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星100000战斗力号行星之力怎么得 行星之力有什么用

变形金刚之银河之力
配音:暂无
总集数:52集
更新时间:
需跳转至其他网站付费观看哦~
1、请选择问题类型
2、请留下联系方式(选填)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支持行星、恒星自转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不会停下来?或者说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停下来?假设行星或恒星都停下来了,会发生什么后果?
辉仔19041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星际云和尘埃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向质量中心收缩时,因物质颗粒的相互碰撞和摩擦产生静电力,静电力是有方向的,而且带电粒子形成电场,粒子通过电场时,受到与运动方向不一致的静电力(洛伦兹力)作用,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一开始时,各个颗粒的偏转方向是不同的,但经过较长时间后,偏转方向会渐渐趋于一致,就会造成收缩中和星际云团整体的旋转,并在旋转中由于离心力而由近球形变成扁平状.在星际云团的中心会形成大的质量团块,在周边会形成小的质量中心和质量团块.这就是星系和像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的由来.由于角动量守恒,当旋转物体的尺度缩小时,旋转的角速度会增加.也许在质量团块没有形成时,旋转的角速度还慢到几乎看不出来.但一旦质量团块形成了,尺度缩小了,旋转就会加快.这些质量团块就是星系中心或太阳这样的恒星,或像是更小的行星、天然卫星这些天体了.这些天体继承了原来星际云团的旋转角动量,当然也就会在不停地旋转了.由于引力使宇宙中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大质量天体上,如恒星、行星等,宇宙空间几乎是完全真空,天体以外没有物质与天体发生摩擦,也就没有使它们的旋转运动慢下来的力的作用,它们一旦旋转起来,就停不下来了.而且它们自转方向一定与公转方向一致.这也是原先的星际云“遗留”下来的角动量造成了.(注意:金星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反,是个特例)如果天体只是自转停下来,应该问题不大.金星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说是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其实金星基本上是不怎么自转的,所以它上面的一天比一年还稍长一点.这是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天体与金星发生达碰撞,减慢了金星的自转,让金星的自转基本停下来了.但金星仍然在围绕太阳公转.可见一颗行星如果不自转了,也没有多大关系.但行星如果不公转了,就麻烦了.行星公转是沿公转轨道切线方向的惯性力与行星向太阳掉落的引力相平衡的结果.如果公转停下来,向前的惯性力消失了,只剩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了,那这颗行星就会冲着太阳而去,而且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恒星来说,如果它附近没有别的大质量恒星的话,失去自转应该也是问题不大的.但同样不能失去围绕星系中心旋转的公转运动,否则也会像行星一样,落入星系中央.一个天体系统能够稳定,是各种力和各种运动相互平衡的结果.天体的自转只与这个天体自己有关,不转了也问题不大,只会影响到这个天体自己.而公转是几个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的结果,如果其中一个天体不公转了,“造反”了,那系统的平衡就被破坏了,系统就会失去稳定性.
1、好像没说行星、恒星自转和公转的的动力源自哪里?2、为什么星体会普遍存在转动的现象呢?你能回答一下吗?
说了呀,第一段和第二段说的就是星体是怎么转起来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生活中的经验诚然可贵,但即便在平常的生活中,也难免出现差错,更何况在大气以外,茫茫宇宙之中呢?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速度逐渐降低是因摩擦力的存在,到宇宙空间之中,物质密度极低,相应造成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日月星辰的运动就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让他们停下来,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提供一个和运动速度相反的力。生活中倒也能够举出类似的例子,两个相对运...
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讲,太阳自己燃烧自己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月球,宇宙射线什么的,难道只有太阳的能量是来自太阳自己本身?所以我认为宇宙有一个入口,有源源不断地能量从宇宙外输入到宇宙里。同时宇宙也有一个出口,有源源不断的尾气从宇宙里排放到宇宙外。...
太深奥了。难道是因为银河系中心的大黑洞么
扫描下载二维码查看: 63065|回复: 119
行星开发进阶指北
本帖最后由 zyc1204 于
12:34 编辑
写在前面的话
从去年7月加入EVE,接触行星开发已有半年。从刚开始的四处寻找教程照猫画虎,到现选择好产品,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生产线,其间也曾走过不少的弯路,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体会,在这里想分享给广大新加入种菜产业的朋友,让他们的生产更快的步入正轨。接触种菜时间也不算多,资深谈不上,心得体会也可能会有一些片面,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不吝指正,希望能多和大家交流。题目里面有进阶二字,所以基础的东西不会占据特别多的篇幅,写的东西比较多,从开贴到写完也过了几个月时间,但还是想写完再发,省得大家等。PS:行星开发是个好东西啊,咋关注度这么低呢?强烈希望设立行星开发专栏啊~
内容补充:----内容涉及行星链的一些数据研究以及超长行星链布局的优化
=================================================================================================
行星开发是EVE世界中的一种原材料产出方式,行星开发产物涉及到EVE制造业的各个部分,维持POS运作、装备制造、玩家建筑物建设等。行星开发对于新手玩家来讲,它的技能门槛低,不需要你随时随地操作,只需每隔一段时间上线配置生产线,收取产物,就会有一笔不少的收入,是一种非常好的额外收入来源。行星开发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初期建设,而且这个成本也是非常低的,不论在什么地方,行星开发都是稳赚不赔的。
1.行星种类
EVE世界中行星有如下8种:贫瘠、熔岩、等离子、温和、冰体、气体、风暴
每一类行星都有5种资源,对于不同种类的行星,资源有部分重复,且丰度不同。比如:海洋和贫瘠行星上都存在“水基液体”,但是很明显,海洋行星上水基液体的丰度远大于贫瘠行星。
同时,也有一些只有特定行星才能产出的“独占型”资源。比如:“长英矿物岩浆”只有熔岩行星产出。
充分了解每种行星的资源特性能够帮助你选择合适的行星开采你需要的资源。
对于同类行星,其资源的丰度取决于它所处星系的安等,安全等级越低,丰度越高。虫洞中的安等统一为-1.0
2.行星信息行星信息中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数据,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行星半径。行星半径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从一个方面决定了你能在行星上放下多少建筑物。
行星半径越大,同样紧挨的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越远&&
这意味着同样的配置下行星链能耗会更高,于是,你会发现在贫瘠行星上你可能可以放下10工厂,但是到了气体行星上,你可能只能放下8工厂。贫瘠熔岩等固态行星半径一般较小,气体风暴等气态行星一般半径较大。
3.产业链概述行星开发产业链的大致流程及产物详见以下表格
流程开采初加工深加工装置采集控制器基础工业设施高级工业设施高科技工厂产物原材料已加工材料加工过的资源物品特种资源物品高级商品简称P0P1P2P3P4
从P0到P4,高级的产物都是由低级的产物进行加工而得来,其产业链是完全封闭的,不需要其他原材料的支持,无论是想做初级原料生产商,还是高级产品加工商,所需技能是一致的,可谓进退自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zyc1204 于
23:56 编辑
行星建筑学
为什么行星建筑学要单列一章来讲,因为见过不少的朋友的建筑物摆放可能不是那么的科学,这造成了同样的技能条件下,你能建设的建筑物更少,效率更低。好的建筑物配置和摆放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还应该清晰明了,降低日常维护难度。
行星建筑物基础信息
通过学习指挥中心升级理论可以升级指挥中心,增加其CPU和PG的输出量,这样能放下更多的建筑物。
具体数值见下表
指挥中心资源表等级初始12345CPU/MW1675705712136172152131525415PG/tf6000900012000140001700019000
下表罗列了各个建筑物的资源需求 行星建筑物基础信息表
资源采集 资源处理储藏和运输
采集器 采集点基础工厂高级工厂高科技工厂发射平台储藏中心CPU/tf40011020050011003600500PG /MW2600550800700400700700建造成本 /ISK45,000075,000250,000525,000900,000250,000
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星链消耗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可能需要做到以下几条
1.行星链不需要连接到指挥中心
2.除了采集器、指挥中心,其他的建筑物应该尽量紧贴以减少行星链消耗
3.不要建设储藏中心,只使用发射平台。
先上自己的配置图,方便解释
采集行星配置
借着这个图讲讲采集行星的布局思路一个开采行星的生产流程应该是:
采集器--&发射平台--&基础工厂--&发射平台
采集器开采的P0输入发射平台作为一个缓冲,在发射平台进行再分配,输出到各个工厂,工厂进行加工后产物输出回发射平台
不要将采集器直接输出到工厂,这不科学!!
根据上边的流程,发射平台和工厂始终保持紧密放置,形状如何无所谓,主要就是,紧贴紧贴再紧贴。没有必要把每个工厂都直连发射平台,可以通过其他建筑中转,这样可以减少行星链消耗。对于采集器,因为行星上资源分布变动的关系,你需要让采集器能够在一片广阔的区域内自由地移动,这样每次只需要重建采集器,45000ISK而已,洒洒水了。
重建采集器配置好采集点之后,别忘了重建传输带把P0传输回发射中心!
另外如果产量稳定保持很高的水平,一天不到就会爆仓的话,建议拆工厂再加一个发射平台,加工好的P1产物输出到这个发射平台里。为什么不是储藏中心,因为采集行星的主要瓶颈是PG,而发射平台和储藏中心PG的消耗相同,而且发射平台的优势是你能够随时通过海关转移其中的产物,不用依靠快捷传输。
加工行星配置
因为我自己的产业链是P3,所以我给出的加工配置是这样的,左右两块区域分别是两种P2的加工,加工好的P2成品分别输入两个发射平台,在由平台输入到P3加工设施,加工好的P3再分别输送回两个发射平台。这样布置的好处是条理清晰,在补充P1原料的时候不会特别的混乱,两个发射平台的负荷相等,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可扩展性也较强,如下图
但是因为发射平台空间的关系,加满原材料也满足不了2天的消耗,基本上每天加料一次是必需的,嫌麻烦的话可以拆工厂建发射平台。
阵型这个东西,不拘一格,只要保证效益最大化,自己又用着舒服就好,也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
如果是做P4的话其实同理,因为高科技工厂的PG消耗更低,所以可以多放几个工厂。需要注意的是加工行星上产量的匹配,各级工业设施匹配数目在产业链规划一章已经给出,在保证每个设施的满负荷运转的同时又不让自己的工作太繁琐就是最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媛小白 于
21:00 编辑
全面具体的开发教程,个人喜欢P2-P3部分的讲解和理念,1204辛苦了
好文需顶起,另外我想转个人贴吧,谢谢
8行星工厂配置的传输带一般都是采集器到工厂群的超长链接需要升级导致pg不够。
我看别人贴子的解决办法是 ...
这是也是一种很好的配置方法,但是也有一些缺陷就是:每次重建采集器就要重建发射平台/储藏中心,重建后还要配置每个工厂的传输带,比较耗时,建设成本也相对高。
因为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做比较小的行星,所以超长行星链的问题碰到的不是特别多,偶尔有些特别远的要么拆工厂去采要么就换其他点,毕竟资源变动很快,今天少采的明天也许就回来了,差不了多少,不纠结。
还有就是,如果采集量只是少量超出行星链的传输上限,比如120%以内,我一般选择舍弃这些多余的采集量而不去调整布局。采集量超出的多的我就选择拆工厂升级行星链,毕竟采到的才是自己的,现在加工不了留着以后加工也好。
没有必要把每个工厂都直连发射平台,可以通过其他建筑中转& && && && && && && && && && && && && && && & 这个应该怎么做啊???
本帖最后由 zyc1204 于
00:08 编辑
在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种菜了。
种什么?这是个问题
有的朋友会说,这还不简单?种菜是为了赚钱,市场打开,哪个贵种哪个不就好了。
这就是我一开始的想法,但是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简单,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产品之前,最好先考虑下以下几个问题。
我先对定位做一个简单的划分,介于两者之间的可以自行取舍。
A:只是把行星开发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额外收入来源,有就行,不过分计较多少
B:想要依靠行星开发发家致富,建立成规模的生产线
问题:需要投入多少时间?
行星开发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非常省时省力的,这种印象并不全对。
A:它确实非常节省时间,不对开采量有过多要求,5个行星配置下来恐怕不超过10分钟。当然,这样是无法使收益最大化的。
B:你每天花在行星开发的时间可能会需要几个小时,视角色多少,产业链规划而不同。
以我自己为例,4角色,共计21个行星,为了保持生产线的满负荷,我每天需要花2个小时左右来配置采集点,运输行星产物。
问题:需要投入几个账号?
A: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去做行星开发,建立专门的行星开发号意义不大,收益也不高。
B:想要进行规模化生产,一个或者多个专门的行星开发号是必须的,如需生产P3,P4等高级产物,需要非常多的低级产物,单角色难以满足需求。一个专门的行星开发账号的产出是能够负担月卡还有不少盈余。而且在行星开发技能毕业之后,在维持收入的同时,还可以转型成为战斗号,后勤号。
问题:需要做到P几?
A:从我个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做P1是最省心的。选好要做的产品,配置好行星,隔段时间收一次卖掉就好。为什么不推荐继续往下做?继续往下做就会涉及到行星的组合,不同原料产量的匹配,还有原材料的转运,单一角色很难达到比较高的效率。
B:越往高做,相对于底层的原料需求就越大,需要的角色就越多。而且行星产物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生产越高级的产物的收益不一定越高,视个人能力和市场行情选择。
定位清晰以后,回到种什么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建议
1.不要舍近求远
尽量选择自己常驻地区周围的行星进行开发,这样可以节省你运输的时间,而且,如果是位于低安或者00地区,更短的路程就意味着更少的危险。
2.不要嫌贫爱富
同级的行星产物有贵的有便宜的,这由供求关系决定,便宜的产物往往遍地都是,产量较大,贵的产物往往储量稀少,产量较低。单价高产量低的产物收益每天算下来不一定比单价低产量高的产物收益高,最终的收益孰高孰低,唯有多试试才能知道。
=================================================================================================
这里强烈推荐一个软件,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了解行情,规划产业
EVE多功能信息查询器
没权限发链接,麻烦各位用论坛搜索功能找一下
其行星开发相关界面如下
它能够根据你拥有的资源预测出你能生产的产品。也能将特定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料数量清晰列出,后面的价格评估更是能让你对收益情况一目了然,可谓非常强大。
其产品预测界面如下图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产品预测功能来充分开发每个行星的资源,把它们更好的结合起来,获得更高的收益。
其价格评估界面如下图
价格评估界面是产品选择的核心,在导入价格数据之后,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种产物的吉他价格,通过调整估价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组合,还可以计算来料加工利润,自己进行加工是否划算等情况。
在价格使用的选择上:估价代表的是买入成本,市场价格代表的是卖出价格
举例:如果要在市场上直接以卖家最低价购买原料进行加工,再直接卖给挂单收购的,计算其利润的价格组合应该是估价价格使用卖家最低价,市场价格使用买家最高价。
如果只是想查看各产物的吉他买卖价格,只需要把市场价格定为买家最高价(收购价)或 卖家最低价(卖价),点击刷新就好了。
当然因为TC没有开放API的关系,这些数据偶尔会有一些延迟或者差错,但是瑕不掩瑜,这个软件给菜农提供的便利是非常大的。
具体的软件使用这里不再赘述,有疑问的朋友可以留言。
===============================================================================================
这里再补充一点海关税率的概念
高安(统合部)低安/00(星际捷运)进口税率5%8.5%出口税率10%17%
低安和00的海关是可以被击毁的,玩家可以在击毁NPC海关后锚定自己的海关并自定税率。
(注:更新绝地反击版本后,随便哪里的海关都能击毁)
税率在这摆着,按什么价格收税呢?EVE中行星产物有一个指导价格,就是按这个价格收税的,用这个价格乘以税率就是需要缴纳的税费。
P0P1P2P3P4基准价格5 500 9000 70000 13500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高深的技术啊&&膜拜了
收藏了慢慢看!信息量巨大!
还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从海关向发射平台转移货物时,两个平台如何选择(我最多只建过一个)?另外,我从储 ...
2个平台可以分别各自与海关沟通发射上传或者下传产品,你建了2个平台的的话,在海关界面右侧你可以选择与哪个发射平台进行传输,你去建一下就知道了。储藏设施与发射平台之间是只能用快捷传输。
还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从海关向发射平台转移货物时,两个平台如何选择(我最多只建过一个)?另外,我从储藏设施向发射平台转移货物只能用快捷传输,不能建立传输带,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本帖最后由 zyc1204 于
12:10 编辑
技能规划及前期准备
1.行星开发相关技能
遥测感应技术提升探测距离指挥中心升级理论增加指挥中心能量栅格和CPU,能放更多建筑行星统筹管理学增加可开采行星数量,0级为1个,5级为6个行星学增加资源探测精度高级行星学
这6种技能可以分为必要技能 / 进阶技能两类。必要技能:行星统筹管理学、遥测感应技术、指挥中心升级理论必要技能顾名思义,要做行星开发,这三个技能不学就没法开展。对于业余菜农:推荐 遥测感应技术1级、行星统筹管理学4级、指挥中心升级理论4级&&需要约36W技能点
进阶技能:行星学、高级行星学进阶技能主要针对有多个角色同时运作的职业菜农,行星学和高级行星学能够增加资源探测的精度,技能越高你探测所得资源分布和实际分布的偏差就越小。当两个技能都达到5级,探测的精确度为100%对于半职业菜农:推荐 行星统筹管理学4级、遥测感应技术3级、指挥中心升级理论4级、行星学4级、高级行星学4级&&需要约90W技能点对于狂热菜农:除 遥测感应技术3级外,其他全部5级
2.其他前期准备这里强烈推荐准备两条G族工业舰:伊特龙MKV、埃比斯级伊特龙MKV拥有比较大的基础货柜仓,可以用来进行基础建设,行星指挥中心体积为1000方。当然同理其他族的工业舰也可。埃比斯级拥有初始4.5W方的行星产物仓,起跳速度快,而且有扩展能力,大规模收菜必备。
如果想提高收菜的效率,埃比斯级配装主要思路:减少起跳时间,加快跃迁速度。低槽 惯性稳定器 x2、纳米纤维内部构架 x2中高槽无所谓船插 中型超空间速度调节器 I x3PS:低槽的“扩充货柜仓”对行星产物仓无效在低安为保证安全,低槽可以装跃迁稳定核心
在00建议你看好预警频道,周围不安全就别出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zyc1204 于
18:03 编辑
产业链规划
产业链规划主要针对有一定规模的菜农,单产P1的话不涉及产业链
下面的表格是各阶段反映流程的一些基础信息
P0-P1P1-P2P2-P3P3-P4反应装置基础工厂高级工厂高级工厂高科技工厂反应周期30分钟1小时1小时1小时每周期每种原料消耗量300040106需要反应物种类122332+1种P1每周期产物产量20531
生产P3的过程中有两类不同的方案,而相应生产P4的过程中有三类不同的方案,需要区别对待
各装置匹配数目表流程
P0-P1P1-P2P2-P3P3-P4& &
基础工厂高级工厂高级工厂高科技工厂P32P2方案2x4=82x2=41
3P2方案2x6=122x3=61
P4湿件主机2x36=726x6=362x3=61生产这两种P4需要三种P3,而这三种P3都需要三种P2来生产,流程最为复杂。反破损快速反应无人机自协调能源核心2x24=484x6=242x3=61生产这三种P4需要的P3均需要2种P2来生产。递推计算模块广播节点无菌管道2x16+1=334x4=162x2=41生产这三种P4需要两种P3和一种P1,而这两种P3都由两种P2生产得到。有机砂浆喷注器纳米-工厂
从上表可以看出,假设需要生产湿件主机,那么9个8工厂满产的采集行星才能满足2个高科技工厂的生产需要,再加上专门进行加工的行星,工作量可谓非常之大,所以多角色之间的协同作业是保证生产效率的必须前提。
有关于产业链规划,我还有如下几个建议
1.不要在一个行星上采集两种原材料
改版之后采集器的初始CPU和PG消耗非常的大,在一个行星上放置两个采集器你恐怕无法放置足够的加工装置,这将导致你的生产效率非常低下。
2.采集加工分别进行
在一个采集行星上只开采一种原料,并把它加工到P1,然后专门建设加工行星,进行P2、P3、P4的加工,这会消耗你的时间运输产物到加工行星,但是因为采集器的高消耗,这无疑是更高效率的方案。
PS:加工行星尽量选择半径小的行星;加工P4的高科技工厂只有贫瘠行星和温和行星才有。
3.选择采集行星时,尽量做到能够互补
这句话的意思,打个比方:比如我要生产一种P2“机械元件”,需要“反应金属”、“稀有金属”两种P1原料,我的建议是使用2个贫瘠行星作为采集行星。原因是贫瘠行星上同时拥有这两种资源,在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或者是你的原料库存不平衡的时候,你随时可以切换这两个行星的生产线,只需要重新配置,不需要重新建设。当然,这肯定是在你拥有这样的资源的前提下,不必强求。
4.不要在没有海关的行星上进行生产
没有海关会让你的货物进出口变得非常蛋疼。你说指挥中心也能发射?我建议还是忘了这件事吧。
本帖最后由 zyc1204 于
20:01 编辑
如何提高采集量
这一章可以说全是干货啦,因为这是纯粹的经验谈,而且关系到收益,所以放到最后压轴啦。
之前在技能规划一章提到过,“行星学”和“高级行星学”这两项技能的高低会影响资源探测的精确度。很多朋友可能对这个没有切身的体会,因为几乎所有的教程上都会告诉你,拖动设置可见资源上限的箭头,那些白色的区域就是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这句话不能说全对,因为你所看到的资源分布未必是实际的资源分布,这其中有偏差,而决定这个偏差大小的,就是“行星学”和“高级行星学”这两个技能的高低。上图说话
做示范的角色“行星学”和“高级行星学”都是0级
可以看到第一副图中,在没有点下安装程序之前,采集器勘探程序数据显示程序输出每小时1615单位。但是当我点下安装程序之后,再次打开采集器勘探界面,程序输出变为了每小时1152单位,差距非常大。程序安装后你看到的程序输出数值才是你实际开采出来的数值。这意味着我所看到的资源分布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而这个偏差只能通过学习技能来缩小,当“行星学”和“高级行星学”技能都满级的时候,安装程序前后就没有差异了。
我在这并不是说大家去把这些技能学了就好了,这样完全没有技术含量,这一章我写的重点是在没有技能支持下如何找到资源最丰富的点。
这里有一个个人经验:勘探程序看到的资源分布只是偏离了实际分布,而不是完全不同的分布。
换句话说,实际资源丰度高的点总会出现在你探测出来丰度高的点的附近。
话还是有点绕口,不太理解的先往下看。我从头来个分布图解。
1.扫描器选择你想要开采的资源,拖动可见上限,直到行星上只有少数白色的区域,在那个区域放下采集器。
2.打开采集器勘探程序界面,点选你要开采的资源,并配置一个采集点,将采集区域大小设置为最长的14天,拖动它放置于白色区域的中心。
设置为14天的原因是,其采集点覆盖范围最大,有助于我们快速定位资源丰富的区域,在定位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只需要一个采集点。
还是引用刚才的两张图
安装前1615,安装后1152,肯定是偏离了。
3.在确定勘探有偏差之后,停止程序,移动采集点到刚才的位置周围,安装程序,看程序输出情况。之前的探测数据我会用图标示出来,方便大家理解,实际操作中就要大家记在脑中了。为简化教程,之后的程序输出数据都默认为安装程序之后的
4.移动采集点之后,输出略有提升,但还是不理想,继续刚才的步骤
5.换到右边,还是不理想,继续
6.可以看到输出有所起色,1340。一般来讲,中心点上下左右四个点,哪边发现输出有明显上升,可以继续在那边做文章,继续往上。
7.继续向上,还有潜力,1520,已经接近终点了,继续在周围试探确认下。
8.向左边,输出保持稳定,往右再看看
9.向右移动发现还有潜力,,1615,这个数字和第一个点安装程序之前的数值一样,终点应该就是这里了,为了确认,再往右看看
10.输出略有减小,1607,差不多了,根据之前的定位,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大概的区域,点出其余9个采集点,将它们紧密排列放置在这片区域。
11.安装程序后,得到实际输出,58129单位/小时,还算不错
至此,一次配置采集器的操作就完成了,其主要思路就是通过使用单个大面积的采集点来快速确定资源的大概分布,上面的所有步骤加上安装程序的CD时间,总共不超过5分钟。花5分钟时间,提高不少产量何乐而不为呢?
注意:在定位过程中,不需要点击确认,只当最后放置好所有采集点并确认输出之后,方可确认。
当然,偏离的距离有可能很近,也有可能比较远,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很快定位到理想的区域,但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花费很多时间也找不到理想的区域,这个暂时我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换个区域重新开始或许能有所改观。
图比较多,讲的可能不是特别清晰,还请各位按照流程梳理几遍,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留言我会尽力解答。有什么不正确或者不完善的地方也请不吝指出,非常感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之前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吉他来料加工,这里还想谈谈自己对吉他来料加工的一些看法,吉他来料加工的难点主要不在于选择做什么,哪个收益高用上面的软件一看便知。个人觉得难点在于收购低级原材料,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盯着市场改单,想在市场里以比较低的价格收购到足够的原材料我觉得比较困难,而低价的原材料是获利的根本。下面有几种情况的简单比较
以P4为例,数据为日的数据,估价价格代表着成本,市场价格代表着售价,通过三种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对比
1.挂单收购原料,加工好的产品挂单卖出
这样的方案拥有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售价,是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代价是挂单买卖都需要花费不少精力。
2.直接最低售价购买原料,加工好的产品挂单卖出
挂单收远比挂单卖要竞争激烈,故直接购买原料能节省不少时间。
3.直接最低售价购买原料,加工好的产品直接以最高收购价卖出
最为省心,利润嘛,看看就知道了。
可以得出的结论
能否以收购价收到足够多的原料是利润的根本,直接购买原材料加工基本不赚钱
(注:以上利润没有考虑买卖的各种税费,实际利润会比计算得出的更低)
本帖最后由 zyc1204 于
20:07 编辑
THE END各位看官辛苦了~ 自爆下ID,低调的章鱼哥欢迎游戏中交流~~
楼主辛苦了!
有关资源衰竭的方面可以补充一些,另外p4价格还算可以吧
还有就是布局应该注意行星半径大小,气体和冰体球通常很大,传输带的资源需求不够一般的布局,望楼主再编辑下
楼主辛苦,,很详细的资料
学习学习了
很详细,LZ辛苦了~
写的不错。回想年弄的满头大汗,也是一脸幸福啊
有关资源衰竭的方面可以补充一些,另外p4价格还算可以吧
还有就是布局应该注意行星半径大小,气体和冰体球 ...
感谢回复,资源衰竭这个问题因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没有找到可以形成理论的规律,所以就没有去说了。
个人感觉开发的人多了有很大可能会导致资源减少,但是也不一定,也会偶尔有一些储量非常高的点。然后就是开采一段时间换种东西开采可能会有惊喜~
半径的问题有提到过哦,通常很大的行星的解决方法就是拆工厂,一般来讲,采集行星8工厂满产就足够,所以可以不用9工厂, 再就是如果采集量只是少量超出一级传输线路的传输量的话可以考虑把多余的产量舍弃,不用升级线路。如果实在是太远,那就只好全部拆掉选址重建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拉星160000战斗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