000和A6300都提供了多功能热靴;但只有A6300具备3.5mm音频输入和音频输入调节选项,可以使用XLR-K1M/XLR-K2M、ECM-CG60、ECM-AW4这几款音频记录附件。A6300采用了金属机身(全金属卡口),搭配FE系列镜头时可提供一定的防水滴防尘性能。A6300在使用LA-EA3或第三方电子转接环时,可进行相位检测AF。A5100和A6000转接后只能用对比度检测AF,速度很慢(天工EOS-NEXIII转接环可以实现相位检测AF,但不够稳定)。前几篇文章一直在夸A6300,这里也给准备购买的朋友泼一点冷水,说说A6300的不足:- 不支持触摸操作;- 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4000秒(大多数无反相机都能利用电子快门实现更高的快门速度);- 机身缓存不够大,最高速度连拍、RAW格式保存只能坚持不到2秒;- 缺少3.5mm音频输出(用于返听)。★ 关于作者 ★滕飞,网名ET。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资深摄影器材撰稿人。曾在《大众摄影》、网易数码等媒体工作,担当过佳能、尼康、索尼线下活动讲师。★ 微信社群 ★为方便爱好者们交流,相机笔记开通了微信社群。目前综合1、佳能、尼康群已满,综合2、索尼、适马、宾得群正常开放。群内禁止发外链,禁止私自拉人,禁止讨论敏感话题。入群方法:添加微信号,回复你想要加入的群名称。★ 联系方式 ★微博 @ETPHOTOS┊网站QQ/微信 ┊QQ群 ▲长按此处,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相机笔记▲长按此处,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0.99元点击↘写评论↘留下你对文章话题的观点《摄影知识》--再说微单
再说微单(一)
转自:&撞针
2008年底,微单正式登场。一年半以后,撞针写过一篇《单电是趋势?》。如今又过了一年半。现在看来,《单电是趋势?》的主要认识都没错,但这一年半间数码相机有了不少新发展,撞针也着实获得了很多新认识,所以要今天再来谈谈微单。
为什么上一篇文字还说的是单电,这次说的是微单呢。其实这个名字一直很让人纠结,上一篇文字也说过,无论“单电”还是“微单”,都不能准确概括其特征。在当时看来,单电(单镜头电子取景相机)比微单(微型单镜头相机)更贴近一点。今天再看,似乎大家对“微单”这个名字接受度更广一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上一篇文字发出之后一个月,Sony推出了半透镜数码相机,并称之为“单电”,而将NEX系列称为“微单”,两个名词从此有了区分,于是大家开始逐步接受微单的叫法。
事实上很不幸,“微单”和“单电”都是Sony公司的注册商标,按理说Nikon、Panasonic、Olympus、Pentax的产品都不能叫微单,所以大家会听到Nikon的广告中那句啰啰嗦嗦的“可换镜数码相机,Nikon
ONE”,而不是“尼康1系列微单相机”。不过估计用户不会管这些,谁也不会说“我买了一个可换镜数码相机”,不管NPOS,都叫微单了。
在这一年多里,国外认可MILC(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或者直接叫Mirrorless的比例也在增加,维基和DP都接受了这样的说法。其实MILC或者Mirrorless明显包含了Leica
M9这样的数码旁轴,而数码旁轴和微单是有本质区别的,差异明显,理论上依然是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更精准,但约定俗成的东西,撞针也就不再抗辩了。
微单与单反的性能差距,首先集中在了反应速度上。任何一部不能让摄影者看到什么立即拍下来的相机都不可能成为专业器材。让我们一项一项看微单和单反的时滞差异。
(1)开机时滞
开机时滞也就是从打开电源到拍下第一张照片所需的最短时间。从休眠状态(黑屏)到再次拍摄的时滞往往也受开机时滞制约,因而开机时滞肯定会影响相机捕捉拍摄瞬间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单反的开机时滞都可以控制在0.5s以内(包含一次不太困难的合焦)。微单则与像素数、成像元件和处理器速度有很大关系,快则1s,慢则3、4s,大多在1.5s上下。差异原因很简单,单反开机后,电路通电就可以立即开始对焦、测光,完成对焦测光后可以开始快门动作,微单的开机必须经历成像元件加电成像、系统处理、然后才能进行对焦测光,此后才能完成拍摄。
微单的开机时滞将来可以减小吗?如果成像元件和处理器飞速,确实可以。问题是目前我们还要追求像素、追求处理质量、也要考虑成本,较大的CMOS或CCD不可能像逻辑电路那样瞬间完成功能,这些都制约了反应时间。所以短期内让微单开机时滞与单反类似不太容易。就算将来减小了,也很难像单反那样开机瞬间就可以进行对焦、测光。不过把差距缩小到不影响抓拍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实关于开机时滞还有一个问题,单反在任何时候都能取景,包括睡眠状态下也是如此。在睡眠状态下取景,同时按下快门唤醒相机完成拍摄在很多单反摄影者看来完全是自然动作。这在微单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对操作反应速度的影响很明显。
(2)快门时滞/黑视
一般说的快门时滞分为两个部门,一是狭义的快门时滞,就是完成对焦后(或者手动对焦下),按下快门到快门启动的时间;二是快门启动后取景器变黑的黑视时间,也就是再次取景所需要的时间。
上一篇文字中撞针认定微单的快门时滞/黑视时间目前是大于单反的。我承认错误,如果单纯看对焦完成后的两个时间段,微单反倒有可能更快。
单反的快门时滞包括反光板抬起/光圈收缩(同时进行)的过程,然后快门才能开始运作。目前单反快门时滞大都在100ms以下,专业级大约能达到35ms。微单的快门时滞稍稍复杂,机械快门必须先关闭,但大多也都可以达到60-100ms的级别。随着NEX-5N引入第一帘电子快门,出现了20ms的超短快门时滞。
对于单反来说,黑视是从反光板升起到落下的时间段(此处假设快门速度高于同步速度,也就不考虑长时间曝光的影响),一般在80-160ms之间。微单的情况比较复杂,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会带来不同,此前很多都弱于单反。随着高速成像元件和全电子快门的应用,这种情况有会改变,可以做到消灭黑视觉。
厂家都说明了第一帘电子快门或全电子快门对于画质是有影响的,不过目前看来NEX-5N和J1都没有表现出怪异的成像品质,对于普通摄影者来说,这就足够了。
这并不是广义快门时滞的全部,按快门这个事情上暂时依然是单反更快,这个留着下面接着。
(3)取景时滞
上一篇文字发出之后,不断有摄友引用官方快门时滞数据来反驳撞针对微单的判断。估计这帮摄友看到前面撞针承认错误会很满意。不过别急,看完这一段再下结论。
取景时滞是指微单电子取景器显示的画面会滞后于实际情况,影响决定性瞬间的捕捉。取景时滞来自于三个环节,一是成像元件取景时的帧频和传输,二是系统处理影像发送取景视频信号的速度,三是LCD或者EVF播放响应的时间。
在明亮环境下,这个时滞至少也在几十ms。而在较暗环境中,为获得充足的取景曝光时间,成像元件必须降低刷新频率,也就是用更慢的视频快门,这时候系统传输处理时间也会增加,取景时滞会明显增长,可能再几百ms。
曾经有摄友对撞针说,虽然微单有取景时滞,虽然LCD上的画面比实际有延迟,但是画面依然是连续的,不会漏掉一分一秒啊,其实不影响取景捕捉画面。有那么一秒钟,撞针真的被绕进去了,旋即反应过来了:如果只取景不拍照,确实一分一秒也不落,但按下快门可是在现在的时点,取到的景儿和快门记录的景儿之间肯定是有时滞的!
取景时滞是造成实际微单快门延误的因素之一,可以看做广义快门时滞的一部分。这样一加上来,微单要想和单反比快门时滞,已然有困难了。造成快门延误还有其他问题,后面再说。
将来取景时滞可以减少吗?如果成像元件刷新传输速度可以极高,感光度有极高可以不用降低刷新频率增加曝光,如果系统处理速度飙升,如果LCD、EVF相应速度可以极短,取景时滞可以降低到ms级。问题是目前已知的各种元件,从成像到显示,什么CMOS、CCD、有机感光元件、液晶显示、OLED显示啥的,物理性能都有极限,所以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还没听说过的新技术。
有一种方法可以真的做到毫无取景时滞,甚至毫无快门时滞——相机取景时,在缓存中实际记录全像素尺寸的动态画面。按下快门时,将当时取景器上显示的那一帧画面单独保存下来,成为静止影像。这种方法甚至可以回溯按下快门之前的画面。Canon
2010年推出的概念产品Wonder
Camera就有类似的设计,Canon预计2020年可以投入使用。为啥现在不能用呢?全尺寸动态画面是一个极大的处理量,目前最专业的RED
Scarlet才能够达到800万像素动态影像,单帧画面尚无法和普通相机相比,此外对焦等等都是问题。
就算将来Wonder
Camera成真也不代表这种方式可以取代传统摄影方法:视频拍摄抽取出来的单帧照片,光圈、快门、感光度都收到视频拍摄的限制,无法像按下快门再拍摄那样自由发挥。
这个可有的说了。单反的相位对焦系统可以在任意时间点知道任意一个对焦点向那个方向脱焦多少距离。微单的反差对焦必须一点一点的试,发现对焦过程中反差不升反降,才知道刚刚经过的就是合焦点。显然前者更容易实现高速对焦。
近两年来,微单的反差对焦速度越来越快,官方标称一点不弱于单反。原理很简单,增加取景扫描刷新频率,“试”得快了,找到焦点自然就快,快到一定程度对焦速度就决定于镜头对焦驱动的速度了。
这里有两个小小问题,首先是如果对焦速度决定于镜头,相位对焦下依然永远比反差对焦少一个镜头超越合焦点再返回的动作。第二个问题是,扫描频率高就是单帧快门快、曝光时间短、反差低,如果光线不佳,还是需要降低速度。这也目前反差对焦在弱光下性能下降比相位对焦明显的原因。
接着第一小问题,我们有涉及到了一个快门时滞。很多老用户抓拍对焦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不短的半按快门对焦,直到最后一刻,保持半按,摇动镜头改变构图,完全按下快门。这一点是连续自动对焦无法实现的。每次半按快门,相机都要重新确认一次合焦。此时合焦位置可能与与原先差异很小。相位对焦可以立即作出合焦判断,而反差对焦则少不得需要再让镜头来回测定一次峰值。在拍完一张照片,再次拍摄同一画面时,同样会遇到这种差异。
对焦速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追踪对焦了,或者叫连续对焦、伺服对焦,都是一回事儿。相位对焦的测距器原理则可以实时了解主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让镜头保持合焦。微单却很难做到。其实微单都必须跟踪对焦,这样才能保持取景器中主体一直清晰,但在对焦过程中,如果对焦主体移动,反差对焦必须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轻微脱焦,才能知道另一半的时间是合焦的。因此某些微单相机并不表明“连续对焦”模式,也有些微单通过算法识别运动主体进行预测,或者说猜测跟踪对焦,作为“连续对焦”模式。
微单能够在连续对焦上赶上单反的唯一办法,目前看来是增加相位对焦模式。Nikon
1系列确实做到了,传感器相位对焦明显解决了明亮条件下的对焦速度、跟踪对焦以及对焦相关的快门、反应速度问题,相信在一段时期内会有所推广。。
但成像传感器相位对焦也还是有问题。这种对焦方法类似早期Honeywell的相位对焦方案,单个对焦像素获得的光线信息有限,因此在弱光下效能下降。这就造成了1系列相机在明亮的情况下可以高速相位对焦,弱光下反而需要反差对焦,速度也不咋样。前面说过,反差对焦在明亮条件下,通过提高刷新率也可以很快,往往是在弱光下表现出与单反相位对焦的差距。所以目前的成像传感器相位对焦并没有解决全部问题。而且由于所有的成像传感器相位对焦都不能大面积占用、影响有效成像像素,所以似乎不太可能提高弱光下的灵敏度。
总结一下对焦速度差异,如果要求不高,或者日常摄影条件下,微单不弱于单反。但要想全面达到单反的性能,满足决定性瞬间的要求,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可行方法,还有待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这里说的是对焦速度,从可靠性、效率上看,也是一样的。
微单取景时就需要承担大量处理任务,对焦和测光都需要在处理后的影像信息基础上连续不断的进行,同时其他电子、显示、电动部件也比单反负担大,因此目前单反对于各项操作的反应速度明显慢过单反。可更换镜头应该是微单的重要优势,而微单更换镜头需要关机再开的操作,这个操作的反应过程明显长于单反。要知道某些单反更换镜头不需要关机,即使需要开关机的也不会占用多少时间。这些都是抓拍、高节奏拍摄的困扰。
撞针相信将来微单的系统处理能力提升后,对操作的响应速度一定会提高。不过又回到原先的问题,目前我们追求像素、降噪、处理质量、对焦速度等等,系统处理能力提升后一般会优先支援这些性能,而不是操作响应速度。所以在近两三年内,性能好的微单,操作响应不会快,响应度高的微单,性能参数不会特别高,这与单反恰恰是相反的。
与单反相比,出了反应慢,对焦可靠性差意外,微单主要还有两点不足。
一是电池续航能力差,这个很好理解,取景的成像、处理、显示都用电。即便未来有了超大容量电池,单反依然可以借此获得比微单更高的电池巡航能力。
二是热噪问题,影响成像质量。由于微单一直在成像,会累计更多热量,引发更多的噪点。随着成像元件性能的提升,这个问题似乎影响不大,只是在高感光度、高温情况下依然存在。
其他镜头、扩展、附件方面的问题,我们后面再慢慢细说。这会子先说说微单的优势。
微单的优势
微单相对于单反的优势,上一篇《单电是趋势?》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1.结构简单
没有反光板和五棱镜,也没有单独的测光、对焦传感器,也没有支持这些组件的周边零件,EVIL的复杂程度和DSLR可没法比。
2.体积小巧
上面提到的结构简单是体积小巧的一个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没有反光板就不用留下反光板舱的空间,镜尾部到成像元件的距离可以大大减小,原先需要庞大逆望远结构的广角镜头现在可以使用简单的普通光学结构,因此广角和短变焦镜头(可以理解为标准变焦镜头)体积可以大幅缩小。
3.价格便宜
了解了上面两点,这个不用多解释了。
4.对焦、测光绝对精确
EVIL的对焦、测光是通过成像元件进行的,是对最终影像的对焦、曝光情况进行检测。只要操作者不出错,对焦、测光绝对准确。至于对焦和测光是否合适,那就是操作者的问题了。
5.所见即所得
在取景时可以直接模拟最终画面效果。
以上5点很清晰,但今天看来有些不够准确,今天要增加一些“注释”。
(1)镜头小型化了吗?
本身是基于短后焦的预期,实际看来让微单镜头体积小巧是小画幅的功劳。理论上,如果画幅减小一半,同类型镜头的直径和长度也都可以减少一半。但按照画幅比例比较镜头,则微单的同类镜头不是比单反小,而是比单反镜头更大。
举几个例子:
以小巧著称的饼干头松下Lumix G X Vario PZ
14-42mm F3.5-5.6 ASPH Power
OIS,大小是φ61x27mm,放大到全幅比例就是φ122x54mm。与之等效的EF 28-80mm f/3.5-5.6 III
USM镜头大小是φ65x63.5mm,
再比如饼干头LUMIX G 20mm F1.7
ASPH.,大小是φ63&25.5mm,放到到全幅比例是φ126&51mm。与之同类的EF 50mm
f/1.8只有φ68.2x41mm。
其他非饼干头按照画幅比例计算,都比全幅单反镜头大。因为所谓的镜头小巧,其实还是由于选择小画幅带来的优势。镜头本身并没有经过小型化,甚至算是大型化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小画幅微单为了简化光学设计制造,照顾边缘成像性能,二是镜头的机械部分,驱动部分要想按比例缩小可没那么容易。
另一个比较时APS-C的Sony
NEX微单镜头和各家的APS-C单反镜头。E卡口18-55、18-200与APS-C单反镜头相比,真的没有特别明显的小型化优势。
Anyway,小画幅的微单镜头实际尺寸终究是比全幅单反、APS-C单反小了许多。这个补充只是为了严谨。
(2)微单测光一定比单反准确吗?
微单是通过成像元件上的成像测光的,单反是通过测光元件,肯定是前者更准确。而且前者可以识别成像内容和色彩,在测光时考虑人面部啊、主体啊,特殊场景之类的。
但情况在变化,单反纷纷开始采用RGB高像素测光元件。这就相当于单反在五棱镜里面装了一部超小型微单来测光,分析成像内容和色彩。对于测光来说,用千万像素还是用几万像素,差异并不大,单反也可以将测光提高的微单级别。
另一方面,微单的成像元件测光也有代价。在TTL闪光测光时,闪光灯的预闪是需要机身测光系统测量的。独立的闪光元件显然容易比成像元件测光要快,使用TTL闪光时,微单的快门有可能比单反慢。
上一篇文字说的微单相对于单反的优势是二者的原理决定的,而目前的微单和单反还有一些结构上引起的长短,这里再细说一下目前微单的诸多相对优点。
(1)对焦点分布
微单使用反差对焦,几乎可以对画面任意一个位置对焦。如果未来微单的成像元件相位对焦更发达,也可以在画面任一部分设置对焦点。可能在画面最最边缘部分,由于光学因素,不设立对焦点,其他部分几乎可以都可以。
而单反使用的独立相位对焦系统需要幅反光板将光线反射过去。幅反光板在主反光板之后,曝光时随同主反光板一起升起,因此目前的幅反光板由于结构和动作要求的限制,体积有限,能反射到对焦元件部的成像面积有限,单反相机的对焦点一般集中在中间区域里,几乎不可能在周边,特别是不可能在顶部和底部设置对焦点。
(2)面对焦
对于微单反差对焦而言,是对某一块面积进行对焦,它可以对很大的一块面积进行检测,也可以对较小的一块面积进行检测。而且成像元件像素密度高,如果需要,可以对很小的一块区域进行精确对焦。用户可以明确看到对焦区域是哪里,对焦区域指示是绝对准确的。
而单反相位对焦通常是线对焦。线对焦对于平行线反差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需要十字、双十字对焦点。这样的对焦点需要成本,也挤占成像元件空间。相位对焦的对焦范围仅限于焦点附近,但对焦范围指示并能做到绝对精确。
(3)坚固防尘
虽然目前的微单没突出的三方设计,但微单确实比单反少很多脆弱部件。单反的反光板、对焦屏都是活动部件,可更换对焦屏的机型遇到对焦屏脱落似乎并不稀奇,以前某些机身反光板脱落也是有的。微单虽然目前故障率并不比单反低,但在机械损伤显然会少一些。
单反比微单多好几个灰尘积聚面——对焦品、五棱镜、取景镜片组,同时单反反光板运动也会加剧灰尘。由于没有反光板,微单完全可以在成像元件前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密封屏障,兼做红外滤镜,这样即使滤镜上有灰尘也更容易清理、更换,小光圈时也不会显现在成像上。
理论上,微单比任何一部单反都更容易做成一部三防产品,也许等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这样产品的出现。
(4)静谧隐蔽
这个不用多解释,反光板向来是标志性“单反声音”的来源。辅以电子快门,微单完全可以是无声的。这对于很多拍摄来说是弥足珍贵的静谧。
我本想说非常有助于野生动物摄影,但屏幕和电子取景器的发光和声音一样打扰动物,不过倒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微单快门次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