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存款好不好存款被忽悠买保险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银行存款被忽悠买了保险,怎么办?
4d206c0fb41bf
去银行存款,被忽悠买成了保险中国人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分红型)。
我是不是可以在10天内申请退保?
应该找谁退保?
山东 泰安 新泰市发表时间: 20:14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找法网认证系统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你可与为你办理相关业务的人员协商,要求退还相应的款项
回复时间: 21:43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1712 个回答
保险理赔相关词条:
遇到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吉安优秀律师
保险理赔律师
专长:保险理赔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去银行存钱 被忽悠买了人寿保险
02:57  来源:中国消费网·中国消费者报  郑梦超 ︳ 我要分享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记者 郑梦超) 到银行存钱,却被忽悠购买了保险,而保险到期后收益率并未达到当初业务员的承诺。因在某银行一网点有过上述遭遇,购买了中国人寿投资分红型产品,北京市延庆县部分消费者近日向某银行延庆支行索要相应赔偿。rn  近年来,保险公司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保险的行为凸显诸多问题,引起保监会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关注。法律人士建议,被忽悠购买保险的消费者若想维权,可通过购买的保险保费金额占家庭收入比例过高来举证对合同缔约目的存有重大误解。rn  存钱忽悠成保险rn  面对某银行北京延庆支行大堂经理值班办公桌,61岁的当地居民严女士心情复杂。6年前,她与老伴就是在这里,被一名打扮与银行职员相近的保险公司人员忽悠,买了10万元投资分红型保险。&因为穿着相同的工作服,我们一直认为她是某银行的人。她对我说,买这种保险的收益要比5年定期存款利率收益高很多,并一再保证绝对不会低于5年定期存款利率。&严女士说,随后,这名&员工&又将她领到银行柜台,称钱还是存入银行,与定期存款一样,5年后到期,结算本金利息。rn  一系列的行为都让严女士确信,自己的钱存入了银行。&本来我就是来存钱的,考虑到收益率更高,我就同意了。&严女士说,没想到,14天后,她收到一套中国人寿分红保险保单,被告知收益按年计算,一年一分红。&去年9月保险合同到期,收益只有1.1万多元,比银行同期利率收益要少很多。&严女士说,按照当时某银行5.85%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收益至少相差1.8万元。严女士说,她对此与某银行延庆支行交涉,有关负责人称需与中国人寿协商解决。目前,该问题仍处协商中。rn  延庆县王泉营村村民张女士也向记者反映了类似遭遇。&我当时到某银行存钱,也被穿着某银行工作服的保险公司员工忽悠,买了10万元投资分红型保险。结果到期后,收益率只有1.1万元,比定期存款利率差很多。&张女士说,中国人寿延庆分公司在与她协商解决时表示,只同意支付2500元作为&安慰金&。rn  &我在村里是扫大街的,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到银行存定期也是为了多挣钱,结果却被忽悠买了保险。算下来,买保险的收益要比定期利率亏1.8万元,这可是我3年的工资。&张女士气愤地说,购买保险时,保险公司员工未告知任何风险,只一味强调高收益。rn  多人要求补偿收益rn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保险俗称&银保渠道&。因保险公司员工穿着与银行员工类似,导致一些警惕性较差的中老年人易被忽悠,认为自己购买了银行推出的保险,从而&高枕无忧&,坐等所谓的高收益率。但因保险公司销售的理财分红型保险存有风险,业务员承诺的收益率往往无法达到,最终引发双方纠纷。2010年11月,中国银监会以&特急文件&方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叫停保险产品&驻点销售&。rn  然而,《通知》下发前受骗的消费者,问题解决起来却并不容易。rn  据记者了解,某银行延庆支行近期经常发生由以往驻点销售保险所引发的纠纷。rn  &这事儿是挺多的,每天我们都要处理。居民来我们银行存钱就是我们的客户。出了事,我们肯定要负责,但关键是保险公司的态度。&1月8日,某银行延庆支行营业部副经理郎利新对记者说,只要有客户反映误买保险的问题,他都会叫保险公司负责人来接洽解决,&但解决得有个流程,我们也只是负责协调。&rn  但在保险公司看来,这种事似乎没有太多协调的余地。&合同上有客户的亲笔签字,是客户的真实意愿表现。所以合同真实有效,没有问题。&1月8日,中国人寿延庆分公司一名经理对记者说。rn  &现在,我们手中根本没有保险合同,只剩下每年获得分红的通知单。&严女士对记者说,中国人寿公司要求,保险到期后必须上交保险合同,否则不予返还保险本金及收益。rn  &我们的合同回收后会统一封存或销毁。&中国人寿延庆分公司工作人员刘某对记者说。至于为何不给客户,其称不知情。rn  1月8日,记者与严女士共同来到中国人寿延庆分公司,在其办公区域,记者看到多名穿着朴素的中老年人与其工作人员就保险事议协商,称当初购买保险时存在误解,要求拿到保险业务员最初承诺的收益。rn  与投诉人严女士与张女士类似遭遇的客户有多少人?为何要将到期客户的保险合同收走?此类纠纷将如何解决?记者就上述问题询问中国人寿延庆分公司经理绍某,其称自己无权回答记者,需由上级公司有关人士正式回复。rn  缔约目的存重大误解rn  记者注意到,针对银保渠道销售保险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误解,保监会曾多次发文进行提示、引导。2012年5月,保监会发出公告提示合理购买寿险产品的5点关键细节,其中建议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和所处的人生阶段,选购合适的产品。在分析自身保险需求时,首先考虑保障,再根据经济条件安排储蓄和投资理财规划。2012年8月,保监会网站公布《关于在银邮代理机构购买人身保险产品有关注意事项的公告》,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在银行、邮政网点购买人身保险时,核实产品内容,认真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了解分红、投连和万能保险产品具有收益不确定的特点。rn  &严女士等人要想维权,关键要强调自己的缔约目的是存钱,而不是买保险。&1月9日,保险业资深律师、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对记者说,严女士等人去银行的目的是存钱,但在保险公司人员的误导下才错买了保险,在合同缔约上存有重大误解。但因其购买的保险合同年限较长,且在长期持有过程中未提出异议,因此在维权上有些被动。rn  李滨建议,严女士等人可以通过其购买的保险保费金额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过高,来举证证明自己错买保险。&根据国际惯例,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不应超过10%。此外,保险购买的顺序是先基本保障型保险、后投资分红型保险。保险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要先保障再投资。&李滨说,如果购买保险的金额明显超出家庭年收入,可以作为举证的关键点。rn  &如果消费者要起诉,涉及民事合同纠纷,只能起诉保险公司。如果涉及侵权纠纷,那么银行也可作为被告,承担连带责任。&李滨表示,银行作为保险业务的间接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串通侵害消费者财产权,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外,银行还应负有一定行政责任,&银行故意与保险公司串通,采用着装相似的行为来混淆主体,涉嫌欺诈消费者。&rn  延庆县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义东建议,保险公司和银行在推销产品时要对消费者负责,要着眼企业长远发展而不是短期利益,明确身份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如实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尤其是免责条款和风险点,必须详细向消费者介绍清楚,不能只介绍回报而不提存在的风险。rn  相关链接:驻点禁令松动 着装须有明显区别rn  今年1月1日起,《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邮政保险代理渠道销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其中对&禁止保险公司人员驻点&有所松动。《通知》中规定,&在代理合作期内,连续两个季度银行、邮政代理机构省级机构代理同一保险公司业务,期交保费达到或超过该省级机构代理该保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的30%的,该保险公司人员可以在该省级机构的相关网点进行辅助咨询。&对驻点的保险公司员工,《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人员须佩戴有明显本公司标识的胸牌,着装与银行、邮政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有显著区别。保险公司人员不得单独接触客户销售保险产品。rn  《通知》还规定,在销售保单利益不确定的保险产品(包括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变额型等人身保险产品和财产保险公司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保险产品)时,如果出现趸交保费超过投保人家庭收入的4倍、期交保费超过投保人家庭年收入的20%、保费交费年限与投保人年龄数字之和达到或超过60、保费额度大于或等于投保人保费预算的150%等四种情况之一时,保险公司承保须取得投保人签名确定的投保声明。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1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老人去银行存款却被忽悠买了保险 收益不及定存
市民詹先生的父亲于日到黄冈某银行存钱,结果被银行工作人员代办了一份银行保险存款,当时说好到期后连本带利有20万左右,取出来发现仅17万,还不及银行的利息。跟银行协商无果,便通过大楚网今日报料维权,目前问题得到圆满解决。12月1日,市民詹先生通过大楚网今日报料平台发表网贴报料:诉称“日,我父亲到黄冈某银行存钱15万,结果被银行工作人员办了一份银行保险存款。”“当时工作人员对老人说这是银行内部合作的,有保障,到期后连本带利有20万左右,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今年到期后,詹先生的父亲让其去取钱,于是詹先生带着这份银行的存款保单去取钱,被告之要在3一5个工作日才能把钱打到账上,经查,发现本金和利息加起来一共只有17万左右,“如果按照当时银行发布的5年期5.5的利率算也有19.125万,与银行当年说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詹先生说。于是詹先生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和银行客服进行投诉,通过保险客服那边的用户验证,发現系统留的电话是180开头的手机号,根本不是詹先生父亲本人的手机号,并且仔细对照存款保单,发現用户签名都不是其父亲本人,而是一个伪造的姓名章,“上面的字都是错别字,我父亲姓“詹”,姓名章上‘占’,并且投保人声明处也没手写保证及手动签名,一个字也没写。”詹先生说:“我给农行那边一共打了6个投诉电话,对方说是28号下午5点前给答复,结果也没看见有电话来,后来银行答应把利率调到4.4,我没同意,我要求按照当时5.5的存款利率算。”此后“多次协商未果,恳请曝光帮助维权”。12月9日,报料人联系大楚网工作人员,称保险公司和银行方受银监局及工商局委托,已协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发布的5.5利率进行计算赔偿,事情已圆满解决。作为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旗下重要门户网站,大楚网今日报料APP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开放性维权平台, 倡导真实、准确、冷静、理性反映问题。为维权事件中涉事各方提供平等对话渠道,推动相关问题圆满解决。维权网友与被投诉对象享有法律规定同等权利和义务。 如果你身边有烦心事、糟心事,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下载今日报料APP, 向我们报料, 腾讯大楚网会将曝光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oliviaxiao]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储户去银行存款却被忽悠买了保险 状告银行索赔_网易财经
储户去银行存款却被忽悠买了保险 状告银行索赔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储户去银行存款却被忽悠买了保险 状告银行索赔)
6年前安庆市民士到银行存钱,结果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买了保险,当时银行承诺保险收益高于利息。然而6年后保险到期,彭女士发现保险的收益比银行利息少了近1.5万元。多次讨要说法无果后,彭女士近日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庭,1.5万元经济损失和1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去银行存款变成“买”保险
今年42岁的彭女士是位个体工商户。 日,彭女士来到安庆市大观区的一家银行办理定期储蓄业务。了解到彭女士要存30万元,银行工作人员李经理将她带到接待室,推荐她购买一款6年到期的(国寿鸿福两全)保险产品。
彭女士说,当时李经理向她极力推荐这款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保险收益肯定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并表示为了保证安全银行还要出具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凭证。
有银行做背书,彭女士于是将30万元全部购买了这款保险产品。
6年后收益比存银行少1.5万
今年8月27日,6年保险产品终于到期了。彭女士拿着保险单据到银行兑付时,惊讶地发现30万元6年的收益仅4万余元,比银行同期定额存款利息少了近1.5万元。
说好的比银行定期存款还要高的收益呢?彭女士为此多次到银行讨说法,并要求赔偿损失,但银行一直未给答复。近日,彭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银行在代销保险产品业务中作虚假承诺,对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造成储户经济损失的后果,请求法院判令银行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1元。
目前,安庆市大观区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
保险公司电话回访时提示有风险
对于彭女士的质疑,银行方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只是替保险公司代销这款保险产品,至于收益低于银行利息应该问保险公司,和银行没有关系。
昨天下午,经营该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银行在办理这项保险业务时,工作人员是否有风险提醒,现在已不得而知,不过保险公司掌握有后来给客户电话回访的录音,证明曾提示过风险。 (记者 乔剑)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保险存款好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