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信用与严监管,对A股市场有什么影响

海天一色,海阔天空
字号:大 中 小
&&&&&&【 转帖:&&&
10:34&&&&&&&浏览/回复986/18&&&&】&&&&&&手段凶猛、前所未有:基金高管解读“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资产下达限令”&&&&&&&&&&&&&&&&&&&&&阴定新:&&&&&&&以下是某基金子公司高管下午写的一个针对《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解读,由于时间以及输入手段的问题,可能里面有错别字以及逻辑不清的地方,请谅解。&&&&&&&《&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一:把所有不在银行间以及交易所交易的资产统统归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其中把部分带回购的股权以及在北金所等挂牌的统统归为非标准化,基本把信托、券商、基金、产权类交易所挂牌的所有产品纳入管理。圈定范围广泛,前所未有。&&&&&&&《&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二:对非标准化债权分开建账,单独管理,增加管理的手续环节,并且厘清各个产品风险独立测试,对于混合打包以及资金池对接一揽子的类非标准化债权产品进行了厘清,这种厘清让银行对各个产品进行独立刻划,增加了透明度,也为信托产品等入池增加了很大难度。&&&&&&&《&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三:对以前没达到要求的进行追溯,比照自营贷款进行计提资本金以及风险资本。这个比较狠,具有很大的惩罚性。让以前做了不合规的付出代价。&&&&&&&《&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四:清晰化理财产品的投向,尤其是对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进行披露,并且要披露给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人,这个同样也比较厉害,因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久期以及风险溢价错配,模糊理财产品投向,从而获得高收益。这下需要定向披露,基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滥设产品.&&&&&&&《&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五:理财产品等同自营贷款一样进行尽职调查、合规审查以及贷后管理,这样增加了银行投资非标的成本,对项目本体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实效性的包装产品。&&&&&&&《&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六:对非标准化理财产品进行总量控制,设置两个线35%以及总资产4%为红线,并且执行“孰低”的严格标准。这个用双线限定了总量。控制了量上面的风险敞口。这也测度出了银监会对这类“类影子金融的”容忍度进行一个量的刻画。&&&&&&&《&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七:必须总行批准,也就限定了批准权。以前很多分行可以自行进行入池业务进行了叫停。比如&,中行等很多大行分行尤其是一级大分行具有这类自主权,这次明确了权力统统上收。这一招比较狠,对有些权力比较大的分行权力进行了明确收缴!&&&&&&&《&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八:明确不准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这类基本把银行变相增信给掐断了。通行的银信合作、银证信合作等通道业务中通行的回购,暗含、三方、四方协议等类进行了围堵。通道业务基本可以说就此”歇息“了,否则违规成本大幅提高了。&&&&&&&《&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九:要求严格执行,措辞比较严厉,估计至少在一段时间里,银行会相对谨慎。否则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想被停止这类中间业务。&&&&&&&《&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十:总体来说《》对于银行规范理财投资在量上,时间上以及执行的具体化上都进行了明确的限定,说明管理层也是经过大量调研才拟定的,每个规定基本都有落实的量的指标,这个对于银行理财投资业务将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不过中国金融软性很大,力度最终还看执行力度,监管的尺度决定了,估计这里面就是艺术了。中国历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年初463号文,看似威猛,但最终还是因为缺乏监督执行,而形同浮萍。各位参与主体发挥智慧,如何通过自身的十八般武器进行规避、弱化,金融管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资产下达限令&&&&&&&【&转帖:&三点&&&&22:24&&&只看楼主(-1)&&&淘股论坛&浏览/回复1153/15&&&复制分享&】&&&&&&&&&&&&银行:信托产品、理财产品岌岌可危啊!&&&&&&&&&&&&&&【&转帖:&三点&&&&11:24&&&只看楼主(-1)&&&淘股论坛&浏览/回复&&&复制分享&】&&&&&&&&&&&&&&&&&&&&&&&&&&&&本质上是庞氏骗局:中央委员、中行行长肖钢炮轰银行理财产品,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转帖:&三点&&&&10:39&&&只看楼主(-1)&&&淘股论坛&浏览/回复6833/57&&&复制分享&】&&&&&&&&&&&&&&[顶楼]【 ? 转贴&&&& 10:36&&&】&&&&&&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资产下达限令&&&&&&&【&转帖:&三点&&&&22:24&&&只看楼主(-1)&&&淘股论坛&浏览/回复1264/17&&&复制分享&】[沙发]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guba_ts.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淘股宝一周订阅: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id="left_img" src=".cn/img//W78I9Q15Z5HU.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5px 0px 0px 2 float: width: 50 height: 50 ">预期盈利:10.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id="left_img" src=".cn/img/user_icon_60.png"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5px 0px 0px 2 float: width: 50 height: 50 ">预期盈利:25.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id="left_img" src=".cn/img//scale_3_9KD243RA5FP7.jpg"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5px 0px 0px 2 float: width: 50 height: 50 ">预期盈利:20.8%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id="left_img" src=".cn/img//scale_3_SFPEHRWA1CW8.jpg"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5px 0px 0px 2 float: width: 50 height: 50 ">预期盈利:50.0%【 ? 转贴&&&& 10:38&&&】&&&&&&Tess:&&&&&&&&&&&&&&哈哈,不知道&,&和&以后怎么过日子!让某些家伙非要追捧!是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了![板凳]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0:38&&&】&&&&&&银行:信托产品、理财产品岌岌可危啊!&&&&&&&&&&&&&&&&&&&&&&&&&&&&【&转帖:&三点&&&&11:24&&&只看楼主(-1)&&&淘股论坛&浏览/回复&&&复制分享&】&&&&&&&&&&&&&&&&&&&&&&&&&&&&&&&&&&&&&&&&&&&&&&&&&&&&&&&&本质上是庞氏骗局:中央委员、中行行长肖钢炮轰银行理财产品,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转帖:&三点&&&&10:39&&&只看楼主(-1)&&&淘股论坛&浏览/回复6833/57&&&复制分享&】[地板]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0:40&&&】&&&&&&二矿工人&回复&复兴公园:&&&&&&&&&&&&&&对于经济更是偏正面,遏制银行的冲动降低风险同时拉低整个市场的实际利率&&&&&&&&&&&&&&牛眼:&&&&&&&不过个人认为对a股整体绝对是利好,这几年银行发行了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许多收益有10%以上了,背后都是政府或银行兜底,像上次的事情。这种无风险利率高企,会极大的分流股市资金。像我的一些朋友觉得买理财一年10%收益也不错,基金定投都不做了。现在整顿理财业务,无疑是利好股市的。[第5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原创:&&&& 10:40&&&】&&&&&&我帮你顶起来一起吓人哈哈哈[第6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0:43&&&】&&&&&&二矿工人&回复&牛眼:&&&&&&&正解,相当于降低了市场的实际利率,对股市偏利好&&&&&&&&&&&&&&复兴公园&回复&二矿工人:&&&&&&&都仅考虑对金融的影响,没考虑对经济的影响。&&&&&&&&&&&&&&洪尔摩斯:&&&&&&&这些规定根本说了等于没说,并且史无前例地明确允许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信贷类,那两个线35%以及总资产4%,是很宽松的,而且很容易调整规避。[第7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0:47&&&】&&&&&&大湿:&&&&&&&明天大跌是肯定的了&&&&&&&03-27&23:12举报[第8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0:51&&&】&&&&&&钟达奇&回复&你能红:&&&&&&&反正传导效应也很快到终端了,不过还需要一个条件同时成立:房地产市场出现一次像08年那样的短期的剧烈波动。&&&&&&&&&&&&&&你能红:&&&&&&&银监会这样搞难道不怕整个社会的资金链断裂,毕竟现在通道业务是银行重要的放贷形式。[第9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02&&&】&&&&&&海阳之星&回复&阴定新:&&&&&&&:明确不准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这类基本把银行变相增信给掐断了。通行的银信合作、银证信合作等通道业务中通行的回购,暗含、三方、四方协议等类进行了围堵。通道业务基本可以说就此”歇息“了,否则违规成本大幅提高了[第10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03&&&】&&&&&&华尔街518:&&&&&&&影子银行的国五条出台了…&&&&&&&&&&&&&&03-27&22:38举报[第11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08&&&】&&&&&&的[第12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原创:&&&& 11:10&&&】&&&&&&顶起来,吓死他们,哈哈[第13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13&&&】&&&&&&银监会向理财“资金池”开刀&每款产品单独建表&&&&&&&&&&&&&&&时间:日&08:01:49&中财网&&&&&&&&&  导读:&&&&&&&  银监会出重拳治理理财产品&&&&&&&  银监会向理财"资金池"开刀&每款产品单独建表&&&&&&&  银监会再动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面临退市&&&&&&&  银监会新规重创信托及券商通道业务1万亿&&&&&&&  银行行业专题报告:点评银监会理财业务规范影响,雷声大、雨点小,规范为了长远好&&&&&&&  银监会理财新规点评:基本面影响有限,股价影响为负面&&&&&&&  国泰君安解读理财新规:利空股市!&&&&&&&  中投证券解读理财新政:限制影子银行资产扩充能力&&&&&&&  海通国际潘铁珊:银行股因收缩下跌不会太长&&&&&&&  招商罗毅:理财阳光化促生牛股&银行大行情未完&&&&&&&  银行股周四早盘暴跌&银监会新规引忧虑&&&&&&&  5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分化&逾期贷款双升藏压力&&&&&&&  钱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五大行股息率超5年期存款&&&&&&&  险企权益仓位创四年新低&仍钟情银行股[第14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14&&&】&&&&&&EyeofHeaven:&&&&&&&&&&&&&&发表点个人看法:&&&&&&&这个事情从短期看对银行股是利空,但是从中长期应当属于利好。该措施将降低银行风险,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而言银行股的吸引力会增强。当然,该措施同时也会减少银行的盈利机会,但是从目前银行估值所隐含的内部收益水平来看,即使把高风险业务剔除掉,预期投资收益率也相当有吸引力。市场之前一直担忧表外资产的风险巨大,该措施对缓解这种担忧有直接作用,降低了投资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此,我的看法是短期利空得到消化之后,银行股的投资吸引力应该是有增无减的。尤其对于那些风险偏好不高的长期投资者而言,银行股在目前价位是非常好的投资品种。从长期看,目前中国金融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这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作为金融业主力的银行未来仍然会有大把的盈利机会,利率市场化等事件不会改变这个大趋势。另外,从对抗通胀的角度看,银行也有其优势。&&&&&&&&&&&&&&最后,补充一点,对于这个通知我比较关心其出台的背景。它传递怎样的信号,到底是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这对银行股的短期走势有重大影响。[第15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18&&&】&&&&&&【&?&原创:&周期律&&&&11:13&只看该作者(-1)&&】&&&&&&&&&&&&&今天银行股利空造成的大盘缺口()意义重大,未来是否回补决定中期方向。。。[第16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19&&&】&&&&&&银行股死多的观点:&&&&&&&&&&&&&&&&&&&&&释老毛:&&&&&&&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兼有规避监管、信用扩张的功能。这一块如果收紧,实际上引发的系统性连锁反应,我们是很难评估出来准确效果的。&&&&&&&&&&&&&&短期内:&&&&&&&1.对一贯规避监管、依赖银信合作的&类野蛮成长企业是一个沉重打击,促其转型;&&&&&&&2.对理财产品的竞争对手保险企业是一个利好;&&&&&&&3.对资金饥渴型的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是利空;&&&&&&&4.收紧信用对股市的流动性和市场情绪也是一记重拳,这一点对大盘蓝筹也是利空。&&&&&&&5.对创业板等小盘股、庄股、垃圾股是个利好,大盘股没戏,它们又可以继续击鼓传花下去。&&&&&&&&&&&&&&长期看:基本都是利好。&&&&&&&1.严管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变相遏制了利率市场化的竞争,控制金融风险,对银行特别是寡头银行,遏制竞争必将导致强者越强,特者越特。&&&&&&&2.保险类企业,不多说了,肯定长远利好。&&&&&&&3.流动性如果出现问题,影响新一届的经济开局,必然会跟进其他配套措施,放松流动性。&&&&&&&因此,这类政策的影响长期看,我们是不知道最终后果的,其实政府也不知道,一边用药,一边观察,一边调整……唉,关心宏观政策,其实没啥用!&&&&&&&&&&&&&[第17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原创:&&&& 11:20&&&】&&&&&&UT[第18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 ? 转贴&&&& 11:22&&&】&&&&&&另一个&&银行股死多的观点:&&&&&&&&&&&&&&&&&&&&&东博老股民:回复@阴定新:&&&&&&&&嗯,市场反应过度了。银监会的这个规范对银行业的理财产品有影响,但不大。相对来说,兴业与民生的影响会大一点,但也不会多。由于我没掌握具体数据,所以就没办法判断影响有多少,我估计影响经营业绩不超过5%。&&&&&&&&&&&&&&再反过来说,所以说我国的银行非常安全,就因为有着一个严格的婆婆,这与其他市场化国家对银行业的监管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国是相当有效的监管。&&&&&&&[第19楼]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cn/images/icon28.gif" style="line-height: 15 margin: 0 padding: 0 ">&&&&&&&1/1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弘则研究-大类资产周度观点更新:地产紧信用,变相宽货币,利好债券和港股-161009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 15:55:02研报栏目: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研报出处:
研报页数: 41 页 推荐评级: 无 研报大小: 1,971 KB 分享者: zhizhi0710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
我要点评(选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本轮地产政策的特点:陆续超过20个城市公布了相应的限制政策,主要集中在外地人购房资格,和首付比例调整上面。在2015年放开房地产限制之前,国内有超过40个城市执行相应的限购政策。本轮地产政策主要是地方政府推动针对性调控房价的政策(中央约谈和隐性喊话驱动),有别于2015年之前的一刀切,意味着地产政策...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将此篇报告分享给好友阅读(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
小提示:分享到朋友圈可获赠积分哦!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您还可以给此报告打分(必选):
我要点评(选填):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
”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前终端的在线人数: 57143人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A股会健康发展,**更乐意把钱投入,支持国家经发展。
热心网友&7-14 15:18
猜你感兴趣信用紧缩中的商业银行的挑战和转型
中信建投杨荣团队
1、我国现处于紧信用周期:为紧缩信用创造、降低不良增速、规范银行各类业务、为市场降温去杠杆、控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资金外流等,我国信贷政策收紧。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划分信用期间,得到自2008年以来信用松紧切换时期共计6个,而我国现处于金融周期下半场的“紧信用”阶段。
2、“紧信用、去杠杆、严监管”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2015年年底出台的MPA考核体系约束了广义信贷增速及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近一年来,央行、银监会也通过各类文件及会议强调对银行业资产质量、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和表外业务的重点关注。
3、紧信用下,银行业的基本面发生显著变化:
(1)银行信用扩张速度持续放缓,货币派生能力弱化,M2增速
(2)去杠杆压力致银行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理财、同业增
速下降,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超预期;
(3)MPA考核约束下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4)不良贷款增速放缓、信贷投向得到改善;
(5)表内信贷需求旺盛、各类贷款利率回升,预计净息差将得到改善。
面对紧信用,银行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以降低不良、回归业务本质以优化资管、加强改革创新以增加盈利、以及推进城商行零售转型。
4、紧信用将带动银行板块股价上涨:在严监管、紧信贷、去杠杆的压力下,银行不良增速放缓、资产质量优化、风控能力增强、基本面得到改善,有利于银行板块估值提升;其次,表外转表内致传统信贷需求增长、净息差改善,有利于提高银行盈利水平。考察我国近5年内的紧信用期间以及美联储加息期间,除去我国经济转型致增速下滑以及大股灾的情况,信用收紧皆带动了银行板块股价上涨。目前,我国PMI指数环比回升、GDP增速维稳、前瞻性经济指标走势较为强劲,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向好的基本面,估计在未来一段期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将为紧信用推动银行股价上涨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自2015年下半年起进入紧信用期间,央行及银监会通过各类文件及会议,奠定了“严监管、紧信用、去杠杆”的基调。在信用紧缩的大环境下,银行业的广义信贷增长、资产增速受到约束,其资产质量、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和表外业务也成为重点监管对象。紧信用下,银行业的基本面发生了哪些变化,银行板块股价的走势如何,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银行应如何谋求进一步发展,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讨。
紧信用的背景与原因
受信贷扩张过快、不良率爆发、监管趋严、去杠杆、美联储加息、实体经济回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信贷政策收紧,以紧缩信用创造、降低不良增速、规范银行各类业务、为市场降温去杠杆、控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资金外流等。
一、信贷扩张过快:抑制信贷扩张速度,紧缩信用创造。
我国经过几年的信贷高速扩张,资金空转现象严重、信用创造过快,现必须清理信贷扩张遗留的风险,包括房地产、政府平台贷款和过剩产能等,这是政府选择“紧信贷”的原因之一。
针对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首先,中国银监会用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四大监管指标织成了一张监管的高压网,剑指国内商业银行粗放式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风险隐患,旨在抑制信贷扩张速度,进一步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使金融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其次, 央行下调M2增速,并向部分商业银行发出信贷额度调控通知,要求其不同程度地收缩信贷投放规模,以缩紧信用创造。
二、不良率爆发:严控信贷,调整结构,降低不良增速。
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自2012年以来持续增加,于2015年大面积爆发,不良贷款的规模与比例节节攀升、屡创新高 ,并在2016年第三季度升至峰值。尽管2016年四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了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但由于名义不良率与真实不良率之间的差距难以把控,仍需对不良风险持谨慎态度。
多种原因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额上升。其外部影响因素有:(1)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承压,导致其资金链紧张、偿债能力下降;(2)产业结构调整,造成行业分化,其中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风险明显显现;(3)技术进步引发互联网经济及电子商务的兴起,进而冲击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4)民间借贷、互保链等风险。其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银行的信贷结构、授信范围、风险化解能力、不良资产清收能力及资产保全能力等。
从行业分布上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采矿业依旧是不良贷款分布最多的行业,由于商品价格疲弱和一些制造业相关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其产生大量不良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不良贷款率较低的行业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由此可见,与公用事业相关的行业的不良率较低。
三、监管趋严:强监管下银行停止各类业务是主因与核心。
强监管下银行主动停止各类业务是目前紧信用的核心与主因。为治理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避免资金空转套利,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中央银行开始采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旨在紧信贷、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从表面上看,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风险和问题;从深层次看,金融监管加强是利率市场化和大资管环境下金融机构监管套利和监管部门博弈的必然结果。
去年以来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各类金融机构的影子业务和杠杆机制成为监管的重点,监管趋严带来放贷压力,抑制信贷扩张过速。就短期而言,金融监管的加强将成为今年中国货币和信贷收紧的主要推手。
四、去杠杆、抑房产泡沫:通过收紧信贷为实体市场降温去杠杆。
目前金融杠杆过高,房地产泡沫已成为制约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阻碍,因此去杠杆、抑制房地产泡沫势在必行。
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并通过收紧信贷为高杠杆且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由此可见,2017年货币信贷增速整体将稳中趋缓。
五、美联储加息:推动贷款利息上涨以控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资金外流。
从15年年底到今年6月份,美联储共加息4次,每次加息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5个基点,现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已升至1.0%-1.25%。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将宣布开始缩表,待12月再加息一次。
美元加息,意味着美元收益将会上升,相比于投资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利润更低,则中国的投资市场对于国际热钱的吸引力变弱,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从中国流出进入美国。资金外流势必造成人民币贬值,将对我国的基础货币形成、国际收支,金融稳定产生较大的不良冲击。
因此,为了控制资金外流,稳定资产收益,央行势必不敢轻易降息,甚至有可能出现加息的情况。央行不降息,那么市场的流动性就会紧张,将可能推动贷款利息上涨。
六、实体经济回暖:实体融资需求上升从而提升融资成本。
实体经济回暖带来资金需求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业回暖,民间投资回升。自2017年2月起,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触底回升、由降转增,因此,工业、投资实现增长将带动相关融资需求回升。
2、基建融资需求仍较大。2017年,预计积极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信贷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此外,除了实体经济有所回暖之外,国家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也将造成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增加。一方面,2017年的信贷政策偏紧,信贷机构的资金受限制;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上升。这将导致资金供不应求,从而提升融资的成本。
信用期间的划分
一、结合M2增速与社融增速划分
针对2008年至今,通过结合M2同比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划分 “紧信用”时期和“宽信用”时期,信用松紧切换时期共计6个。
二、结合金融体系杠杆划分
金融体系杠杆=金融中介总资产/央行总资产,其同比增速能反映信用扩张的波动周期情况。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加总所得的商业银行总资产作为金融中介总资产,结合金融体系杠杆划分信用周期。
由图可见,金融体系杠杆自2009年以来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性,约包含两个半的信用周期,其主要特征如下:(1)周期长度约为三年;(2)周期的上行时间与下行时间基本对称;(3)底部盘整的时间大概是1 2-18个月。
三、信用期间划分以社会融资规模为准
在M2、社会融资规模及金融体系杠杆中,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作为我国信用期间的划分依据最为合理。首先,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金融体系杠杆将会越来越低,已不再适用于识别周期性波动。其次,自MPA考核体系出台,我国信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货币总量已无法反映广义信贷的真实情况,且M2增速、GDP增速及物价增速间存在“遗失的货币”缺口,在货币总量的概念下,信用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无法准确衡量。
因此,划分信用期间应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准,反映广义信贷的真实情况,从信用总量(资产)的角度而非货币总量(负债)的角度刻画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
四、信用周期阶段:紧信用周期下半场
我国现处于金融周期下半场的“中性偏紧”阶段:保持货币政策中性,通过宏观审慎措施来控制信贷增速和金融风险,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来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2017年以来,宏观审慎监管继续推进,一行三会多部门金融整肃施压,成为金融周期下半场治理的题中义。
其中,“中性偏紧”又将经历三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紧货币(7Q1,央行净资产注入下降)→紧信用(2017Q2-至今,监管推动商业银行总资产下降)→降利率(央行净资产注入增加)。目前,我国去杠杆已进入紧信用阶段。
紧信用的相关政策
一、MPA考核体系:约束广义信贷增速、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抑制理财、同业业务套利。
MPA考核体系全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央行提出的对商业银行考核的监管体系,主要分为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与信贷政策执行七大类,其中要求最严的是资本和杠杆类与定价行为,两者都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一)背景
日,人民银行召开会议, 将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以下简称MPA)。
之前的合意贷款规模管理一直适用到2015年底,使得银行在过去几年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存在监管套利行为,引发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等系统性风险。而银行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为了少占用信贷规模,银行创新出各种通道,把实质上的信贷资产通过这些通道转变为同业业务、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等。
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非信贷资产、表外理财等项目的占比越来越高,简单的合意贷款管理已经过时,无法掌握银行的实质性风险。MPA建立了广义信贷、逆周期调节资本等更加全面的调控指标体系,既有助于银行个体实现稳健经营,又在总体上增强了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性,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防控能力,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市场化改革后银行强化自我约束能力。
(二)对银行的影响
MPA体系的核心就是通过资本充足率和广义信贷这两个指标建立起针对广义信贷增长的约束机制,并利用广义信贷的增速来约束银行资产的增速。广义信贷基本涵盖了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当前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主要业务品种。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之后,也纳入到广义的信贷范围抑制监管套利。
在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加大对于广义信贷规模增速的控制,这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产生较大影响。由于从合意信贷管理升级为广义信贷管理,口径扩大之后,过去众多银行所采取的、产生于原监管软约束环境下的粗放式资产扩张发展方式将受到直接冲击,信贷规模腾挪将成为过去式。银行对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变得更重要,而不是用通道进行监管套利。受到MPA体系内广义信贷规模增长率的限制以及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的限制,依靠同业业务高速扩张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小。
二、“紧信用、去杠杆、严监管”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除去MPA考核体系,央行、银监会还通过“三三四”文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将“紧信用、去杠杆、严监管”政策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1)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约束银行广义信贷增长及资产增速;(2)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3)针对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和突出问题,重点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信用、流动性、同业业务、银行理财和表外业务;(4)大力治理金融乱象、切实弥补监管短板;(5)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脱虚向实;(6)引导银行业转变经营理念、加强改革创新,等等。
紧信用下银行业的表现与变化
三指标:M2、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
(一)M2:增速触底
从宏观指标上来看,在“金融监管加强+信贷条件紧缩” 的压力下, M2持续回落是紧信用的客观表现。金融监管的信用紧缩效应明显呈现,会对信贷投放造成冲击,导致银行信用扩张速度持续放缓,货币派生能力弱化,进而引起货币层次的流动性持续收缩。
由图6,截至2017年6月,我国M2余额为1,631,282.53 亿元,M2同比持续回落,大幅降至9.4%,M2增速已触底。
(二)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长超预期
金融监管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缩,债券融资和表外融资受阻转表内,将拉动银行表内信贷上涨、促使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由图7,2017年6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升至15400亿元,同比增长上升至1600亿元,环比增长上升至4300亿元,远高于市场平均预期水平。新增信贷大幅上涨超预期,是紧信用时期内,金融去杠杆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的结果。
由表2,从新增贷款种类上看:(1)非金融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上升,这是因为强监管下金融机构逐步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脱虚向实”取得效果,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在提升;(2)个人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下降,这是由于房地产限贷政策成效显现。此外,非金融性企业新增贷款与个人新增贷款分别占总新增人民币贷款的53.37%和46.63%,两者差别不大。
(三)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超预期
自2015年年末MPA体系出台以来,我国信用派生工具发生了显著的切换,从以往的常规信贷扩张到了广义信贷。因此,观察我国信用派生情况,不能再单纯地考察常规信贷,还需要用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来刻画。紧信用时期内,随着宏观审慎考核系统的完善与实施,以及银监会一系列抑制影子银行的发文,在监管趋严和抑制杠杆的压力下,银行通道业务受限,表外非标业务规模被压缩,其资产呈现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的变化,拉动表内信贷上涨,进而将导致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增加。
由图8,2017年6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上涨至17762亿元,同比增长上升至1283亿元,环比增长上升至7103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由图9,进一步考察社融增长的主要构成,发现直接融资的债券融资和表外融资的新增委托贷款大幅下降,同比下跌规模分别为而2177亿元和1753亿元, 验证了在紧信用与去杠杆的压力下,银行业务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促使表内信贷、社融超预期增加。
银行放款:速度减缓、额度从严
在信贷收紧的压力下,各商业银行的放款速度减缓、额度从严。按照以往规律,银行放款的流程大多在5—7个工作日左右,由于监管趋严,如今商业银行的放款速度都出现了明显的减缓,即使办理速度最快的银行,放款的周期也要在20—25个工作日左右。信贷趋势整体从紧,各家商业银行的放贷额度也一直趋于严格。
其中,又以房地产贷款收紧为甚。2016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多次内部发文或召集银行开会,要求全面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增速及相关贷款风险。5月8日,银监会又发布《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对房屋抵押贷款作出了更严格的限制,以防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紧信用与严监管双管齐下,房地产“去杠杆”全面升级。由此,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挑肥拣瘦”,并开始从利率折扣、审批速度、贷款期限等几个层面开始收紧住房贷款, 2017年住房贷款大幅度下行、房企融资更加困难,而信贷政策收紧也将在短期内对地产板块造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
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MPA体系通过资本充足率和广义信贷这两个指标建立起针对广义信贷增长的约束机制,进而约束银行的资产的增速。在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加大对于资产规模增速的控制。
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自2016年10月份以来持续下跌,2017年6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资产规模为1813.18亿元,同比增长由4月份的14.6%跌至13.5%,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受限,严监管的政策效应已经体现。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资产同比增速下跌较慢,由16年10月的10.3%减至今年6月的9.7%;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产同比增速回落较快,分别由16年10月的15.7%和23.8%下降至今年6月的11.5%和19.7%。
影子、同业、理财:增速放缓
紧信用时期下,银监会针对金融去杠杆发行一系列监管方针,借助收缩同业、将表外理财纳入MPA监管、限制通道业务等手段,调整表内和表外资产规模,从而达到降低杠杆率、减缓银行资产增速(尤其是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增速)的目标。
MPA考核体系下,信贷规模扩张面临严格约束,同业和表外业务受到严格监管,对此,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压缩同业、理财规模,促使表外业务逐渐回归表内,防止资金空转套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监管套利严重
一直适用到2015年年底的合意贷款规模管理,使影子银行在过去几年疯狂扩张。根据穆迪官网采用的口径测算中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发现: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自2011年起一路飙涨,截至2016年底,影子银行规模将近96万亿,是2016年国内GDP的1.3倍。
一方面,银行监管套利活动催生了表外和通道影子银行业务,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监管放松、货币放水又带来影子银行的繁荣。其中,银信理财产品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为了少占用信贷规模,银行创新出各种通道,把实质上的信贷资产通过这些通道转变为理财业务、同业业务和资管业务等。总的来说,我国影子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和银行同业,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行业以及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影子银行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存在监管套利行为,会引发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等系统性风险,也掩盖了投向实体经济的真实信贷增速。央行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旨在捕捉实体经济的全部资金来源,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非信贷资产、表外理财等占比越来越高,由于影子信贷类型翻新和嵌套,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子信贷占比不断上升,简单的合意贷款管理已经过时,无法掌握银行的实质性风险。
(二)影子银行全面监管到来
随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监管协调加强,未来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将按照统一标准、消除套利、穿透监管、打破刚兑、逐步整改、规范统计等方向开展,在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下,影子银行全面监管时代就此到来。各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和影子信贷产品加强监管,有望遏制影子信贷和金融杠杆的过速扩张,降低金融系统中长期风险;同时,影子银行有望正本清源,以规范、专业的资产证券化服务来盘活存量信贷资金,提升资金融通效率;此外,引导影子银行有效服务实体,可使金融系统中空转的资金回流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回报率。
(三)影子银行资金来源:理财、同业受约束
从影子银行资金来源方看,理财和同业业务逐渐受到约束,这将从资金源头收缩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并对影子银行机构间层层嵌套的交易模式产生抑制作用,此前一些银行通过各类影子业务来实现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的行为可能反转,而影子信贷萎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经济的整体信贷增速以及金融机构间的信用扩张速度。相关监管政策有:
1、MPA体系通过资本充足率和广义信贷这两个指标建立起针对广义信贷增长的约束机制,进而约束银行的资产的增速。2017年一季度开始,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之后,纳入到广义的信贷范围抑制监管套利。受到MPA体系对广义信贷及资产增速的限制,依靠同业、理财业务高速扩张的机会将越来越小。过去几年,特别是中小银行,由于网点较少,靠传统的吸收存款进行规模扩张变得很困难,转而依靠影子业务来进行规模的高速扩张成为其最佳选择(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但在MPA体系内,受到广义信贷规模增长率限制,将很难再现这种依靠同业、理财业务带动银行高速发展的模式。
2、今年3月末以来,银监会密集下发“三三四”文件,掀起一场监管风暴。这七份文件主要涉及的监管政策被总结为“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即“违法、违规、违章”、“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这些政策直指影子银行业务灰色地带,重点检查银行同业、银行理财及信托业务中是否有“不当交易”行为。银监会的“三三四”金融风险检查从4月初启动,受合规压力,从4月起银行业开始控制理财、同业产品的资产扩张。原本依赖理财、非标等影子银行体系融资的信贷需求在二季度转向传统信贷业务。
3、此外,银监会已经启动的理财产品监管原则和即将出台的资管统一监管方案会进一步降低金融产品间相互嵌套的程度,抑制通道业务的发展。银行将更多地受到资本和流动性等要求的制约,其他金融机构也越来越难以绕开各种限制和规则。7月初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也要求重点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流动性、同业业务、银行理财和表外业务等领域的风险。
具体以同业存单及理财业务为例,考察紧信用时期下金融去杠杆对银行业的影响。
1、同业存单
(1)年同业存单业务迎来井喷。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利差收窄,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增加盈利与规模扩张的驱动下,通过同业套利、绕道监管等方式来配置高收益资产,以发行同业存单方式过度扩张资产负债表。自2015年起,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于2017年3月份达到高点20166亿元。2015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达53044.6亿元,为2014年全年发行量的5.9倍;2016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则达到亿元,为2015年发行量的2.5倍。在 年资金充裕、投放至实体经济的资金量却并不大的情况下,表面上资金以同业存单的方式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但背后的本质仍然是资金过多而流入实体过少。
(2)2017年同业存单规模增速放缓。
在宏观审慎监管的大框架下,直接针对同业链条的监管政策逐步落地,杠杆操作、同业扩张、监管套利等行为受到约束,在此压力之下,银行压缩同业规模。2917年5月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约1.23万亿元,4、5两月同业存单环比连续下跌,分别下降7236.9亿元和612亿元。
从银行类型看,各类银行今年发行的同业产品量都出现明显下滑。2017年5月下旬,国有银行同业产品环比下降12.30%,股份制银行环比下降4.68%,城商行环比下降4.58%。
2、理财业务
(1)理财业务规模增速放缓
受2017年表外理财纳入MPA 考核的影响,银行理财整体规模增长放缓,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环比收缩。2017年5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规模为28.4万亿元,环比下降1.6万亿元,为近十年来最大单月降幅,同比增速也罕见跌至个位数9%,低于贷款增速,并远低于12%的M2增速目标。以上数据表明,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后增速受限,表外融资逐渐转表内,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缩减表外理财业务能够降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链条、提高透明度,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提高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确保资金低成本流向实体。
从银行类型看:股份制银行压缩力度较大。2016年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分别为:12.25万亿、9.43万亿、4.40万亿,环比增长分别为:1.73%、-1.57%、0.46%,从数据可以看出,股份制银行的下降空间最大。2017 年3-5 月,股份制银行共发行3590 款理财产品,同比下降34.67%,在所有类型银行中跌幅最大。
从产品类型看:同业理财产品压缩力度较大。 (1)按照2016年理财年报数据,4种类型投资中,一般个人、机构客户、私人银行、同业理财分别增长了1.82万亿、0.32万亿、0.42万亿和2.99万亿。从数据可以看出,这里面只有同业理财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这与目前金融去杠杆、压缩银行同业链条的监管方向是一致的。(2)从理财到期情况看,去年下半年理财增量为2.77万亿,其中,同业理财占比71%;而去年下半年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超过80%的期限是在9个月以内的,这表明去年下半年猛增的同业理财大多会在今年的一二季度陆续到期,预计上述一些理财有可能到期未续。(3)同业理财因具有批发性质、规模变动弹性比较大。综合上诉原因,同业理财成为银行压缩理财规模的主要对象。2017年以来,同业理财的绝对规模及占理财产品比重均有所下滑。其中,国有银行同业产品环比下降30.43%,股份制银行环比下降57.63%,城商行环比下降46.09%,农村金融机构环比下降73.74%。
(2)非保本理财:占比大、规模高速扩张
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负债主要以非保本理财为主。2014 年以来非保本银行理财规模高速扩张。 年,非保本银行理财规模同比增速分别达54.45%、72.75%、32.59%,占银行理财比重从67.17%提升至79.56%。2016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3.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9.56%,较年初上升5.39%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增速减缓
(一)相关监管规定
4月21日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针对不良贷款问题,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曾表示,不良资产上升趋势依然没有改变,从相关指标来讲,关注类贷款、逾期类贷款余额持续上升。仍需对不良资产进行严密监控。
《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中,银监会要求:检查是否存在通过各类资管计划违规转让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人为调节监管指标;是否违反监管规定或会计准则,通过重组贷款、虚假盘活、过桥贷款、以贷收贷、平移贷款等掩盖不良贷款。
(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减缓
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的增速皆明显放缓,不良余额、比例的同比增长分别降至1874亿元和-0,57%。
尽管不良贷款规模呈上行状态,但自2016年起我国不良贷款已出现边际企稳迹象,不良增速持续回落,现阶段不良资产大规模爆发已结束,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边际改善预期强烈。这是因为,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宏观审慎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不良贷款的化解,减少了不良贷款的产生。
(三)信贷结构改善:贷款投向不良率较低的行业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上看,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分布较多,与公用事业相关的行业不良贷款率则较低。
由此,各银行通过调整信贷投放以改善信贷结构。对于房地产行业,建行、农行、中信、光大、华夏、宁波、上海等几家银行都作出风控部署,控制新增住房和商用房开发贷款。此外,各家银行都将信贷结构转向基建、民生工程、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并更愿意将信贷投向大型央企、国企以及政府平台。
净息差:预计改善
截至2017年第1季度,净息差收窄,这是由于实体经济发展压力大、市场利率上行,银行资产端利率上行幅度小于负债端所致。
但预计在2017年第二季度及之后,净息差将会得到改善。这是因为紧信用时期内,在宏观审慎考核的监管压力下,原本依赖理财、非标等影子银行体系融资的信贷需求会逐渐转向表内的传统贷款业务,信贷需求旺盛,导致银行贷款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银行的议价能力、贷款利率得到提高。2017年第1季度各类贷款利率明显回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票据融资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环比增速分别为4.93%、3.49%、22.31%、0.66%,预计银行业资产端的利率上升将促进其扩大净息差水平,提升盈利能力。
紧信用下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紧信用与严监管下,银行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而如何抓住机会、克服挑战、谋求长远发展,将是银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1)在MPA体系下,银行信贷过快扩张将得到有效约束,既有助于银行个体实现稳健经营,又在总体上提高了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防控能力,增强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应对严监管、紧信贷、去杠杆,各银行自觉收紧资产规模、抑制影子信贷、停办有违规嫌疑的业务,由此,银行不良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持续优化,银行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银行表外业务风险降低,表内信用风险下降)、基本面得到改善,将有助于长期提升银行板块估值。
(2)银行表内业务吸收来自影子银行的信贷需求,贷款需求旺盛,银行议价能力提高,净息差持续改善,将有利于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因为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净息差增加、盈利提升将会对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带来良好影响。
(3)随着净息差企稳回升,不良增速放缓,不良率下降,银行业整体的ROE将持续回升,从而带来银行业景气度的回升。
(4)金融严监管对银行股的冲击已经完全反映到股价中,预计将不会再出台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而原有监管内容的后续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不会再对股价造成不良影响。
(1)在严监管与紧信用的大环境下,银行信贷规模、资产规模扩张受限,且业务结构上将回归传统存贷业务。
(2)金融监管的加强导致金融机构间流动性趋紧和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同业利率、理财产品利率、贷款利率、债券(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这将推高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债券市场融资的成本,而资金成本的提升或将打击个人及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重点发展策略
策略一:银行转型(以城商行零售转型为重点)
银行总体将向轻资产、互联网、交易银行等方向转型,更多地去呈现轻型灵活的服务业新形态。针对去杠杆、严监管的新形势,商业银行开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将更多资源留给对公和零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动性增强。其中,城商行的零售转型是一大重点。当监管限制了城商行规模增速,城商行的业务转型势在必得,而零售业务是城商行业务转型的最好方向。
(一)城商行零售转型现状
目前,城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占总资产比重较低,基本在10%上下,明显低于国有行和股份行。这说明城商行之前的经营重点并不在零售业务上,零售业务基础很薄弱,但也意味着其增长空间较大。非息业务上,城商行的理财规模明显低于股份行和大行;非息收入占比上,城商行一般低于20%,也明显低于大行和股份行。
(二)城商行零售转型势在必行
(1)必要性:紧信用政策下传统信贷业务的规模增长受到明显限制,城商行必须寻找新的业绩驱动因素,转向高收益的息差业务和非息业务来寻求盈利增长。
(2)零售业务优势:
1、零售业务大多具有较高受益,并可以通过风控和业务管理实现扬长避短;
2、零售端资产质量风险小,银行议价能力强;
3、随着当前市场利率上行,零售端资产收益率可上调的空间比公司贷款更大;
4、非息业务也可以实现规模低增速、资本低耗用下的高业务收入增长。
(三)城商行零售转型策略
1、经营模式:对公带动零售,直销银行。
2、未来发展:组织上以客户为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
3、风险控制:非传统、大数据风控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风险问题;
4、业务布局:推进小微个人等零售业务;
5、技术趋势:客户画像、流程便利。
策略二:优化信贷结构
在信贷整体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优化信贷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整信贷投放方向
从行业上看,一方面,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是不良贷款分布最多的行业,个人不良贷款、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也较高;另一方面,与公用事业相关的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低,比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因此,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压缩产能过剩行业、大宗商品贸易等领域的信贷投放;(2)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3)做好房地产业信贷的风控部署。
(二)调整客户结构
银行应将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好,带动中收,拓展有生命力的客户群,远离高危客户群,把资产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或者模块,提高资产安全配置;最快的模式则是对于信誉好的人或集体“多办几张信用卡”和“多办几个业务”。
策略三:优化资产管理
(一)对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随着宏观审慎考核体系的完善与推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与资产规模的增速受到约束,此时,银行对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银行需更注重资产本身的风险和收益,而不是利用通道业务进行监管套利。低风险资产将受到银行青睐,这是由于在MPA考核中,资本与杠杆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而其中的分项指标资本充足率占80分,因此各家银行会把资本充足率作为头号指标来对待。该指标的分子是机构持有的资本,是短期内难以调整的;分母为风险加权资产,是可以在短期进行调节的,那么,各银行应通过对资产的重新配置,达到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目的。
(二)优化资管的关键在于回归业务本质
(1)资管本质:价值挖掘、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我国将开启整个资管行业“去通道”的序曲,券商资管行业发展必须摆脱监管套利,回归资产管理行业价值挖掘、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的本源,主动提升管理能力。
(2)同业本质:流动性管理。作为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同业存单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提高金融效率。但近几年同业存单发展过快,脱离了其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本质:1、成为部分银行扩张资产负债表、进行监管套利的工具;2、银行同业资金空转现象严重,导致资金“脱实向虚”,没有很好地服务实体经济;3、同业业务的期限错使得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快速积聚,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违规销售、虚假宣传等情况也加剧了表外业务所承载的风险,对市场流动性和银行体系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影响。优化同业存单,关键在于回归其流动性管理的本质,令同业存单发行量与发行利率逐渐回落到合理水平。
(3)理财本质: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偏离资产管理本质在于:1、其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力军,而净值型产品冷清;2、“通道为王”,影子银行盛行;3、产品单一,风险层次不明晰。要优化理财产品,就要:1、回归理财本质,发展净值型产品,收缩预期收益型产品;2、合理配置理财资金,减少期限错配;3、提升投研团队,增强资管能力。
策略四:改革创新(以金融科技应用为重点)
日的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提出:不能因为金融风险就停止金融创新和改革,防范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并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银行可借助技术和业务模式进行创新,增加新兴产品,创造新的盈利点。
如今,新兴信息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不可逆转态势,上市银行要想提升综合实力、打造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深化发展金融科技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模式创新。银行业要加强向金融科技应用方向的改革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数字化建设。银行应全面地强化数字分析和应用能力,建立数字化营销能力,构建数字化流程精简成本,并建立支持数字化变革的组织架构。
(2)重视移动端的投入与建设。银行业务的处理和内部办公的移动化使得移动端已经成为银行与客户互动的重要渠道。虽然开发银行自有的原生App是有效且必须的,但如想与现有客户保持密切联系,还需要借助各种三方平台、网页程序和轻应用。基于对应平台的场景与技术进行开发与适配,才能更好地接触和维护客户。
(3)投资金融科技企业。银行可与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组成联合体,共同投资或持股金融科技企业。由此,银行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用好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并通过外部合作的方式来加速银行自身的数字化改造。
(4)部署更为敏捷的云技术解决方案。一方面,受益于业务模式的快速变革和规模经营的实际需要,云技术的引入能极大地减轻银行自有 IT 团队的工作压力,使其能抽出更多资源和精力来维护关键的核心系统;另一方面,云技术的应用能使银行将相当多服务于前端销售的流程和功能,集中在同一个生态机制之内,而且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快速部署使用。此外,银行可以采取核心业务私有云,非核心业务公有云的做法,来加快在云技术领域的步伐。
(5)充分利用已有客群优势并细分客户群。传统银行数量庞大、服务稳定,形成雄厚的客户基础。银行应充分利用客群优势,并细分客户群,发展定制化服务与针对性销售,根据客户需求整合无缝的客户体验;针对不同长尾客群的需求,应推出对口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个性化被规模化满足。
紧信用带动银行板块股价上涨
首先,受紧信用、去杠杆、严监管的影响,银行信贷过快扩张得到有效抑制,影子银行增速及不良贷款增速放缓,银行实现稳健经营、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银行基本面得到改善,这将有助于长期提升银行板块估值。
其次,银行表内业务吸收来自影子银行的信贷需求,银行贷款需求旺盛,从而银行议价能力提高,净息差持续改善,这将有利于提升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和ROE,从而带来银行业板块行情上涨。
以我国近5年内紧信用期间及美国加息历程为例,讨论信用缩紧带动银行股价上涨的现实情况。
我国近5年内的紧信用期间
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波动周期为准,我国上一次紧信用期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本次紧信用期间为2015年7月至今。我国2012年至今的银行指数行情及估值指标如图16。
(一)2012年9月银行股上涨:紧信用周期及PMI指数上涨
2012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触顶回落,信贷进入紧缩期间,银行指数及其市净率、市盈率分别从.6触底反弹。除去紧信用对银行板块的上拉作用,我们还需考虑该时期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PMI指数反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转折点大多领先于GDP几个月,其每月报告发布时间远超前于政府其他部门的统计报告,是所有宏观经济序列数据中滞后期最短的报告之一。因此,PMI指数是评估经济状况、预测经济走势的一个及时、可靠的先行指标。
观察到2012年9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8%,环比回升0.6%,为2012年5月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说明经济触底反弹;其中,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1.1%,反映需求支撑了经济发展、去库存过程正在结束。随后,制造业、非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多月环比上升,继续验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而金融行业则成为经济维稳板块之一。PMI指数自2012年9月起连续多月回升,反映经济的企稳向好为紧信用拉动银行股上涨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目前,我国 2017年6月份制造业 PMI指数为51.7%,环比上升0.5%;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4.9%,环比上升0.4%,截至今年6月,非制造业PMI 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连续九个月保持在54%以上。制造业指数明显回升,非制造业保持稳步上行,反映了经济运行向着基础增强、提质增效、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这种经济运行的乐观局面将为现阶段紧信用环境提升银行板块行情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2013年3月银行股下跌:经济增速放缓超过紧信用成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上一紧信用周期在2013年第1季度进入下半段,银行指数及其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从.6回落。在此期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紧信用已不再是影响银行股价的主要因素。
201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7%,低于市场预期的8%,比上年四季度7.9%和上年全年7.8%分别回落了0.2%和0.1%,经济增速显著下滑。2013年首季经济增速低位开局,工业增加值、消费等数据均显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到以中速增长为特征的增长新阶段,经济潜在增长率已阶段性下移。在当时我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大环境下,股价同经济增速一齐下跌,紧信用提升银行股的作用受限制。
而现阶段,与2013年不同的是,在经济增长形势较好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了自2010年以来难得的一段平稳时期。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9%,高于预期,且与一季度持平,这是货物消费增速上升、出口增强、企业补库存的结果;同时,其它实体经济数据也体现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强于去年,经济增长逐年放缓的趋势得到扭转。总体而言,2017年上半年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将对紧信用拉动银行股上涨起到促进作用。
(三)2015年7月银行股下跌:大股灾超过紧信用成主要影响因素
2016年1月银行股上涨:紧信用、去杠杆、严监管与股市回暖
自2015年7月起,我国进入本轮紧信用周期。而在该周期的开端,中国迎来大股灾,股市经历大幅下挫,银行股也不例外。各股票指数在2015年6月站上七年最高点,随后遭受重创大跌,直到2016年1月才触底回暖。相应地,银行指数及其市盈率在2015年6月从.064暴跌,在2016年1月从.637反弹,银行指数市净率的反应要稍微滞后些,在2015年7月由1.3925跌落并在2016年5月从0.8739回升。
在2015年大股灾之前,为营造一个能够缓解债务问题和促进经济转型的大牛市,中国股市迎来奔放的黄金时期。金融监管的完全放松,使投资者愿意承担更高风险以获取高收益,银行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监管套利并参与到股市之中。从而,高风险偏好的资金大规模入市,机构和投资者净多仓位大规模提升,几乎买完了市场上的流动性。随后,以银行为首的部分市场参与者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并开始偷偷缩减自己在股市中的头寸,例如,在上证综指接近5000点时,已经开始有银行控制向股市投入的杠杆资金。此时,市场参与者逐稍有退却就会引发杠杆疯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倾覆,引发中国股市闪电熊,即大股灾。
中国股市疯牛和闪电熊的重要原因之一都是杠杆的过度运用。大股灾之后,随着政府极端救市,股市终于在2016年初触底回升。同时,严监管、紧信用、去杠杆齐发力,规范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控制信贷过速增长、抑制杠杆过度使用,促使我国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向服务实体、回归本源发展。在股市回暖与监管趋严的作用下,紧信用周期再次拉动银行股上涨。
美联储加息历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启动了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助推美股形成一波大牛市,但美国经济增长远不能支撑美股大涨;此外,美联储多年的降息已经导致美国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以至于低于其正常水平,易催生资产泡沫。考虑到美股上涨虚高以及市场利率过低,美联储从2015年12月开始加息,截至2017年6月,美联储共加息4次,每次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25个基点,美国由“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量化宽松政策期间相比,信用在逐步收紧(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紧信用期间)。
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后,美国银行向美联储借钱的成本增加,迫使银行提高给个人、企业之间的贷款利率。得益于不断走高的利率,美国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其收益也稳步增加。以美国5大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及净利润率为例,除去数值波动较大的汇丰银行,其余4家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及净利润率在总体上皆呈上涨趋势。
加息引起美国银行业绩爬升,将进一步提高美国银行的股价。自2015年年底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国5大银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的股价及估值指标不断攀升。从2016年年初至今,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收盘价的涨幅分别为61%,47%,36%,58%,11%,市净率的涨幅分别为57%,54%,57%,13%,42%。由此可见,美联储提高利率、收紧货币有助于美国银行增加盈利,带来银行股价、估值上涨。
现阶段紧信用将带动银行股价上涨
综上所述,在严监管、紧信贷、去杠杆的压力下,银行不良增速放缓、资产质量优化、风控能力增强、基本面得到改善,有利于银行板块估值提升;其次,表外转表内致传统信贷需求增长、净息差改善,有利于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考察我国近5年内的紧信用期间以及美联储加息期间,发现:(1)2012年9月紧信用期间开始,银行指数及其估值指标由底部回升,PMI指数转跌为涨、随后连续多月上升为其提供了乐观的经济条件;(2)2013年第1季度紧信用期间进入下半段,我国迎来经济转型,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银行股的消极影响超越紧信用的积极影响,银行板块行情下跌;(3)2015年7月我国再次进入紧信用期间,在大股灾下银行股随大盘暴跌,随后在2016年1月,政府救市效果显现,紧信用、去杠杆齐发力,银行指数触底反弹;(4)自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国5大行的收盘价及估值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的市净率涨幅皆超过50%。
由此可见,在我国近5年内的紧信用期间以及美联储加息期间,除去我国经济转型致增速下滑及大股灾的情况,信用收紧带动了银行板块股价上涨。目前,我国MPI指数环比上涨、GDP增速维稳、前瞻性经济指标走势较为强劲,此外,企业预期和市场信心在逐步好转,经济发展动力在增强,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向好的基本面,经济增长的势头在短期内可持续。我们估计,在未来一段期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将为紧信用推动银行股价上涨提供有利条件。
投资建议:
1、对银行股的观点:看好,企稳回升。金融去杠杆已经结束,银行股随MSCI指数和新的金融监管框架齐飞,且市场风格切换可持续。
(1)MSCI正式把A股纳入,尤其是银行股,银行股的市值占比从11.2%提高到27.4%。金融股大蓝筹价值将得到实足的提升,同时也将引导投资风格向价值投资转变,顺利实现28转换。
(2)政策已经落地。
首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成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由其统筹金融监管,金融安全为先,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板块估值。
其次是,我们认为金融去杠杆已经结束,不会再加码。因为实体经济的杠杆率为最终的决策依据,金融去杠杆加快,资金将脱“虚”向 “实”,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将回升,但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降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是重中之重,从而实体企业杠杆率需要控制,金融去杠杆也将有度。同时,银监会上半年工作座谈会中提到:银行业资产增速已经趋于合理,下半年银行资产增速不会再下降,金融去杠杆结束。
(3)市场风格转化可持续
我们认为本轮市场风格中银行股表现与历史上的表现保持一致规律,即市场更偏好低估值、高ROE的银行股,如招商、建行。同时,从资金面、经济基本面、政策面的分析表明,本轮大盘蓝筹占优的市场风格仍将持续,因此银行股持续上涨可期。
2、我们看好3季度银行股,主要原因是基本面持续改善中,包括:3季度,行业NIM将环比回升(新增);ROE继续回升;不良贷款增速继续放缓;RAROC企稳回升;资金空转减少;债转股专营子公司陆续成立,债转股开始大规模推进等。
3、市场已形成“银行次新股板块”,其估值将独立于16家上市银行,预计银行次新股17年PB将高于1.8倍PB。目前,银行次新股平均PB为2倍,农商行平均在2.6倍,城商行平均在1.3倍,估值分化明显。
4、8月重点推荐:招商银行(业务进入良性循环中,基本面逐季改善;业绩高增长,PE依然处于低位,溢价率需要提高;ROE回升;贷款占比行业内最高)。
5、中长期重点推荐:招商、宁波、光大、建行、工行。银行次新股中重点推荐: 上海银行和常熟银行。随着债转股落地,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相关标的带来一波机会。我们建议关注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相关标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银行业首席,金融组组长。专注于将金融学理论和中国具体的市场实践精巧结合,并且借助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市场内在的规律和秩序。对中国银行业转型和银行新兴业务有深入研究,包括:资产托管、财富管理、村镇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理财业务、移动支付、银行业国际化等。2014年获“最佳分析师量化排名”银行业第一名。
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2017年加入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