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成本费用利润率却能提升利润,这怎么不可能

  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被视为增加农民种粮成本,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春耕期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福建粮食主产区南平市采访了解到,农资生产、经营各环节均利润微薄。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不能靠降低农资成本提高粮农积极性,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才是根本办法。
  原料价格持续上涨 生产厂家举步维艰
  碳铵是粮食种植的主要农资产品。南平市龙盛合成氨有限公司是南平唯一的一家碳铵生产企业。据公司负责人陈明介绍,公司一年的产能有10万吨,但实际生产只有六七万吨,主要供应南平各县市和周边部分县市。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厂区看到,里面堆积了大约6000多吨的成品。“公司就一条生产线,从1月30日就停产了。库存积压太多,现在业务人员都到市场上推销去了。”陈明说,大部分农资厂家积压量都比较大,生产越多,积压越多。  陈明说,种粮卖不到钱,许多农民改种经济作物,粮食面积逐年减少,农民用肥的积极性也不高。“5年前,南平的碳铵的市场容量在15万吨―17万吨,现在基本上10万吨就饱和了,而且逐年递减。”  “由于市场农资供过于求,农资价格一直上不去。”
陈明说,“虽然物价部门有最高限价,但销售价格根本达不到限价,因为市场不接受。”  据南平市下辖的建瓯市土肥站站长严建辉介绍,今年的农资供应十分充分,可保证春耕用肥,农资价格只是略有上涨。  受原料上涨的影响,生产厂家的成本大幅增加。陈明说,碳铵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煤、电,原来还有一些平价煤、平价电,现在都放开了,去年煤炭平均到厂价为800多块/吨,今年涨到1000多块/吨。化肥用电也有所上调。用工成本也大幅增加,“过去1000多元一个月就有人做,现在2000多元一个月还招不到人。”  据陈明介绍,这两年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化肥生产企业一旦停产,就很难再恢复生产。但农资是基础产业,如果基础固肥得不到保障,粮食产业就面临风险。”
  市场放开供过于求 经营企业利润微薄
  南平市供销合作社是南平的主要农资经营企业。据该单位经济发展科科长饶永春介绍,供销社有1600多个销售网点,占了全市农资市场的70%―75%的销售份额。  据其介绍,今年的农资销售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记者从其提供的价目表上看到,尿素、碳铵、高浓度复合肥、中低度复合肥的产地价和批发价都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过磷酸钙、钙镁磷、氯化钾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  “农资的利润非常低,紧俏时有微利,有时还会亏损。”饶永春说,供销社从生产厂家进货,批发价格基本上是厂家进价+运费+装卸费+利息等财务费用+合理利润,毛利润只有3%左右。  “像尿素进价是2260元/吨,批发价是2290元/吨,一吨才赚30元。”饶永春说,农资的定价权主要在生产厂家,但煤、电、水、气等原料成本都在上涨,厂家也不赚钱。  “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供销社和个体经营户一起竞争。”南平市供销合作社负责农资工作的李国辉说,市场是放开的,卖的动价格就上去了,卖不动价格就下来了。  为保障农资供应,供销社还承担“冬储”任务。“在淡季时购进化肥等农资,保障供应时有货。这需要大量的财务成本。”李国辉说,去年冬储资金的利息就花去100多万元,但政府的贴息资金只有55万元。
  个体经销商维持经营 提高种粮效益是根本办法
  “去年价格卖多少,今年价格还是卖多少。”建瓯市富农公司丰乐经营部经营户吴美珠说,去年的价格比前年的价格涨了一些,今年和去年基本持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店里看到,里面销售各种化肥、农药,但来购买的农户并不多。“现在农民种粮少了,原来种两季稻,现在只种单季稻,有些改种橘子,还有些干脆抛荒。”吴美珠说,她卖了九年农资,基本上是挣个生活费。  南平市下辖的建阳市春天种业经营部销售各种水稻、玉米种子。据经营户戴有兴介绍,农户比较喜欢购买Ⅱ优科06和特优品种369,价格基本和去年没变,有些涨了两三元一斤,有些降了两三元一斤。  “2月份卖了1900多斤的稻种,跟往年差不多。一个月大概赚一两千元。”
戴有兴说,做农业的基本都赚不了什么钱。  建瓯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詹卫东、土肥站站长严建辉等说,农资市场略有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拉动,提高了源头进价,再加上物价上涨,经营成本增加,所以销售价有所提高,但农民基本能接受。  建阳市水吉镇和平村农民杨华春、种粮大户邓胜银说,一亩地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成本大概两三百元。“这些投入不算多,主要是稻谷价格涨不起来,种粮不合算。”  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粮食价格偏低是农民种粮意愿不高的根本原因。“虽然政府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但这只是起一个兜底作用。”南平市农技推广站站长王辉说,大部分粮食都是销售给了个体粮贩,这种最低保护价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在建阳市水吉镇的建阳市合创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其负责人吴建东说,种白菜一亩地能产1万多斤,批发价1元/斤,产值就是1万多元钱,他的基地年年种菜,全部循环种菜,从来不种水稻。“原来这里是商品粮基地,现在成了菜篮子基地。”水吉镇副镇长余建生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制造业利润不能“比刀片还薄”:“降成本”仍需动真格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殖黄鳝的利润和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