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改革开放 经济改革革还是社会改革

刘尚希:社会改革应作为“十三五”改革重点
作者:周潇枭 白姣霞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实习记者 白姣霞 报道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全会指出未来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构建发展新体制方面,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等。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该如何应对?未来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稳增长要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吗?全会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十三五”期间各项改革处于什么关系,如何协调多项改革?牵涉甚广的财税改革,该如何推进?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尚希认为当前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理想状态,应通过体制改革来营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环境,带来经济长远稳定的增长。他尤其提到此前被忽略的社会改革,应该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不用过分担心经济增长的问题
  《21世纪》:公报提出未来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此前经济增速下降,“稳增长”是否要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刘尚希:就现在的宏观形势来看,不用过分担心经济增长的问题。当前国内有很好的转型条件,如人口老龄化使就业压力大大减轻、居民收入增速较高等,可以支撑将重心放在转型升级上。
  人口老龄化带来很大的养老压力,适龄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也随之减少,这似乎是一个坏消息;但同时,就业压力不是太大,现在转型升级不会带来大量失业的问题,这又是一个好消息。如果现在我国适龄劳动力处在期,经济增速的趋缓,会导致大量失业,逼迫短期政策扩张,稳增长就不得不摆在首先。我们当前面对的情形恰恰不是这样,从而变为一个有利条件。
  居民收入的提高,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给企业造成了更大压力。这似乎又是一个坏消息。但这种压力可迫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人力成本。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的增长,能拉动总需求,能促进消费的平稳增长,这又是一个好消息。
  转型升级需要有一定下行压力,当然这个压力需要有个度,现在经济增速趋缓各方都可以承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经济增长趋缓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企业转型升级就会有动力;在经济普遍上行的时候,企业都能赚钱,市场不会去转型升级,也没有必要。
  政府要有定力,短期的政策有必要,更要关注长期改革。经济增长是一个结果,政府不应紧盯着经济增速这一结果,应致力于营造更好的环境,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促成经济的增长;通过切实的改革,让市场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更有信心。
  现在政府在力推“简政放权”等改革,改革有进展,但低于预期。改革还需要全力往前推,稳增长的短期政策要和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不能过于往前。
  国家战略需要推动社会改革
  《21世纪》:公报要求构建发展新体制,那么在“十三五”期间应该尤其注重什么方面的改革?
  刘尚希:全面综合的改革聚焦在政府改革,未来要推动政府全方位的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等。
  经济改革,主要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在哪些方面放手,比如价格改革等。社会改革,主要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这块要重点关注,应作为十三五改革的重点来抓。
  国家战略需要推动社会改革。比如创新驱动,若只局限在经济领域,解决不了问题;创新牵涉到科教体制改革,需要培养本土人才。只有实现人力质量红利的积累,才能为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比如事业单位改革,若改革顺利的话,能减轻财政负担,还能激发更多活力。
  比如公共服务的提供。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靠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动社会组织,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由社会组织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到扶教、扶贫的行动中去。
  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能缩小贫富差距,提升人的能力,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现实中,即便想办公益性学校或医院的设立都很困难,因为有形无形的障碍仍很多。
  还有监管问题。只靠政府监管管不过来,需要培育行业自律组织。自律意识的形成,能避免过度市场化、唯利是图带来的各种扭曲,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不讲诚信道德等问题。
  社会改革需要充分相信群众,能把自己的事情管好,真正依靠群众来管理社会,政府也能从繁重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
  现在社会改革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事业单位改革、科教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社保、社会组织改革等,都是单独进行。社会改革也需要全盘考虑,有一个整体方案,除了经济、政治、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其他都可以装进社会改革来统筹考虑。
  社会改革就是让社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这可以化解很多社会矛盾,也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社会改革有利于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提高公民的公共责任感。社会需要填补政府和市场的空缺,政府大包大揽,管理太多事务,一则管不好,又容易对市场造成干预;社会组织的健全,有利于净化市场,弥补过度市场化,市场行为短期化、投机化等问题。
  《21世纪》: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样的要求下,政府的改革应如何进行?
  刘尚希:当前各方面都在大力支持创新。现在地方鼓励创新的办法有所改进,但主要还是给钱,定一个比如高新企业的标准,让企业自行申报,申报通过就给钱。而且政府投入的资金分散在不同部门,各个部门间不通信息。
  有些企业可能就将主要精力放在套取政府资金上,减少了真正创新的活动。因为创新往往要投注很多精力,可能几年之后才能看到成效;但政府补贴当期就能拿到,相对容易,也能成为企业利润。政府对创新的资金补助,动机是好的,却异化了企业的行为,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政府的政策是用来激励企业,应当是一个配角。比如扶持创新,应针对企业在创新上真正碰到的问题,对症下药来解决,有时候不仅仅因为缺钱,企业可能是缺人才、好的环境,是一些机制体制的因素阻碍了创新,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财税改革应与政府改革互动
  《21世纪》:财税改革在“十三五”处于什么位置?财税改革推动似乎比较困难。
  刘尚希:财政是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带动政府改革。比如,预算改革就是通过预算来体现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也借此约束政府行为。
  财税改革在技术层面上,表现为全口径预算、中期财政规划、政府资产负债表等,这些实际上都是为推动政府的改革,比如中期财政规划和政府决策方式相关,政府决策要从年度为主,到要和中期结合起来,未来可能还要有更长远的战略规划。
  财税改革困难,是因为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利益,还涉及到政府和人大的关系。比如预算改革就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现在改善财政资金的使用只能在增量上做文章,通过整合资金来提高使用效率,存量资金属于部门利益,难以调整。
  预算改革要想有效推动,需要政府改革的有效推动。如何打破部门利益的藩篱,让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上更有效率,需要优化政府间横向部门权力的配置问题。现在部门主义盛行,协调的成本越来越大,预算改革推不动,政府的效率也会大大下降。
  另外,中央和地方关系,如何发挥两个积极性,既是财政问题,也是政府改革的问题。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把财政改革贬低为一个部门的改革、一个技术化的改革,这样的话就起不到作用,财政改革是整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通过财政改革去推动政府的改革,但也需要政府改革配套联动,进而带动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改革。
(责任编辑:HN022)
10/29 12:4910/29 09:3510/29 07:2510/29 02:5210/29 01:5510/28 17:1010/28 15:3710/28 08:3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改革。(3)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2)8世纪前期,查理o马特任宫相,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拥有占据西欧的三分之一土地.在政治上,神权高于一切,可以和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上台执政,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故答案为:(1)伯利克里.(2)查理o马特.(3)大化改新.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改革开放是经济改革还是社会改革_百度知道
改革开放是经济改革还是社会改革
我有更好的答案
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改革也包含有社会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是多项改革,其中保括经济与社会。
经济加社会的改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8 Baidu改革是什么?_百度知道
改革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改革,汉语词语,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一般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采纳率:97%
来自团队:
词语解释  【名称】:改革   【拼音】:gǎi gé   【注音】:ㄍㄞˇ ㄍㄜˊ 基本解释  ◎ 改革 gǎigé   [change]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合理完善. 改革开放经济改革   为了提高生产率,大家也进行技术改革.——《记一辆纺车》   定义:是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作改良革新的,相较于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也会影响该国的国势,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详细解释  释义1:变更,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未遑改革.”《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自开剏以来,其汉人等别无定制,以致相争词讼纷扰如此,若依旧例卒难改革.”   【示例】:清秋瑾《满江红》词:“算弓鞋三寸大无为,宜改革.” 沈从文 《新与旧》:“这件事既已成为当地习惯,自然会好好地保存下来,直到社会一切组织崩溃改革时为止.”   释义2:谓革除恶习劣行.   【出处】:《南齐书·刘祥传》:“上别遣敕祥曰:‘卿素无行检,朝野所悉……我当原卿性命,令卿万里思諐.卿若能改革,当令卿得还.’”   释义3:谓删改诗文.   【出处】: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二公由文体不同,多纷争……故 雷 ( 雷希颜 )所作, 王 ( 王从之 )多改革, 雷 大愤不平.” 编辑本段现代解释   发音:gǎi gé   解释:把国家发展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 、宗教改革.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 中国: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 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社会改革的内涵之争.  社会的改革不论采取哪种政策方式,其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方面发展而制定的改革方案.在社会的改革中,应当改变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因素,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优良传统,应以发扬光大,去伪存真.社会的改革,应当引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典要素和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进自身社会的总体改良.如果说,在社会的总体改革中,不保留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而又对在引进的不良文化传统和影响社会改革进步的糟泊不已去除的话,那就会失去改革的实质.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如果改革出现两极分化,那么改革就算是失败.”
改革释义: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望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必须并行推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