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懂钒电池国际最新2017年产业化的人有几个

000629:钒电池产业化项目_*ST钒钛(000629)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000629:钒电池产业化项目
就来说说钒电池的前世吧。说起钒电池的前世,不由得感慨美国人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能力。液流电池( Flow Redox Cell)或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居然是最早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支持发展起来的,并在1974年由一个叫做Thaller的人公开发表并申请了专利。这可以算作钒电池的前世吧。液流电池仅仅特指这一类电池,里面还具体包括很多种,例如钒液流电池(钒电池)、铁铬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液流电池、铅液流电池等。目前另一个在圈内小有人气的锌溴电池其实算半液流电池。具体的原理网上有介绍,不写啦。如果要深入了解,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请教一下杨裕生院士,他对整个体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大化所张华民教授也曾研究过包括多硫化钠液流电池和钒电池(也许张教授还研究过其他液流电池)。再来说收钒电池的问世。在液流电池的概念提出来大概10年以后,澳大利亚的Maria教授开始研究采用硫酸氧钒来做正负极电解液,并且在1986年申请了专利。这就算是钒电池的真正诞生。钒电池的概念出来还真是吸引人啊,最诱人的是由于正负极采用了同样的物质,因此不存在其他类型液流电池所碰到的正负极相互污染的问题,电池维护更容易,理论寿命更长。事实上,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电解液是可以永久使用的,更换电堆等其他的部件就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接下来说说钒电池的发展。且说Maria教授申请专利以后,这么诱人的前景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公司。接下来就是有些了缭乱的故事了,详细的情况我记得国外曾经有一个哥们写过,非常详细,详细到我都已经不太能全部记住了,有兴趣的兄弟可以试试在网上找找看(找到了别忘了通知我)。大概的情况是:Maria的专利先是到了UNSE的手里,然后日本人(SEI和Kashima-kita 电力公)早在1993年开始从UNSE手里获得专利授权开始开发钒电池;此后Pinnacle公司1998年以很低的价格从UNSE手里获得了Maria大妈的这个专利;但很快Pinnacle公司就发现自己的道行还太浅,钒电池也远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Pinnacle没能力做出产品来;同时和Pinnacle有一些关系的一些人在加拿大成立了一家Vantec的公司,这家公司借钒电池的题材上了市;随后这家公司又反向收购了Pinnacle,改名叫作VRB Power。随后发生了一系列围绕钒电池技术的官司……,最终大家记得的就是目前的这个简单故事:SEI一做就是10多年,前后投入了8000万美金啊,终于一步一个脚印,从1996年的100KW系统,做到了2004年的4WM系统。再往后就是VRB Power公司的事情,北京普能抄底收购VRB Power的事情,然后就是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要做钒电池的事情了。钒电池是一种基于金属钒元素的氧化还原电池储能系统,可深度大电流密度放电、循环寿命长、充电迅速、价格低廉。非常适用于大型静态储能,未来将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风能发电储能设备,电站储能调峰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或成为未来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减少风电、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每台发电装置需配备一款功率相当于其功率10—50%且储能需求高于风电装机容量的20%以上的储能蓄电池。有券商分析师估算,2020年中国的钒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6 万亿元,其中风电的产值将是主要部分。 目前,我国攀钢集团、普能公司以及万利通公司等机构都在紧锣密鼓研发并取得不俗进展。“我们有一种千瓦级的产品已经进行了批量化生产,还有一款兆瓦级的产品,正处于商业化示范阶段。” 把全球最大钒电池公司——加拿大VRB 公司兼并的普能公司董事长俞振华近期公开表示。另外,海南政府也引进了德国大众汽车品牌与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预计2017年完工投产。据外媒报道,钒电池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商业化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网调峰等领域。波恩项目的海南生活令人期待   一块手机钒电池,充电3分钟―5分钟后,可连续使用1个半月;一块电动汽车钒电池,充电3分钟―5分钟后,续航能力可达1000公里……不久的将来,这些关于新材料、新能源的设想将实实在在出现在“海南生活”中。根据刚刚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波恩项目投资有限公司、德国TUG新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将共同成立海南新传动技术公司,以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构筑起一条电动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链,构建以海南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为发展重点的海南特色工业经济。“无心插柳”引来新项目   其实,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的引进是一个“无心插柳”的故事。   波恩项目即中国中华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项目,旨在通过外交资源与行业资源相结合、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把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推向国际,也把国际先进技术引入国内。   与德国著名科学家科普林教授邂逅后,最初引吸波恩项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震东的是“热带雪花”项目。科普林教授是德国航天航空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应用方面的科学家,在新能源和生物方面有许多研究和发明,对水也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研究。“热带雪花”项目,即以六边形的雪花造型建筑,运用独特的居热带、赏冰雪的设计,让人在同一时间体验两种截然相反的气候。由于该项目设计并建设在热带,以反气候的奇观,展现人类对生活方式追求上的逆向空间,故取名“热带雪花”。   “热带雪花”项目得到了外交部的全力支持,将其作为波恩项目的重点项目引入国内。经过波恩项目顾问、海南省原省委书记兼省长阮崇武穿针引线,海南进入“热带雪花”项目的选址范围。杨震东回忆,从2009年12月至去年6月,波恩项目与德国投资方谈判了6次,其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了德国投资方的浓厚兴趣。去年6月,德国投资方来海南考察后,项目落户有了初步眉目。   在洽谈“热带雪花”项目的过程中,科普林教授的另一项发明高效能钒动力电池进入了海南视野。钒动力电池助力生态岛建设   作为电动汽车核心动力电池,目前作为主流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有着体积大、质量重、充电慢、续航短等先天缺陷。   据介绍,目前科普林教授已完成新型钒电池的工艺设计和模块制作,今年第一块模板钒电池将问世。据测算,钒电池一次性充电后,续航能力可达1000公里,充电时间只需3分钟―5分钟,成本造价是目前锂电池的40%,体积和重量分别是锂电池的1/25和1/10,可反复充电在12000次以上,电池寿命长达20年。科普林教授说,钒电池是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一次革命,可应用于移动电话、各类IT领域和家电、摄像器材、MP3系统产品、电动玩具等领域。   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负责人认为,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进入海南,具有四个重大意义。一是为海南带来了一个钒电池产业,同时钒电池具有超强的储能功能,可将太阳能、核电、水电、煤电、风电等电能储存起来;二是推动了海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三是推广低速便捷纯电动交通客、货运输汽车与农用汽车,扩大电动汽车使用范围,四是科普林科技研发中心将与海南大学合作,提升我省高校的科研实力。   杨震东介绍,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配套生产基地将分三期建设,第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根据300万元销售额来确定其产值,整个项目将在6年内全部完成。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工业经济   波恩项目的两大项目为何看好海南?我国前驻德国大使、波恩项目筹建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卢秋田认为,海南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又有广阔的我国内陆腹地,具有区位、地域、人文等多重优势,尤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又将迎来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机遇。   作为构建海南特色工业经济的发展重点之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在我省强势崛起。2010年,全省新能源、新材料完成产值25.1亿元,实现增加值7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1.84%。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力争2015年完成产值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约39%,占全省GDP7.93%。业内认为,目前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省继油气化工、林浆纸一体化、汽车及其配件、主要矿产资源加工、医药和农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后崛起的两大支柱性产业,以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构筑起的电动汽车产业和钒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链,将为海南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注入新动力。2013年攀钢集团销售收入有望超过600亿元。钒电池产业化项目由北京金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朔州开发区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朔州市宏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攀钢西昌钒钛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钒钛资源延伸加工基地。随着其开始投产,将对中国钒钛产业产生巨大影响。攀西的钒钛储量占中国储量的93%,占世界储量的45%。西昌钒钛产业园,其产业地位在业界举足轻重,汇聚世界关注的目光。凉山已探明矿种103种,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轻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278万吨,居全国第二,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全省第一,其中,铜、锡、钴、钼等占全省的80%左右,铜保有金属量136万吨、铅锌381.84万吨、铁15亿吨钒钛磁铁12亿吨。此次4万亿重大项目中,攀枝花当地的中小企业项目数不胜数,但龙头公司还数攀钢钒钛。在多个钒钛类项目中,记者都看到攀钢钒公司的身影,其中钛电池引人注目。2011年,公司和波恩项目投资有限公司、德国TUG新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德国大众汽车品牌与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建设面向国际的电动汽车产业和钒动力电池配套的生产基地。未来3年内,波恩项目和德国TUG将联合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及机构,以投资不低于120亿元的规模实施四大项目,包括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引进德国如大众汽车品牌,共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厂项目;合作生产低速便捷电动汽车项目,以未来全国农村交通工具和农用机械为目标市场,开发、推广低速便捷纯电动交通客、货运输汽车与农用汽车;发起创建新能源科技的投融资平台。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配套生产基地将分三期建设,第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根据300万元销售额来确定其产值,整个项目将在4年内全部完成。攀钢钒钛已经与国内全钒液流电池做的最好的普能公司合作开发钒电池,未来钒产业应用前景即将打开。说起钒电池的公司,那一定要说日本住友(SEI)。住友从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钒电池,从产业推广的角度来说,他们是钒电池的真正缔造者。Maria告诉了世人钒电池是什么概念,但SEI告诉了大家钒电池什么样、怎么生产、如何应用。http://.com.cn/vrbbattery在1996年的时候,SEI就已经推出100kw的钒电池系统。(汗啊,去年才听说大化物所推出了100kw的系统,整整晚了12年!)随后SEI就一边做钒电池的产品化工作,一边在日本各地做各种试用,包括和关西电力这样的企业联合做各种测试应用。SEI最著名的测试项目就是在日本札幌的4MW钒电池项目。http://.com.cn/vrbbattery札幌钒电池项目由日本政府NEDO出资,包括SEI在内的几家日本企业联合开展了钒电池在风力发电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这个测试项目从2005年开始,持续了3年,到2008年结束。据说钒电池每天能够执行几百次充放电,因此能够对风力输出进行实时平滑。我猜想从技术上讲,这个项目还是很成功的,毕竟验证了钒电池可以使用在风力发电中。但是最终为何没有进一步的大规模推广,可能存在一些特别的原因。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有时候一个产品的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好的技术不见得行,不好的也不见得不行,就看有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了。但总之在札幌的这个项目以后,似乎就没有听说过日本人在钒电池领域里做了些什么。这事情今天对咱国人来说也似乎成了一个谜,希望有机会彻底搞明白。关于这件事的猜想:1)资源问题。日本没有钒矿,由于做钒电池可是需要大量钒矿的,因此日本人发现没优势。2)价格问题。SEI的成本可能太高,导致没市场。再加上全球钒资源价格在2004年左右暴涨,产品成本更没法控制。3)竞争问题。大家都知道钠硫电池现在算是做起来了,当初SEI可是和NGK打得很厉害,可能是战败了……4)其他原因就不好说了,企业策略啦什么的。据说SEI今天也还在观望钒电池产业。在全球的钒电池领域里,SEI的举足轻重不仅仅在于上面的历史,还在于SEI掌握着钒电池里面的一些核心专利。对于全中国的不了解钒电池的人来说,很容易获得错误的印象:北京金能是中国钒电池领域最牛的公司,也是世界钒电池行业很牛的公司。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到百度和Google搜索一下“钒电池”,一下子就能在显著的广告位置找到北京金能GEFC;点击进入其网站,乖乖不得了,热闹非凡啊:韩国买了他们的钒电池,西班牙买了他们的钒电池,电科院访问他们……;再看看合作伙伴列表,那更是不得了,奔驰、沃尔沃、西门子、BYD,这一个红火啊。大家如果记得的话,2009年年初金能的网站写的是他们的产品电压是0~1000V!我的乖乖,更不得了了,1000V的钒电池系统可是世界最高水平啊!现在金能已经把1000V的钒电池信息撤换掉了,换成了额定25KW、最大100KW的钒电池电堆。这个数据相对1000V而言已经现实得多了。不得不说金能公司在广告营销方面花的心思是现在所有钒电池公司里面最多的。但是这个并不表明说郑教授有错,因为广告宣传是一个企业再正常不过的运营行为了。所谓的“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和原则,这是无可厚非的啦。对燃料电池行业如果了解的话,就应该知道有这么一家原来国内著名的公司:北京富原。郑教授最早好像是在1998年左右就到了北京富原做了技术管理人员,其间开发了质子交换膜材料和工艺。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最终郑教授独立出来继续从事其膜的事业。应该说郑教授还是挺有能力的,不管行业内的人评价如何,至少他做的膜在外观上看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了。在金能的网站上对这种膜的自我评价是“GEFC 在世界上首创溶液铸膜法批量生产全氟离子膜,打破了美日垄断,填补了中国空白,主要技术指标全面超过美日同类产品……”。我不了解金能的膜的实际性能,因此就不做评价了。反正杜邦的Nafion膜现在仍然是独步全球,虽然其专利都过期很多年了,现在还享受着惊人的80%以上的产品销售毛利。日本也有自己的全氟质子交换膜,在日本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国方面呢,国家这几年已经投资了不少钱(好像有5亿RMB了),就是为了做出类似的膜来,但直到现在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以后有机会可以讲讲膜的事情,今天先就此打住。说回到钒电池来。可以负责任的说,北京金能在2007年以前并没有做过钒电池,顶多是卖一些膜给其他钒电池公司和研究所,那个时期金能主要靠一些燃料电池和膜的销售来获得生存发展。金能正式介入钒电池应该是在2007年年底的事情,估计金能看到其他人做钒电池挺活跃的,因此自己也来凑一下热闹。应该说,钒电池在电堆结构上和燃料电池有一定的相似:电堆结构有点像,并且都要解决密封的问题。对于有燃料电池经验的公司来说,要做出有模有样的钒电池样机来,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做产品)。但看看金能公司网站上写的“GEFC 拥有世界领先的钒电池技术,在钒电池的核心材料全氟离子膜、电极、电解液以及电池堆结构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成本优势,短期内竞争对手无法超越”,我个人感觉挺玄的。凭借几个人就能在短期内获得这样的成果,那需要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才足够。但不管如何,你还必须得佩服北京金能,他们的确是卖了一个电堆给BYD,并且价钱不低;据传闻他们也和几个企业达成了技术输出协议,有了收入。说完SEI和VRB Power,接着就要说北京普能了。北京普能之所以重要,几乎完全是因为VRB Power的缘故。如果不是由于在2009年的收购事件,北京普能也许在钒电池行业就没那么重要了。http://.com.cn/vrbsystem查询一下北京普能的背景,还挺让人吃惊。大名鼎鼎的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居然是这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看来成功人士还的确和大众不一样,就是有眼光。这家2006年成立的公司,据说半路内部还闹独立,一部分人坚持做钒电池,另一部分人又单独成立了一家叫汇能的公司,专门开发锌溴电池。具体的情况在《普能与汇能:储能双雄》这篇采访报告上有详细的记载,有兴趣的人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看。http://.com.cn/vrbsystem其实说到这里,北京普能已经没什么可以写的了,因为在《普能与汇能:储能双雄》这篇采访报告但中,详细说明了普能钒电池目前的成本、未来的发展目标、遇到的挑战等。总结一下里面的关键内容:1)北京普能目前的钒电池价格不会低于每千瓦时600美元,并且目前成本不会低于售价;2)北京普能目前钒电池产品的效率不会高于75%,据称是为了实现工业级的可靠性而“主动”降低的效率;3)北京普能在2010年的销售目标是1500万美元。这个目标有点……4)北京普能未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保持产品的可靠性,他们的目标售价是每千瓦时500美金。这个目标似乎不容易。http://.com.cn/vrbsystem据采访报告,北京普能收购VRB Power只是花了215万美金。这笔交易现在来看,几乎让所有做钒电池的人眼红。交了这200多万美金,北京普能不仅获得了VRB Power全部的知识、经验、资产,更重要的是,VRB Power公司有成熟的商业化产品,在以后几年内中国的各种钒电池示范项目中,还有谁能够去争锋?这个收购太值了。。。看来的确是高手啊。。。http://.com.cn/vrbsystem另外还比较有意思的是,看看2008年对北京普能的一篇报道《中国首台完全国产化商业钒电池昨亮相中博会》,其中讲到:“新华社武汉4月26日电(记者李鹏翔)中国首台完全国产化商业钒电池系统26日亮相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该系统在多项关键技术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打破了国外在钒电池大规模储能技术上的垄断。……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院与北京普能公司合作成立的研发团队拥有10多年的研发积累,……”。再看看2009年底的采访报告:“最初的普能组建了以国内专家为主的核心团队。到2009年初收购VRB之前,它们做出了自己的第二代10千瓦系统,能源效率比VRB高10%,成本比VRB低三分之一。但现在看,那个系统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5年的距离。……”http://.com.cn/vrbsystem有点无语哦。不过似乎做钒电池的确没那么容易。未来北京普能前景如何?也许只有等着看了。不过比较可靠的消息是,北京普能现在已经不是“北京”普能了,原来VRB Power公司CEO等人在内的核心人员全部被收编,北京普能已经快成八国联军了。这样钒电池行业的未来也许真的在北京普能身上?联想当年收购IBM,花了几乎5年的时间才消化这个庞大的业务;北京普能整合VRB Power,虽然业务小了太多,但要花多少年才能消化?这个是不是北京普能最大的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早在2004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张华民就上书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建议重视储能技术,可谓国内研究大规模储能电池的元老。在他眼里,国内绝大部分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炒作概念,唯有普能算一家“真正做事情”的公司。“储能真正被大家关注也就是金融危机之后。”北京普能世纪科技公司董事长俞振华穿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白衬衫,再三对《能源》记者说,行业早期,希望低调。但2009年1月低价收购了世界钒电池老大——加拿大钒电池动力(VRB Power)公司之后,普能已然成了电力储能明星企业。张华民评价为:“普能拣了个大便宜。”在实验室电池技术和电网大规模商用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普能正在试图将它填平。争锋全世界大容量储能电池技术成熟的公司不过寥寥几家,至今只有日本京瓷(NGK)公司的钠硫电池成功实现量产。NGK去年在全球拿到了600兆瓦订单,并计划今年将产能从90兆瓦扩大到150兆瓦。另一家日本公司住友电工(SEI)和加拿大VRB专注于钒电池技术,但它们甚至还没有走完大规模商用的道路,就先后淡出了历史舞台。钒电池全称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特点在于寿命长,可以频繁充放电,均匀性好,能做到大容量。SEI是钒电池的缔造者,它最先完成了商业开发和产品测试,证明其可用于风电储能。但日本缺乏钒资源,而全球钒价格在2003年之后暴涨了10倍,政府便取消了对SEI的支持,转而投向NGK的钠硫电池。于是加拿大的VRB成了钒电池老大。可就在它大举推广产品,眼看市场即将打开时,金融危机爆发了。VRB没有撑到奥巴马的能源新政,死在黎明前夕,还被来自中国的小辈抄了底。成立不到3年的普能花了215万美元,成了VRB的新主人,一夜之间跃升为全世界储能行业的领袖,拥有了专利技术、研发团队、全球性的工程经验和客户,以及离商业化只有一步之遥的可靠产品。一位储能行业人士说:“以后几年内中国的各种钒电池示范项目中,还有谁能争锋?”比亚迪一直酝酿进军储能电站,其董事长王传福不久前公开声称:液流电池(钒电池是液流电池的一种)路线对储能电站来说是绝对错误的,国网会把它从储能电池中划掉。而钠硫电池在铁电池出来之后,也要退二线。张华民认为这一说法“太狂妄”。“比亚迪敢说自己比A123做得还好吗?一辆车的电池不过几十千瓦,而规模储能要几个、几十个兆瓦,怎么保持均匀性?现在是各种技术等待检验的时候,下结论为时过早。”国家电网在张北的两个风光示范项目,是不同路线企业的角斗场。在电科院的项目中,普能的钒电池拿到了2兆瓦储能中的500千瓦。而新源公司的20兆瓦储能项目尚不知分落谁家。尽管存在能量密度低的缺陷。但俞振华坚信,循环寿命长的绝对优势让钒电池最适合风电场。其他电池最多做到几千个充放电循环,而日本北海道的钒电池示范系统已经充放电27万次。群攻普能不是唯一想与NGK一决高下的中国企业。早在普能蛇吞象之前,张华民团队的钒电池技术已是世界领先,转换效率比VRB的70%还高出5个百分点。张华民告诉《能源》记者,VRB破产前与其有过沟通,还曾经寻求融资。“我当时说,将来技术成熟了,我们可以互相持股等方式合作,结果没等到那一天。”说起张华民,俞振华敬为前辈专家,他是国家973钒电池项目的负责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博融(大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9月,他们在国内最先做出了100千瓦的原型机,并提供了两套电池系统给国家电网和西藏光伏项目试运行。而普能那时刚刚开发出10千瓦的电池系统。不过张华民的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原型产品的阶段。他的计划是用两三年时间做好工程化和应用示范,而这距可靠量产仍有距离。要知道,从电池专利技术到商业产品,SEI和VRB用了近20年时间,投入了近亿美元。但如果在网上搜索“钒电池”,最容易出现在显著位置的是北京金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这家2007年才开始研究钒电池储能的公司,声称自己掌握了核心部件——全氟离子交换膜的技术,并出口至多国。事实上,日本对离子膜研制多年,成果也并不理想,目前绝大多数钒电池使用的膜来仍来自美国杜邦公司。业内人对这家公司均不愿置评,其市场部负责人王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金能最近将被国内一家企业收购,处于缄默期。至于公司的产销量、合作方等信息,一概是“商业机密”。还有一家企业手笔很大,承德万利通去年投了几个亿建设钒电池基地,其背后支持力量是清华大学。但清华尚未做出任何产品,万利通真正的优势是承德的钒矿资源。承钢集团拥有仅次于攀钢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它们的钢渣是最好的钒提取原料。与此类似,攀钢坐拥全国第一大钒矿产地,与无锡尚德建立了合作关系。即使产品争不过普能,谁知道它们会不会把控生产原料,占据产业最上游?这些挑战者,连一家追随NGK技术路线的都没有,因为钠硫电池的技术门槛实在太高。大连化物所研究过,最终也放弃,转向了钒电池。但俞振华慢慢发现,钒电池产业化的难度远大于预期。突围创业之初,俞振华像一些技术专家一样,认为钒电池的成本可以做到每度电100到200美金。但4年后,他认为这个目标三五年内仍不可能实现。国外很多储能示范项目的实际成本在1000美金以上。而且发展了20年的钒电池,完全谈不上一个产业,根本没有上下游供应链。这也是为什么业内其实没人真把汇能当作普能竞争对手。这家从普能分拆出去做锌溴电池的公司雄心勃勃,其董事长、俞振华曾经的合作伙伴吴正宇称要将成本控制在100美金,被视为天方夜谭。普能成立时,主要想着在国内搞技术研发,降成本,还考虑给VRB等公司卖材料和部件,但是产品可靠性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始终难以调和。曾在IT领域成功创业,并留学硅谷的俞振华,展现出团队整合和融资方面的优势,做出了比VRB高效低成本的第二代电池系统,并且至今已获得3轮融资。其中最大的转机当然还是抄底VRB,否则普能还得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多走三五年。但俞振华还记得收购完成之后投资人的一句话:“恭喜你们完成了10%的工作。”和所有出海企业一样,普能面临跨文化整合的挑战。除了保留VRB核心成员,其主要方式是在国内建了一个跟国外对称的团队,以整合技术。“我们团队既有行业产业化经验,也有跨国团队的管理经验,而且还是中国人。”他向记者细数:国内的CEO是无锡尚德前CEO江宗宪;CTO曾任福特公司全球燃料电池项目负责人、重庆力帆总工程师;商务的头是GE能源部门火电销售负责人……普能的宣传页设计和广告语看上去也不太“本土”:“风并不总是在您需要的时候吹”,“打破瓶颈,避免透支”。俞振华暂时把小规模的放量生产基地放在了北京通州,未来可能选择一个钒矿生产地。他称现在已经完成了80%的工作,剩下的是持续提升,成为世界级的、有商业化经验的产品研发团队。鸿沟几年前,国内研究储能的人都是张华民这样的化工材料专家,不了解电力领域,而电网的关注又缺乏技术支持。在大学研究所的原型产品和电网领域想要的商用产品之间,“有一个特别大的鸿沟”。“电池专家是不懂产业化的,比如怎么批量,批量之后的成本,国内这方面人才奇缺。”但慢慢有其他行业的人变成俞振华的同事,比如汽车业。“他们能从原型产品一直跟到产业化,从研发开始就以产业为依据。”普能正在拼命弥补钒电池的商业鸿沟。“这个行业的未来从根本上不是技术路线之争,大家有不同适用空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评价体系。”普能正在与新能源商会合作,会同国内专家一起做产业调研分析。“风电上网需要调峰电站,既不环保又不经济,未来一定会被储能技术取代,但它的经济价值、投资回报周期等都没有评价标准。”抽水蓄能现在是最成熟也最经济的电网调峰方式。目前NGK的报价是电池储能的行业标准,大概每千瓦时600美金,钒电池的成本更高。而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原冰向《能源》杂志提供的数据显示,传统的抽水储能成本只有800元人民币。但俞振华认为,成本不是单纯的一个数字,而且抽水储能需建水库,要有山能把水提到高处,受地域限制很大,不可能密布于电网。俞振华赞同张华民的扎实,但说到企业运作,这两个国内储能电池的关键人物便显出差异。张华民指责有些企业“成熟技术都没有就敢接订单”,但俞振华提出,有时试验性的示范项目足以支撑企业早期存活。想当年VRB上市也是凭借钒电池的概念,压根儿还没做出成熟产品。如此说来,已大红大紫的比亚迪很有机会后来居上。因为锂电池有钒电池望尘莫及的产业链,资源供应商有西藏矿业[-5.47% 资金 研报],电池材料有A123、杉杉、比亚迪等,连封装工艺都有无数公司在做。发达的产业链对于技术创新、成本下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外以前的说法是,做到成本500美金以内,这个产业就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基础。”NGK去年开始拿到100兆瓦以上的订单,这让俞振华们看到转机。“它以前订单都很小,到100兆瓦的话,价格会慢慢降下来。”周原冰相信,“未来中国肯定会出现一家乃至几家规模非常大的世界一流储能公司”。但这个时间点,连当局玩家都说不清楚,毕竟日本政府去年才停止了对NGK的补贴。普能公司专注于大容量全钒液流储能系统(Vanadium Redox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简称 VRB-ESS)的研发、制造与商业化应用。普能公司以优质、环保的储能解决方案提高电力质量,使电网稳定、可靠、高效地运作。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经济有效地存储大量电能并支持多次深循环,是突破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技术瓶颈、推动新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和解决偏远地区的供电问题的最关键技术之一。“普能公司的一步步,从最早的概念做到今天在技术领域在行业最前沿,应该说每一步发展都跟资本的介入息息相关。最早成立的时候谈融资,是一个蛮艰苦的过程,每一轮融资都有不同的挑战,第一轮是跟天使投资人谈天使投资,2008年是德丰杰,2010年3月完成总额高达320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到2010年年底,我们最新的产品跟客户已经完成了交付,普能兆瓦级的产品是中国第一个在兆瓦级储能电池领域跟风电结合的示范项目。”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振华在“2010第三届中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融资峰会”上发言时指出,“对于行业比较前沿的机会,资本是一个核心的元素”。普能公司的天使投资来自于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而俞振华曾表示,普能第一轮融资见了20家天使投资。广州华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汪振武从创意诞生到获得第一轮投资,整整经过了3年,“被几十家民企、国企、天使投资人拒绝投资之后,两位最初的合作伙伴都放弃了。”2011年第一季度,储能成为美国一季度清洁技术投资的第二大热点方向。该领域的投资总额较去年同期猛增671%,投资增长额达262.4百万美元,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投资方向。 在中国市场,国内相继有普能、融科、中兴派能等新兴储能企业介入储能相关技术领域,并在储能技术国产化自主研发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有英利、中环光伏、金风等越来越多的传统新能源企业进入储能各个技术领域;更有中广核、华电、神华、国电等能源巨头开始进行储能的技术方向考察;另外,ABB、GE、施耐德等海外资本也已经进入或正在寻求时机进入中国储能市场。 同时,对于储能的投资,自2010年以来,各路资本已经闻风而动。硅谷清洁技术风投大师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北极光创投、青云创投等诸多风险投资公司掀起了对储能的投资热潮。以至于比尔?盖茨都对储能产生了兴趣,于前段时间宣布投资液态栅极电池公司Liquid l Battery。 基于风电和光伏发电间歇性的特性,储能可消除发电波动,改善电力质量,打破风电和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和消纳的瓶颈。“市场对风电、光伏发电电能质量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兆瓦级储能市场的巨大潜力。”重点上市公司 英威腾、汇川技术、国电南瑞、国电南自、中利科技、龙源技术、特变电工、东方电气、许继电气、广电电气、鑫龙电器、精工科技、金刚玻璃等。 1、鑫龙电器:进军新能源储能领域 鑫龙电器公告,公司和早先设立的安徽鑫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另一出资方芜湖华瑞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与美国ZBB能源公司、美国PowerSav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根据该合作协议书,ZBB能源和PowerSav共同成立一家香港合资控股有限公司,再由鑫东投资与香港合资公司共同在安徽省芜湖市合作设立安徽美能储能有限公司,生产锌溴液流储能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美能储能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720万元,其中鑫东投资以现金出资人民币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5.87%。 据了解,锌溴液流储能电池该产品具有模块化设计、可任意叠加,并且具备深度放电、充放电次数多、储电密度高、使用寿命长、适用温度范围广、环保节能、安全可靠等特点。 ZBB能源创立于1987年,其总部设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是液流电池和电能管理系统的领导者。ZBB锌溴液流储能电池兼具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性价比高等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储能、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网削峰填谷储能电站、智能电网、电信信号发射基站,以及需要配备备用电源的各类场所。 公告称,随着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电力储存核心技术亟待发展,鑫龙电器本次投资涉足与本公司行业相关的输配电设备电池项目领域,有利于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 即将出台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中规定,到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目标将达到1000万千瓦。受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的自然条件与并网条件限制,当下制约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并网困难。 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解决新能源储能的技术是抽水蓄能,但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必须有水源,而我国风电与太阳能丰富地区多在中西部缺水地区。 如果锌溴电池可以同时解决大规模储能的可靠性与经济性问题,那么锌溴电池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无限广阔。据美国着名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测算,未来10-12年全球储能市场将超过6千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将占据三分之一左右。 2、兰太实业: 公公司手握两大盐湖资源,其中柯柯盐湖开发将向综合利用钾肥、镁盐等方向发展。 短期看,公司青海100万吨/年纯碱项目及内蒙煤炭项目即将开始贡献业绩;另外公司作为央企中国盐业总公司旗下上市平台,资本运作空间巨大。长期看,核级钠不再是概念,逐步成为现实,每160万千瓦示范快堆核电站可贡献业绩约0.37元/股。 3、奥克股份: 近期我们拜访了奥克股份,参观了公司在辽阳的新址,并就公司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与管理层交流。 公司是环氧乙烷精细化学行业龙头公司主营产品为环氧乙烷下游的晶硅切割液和聚醚单体。2010年公司在切割液行业占据国内市场的70%份额,聚醚单体占据国内市场55%的份额,为环氧乙烷精细化学品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切割液行业短期受限,长期向好,下游巨头扩产计划保证需求受欧洲一些国家下调上网补贴电价影响,光伏产业从二季度开始需求转弱。虽然公司受益于其客户结构(主要客户为大客户),受影响不大(上半年实现切割液销售7万吨,同比增长约60%),但从季度销量数据看,二季度销量相对一季度已经有所下滑。下半年切割液需求可能仍受制于欧洲需求。放眼长期,日本核事件已经导致大家对替代能源进行重新的思考,德国已出台政策限制核能,太阳能光伏行业长期向好。受此影响,一些大厂比如保利协鑫、OCI等都宣布了较大的扩产计划。下游大客户扩产将保证切割液需求向好。 壁垒有三,切割液老大地位难以撼动,价格季调模式稳定毛利三个壁垒保证行业龙头地位不被动摇:一是产品质量壁垒,各家厂商生产的液晶切割液配方有差异导致使用起来效果不同。奥克的切割液在业内已成为质量的标杆,为保证产品使用的稳定性,下游客户一般不轻易更换供应商;二是供应的稳定性:奥克有业内最好的物流系统,全国范围内选取靠近原材料和客户的区域进行布局的模式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三是大客户关系:奥克是赛维LDK独家供应商,是保利的大供应商。数年合作积累下来的大客户关系比较稳定。采用季度定价的模式有助于稳定毛利率,原材料价格即使上涨公司也能成功传导成本压力。※三代减水剂民用需求旺盛,近期超预期因素首看聚醚单体上半年聚醚单体销量继续超预期,营收同比增长137.3%。其中需求增量主要来源于民用领域。聚醚单体的主要下游为第三代的羧酸系减水剂。在国内第三代减水剂占总减水剂的使用量仅2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值约为60%,显示增长空间仍然巨大。由于目前第二代萘系和第三代羧酸系减水剂价格已经相差无几,阻碍三代减水剂应用的主要因素也已经消失。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三代减水剂在民用领域的使用有望维持高增长。受此影响,聚醚单体也有望持续高速增长。考虑到今年上半年聚醚单体的营收已经接近公司传统的主营产品切割液,其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维持高增长的点。 4、成飞集成:中航锂电动力锂电池生产线(一期)投产 公司华东地区销售收入大增,主要是因为公司运用募集资金投资设立的子公司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生产步入正轨。上半年公司在华东地区的主营收入达1.15亿元,同比增长306.92%,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到67.25%,主要是因为公司运用募集资金设立的子公司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生产步入正轨,上半年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实现收入7,668万元,同比增长646.50%,其主要客户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中航锂电动力锂电池生产线(一期)投产,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用于增资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的10亿元募集资金于6月28日到达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上半年该项目募集资金尚未投入到中航锂电,公司于7月25日缴付此次出资款。公司增资后对中航锂电的持股比例将由3.32%大幅提升到63.63%,未来将合并中航锂电报表。6月28日,中航锂电1.2亿安时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第一期,共四期总计6.8亿安时产能)顺利投产。根据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议案,中航锂电动力电池生产线将在2013年全部建设完成,达产后年均贡献净利润3.74亿元,增厚公司EPS约1.01 元。 5、比亚迪: 政策变化,竞争激烈,汽车业务让比亚迪的业绩乘坐“过山车”。汽车业务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盈利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公司业绩,两者之间高度正相关。正是由于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务经营情况不佳,比亚迪整体业绩大受影响。 下半年汽车销售情况略有好转,但全年业绩下滑已成定局。今年下半年的销售压力依然不小,而随着S6等高品质产品推出,逐渐促进销量提高,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下半年新增的K9及E6订单,将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大中型城市公交客车将是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主要力量。未来公交客车、出租车等用车将是主要需求市场。比亚迪即将推出的K9电动公交车,将扩大新能源公交车市场份额。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发展将以维持稳定为主。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已不大,未来的看点在于公司与新的智能手机商的合作带来的业绩增长。 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技术成熟,太阳能电池业务将是未来的业绩的新增长点。但太阳能电池业务受整个光伏市场的影响较大,同时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的价格上半年下降较快,波动比较大,为未来整个业绩增长添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6、科力远: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业绩低于预期。公司主营产品为泡沫镍、电池等镍制品,产品价格和金属镍密切相关。2010年全年,金属镍价格大幅波动,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下滑。全年营业额实现12.8%的增长,但是净利润增长甚微。 营业外收入占比持续偏高。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948万,其中主要来自政府补贴的营业外收入1625万,占净利润总额83.4%,比2009年提高8.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欠佳。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资产减值损失提高。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成本同比例增加。因为涉及到英可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管理费用上升。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增加,导致坏账计提大幅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升高。 积极推进汽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包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投入汽车用混合动力电池产业,在加大对原有项目科霸公司的投入的同时,启动了收购松下公司项下生产镍氢混合动力电池的湘南Energy株式会社项目,使公司能够迅速提高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的生产能力,并承接其目前的市场份额,更有利于加速推进公司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公司向车载用镍氢动力电池的发展。2008年2月,百能汇通的前身汇能公司成立,陆克作为创始人之一加入。百能汇通是专注锌溴电池研发、制造的公司,它与业内另外一家名声更大的液流电池供应商——普能有着深厚的渊源。2007年成立的普能同时在全钒电池和锌溴电池两个方向研发,并得到天使投资人江南春300万美元的资助。全钒电池和锌溴电池都属于化学储能中的液流电池。从2012年9月美国能源局与美国电科院联合发布的储能项目比较数据来看,全矾电池与锌溴电池的性能指标相当。但从度电成本上来看,锌溴电池更具优势——这主要源于锌溴电池在原材料成本方面的优势。但事实的发展却并非如此,短短几年,中国的钒电池厂商已经快速发展到10多家。“这主要是因为钒电池的产业链条比较成熟,进入电池集成领域较为容易;而锌溴电池从材料研发到工艺的技术门槛都很高,所以进入者较少。”百能汇通总工程师孟琳说,他是公司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专注全钒电池的普能就走了一条电池集成的道路。2009年初,普能以极低的价格“蛇吞象式地收购了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全球最大矾电池生产商加拿大VRB公司(VRBPower),此后陆续引入包括多家著名投资机构累计3,200万美元的融资,并由此在全球液流电池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各种储能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说和风电相匹配的平滑输出、负荷跟踪等应用,它对储能产品的应用要求是大功率和高容量,在这种场景下我认为全钒液流电池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钒液流电池功率和容量相分离,比较适合于大型化的、固定式的储能应用。同时,它对其它的储能技术来讲,它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长寿命、高的循环寿命及高使用寿命。目前,通过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在近两三年的主要市场应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是风能的削峰填谷、平滑输出、负荷跟随等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应用前景。其它的应用比如在光伏领域的配合使用,以及孤网离岛等小系统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钒电池产业化项目  项目时间:2013年  项目金额:50亿元  盈利模式:钒电池即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因其安全性好、寿命长、系统设计灵活等优点,使其作为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供能等储能装置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被认为是电力系统储能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目前盈利模式主要是销售收入。  融资情况:自筹资金  预期收益:钒电池产业化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  机构点评:  陆克(北京百能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钒电池有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成本,成本瓶颈就是技术不足,投资人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钒电池挣不了快钱。日普能公司供货的国内首个钒电池储能光伏发电加油站投入使用 国内首个采用钒电池储能技术的光伏发电加油站已在四川攀枝花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加油站光伏发电系统为30千瓦,由160块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一套钒电池储能电池组组成。项目投资160余万元,总装机容量30千瓦,采用一套由北京普能公司供货的5kW/40kWh全钒液流电池系统VRB-ESS?做为储能单元,光伏发电作为电池系统的主充电电源,电池系统配备变流器,为加油站内的加油机、办公、照明等设施供电。该系统已于2012年5月安装调试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发电54750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882吨、二氧化硫排放1.625吨。近日,钒钛化工研究所钒化工工艺研究室承担的攀钢重大课题“钒铬渣钒铬提取及分离技术研究”取得良好进展,钒转浸率高达95%以上,铬转浸率接近90%,为今后大规模利用攀枝花红格矿做好了技术储备。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一旦完成中试并实现产业化,将会为大规模、低成本、高效利用攀枝花红格矿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也会为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做出重要贡献”。由攀钢自主研发产品固体硫酸氧钒的规模生产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今年5月将开始试生产。该产品将一改我国钒资源用于钢铁工业的单一现状,可广泛用于生产钒电池用电解液、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等。 2011年,公司和波恩项目投资有限公司、德国TUG新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德国大众汽车品牌与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建设面向国际的电动汽车产业和钒动力电池配套的生产基地。未来3年内,波恩项目和德国TUG将联合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及机构,以投资不低于120亿元的规模实施四大项目,包括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引进德国如大众汽车品牌,共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厂项目;合作生产低速便捷电动汽车项目,以未来全国农村交通工具和农用机械为目标市场,开发、推广低速便捷纯电动交通客、货运输汽车与农用汽车;发起创建新能源科技的投融资平台。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配套生产基地将分三期建设,第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根据300万元销售额来确定其产值,整个项目将在4年内全部完成。攀钢钒钛已经与国内全钒液流电池做的最好的普能公司合作开发钒电池,未来钒产业应用前景即将打开。钒电池:已出第三代样机期待临门一脚  攀钢钢研院钒电池项目负责人罗冬梅表示,他们研制的钒电池已出第三代样机,攀钢与无锡尚德合作的“盐边县红格中学钒电池储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正在紧张推进。  攀钢投入巨资进行钒电池技术研究近10年,其电解液制备技术国际领先,钒电池整机技术国内领先。钒电池是当今技术最先进、最接近产业化的高效可逆燃料电池,具有功率大、容量大、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独特优点,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网调峰、UPS电源等广阔领域有着极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一块手机钒电池,充电3分钟—5分钟后,可连续使用1个半月;一块电动汽车钒电池,充电3分钟—5分钟后,续航能力可达1000公里一是攀钢正式问鼎全球最大的钒氮合金供应商,二是攀钢建成全球钛产业界最长的产业链。  2012年钢铁严重过剩,恰就在这个前夕,攀钢重组成功,钒钛开始领军,钢铁彻底退位,从多年来积累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中探寻新的发展之道,实施了做大钒钛,做好资源的战略。他们计划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攀钢,“将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铁矿石资源储量最为丰富、铁矿石采选能力最大、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矿产资源龙头企业;将钒产业规模和技术做到世界第一,钛产业品种规模做到中国第一。” 三,创新驱动,攀钢制造领跑全球。2012年3月,随着钒氮合金扩能工程的达产,攀钢具备了年产钒氮合金4000吨的生产能力,产能居世界首位。一年过去了,2013年2月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攀钢2012年累计生产钒氮合金4544吨,摘得了全球最大钒氮合金供应商的桂冠。在钒产业领域,攀钢始终瞄准世界技术前沿,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2012年,攀钢开发出生产难度极大、用于航空航天结构材料的钒铝合金,打破了美、德两国的技术垄断。还是2012年,攀钢“氧化钒清洁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通过省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4项国际发明专利、9项国内发明专利、1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多项关键技术均为世界首创。     四,2013年新年伊始,攀钢在被寄予厚望的钛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海绵钛项目全流程贯通,建成全球钛产业界最长产业链,该项目的全流程贯通,使攀钢形成了从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钛金属和钛板轧制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全国唯一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攀钢建成,标志着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开放基地正式形成,这将有利于为中国钒钛产业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此外,攀钢自主开发设计的“高炉钛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综合利用工艺路线产业化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获得1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今年2月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攀钢主要钛产品全面“飘红”,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钛白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52%、1.41%、801.99%、6.22%。攀钢有关负责人表示,攀钢将全力打造“中国第一钛”,力争到2015年形成年产钛精矿100万吨、钛渣48万吨、钛白粉50万吨、海绵钛3万吨、钛材1万吨的生产能力,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全流程钛生产企业。  五,攀钢钒钛牵头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效分离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课题,2月27日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该课题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攀钢牵头,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参加。通过实验研究、工业试验和装备研发,攀钢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攀钢100kt/a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中试线”(课题示范线支撑),解决了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温度高易粘接、转底炉布料出料不均匀及出料设备寿命短、热金属化球团氧化粘结料罐、冶炼钒钛金属化球团时钒还原率低及渣铁难分离、高镁铝低品位含钛炉渣提钛等诸多技术难题,铁、钒、钛从精矿至半钢、片钒、钛白全流程回收率分别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效分离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产业化成套装备技术。课题申请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1篇。以张懿院士领衔的验收专家组,逐一对照科技部下达的计划任务书研究考核要求,在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并就相关研究攻关完成情况对课题组进行了仔细质询后认为,攀钢高度重视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按照高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任务的要求,花巨资建成了“攀钢100kt/a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中试线”,并以此为平台,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达到了相关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走在“二次创业”大路上,攀钢正在依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支撑起“千亿企业”的梦想! 看看000629所谓的利好概念:1、钒电池,有了500吨电池液生产线。可是其它公司的钒电池开发、电容的开发走在了前面.要想进入新能源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钛:钛合金没有生产,只生产钛粉,国外的在提价,629却在降价,利润率极低。3、钒氮合金 ,这东西一年四千吨左右,在各年年报上反映不出利润的大小。东西是好,应用范围小。4、海绵钛。可以用于环保,特别是脱硝。可是成本可以比较高,目前还没有说哪家在大规模的使用。5、最重要的铁矿石。攀钢的不赚钱,澳矿股价损失87%,20亿就亏了18亿。加上道路、港口、机械方面的投入,在80亿左右,要想收入成本,没有十年是扯谈。鞍千矿,现在说是赢利,明年就不晓得了。6、稀土。伴生矿是有,但是一技术提炼难度高,目前没有突破,二是629还没有稀土开采资质。所以,看上去都很美,但受伤都是我们000629可能的爆发点:1、取得稀土开发资质。钒钛综合利用政策下,000629拥有大量的尾矿,尾矿中含有稀土,伴生矿中含有稀土,000629不开发,谁开发?所以,取得稀土开发资质应该是迟是的事。一旦正式取得,价值不可限量。2、取得军工供货资质。钒钛合金、钒氮合金、海绵钛等在军工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只是好多还没有正式取得供应商资质,一旦取得,对业绩提高幅度会很大。在2012年年报中,攀钢钒钛预计卡拉拉800万吨磁铁精矿设计产能2013年4月底可以达到。不过卡拉拉今年4月才正式投产,预计三季度稳定达产。当地时间8月1日,金达必在澳证交所发布公告说,预计卡拉拉稳定达产时间要延迟至今年第四季度。预测2013年进口矿均价上涨4%。我们认为公司2013年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矿价的企稳回升;另一方面我们需关注卡拉拉铁矿投产后的效益进展:卡拉拉铁矿达产后的现金成本为65-68澳元/吨(含运费),预计考虑到税费后的成本为90美元/吨(68%品位),达产后的盈利能力较为可观,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利用率还处于爬坡阶段,预计经过半年的调试期,产能利用率能有较明显的提升,经营实现扭亏为盈。
让那些说这事是炒作的人看看
中线快买000629,低价资源,钒电池项目,钛军工,钒钛资源为上市公司所有,中线会到15元,现3元
中线快买000629,低价资源,钒电池项目,钛军工,钒钛资源为上市公司所有,中线会到15元,现3元
海南官网都查不到波恩项目的新进展,是不是泡汤了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钒电池概念股龙头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