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宽城石英砂加工厂厂需办理哪些手术?一定要县政府县长同意才能办吗?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咸政办发〔2017〕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
  《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咸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实现经济发展竞进提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咸宁市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的关键时期,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咸宁实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开放共享为原则,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工作重点,以调结构、去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互联网+”为抓手,促进咸宁经济又快又好可持续性发展。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鄂政发〔2015〕78号)、《中国制造2025咸宁行动方案》(咸政发〔2016〕23号)和《咸宁市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日益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为全市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一、工业基础
  (一)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13.8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77.1%,年均增长22.6%。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1.3亿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43.3%,年均增长19.4%;三次产业结构由:46.5:34.1转变为2015年的17.3:48.6:34.1。
  图1.1 年咸宁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
  表1.1 “十二五”末咸宁市分县市工业总产值主要指标
  区县(市)名称
  “十一五”末工业总产值(亿元)
  “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亿元)
  年均增长(%)
  654.47
  1813.8
  咸安区
  147.76
  嘉鱼县
  160.69
  赤壁市
  169.41
  通城县
  崇阳县
  通山县
  高新区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深入推进“一工程三计划”,实施“工业崛起”战略,加快六大支柱产业壮大发展、加快战略性新产业培育发展,全市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促转型力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实现了冶金建材、纺织服装、机电制造、食品饮料、电力能源、森工造纸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7.3%,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79.7%,年均增长24.3%;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9个,完成产值327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54倍,年均增长4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18.0%,比“十一五”期末提高9.9个百分点。
  (三)规上企业稳步增加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890个,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18个,年均增加64个。户均产值由2010年的1.1亿元提高到2.1亿元,增长90.3%。2015年全市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40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的18个,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60个和11个;年缴税过千万企业达到32个,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5个,其中缴税过亿元企业3个。
图1.2 2010年与2015年企业情况对比
(四)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十二五”期间,全市持续加大工业和技改投入力度,累计完成工业投资额2285.5亿元,年均达到457.1亿元。2015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7.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11.5%,年均增长32.7%;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88亿元,2015年完成技改投资83.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61.1%,年均增长21.1%。
图1.3 “十二五”期间工业投入情况
(五)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十二五”期间,已形成一批具有鄂南特色的产业集群。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咸宁现代森工产业集群、嘉鱼县管材产业集群、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赤壁市砖茶产业集群、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崇阳县钒产业集群、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等9个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97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其中,咸安苎麻纺织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15年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566个,比“十一五”期末增长4.4倍;实现工业产值768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6.3倍。
二、信息化基础
现阶段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全光骨干网+光纤到户+无线宽带覆盖的基础宽带网络,达到高带宽、智能化、多平面的要求。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基本建成光纤网络、3G/LTE网络与WIFI无线网络三网协同,有线无线相互补充的综合信息承载网络,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650G,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68.9万个,可随时随地提供高速宽带连接。移动基站总数累计达到8408个,3G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4G网络覆盖全部城市及乡镇区域;WLAN公共运营热点(AP)10800个,实现人口密集场所的全覆盖。
(二)光纤宽带不断普及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成城市家庭宽带端口数62.01万个,固定宽带家庭用户达到40.2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46.1%; 3G/LTE移动电话119.7万人,普及率达到40.4%;4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92.4%;8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44.3%。“20M、50M宽带进入家庭”业务已经在全市范围推广,三网融合业务成绩不菲。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09.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44.8万户,宽带用户48.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40万户,三网融合用户(含IPTV)超过9万户。
(三)信息化应用不断拓展
“十二五”以来,全市着力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智慧企业”平台、“平安城市”,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建成示范工程,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三、优势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
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的长江中游,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中段,居“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两个“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中间区域,位于鄂湘赣三省毗邻的“金三角”地带,是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十”字型发展轴交汇处,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距武汉仅80公里,是武汉的后花园和武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二)自然资源丰富
咸宁属于幕阜山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幕阜山脉向长江沿岸呈波状逐级减低,从山地丘陵向临江滨湖平原过渡。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桂花质优量大、楠竹150万亩、茶叶种植40万亩、茶园22万亩。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发现矿产59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44种,其中钽、铍、锑、独居石、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镁和地热等9种矿产储量居全省第一。
(三)基础设施完善
咸宁是中部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物流辐射通道,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武深高速、杭瑞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环等“三纵二横”高速,106、107国道,武咸快速通道,咸通高速、咸潘一级路、武赤一级路等咸宁构建网状格局;京广铁路、京广深高铁、武咸城际铁路、咸吉铁路、通鄂铁路、岳咸九铁路、咸潘货运专线等“五纵两横”铁路均在咸宁设站;138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建成和在建吨级深水码头8个和2座长江大桥,集装箱运输两天可达上海洋山港,实现江海联运。
第二章 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咸宁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立足全球层面,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化”、欧盟“绿色技术”等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化快速发展,实现各产业融合发展。从所处发展阶段看,咸宁经济增长已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时期,这为咸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教育、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难得机遇。
立足国家层面,一系列国家战略等政策红利助推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家适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两化融合”、“创新驱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大保护”等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和对外开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构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需主导型发展新模式。咸宁市作为“一带一路”内陆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突出,为推动沿江开放开发,推进万里茶道经济带建设,打造万里茶道源头城市“咸宁品牌”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我市应积极争取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工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从省份层面,湖北省作为中部重要省份,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积蓄能量释放期、综合优势转化期、“五化”协同发展加速推进期,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深度推进期,工业生产总值和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借力省内“武汉城市圈”、“智慧湖北”、“一朵大云、十朵小云”等建设,全面推进湖北省工业和信息化战略发展,为咸宁市拓展发展动力和空间,带动咸宁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未来五年,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内在优势、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一是国际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国际宏观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实现弯道超越的任务艰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约束不断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复杂的发展环境给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的精准快速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是国内经济下行新常态。我国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十三五”时期,依靠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将不可持续。咸宁市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经济下行压力大。
三是生产要素和环境约束趋紧。随着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减弱;随着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土地资源等硬约束更趋强化,势必会对咸宁市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等带来诸多困难。
四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增大。“十二五”期间咸宁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相对滞后。转型升级已进入攻坚时期,自身发展中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加之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给我市承接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三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咸宁实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三维纲要”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入“一带一路”、开拓“一江一山”、突出“一区两带”。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中国制造2025咸宁行动方案》为指针,持续推进“绿色崛起”战略,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强化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型和产业层次的战略性提升,加快构建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经济领域智能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原则
坚持高端引领。把高端引领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方向。大力吸引领军型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向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转变,积极抢占产业分工体系的中高端位置,主动融入国内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由产业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整体跃升。
坚持创新驱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走出一条具有咸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之路。
坚持融合发展。以产业智能化发展为引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由各产业、各环节单兵突进式的发展方式向产业间相互渗透、共同促进的融合式发展转变,提升智能园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产品发展水平。
坚持绿色低碳。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基调。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资源能源节约,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内涵集约式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坚持对外开放。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作为对外开放的最终落脚点。充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武汉1+8城市圈”等区域性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国内外高技术企业和产品,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产业由自我滚动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转变。
三、战略定位
(一)建立中部地区特色产业承接地
充分利用基础优势和后发优势,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争创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走差异发展、错位发展之路,大力承接发展特色产业。承接先进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应急装备、电力装备、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等领域,打造咸宁“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光电、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打造咸宁“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以新能源发电、循环经济为重点应用的“高效新能源基地”。建立产业分工协作对接机制,促进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协作发展,促进产业链对接和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产业互接枢纽。
(二)打造“中三角”地区绿色工业发展腹地
坚持绿色崛起,是打造“中三角”地区绿色工业发展腹地的必经之路。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从供给侧实现我市绿色发展,从工业内部挖掘城市绿色动能。以创新驱动为总抓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冶金建材、纺织服装、森工造纸等作为重点绿色升级产业,挖掘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潜力,探索工业转型升级特色道路。通过在空间上加强统筹和集聚,坚持走“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的发展路径。
(三)打造武汉城市圈新兴工业城市
以“依托武汉、融入武汉、服务武汉、发展咸宁”为思路,把综合配套改革和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试点相结合,与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实践相结合,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甘当配角,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与武汉产业有效对接,在重点行业与武汉城市圈其它城市错位发展。大力推进“五个一体化”,积极融入大武汉,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南部重要板块,努力开创“咸宁―武汉”城市圈新兴工业城市的新局面,成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武汉主要的卫星城市。
(四)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打造智慧咸宁
加快“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积极创建“宽带中国”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光纤网络、无线网络的推广普及与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将我市打造成宽带中国城市示范区。充分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充分提高信息通信综合服务能力、充分供给信息终端和应用服务、充分保障信息消费环境和安全体系,推动信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战略目标
(一)工业发展目标
――规模总量目标。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200个。
――产业结构目标。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特色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3%以上。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冶金建材产业达到8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达到500亿元,食品饮料产业达到500亿元,森工造纸产业达到110亿元,机电制造产业达到90亿元。
――投资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30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其中,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力争突破400亿元。
――创新发展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6%,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突破100个,形成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绿色发展目标。到2020年,绿色制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集约化、节约化、低碳化生产成为主流,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2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二)信息化发展目标
――信息网络宽带化。到2020年,咸宁市互联网市际出口带宽达到1T以上,城区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75%。
――产业发展现代化。到2020年,培育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65%。建成一批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5%。积极执行“互联网+”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加快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业等服务业信息化工程建设。
――城市生活智能化。全面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功能,发展移动电子政务。推动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监管、物联网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教育、医疗、交通、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
第四章 空间布局
围绕中部地区特色产业承接地、“中三角”地区绿色工业发展腹地与武汉城市圈新兴工业城市定位,紧紧抓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机遇,加快园区转型步伐,加快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立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工业布局现状与特征
咸宁工业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出现了工业区域专业化的趋势。在各个县市区,市场化力量引导的主导产业群初步显现(表4.1)。
表4.1 咸宁市分县市主导产业一览表
特色产业群
【食品饮料产业】【机电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森工板材产业】【机电制造产业】
【冶金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食品饮料产业】【冶金建材产业】【电力能源产业】
【涂附磨具产业】【陶瓷制品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油茶产业】
【中药产业】
【食品饮料产业】【绿色钒产业】【医用卫材产业】
【石材产业】
利用园区政策优势突出、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资源共享良好的特点建设开发区,是咸宁工业发展的显著特色。“十二五”以来,咸宁市各县市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吸引了大量资本、技术和企业家进入园区,形成园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表4.2)。
表4.2 2015年末咸宁市分县市工业园区一览表
先进制造产业园(东湖高新咸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
军民融合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
中国光谷(咸宁)光电子信息产业园
节能机电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竹产业园
金盛兰冶金科技产业园、华亿通循环经济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华润(赤壁)电厂循环经济产业园、应急装备暨专用车辆产业园
电子信息产业园、砖茶产业园
陶瓷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山茶油产业园
绿色钒深加工产业园、纺织卫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
汽车钢圈产业园
水晶产业园、新石材产业园
二、工业布局基本原则
根据对咸宁市工业布局现状与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布局的规律性,确定以下工业布局的原则:
全局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市一盘棋,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格局。有计划地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局,发挥咸安、赤壁、嘉鱼工业发展强市带动作用,推动通城、崇阳和通山县的工业发展,达到全市各县工业水平的相对平衡。
产业集聚原则。立足各区县资源环境,挖掘、利用、开发各区优势,突出产业重点,坚持必要的集中,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突出抓好重点特色区块建设,促进区域内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优势突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优化配置原则。坚持拓展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资源要素配置的持续优化,实现全市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重点建设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产业集聚的北三县沿江产业带;积极打造幕阜山国家生态公园,着力建设南三县生态特色产业带。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要素,优化资源空间开发格局,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使用,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构建具有弹性的开放空间布局结构。
三、基本框架
“十三五”期间,咸宁的工业布局应在上述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区域定位差异化、区域结构升级化、区域产业集群化、区域布局园区化、实现工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主要按照“一心两带两轴、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布局思路。通过咸宁市范围内点、线、面的结合,将资源与要素加以有效动员与充分组合,提高咸宁市工业的整体布局效率。
(一)构建“一心两带两轴”
全力构建“一心两带两轴”的工业布局结构,对产业园区进行全面升级。
图4.1 “一心两带两轴”工业布局结构示意图
“一心”为咸宁高新区及咸安经济开发区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发展咸宁市区(含高新区和咸安区)工业核心的作用,有效聚集资本、技术、人力、政策手段,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推进“产业兴市”,使其在建设中心城市、引领各县市经济增长中发挥核心带头作用。
“两带”为北部沿江产业带,充分利用水运交通优势,强调咸赤嘉紧密协作、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拓展港口资源,沿江布局。南部“生态特色发展带”,充分利用幕阜山片区自然资源,强调南三县点轴式发展。
“两轴”为垂江产业推进轴连接嘉鱼、咸宁和通山,垂直于沿江产业带,强调城镇之间产业空间的有序集聚;交通带动轴连接赤壁与咸宁,与沿江产业带平行,强调区域物流运输发展。两轴分别纵横展开,交于中心城市咸宁城区。
(二)突出园区特色
统筹规划城市和工业发展,整合市、县资源,优化园区存量,合理规划园区拓展区域,加强产业定位的指导,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明确各个县市的发展方向,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逐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专业集群化的模式进行工业布局。具体布局如下:
【咸宁高新区】主导产业以装备制造、互联网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食品饮料产业为主;围绕六大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东湖高新咸宁园)、高新技术综合产业园,以“一区多园”模式快速发展,全面提升高新区综合竞争力以及工业化水平,统筹区域一体化,构筑鄂南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咸宁经济增长极。
【咸安经济开发区】咸安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以森工竹木建材、食品生物医药、节能电机、模具制造、电子通信、防腐橡胶、苎麻纺织为主;重点发展现代森工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节能电机产业园、特种橡胶防腐产业园、数控模具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八大特色产业园区。
【嘉鱼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为主;重点发展汉麻科技产业园、金盛兰冶金科技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赤壁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力、纸品为主;重点发展消防安全产业园、华润(赤壁)电厂循环经济产业园、应急装备暨专用车辆产业园、造纸产业园。
【通城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以涂附磨具、陶瓷建材、医药物流、绝缘绝热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油茶为主;重点建设陶瓷产业园、医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山茶油产业园。
【崇阳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以钒、食品、卫材纺织、生物医药为主;重点发展绿色钒深加工产业园、纺织卫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汽车钢圈产业园。
【通山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以电子化工、医药食品、冶金建材为主;重点发展通山低碳产业园、水晶产业园、新石材产业园。
密切园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园区的管理水平。在封闭管理的同时加强开放式办园的力度,减少企业、技术和人才的进入壁垒。尤其重视加强园区之间的联系,总结园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
(三)发展“飞地经济”
发展“飞地经济”既是市域经济生产要素再整合,也是思想观念再解放、发展举措再创新。破除画地为牢的行政壁垒,激发“飞地经济”园区发展活力,用过硬的工作团队、开放的政策支持、有力的工作举措,让“飞地经济”成为咸宁新型工业高地、就业创业平台、改革创新标杆。加强产业要素和产业空间的跨行政区域整合力度,探索市、县、镇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飞地经济区”开发,建设武汉新城港咸宁港区“产业飞地经济区”,引导南三县产业飞地发展,探索咸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新模式,激活全域产业发展活力。
图4.2 “产业飞地”引导图
第五章 主要任务
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两化”融合和军民结合,加强节能减排,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切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快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一)着力突破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力争在重点产业率先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以ǖ缱印⑾猜昀殴獾缈萍嫉绕笠滴魈澹缱有畔⒉抵氐阃黄萍傻缏飞杓朴胫圃旒际酢⑿酒庾凹际酢⒁壕姘骞ひ占安牧虾颓际醯确矫娴墓丶残约际酰灰曰骰敌履茉雌迪钅拷ㄉ栉趸氐阃黄拼康缍突旌隙ζ涤玫绯丶翱刂葡低车裙丶际酰灰劳谢枋亍⒒壑毓さ攘菲笠担冉氨覆抵氐阃黄凭芗俺芑驳目煽啃约熬缺3旨际酢⒐ひ祷魅思杉际醯确矫娴墓残约际酰簧镆揭┎抵氐阃黄苹谙赴桶斜甑囊┐ρУ确矫娴墓丶际酢W橹凳┲氐悴盗醇际豕ス叵钅浚涌觳祷獭<忧扛咝?萍荚啊⒖萍汲晒趸骱椭惺曰亟ㄉ瑁帕ν平幸盗煜鹊闹卮罂萍即葱孪钅浚С趾痛俳卮蠹际醭晒こ袒筒祷涌焯嵘ひ盗煊虻闹丁⒓际踝坪凸婺;芰Α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湖北科技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聚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等重点领域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硕士博士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突破行业关键技术,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者。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智库、投资机构等创新资源,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多种形式,组建重点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力度,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鼓励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企业加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完善重点产业链,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方向指导目录,重点围绕冶金建材、机电制造、纺织服装、森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促进产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
二、推进“两化”融合和军民结合,加快向智能融合型转变
把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和军民结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牵引作用,着力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次和水平,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向智能融合型转变。
(一)开展“互联网+工业”行动
以赤壁“互联网+”信息平台和通城电商平台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具有咸宁产业发展特点的“互联网+工业”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围绕协同管理设计、工业服务分离、安全节能监测、商务电子交易、数据开发共享和实用人才培训等六个综合信息化服务模式,不断探索我市“互联网+工业”创新模式,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升宽带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支撑能力,促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二)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六大关键环节,实施“两化”融合关键环节“六化”工程,带动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推进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
依托我市科技基础、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智能机电、互联网等绿色新产业,鼓励支持高新区引进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智能控制器等一批核心基础部件的制造技术。培育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重点装备,推进智能产品的创新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方式,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机电等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促进制造业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主适应控制。推广应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智能管控。
(四)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鼓励和引导高新区现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扶持海威股份、金力液压、同发机电、三宁机电、华舟重工等一批支柱企业,重点围绕船舶和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机电工程、汽车、新材料等五大产业化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发展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的名牌军民结合产品,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的军民结合型产业基地,培养一批优秀的军民融合型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团队。
三、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向绿色低碳型转变
把绿色低碳、清洁生产作为转型升级的突出重点,以发展低碳经济为主线,以提升工业能效为核心,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以循环经济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确保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约束性指标按期完成。
(一)实施低碳产业发展战略
围绕“绿色崛起”战略,努力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等低碳产业群,大幅提升其工业经济占比。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开发低碳产品,把低碳化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型新型机电产品、低碳型先进装备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在冶金建材、森工造纸等高耗能领域的应用,实施低碳技术示范工程,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化改造,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
(二)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促进企业开展绿色生态设计示范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清洁化、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改造,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在建材、化工、纺织、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将嘉鱼高铁临江产业园建设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园区。推进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以汽车零部件、节能电机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产品再制造,建设一批再制造示范工程和示范企业。推动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废旧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三)淘汰落后产能
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倒逼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促使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钢铁、煤炭、化工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步伐,重点抓好小化工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强化“负面清单”管理和区域环境治理,严格执行项目引进“五个一律”制度,防止新增落后产能。
四、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加快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绿色升级的重要任务,加快实施品牌振兴和品牌带动战略,大力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培育“咸宁质造”名片,推动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一)大力提升工业产品质量
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品种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结合行业特点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结合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产品质量与性能安全认证,提高对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能耗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品牌建设和培育
鼓励我市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不断提高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品牌经济的比重,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工程。争创国家和省重点名牌产品,鼓励企业运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扶持咸宁桂花、茶叶等名品名牌建设,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推动产业集中区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面提升咸宁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品牌经营,支持品牌企业建立现代营销体系,着力提高知名品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三)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广卓越绩效管理系统和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推广ISO认证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完善企业产品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质量安全基础工作,支持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供应链的质量控制,支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积极推进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在苎麻、黑茶、森工等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力争区域性的机电产品、食品、制罐等项目检测中心落户我市。
五、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向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转变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坚持抓大做强和帮优扶特相结合,着力培育发展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明确大企业发展目标、路径和重点,加快培育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集群,确保企业实现规模升级、创新升级、信息化升级、管理升级、绿色升级和人才升级。抢抓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在高新技术、绿色产业等领域加强沿线各地的合作交流,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区域合作关系。重点培育百亿元级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和成长型科技企业。
(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业体系、融资体系以及载体建设,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三)大力降成本推动企业稳增长
开展工业企业降成本增效益专项行动,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三个方面,引导企业开源节流、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建立并运行好及时受理机制、台账管理机制、分类处理机制、督查评估机制、跟踪问效机制,及时解决和反馈企业反映的问题,引导企业迅速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
第六章 保障支撑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对接《咸宁市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咸宁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工业“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县市区信息管理平台,强化政府监督和引导。加强对各县市区、园区之间的协调,促进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突出各自的产业优势,实施各县市区的差异化发展。
(二)加强评估考核
对规划各项指标,明确职责分工各发展阶段,实施中期评估,并对发展形势做出预测,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保障目标的完成。对重大项目的实施采取跟踪考核,加强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考核监督。
(三)加强机制保障
建立目标责任落实推进机制,强化目标责任的组织落实。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快捷审批制度。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工业创新活力。强化工业安全生产监管。
二、强化要素保障
(一)强化资金保障
对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用好香城产业引导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出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促进工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增加企业发展活力。探索BOT模式、PPP模式、BT模式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各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建立多元化贷款供给体系,提高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
(二)强化土地保障
整合现有工业用地,鼓励企业利用原有土地实施“腾笼换鸟”、厂房加层等零增地技术改造。采取多种措施严把入园企业质量关,优先向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率高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配置土地,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用地,确保必要的工业用地比例。
(三)强化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合理配置的人才保障体系。实施“招硕引博”、“双百工程”以及“星期六工程师”计划,着力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育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打造一支优秀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娴熟、技能工艺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
三、深化开放合作
(一)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依托企业、商协会及驻外机构,建立覆盖国内产业转移重点地区、逐步扩展国外招商区域的项目信息网络。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招商方式,引进一批绿色环保、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根据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注重“补链招商”,延伸产业链,引进关联配套产业,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
(二)深化发达地区合作
广泛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对接,积极吸纳外部科技资源进入。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内重点城市以及省内周边城市的区域联动,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跨地区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国家大院大所,共同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果转化项目,吸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到咸宁发展。
(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在当前国家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形势下,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的优质产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香港地区精心组织经贸洽谈活动,重点承接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低能耗、低污染项目进入本地。深化与武汉、长沙、南昌等省内外城市合作,对接武汉光谷南产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体制,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建立招商项目信息平台,实现市县两级信息共享。
四、支撑平台建设
(一)“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平台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造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搭建节能环保综合服务平台,为我市工业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检测、评估、方案设计等咨询服务。打造咸宁市两化融合评估服务平台,实现样本企业管理、数据在线填报、系统评分和辅助分析等功能,加强评估工作的便捷化和规范化。
(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依托湖北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咸宁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技术合作平台,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建立咸宁市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大实验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大力培育和提升各类创新型人才综合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素质。
(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搭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快企业孵化器建设,通过提供信息咨询、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服务,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速度。通过建立咸宁“企业发展咨询中心”和“金融理财中心”,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证券、专利、战略、财务、产权等交易及咨询全方面服务。
(四)区域物流支撑平台
大产业带动大物流,大物流促进大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交通和物流园区优势,将咸宁建设成为中三角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着力构建咸安区物流与供应链核心区,推动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完善农村物流、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城市物流、电商物流、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金融等产业,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成城市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全面推动区域物流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五)金融服务平台
规划建设以金融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对接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政策,推动落实咸宁香城产业基金,加快布局应急产业等专项基金,提升咸宁市金融服务水平。通过集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融资担保、财务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产业,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建成贺胜金融小镇,提升区域内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咨询等服务能力,将贺胜金融小镇打造成助推咸宁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带动整个咸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第七章 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
把保增长、促转调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创新驱动、转型提升、效益优先、融合发展的思路,巩固传统产业规模优势,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突破高端产品,拓展产业链高端环节,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推动食品饮料、冶金建材、纺织服装、机电制造和森工造纸五大产业做优做强,走高端化发展道路。
一、食品饮料产业
1、本地现状
2015年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92.0亿元,同比增长8.16%,其中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36.91%,酒、饮料和精制茶加工业同比增长7.19%。规模以上企业84个。
表7.1 2015年食品饮料产业主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亿元)
同比增长(%)
规上企业数(个)
农副产品加工业
其中:谷物磨制
&&&&& &&饲料加工
&&&&& &&焙烤食品加工
&&&&& &&罐头食品加工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其中:酒的制造
&&&&& 饮料制造
2、面临形势
食品饮料产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食品工业增速也逐步放缓。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持续进行的城市化、中产阶级的崛起、逐步成为消费主力的“千禧一代”、居民收入的预期增长,仍将持续推动食品消费的增长。预期未来食品产业更加注重高品质和健康食品;饮料产品生命周期将会缩短,推陈出新速度加快,传统的碳酸饮料、低端色素饮料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下滑,茶饮、乳饮、植物蛋白等健康饮品将更受市场欢迎,功能型饮品、高端饮料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咸宁在食品饮料产业出现的问题:1、精深加工产品比例较小。2、饮料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产品结构面临较大的调整转型压力。3、产业链不健全,企业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4、标准化程度低,原料生产与加工环节关联度低。5、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3、发展目标
食品饮料产业链大致可以划分为原料生产、中间产品加工(初加工)、终端消费品制造(深加工)三个环节,行业利润随产业链逐级提升。我市应以终端消费品为重点建设环节,加快发展健康、中高端、个性化的茶叶、楠竹、桂花等食品饮料产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至2020年,食品饮料产业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
4、发展重点
茶叶加工:以赤壁市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茶叶加工企业为主导,以通山茶叶深加工产业、通城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咸安柏庄茶类产品生产建设项目为支撑,带动全市茶产业发展。不断完善茶产业链,大力发展赤壁砖茶、名优绿茶等精制茶产品,同时支持茶饮料、保健茶、药用茶等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咸宁茶叶品牌。
油茶加工:以通城、通山、咸安、崇阳四县市为主要油茶生产加工基地,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大力支持湖北黄袍山油茶绿色产品有限公司等本地油茶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积极推进通城黄袍山油茶深加工项目、崇阳油茶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积极开发新产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咸宁油茶加工产业。
果蔬加工:发挥元阳食品、瑞发生物等支柱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野生猕猴桃、柑橘等果蔬及其加工产品,推进赤壁神山兴农科技八万亩优质猕猴桃开发项目,拓展延伸果蔬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咸宁特色优势果蔬加工业。着力建设有机野菜生产基地、特色果蔬生产基地,将咸宁打造成鄂东南果蔬产品加工基地。
桂花深产品加工:依托咸宁市桂花产业研究院,开展咸宁市桂花优质种质资源评价,桂花贮藏保鲜、桂花低温冷冻干燥、精油提取、桂花保香等关键技术研发,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开发高端食品、高端护肤品、高端香水等旅游产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延伸桂花产业链,将咸安打造成中国“桂谷”。
酒水饮料制造:以湖北鄂南酒业、九宫金荞酒业、博盛啤酒等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崇阳酒业啤酒生产线项目、兴兴乳业新产品研发和技改项目、奥瑞金两片罐和蛋白饮料生产项目,优化资源,发展白酒、啤酒等饮料产品。着力开发以赤壁猕猴桃、通山柑桔、通城七里山矿泉水、崇阳红薯饮料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绿色饮料。
方便食品加工生产:重点培育湖北家轩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玉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本地方便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积极推进湖北稼轩康速冻食品生产线项目,支持发展速冻米面食品,大力开展米面制品、方便面等其他方便食品加工生产项目。
水产加工:重点支持湖北嘉安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菁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助民食品有限公司等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嘉安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水产加工综合开发力度,加大水产品的冷冻冷藏加工,全面开发鱼圆、鱼糕等水产品加工产业,提高水产品综合利用率,提升水产品附加值。
专栏7-1& 食品饮料加工产业专项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工程。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依托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培育和建设一批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农副产品产业链。围绕茶产业、油茶加工业、果蔬加工业、桂花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咸宁特色优势加工业,提升产品品质,培育咸宁品牌,积极打造特色生态农副产品产业集群。“十三五末”,我市各区县建立与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其集成、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农产品产业由资源经济向产业经济升级。
特色生态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基地。以赤壁市赵李桥砖茶产业园区、咸安经济开发区、嘉鱼经济开发区、天城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依托各园区的产业资源基础优势,围绕园区提质增效,提高园区集中度,提升园区生产能力,加强投产园区管护,逐步打造现代农业有机茶生产基地、优质茶叶精加工基地、绿色茶叶观光园基地、油茶深加工基地、鄂南果蔬生产基地、桂花加工基地等特色生态产业基地。
5、发展措施
――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依托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通过成熟适用技术的筛选与示范推广,支持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改善贮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入市品级;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区延伸,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
――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开发建设一个以有效商业模式为基础,集“信息流、商流、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系统,推进咸宁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在农村建立农副产品生产点或基地,配合建设县乡核心产品生产体系。选择咸宁桂花、咸宁油茶、赤壁砖茶、赤壁猕猴桃、通山柑桔、崇阳红薯饮料、崇阳雷竹笋、崇阳麻花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食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产业结构设计,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咸宁特色的绿色食品品牌,与咸宁市旅游业协同快速发展。
――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管。加强引导和监督,完善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充分运用抽检监测手段,提升监管工作靶向性,抽检工作做到“三个突出”:突出重点食品、突出重点项目、突出重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探索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可监管和可追溯;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救助水平,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支持食品饮料企业扩建、技改。推进食品饮料产业企业规模扩张和生产线技术改造。大力支持重点企业的扩建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攻克及引进高效食品粉碎、杀菌、干燥分离、冷藏冷冻等技术和设备,推动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并举,引导企业加大食品饮料产品研发投入。在“十三五”期间扩大食品饮料生产规模,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全力保障食品质量,丰富本地产品种类。
专栏7-2& 食品饮料产业支撑
重点企业支撑
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今麦郎饮品(咸宁)有限公司
湖北森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咸宁八月花食品有限公司
湖北瑞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家轩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湖北三普蜂业有限公司
咸宁好吃佬食品有限公司、向阳湖兴兴乳业有限公司
湖北博景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崇阳县优质米厂
崇阳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咸宁市桂源红酒业有限公司
湖北黄袍山油茶绿色产品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支撑
奥瑞金两片罐和蛋白饮料生产项目
咸安柏庄茶类产品生产建设项目
赤壁神山兴农科技八万亩优质猕猴桃开发项目
通城黄袍山油茶深加工项目
崇阳酒业啤酒生产线项目
崇阳油茶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崇阳众望麻花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项目
湖北稼轩康速冻食品生产线项目
通山万山红茶叶制作加工项目
兴兴乳业新产品研发、技改项目
2万吨气调保鲜库项目
年产20万吨优质米深加工项目
油茶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大盘龙食品工园项目
崇阳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建设项目
二、冶金建材产业
1、本地现状
2015年咸宁市冶金建材产业(不包括森工建材)工业总产值达到463.6亿元,同比增长0.19%,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1.81%,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11.08%。规模以上企业210个,主要分布于水泥制造、水泥制品制造、轻质建筑材料制造、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建筑用石加工、黑色金属铸造、钢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合金制造、金属结构制造行业。
表7.2 2015年冶金建材产业主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
同比增长(%)
规上企业数(个)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其中: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
& &&&&&&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
&&&&& &&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其中:钢压延加工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其中: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金属制品业
其中: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
2、面临形势
冶金建材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水泥、平板玻璃、钢材等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有了明显进步;以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为特征的石材制品、陶瓷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等低能耗产业持续增长,并具有一定规模;绿色建材的快速发展,使整个行业结构调整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带动了整个行业由中低端发展开始转向中高端发展。
咸宁在冶金建材产业出现的问题:1、产能过剩、低水平同质化发展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水泥行业。2、高端、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产品依然是短板。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档次较低。3、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3、发展目标
以新型、节能、高质为发展方向,加快冶金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冶金建材产业,加快发展绿色、新型建材,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石材制品、优特钢材等产品,延伸发展其下游相应产品,拓展新型绿色环保建材,积极落实冶金建材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冶金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冶金建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4、发展重点
石材:依托通山县石材产业园区、崇阳县石材加工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华南石材、佳奇石材、宜通石材、大自然石材等龙头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大力开发先进适用的石材开采、加工、应用护理工艺技术和装备。重点支持通城县石材工业建设项目、崇阳县石材深加工开发项目,积极主动地推进石材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新型建筑材料:依托永利建材有限公司、湖北金海达新型材料公司等新型建材企业,积极推进永利建材二期项目、成美建材产业链产品建设项目,主抓高端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行业发展,利用煤矸石以及其他矿物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纸面石膏板、建筑涂料等,以及隔热、防水、耐久、环保的节能环保新型建材。
水泥制品:依托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慧安水泥等优质水泥厂,推进冶金废渣梯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调整优化水泥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水泥产业链向下游的各种水泥制品发展,消耗过剩产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环保”的水泥新产品。
陶瓷制品:重点发挥咸宁陶瓷产业规模与技术优势,加速陶瓷产业链的完善。主要依托通城陶瓷产业基础条件,大力支持杭瑞陶瓷、亚细亚陶瓷等支柱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湖北亚细亚陶瓷公司二期建设项目、陶瓷研究所建设等项目,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形成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浴用陶瓷、电瓷等产品为主,创意套餐、纳米陶瓷、特种陶瓷并存的陶瓷产业集群。
涂附磨具:加快玉立砂带、宝塔纱布等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樊牌工业园建设项目,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生产无纺布砂带、金刚石砂带等产品。同时有效引导和支持宝塔研磨、中研磨具等企业做专做强,延伸产业链,积极建设全省一流涂附磨具产业集群。
优特钢材:依托嘉鱼高铁临江产业园、大盘垅冶金工业园,充分发挥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的龙头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金盛兰特种钢生产项目,延伸钢材产业链,提高钢材深加工比例,充分依托冶金技术、设备、资源、人才等优势,促进工程技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设备制造以及服务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绿色建材:依托咸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支持南玻玻璃、南玻节能玻璃等高新技术企业扩规提质、跨越发展,积极推进涂料生产项目,节能玻璃生产等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带动并促进整个咸宁市绿色建材产业的产业化、高端化发展,逐步构建绿色产业。
专栏7-3 &冶金建材转型升级工程
促进冶金建材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冶金建材产业“由大变强”,向绿色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
工艺优化工程:加快引进先进工艺技术,重点推进石材开采加工技术优化项目,积极推广大理石串珠锯开采、大型吊装设备和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等技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冶金建材生产工艺。
产品提升工程:依托咸宁高新区、通山石材工业园,积极推进成美建材产业链产品建设项目、丰威科技特种玻璃研发等项目,形成大理石复合地板、高端精密模具等低碳、绿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
服务完善工程:积极建立冶金建材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产业集群窗口网络服务平台,建立技术中心、质检中心、工程中心、培训中心;加快建立华中地区最大的石材原料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市场。
5、发展措施
――压减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联合重组,大力压减过剩产能。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生产企业,支持市内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产权或经营权,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并结合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主动压减竞争乏力的过剩产能。
――加快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扩大高新技术应用范围,积极改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新型实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展高端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大力推广新型墙体,开发新型材料,不断加快产业改造和升级。
――延伸产业链。立足现有冶金建材产业基础,大力推进新建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延伸下游产业链。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引进有助于形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的企业,壮大产业集群。
――促进绿色发展。加大排放治理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升产业的能效和环保水平。以绿色制造技术为支撑,以绿色建筑需求为目标,加快绿色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着力研发和推广建材低碳产品,走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促进全市建材产业绿色发展。
专栏7-4& 冶金建材产业支撑
重点企业支撑
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咸宁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咸宁南玻玻璃有限公司、葛洲坝嘉鱼水泥有限公司
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湖北杭瑞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湖北省玉成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浦江迪曼嘉水晶、四川弈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立邦涂料有限公司、深圳新晶泉技术有限公司
永利建材有限公司、湖北金海达新型材料公司
赤壁长城炭素制品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支撑
智能钢质门生产基地项目
立邦涂料生产项目
丰威科技特种玻璃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
永利建材二期项目
金海达新技术及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成美建材产业链产品建设项目
湖北亚细亚陶瓷公司二期建设项目
通城县石材工业建设项目
崇阳县石材深加工开发项目
鹿门白云岩镁矿开发项目
通山县水晶工业园二期建设项目
三、纺织服装产业
1、本地现状
2015年咸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08.2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纺织业同比增长5.27%。规模以上企业121个,主要分布于棉纺纱加工、棉织造加工、棉印染精加工、麻纤维纺前加工和纺纱、机织服装制造行业。
表7.3 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主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
同比增长(%)
规上企业数(个)
其中: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 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
纺织服装、服饰业
其中:机织服装制造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面临形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制造、出口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不会变。目前,我国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家装纺织消费、童装、体育服装以及女性服装等热门产业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加上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销售模式,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咸宁在纺织服装产业出现的问题:1、高库存和同质化产品问题严重。2、服装产业自创新能力总体偏低。咸宁纺织品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缺乏配套的人才、设备等资源,缺乏高端纺织品创新设计与开发。3、供应链不完整,销售渠道单一。4、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竞争激烈。纺织服装产业门槛低,企业规模小,竞争激烈。
3、发展目标
以高档服装、混纺法织布、汉麻纺织、苎麻和棉麻纺织、产业用纺织品以及家用纺织品为发展重点,加快引进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快纺织服装研发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工程和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工程建设。到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4、发展重点
棉麻纺织:依托赤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以及湖北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成麻业等棉麻纺织企业基础,积极推进精华纺织技改项目、天成麻业技改项目,重点发展棉纺纱加工、棉织造加工、棉印染精加工、麻纤维纺前加工和纺纱、麻织造加工,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
化纤纺织:依托咸宁市涤纶纤维制造的基础条件,重点支持崇阳艺够擞邢拊鹑喂镜绕笠档姆⒄梗平暇删埘グ拔镌偕勇诔に炕俗试醋酆侠孟钅浚罅Ψ⒄够酥旒庸ぁ⒒酥锶菊庸ぃ贫朔闹姆⒄埂
家用纺织品生产:依托崇阳县启光家私有限公司、湖北帛典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推进帛典家纺项目、家私产业园等项目,重点以生产床上用品制造、毛巾类制品制造、窗帘布艺类产品制造为发展方向,扩大生产家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依托嘉鱼稳健医用纺织有限公司、湖北经纬纺织有限公司等纺织企业,在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医用民用棉制品生产项目、无纺布生产项目、经纬纺织等产业用纺织品生产项目,拓展咸宁市纺织业产品类型。
高档服装制造:依托嘉鱼经济开发区纺织服装“百亿园区”的建设,积极推进雅戈尔汉麻科技项目,加大嘉麟杰纺织、宁波宜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高端服装的研发设计能力,加快发展高端服装制造,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推动纺织服装业向高端化、时尚化、品牌化发展。
纺织新材料:依托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大力发展纺织新材料,研究苎麻纺织精深加工,提升发展苎麻混纺材料,延伸发展高档苎麻服装面料、苎麻健康家纺、竹纤维纺织面料、高端羊毛复合面料、高端棉纺织材料等新兴纺织面料。
专栏7-5 &纺织服装研发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工程
以咸安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积极搭建纺织产业研发创新服务平台,依托湖北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成麻业有限公司、咸宁市马桥纺织有限公司、湖北天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纺织服装企业,突破苎麻生物脱胶、清洁化生产、改进处理功能性纺织品、嵌入式复合纺纱改造及产品开发、染色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积极采用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等新技术,推动高档服装产品、高档家纺产品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支持开发和生产各种新型纤维、功能纤维纱线和高档色纺纱线、色织和特种天然纤维纱线和交织织物。支持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高档服装及装饰用的基布材料等。支持发展纺织新材料,研发棉麻纺织精深加工技术。支持逆渗透可溶纱布、防中子辐射纤维等高科技医用产品开发。“十三五”末,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棉麻纺织综合生产基地。
专栏7-6 &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工程
依托赤壁、嘉鱼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积极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推进纺织产业企业兼并重组,在人才引进、产品设计、自主品牌开发上要有新突破,形成品牌和市场优势,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坚持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策略,完成产业从低端加工到自我创造为主的转型。拓展提升麻棉纺织,做优做强医用纺织、化纤纺织,充实扩张家用纺织,以高端化、时尚化、品牌化为核心,加快发展高档服装制造。加强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条的连接及资源整合,形成纺织原料生产、纺纱、印染、高档纺织品加工、特种纺织品加工成套产业链,做强集约优势,做大产业规模。
5、发展措施
――坚持品牌创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升和扩大大众时尚品牌产品制造,由品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变。发挥“咸宁制造”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装备优势、文化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坚持走新型制造、精品制造、高端制造道路,把咸宁市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端服装制造基地。
――推进技术改造。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研发平台的作用,做到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以及攻关课题“三落实”,努力在纺纱、制造、印染、服装加工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产业升级。以装备升级为先导加快产业升级,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各类新型技术更新改造落后生产线,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拳头产品。严把招商引资关,积极延伸产业链,全面促进产业升级。
专栏7-7& 纺织服装产业支撑
重点企业支撑
湖北洁丽雅纺织有限公司、湖北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桂泉纺织有限公司、湖北省嘉鱼盛宇家纺有限公司
咸宁市马桥纺织有限公司、咸宁嘉源制衣有限公司
湖北帛典家纺有限公司、湖北福崇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精华集团天源纺织有限公司、湖北天成麻业有限公司
湖北精亚麻业有限公司、崇阳县启光家私有限公司
鑫马服饰有限公司、宝阳棉制品有限公司
湖北德信苎麻有限公司、永锭(赤壁)纺织有限公司
赤壁新纺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支撑
双溪桥镇产城一体特色镇麻纺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嘉源制衣二期建设项目
精华纺织技改项目
天源纺织技改项目
年产1万吨脱脂棉和全棉水刺无纺布生产项目
天成麻业技改项目
鑫码服饰二期建设项目
宝阳棉制品二期建设项目
崇阳县家私产业园项目
精亚麻业技改项目
德信公司技改项目
四、机电制造产业
1、本地现状
2015年咸宁市机电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9.52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29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4.61%。规模以上企业81个,主要分布于轻小型起重设备制造、机械零部件加工、模具制造、电动机制造、变压器制造、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电线电缆制造行业。
表7.4 2015年机电制造产业主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亿元)
同比增长(%)
规上企业数(个)
通用设备制造业
其中: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
泵、阀门及类似机械制造
&&&&&&& 通用零部件制造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其中:电机制造
&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电线、电缆及电工器材制造
仪器仪表制造业
2、面临形势
机电制造业是为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及设备的基础性产业,加上《中国制造2025》对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发展了机电制造业。目前,全国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淘汰低效电机系统,加快发展智能化通用设备。
咸宁在机电制造产业出现的问题:1、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依然严峻。2、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3、节能增效工程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约束机制。
3、发展目标
围绕机电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制造等关键环节,以节能高效、绿色发展、智能化为发展方向,重点研发高效节能电动机、高效传动系统、节能变压器等节能电机产品;大力发展制冷、空调设备、通用零部件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通用机电设备,推动机电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至2020年,机电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
4、发展重点
电线电缆制造:依托咸宁市电线电缆制造基础,结合中电华基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特种电缆及电力电缆生产项目,发展壮大咸宁市普通电线电缆制造的同时发展特种电线电缆,延伸电线电缆产业链。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加快发展现有基础较为薄弱的金属切削机床制造、金属成形机床制造、铸造机械制造、机床附件制造等机床制造,积极拓展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产业链。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依托湖北银轮起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蒲旗特种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不断扩大轻小型起重设备制造规模,大力支持起重机制造的发展;同时支持发展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制造项目,不断拓宽咸宁市物料搬运设备制造产业链。
通用零部件制造:大力发展机械零部件加工、紧固件制造,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尝试发展金属密封件、弹簧制造等其他通用零部件制造,为咸宁市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基础条件。
电机制造:依托咸安湖北节能电机产业园,支持湖北华博阳光电机有限公司、华博三六电机制造公司、三合机电制业公司、咸宁三鼎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三合机电改扩建项目、三鼎机电扩建项目等,扩大现有发电机及发电机组、电动机、微电机及其他电机的制造规模,支持高效节能电机、电动汽车专用电机、节能变压器等节能电机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建立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节能装备的研发和节能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提升咸宁电机制造水平。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大力提升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开展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等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项目,补充完善咸宁市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产业链。
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依托美新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美新科技建设项目,发展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大力支持、开展家用制冷电器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新建项目。
专栏7-8& 咸宁市机电产业技术研发生产服务平台工程
以咸安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搭建咸宁市机电产业技术研发生产服务平台,以三鼎机电电机生产、博恒机电电动车用水冷式异步电动产业化;阳光电气永磁电机生产、华翔数控高档数控机床生产线、三六电梯有限公司扩建及技术改造、松玉机电高档专用设备扩建等机电项目为切入点,以配套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为目标,重点发展电机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物料搬运设备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等基础机电生产研发,不断扩充咸宁市机电产业产品类型,提升机电产业产品质量。“十三五”末,力争全面提升咸宁市机电制造水平,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5、发展措施
――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优化存量,引培高端”为主要抓手,围绕技术自主化、制造柔性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着力提高机电制造产业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全面提升机电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遴选一批优势明显、发展强劲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引导和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品牌建设,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和示范作用明显的机电制造行业领军企业。
专栏7-9& 机电制造产业支撑
重点企业支撑
湖北省三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湖北华特红旗电缆有限公司
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湖北阳光电气有限公司
湖北华博阳光电机有限公司、湖北蒲旗特种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蒲圻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湖北银轮起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电华基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崇锻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咸宁三鼎机电有限公司、博恒机电有限公司
三六电梯有限公司、湖北特钻钻机有限公司
美新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科瑞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支撑
特种电缆及电力电缆生产项目
崇锻锻压机铝合金铸造项目
三鼎机电扩建项目
博恒机电新建项目
三六电梯新建项目
特钻钻机新建项目
美新科技建设项目
五、森工造纸产业
1、本地现状
2015年咸宁市森工造纸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6.4亿元,同比增长13.48%,其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同比增长17.18%,家具制造业同比增长13.30%。规模以上企业71个,主要分布于胶合板制造、纤维板制造、地板制造、竹制品制造、木质家具制造、机制纸及纸板制造、纸和纸板容器制造行业。
表7.5 2015年森工造纸产业主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
同比增长(%)
规上企业数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其中:人造板制造
&&& &&&&木制品制造
家具制造业
其中:木制家具
造纸和纸制品业
2、面临形势
森工造纸产业是我国优势传统产业,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消费者对高档次、环保型森工建材加工产品的青睐,森工造纸产业不断加快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更注重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新产品研发,为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咸宁在森工造纸产业出现的问题:1、节能减排、环保压力大,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2、产销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稳定的森工造纸产品供应和市场营销体系。3、企业研发能力不强。
3、发展目标
以森工建材为重点产业链,大力发展竹材加工类产品,支持发展产业专用的特种纸和纸板、文化书写办公用纸、印刷包装等纸制品生产,加快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改造提升森工建材产业,大力推进特色森工建材产业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建设。至2020年,森工造纸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
4、发展重点
森工建材:依托咸宁经济开发区,支持咸宁天晟竹业、星星竹制品等森工建材企业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推动纤维板、竹地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竹材利用率,逐步实现以竹材取代木材。积极推进星星竹制品加工建设项目、天晟竹业建设等项目,主要生产竹地板、家具饰板、中高档家具产品、户外地板、户外建筑用材等产品,鼓励发展竹纤维、竹提取物、竹家具等高端产品。
文化书写办公用纸:依托湖北必晟纸业有限公司,重点支持必晟纸业印刷加工建设项目,大力发展静电复印纸、轻型印刷纸、激光多功能一体化机专用原纸等产品。
生活用纸和纸品:依托咸宁永乾纸业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高中档生活用原纸、各种擦拭纸、高中档纸巾、卫生巾、纸尿裤、医疗用垫等产品。
产业专用的特种纸和纸板:依托赤壁晨力纸业等公司,积极推进德力纸业二期等项目,重点发展薄页纸、拷贝纸、半透明纸、炸药卷纸、墙面与木材装饰纸、扑克牌卡纸、黑卡纸、液体食品包装纸板等产业专用的纸和纸板等产品。
印刷包装产业:重点发展丝网印刷和高新包装材料,发展节能环保型产品、新兴智能产品和多层复合高档软包装印刷。同时发展精品印刷,数字印刷和绿色环保印刷。支持鄂南丝网印刷厂搬迁及技改扩建、山河文化纸张分割及彩色包装、必晟纸业印刷加工和中南科择包装装潢印刷项目建设。
专栏7-10& 森工板材产业提升工程
以咸安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赤壁、崇阳经济开发区为支撑,全力提升森工造纸产业,逐步实现以竹材取代木材发展,建设全国竹板材加工基地和中高档家具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特殊用途胶合板板式家具、强化木地板、实木制品等产品,实现产业内涵式提升,引导产业向下游二次加工或精加工领域延伸。推进竹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推动纤维板、竹地板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竹纤维、竹提取物、竹家具等高端产品。“十三五”期间将建设竹产业技术研发平台2个。
5、发展措施
――优化产品结构。引进和培育高档家具业和木制品终端产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深加工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支持现有板材加工企业通过技改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新产品开发。
――调整原料结构。依托我市农业基础,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弥补木浆资源的不足,逐渐以秸秆资源为主要原料,实现循环经济。积极采用突破性的清洁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变废为宝,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可循环造纸产品。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学习成熟的有机酸溶剂法技术,发展非木材清洁制浆,同时加大开发生物衍生品。
――加强再生纤维回收利用。加强废纸回收利用,大力倡导废纸回收,提高全市废纸回收意识和积极性,加快建立完善废纸回收分类、收购、打包、销售体系,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废纸回收体系。
专栏7-11& 森工造纸产业支撑
咸宁桂乡竹业有限公司、星星竹制品有限公司
咸宁市盛义竹业有限公司、咸宁新汉科竹业有限公司
湖北裕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澄水洞村竹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咸宁天晟竹业有限公司、咸宁三艺木业有限公司
鄂南丝印有限公司、湖北必晟纸业有限公司
咸宁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南春竹业有限公司
巨宁竹业科技股份公司、咸宁市恒信纸品包装有限公司
赤壁晨力纸业有限公司、湖北冠森竹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江南春竹业示范竹林区项目
巨宁竹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巨宁竹业技改项目
必晟纸业印刷加工建设项目
鄂南丝印技改项目
三艺木业建设项目
天晟竹业建设项目
裕丰能源竹开发项目
新汉科竹业竹产品加工项目
盛义竹业竹产品加工项目
星星竹制品加工建设项目
桂乡竹业竹加工建设项目
澄水洞村竹产品加工项目
第八章 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和技术基础,充分发挥我市科研和人才优势,紧紧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面向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特色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新能源产业
1、发展现状
2015年咸宁市新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1.9亿元。规上企业数达到10个,主要分布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行业。
表8.1 2015年电力能源产业主要指标
工业总产值
同比增长(%)
规上企业数(个)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电力生产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咸宁市新能源资源丰富,风向稳定、远离地震带、水资源丰富、多个地区可保证充足水源散热、具有得天独厚的新能源发电的自然优势。加之地方政策大力扶持,咸宁市新能源发电具备良好基础。
2、面临形势
我国新能源发电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已逐步接近国际水平。现阶段,非化石能源逐步成为电力增量主体,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重要阶段。我国电力结构将实现从以煤电为主向新一代清洁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转换。
咸宁存在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火电占电力能源比重大。2、新能源发电扶持资金及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项目推进较慢。3、电网建设有待优化。
3、发展目标
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坚持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平台等重大工程,全面打造华中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核电、抽水蓄能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至2020年,电力能源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
4、发展重点
核电:全力推进核电建设,力争咸宁大畈核电站尽早开工建设。同时重点发展核电辅助设备制造,依托在建核电项目,重点发展核岛堆内构件、压力容器、核岛起重设备、核岛循环冷却装置、核级阀门、空冷设备、核电厂变压器、其他设备及材料等核电辅助设备。积极发展核电装备制造及研发、非动力核和核电设备服务等产业。
抽水蓄能发电:积极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以崇阳大雅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赤壁陆水河航电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为配套通山核电产业发展,全面铺开通山县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服务协调工作和前期工程,加快装备抽水蓄能机组。
风力发电:咸宁市应利用好本地电力资源优势,营造资源品牌效应,在保障传统电力发展的同时,发展风能配套装备、服务。以湖北九宫山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大幕山、白岩山、大平山、罗家山等风力发电场。
生物质能:咸宁油料能源树种和木质能源树种丰富,可用于培育能源林的荒山荒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生物质能开发。重点加快赤壁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技改等生物质能项目建设,进一步引进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备、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与装备、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与装备、生物质型煤加工成型技术与装备、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与装备等相关项目的生产线落户。
光伏发电:对接武汉光谷,着力围绕光伏关键领域技术招商引资并进行创新创业引导,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从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太阳能离网或并网发电系统的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祥天光伏发电、崇阳县青山水库光伏电场建设等项目为契机,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光伏产业基地和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基地。
电网建设:加快区域和市级超高压主网架建设,大力进行220V、110V变电站等电网建设,稳步推进输电通道的建设,满足电源送出需要和电力的有效供应。同时,按照城市化发展需要,加快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用电水平,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
专栏8-1& 咸宁市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平台工程
以咸宁高新区为主要载体,搭建咸宁市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平台,以核电产业、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产业、水电、空气能、电力装备为重点方向,结合武汉光谷以及咸宁市各区县布局,以大畈核电、大幕山、白岩山风电项目、城区输配电等电力项目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研发生产、电力配套产品生产、光伏产业技术研发与装备生产、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装备生产等。“十三五”末,力争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咸宁高新区支柱产业。
专栏8-2& 华中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工程
以幕阜山片区为主要载体,依托南三县清洁能源产业布局,结合沿江产业带新能源发展现状,打造华中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争做名副其实的华中大电谷和华中清洁能源输出发动机。以大畈核电、崇阳金塘风电、崇阳罗家山风电、通城黄龙山风电、通山大幕山风电、大雅水电增容改造、祥天空气能等清洁能源项目为切入点,建成不低于700MW规模的地面光伏电站;争取通山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确保通山生物质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云港石英砂加工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