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质量问题集团的产品是如何保证质量的?

【经验谈】:从蒙牛问题牛奶同日生产的产品现身市场说说俺知道的产品质量控制过程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90220人加入此小组
背景资料: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 191号公告《关于公布2011年17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披露蒙牛眉山生产的某批次纯牛奶不合格。其中黄曲霉素M1超标。参考:25日蒙牛发表声明称“由于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公司立即将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确保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目前,蒙牛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为合格产品。”参考:26日网上出现照片称蒙牛眉山工厂生产的纯牛奶市场有售,且生产日期就是质检不合格之日。产品批次号:-10101CCA//Zc T.参考:27日,广州日报报导:“在给本报发出的一条短信中,蒙牛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卢建军提供了官方的解释。他说这次不合格的批次为“1DFA/VB-VF”的利乐包纯奶……”参考:正文:很多人质疑同一工厂同一天生产的产品品质的可靠性。以俺N多年以前在工厂的经历,俺会说:“不同批次产品间的品质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无关联。完全取决于影响品质的因素是什么。”让俺用一个简单的生产过程来说明生产中质量控制的过程:用原料A、B、C 来生产产品D1 首先 生产车间先从原料管理部门领取原料。这个过程会有记录。依据原料管理部门的入库记录可以查出原料进厂的时间、批次、供货商、品质检验报告。2 生产前对原料进行品质检验并制作检验报告。3 原料A、B、C依据工艺流程的要求(配比、温度、浓度、时机)进入生产设备中(进行混合、反应、静置……等操作)直到生产出产品D。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记录要记录下时间、具体操作内容、操作人员以及仪表监测数据。比如:批次号 某时刻 某员工 开始投入原料A 温度仪读数 流量计读数 等等4 检验产品D的品质,制作检验报告。 5 灌装,制成成品。制作生产记录。6 抽样检查成品的品质。制作检验报告。以上是一个很简单的产品生产过程。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工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要经过更多道工序,对原料、中间物、成品进行更多次的品质检验。从上面这个生产过程可以知道:1 工艺流程缺陷、设备缺陷会影响到每一个批次的产品品质。因为所有的批次都是经过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设备制造。2 原料的缺陷、操作的失误仅影响(缺陷与失误存在时的)单一批次的产品品质。根据蒙牛的说明,是“检验员失误”放过了有缺陷的原料,使之进入了生产环节,从而出现不合格产品。但是在对产成品检验时(上面的步骤4或者步骤6)发现了问题,进而“封存、销毁”了该批次产品。前提:如果我信任蒙牛对成品的品质检验基于:黄曲霉素M1超标是由于原料缺陷引起那么:同一天眉山工厂的其他批次的牛奶我可以放心饮用。最后批一下蒙牛的质量控制体系,如果蒙牛的生产过程有完备的记录,那么完全能够追踪到问题奶源。鉴于大的奶制品企业自有的牧场不能完全提供可供生产的原奶,有相当多的原料奶是从质量控制不规范的小奶站收购,能否追踪到污染最开始的源头很不乐观。(补充:12月28日早有新闻报导蒙牛已追踪到霉变饲料来源。)质量监督控制:制度完善否? 执行得力否?按例吐槽:刚看了一下,俺家的盒装牛奶是蒙牛泰安生产哒。会不会被人说:原来你是喝蒙牛长大哒!但是俺家也有瓶装的鲜牛奶,那个可不是蒙牛生产哒。仓促成文,请随意砸砖。
不了解工厂的流程是无法想象出这些来的。很多时候人们都是由于不了解,然后又不肯去了解,结果就是谁说的邪乎,就信谁的。这一点在谣言的传播方面尤其明显。
补充一下,根据报道,蒙牛这次检出的不合格产品是未出厂的半/成品。只是企业内部的一次生产事故。不必为之焦虑。需要担心的是食品企业是否最终真正执行了质量控制的要求——无论国家质检总局是否进行了抽检。下面内容是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常见(但容易引起消费者担心)的手段。为了挽回损失降低成本,企业通常会采取某些手段挽救不合格产品。比如清洗、过滤、杀菌、勾兑等等。以某类物质含量超标为例,企业可以将问题产品与合格产品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使混合后的产品中某类物质含量不再超标。比如:5%为及格线,企业可将含量为10%的不合格产品与含量为3%的产品按1:4的比例混合而得到含量为4.4%的产品。此种方式挽回的产品有可能在各项指标上符合质量要求。虽然这个过程会令消费者感到不舒服,但是产品最终还是合格了。
食品工程博士,《吃的真相》作者,科学松鼠
的回应:补充一下,根据报道,蒙牛这次检出的不合格产品是未出厂的半/成品。只是企业内部的一次生产事故。不必为之焦虑。需要担心的是食品企业是否最终真正执行了质量控制的要求——无论国家质检总局是否进行了抽检。下面内容是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常见(但容易引起消费者担心)的手段。为了挽回损失降低成本,企业通常会采取某些手段挽救不合格产品。比如清洗、过滤、杀菌、勾兑等等。以某类物质含量超标为例,企业可以将问题产品与合格产品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使混合后的产品中某类物质含量不再超标。比如:5%为及格线,企业可将含量为10%的不合格产品与含量为3%的产品按1:4的比例混合而得到含量为4.4%的产品。此种方式挽回的产品有可能在各项指标上符合质量要求。虽然这个过程会令消费者感到不舒服,但是产品最终还是合格了。如果在美国,这种方式是犯法的。中国对此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规定了“企业要保障原料安全”,这种方式也是违反这一条的。
不错,说的很详细很客观很有用,这才是有果壳范的真相贴啊,怎么没人看到,求粉丝多的力推下
临床医学专业,玄牝之门小组管理员
的回应:不了解工厂的流程是无法想象出这些来的。很多时候人们都是由于不了解,然后又不肯去了解,结果就是谁说的邪乎,就信谁的。这一点在谣言的传播方面尤其明显。嗯,说得很在理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的回应:补充一下,根据报道,蒙牛这次检出的不合格产品是未出厂的半/成品。只是企业内部的一次生产事故。不必为之焦虑。需要担心的是食品企业是否最终真正执行了质量控制的要求——无论国家质检总局是否进行了抽检。下面内容是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常见(但容易引起消费者担心)的手段。为了挽回损失降低成本,企业通常会采取某些手段挽救不合格产品。比如清洗、过滤、杀菌、勾兑等等。以某类物质含量超标为例,企业可以将问题产品与合格产品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使混合后的产品中某类物质含量不再超标。比如:5%为及格线,企业可将含量为10%的不合格产品与含量为3%的产品按1:4的比例混合而得到含量为4.4%的产品。此种方式挽回的产品有可能在各项指标上符合质量要求。虽然这个过程会令消费者感到不舒服,但是产品最终还是合格了。蒙牛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原料就是安全的,后期的检验工序主要是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出现问题,而不是为原料把关擦屁股。蒙牛用有问题的原料来生产,单凭这点就足以问责蒙牛。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周期很长,属于监督性质,看看企业有没有依法生产,直接目的并不是确保每批的产品安全。这次蒙牛被抓到,到底是“不走运”,偶然一批出问题被偶然抓了,还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现在谁也说不准。
的回应:蒙牛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原料就是安全的,后期的检验工序主要是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出现问题,而不是为原料把关擦屁股。蒙牛用有问题的原料来生产,单凭这点就足以问责蒙牛。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周期很长,属于监督性质,看看企业有没有依法生产,直接目的并不是确保每批的产品安全。这次蒙牛被抓到,到底是“不走运”,偶然一批出问题被偶然抓了,还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现在谁也说不准。 这次事件反应出蒙牛在质量控制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致使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环节。严格管理是它今后必须做的。事实上,多数企业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比较完善的、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也有不少只是应付检查和验收的),实际生产中却执行不力、缺乏责任心。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如果规章制度执行得力,“湿鞋”的可能性就会被降低。故消费者对蒙牛的责问与愤怒是应该的。
的回应:补充一下,根据报道,蒙牛这次检出的不合格产品是未出厂的半/成品。只是企业内部的一次生产事故。不必为之焦虑。需要担心的是食品企业是否最终真正执行了质量控制的要求——无论国家质检总局是否进行了抽检。下面内容是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常见(但容易引起消费者担心)的手段。为了挽回损失降低成本,企业通常会采取某些手段挽救不合格产品。比如清洗、过滤、杀菌、勾兑等等。以某类物质含量超标为例,企业可以将问题产品与合格产品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使混合后的产品中某类物质含量不再超标。比如:5%为及格线,企业可将含量为10%的不合格产品与含量为3%的产品按1:4的比例混合而得到含量为4.4%的产品。此种方式挽回的产品有可能在各项指标上符合质量要求。虽然这个过程会令消费者感到不舒服,但是产品最终还是合格了。我们食品安全老师也给我们讲过 有些米商会把霉变大米和好的混在一起 这样就能降低一些污染指标以通过检测 还能节约原料 蒙牛如果是少量奶源问题 那问题奶源的黄曲霉毒素可不少啊
的回应:我们食品安全老师也给我们讲过 有些米商会把霉变大米和好的混在一起 这样就能降低一些污染指标以通过检测 还能节约原料 蒙牛如果是少量奶源问题 那问题奶源的黄曲霉毒素可不少啊工厂基本上不会对不合格的原料采用这种手段。直接退货索赔多省事啊。这种手段基本上用于工厂自己生产的中间物或者产品上。生产过程中对原料使用这种手段的时候基本上是属于下面这种情况:上一进场批次的原料有剩余却不足以进行一个批次生产。例如:每批次需10份原料,但是现在进厂批号为A的原料却剩下5份。那么这五份基本会在重新检验后的基础上以某种配比与进场批次号为B的原料混合进行生产。根据已报导的蒙牛刺激黄曲霉素超标的信息推测 抽查是对灌装前的产品进行的,应该是前文的步骤4.--  “此次查出的问题产品,是在工厂里生产过程中抽检的,这就相当于一辆汽车在生产线上,轮胎还没有装,质检总局的人要来查这辆车的完整性。”卢建军说,“这一批次产品还没有到最后的生产工艺上,……蒙牛基本上有足够完成一个批次生产的原奶品质不合格。蒙牛有完备的生产记录数据。蒙牛完全有能力阻止问题原奶进入生产环节却在这一个批次中没有做到。-蒙牛乳业前日回应表示……但当时称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于哪里,暂时无法追查。  昨日,蒙牛集团发言人卢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已经查明,……
作为一家通过质量认证体系的企业。。。在成品阶段发现不合格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而且。。。那条受污染的生产线怎么处理也没有提及。。。我脚得这种事情完全可以停业整顿的。。。可怜的天朝。。。。
的回应:作为一家通过质量认证体系的企业。。。在成品阶段发现不合格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而且。。。那条受污染的生产线怎么处理也没有提及。。。我脚得这种事情完全可以停业整顿的。。。可怜的天朝。。。。个人以为“在成品阶段发现不合格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可以商榷。一些简单的工艺过程在包装前只有一两道工序,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只能在成品阶段发现产品缺陷。例如:某些市售杀虫剂只有混配、灌装两道工序。将进口原粉与乳化剂、水以及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后进行灌装。纯度、酸碱性这些指标只能在成品阶段通过检验发现问题。但是蒙牛这次没有发现原料有缺陷确实是错的太离谱。
的回应:个人以为“在成品阶段发现不合格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可以商榷。一些简单的工艺过程在包装前只有一两道工序,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只能在成品阶段发现产品缺陷。例如:某些市售杀虫剂只有混配、灌装两道工序。将进口原粉与乳化剂、水以及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后进行灌装。纯度、酸碱性这些指标只能在成品阶段通过检验发现问题。但是蒙牛这次没有发现原料有缺陷确实是错的太离谱。你不知道ISO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是把不合格品扼杀在萌芽啊。。。我们已经不说原料质检的问题了。。。但是。。。中间环节难道不做质检的么。。。就我知道。。。每一个环节都是必须要质检的诶。。。
的回应:你不知道ISO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是把不合格品扼杀在萌芽啊。。。我们已经不说原料质检的问题了。。。但是。。。中间环节难道不做质检的么。。。就我知道。。。每一个环节都是必须要质检的诶。。。是啊,讨论的就是这个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质检啊。但是象俺例子中说的混配——简单说就是原料加一起搅拌下,成品就出来了。——原料都合格的情况下,这个只能在成品阶段发现问题啊。所以俺觉得那个“在成品阶段发现不合格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有适用范围的啊。至于说到蒙牛,纯牛奶的生产大概要“过滤、消毒、闪蒸、灌装、包装”几个工序。(期望奶制品行业的达人指点)卢建军称:“此次查出的问题产品,是在工厂里生产过程中抽检的……”——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环节,俺猜测是闪蒸后灌装前。
的回应:是啊,讨论的就是这个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质检啊。但是象俺例子中说的混配——简单说就是原料加一起搅拌下,成品就出来了。——原料都合格的情况下,这个只能在成品阶段发现问题啊。所以俺觉得那个“在成品阶段发现不合格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有适用范围的啊。至于说到蒙牛,纯牛奶的生产大概要“过滤、消毒、闪蒸、灌装、包装”几个工序。(期望奶制品行业的达人指点)卢建军称:“此次查出的问题产品,是在工厂里生产过程中抽检的……”——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环节,俺猜测是闪蒸后灌装前。我脚得要是国家质检不抽到这批。。。基本上就是流出的主。。。这才是最不道德的地方。。。
果壳问答运营经理,科技传播硕士
的回应:是啊,讨论的就是这个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质检啊。但是象俺例子中说的混配——简单说就是原料加一起搅拌下,成品就出来了。——原料都合格的情况下,这个只能在成品阶段发现问题啊。所以俺觉得那个“在成品阶段发现不合格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有适用范围的啊。至于说到蒙牛,纯牛奶的生产大概要“过滤、消毒、闪蒸、灌装、包装”几个工序。(期望奶制品行业的达人指点)卢建军称:“此次查出的问题产品,是在工厂里生产过程中抽检的……”——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环节,俺猜测是闪蒸后灌装前。那你知道不知道牛奶的黄曲霉素检测,到底是需要检测两遍——生奶一遍,成品一遍;还是只需要检测原料就好?
的回应:那你知道不知道牛奶的黄曲霉素检测,到底是需要检测两遍——生奶一遍,成品一遍;还是只需要检测原料就好?俺不清楚蒙牛的做法。正确做法应该是至少三遍:生奶、成品以及完成包装后的抽检。俺以前在工厂对成品的检查就达到三遍:产品制成后移交至灌装线之前,灌装线接收产品后事实灌装前,完成灌装后。
的回应:补充一下,根据报道,蒙牛这次检出的不合格产品是未出厂的半/成品。只是企业内部的一次生产事故。不必为之焦虑。需要担心的是食品企业是否最终真正执行了质量控制的要求——无论国家质检总局是否进行了抽检。下面内容是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常见(但容易引起消费者担心)的手段。为了挽回损失降低成本,企业通常会采取某些手段挽救不合格产品。比如清洗、过滤、杀菌、勾兑等等。以某类物质含量超标为例,企业可以将问题产品与合格产品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使混合后的产品中某类物质含量不再超标。比如:5%为及格线,企业可将含量为10%的不合格产品与含量为3%的产品按1:4的比例混合而得到含量为4.4%的产品。此种方式挽回的产品有可能在各项指标上符合质量要求。虽然这个过程会令消费者感到不舒服,但是产品最终还是合格了。姑息蒙牛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的回应:俺不清楚蒙牛的做法。正确做法应该是至少三遍:生奶、成品以及完成包装后的抽检。俺以前在工厂对成品的检查就达到三遍:产品制成后移交至灌装线之前,灌装线接收产品后事实灌装前,完成灌装后。话说你知道那受污染的生产线怎么办莫?
的回应:话说你知道那受污染的生产线怎么办莫?蒙牛的处理措施俺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设备污染决定于物料的物理特性。通常即使没有污染也会有对设备的定期清洗以及部件的更换。
的回应:蒙牛的处理措施俺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设备污染决定于物料的物理特性。通常即使没有污染也会有对设备的定期清洗以及部件的更换。问题就是蒙牛都没提这件事哟。。。所以觉得蒙牛很混的闹。。。
果壳谋杀站编辑
的回应:俺不清楚蒙牛的做法。正确做法应该是至少三遍:生奶、成品以及完成包装后的抽检。俺以前在工厂对成品的检查就达到三遍:产品制成后移交至灌装线之前,灌装线接收产品后事实灌装前,完成灌装后。哦,你以前是在乳企做过吗?你说的这个三遍是指牛奶的质检流程吗?
这件事,两个线索是重点,一个是黄曲霉毒素,一个是产品追溯。先说黄曲霉毒素:1..奶源来自于农场或牧场,农民一般不具备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出于成本考虑,一般也不会每一批次送检黄曲霉毒素,并提供报告给蒙牛。2.然后蒙牛采购了没有黄曲霉毒素检测报告的奶源,可以自检或者送外检,一般而言,黄曲霉毒素作为真菌毒素,一般企业没有检测能力;作为大企业,我不排除他有自检的能力。那么,如果如果发言人所称的黄曲霉来自于饲料属实,就等于是说,蒙牛采购的原料有问题,也等于是说,蒙牛把不合格的原料当成合格的原料进行验收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质监总局号公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题责任监督检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一查他的进货记录和检测报告,就能知道蒙牛是否控制原料的黄曲霉毒素。3根据专家的解读,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很广泛,只要是发霉的产品,均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那么在这里,大家可以大胆的怀疑,原料和成品的储存,生产线的清洁消毒等所有的方方面面,是否能满足产品的不发霉。如果储料罐一个月清洁一次,生产线一个星期清洁一次,那么,霉菌可在管道的死角滋生。4.最后到了成品的检测,与原料验收的检测同理,查看一下蒙牛规定的成品检测项目和频率,如果说,蒙牛把黄曲霉毒素作为出厂检验项目,规定每个批次都检测。那么只要查看一下蒙牛公司的有问题批次产品的检测报告,就能知道真相。如果蒙牛把黄曲霉毒素作为型式检测报告,那么一年中最多只有两个批次的产品被抽检并送检。那么就可以去查他的外检报告,看看送外检的那个批次的产品是不是就是10.18的那个批次。很快真相就能浮现。5.
下面来说追溯问题:1.根据《食品安全法》和质监总局号公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题责任监督检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2. 召回的前提就是追溯。什么叫追溯,就是先根据产品,溯源到原料,在根据这个有问题的原料追溯所有用该原料生产的成品,这些所有产品的流向。3.批号,批号的制定方法,也是追溯的关键。简单来说,批次就是把连续生产的产品分段化,怎么分很关键,比如,可以规定每天24小时,为一个批次,那么就是说,铃铛一下,12点一过,流水线上包装的牛奶,就自动变成下个批号了。即便是使用了相同的流水线,相同的原料,都有可能不是同一个批号。
我不了牛奶的生产工艺,所以没有办法说出它批号的定义,但是作为食品的一个普遍性,连续批次所对应的产品,都是有相关性的,除非停机清洁前和停机清洁后的两个批次的产品。4.蒙牛方面不能给出原料的批号,据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4.1追溯不起来:原料台账、生产记录、成品台账,销售记录,批号定义,肯定有环节缺失了。4.2可以追溯,但是一旦追溯,就能给出明确的信息,到底是哪个原料出了问题,就相当于给了媒体揭发真相的途径。4.3可以追溯,但是一旦追溯,牵扯到的产品,远不止质监曝光的那一个批号。
的回应:哦,你以前是在乳企做过吗?你说的这个三遍是指牛奶的质检流程吗?不是,不是。我的看法全部基于N久前在化工企业从事质量控制的经验。各种不靠谱,仅供参考。
最后我想重申两点:质量问题实际是上一个经济问题。1.质量成本=投入(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费用+为评定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损失(产品在交付前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交品在交付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投入和损失成反比。以蒙牛为例:蒙牛的质量成本=投入(质量体系维护的费用+检测、质量评定费用)+损失(客户索赔+不良社会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一部分企业,通过提高投入成本,来降低损失成本,从而降低质量成本;另外一些企业,通过除了提高投入成本的以外的各种手段(坑蒙拐骗,大家明白的),来降低损失成本,从来达到降低质量成本。进一步说,如果全社会都倾向属于第二种,那么对第一种企业的伤害非常大,以消费者的判断力,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是否吃出了黄曲霉毒素或其他质量问题,当然中国的人口这么多,中奖的概率也会相对减少),所以根本不知道第一种企业的付出,只知道买便宜的东西,那么很快第一种企业就会绝种了。
的跟贴 :)
第二点,请大家关心食品安全。
所谓的关心,不是说,爆出了一个食品安全丑闻,就大家竞相谩骂,恨不得用口水淹死他。
真正的关心,是说:
大家愿意花一点点的时间,来了解食品安全就是怎么回事;
花一点点时间,看看每天购买的食品标签上,究竟有哪些是看不懂的;
花一点点时间去投诉一下哪些给你造成困扰和伤害的食品厂家和某些机构。给他们点动力改善质量和安全;
再花一点点时间,是教育一下身边没有食品安全概念的人......比如孩子.......
楼主抱歉,在你的帖子里面前班门弄斧了.....不过讲完了我想讲的话,好舒服啊....希望你的帖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的回应:第二点,请大家关心食品安全。
所谓的关心,不是说,爆出了一个食品安全丑闻,就大家竞相谩骂,恨不得用口水淹死他。
真正的关心,是说:
大家愿意花一点点的时间,来了解食品安全就是怎么回事;
花一点点时间,看看每天购买的食品标签上,究竟有哪些是看不懂的;
花一点点时间去投诉一下哪些给你造成困扰和伤害的食品厂家和某些机构。给他们点动力改善质量和安全;
再花一点点时间,是教育一下身边没有食品安全概念的人......比如孩子.......技术贴,强烈支持。。。。兲朝人确实缺乏很多意识。。。。。
提到了批次的制定方法。对采取连续生产工艺(物料的投放和产品的产出是连续、源源不断的)的产品,常常以时间段来决定批次。比如某些企业白班是一个批次,夜班是另外一个批次。但是也有采取其他方式来区分的。比如:产品首先输送到1号储罐,存满后输送向2号储罐。此时对1号储罐的产品检验后输送往灌装设备进行灌装。这一罐的产品就是一个批次,2号罐的产品则是另外一个批次。对于采用间歇生产工艺(一次或分次投入物料、一次性产出产品)的产品,常常以一套设备的一个生产过程来决定批次号。比如:设备A的第一次生产的产品是一个批次,第二次生产的是另外一个批次。检索了一下牛奶的生产工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间歇生产。
提到了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现在网上已有多处网站介绍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对于要求对原奶及产成品都要进行的检测项目,生产企业如自身不具备检测手段,那么可以直接去死了。
的回应:问题就是蒙牛都没提这件事哟。。。所以觉得蒙牛很混的闹。。。这是蒙牛的公关意识和手段的问题了。可能有些厂家认为某些生产细节对于作为工业生产过程外行的消费者来说,无法解释清楚;而内行完全明白,所以不讲。还有可能一些细节属于技术秘密而不愿意被同行知道。另外也许缺乏讲解的技巧而说了却等于没说。个人认为:这件事蒙牛可以不提。首先设备被污染的可能性很低。另外,发生生产事故的设备在重新开工前基本上都会进行维护,除非缺乏或者不执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的回应:这是蒙牛的公关意识和手段的问题了。可能有些厂家认为某些生产细节对于作为工业生产过程外行的消费者来说,无法解释清楚;而内行完全明白,所以不讲。还有可能一些细节属于技术秘密而不愿意被同行知道。另外也许缺乏讲解的技巧而说了却等于没说。个人认为:这件事蒙牛可以不提。首先设备被污染的可能性很低。另外,发生生产事故的设备在重新开工前基本上都会进行维护,除非缺乏或者不执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唉。。。反正我对国内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没啥信任感的。。。而且。。。我基本不喝牛奶。。。
的回应:唉。。。反正我对国内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没啥信任感的。。。而且。。。我基本不喝牛奶。。。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其实比我们通常理解的要精细一些。比如:纯度要求不得低于30%的产品,纯度30.5%的产品就比纯度为35%的要更成功。另:1 我对国内的质量控制管理还是有信心的。大家一起努力,就会越来越好。比如:做到 。2 关于制定那个防辐射服标准什么的就纯粹属于操蛋了。开始歪楼~~~~~
的回应: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其实比我们通常理解的要精细一些。比如:纯度要求不得低于30%的产品,纯度30.5%的产品就比纯度为35%的要更成功。另:1 我对国内的质量控制管理还是有信心的。大家一起努力,就会越来越好。比如:做到
。2 关于制定那个防辐射服标准什么的就纯粹属于操蛋了。开始歪楼~~~~~主要是亲眼见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鬼扯。。。很多质量控制管理都是停留在纸上。。。图表画的那个美哟。。。实际生产P也没有。。。
的回应:蒙牛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原料就是安全的,后期的检验工序主要是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出现问题,而不是为原料把关擦屁股。蒙牛用有问题的原料来生产,单凭这点就足以问责蒙牛。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周期很长,属于监督性质,看看企业有没有依法生产,直接目的并不是确保每批的产品安全。这次蒙牛被抓到,到底是“不走运”,偶然一批出问题被偶然抓了,还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现在谁也说不准。同意,企业首先应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尤其是关系顾客生命安全的产品。当然质检部门如不作为,也不是什么好鸟。
补充一点内容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参考:
据我所知的,眉山用的是ELISA方法筛查,光氧化法确证,优点是价钱便宜,而且速度较快,方法简单.缺点是假阴性概率较大.ELISA方法是基本上不会有假阳性的~~
农业部标准是碘氧化法或者醋酸酐氧化法,优点是可靠基本上没有假阴性,缺点是设备价钱贵,而且相对麻烦
我国奶企的职员素质堪忧,待遇也不怎么样~~老大也不是很重视
关键是国内环境太宽容了,死掉一批这种无良生产商也许就好一些了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牛质量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