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平台3万将近4万了。

[广告]投资优惠入口:
对文章打分
女大学生网贷2000元 3个月竟变成11万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94505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64931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阅读 (122238) 评论 (155)
阅读 (66742) 评论 (177)
阅读 (53983) 评论 (82)
阅读 (292458) 评论 (186)
阅读 (202554) 评论 (94)
阅读 (131596) 评论 (61)
Advertisment ad adsense googles大学生用28名同学信息网贷40万失联 本息超百万_新浪网
大学生用28名同学信息网贷40万失联 本息超百万
校园贷乱象频出
  红星新闻微信公号7月10日报道,贵州某大学的学生邹勇,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帮助同学秦某在网贷平台上贷了37000元后,没多久秦某人间蒸发,由此欠下的几万元债务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后来他发现,除了自己,还有27人也用身份信息给秦某贷了款。
  而秦某利用这28人的身份信息一共贷了40多万。如今由于没有按时还款,这笔贷款利滚利本息已高达100多万。
  秦某究竟挖了怎样的“坑”,让这群在校大学生甘愿往下跳?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从“实在人”变成“有钱人”,租车租房请同学吃饭
  秦某是贵州省织金县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2014年高考后,他被贵州某大学录取,这是一所三本院校。
  邹勇是秦某的大学同学兼室友,刚来读书时,秦某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实在”。
  “大家出去玩,经常会打车,而他则选择坐大巴车。”邹勇说,来这里读书的,多数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很少看到像他这样节约的。
  不过,秦某很快就变成“有钱人”了。
秦某所写欠条 来源:贵阳晚报
  2015年初,秦某无意间接触到一个校园网贷平台,在交了8000元保证金后,他顺利成为该公司在贵州的代理人。
  成为代理人后,秦某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展贷款业务,每天由此获得的佣金收入都有1000多元,这让其他同学很是羡慕。
  邹勇说,有钱后,秦某开始懂得享受生活了,租了一辆白色的轿车,整天有事无事都喜欢开出去炫,还在学校外面租了一套房子。
  秦某还经常请同学吃饭,每次都很大方,就算只有两个人,他也要点上百元的菜,邹勇说,“大家都觉得他够义气,够哥们儿。”
  人情牌、苦肉计、好处费,他用28人身份信息贷款40多万
  然而,一个月后,由于该平台审查趋于严格,贷款申请很难通过,秦某落入窘境。
  随后,秦某又先后申请做过多家网贷平台的代理。然而,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却亏了10多万元,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催债电话。
  但他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越陷越深。为了还债,秦某开始向周围同学和同学索要身份信息,从各网贷平台贷款,偿还自身债务。
  如何拿到同学们的身份信息呢?秦某先是打出了人情牌。
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广告充斥着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程成是秦某的同班同学,他说,秦某平时经常请他吃饭,时不时还开车带他出去玩。
  “有一次,秦某说想多找点代理做,差点钱,要我把身份证给他贷点钱。”程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考虑秦某平时生意不错,赚了不少钱,两人关系又好,实在抹不开情面,就把身份证和学生证给了秦某,贷了2万多块钱。
  在打人情牌的同时,秦某还用上了“苦肉计”。
  徐涛是秦某的室友,有一天,他接到秦某的电话:“我女友生病住院,能借2万元钱不?”
  徐涛回忆,当时听秦某语气很急,但自己身上又没那么多钱,秦某乘机说可以用身份办理大学生网络贷款,利息和本金全都由他自己还。想到秦同学熟悉网贷业务,徐涛将身份证及学生证借给了秦某。
  徐涛的银行账户上很快收到了4万多元贷款。随后,他把这些钱取出来交给了秦某。
  不过,秦某还有最奏效的一招——许诺高额好处费。
  邹勇回忆说,2016年7月学校刚放假,他准备打暑期工,但一直都没找到工作,很快,身上的生活费就用的差不多了。
  这时,邹勇接到了秦某的电话,“他知道我身上没钱了,就跟我说有一个赚钱的方法,不过得在网上去贷钱给他,开学后他把网贷的钱还上,然后给我2000元,我想他以前在外面也赚了些钱,又认识这么久了,应该能还上,自己也能赚一点钱,就答应了他。”
  红星新闻记者调查获悉,秦某采用以上手段,一共利用28人的身份信息,从10多个网贷平台贷了40多万元。其中20人是他同学院的同学,其余8人则是他的中学同学和朋友。
  窟窿越挖越大 每月要还3万多
  秦某“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并没有解决自身债务问题,反而窟窿越挖越大。
  他拿着这40多万的贷款,继续做网络贷款兼职代理。但他的大部分客户,都是通过QQ联系,有些钱垫出去后,对方就把他QQ删除了,导致钱无法收回。
  最后,贷款期限达到,而且数额庞大,利息加本金每个月要还3万多元,没办法,他只能从校园消失,躲避追债。
  秦某拿到邹勇的钱后,仅还了一个月的贷款,就没了下文。
据学生介绍,小平台会发恐吓短信催债
  日开学后,邹勇收到一条短信,称他有一笔贷款逾期。“我还以为是他忘了,就打电话提醒他去交,没想到打了好几次都是关机。”
  邹勇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后来跟同寝室的人说起这事,才知道整个寝室除秦某外7个人,有6人都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贷钱给了秦某,最多的贷了6万多,而且都出现逾期。
  邹勇说,“我们感觉被秦某骗了,就告诉了辅导员。”彼时,秦某已经办理休学,辅导员赶紧带着大家到辖区银晖派出所报案。
  日,校方联系到秦某的父亲。随后,秦某被父亲领到派出所接受讯问。秦某还因此被刑拘一个月,后被监视居住。
  由于秦某老家在乡下,家庭条件不好,无力偿还这么多贷款,所以就让他给学生每人写了一张欠条,“等他有偿还能力了,再让他还。”
  该学院的党委书记陆官虎告诉红星新闻,由于校园贷不需要老师、校方、甚至学生家长的同意,凭一张身份证和学生证就能贷款,所以没办法规避。作为学校,只能提醒学生理性消费,不要把个人身份信息轻易给别人。
  为了帮助受害学生,学校协调了一家银行进驻校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低息贷款,“上个星期就有100多名学生办完手续,贷款马上就会到学生的个人账户。”
  陆书记告诉红星新闻,他们动员那些用自己身份给秦某贷款的学生来办理银行低息贷款,先把在网络平台的高息贷款还了,但很多学生以“自己没有用这些钱,为什么要替别人还钱”为由拒绝了。
  秦某下落不明 欠款高达100多万
  在逾期100多天后,今年4月20日,邹勇的父母帮他把欠下的52000多元(本金+利息)一次性全部还完。
  而其他大部分同学的欠款,仍然没有着落。最多的同学,本金加利息已经欠到8万多。
  邹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秦某的电话打不通,也不知道他住哪里。
  5月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校方拿到了秦同学父母的手机号,但拨打多次均提示停机。陆书记告诉红星新闻,秦某已经办理退学,学校目前没有其他联系方式。
  秦某利用同学身份信息欠下的多笔债务,如今利滚利本息已高达100多万,全部落在这20名大学生和其他8人身上。每天,这些学生被各种催款电话和短信骚扰。
  提起这件事,这20名学生更多的是无奈和沉默,“没办法,说了也没人能帮你,只能怪自己。”
  陆书记则告诉红星新闻,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对事情应该有基本的判断,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身份信息拿给别人贷款,说白了就是贪小便宜,贷到一万块钱,对方会给几百元作为酬谢。
  “通过调查,我们学校拿身份给秦同学贷款的20名同学,都得到过秦同学的好处费。”陆书记说。(注:应受访者要求,邹勇、徐涛、程成系化名)&
  来源:红星新闻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校园网贷令大学生上瘾:买台iPhone最终欠下4万
设置高利贷陷阱的放贷者、借款上瘾的借贷者、手法五花八门的“催客”,共同构成了校园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
分期消费成瘾,借钱还债滚雪球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各类金融借贷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这些借贷平台,有的可直接提取小额贷款现金,有的提供分期购买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服务,特点是零门槛、放款快、手续简单,只要有学生身份,就可以申请信用贷款。
据统计,仅是在互联网上为学生提供贷款的平台就可分为三类:一是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的分期购物平台,如爱学贷、趣分期等;二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借贷宝、宜人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在P2P贷款中,放贷者与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众多。此前,一名被押下“裸条”者即告诉南都记者,刚开始她与对方是通过支付宝借贷的,后来转移到借贷宝。
有这些平台的助力,大学生也越来越习惯分期付款消费。上月,湖北某高校大三女生小杨就使用“趣分期”买了一台电脑,贷款共分12期,一期还300多元,每月利息30元左右,由于每月需要支付的费用不多,小杨并不担心会出现问题,“又不是借几百万,肯定可以还得起”。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小张则告诉南都记者,围绕这类校园借贷,大学里实际上已形成一条产业链。“很多大学生不熟悉申贷流程,专门有一些团队会负责帮学生填写申请,从中收取中介费”。小张透露,这些团队甚至可以帮助多次逾期未还的学生再次成功申请到贷款。按照规定,逾期未还者是不能再次申请贷款的。而这些团队成员,有的就是在校生,以发展同学借贷为己任。
“很多时候学生觉得每月几百块钱能还上,但实际上下月他还要花更多的钱”。小张说,很多学生只能再从别的贷款平台借钱去还款,雪球越滚越大,最后负债累累,无法偿还。
小张的同学小李,大二时曾在“爱学贷”上分期购买了一台iPhone6Plus,每月只有1200元零花钱的他分期付款,每月还600元。为了还贷,他又从别的平台提取小额贷款填补,同时用于支付其它花销。
最后,借款陷入恶性循环,小李辗转在五六个借贷平台借款,欠下债务4万余元。
“贷款是会上瘾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校大学生告诉南都记者,大学生没有什么顾虑,来了钱就花,对利息也不在意,“跟家里要钱,家里会问东问西,很烦。”
一名曾经做过贷款中介的大学生告诉南都记者,在校园里,小额借贷有多种方式。除了通过网络贷款平台,还有信用卡借贷、私人高利贷以及抵押物抵押等方式,“抵押物抵押,比如你可以把手机作为抵押,我借给你4000元,连本带息还我4500元之后,才能拿回手机。”
看似简单的校园借贷实际上存在多种隐患。
为了保证学生能还款,这些借贷平台都要求填写学生的个人身份证、手机号码、学历证明等信息,有的平台还要求学生拍摄“借贷视频”及提供手机服务密码。
“我是×××,在××大学读书,我自愿遵循借款条约,愿意承担因此产生的风险……”一些借贷平台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拍摄有指定台词的视频,一旦欠款,放贷方就会将它提供给其亲友。“有了手机服务密码,可以提取通讯录来找你的亲朋好友”。这名曾做过贷款中介的大学生表示,高利贷、借白条等方式,都会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滥用学生借贷,公司招兼职套现投资
南都记者采访获悉,国内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火爆起于年之间。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已满18岁的学生要成功申请信用卡,须经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
此后,各大银行纷纷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校园网贷开始在高校“跑马圈地”。
从2014年开始,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名校贷等多家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信用贷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随着校园贷款被越来越多学生接受,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南都记者获悉,有公司瞄准了学生容易申请校园贷款的契机,加之学生对个人信用普遍缺乏重视,专门招募学生在平台上帮公司分期付款买iPhone,以微薄的兼职费作酬。
从2015年9月开始至今,江苏徐州陆续有500多名高校学生以此方式,为徐州雨点贸易有限公司(简称“雨点公司”)兼职,雨点公司则将手机变现后用以其他投资,而学生买手机的钱约定由该公司偿还。
小李(化名)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2015年9月他通过同学介绍去雨点公司兼职,“当时听说公司刚成立不久,招了学生做学校代理,在学校找同学兼职。”
“你可以买一台,也可以买两三台,分期可以分6期、12期或24期。”小李说,每单(买一台手机),学生可拿到100元兼职费,每期还款的钱,由雨点公司定期打给学生。
公开信息显示,雨点公司成立于日,法定代表人程保平。该公司招募的兼职内容是,签约学生去趣分期、爱学贷等提供分期消费的金融服务平台上购买iPhone.
但在今年5月,雨点公司投资出现问题,很多学生开始收不到还款的钱。徐州市公安局方面回应南都记者称,此案目前处于立案侦查阶段,对当事人已采取措施。
采访中,南都记者得到一份据称是雨点公司相关负责人写给兼职同学的公开信。
公开信显示,雨点公司自日至日,找560个人买了1030部手机,然后变现拿去投资做生意。然而,“在社会的大熔炉里狠狠栽了一个大跟头,投资失败赔得本金加利息共300多万。”该公司称无力偿还,因此希望学生向相关平台申请延期。
小李告诉南都记者,“有的学生要还几千,有的高达1万多,学生生活费一个月才1000元,怎么说也还不上。”多名兼职学生告诉南都记者,雨点公司正是抓住了这几个分期平台不评估学生家庭和经济实力、直接向学生开放手机分期购买的漏洞,低价贱卖以学生身份分期购得的手机用于投资。而分期购平台的贷款利息很高,学生仅凭生活费自身无力自偿。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学生实在没有能力还款了,最后也变成了一些借贷平台的校园“下线”,通过微信、QQ、贴吧等多种渠道,向身边同学推荐各类贷款业务。
放贷陷阱多多,零利息名不副实
校园贷造成的极端案例发生在日。21岁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郑德幸在青岛某宾馆坠楼,他曾以28名同学之名欠下58.95万元贷款,最终无力偿还选择自尽。
2015年亚洲杯期间,喜欢足球的郑德幸第一次接触赌球。
赌球“时间短”、“来钱快”让这个出身贫寒的农村娃再也停不下来。但十赌九输,开始赢来的钱很快被输光,走投无路的郑德幸想到了贷款。
通过网贷平台,郑德幸贷了1万多元,可不到半个月,贷款又输光了。此时的郑德幸疯狂地想翻盘,于是开始借用同学个人信息,通过各种网贷平台贷款。
郑德幸先后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分别在诺诺磅客、人人分期、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14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分期购买高档手机用于变现、申请小额贷款,总金额高达58.95万元。其中最高的借款金额8万元、涉及分期平台12个,最低的为6000元、涉及分期平台1个。
去年10月起,他的同学不断收到“网络催客”的催款短信。“催客”们使用电话、短信不断骚扰,甚至还有人找到学校,威胁称若再不还款,就会报警,告到家长处,也汇报给学校。
东窗事发后,郑德幸曾向家人承诺,通过送外卖和分拣快递来还债,但这对于他欠下的高额贷款都只是杯水车薪。穷途末路时,他曾在各种贴吧发帖,要出售自己的器官来还债。据同学回忆,郑德幸生前曾4次企图自杀,但均告失败。今年3月9日,他从青岛一宾馆8楼跳下。
郑德幸24位同学的代理律师、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校园贷”进入校园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显著特点是主要存在在专科、三本院校。而“校园贷”的陷阱主要包括利息陷阱,高额的违约金、服务费、罚金等。
付建称,大部分贷款公司在宣传单上都会说得很好,比如“零利息”之类的口号,但实际上会从中介费、服务费等费用中扣除资金,这些数额比利息要高出许多倍。
上海巨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软件解决方案业务的公司,业务涵盖贷前咨询、后回款跟踪等。该公司刘经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校园贷”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刘经理说,“校园贷”70%的业务产生于互联网借贷平台,高利率是这一行业的显著特点。同时,大的平台往往有自己的催款团队。在大学生躲债失联后,他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找到贷款人。大学生躲债方式往往是关闭手机、更换手机号、不去上课、到校外租房等。催款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借用Q Q、人人网等交互工具找到借款人的同学、好友,进而找到借款人,甚至可以利用手机定位等找到借款人。
有时,催款人还会通过学生提供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查询,最有效的办法是联系到学生家长,把学生借款证据交给家长,让家长交付欠款。有些催款人找到学生后还会威胁,拍些照片,或拿着能证明学生身份的东西交给家长,迫使家长还款。
刘经理介绍,“校园贷”往往贷款金额比较少,“几千块钱到一两万不等,超过三万的几乎不多见,两万已经是大额了。”所以,有些催款人目标大都只是拿回本金。
刘经理曾跟随团队在校园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大多在2000元以内。现在消费场合太多,有些学生就会考虑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贷款。而他们贷款时,地推人员往往不会告诉学生该产品有多高的利息率,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按时还款。
多部门出台监管措施,律师呼吁加强教育
针对大学生借贷乱象和校园贷带来的各种问题,今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高校宣传、财务、网络、保卫等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银监局等部门要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通知》还指出,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
今年5月,江苏省公安厅也发布预警,呼吁大学生办贷款小心陷入诈骗陷阱。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吴飞认为,学生群体容易被借贷方“盯上”的原因有三个。其一,群体庞大,一旦打入可为平台迅速积累用户;其二,学生群体社会经验少,易上当受骗;其三,向学生贷款有利可图,比如说借几千块钱,周息30%,在这种高利率之下,很少的钱滚几次之后,数额也会变得很大。学生虽然没有钱还,但学生的父母亲戚有钱还。
对于校园贷款与社会贷款的区别,吴飞认为两者从法律意义上讲区别不大,都属于民间借贷,且多数大学生都已成年,也很难援引青少年保护法的保护。
吴飞告诉南都记者,学生的借贷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差,确应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这种保护不一定需要上升为对借贷行业的监管,对学生的保护不能改变借贷行业的性质,保护应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
吴飞特别指出,学生有借贷需求,社会应该满足,但要教育学生理解现代金融的运行原理,理解信用体系的意义,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借贷行为给予合理指导和评估。“裸条事件中,学校、家长都有一定的责任,如果我们的教育给学生一定法律常识,也不会任由放贷者乘人之危,恣意使用学生借款人的裸照。”
“市场是逐利的,逐利并没有错,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律规范,就会变成丛林社会,我们的社会应该通过这样恶性的、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反思我们的市场生态,完善我们的市场制度。”吴飞说。
校园借贷方式
●网络借贷平台:可提取小额贷款现金,或提供分期购买手机、电脑等服务
●信用卡借贷
●私人高利贷
●抵押物抵押:以手机等贵重物品作为抵押,连本带息还钱后取回物品
校园贷款链条
学生→借贷中介(帮助学生填写借贷资料、收购学生分期贷款来的手机等)→借贷平台(可提取小额贷款现金或提供分期购买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服务)→催客(以各种手段催促学生还款)→学生周边朋友圈(催客通过借款人亲友催促其还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欢迎关Cnbeta注官网微博
欢迎关Cnbeta注官网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网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