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轮硬度与工件硬度打磨工件时火星四溅,家具最好用什么蒙上

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2辑)第13章内能
所属科目:物理&&&&文件类型:doc类别:教案/同步练习
上传日期:
相关资源: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文档内容预览:&&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13章 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永修县校级一模)下列是某同学对于内能和热量的理解:其中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质量相同时,100℃的水比8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B.0℃冰块的内能为零C.棉被被晒暖,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内能D.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2.(2016?文登区模拟)下列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机械能的汽车不一定具有内能B.足球比赛时,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液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D.两手互搓,手变热,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手的内能3.(2016?云南一模)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内能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转化为机械能D.热传递一定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4.(2016春?无锡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的内能增大B.喷口处冒“白气”,这是灭火器内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内能增大C.瓶壁有水滴,是液化形成的D.应用双手抱住灭火器的钢瓶,而不应该握着上面的木支架5.(2016?微山县校级一模)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具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里,温度增加,内能不变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6.(2016?新都区一模)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C.0℃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7.(2016?海淀区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少B.0℃的冰比0℃的水具有的内能少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D.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8.(2016?铁岭模拟)下列过程中,属于利用内能做功的例子是(  )A.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B.太空中的星体碎片坠入大气层,成为流星C.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9.(2016?济南模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常见的现象,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原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0.(2016?安徽模拟)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1.(2016?射阳县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杨絮如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2.(2016?大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水温越高,说明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13.(2016?安庆一模)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钢棒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空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水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现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14.(2016?泸县校级模拟)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吸热越多的物体内能越大C.50℃的水比40℃的水内能大D.发光的灯丝比没有通电的灯丝内能大15.(2016?南岗区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没有内能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地面上静止的火车的内能多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自然界中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16.(2016?十堰模拟)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17.(2016?泰州校级三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的大小也一定相等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18.(2016?射洪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时,温度越低它的内能会越少19.(2016?苏仙区模拟)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0℃,PM2.5不具有内能B.PM2.5在空气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PM2.5在空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D.PM2.5的空间尺度小于电子20.(2016?武侯区模拟)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烈日炎炎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飘飘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13章 内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永修县校级一模)下列是某同学对于内能和热量的理解:其中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质量相同时,100℃的水比8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B.0℃冰块的内能为零C.棉被被晒暖,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内能D.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分析】从分析内能和温度、状态的关系,内能和热量的区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去判断.【解答】解:A、热量是发生热传递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是物体含有的;则水含有的热量多或少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因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则0℃冰块的内能为零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棉被被晒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内能从太阳转移到棉被上,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的多少,两种方式虽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注意热量是发生热传递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是物体含有的. 2.(2016?文登区模拟)下列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机械能的汽车不一定具有内能B.足球比赛时,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液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D.两手互搓,手变热,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手的内能【分析】(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3)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4)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解答】解:A、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所以没有机械能;但时刻具有内能.此选项错误;B、足球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降低,动能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此选项错误;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中用水来冷却.此选项正确;D、两手相互摩擦是摩擦生热属于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机械能的转化、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和改变内能的方法.选项间基本无必然联系,打牢基础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 3.(2016?云南一模)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内能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转化为机械能D.热传递一定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以外,还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B、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以外,还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所以在不确定其它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只凭温度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所以说温度低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故B错误;C、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热传递的理解,是中考的热点,热学的难点.要特别注意: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4.(2016春?无锡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的内能增大B.喷口处冒“白气”,这是灭火器内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内能增大C.瓶壁有水滴,是液化形成的D.应用双手抱住灭火器的钢瓶,而不应该握着上面的木支架【分析】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并装入钢瓶里的.当打开阀门后,灭火器内喷出的二氧化碳液体汽化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解答】解:A、打开阀门后,液态的二氧化碳向外喷出,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不合题意.B、喷口处冒“白气”,这是灭火器内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C、瓶壁有水滴,这是灭火器内喷出的二氧化碳液体汽化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外界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应用双手握着上面的木支架,不能抱住灭火器的钢瓶.故选C.【点评】知道液化的定义,及液化需要放热,我们要知道灭火器是生活中常用的消防工具,明确其原理、学会使用. 5.(2016?微山县校级一模)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具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里,温度增加,内能不变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分析】(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内能,且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的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4)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正确;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B正确;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错误;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的掌握,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学的难点,是中考的热点. 6.(2016?新都区一模)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C.0℃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解答】解: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正确;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有多低,物体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物体的内能并不为零,故C错误;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以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2016?海淀区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少B.0℃的冰比0℃的水具有的内能少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D.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分析】(1)内能是物体的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2)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3)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解答】解:A、一杯水温度降低时,质量不变,内能减小,故A正确;B、相同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相比,0℃的冰具有的内能较多,冰熔化成水时要吸热,0℃的水具有较多的内能,冰和水的质量不同,无法比较其内能的多少,故B错误;C、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D、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能的概念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8.(2016?铁岭模拟)下列过程中,属于利用内能做功的例子是(  )A.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B.太空中的星体碎片坠入大气层,成为流星C.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分析】在做能量的转化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因为总是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解答】解:A、砂轮打磨工件时火星四溅,是砂轮与工件之间发生摩擦,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B、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是陨石和空气摩擦生热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不符合题意.C、水烧开的时候,壶盖不断“跳动”,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结果,把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符合题意.D、打气时克服筒壁之间的摩擦做功,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内能增大的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减少的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内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的变化上. 9.(2016?济南模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常见的现象,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原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分析】解答本题需了解: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力存在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内能变大,根据能量守衡,内能转化为动能释放出去,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排斥力就会变大,作用力减小,分子间的间隙就变大了.【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隙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分子大小发生改变.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食物腐败是食物的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间间隔变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C.【点评】分子动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遇到生活中的现象时可以多想想所学的物理知识. 10.(2016?安徽模拟)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析】解答此题需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酒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在很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被染色的过程,是分子分子发生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春江水暖鸭先知”,指的是水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1.(2016?射阳县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杨絮如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分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力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2)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解答】解: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隙,故A错误;B、杨絮是宏观物体,杨絮飞舞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也是运动的,因为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D、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属于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点,是我们应熟知的. 12.(2016?大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水温越高,说明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1)大气有压强,大气压能把吸盘牢牢地吸在玻璃上;(2)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物质分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A、尘土飞扬,飞扬的尘土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弹簧间存在很大的空隙,所以能够被压缩,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错误;C、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该现象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C错误;D、水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分子动理论等内容,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3.(2016?安庆一模)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钢棒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空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水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现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②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解答】解:A、钢棒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沙尘飞舞是沙尘的机械运动,沙尘是可以眼看到,不是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C、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符合题意;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基本性质,不属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的运动的区别. 14.(2016?泸县校级模拟)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吸热越多的物体内能越大C.50℃的水比40℃的水内能大D.发光的灯丝比没有通电的灯丝内能大【分析】根据内能的概念分析各个选项.【解答】解:A、说法错误,内能与物体的速度无关;B、说法错误,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吸热多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多;C、说法错误,内能不仅温度有关,还与质量有关,温度高物体不一定质量也多;D、发光的灯丝比没有通电的灯丝的温度高,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余下内容暂不显示,请下载查看完整内容
物理试题物理试题物理毕业类试题物理毕业类试题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综合检测题及答案是内能的测试题,内能(internal energy) 组成物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综合检测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 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C. 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2.
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A.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D.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B.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4. 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 B. 冬天在暖气房里感觉暖和C. 冬天围着火炉烤火感觉暖和 D. 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5. 下列现象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钢锯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 火车经过铁轨后,铁轨发热C. 保瓶瓶的塞子被水蒸气冲开 D. 砂轮打磨工件时火星四溅6. 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C.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D.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7. 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并互相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则它们具有相同的 ( )A. 温度 B. 比热容C. 内能 D. 质量8. 将一个铝块截成相同的两半,取走一半,则余下的一半铝块 ( )A. 密度和比热容均减半 B. 密度减半,比热容不变C. 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半 D. 密度和比热容均不变9. 铜的比热容是铅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它们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则铜块温度升高的度数是铅块温度升高的度数的 ( )A. 1倍 B. 倍 C. 9倍 D. 3倍10. 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 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 铜块吸热,水放热C. 铜块放热,水吸热 D. 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1. 两个人向相反的方向拉一根绳子,绳子没有拉断,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 力,除此以外,分子之间还存在着 力。12. 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 能转化为 能,这是通过 的方式实现的。13. 物理学中的“热”可以表示温度、内能、热量等含义,下面几句话中“热”的含义分别表示:①摩擦生热: ,②冰块吸热而熔化: ,③夏天天气很热:
。14. 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将水放出,以防秧苗冻坏。隐含的物理知识是,水的 较大,气温降低时,水
(选填“放出”或“吸收”)较多的 (选填“温度”、“内能”或“热量”)。15.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 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16.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 (kg•℃),若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 (选填“改变”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三、实验探究题(共19分)17.(5分)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1)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温度 ,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3)由此实验及其它大量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8.(6分)阅读下表: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
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微信 公众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 热点资讯全知道微信账号:zk51edu
QQ群:关注精品学习网初中生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中考生频道
频道相关推荐
【中考查询:||】
【考前必知:||】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初中生学习资料库
物理试卷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砂轮机工件托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