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有效信贷投放限制行业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加大有效信贷投放
推进风险等级达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信贷投放何以“稳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现任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研究。钟正生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钟正生 特约作者 张璐)近期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认为2015年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并指出2016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亦表示“将灵活适度实施稳健货币政策”。2016年已然过半,从一段时间以来政府的反复表态来看,下半年的基调仍为“稳健”。
  但今年上半年的不仅难言“稳”字,其节奏起伏甚至堪称“过山车”。1月惊人地投放出2.5万亿之后,2月份信贷迅速收敛至7000亿,而当市场对“走老路、搞刺激”的担忧才刚有所平复时,3月信贷规模又攀升至1.4万亿,随后4月信贷数据爆冷,急跌至5600亿。5月中国经济开始更多体现出“平流缓进”的趋势,信贷终于稳定在了接近1万亿的水平上,尽管以居民按揭为主的信贷结构令人担忧。从我们莫尼塔草根调研的结果来看,多数银行表示6月信贷投放规模较上月略有增加,预计总额仍在万亿左右。
  作为体现货币政策“数量”的核心指标之一,信贷投放的平稳自应成为货币政策稳健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应如何理解上半年信贷投放的不平稳?下半年的信贷投放又将如何体现稳健?
  一、上半年信贷投放为何不稳?
  上半年中国信贷投放之所以节奏起伏猛烈,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致:
  原因一:银行负债端生变,使得银行放贷能力得以提升,信贷渠道得以疏通
  回顾2015年,央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疏通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当时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主要表现是,银行资金大量滞留在金融体系内部,通过在股市、债市上加杠杆博收益。而2016年一季度信贷的迅猛增势,实则体现了今年以来银行负债端的两个重要变化。这两个变化稳定或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促进了银行资金“脱虚入实”的意愿,使得政策刺激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贷“井喷”。
  一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开始突破贷款利率。目前全市场1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已降至4.0%,低于4.35%的贷款基准利率。截至2015年底,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25.2万亿,在银行负债中的占比已超10%。这使银行的存贷利差得以拓展,放贷热情随之提升。
  二是,利率走廊逐渐成型稳定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去年11月,央行明确了打造“利率走廊”的意图,并在此后将7天逆回购利率维持在2.25%的水平上。在此背景下,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间短端利率趋于平稳;今年2月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天天见”,则进一步保证了银行间资金面的相对平稳。银行间资金面保持平稳,有助于银行形成“能够获得低成本同业资金”的预期,从而弱化了其对高成本理财产品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银行负债端的成本。而央行之所以未进一步调降2.25%的短端政策利率,一方面是在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较大背景下,不希望助长中美利差扩大的预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抑制债市杠杆过快攀升,进一步促进银行资金“脱虚向实”。
  原因二:实体经济内生动能羸弱,银行信贷高度偏向“政府背景”;而年初以来宏观调控缺乏连续性,导致政府背景融资不平稳
  今年1-5月超过6万亿的信贷投放中,约2万亿以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形式投向居民按揭,约2.2万亿以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形式投向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而反映实体内生融资需求的票据融资,不仅是大幅弱于往年,更表现为0.24万亿的净减少。由于制造业投资回报率持续低迷,银行在不良消化和利润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遭遇新一轮“资产荒”。于是,我们看到了“冰火两重天”的一幕:一方面,银行对民间投资和私营企业惜贷情绪浓厚;另一方面,银行对“政府背景”和居民按揭趋之若鹜,普遍给予其基准利率下浮的优待。这就在金融层面上促成了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背离,并助推了房地产销售的持续火爆。
  银行的上述信贷投放结构,意味着信贷投放规模高度依赖于政策刺激的强弱。在宏观调控缺乏连续性的情况下,信贷投放自然难以“平稳”。
  首先,居民按揭贷款在今年上半年基本保持稳定。只有2月地产销售淡季,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回落,助推了2月信贷总量的显著收缩。其次,一季度后城投和国企“不差钱”,致4、5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下滑。一季度资金大量涌入城投平台和国有企业后,由于优质项目难寻,项目落地偏慢,导致城投平台手头资金充裕,甚至将所融资金存回银行。这不仅是造成1-5月M1增速畸高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了二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急剧收缩。再次,一季度信贷投放过快,触发央行差别指导及权威人士讲话,致信贷投放“忽高忽低”。一季度天量信贷投放后,四月权威人士讲话称,“树不能长到天上”、“不能也没有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4月信贷数据“爆冷”,央行的差别指导自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此外,今年地方债发行力度加大,也加剧了信贷投放的波动。目前,地方政府债券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达3.5万亿,造成社会融资规模读数事实上被低估。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节奏变换,也加剧了信贷读数的波动。今年上半年地方定向置换债发行逾9000亿,特别是,4月定向置换债发行达4700亿,当月及上月推延下来的债务置换,正是导致4月新增信贷陡降的重要原因。
  二、下半年信贷投放如何“稳健”?
  如上所述,上半年信贷投放之所以不平稳主要源于: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资金入实意愿打开;实体投资回报低迷,信贷投放与政策刺激的节奏高度相关;地方债置换节奏起伏,加剧信贷读数波动。延续这一逻辑:首先,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及利率走廊成型是一个中长期趋势,这对下半年银行放贷能力仍然构成支撑。其次,下半年地方债发行额度依然较大,其节奏起伏仍将影响信贷读数。按照财政部两年内置换完成11.14万亿存量非债券债务的安排推算,今、明两年平均每年置换5.57万亿,从而今年下半年还有2.5万亿左右地方债发行。
  下半年信贷投放的“稳健”,将主要体现在积极财政政策与实体内生动能的配合上。在此,有两个可能“助涨”或“助跌”信贷投放的因素。
  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与2009年“四万亿”期间相仿,但信贷放量的效果恐怕不及当年,这从企业补库存周期看似”遥遥无期“中可以窥见一斑。
  2009年财政刺激后,尽管未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但带来了企业利润的大幅上升,工业企业在6个月时滞后开启了大规模的补库存行为。总体而言,当年经济企稳的基础还是较为扎实的。
  今年上半年信贷放量后,企业利润回升的幅度远不及2009年。2009年2月-2010年2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由-37%陡升至120%,而目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仅由去年12月的-2.3%上升至今年5月的6.4%,且已现疲态。不仅如此,2009年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后6个月,企业便开启了补库存周期,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增速由2009年8月的-0.76%,一路升至2011年4月的23.2%。而今年至今我们尚未看到工业企业补库存的迹象,5月产成品库存增速仍在-1.1%的历史低位,6月PMI数据显示产成品库存指数或会再度回落。在工业企业库存低位的情况下,下半年实体融资需求若能有所上升,最大的可能性即来自于工业企业能否开启一轮“不大不小”的补库存。但即便年内能够开启这一进程,其幅度必然无法比拟2009年的盛况。
  另一方面,在经济内生动能尚未有效激发的情况下,房地产与基建的“跷跷板”不会缺席,但下半年与上半年的区别在于,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已“不差钱”。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成效之前,实体经济的内生动能、民间投资的活力源泉,以及经济企稳的扎实基础都很难得以呈现。此时,倘若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增速双双回落,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断崖式下滑的风险。从近期李克强总理“稳增长是为了稳就业”的表态,以及6月PMI就业指数的再次下滑来看,政府是不能接受这一情形的。可以预计,在经济企稳的基础夯实之前,房地产与基建的“跷跷板”不会缺席:房地产投资越是掉头往下,基建投资对冲的必要性越是彰显。
  从房地产和基建走势来看,下半年信贷回落的风险值得关注。5、6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呈现“量缩价涨”的格局,下半年居民按揭贷款很可能温和回落。基建有望在下半年稳增长中继续发挥主力作用,但其与信贷投放的相关性或将明显减弱。首先,6月建筑业PMI大幅攀升,主因是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出现惊人增幅。而这是在6月房地产销售放缓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建筑业需求上升主要还是基建发力的结果。其次,正如楼继伟财长近期在亚投行首届年会上指出的,目前基础设施投资遇到的瓶颈,从根本上讲,并不在于缺钱,甚至不在于缺渠道、缺机构,缺的是结构性改革。因此,下半年基建发力更多对应于发掘好项目,为地方融资平台的存量资金找到出口。再次,银行资金以“名股实债”形式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的表内外腾挪术亦在进行中。这也意味着下半年基建发力对新增信贷的依赖将显著弱化。
  总结一下,年初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行,央行利率走廊的践行,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提升了银行的放贷能力。这对饱受利差收窄、不良增加、风险暴露的银行来说,不啻“久旱逢甘霖”。但银行在有钱可贷之后,究竟贷向何方?实体投资回报低迷,民间投资增速滑坡,从资金供求两端来看,恐怕都会避之唯恐不及。因此,除了突然火爆起来的房地产之外,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便成“不二之选”。也因此,银行信贷投放的节奏对政策刺激变得更加敏感。而年初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可预见性,无疑正是造成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不平稳的最根本原因。
  往后看,下半年信贷投放的稳健,仍然有赖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平稳有序。如果政府仍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之间游移不定,甚至“朝令夕改”,那么信贷投放的“忽上忽下”将不可避免。
  钟正生为财新智库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张璐为莫尼塔研究宏观分析师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农行三门峡分行信贷投放实现有效突破
  今年以来,农行三门峡分行立足全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紧跟全市经济发展转型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省际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新趋势,全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实现了在城乡两大市场信贷投放的有效突破。上半年,该行人民币贷款净增15.6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贷款新增目标的155%;贷款增幅达24.15%,贷款增幅、增量分别排名全省农行系统第3位、第6位;在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量市场占比52%,在全市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增量市场占比94%,各项贷款、实体贷款、法人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四项指标均位居四大行首位。  回归本源是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该行把支持经济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首要职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支持实体经济,持之以恒地抓好“三个对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是对接全市加快打造以“黄”“白”“黑”“红”“绿”为主的“五彩三门峡”建设项目,积极营销黄金产业链条的高端客户,强力向煤炭和煤化工等产业升级项目渗透,主动上门了解重点企业资金服务需求,全力争取上级行信贷理解和支持,加快信贷审批流程,累计向义煤集团、开曼铝业、黄金冶炼厂、灵宝黄金、东方希望等重点企业投放贷款13.4亿元,推动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步伐。二是对接全市建设“三地五中心”发展战略,加强与主管部门、项目建设指挥部的沟通联系,掌握项目建设信息,结合重点项目逐一制定综合营销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地落实一对一贴身营销,合理设计用信方案,加大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累计向蒙华铁路、大唐发电、灵宝风力发电等重点项目投放贷款7.5亿元,并储备了国道310线南移建设项目、开发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待用信条件成熟及时投放贷款。三是对接对接商务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两区”建设项目,瞄准商务中心区水环境治理项目、黄河医院南院项目、产业集聚区物流园项目、碧桂园陕州府项目、恒大商务中心区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客户和重点楼盘,强力实施跟进营销,分期分批推进贷款投放。上半年,该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3702万元,在全市四大国有银行增量市场占比61.6%,位居首位。  服务“三农”是农行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该行全面落实服务“三农”的经营定位,充分利用横跨城乡两大市场的比较优势,以支持“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为重点,突出做好“三农”和县域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至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9.1亿元,增速31.6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0.95亿元,增速21.39 %;全辖5家县域支行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0.59亿元,增速23.7%;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0.99个和1.68个百分点,达到“两个高于”监管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数较年初净增130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499万元。同时,该行主动跟进全市扶贫攻坚战略部署,突出支持重点帮扶企业、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和扶贫贷款包干区域,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产业主体、项目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工作。至6月末,该行新增产业扶贫贷款1.4亿元,间接带动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信贷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2户,投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3628万元;累计为进城农民投放“安家贷”贷款2.9亿元,占同期个人住房贷款累放额的68.17%,帮助1192户农民实现了“进城安家梦”,持之以恒地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业务发展中。  (于光明、朱春江)
责任编辑:alexmls
?&( 11:51:21)
?&( 14:10:05)
?&( 14:04:30)
?&( 14:03:17)
?&( 9:44:38)
?&( 14:13:01)
?&( 17:30:38)
?&( 17:29:39)
?&( 17:28:49)
?&( 17:21:00)
条评论&   【】【】
地方金融机构动态
媒体合作: 广告部: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6
Copyright &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日,六安市人民政府以六政〔2013〕34号印发《关于加快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分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努力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全力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民生金融功能、不断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8部分。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基本信息
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1]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
六政〔2013〕3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增强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全市贷款年均增长20%和直接融资两年翻番的目标,加快幸福六安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大力推进金融招商,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域外金融机构来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力争年引入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力争两年内绝大部分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村镇银行建设步伐,力争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  积极探索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鼓励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或资产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大力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等配套产业,延伸完善金融产业链。  二、努力扩大有效信贷投放  持续推行县域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争取大型商业银行加大对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支持。鼓励邮政储蓄银行、徽商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三农”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市拓展贷款业务,力争两年内贷款投放总规模达百亿元。  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强化银企对接,进一步增强合作成效。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骨干企业“一企一策”落实融资解决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润企惠农”专项行动,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贷款补助、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到期接续和风险补偿等制度,引导信贷资源重点投向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三、全力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每年组织10户上市后备资源,力争2户企业进入辅导期,支持推动迎驾酒业、龙华竹业等本地优质企业到主板、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鼓励上市公司将注册地迁至本市或将募集资金投向本市重大项目。  推动非金融企业在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力争两年内实现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信托产品等发行规模达到20亿元。规范发展股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基金机构,使各类基金组织成为民间资金在我市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重要载体。做强做实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深入开展“金融创新年”活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我市开展金融创新试点,突出“四化同步”发展、美好乡村建设、重点区域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和“三农”等重点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发展模式和业务优势开展“一行一品”特色化创新,打造全省富有影响力的创新品牌。  积极推广和应用贸易融资、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风险代偿基金担保贷款、产业集群企业联保贷款、应收账款、商标权和专利权质押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财政直补资金抵质押贷款。探索完善保险与农业订单、信贷相结合的金融模式。进一步扩大接续基金、公司+农户等贷款发放范围和规模,力争传统担保方式外的信用贷款投放比重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  五、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  全面落实《金寨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加强国家和省级政策对接与争取工作,落实二级分行审批权限以及差异化信贷和监管政策。积极推广金寨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先行先试成果,积极争取金寨、霍山县率先创建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县。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平台,运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大力推进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担保机构、龙头企业、农户“五位一体”贷款等新模式。  积极争取政策性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县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大型银行延伸和优化农村服务网点,提高乡镇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坚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着力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邮政储蓄银行点多面广优势,加强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作,促进资金回流,充分释放信贷资源优势。  六、充分发挥民生金融功能  推进“城市一卡通”民生工程,优化金融IC卡使用环境,拓展应用范围,提高城市居民消费便利化水平。实施“农汇通”工程,加快金融服务室、助农取款点等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支付服务城乡均等化机制。积极拓展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创业就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金融服务新领域,使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  强化保险的社会稳定功能,进一步做强做精保险主业,着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和覆盖面。鼓励开发有利于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社会稳定的保险新产品,重点推动安全生产、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等责任保险业务,使保险业成为我市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不断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机制  适应金融发展竞争加剧以及金融改革、稳定任务日益繁重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加快完善金融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和完善市和县区两级金融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金融管理机构建设,更好地履行监管服务职能。加强金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选、遴选、调任、挂任等多种方式解决政府金融人才需求。对引进的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适用我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规定。积极探索利用中介组织力量解决金融服务中的技术性难题。完善金融支持地方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合理配置政府资源,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担保贴费、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等政策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八、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宣传和监控、预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高利贷、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全面落实县区政府对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职责,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银行业和保险业协会作用,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协会,完善行业自律体系,发挥行业信息沟通和自律等功能。将金融知识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深入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提高城乡居民金融意识。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消费维权,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及保险诈骗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1]
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13版:宏观资讯
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保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信贷投放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本报记者 王信川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2日公布的前三季度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月到9月,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回升,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三农”贷款保持较快增速,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有关专家认为,当前货币信贷保持平稳适度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大力优化信贷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大了与实体经济直接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有效保障了经济重点领域和社会薄弱环节的贷款需求。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固定资产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从期限看,前三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3.53万亿元。从用途看,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固定资产贷款余额2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9%;经营性贷款余额2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这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增加,发展生产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面对小微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各商业银行推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7%,而同期全国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7%。这表明,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占比越来越大。 “三农”也是各商业银行持续发力的一大业务领域。央行在年初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改进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农村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2041亿元;农户贷款增加4941亿元,同比多增111亿元;农业贷款增加3233亿元,同比多增887亿元。“三农”贷款增速全面回升,为广大农村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在监管部门的大力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数据显示,9月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5215亿元,同比增长61.7%,增速比上季度末低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300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60.2%。银行业机构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符合中国银监会此前提出的“贷款增速超过50%”的具体目标,支持了一大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央行数据还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长加快,主要是个人购房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升。具体来看,9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8461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季度末高6.5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季度末高0.8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余额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季度末高1.6个百分点。不过,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回升增速在7月达到峰值后,9月整体呈小幅回调态势,调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针对当前的信贷形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明确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贷投放限制行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