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人民政府狐冢综合总厂在哪里

05-15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历史沿革/鄢陵县
鄢陵县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战国时期,鄢陵属韩又属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并入韩。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魏强韩弱,鄢陵遂属于魏。公元前318年,封其弟为安陵君,鄢仍属魏。秦鄢陵属颍川郡。西汉始置鄢陵县(治所今城北古城村),属豫州颍川郡;汉武帝时,鄢陵改属陈留郡;王莽实行"新政"(公元8年)后,废鄢陵县,更鄢陵为左亭,属豫州颍川郡许县。东汉属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三国魏属颍川郡。西晋属豫州颍川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属豫州颍川郡,前秦属东豫州颍川郡,后秦属豫州颍川郡区域,均无鄢陵县建置。时期,宋仍无鄢陵县建置,境域属豫州颍太守管辖,北魏置鄢陵县属司州颍川郡。东魏属郑州许昌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鄢陵县,其地入许昌县。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复置鄢陵县(治所今安陵镇),属许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属洧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属颍川郡。唐初属颍川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鄢陵属洧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属河南道许州,为上县。五代十国梁时鄢陵属东京开封府。后唐改属许州忠武军。后晋、后汉、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宋鄢陵属京畿路开封府,为畿县。金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元鄢陵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开封府,为中县。明鄢陵属河南省开封府。清沿袭明制,鄢陵仍属河南省开封府。民国元年(1912年)3月,鄢陵直属河南省。民国五年(1916年),鄢陵改属豫东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复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许昌)。1947年4月,建立中共鄢扶县委、县人民政府(治所扶沟),属豫皖苏边区一专署。同年10月1日,鄢陵县城解放。12月,建立中共鄢陵县委、县人民政府,隶属豫皖苏边区五专署。1949年3月,划属河南省许昌专员公署。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鄢陵属许昌专员公署。1970年,改属许昌地区。1986年,改属许昌市至今。
行政区划/鄢陵县
鄢陵县鄢陵县辖5个镇、7个乡:安陵镇、马栏镇、柏梁镇、陈化店镇、望田镇、张桥乡、南坞乡、陶城乡、只乐乡、大马乡、彭店乡、马坊乡。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安陵镇代码:2006年,辖11个居委会:西街居委会、新庄居委会、朱元庄居委会、唐庄居委会、高庄居委会、于寨居委会、轩岗居委会、苏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东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马栏镇代码:2006年,辖1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李孟居委会、马栏村、后纸坊村、前纸坊村、议台村、郭营村、岗口村、前杜郎村、碾韩村、梁老村、大田村、韩井村、后杜郎村、娄家村、支家村、东司家村、裴家村、吴家村、城王村、周营南村、周营北村、崔马村、乐陵岗村、苏家村、许庄村、牛北村、牛东村、牛西村、西小庄村、冯家村、南郑庄村、拐子村、姜庄村、蒲堂村、大路村、小路村、刁河村、胡中村、西章甫村、东章甫村、东杨庄村、胥庄村、北郑庄村。柏梁镇代码:2006年,辖5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漆井居委会、王岗居委会、岗底张居委会、官寨居委会、辘轳湾居委会、柏梁村、圪垱头村、姚家村、孟家村、大路王村、小王村、甘罗村、袁拐村、曹寺村、文范村、孔村、张坊村、南张坊村、陈家村、胡集村、湾子杨村、林家村、温寨村、黄龙店南村、黄龙店北村、安庄村、滕岗村、席黄村、党岗东村、党岗西村、马陈化店镇代码: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陈化店村、杨刘村、河西杜村、伍子村、马桥村、后杨村、张刘庄村、黄陵村、王岳南村、王岳北村、所村、东陈村、东明义村、西明义村、云汉村、西后杜村、西苏家村、苏庄村、西黄庄村、武庄村、常村、丁集村、刘庄村、河张村、赵寨村、前程村。望田镇:2006年,辖30个村委会:望田北村、望田东村、望田南村、店东刘村、晋庄村、任庄村、前谢村、后谢村、袁家村、武岗村、蔡家村、靳屯村、蔺庄村、翟刘村、杜春营村、程甫还村、逊耕村、老范店村、赵岗村、李庄村、花庄村、黄家村、邱庄村、大王庄村、孙寨村、新色村、堤王村、边王村、和刘村、郭寺村。张桥乡代码:2006年,辖35个村委会:新东村、潘庄村、夏堂村、北赵庄村、小寨村、东大王村、东许村、邓李村、罗庄村、陈楼村、张北村、张中村、张南村、后厦村、好汉庄村、康庄村、岗陵寺村、张庄村、南杨庄村、沙滩村、西许村、大宋村、和寨村、邵庄村、裴庄村、苏墩村、河岗村、后张村、后李村、水坑村、丁岗村、屈庄村、碱岗村、阎段村、冯岗村。南坞乡代码:鄢陵县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南坞村、卜寨村、卢庄村、北坞村、安头村、田庄村、屯南村、屯北村、秦岗村、耿屯村、关庄村、刘圪垱村、杨树湾村、时楼村、柴庄村、岗苏村、周桥村、牛薛村、刘贾村、孙老庄村、裴毛庄村、南曹庄村、党庄村、前石村、彭庄村、程庄村。陶城乡代码:2006年,辖27个村委会:陶南村、陶北村、明理村、南张庄村、郜庄村、仓头村、赵庄村、蒋寨村、前席村、南大宋村、东刘庄村、坡冯村、南孙庄村、胡庄村、三岗村、十室村、葛庄村、常庄村、追岗村、邢庄村、黄庄村、阎庄村、代张村、徐庄村、扶齐村、后路村、谷庄村。只乐乡代码: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西只乐村、东只乐村、小营村、大营村、庄刘村、前曹村、王建平村、岗周村、小东村、罗寨村、常寨村、东店村、崔庄村、王庄村、王桥村、钱桥村、陈庄村、顺羊村、桥北张村、后杜村、南河张村、沈寺村、胡营村、袁堂村、郭刘村、刘英桥村、杨庄村、观台村、寺后李村、野岗村、司庄村、袁庄村、塔庄村、曹桥村、安赵村。大马乡代码:2006年,辖34个村委会:大马村、龙马村、三道河村、西司家村、竹园村、前营村、后营村、高迁王村、大坡田村、二坡田村、赵拐村、太平岗村、马停庄村、吕梁村、王敬庄村、南丁庄村、大圣寺村、朱店村、朱庄村、靳庄村、伏村王村、瞿湾村、王店村、屈岗村、东葛村、西葛村、陈寨村、岳寨村、柳寨村、贤庄村、义女村、前张村、任营村、太子岗村。彭店乡代码:2006年,辖40个村委会:彭南村、彭北村、探庄村、曹庄村、孙庄村、官庄村、李寨村、前栗园村、后栗园村、慕寨村、北陈家村、北吴家村、洪沟村、殷坡村、王铁村、韩老村、孟庙村、郜村铺村、霍刘庄村、油坊村、赵家村、北姚庄村、新范家村、南岗村、后肖村、瓜张村、代岗村、谢坊村、刘拐村、黑刘村、北新庄村、李家村、范家村、古城村、前步村、张店村、蒋庄村、凤岗村、田岗村、东庄头村。马坊乡代码:2006年,辖41个村委会:马坊寨村、钦桥村、晋南村、晋北村、马坊集村、马贡村、岗河沿村、周陈桥村、左岗村、袁坡村、徐坡村、谷楼村、稻梗村、老梁村、北常庄村、汪楼村、解岗村、程岗村、胡庄村、段庄村、营岗村、卜岗村、姚庄村、前陈村、北丁庄村、前杨河村、后杨河村、朱河村、寺拐村、前彪岗村、后彪岗村、骆家村、北姚家村、孙村、汪庄村、刘桥村、二郎庙村、前白村、丁桥村、半截岗南村、半截岗北村。
地理环境/鄢陵县
位置境域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东邻扶沟县,南接西华县,北毗尉氏县,西南与临颍县相连,西北与长葛市接壤。南北长57.5公里,东西宽20.87公里,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县城安陵镇西北距省会郑州市11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北距开封市80公里,西距许昌市、京广铁路36公里、京珠高速公路30公里,西南距漯河市70公里,东南距周口市70公里。气候鄢陵县属。一年四季分明,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晴朗清爽,冬季寒冷干燥。地形地貌鄢陵县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黄河泛滥和双洎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面坡度1/300,海拔高度50米~65米(个别岗陵74米),相对高度15米。平原鄢陵县境内双洎河以北地区为黄河、双洎河冲积而成的黄土岗及黄泛沙土区,偏东北方向,黄泛后风积而成的带状沙丘,多呈南北条状,相对高差5米~15米,面积66.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6%,主要分布在彭店、马坊、柏梁等乡镇;县中部地区,地形起伏,以缓平高地、平地为主。缓平高地为河流冲积而成的相对较高的地形,多呈西北东南条状,相对高差3米~8米,顶宽1公里~7公里,由顶向两侧微倾斜。平地是河流冲积的缓平地区,相对高差不大,带状岗地和零星岗冢分布其间,走向不一,分割形成一些封闭或半封闭的局部洼地。面积448.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1.7%,主要分布在彭店、马坊、安陵、柏梁、陈化店、马栏、大马、只乐、张桥等乡镇。洼地鄢陵县东南和南中部,为缓坡洼地,地上、地下径流排泄都较困难,面积316.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36.3%,主要分布在只乐、望田、南坞、陶城等乡镇。岗陵鄢陵县境内有龙形岗、郜村岗、大胜岗、半截岗、杨河岗、凤凰岗、孝子岗、屈岗、碱岗、乐陵岗、彭祖岗、左家岗、文家岗、太平岗、三岗、追岗、野岗、河岗等。部分岗陵经黄水淤塞、群众挖土,已失去脉络痕迹,或成为孤立的土丘。水文鄢陵县河流有:双洎河、康沟河、清流河、二道河、大浪沟等大小20余条,河流多为季节河,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双洎河:双洎河发源于新密市翟沟,流经新密市、新郑市、长葛市、尉氏县,于鄢陵县范家村西入境,流经李家、古城、彭店、孙村、朱家至扶沟县大李庄入贾鲁河,全长179公里,流域面积1693平方公里,境内长14.8公里,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清流河:系颍河左岸一支流,发源于县域屯沟西,系下游段。黄泛以后,红旗桥以下,全部淤塞。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治理,得到疏通。流经屯沟、关庄、周桥至西华县李湾入颍河,境内长13.1公里,堤坝长26公里,先后汇入的河流有:汶河、大浪沟、没底沟、二道河、玉带河、一道沟及一道河故道、洪淤沟、马栏新沟、汨罗江等12条河道,下游易受颍河水顶托,洪涝灾害较为频繁。康沟河:康沟河发源于中牟县,经尉氏县境,于鄢陵县戴岗村北入境,流经孙庄、官庄、刘庄、栗园、殷坡、洪沟入贾鲁河,全长53.8公里,流域面积595.3平方公里,境内长7.5公里,流域面积21.6平方公里,该河在鄢陵境内地势较高,土质松散,含沙量大,河床淤积,入境处和出境处急转弯,汛期洪峰高,来势猛,堤身单薄,是鄢陵县历代主要防洪河道。贾鲁河: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山区,全长246公里,流域面积5896平方公里,由彭店乡的王铁东入境,流经范庄、油坊东出境,流经鄢陵3公里,流域面积仅有7.6平方公里。汶河:汶河发源于长葛市董村乡大柳树王村,属于沙颍河水系,流经柏梁镇、安陵镇汇入境内的大浪沟。该河全长37.65公里,流域面积251平方公里,在县境内长12.2公里,流域面积有80平方公里。二道河:二道河发源于长葛市东南,在县境经陈化店镇、大马乡汇入清流河,全长23.5公里,流域面积66.4平方公里,境内长12.7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三道河:三道河发源于许昌县陈曹北,在鄢陵县境内经陈化店镇在大马乡汇入二道河。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66.4平方公里,境内长12.7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玉带河: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流向西北东南,两个源头分别源于陈化店镇的乔庄西北和只乐乡的崔庄西北方,流经庄刘、吕屯东入二道河。该河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39.8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鄢陵县
土地资源鄢陵县主要是由古黄河泛滥和双洎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区。境内被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所复盖,构成现代成土母质的基础。全县耕地99.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4%,人均耕地1.62亩。耕地中有水浇地7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3%;有旱地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4%;有菜地26706亩,占耕地面积的0.3%。矿藏资源县境地表为第四纪地层复盖,下复地层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其中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分布尤为广泛,新生界第三系遍布全区,厚度可观。据此地质特征,一些沉积矿产,尤其是煤、铝土矿、耐火黏土、石灰岩,还有石油、盐、碱等,具有成矿的条件和前景。尚未有重要矿床发现。植物资源鄢陵县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自然植被以盐生和沙生植物为主,草甸植被次之。人工植被以小麦、杂粮两年三熟植被为主,一年两熟小麦、玉米类杂粮植被次之。境内分布有大面积木本与草本植物间作的植被,鄢陵县是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绝大多数为落叶阔叶林树种,夏绿的特征较为突出。动物资源境内动物区系为干旱平原类型。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过渡地带,南北方动物种类均有分布。境内动物有脊椎、节肢、软体、环节、线形、扁形、腔肠、原生等种类。脊椎动物又有哺乳、鸟、爬行、鱼等类别,节肢动物有昆虫、甲壳、蛛形、多足等类别。水资源鄢陵县地表水多年平均过(入)境水量25371万立方米,为年均自产地表水8359万立方米的3倍,河水资源数量可观,但时程分配不均,过(入)境河流多受上游制约,开发困难大,拦蓄能力差,利用率低。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河闸拦蓄和机电灌站提灌两项。地下水境内地表岩性松散,降水容易渗入,地层储水条件好,且补给周期短,易于富集,形成地下水。浅层水为含水层底板埋深30米~50米,能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潜水,它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岩和地貌条件的控制,县域内自陈化店镇向南经只乐乡到陶城乡一带,为黄泛主流向,地下水资源补给以降雨入渗为主,此外为各种水体的补给,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困难,实际全为消耗性开采。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14亿立方米,为地表水资源0.71亿立方米的1.6倍。水质境内浅层地下水98.1%符合饮用和灌溉标准,矿化度在2克/升以下。
人口民族/鄢陵县
2011年,鄢陵县总人口为65.1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54.93万人。县境内除汉族外,有回、壮、满等少数民族12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844人,比2000年的1162人,减少318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依次为回族(804人)、苗族(10人)、壮族(10人)、维吾尔族(8人)、满族(7人)、藏族(3人)和蒙古族(2人),回族的总人口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26%。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马坊乡411人,安陵镇217人,只乐乡112人,三乡(镇)共计74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68%。全县少数民族女性人口有424人,男性人口的420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99.06,比全县总人口性别比105.85低6.79%。
经济概况/鄢陵县
概述相比于2011年,2012年鄢陵县生产总值完成206.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5%、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1亿元,增长16.2%。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4.9亿元、5.6亿元,增长25.1%和3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5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296元,增长12.5%。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59.9%(扣除农业税后)。其中,工商税收完成4600万元,占收入总量的38.3%。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2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第一产业鄢陵农业和花卉经济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等,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截至2013年,鄢陵县花卉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北方花都”,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2004年,鄢陵县畜牧业跨进“河南省畜牧强县”。2013年,全县花卉苗木面积52.4万亩,品种达2400多个,拥有各级各类花木园林企业612家,从业人员18万多人,经纪人8000多人,花木产业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产品,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卉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00多元。鄢陵县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有来自北京、宁夏、甘肃、上海、浙江、湖北、安徽、河北、内蒙古等地的59家省内外企业入驻,其中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有27家,1000亩以上的有7家,共落实花木面积36600亩,栽植花木6200万株,总投资达3.48亿元。到2013年年底,通瓜菜面积发展到18万亩,特别是三樱椒面积发展到13.8万亩。相继建成2000亩的莲鱼共养基地,1000亩的大枣基地,2000亩的樱桃采摘基地。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1983个,养殖小区40个,产值达13.5亿元,被授予“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截至2013年,鄢陵县已有5个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第二产业截至2012年12月底,鄢陵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增加值68.9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居许昌市第2位。纺织、装备制造、箱包皮具、食品、木制品等5个传统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5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7%,5个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2.5%。2012年,该县企业服务工作办公室共收集企业有关用地、融资、手续办理等问题85个;为9家企业进行项目备案;为13家企业申报困难企业认定;组织16家企业开展产品产销对接,签订供货合同金额达2.2亿元;邀请天交所等保荐机构对4家企业进行上市辅导;认真筛选华创科技、华元电工、金钟皮具等7家企业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鄢陵县主要有纺织、食品、建材、机电、化工五大主导产业。姚花春酒业集团,年产原酒10000吨,产品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国际博览会金奖,法国巴黎世界名优酒金奖。花都纺织有限公司、鄢陵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植丰全元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集团的产品已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产品。全县乡镇企业个数超万家,从业人员7.6万人,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花乡农家乐、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2013年,鄢陵县实施“6652”投资促进计划,开展“1131”招商引资行动,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6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6%,带动产业集聚区和名优花木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91亿元、22亿元;城市综合改造、中技桩业、辰宇光电等一批打基础、增优势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建业集团、奥信集团、云南绿众源、北京汇源等知名企业落户鄢陵。
社会事业/鄢陵县
教育事业2011年,鄢陵县参加中招的考生有3418人,优秀率达6.73%;参加高招的考生有4389人,本科(三本)上线人数1751人(其中:普通类一本上线166人,二本上线650人,三本上线1477人,体育、艺术类本科上线274人),上线率41.76%,比2010年提高了11.45%。2012年,鄢陵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完成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成功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强县”。截至2013年鄢陵县改造学校危房9.1万平方米,落实在校困难生补助资金1136万元。文化事业2011年,鄢陵县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其中马坊、马栏、彭店、安陵、大马、只乐、望田7个文化站已投入使用,2011年新建的陈化店、张桥、南坞、陶城、柏梁5个文化站主体已经完工,配套设施正在陆续购置中。2012年,鄢陵县完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累计建成386个农家书屋,“送文化进企业”荣获国家“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医疗卫生2011年,全县医疗保险参合农民564531人,参合率达98.19%。人口计生工作被评为国家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县。截至2011年,鄢陵县隶属事业单位有鄢陵县人民医院、鄢陵县中心医院、鄢陵县中医院、鄢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鄢陵县妇幼保健院、鄢陵县卫生学校、鄢陵县卫生执法监督所、鄢陵县精神病医院和12个乡镇卫生院。卫生系统共有在职职工2358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中级职称332人。2011年,鄢陵县建成2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县386个行政村基本全复盖。县图书馆年均新购277教育科技文化图书4000余册、发展读者500人、借阅达2万余人次。社会保障2011年,鄢陵县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实现参保总人数分别为21000人、3537人、23500人、31258人、14090人、18940人,基金征缴额分别为5522万元、781万元、674万元、3251万元、101万元、75万元2012年,鄢陵县复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60%以上。交通运输鄢陵县境内,311国道和许(昌)郸(城)铁路贯穿东西;许尉高速、省道237、325、219从境内穿过。
历史文化/鄢陵县
旅游资源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干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周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61.37万。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区域内已形成了酿酒、纺织、水泥、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花卉为其特产,古有“花都”、“花县”之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产销基地。旅游景点是曹操议事台、兴国寺塔等。 鄢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的古老传说、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风遗韵。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政府领导/鄢陵县
中共鄢陵县委副书记,鄢陵县人民政府县长
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负责县编委工作,分管县审计局, 监察局 ,具体事项委托马浩同志管理
中共鄢陵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
负责县政府日常工作,分管 县政府办公室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财政局 , 国税局 ,地税局,统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 招标投标 交易管理中心,物价办, 纠风办 ,县志办,法制办,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办公室,银监办, 人行 , 许昌银行 ,财险公司, 寿险公司 ,负责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负责与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联系
中共鄢陵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县政府党组成员
分管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招商局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局, 电业局 , 工商行政管理局 ,市场发展服务中心, 质量技术监督局 , 工商银行 ,金汇 产业集聚区 管委会,负责与县总工会的工作联系
鄢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管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文化和广播影视局, 卫生局 , 残联 , 食品 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 药品监督 管理局, 邮政局 , 医药公司 ,负责与县妇联, 共青团 , 科协 ,文联的工作联系
鄢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管县农业局, 林业局 , 水利局 ,农机局,畜牧服务中心, 旅游局 ,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气象局 ,烟草公司,粮食购销服务中心, 供销社 , 农行 ,农商行,农发行,花博办, 名优花木科技园区 管委会,负责与县政协的工作联系
鄢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管县公安局, 司法局 , 信访局 ,城乡 规划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国土资源局 ,城管办, 民政局 ,环境保护局,创建办,人防办,民族宗教局, 建设银行 ,盐业公司,负责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工作,协助马浩同志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负责与县人武部, 法院 ,检察院的工作联系
鄢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县长潘春彩协助孙春娅同志工作,分管县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中心, 文化市场 综合执法大队, 移动公司 , 联通公司 ,电信公司, 中石化 ,中行,邮储银行,负责联系 许昌学院 鄢陵分院筹建工作
名人故里/鄢陵县
许氏故里中华百家姓许姓、许国始祖,许由。许由是三皇五帝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庾氏颍川望族源于官名,远古尧帝时代,有庾大夫(掌管露天粮仓的官名),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上古周朝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凛,其后代亦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姓纂》记载:“尧时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顾川、新野、鄢陵县。而进入东晋之后,颍川庾氏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生活于颍川鄢陵的庾氏(现今鄢陵县城东庾寨村)是魏晋时期的世族大姓,有许多知名人物。庾乘为汉末名士,隐居不出,不应征辟。其子庾道有父风,亦隐居不仕。庾道长子庾峻,晋武帝时拜侍中,加谏议大夫。庾峻的弟弟庾纯,历任黄门侍郎、中书令,官至少府。庾峻长子庾珉,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庾珉弟弟庾,任诞放达,崇尚老庄,是西晋时期颇有影响的人物。庾纯有子,曾任博士,因上表不称晋武帝之意而被罢官,后起为散骑侍郎、国子祭酒。与其他颍川望族进入东晋之后衰落趋势相反,颍川庾氏却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把庾氏带入辉煌的关键人物就是庾亮。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喜谈老庄,是东晋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司马睿为镇东将军时,闻庾亮高名,聘为西曹掾,颇受器重。后以亮妹为皇太子(晋明帝)妃。庾亮曾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为明帝所亲信。明帝去世,受遗诏与王导共辅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后历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江荆豫三州刺史等职,握重兵。石勒死后,他上疏议请北伐,为郗鉴所阻,未能实行。庾亮之弟庾怿、庾冰、庾条、庾翼,皆是东晋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卷入东晋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不少人被无辜杀害,颍川庾氏因此中道衰落。阮籍竹林听风雨阮籍竹林听风雨世人皆爱竹,除喜欢竹子的风韵高雅之外,尤爱竹子之神品,以竹坚直之性,不争丽于夏色,不改贞于秋霜,保岁寒而独秀之情操与风骨相砥砺。自古以来,人们视竹为贤贞高尚之象征,盛赞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竹子四季青翠、婀娜幽雅,挺拔俊秀,飘逸散淡,深受人们的喜爱。竹子的神韵与品格尤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吟竹咏竹之作,历代皆有佳品。苏东坡曾经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竹子之品位。在我国魏晋时期,有一位旷达处世、放浪形骸的诗人——阮籍。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晋书》称其为“陈留尉氏人”,实为鄢陵县彭店乡阮寨村人。魏晋时期阮寨村归属尉氏县,唐宋以后,行政区划属鄢陵县。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素怀政治抱负,因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矛盾,为朝廷所不容,便采取避世态度,佯狂处世,退居乡间,对酒当歌。他平生崇尚竹子的空灵高洁,在阮寨村的自己家中遍种绿竹,邀请诗友,狂饮后赋诗抒志,追求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风景名胜/鄢陵县
鄢陵县境内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干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许由墓许由墓许由墓在中原腹地的许昌市鄢陵县,至今尚存四千五百余年前的上古贤人许由墓冢一座。据史学家考证,许由系上古高士,是海内外许氏之先祖。后人敬称其墓冢为许由墓。海内外许氏华人纷纷到箕山寻根问祖,成立许氏联谊会,并决定联合世界各地许氏后裔于每年9月4日祭祖。许由墓的确切位置在登封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箕山之巅东北端,呈圆形,直径约20、高约6米,用杂石沙土堆垒而成。干明寺塔鄢陵县干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干明寺旧址,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从塔的结构和形制看,为北宋中晚期建筑。六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下为青砖塔基,塔每层檐下均砌砖斗拱,并辟有券门,假窗和佛龛,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第二层塔身嵌塔铭,第三层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砖8块。塔顶为铜质宝珠塔刹。塔前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尹宙碑尹宙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君之铭”。刊于东汉熹平六年(177),碑额篆书,已断裂,仅存“从”“铭”2字,碑高2米,宽0.93米。元代皇庆元年(1312),鄢陵县达鲁花赤修孔庙时在洧川发现,移置孔庙内,不久又没入土中。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洧水泛涨岸崩而石复出,重置于孔庙。碑文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文中记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历仕官职,其后附有赞颂铭词。碑文字体方劲古拙,结体疏阔清朗,笔姿秀逸雄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损的明拓本传世。鄢陵腊梅腊梅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句。《姚氏残语》又称蜡梅为寒客。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蜡梅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各地均有栽培,秦岭地区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种较多,据赵天榜《中国蜡梅》一书所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165个品种。它们中间有纯黄色、金黄色、淡黄色、墨黄色、紫黄色,也有银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黄白色,花蕊有红、紫、洁白筹。其中最佳者为河南鄢陵县所产的鄢陵蜡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誉。代表品种有‘素心蜡梅’:《鄢陵文献志》称‘鄢陵素心蜡梅’,其心洁白,浓香馥郁。因其花开时不全张开且张口向下,似“金钟吊挂”,故又名金钟梅。兴国寺塔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南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兴国寺塔为砖石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周长20米,高1米,厚宽1米,经加固后宽为3米。塔身每层均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一层塔身南、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内筑有台阶,由此门登台阶可上至第二层南门(龛)出,绕塔檐半周至第二层北门(龛),登台阶可上至第三层。可从第三层塔内用双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层。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该塔对研究宋代古建筑和佛教活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花都温泉度假区花都温泉度假区花都温泉度假区位于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西,占地1036亩,建筑面积57792平方米,南依311国道,西邻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京广铁路25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65公里。度假区以陈化店镇丰富优质的矿泉水为依托,度假区的深井矿泉水不仅水温达到63度以上,且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的含量均超过天然矿泉水水质的国际标准,长期饮用和沐浴,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并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多种疾病。区内主要景点有豪华泡汤别墅、大型林中露天汤池群,水上乐园、成人玩具坊、华佗百草园、奇花异卉园、蜡梅园、饮食文化园、茶酒楼、会议中心、独立式度假别墅等。花博园鄢陵花博园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鄢陵花博园)建成于2002年9月,占地面积1500亩,整个园区分为博览会展区、蜡梅文化展示区、生态科普展示区、热带植物盆景展示区、休闲度假区、游乐区、系列景观区等十三大功能区域。主要区域有主会场、会展中心、热带植物盆景展示厅、怡园、名优花木展示区、水生植物展示区、旅游接待服务区、百年紫薇园、春夏秋冬园、科普示范园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设等。整个园区共开发建设景点200余个,绿化种植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紫薇类、花草类、水生花卉等2800个品种。鄢陵花博园2004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2002年在此举办了八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
历史名人/鄢陵县
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是东晋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庾亮曾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为明帝所亲信。明帝去世,受遗诏与王导共辅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后历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江荆豫三州刺史等职,握重兵。(公元210-263年)字嗣宗,《晋书》称其为“陈留尉氏人”,实为鄢陵县彭店乡阮寨村人。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之一。他素怀政治抱负,因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矛盾,为朝廷所不容,便采取避世态度,佯狂处世,退居乡间,对酒当歌。他平生崇尚竹子的空灵高洁,在阮寨村的自己家中遍种绿竹,邀请诗友,狂饮后赋诗抒志,追求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等,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尹宙,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博通经传,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亳县)从事。尹宙是东平相的玄孙,会稽太守的曾孙,富波侯相的孙子,守长社令的长子。尹宙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椽、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事等官职。官场生涯中,尹宙始终不以官职的显赫卑微为荣辱,以一颗平常之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他因病逝世,终年62岁。
发展规划/鄢陵县
鄢陵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经济区的地理中心,辖7乡5镇,382个村,总人口62万,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8万亩,是国家确定的粮食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全国产棉大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鄢陵花卉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盛誉,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训化基地。近几年来,把花卉园艺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鄢陵县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幸福城乡”目标,深入开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把握“持续提升求跨越”总基调,明确“开放招商抓项目、‘三化’协调求突破、改善民生促和谐”总任务,2013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突破50万亩,总产值7.8亿元,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审时度势鄢陵县是一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民以种植粮棉为主,随着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粮棉大县的优势逐渐失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势必行。鄢陵发展花卉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有良好的种植花卉的地理气候,适宜南北方各种花卉的生产种植,自古就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迁的理想场所。二是种植花卉历史悠久,农民有种植花卉提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三是发展花卉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种植花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花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花卉业效益迅速增长。四是花卉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花卉业是世界公认的20种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步伐的加快,使社会对花卉消费的需求猛增。特别是国家神话西部大开发,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建设重点,更为发展花卉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鄢陵的优势在花卉,特色在花卉,潜力也在花卉。优化环境为确保“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的实施,县里从加强领导组织,出台优惠政策,搞好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花卉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调动花农生产积极性,县里规定,凡在花卉生产销售区租赁或征用土地建园办场的,一年内缓征农林特产税和工商管理费,从第二年开始连续两年实行足额征收,全部返还;对花卉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村和农户,可适当调整或减免粮油定购任务。县里还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花卉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花卉龙头企业和花卉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搞好示范带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都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花卉、研究花卉,指导花卉园艺业生产和产前、产中特别是产后服务。此外,还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设立花卉园艺广告宣传基金,树立花卉名县的整体形象。举办的‘99昆明世博会上,鄢陵作为河南省县级参展单位,获2银7铜的殊荣,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调整结构针对粮棉大县的实际,县里提出,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把花卉园艺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花卉生产布局,建设“一区两带一廊”,建成了腊梅、桂花、菊花、月季等八大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花卉系列。依靠科技进行,实施名牌战略,组织力量对腊梅、桧柏等花卉进行系列开发,促进其成为在国际国内叫响的名牌花卉。投资3000多万元的我国最大的腊梅研究中心正在建设,占地200多亩的腊梅基因库已经建起,引进、开发腊梅品种8个,拥有5万多株古桩腊梅和1万多盆盆栽腊梅,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腊梅基地。培育龙头,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子加快花卉园艺业产业化进程,关键是要培育好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县里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抓大扶强促龙头,集中力量上了一批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花卉项目,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根据花卉流通规律,面向国内外,承揽园林规划,设计大工程、大项目,促使生产与经营衔接,实现集团化经营。在基地建设方面,国家有关部委看好鄢陵花卉发展,一批花卉重点项目在鄢陵落户。该县承揽的国家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项目和省科委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任务,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30亩花卉产业化基地项已列入省政府重点工程和“十五”计划,9个子项目已开始动作。要使花卉园艺业上档次、上台阶,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走科技兴花之路。一是聘请知名花卉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组成花卉顾问团,指导全县花卉生产。二是通过与3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重点推广了组织培养、现代化温室、日光温室、冷藏保鲜等工厂化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三是县职教中心常年开办花卉园艺班,聘请花卉专家任教,为各级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的花卉生产、花卉园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县里下大决心,实施花卉园艺人才培养、引进“百千万”工程,即引进花卉园艺业本科毕业生。鄢陵县委、鄢陵县人民政府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精心策划,强力推进,抓品牌,创效益,使鄢陵成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全县森林复盖率达到21.6%,于是,“江北花卉数鄢陵”闻名遐迩,平原绿化叫响神州,国家林业生态网络建设试点县在这里命名,国家林木无性系快繁基地在这里开创。继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后,第十三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将于日在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隆重开幕。花博园在原有博览会展区、腊梅文化展示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等13大功能区的基础上,对园内景点设施进行了不断完善、提高和新景点、设施的开发建设,投资建成了面积3200平方米的大型高标准室内展厅,花博园的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将得到充分体现。
交通概况/鄢陵县
鄢陵县地处中原腹地,中原之中,有着独特的交通地理优势。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西距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珠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35公里,311国道、325省道、237省道、许亳高速横穿东西,219省道、兰南高速纵贯南北,处于全省“米”字型高速公路网核心区、郑(州)许(昌)漯(河)食品工业带中心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区位优势明显。鄢陵高铁南站继京广高铁开通之后,郑渝高铁即将开工之际,又一项高铁项目郑合高铁(郑合客运专线)规划实施,合肥与郑州之间又将开通一条高铁。据了解,在许昌接轨的郑合(郑州—合肥)高铁已正式开始勘测、设计,一旦建成,合肥到郑州仅需2个多小时。郑合客运专线又称为郑合高铁,设计运营时速250公里,预留300公里提速条件。沿线共设郑州东站、许昌东站、鄢陵南站、周口东站、项城南站、沈丘站、界首站、阜阳站、淮南站、合肥站等10个车站。按照计划,河南省将在年内启动郑州到济南、郑州至合肥高铁的前期工作。目前,有关部门已正式批准在许昌接轨的郑合高铁项目,正式开始勘测、设计。目前,合肥到郑州最快的火车需要运行7小时40分钟,慢的则要超过10个小时,走高速公路至少也需要7个小时。如果按照250公里的运营时速计算,走郑合高铁仅需2个多小时即可从合肥抵达郑州。在未来的日子里,周口市将结束无铁路的历史,而许昌市将成为继省会郑州之后的又一高铁枢纽!
文化教育/鄢陵县
普通高中: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鄢陵县第三高级中学初级中学:鄢陵县初级中学鄢陵县第二初级中学鄢陵安陵初级中学
民俗风情/鄢陵县
唢呐剪纸唢呐,又称嗽叭,早在两晋时(公元265年-420年)开凿的新疆克孜尔古窟中就有唢呐演奏图画,明朝正德时期(公元1506年-1521年)称之为“唆那”;清代1759年,唢呐曾在“回族部乐”中称为“苏尔耐”。约在1805年间,唢呐流传于中原内地,特别是华北地区。明代王盘在《朝天子》一词中写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唢呐属双簧管乐器,共由哨子、气盘、杆、碗等部分构成,杆身有八个发音孔。当时中原地带的唢呐种类很多,有高音唢呐(B调)、次高音唢呐(G调)、中音唢呐(A调)、海笛(口闷子)等。明代著名科学艺术巨星朱载堉放弃爵位而着述其终身,有《律学新说》、《乐经古文》、《旋宫合乐谱》等十七部着作。1606年间汇集其毕生精力编着而成的辉煌巨着《乐律全书》,运用精密计算法创造了“新密法率”--即十二平均律,解决了历代众说纷纭的“旋相为宫”问题,并改良了唢呐的发音位置,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了“三眼管子”,为当时民族乐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杨根旺,唢呐演奏艺术家。其唢呐演奏技艺炉火纯青,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独特创新,形成激情奔放的艺术风格,曾三次获得文化部政府大奖。杨根旺以唢呐为主奏,通过唢呐与乐队的结合,表现富裕起来的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豫剧,原名“”,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布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秦雪梅》、《大祭桩》、《》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试夫》、《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目,都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5次
参与编辑人数:2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44:4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豫港兰梦总厂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