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达非尼片药店有售吗?

“聪明药”热传百元售10粒 医生:或致神经错乱
近日,据韩媒报道称,在韩国的首尔江南区一带,家长为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给孩子注射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84元)一针的“聪明针”。在此之前,韩媒报道称,为了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不少学生家长会给孩子服用“聪明药”。
“聪明针”和“聪明药”在国内是否也出现过?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也有不少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购买这类“聪明药”。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宣传称,这种“聪明药”可以“提升认知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药丸”。
这种“聪明药”的成分是什么,真的如宣传中所描述的可以“提升认知力和注意力”吗?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购买,随意服用这种“聪明药”是否会有副作用?对此,北青报记者展开调查。
家长圈中热传“聪明药” 宣称可“提升注意力”
“聪明针”近期在韩国“风靡”。据韩媒报道,许多韩国家长不惜花费巨款为孩子注射“聪明针”,此举被曝光后引发争议。而此前,韩国还曾流行服用“聪明药”,宣称这种药可以“让学习好”。
“聪明针”、“聪明药”在国内是否出现?北青报记者检索发现,近期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曾提到“聪明药”。有文章宣称“学生、科学家都在吃”,有文章描述称,“聪明药”可以“显而易见地提升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药丸”,并表示“这种药物表现出来的副作用非常小”。
同时,在贴吧中还有网友发帖描述“吃完利他林(聪明药)提高专注力的感受”,称吃了“聪明药”后“很清楚地能感受到专注力,十分强劲有力”。但也有文章质疑称“聪明药”仅是针对多动症患儿的一种药物,提醒家长勿信“聪明药能提高学习成绩”的谣言。
曾服用过“聪明药”的刘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高考前,自己的姨妈听朋友说“这种药吃完了不犯困,可以集中精力”,就从朋友那里拿来了一盒给她吃。“吃了药也并没有觉得变得多精神,反而还有点犯困,还会有心慌、焦虑的感觉,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管用。”刘女士回忆称。
引发争议的“聪明药”到底是什么?目前,是否有人公开售卖这种有争议的药物?
网上有商家卖“聪明药” 多为海外代购 售价百元10粒
据了解,目前所说的“聪明药”主要指莫达非尼和利他林两种药物,主要用于对抑郁症、持发性嗜睡和多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有专家解释,一些多动症患儿服用“利他林”之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明显改善了,成绩也自然有了显著的提高”,而莫达非尼“是一种中枢兴奋药,能让服用者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两种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被放大宣传后,“聪明药”一说由此得来。
北青报记者在某大型网络购物平台检索发现,有两家商户在出售“聪明药”。其中一家月销量209笔、商品售价102元(10粒)的商户描述称,“聪明药”的作用有:“清醒”、“关注学习”、“提高记忆力”,适用于“公务员、高考、嗜睡、多动症”。
同时,商家在“图文介绍”中称,该商品“没有副作用,不会上瘾”,并表示“轻微拉肚子”、“头晕”都是过量服用导致,“吃着无效的说明你体力透支了”。此外,商家还提醒称“评价请避开敏感字眼,购买商品的名字一律用‘宝贝’称呼”。
北青报记者以购买者身份联系商家后获悉,商家出售的“聪明药”正是“莫达非尼”,货源来自海外代购。商家表示,这款药品“大部分人服用后半小时生效,持续时间4到12小时”,强调药物“适合专心学习使用”。
另一名月销量显示“206笔”的商家介绍,自己出售的“聪明药”也是美国进口,散装13元一粒。该商家介绍称,药品的配方有“提高大脑记忆力和理解力”的作用。北青报记者询问:商品评论中,有买家反馈称“头痛”、“犯困”是什么原因?对方回复称,“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有差异”。
但北青报记者检索发现,该商家所出售的这款“聪明药”,目前仅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定的一款“膳食补充剂”。
长期服用“聪明药”会导致神经过敏、头疼等症状
一位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确实有不少白领、考生家长到医院要求开利他林、莫达非尼这类“聪明药”,但医院一般不轻易开这类药。
“因为这些药都是处方药,必须要通过医生的处方才能拿到,个人是无法在药店购买的。而且,开药时医生必须要下诊断,而此类药物多为用于治疗抑郁症等。”医生解释称。
这种药是否真的会使人变聪明,有无副作用?医生表示,目前并没有有力的研究能证明吃了这类药物会变聪明,更多的是适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莫达非尼是一种抗抑郁的药物,哌甲酯(利他林)是中枢兴奋药。正常人短期服用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一旦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就会出现神经过敏、焦虑、头疼、失眠等症状,甚至更严重的会出现神经错乱的情况。”医生提醒称。
未取得相关审批 商家售卖“聪明药”或受处罚
北青报记者询问一家售卖“聪明药”的商户,是否获得食药监部门相关审批,商家明确表示没有。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国严禁个人或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企业销售药品。否则将面临依法取缔,没收违法销售药品及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
韩骁解释,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韩骁补充,《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场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记者 张雅 实习记者 王天琪)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聪明药”副作用大 网店下架微信朋友圈仍有售
【中国仪器网 时事聚焦】导读:高考在即,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考出好成绩,想尽办法给孩子购买补品。近日在网上销售的“聪明药”吸引了众多家长。
“聪明药”
5月17日,记者调查发现,“聪明药”属于处方药,不能在药店或网店售卖。经媒体报道后,相关网店已全部下架“聪明药”,但是微信朋友圈里仍有销售。
“聪明药”微信朋友圈里仍有售
连日来,有媒体曝光了某购物网上售卖“聪明药”的情况。所谓“聪明药”,是一种使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的西药,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等。该药宣称新型益智、考生必备、提高记忆专注力。其中散装药片每粒13元,原封瓶装60粒540元。店家宣称该药品专为增强记忆力、专注力和精力设计,可帮助人的大脑保持高峰状态,以完成繁琐的学习或工作任务。
17日,记者登陆上述网店,在“产品目录栏”里没有搜索到“聪明药”。该网店负责人称,上面不允许卖,“聪明药”已全部下架,相关内容也全部删除。
但是,记者发现在微信朋友圈内还存在不少卖“聪明药”的微店。在微信朋友圈内介绍“聪明药”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聪明茶”“提神醒脑丸”等中草药保健品,主要成分包含“红景天”“鱼油”等等;另外一类则是从海外代购的西药——莫达非尼和利他林,声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的大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都在使用,甚至有些工程师和科学家也在服用。
属处方药,精神药物副作用极大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提醒广大考生不要盲目食用保健食品。国家食药总局从未批准过具有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千万不可相信个别不法企业的虚假宣传。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同时,有些保健食品原料不太适合考生使用,且产品有规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考生如感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食用,以免延误病情。
广东省中医院梅教授表示,从报道的情况来看,网上销售所谓的“聪明药”其实是“莫达非尼”和“利他林”两种药物,前者有助提神,常用以治疗嗜睡症;后者多用于治疗过度活跃症,两种药物通常要医生处方才可获得。目前没有研究证明服用这些药物可变聪明,反而长期服用会出现焦虑、头痛、失眠,甚至神经错乱等副作用。
律师:无证卖药要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网上售卖药品,广东强邦律师事务所陈世军律师表示,个人或企业销售药品,有严格的审批条件。如果没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药品)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点评:这两种“聪明药”都是处方药,必须通过医生的处方才能拿到,是不允许药店直接向个人售卖的。对健全人来说,滥用药物,特别是和酒精以及其他药物混用,对人的健康损害极大。想要提高效率、集中注意力,选择服用处方药并非长久之计,众多副作用及非法等问题已证明那不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家长可别轻信广告宣传而害了孩子。
(原标题:网店“聪明药”下架 微信朋友圈仍有售 文章来源:金羊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有家长海淘“聪明药”百元十粒,长期服用或致神经错乱
   13:23:15
         分享到:
  近日,据韩媒报道称,在韩国的首尔江南区一带,家长为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给孩子注射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84元)一针的“聪明针”。在此之前,韩媒报道称,为了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不少学生家长会给孩子服用“聪明药”。
  “聪明针”和“聪明药”在国内是否也出现过?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也有不少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购买这类“聪明药”。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宣传称,这种“聪明药”可以“提升认知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药丸”。
  这种“聪明药”的成分是什么,真的如宣传中所描述的可以“提升认知力和注意力”吗?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购买,随意服用这种“聪明药”是否会有副作用?对此,北青报记者展开调查。
  家长圈中热传“聪明药”宣称可“提升注意力”
  “聪明针”近期在韩国“风靡”。据韩媒报道,许多韩国家长不惜花费巨款为孩子注射“聪明针”,此举被曝光后引发争议。而此前,韩国还曾流行服用“聪明药”,宣称这种药可以“让学习好”。
  “聪明针”、“聪明药”在国内是否出现?北青报记者检索发现,近期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曾提到“聪明药”。有文章宣称“学生、科学家都在吃”,有文章描述称,“聪明药”可以“显而易见地提升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药丸”,并表示“这种药物表现出来的副作用非常小”。
  同时,在贴吧中还有网友发帖描述“吃完利他林(聪明药)提高专注力的感受”,称吃了“聪明药”后“很清楚地能感受到专注力,十分强劲有力”。但也有文章质疑称“聪明药”仅是针对多动症患儿的一种药物,提醒家长勿信“聪明药能提高学习成绩”的谣言。
  曾服用过“聪明药”的刘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高考前,自己的姨妈听朋友说“这种药吃完了不犯困,可以集中精力”,就从朋友那里拿来了一盒给她吃。“吃了药也并没有觉得变得多精神,反而还有点犯困,还会有心慌、焦虑的感觉,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管用。”刘女士回忆称。
  引发争议的“聪明药”到底是什么?目前,是否有人公开售卖这种有争议的药物?
  网上有商家卖“聪明药”多为海外代购售价百元10粒
  据了解,目前所说的“聪明药”主要指莫达非尼和利他林两种药物,主要用于对抑郁症、持发性嗜睡和多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有专家解释,一些多动症患儿服用“利他林”之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明显改善了,成绩也自然有了显著的提高”,而莫达非尼“是一种中枢兴奋药,能让服用者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两种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被放大宣传后,“聪明药”一说由此得来。
  记者在某大型网络购物平台检索发现,有两家商户在出售“聪明药”。其中一家月销量209笔、商品售价102元(10粒)的商户描述称,“聪明药”的作用有:“清醒”、“关注学习”、“提高记忆力”,适用于“公务员、高考、嗜睡、多动症”。
  同时,商家在“图文介绍”中称,该商品“没有副作用,不会上瘾”,并表示“轻微拉肚子”、“头晕”都是过量服用导致,“吃着无效的说明你体力透支了”。此外,商家还提醒称“评价请避开敏感字眼,购买商品的名字一律用‘宝贝’称呼”。
  记者以购买者身份联系商家后获悉,商家出售的“聪明药”正是“莫达非尼”,货源来自海外代购。商家表示,这款药品“大部分人服用后半小时生效,持续时间4到12小时”,强调药物“适合专心学习使用”。
  另一名月销量显示“206笔”的商家介绍,自己出售的“聪明药”也是美国进口,散装13元一粒。该商家介绍称,药品的配方有“提高大脑记忆力和理解力”的作用。北青报记者询问:商品评论中,有买家反馈称“头痛”、“犯困”是什么原因?对方回复称,“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有差异”。
  但记者检索发现,该商家所出售的这款“聪明药”,目前仅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定的一款“膳食补充剂”。
  长期服用“聪明药”会导致神经过敏、头疼等症状
  一位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确实有不少白领、考生家长到医院要求开利他林、莫达非尼这类“聪明药”,但医院一般不轻易开这类药。
  “因为这些药都是处方药,必须要通过医生的处方才能拿到,个人是无法在药店购买的。而且,开药时医生必须要下诊断,而此类药物多为用于治疗抑郁症等。”医生解释称。
  这种药是否真的会使人变聪明,有无副作用?医生表示,目前并没有有力的研究能证明吃了这类药物会变聪明,更多的是适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莫达非尼是一种抗抑郁的药物,哌甲酯(利他林)是中枢兴奋药。正常人短期服用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一旦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就会出现神经过敏、焦虑、头疼、失眠等症状,甚至更严重的会出现神经错乱的情况。”医生提醒称。
  未取得相关审批商家售卖“聪明药”或受处罚
  记者询问一家售卖“聪明药”的商户,是否获得食药监部门相关审批,商家明确表示没有。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国严禁个人或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企业销售药品。否则将面临依法取缔,没收违法销售药品及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
  韩骁解释,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韩骁补充,《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场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编辑:周莉娜
  相关阅读: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正文
网上流传儿童聪明药 医生称属无稽之谈
http://www.jiaodong.net
11:05:26 钱江晚报 [
  临近期末考试,近来,一种号称孩子吃了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的所谓“聪明药”,在网上及一些学生家长中悄悄流传开来。记者从杭州的一些医院获悉,这一现象在杭城也存在。
  “聪明药”到底是一种什么药?它真的能帮孩子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吗?记者就此展开了一番调查。
  王先生:孩子好动咋办
  今年元旦,家住杭州下城区的王先生过得十分郁闷,缘由是与儿子班主任的一番谈话。
  王先生的儿子在一所普通公办中学上初三。班主任说,他儿子成绩很不稳定,好的时候可以排在班级前10名,差的时候,却又落到了三四十名。
  班主任说,他儿子主要是精神不够集中,比较好动。如果他能改掉这个坏习惯的话,还是很有潜力的。
  几天前,王先生将自己的苦恼跟一位好友一说,好友神秘地建议,何不吃点“聪明药”?好友还说,他亲戚的孩子也是这种情况,吃了“聪明药”后挺管用的,成绩大幅度提高。好友将这个“聪明药”写在纸上,交给了王先生,原来这个药名叫“利他林”!
  没想到,要配“聪明药”还真没那么简单。他一连跑了省市三家医院都吃了闭门羹。医生们都说,这是一种处方药,是专门针对多动症孩子的。如果不是多动症,医生一般不会轻易配的。
  医生:“聪明药”属无稽之谈
  据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主任医师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已有好几位家长前来要求配“利他林”。他们配这个药的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能提高一点。
  罗晓明说,所谓的“聪明药”,主要是指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和用于治疗嗜睡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的药物“莫达非尼”。“利他林”(盐酸哌甲酯片)是一种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的神经类药物,服药后可以让孩子的精神高度集中,但它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即便医院处方也要限量,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决定用药的剂量;“莫达非尼”也属于处方药,确能使短期记忆力有所提高,也使人更为镇定。但要说吃了“聪明药”能大幅度提高成绩,则缺乏科学依据。
  浙江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李荣主任医师也告诉记者,服用利他林是要有严格的指症的,即当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时,家长要带孩子到医院来就诊。如果经诊断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医生会对症下药。服药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行为矫正的技术指导。
  李荣说,一些家长以为,服用了“利他林”等药物,孩子就会变得聪明起来,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世上没有什么能使人变聪明的药物。如果家长让没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也服用这种药物,也许短期内孩子的注意力会有所集中,学习起来可能会更有精神,但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孩子,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用药依赖性,治标不治本。
  专家们同时提醒家长,是药都有副作用,像“利他林”,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嗜睡、心慌、心跳加快等副作用,还会产生成瘾性。
  医生们提醒家长,要使孩子提高成绩,家长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对孩子的正确教育辅导及孩子自己的努力,对于药物不要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搞不好最后成绩没提高,反而影响孩子健康。
  老师: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
  “让孩子吃药来提高成绩,这些家长是怎么想的?我坚决反对。”
  杭州市青少年热线负责人杨迪老师说,这些家长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们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未能实现愿望的一种工具,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其实完全不顾孩子的特点。
  杨迪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动。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应当让孩子发挥天性。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动脑筋,这样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更不要用药物来人为地破坏孩子的天性。”
  杨迪说,其实,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有兴趣了,就会很高兴地去学习,成绩也就会提高了。
  药店:不售“利他林”
  医院里配不到利他林,药店里能不能买到呢?昨天,记者到杭州的几家大药店进行了一番暗访,结果发现,这些大药店都没有卖。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体育场路与中山路交叉口的华东大药房咨询。“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药卖的。这是处方药,一定要到医院才能配到的。”一名女营业员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附近一家海王星辰健康药房。一名年轻的女营业员说:“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多动症的。你让你亲戚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吧。如果检查出来真的是多动症,再让医生开药,这种药可不能乱吃的。”另一位看上去30多岁的女营业员还告诉记者:“这种药都是严格控制的,我们药店里是肯定买不到的。”
  家长:孩子健康最重要
  “利他林?我知道的。”家住杭州仙林苑的姚女士说,她小时候爱动,静不下来。母亲带她上医院看病,医生配了利他林给她吃。“那是一种白色的小片剂。”
  如今,姚女士的儿子已上小学五年级。听说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给他吃利他林,姚女士显得很吃惊:“这是药啊,不能随便给孩子吃的。孩子的健康,远比学习成绩重要。孩子没有多动症,给他吃什么药啊。”姚女士说。
  家住杭州米市巷的诸葛先生说,他儿子今年上初二,成绩向来很不错,但儿子的成绩完全是靠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儿子自身的用功取得的。“我还没有听说过有孩子吃了什么聪明药而取得好成绩的。学习要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难道家长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靠吃药来提高成绩?这是很荒唐的。”(记者方云凤本报通讯员宋黎胜王雪飞王亚君)
责任编辑:李刚
[] [] [
] [] []
&[视频新闻]
&[要闻导读]
&[网上民声]
&[频道精选]
&[胶东社区]
新闻热线:
&| &&| &&| &&| &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网店“聪明药”下架 微信朋友圈仍有售
来源: 作者:马灿 
金羊网讯 记者马灿报道:高考在即,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考出好成绩,想尽办法给孩子购买补品。近日在网上销售的“聪明药”吸引了众多家长。17日,记者调查发现,“聪明药”属于处方药,不能在药店或网店售卖。经媒体报道后,相关网店已全部下架“聪明药”,但是微信朋友圈里仍有销售。有律师表示,无证卖药要追究刑事责任。
“聪明药”微信朋友圈里仍有售
连日来,有媒体曝光了某购物网上售卖“聪明药”的情况。所谓“聪明药”,是一种使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的西药,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等。该药宣称新型益智、考生必备、提高记忆专注力。其中散装药片每粒13元,原封瓶装60粒540元。店家宣称该药品专为增强记忆力、专注力和精力设计,可帮助人的大脑保持高峰状态,以完成繁琐的学习或工作任务。
17日,记者登陆上述网店,在“产品目录栏”里没有搜索到“聪明药”。该网店负责人称,上面不允许卖,“聪明药”已全部下架,相关内容也全部删除。
但是,记者发现在微信朋友圈内还存在不少卖“聪明药”的微店。在微信朋友圈内介绍“聪明药”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聪明茶”“提神醒脑丸”等中草药保健品,主要成分包含“红景天”“鱼油”等等;另外一类则是从海外代购的西药——莫达非尼和利他林,声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的大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都在使用,甚至有些工程师和科学家也在服用。
属处方药,精神药物副作用极大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提醒广大考生不要盲目食用保健食品。国家食药总局从未批准过具有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千万不可相信个别不法企业的虚假宣传。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同时,有些保健食品原料不太适合考生使用,且产品有规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考生如感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食用,以免延误病情。
广东省中医院梅教授表示,从报道的情况来看,网上销售所谓的“聪明药”其实是“莫达非尼”和“利他林”两种药物,前者有助提神,常用以治疗嗜睡症;后者多用于治疗过度活跃症,两种药物通常要医生处方才可获得。目前没有研究证明服用这些药物可变聪明,反而长期服用会出现焦虑、头痛、失眠,甚至神经错乱等副作用。
律师:无证卖药要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网上售卖药品,广东强邦律师事务所陈世军律师表示,个人或企业销售药品,有严格的审批条件。如果没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药品)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编辑:竹叶清
对《网店“聪明药”下架 微信朋友圈仍有售》表态
对《网店“聪明药”下架 微信朋友圈仍有售》发表评论
·····
·····
·····
全国两会 百名企业家建言2016两会
机器人秘书读两会 中超揭幕战
供给侧改革 史上最萌美人鱼
奥斯卡颁奖典礼 小李夺奥斯卡奖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莫达非尼能买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