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2麒麟儿参数3PK自制事件麒麟天下长安打下已经几年了姜维还没有称帝 还需什么条件

《三国志13:PK版》战法TOP排名及威名点评
作者:流浪的雷兹
发布时间:日 16:04
  在《三国志13威力加强版》中,每一个版本都会有一个比较强力的战法。在这一版中各位玩家感觉哪个战法比较强力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三国志13威力加强版》战法TOP排名及威名点评,一起来看看这位玩家有什么感想吧。
TOP1火计类,神火计   原版火计类尚可,但是并不出彩,PK因为士气机制的改变并且火计类加强,用处非常广泛   进攻防守放把火冲上去一顿瞎瘠薄乱围,士气掉的非常快,本身还可以配合战术进行,特别是有射网支持下,二流打精锐五虎也没有问题   再来说说代表战法神火,美洲狼的神火是真的屌,减防非常好用,可以大幅加速敌方溃灭的速度,并且火范围也是相当广,时间也长,另外我记得原版的火计是-5%兵,现在加成到10%,锦上添花,比较明显的作用就是打士气维持,但即使有士气维持,正面刚神火也很疼,士气差倒不是很重要,火里士气还是掉的很快的,而且有减防掉的更快 TOP2,群体减益,连环计   PK版第一击破的时间往往决定该场战斗的战损,士气大幅降低,连斗神都只能奶40了,行军也会消耗一些士气,击破可以给部分部队带来高扬和给部分只有1-2连战的部队带来宝贵的士气,而群体减益可以使敌方先头部队很快溃灭   再来说说代表战法连环计,连环减防高达50,可以说直接废掉了低级兵,精锐兵也有很大的威胁,减机动也方便更快夹击和范围战术或战法的使用,PK版群体减益的时间都比较长,作用明显上升,相比同类战法的封兵击,生效早效果更强,封兵击的效果还是主要表现在后期 TOP3,群体攻击,决死指挥   群体攻击的战法,原版以来就非常好用,攻击指挥和逆境指挥和守备指挥是性价比非常高的百搭战法,高攻击可以让很多不入流的武将破防,加速敌方的溃灭速度   代表战法决死指挥,在PK版加量不加价,攻击不变的情况,BUFF了才配消耗,战法时间,兵力消耗,比攻击指挥多1的范围,也可以框到更多地部队,高持续时间,基本可以保持连续的高强度,30的士气基本可以把行军消耗的士气奶起来,配上士气维持也是非常的虎,上来就可以直接开,消耗的那点兵力根本不值得去考虑,也是对付起来比较麻烦的战法 TOP4,单体范围,逗志豪壮   单体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初期放大名将面板作用,打开局面,一方面作为前排给弓兵提供输出环境,给枪兵骑兵提供夹击空间,PK版有威名,威名到了的人,还有点不好打,很多都有士气维持,还不好围,单体范围大致分三类一类连击,一类防御,一类扣士气,三类里刷兵能力和拆迁能力连击类比较强,肉盾能力防御类比较强,溃敌能力扣士气比较强   说下代表战法斗志豪壮,斗豪相比上个版本减了一才配,加了个逆境,加了个攻击,去了个全兵击,扣了90士气加成,先说90士气,PK版的士气都不高,加成士气的也不高,隔壁的几个战法都只有20的样子,这样就和万人敌类战法有同一个问题,弱势力打强势力,不能再士气维持里使对面进入士气下降期,自己的前排就崩了,不过给了个逆境,逆境+超长时间战场能力不弱,比较好围对面,全兵击影响倒不是很大,斗豪是个打的过就冲进去,杂将边上一个个围掉,打不过就拆家,还没什么办法的战法,10攻击弥补了一点连击带来的劣势,总体来讲还不错,挺全面 TOP5,群体其它,威风指挥   PK版有地道战,骁将感觉也没什么必要列一个类别,几个不是纯加攻防的群体增益战法列一类吧   威风指挥是另外一个我感觉非常好用的群体战法,拿连环对比,同样是20基准士气,连环和万人敌的范围比这个小的多,连环一般框2-3个,这个基本可以框到,就士气打击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只是攻击没防御值钱,玩袁绍还真没什么特别好用的战法,只好自己上了,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TOP6,群体复合,神算阵法   加攻防的群体是比较标准的战法,没什么特别好介绍的,用途广泛,效果适中   代表战法是神算阵法,作为一个群体全兵击,效果还算值钱,如果猜的不错,全兵击应该还是无视兵科豪杰9的效果,40防+维持也够用,40攻+全兵击,攻击也不算很低,整体上略好于勇略,不像决死压大义8条街,低配版攻守指挥没有士气维持,毕竟白衣渡江好歹给个20士气吧 TOP7,突击系,烈将突击   突击系的技能本身的战损不算低,比较麻烦,弱突强,一般没好果子吃,攻击方面效果也非常显著,群体范围,输出是成倍增长的,另外PK版,AI分兵去踩阵拿战术啥的,主力碰到的部队一般都不全,给这类战法打了一个折扣   说说烈将突击,列将是突击系里唯一带防的,突过去,没突崩,基本就是混战,自己人夹击并且受夹击,敌方也是夹击并且受夹击,防御挺有用的,突击时还能减少些许战损,我三顾玩马腾,基本就是火计,疾驰,庞德,马超,四个配合张横的守备弱化在放技能,感觉突击系并不是很好打开局面,但也有用的地方,打下洛阳和成都,种田十年,和曹操干一仗,杀伤效果还行,面对兵海就比较蛋疼,总体来说,中规中矩的战法把 TOP8,全方位射击系,猛射指挥   全方位射击是个完全靠物理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全方位射击伤害倍增,打阵地战挺不错的一个技能,配合伏兵弓战术或射网战术挺好玩的一类战法,画面也比较带感   代表战法肯定是猛射指挥,天弓这种主要是放大名将效果和超广覆盖,但是和成群的小弓比起来感觉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猛射独有连击,相当于实际给倍数再乘个1.3的样子,没有连击,像齐射指挥很难射过天弓,射程是非常不错的加成,就是时间短了点,射的不过瘾,说回猛射,猛射打推进慢而稳,城门可以配合隧道战术穿过去,特别是长安,能从山下面穿到本阵,潼关能从水下面穿过去.....出来后可以一把乱射,补多少射多少,但是弓系有个比较尴尬的地方就是夹击不方便,需要配前排,配比应该没变什么,没记错的话我上个版本推荐应该是7弓 TOP9,群体防御,坚守指挥   防御类战法,我并不是很喜欢用,和我的打法有关,PK版军粮更吃紧了,不能压制城寨,让对面一直补一直补的话,200军娘也不够花,即便除开断粮,放个防御类的战法,一般要多打个几天,日积月累也不少了,PK本来资源不多,很多时候还要卖粮换钱去打上兵装,侧翼有兵装支持,主力再冲出去,就破局了,PK版曹操感觉就是被武将拖的,我裁员裁的累死   说回战法,坚守指挥,我没记错貌似加了个士气维持?,我也懒得看了,超长时间的加防,持续性很足,100防相当于让对面攻击打对折了,就减少损失来说还是挺不错的,6才配也很好配攻击战法,放个这个配个突击,打曹操挺好用的,这类战法给6才配都可以无限连了,原版7才配应该刚好 TOP10,其它类   还剩下不带范围的单体,伪报挑衅类,恢复伤兵类,纯加机动的,单加士气的,还有个慰抚和伪兵   不带范围的单体作为前排有个问题就是吸不住敌方,能攻击到才不会让敌人从身边溜走,其中比较好的是不动,加的防不少,减士气也挺不错,配合鬼神威名,用起来还不错   挑衅类主要用在攻城拉出来防守兵力,然而有地道战,伪报类,主要用在切割敌方部队,使之脱节,然后包掉一部本,然而有比较常见的射网陷阱,比较好的是虚报,附带较高的减防减士气,不过时间我想说真TM短,另外妖艳应该可以减防的啊,就名字来说 侠客威名   我比较喜欢玩侠客,有足够的时间刷私兵刷同道,侠客就是每个城刷武名,刷完去下一个城,刷满5000武名就通关了,忍者路线带来的体验并不好,完全没有太阁5,玩腹部半藏的感觉   义侠烈士,乱世的维持者,不让百姓过上和平生活的邪恶威名,独有唤起义心,唤义后进行单挑或舌战可把敌武将拉下野并结伴,可放入同道,玩之前,战斗中对某武将使用,舌战后该队武将重伤战斗力大减,玩了后我的表情是这样的,把妹专用,还独有一个仲裁,防止全国一统,感觉没什么用   云龙风虎,正面形象威名,小贼,说不上哪里好,有个破竹,没有军乐挺不错的,募兵效率比较高,兵科成型也比较快,战术方面可以用伏兵和神速,比较好玩   贼王,反面形象威名,这个贼王设计的还可以,当贼就要有当贼的感觉,战术方面有瞎瘠薄乱说的战术,有瞎瘠薄乱偷的战术,挺实用的,独有一个委托袭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在云南给刘备后面搅屎让我玩了好一阵子,个人感觉侠客里体验最好的威名   暗杀者上面已经说了,个人觉得侠客里体验最差的威名,还需要丰满内容 军师威名   军师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荀彧这种举贤纳才,一种是打仗用的,我比较喜欢当太守或者太守重臣,军师的可玩性还不错   神机妙算,猪哥美洲狼都是这类威名,谋略就不说了,整修·大,是个防守很有用的效果,我选周瑜关了事件,送走了董袭陈武周泰要了个孙韶,这样的队伍守了曹操多少万,放放火啊,放放齐射啊,什么的,感觉比较好玩,还有射网可以用,然后占夺,占夺可以打开通路,一路上没有山川险阻,比较省军粮,不过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没城寨打仗就没有军乐放,还有这也太花钱了吧,用的额不多的效果,还有个阵法,满级阵+阵法=钢板,非常强的一个效果,带杂鱼都是野战名人,另外还可以打地道战,非常好用   伶俐狡猾,独有离间和流言蜚语,额...玩了一下就不想玩了的威名,挖人不如侠客,即便在势力中,也不想要那么多武将,不是君主还不能裁员,膨胀国家机器,还有个猛毒陷阱,我个人感觉军师里体验最差的一个威名   明镜止水,独有诡计百出,加算特定值感觉用处不是很大,虽然也有点用,加算起始指挥不错,计谋作为缩小版的离间,感觉也可阔以吧,有个能用的效果就行,兵略是这个威名的核心了吧,PK独有战术大幅强化智力的用途,战术本身玩起来还可以,比战法好玩,扩大范围感觉挺有用的,很多要口,城门都可以覆盖到,陷阱类也不容易出去了,还有个极祈祷阵战术,个人感觉军师里体验最好的一个威名   国士,直接拿荀彧来说,标准的军师重臣,公正无私+掌控人心+威德可以迅速拉起忠诚,还是很好用的,小势力兼并,相性不和少则几个月只能在二线城市,名士亲善,相当于人德,登庸不用花100大洋喝酒,有的武将不用先聊5天再登庸,还有医疗阵,打仗带上他就有,非常非常好用的一个威名   粱渠,粱渠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威名,操纵人心刷特技刷的飞起,再差的武将,用了粱渠,面板刷起来,也可以用,特技里除了坚守,都还可以,如果有口才直言就没什么用,有无视,舌战比较容易赢,还有个收夺阵,战时补兵还可以,学完特技就可以换威名了 武官威名   武官是常见的烂大街系统也是武将的基本系统,最终威名5虎也是一人一个   万夫莫敌,练武是这个威名最大的价值所在,简单粗暴富有价值,挑战,相当于附带了一个战法,这个战法的效果大概相当于放了个威风指挥,还是比较强力的,至于这个效果是放给敌方还是放给自己就看个人能力了,单挑有其固有的规律,电脑大概知道自己三个技能,做到略输一点,最后打个瓦解就好了,我觉得这种打法胜率还可以,高能力挑掉敌方的单体士气维持就大赚挑输了就大亏,挑个杂将也不赔,不过有很多时候放其他战法的效果更好,一骑当千,能到万夫莫敌,基本也不怕夹了,夹击加成也是个非常好的特性,一闪是强化单挑的效果,非常不错的威名   武术师范,有人可以告诉我强化复数武将能力是啥意思么,同道的武力也加?,演武比较弱鸡,没有飞将屌,飞将冲三级兵和玩一样,师范简直是逗,一闪和万夫莫敌的一样,我觉得武术师范是不是应该有个私兵,暴虎都有了,武官体验里最差的一个威名   暴虎冯河,这名字起的挺文艺,诗经里的,练习和训练私兵不谈,说下狩猎大赛,我认为这个效果完爆隔壁将军系几条街,效果高又不用花钱,大概三次狩猎选择一次方式,有什么区别还没搞懂,可以很快拉起一只私兵队伍,私兵可以让战力得到极大的补充,效果非常好,开局极其推荐,另外还有个蛮勇,蛮勇可以让很多不入流的武将破防,这很重要,攻击打不过防御,是弱势力最重要的问题,防御低了可以补兵,可以通过士气打击加速在战斗时间减少战损,攻击打不过,还不能破士气的话就只有偷本了,即便破了防加攻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有私兵在减的防可以忽略了,这个威名基本就是和敌方拼底子,还有个大祈祷阵,个人感觉是武官里面最好的一个威名了   鬼神,练习不谈,修行是又一在要冲用的效果,比较普通,还有功绩可以拿,这个时间拿来种田比较好,毕竟巡查农业是实打实的上升,英姿是这个威名的核心,只要高扬基本就是强,能不能高扬就另说了,比较依赖特技面板需要连战来加士气,最好军师是神算鬼谋,最好还能有军乐补充士气,最好还能有士气+士气维持的战法配合,当这一切都具备之后,鬼神就非常的强了,战斗力特大不是盖的,冥想主要用来缓解下士气的消耗,还不能没有,如果自己选的武将比较强力的话,鬼神就很适合,除此之外,我比较喜欢这个威名,瞎瘠薄乱冲的带感,场面,个人觉得武官里面依赖性最重的一个威名,不是很喜欢选   刚勇无双,武官里面最富的一个威名了,种田效果短期可以,长期还是得靠城市发展,主要是能获得所持资金,有钱就能买宝物,有钱就能把武将变成家军打上同道加成,有钱还可以切将军系花钱,也可以切官吏上交国库,然后打上三级兵,也是我觉得唯一能用贿赂陷阱的威名,再说勇姿,作为缩小版的英姿战斗力也非常不错,魁,压制速度和机动力上升,压制力应该是在没有偷本就打赢战斗后的一个小白条,中间没有顿号,那机动力应该是大地图移动速度加快,抢到头阵类似冥想的补给效果,不过这个是一次给冥想是缓慢且长久的给,我觉得这个给的效果要好点,立竿见影,整体来说这个威名也相当的不错和暴虎冯河都是我非常喜欢用的武官威名 商人威名   商人就不分列了,白龙黑龙并没有什么区别,指导势力和掌握势力,影响不大,我先脑洞一下,我觉得黑龙应该改一改,白龙可以介入势力,同盟中介投降流放,黑龙的改成,官商勾结,可劝说太守,成功后依城市收入增加所持金,收购名品和交易也不要了,改为经济婚姻,自己的儿女可以嫁娶,势力君主·太守·重臣并成为势力武将,可参与势力评定和获得势力特权,还有一个位置放,军火交易好了,于要冲可花20天增加要冲等级并获得所持资金,我觉得这样区别就大一点,再说回商人,这个商人游戏性和太阁差太远了,容易取得胜利,而且不好玩,可以加点垄断啊,兼并啊,这些概念,时不时有军队和贼来收保护费需要打仗或者送礼来避免之类的,可以大幅丰满的系统,做的很简单,体验非常差的一个系统 将军威名   将军是我觉得非常有用的一系,起手打开局面非常好   飞将军,中等量的募兵相对够用,最前置将官那个小就不太给力了,训练私兵可以给自己合适的兵加兵科,我一般选的是骑兵,大教练也是非常强力的技能,不要小看了这个特性,这个特性可以配合任务信迅速把一座新城的兵科拉到三级,不管民心如何根据地在就是个前线军事基地,绝大部分战法都不及高等兵带来的效果强大,发扬武威,配合骑兵支援速度很快,更快速的补兵就能减少大地图带来的额外兵力消耗,特别是面对电脑的兵海战术,在受力点的支援作战或者奇袭枢要据点都有不错的表现,减少士气消耗也是很好的效果,配合自身的极军乐阵和战法,很容易出高扬,个人感觉将官里最好的威名了   忠勇义烈,前置义将还是中等募兵,开局大家都一样,行脚募兵的用处体现的比较晚,只能说节约资金和时间,不过也不明显,中等训练私兵不谈,阅兵典礼效果尚可,价格太贵,募集义勇兵也是,效果不错,价格太贵,感觉这个威名如果不是刚勇官吏商人这种有钱人转过来的威名,很难支持这一套流程,花不久就要去酒馆了,忠勇义烈一个比较好用的地方在于它有一个专有阵,高达180战术力的当地征兵,这个阵对强队伍没啥大用,对打的半残的弱队伍可以很大的挽回起战斗力   不过我个人可能更倾向于用射网或者兵科类,把残的解散让后面的部队上,总体来说,个人感觉一般般的威名,要是前置义将是行脚就好很多了   天下名将,同样有行脚募兵,私兵演习,怎么说呢,一般般吧,私兵有一系就足堪大用,全系只是锦上添花,亲卫队强化战术力和战斗力,印象中是有加的,战术好像确实有强化,战斗力是隐藏面板攻防上看不出来,加了多少我也不知道,这个就留给数据帝去解决了,下一版战法我会详细统计打到敌兵身上的兵力差来估算,大领邑,让你有更多多多的兵和更快快快的上限,一只成型早的天下名将队伍,威慑力还是挺强的,天下名将的要求也不高,随便打打拍拖下就出来了,个人感觉还不错的威名   智勇兼备,募兵和强化私兵已经说了,兵法谙(避免荀彧的问题再次出现,an)达,应该和谋略一个性质,自带战术,一个坚守阵一个伏兵枪阵一个落石阵,落石和伏兵依赖地形,坚守偏防守,没有射网和隧道好用啊,机智,多些战术点,这个打防守有点用,城门上了陷阱还能野外放点战术,不知道和军师诡计百出比差多少,部队的战术+1不知道指的是所有人的战术+1,还是影响部队的战术比如枪骑弓的战术+1,不过不管怎么加,都只是锦上添花,个人感觉一般般的威名,看到了智没看到勇   金刚不坏,募兵和训练私兵一样,筑城是比较好的效果,这代城塞的强化尚可,比如某个城特别容易遭受进攻,高等城塞铺下去基本可以允许自己三环的城市支援到,很大迟滞敌方的进攻,还减钱,一个城寨挺贵,几千金,可以买半城的兵装了,牢固坚固,光荣,我给你想个,叫难攻不破吧,这个防守也挺不错的,不过还是感觉不及阵法,个人感觉是将官系里较差的威名了 官吏威名   官吏威名是我认为做的比较差的威名,代入感就比较差,作为一个官吏,哪怕是文官,也因该有肃治风纪,整顿治安乱七八糟,结果商业农业文化民心一个效果都没,变成了钱粮兵,上面一半看上去像会计,下面一半看上去是说客,很多靠战术在撑   宰相,加钱粮的,效果直观,虽然不是君主军团长钱都不见了,有个大祈祷阵,客观讲非常不错的阵,打仗的时候可以带一个   执政,操纵账簿,吞金很有用,短期利益换更高效率的短期利益,很不错,不过需要一定的智商,最好有口才,纳入国库可以给出征的兵全部打上三级兵装,配合私吞也挺好用,私财交易,2块大洋一个兵,要多少有多少,可以迅速拉起一只生力军,比忠义烈将那个碉堡了,内账提供一定的资金流,笼络百官,还可以,在救急的时候可以拿来停战联盟,自己能嘴更好,还有个虚言阵,虚言阵非常强力,我认为该系最好威名   权威,曲线救国专用威名   高论卓见,上奏没什么用,其他都是用来嘴炮的,小势力脱困外交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能嘴炮的人也不需要这些,有个极医疗阵,用处不大,较差的威名   妖言惑众,有个外交术可以,其他不评价,这个威名主要是有个妖言阵,妖言阵放出来对面基本放不出士气维持,打坚守如果不偷本,放个这类阵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过阵的使用次数也有限,面对对面一堆堆的补兵就没什么大用了,总的来说不错的威名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三国志13专区
雷霆网单机游戏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沪ICP备号-7
Copyright(C)2004 - 2016leiting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我的图书馆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 西晋在曹魏基础上建立起来。曹魏末年,司马氏执政,灭蜀后,国力迅速上升。公元265年,司马炎迫使曹奂“禅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仍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局面归于统一,并出现了短期的和平安定局面,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上唯一统一的政权。公元316年西晋亡,共历4帝51年,其中,被杀的二位,内争被毒死的一位。 &&&&&&& 西晋王朝是一个门阀贵族的政权。晋武帝司马炎制定的政治经济措施,大多以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为前提,颁布户调式,规定男女占田的假定亩数和应负担的田租户调的实际亩数,允许官吏按官品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佃客、荫户,承认官僚地主的特权。曹魏时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中正官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 &&&&&&& 西晋统治时期,豪强大族的势力得到发展,士庶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门阀士族的空前发展,构成了与皇权的矛盾,也直接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的根源。这一时期,统治集团奢侈腐化,聚敛了大量财产,互相争豪比富。许多士人身处乱世,遂悲观消极、逃避现实、不问政事,终日饮酒清谈,玩世不恭。于是清谈、玄学之风一时大盛。 &&&&&&& 同时朝廷内的权力争夺激烈复杂,使西晋统治面临危机。晋武帝为了巩固皇权,大封宗室为王,以诸王统率兵马出镇一方,并拥有地方的军政权。晋惠帝统治时期,朝廷内部发生激烈的权力争斗,诸王相继卷入。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颖、长沙王乂、河间王颙、东海王越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一带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之久,兵民死亡达数十万人,许多城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耗尽了西晋的国力,各民族纷纷起兵反晋。 &&&&&&& 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北方的民族关系十分复杂。西晋末年,北方民族关系日趋紧张,一些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利用各族人民反抗西晋的斗争,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欲望,纷纷建立由少数民族豪帅占最高统治地位的割据政权。八王之乱后期,参战诸王相继败死,匈奴族刘渊自称汉王,不久又称帝。刘渊死后,其子刘聪派兵攻陷西晋首都洛阳,俘虏了晋怀帝,西晋名存实亡。因此事发生在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史称“永嘉之乱”。北方百姓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又称“永嘉南渡”。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俘了晋愍帝,西晋至此灭亡。 &&&&&&&& 西晋在科学文化方面有一定成就。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西晋时的陈寿所著。
西晋帝王谱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始于武帝司马炎,终于愍帝司马邺,共4帝。晋朝统一了全国,但由于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国家又陷于分裂。 三国时期,司马懿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公元二六五年,司马昭卒,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该国号为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 公元二八零年,晋军南下进攻建业(今南京),吴主孙皓出城请降,中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为王,晋朝初年的经济并未有太大发展。 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 公元三零八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开始了灭晋的历程。登基后,刘渊立即谴其子刘聪与大将王弥进攻西晋都城洛阳。攻克洛阳,掠走晋怀帝司马炽。怀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阎鼎与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又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为帝,都于长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围,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 西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帝王谱 公元265年登基 公元290年去位 武帝(司马炎)出生:公元236年--去世:公元290年(在位25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公元290年登基 公元306年去位 惠帝(司马衷)出生:公元259年--去世:公元306年(在位16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
公元306年登基 公元312年去位 怀帝(司马炽)出生:公元284年--去世:公元313年(在位6年) 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 30岁。
公元313年登基 公元316年去位 愍帝(司马邺)出生:公元300年--去世:公元317年(在位3年) 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西晋的白痴皇帝
两晋的灭亡,与他们各自的白痴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 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虽然讲不上雄才大略,英伟非凡,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出色的风云人物。可他就是生了一个白痴的儿子。惠帝司马衷还是太子的时候,一日,趴在皇宫花园听蛤蟆叫,竟好奇的问身边人,“它们是在为皇家叫,还是为自己叫啊?”白痴得可见一斑。 司马炎的老妈王氏为其父司马昭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就是司马炎,小的是后来的齐王司马攸。史载司马攸文雅风流,礼贤好施,大有美名。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无子,司马昭便将小儿子过继给乃兄。考虑到司马师死时司马攸年纪还小,于是晋王位还是兄传给了弟,司马攸错过了继位的第一个机会。 到司马昭死,很自然的继位第一人选仍是长子司马炎,得到朝臣的一致赞同,无可非议。司马炎后来做上了皇帝也很顺理成章,但在后继人选上司马炎的确一直顾虑重重。一方面,自己的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这点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如果废长立幼,又违背司马家的家训,立个白痴儿子做继承人多少心里也不踏实; 另一方面,弟弟司马攸深孚众望,得到朝官一致赞许,而且司马攸还是伯父司马师的法定继承人。当年伯父传位给自己父亲,父亲就一直念叨着晋王本是司马攸的位置,不传给弟弟,好象太不讲人情。 皇帝老子大多存在狭隘的自私心理,他们都想让自己一系的子孙永享富贵,霸承皇位。就象后来的宋太宗既不传位给太祖的儿子,也不传位给弟弟赵光美,漠视所谓的“金匮之盟”,信信然还是把皇家的掌门钥匙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一样,司马炎也不甘心皇家的富贵落入弟弟的支派。 这时,有两个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是白痴儿子所生的唯一的儿子,即司马炎的小孙子司马遹。司马遹五岁时,宫中失火,武帝司马炎登高远望,小孙子却跑来把爷爷拉到一边,说:“夜间失火,应防备有不测事情发生,千万不能让火光照到国君身上。”小小年纪出众的见识,叫司马炎惊讶不已,白痴儿子竟然有个聪明早熟的儿子,司马炎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从心底里笑出声来;另一个是朝中重臣贾充,贾充同是白痴太子和齐王的老丈人,他的意见将会左右到继嗣问题的决定,但贾充从心底里嫉妒齐王,他的天平是倾向于白痴女婿的。 不言而喻,司马攸又错过了继位的第二个机会,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一个机会。因为不久后,在武帝的默许纵容下,司马攸被串通好的几个朝臣耍了一出把戏,忧愤成疾,吐血身亡。自此,继嗣问题变得一片光明,司马炎再不用担心皇位旁落到弟弟的支派中。但白痴儿子的确傻得不象样。在武帝病重时,出于对儿子的不放心,在朝臣怂恿下,武帝拟了一份考题给白痴儿子,考核他的处理能力。 可以武帝忽略了自己的儿媳,太子妃贾南风的存在。贾南风是贾充的女儿,当初为太子选妃时,武帝就指出她又黑又丑、个子又小、脾气又凶妒,执意选卫瓘的女儿为太子妃。可经不住贾充一派的整日煽风点火,还有杨皇后的最有威力的枕边风,最终还是立了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让太子侍从起了草稿,叫太子抄写一遍,堂而皇之交给武帝。武帝一看,信以为真,大喜过望,从而太子的位置就稳稳不倒了。武帝撒手人寰,白痴皇帝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这个谥号的确有意思,大概是讽刺其碌碌无为,与世无争罢了。惠帝在位期间,中国形势风起云涌,纷纷扰扰了十六年之久,其场面足可比拟任何一部好莱坞的超级大片,可惜惠帝总演配角,唯一的配角,足可拿最佳男配角奖。 惠帝初继位,外祖杨骏与自己的老妈杨太后把持朝政,引起权欲心极重的自己的妻子贾南风的不满。贾后巧妙的利用惠帝的弟弟楚王司马玮的禁军势力,一举铲掉了杨氏一族,揭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 除掉杨骏后,德高望重汝南王司马亮被推举为辅弼白痴皇帝的最佳人选。论辈分,白痴皇帝还必须称其为叔祖。 可惜司马亮与司马玮两叔祖、侄孙互不买帐,贾后很聪明的抓住这一微妙关系,用了一条一石二鸟计:首先,唆使司马玮杀掉司马亮,顺便将差点误了自己大事的卫瓘也一并杀了;然后施一式回马枪,说司马玮矫旨杀人,图谋不轨,抓起砍头示众。两个城府不深的诸侯王就这样命丧黄泉。 “八王之乱”的高潮即将上演。贾后废了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粉墨登场。司马伦起初支持贾后废太子,然后散布谣言说有人将废贾后而重立太子。果然贾后铤而走险,匆匆将太子杀了。正中了司马伦的诡计,司马伦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也是一条一石二鸟计。迅速包围了皇宫,说贾后矫旨杀太子,扰乱宫室。将其幽禁到金墉城中,自己做起了皇宫的实际掌权人。提及一下,司马伦也是白痴皇帝的叔祖。 司马伦本事平庸,一切谋事皆依靠孙秀出计,可惜二人都缺乏长远目光,排斥异己,大失人心。为了逞一时之快,司马伦逼惠帝禅让,自己倒做上了皇帝。惠帝更象一个看客,被逼迁到金墉城。“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司马伦的末日即将到来,齐王司马冏发难。 司马冏就是司马攸的儿子,袭父爵,封齐王。司马冏对父亲的死一直怀恨在心,司马伦的暴行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藉口,司马冏联络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起事,将司马伦政权掀翻,自己搬进了都城洛阳。迎惠帝回宫,但实际的掌权人变成了是齐王司马冏。可惜司马冏也缺乏治国才能,重覆着司马伦的痕迹,偏执而寡恩,“多行不义必自毙”,好戏自在后头。 河间王司马颙在讨伐赵王司马伦时反覆不定,遭到齐王司马冏的猜忌,恰好他以前的长史李含从洛阳返回伪称受密诏,力劝司马颙起兵讨司马冏。司马颙犹豫不定,遂想起一同起兵讨伐司马伦时的两个拍档: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白痴皇帝的亲弟弟,由于白痴皇帝唯一的儿子已被贾后废杀,皇帝的宝座就一直是二人觊觎的心头好。这时司马冏的举动令他们的梦想破灭:司马冏立了惠帝另一个弟弟十八岁的儿子司马覃做皇太子,惠帝是个白痴,只有唯唯诺诺的份了。怒火中烧的他们与司马颙一拍即合,相约起兵反齐王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身在洛阳,带领家兵一鼓作气攻入齐王府,俘虏了齐王司马冏,司马冏自然落得个身首二处的下场。司马乂成了洛阳的新一任主人,可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一同起事的两个诸侯王将目标转移到他身上,他们讨厌洛阳的新主人,除非那个人是自己。河间王司马颙派近臣谋刺司马乂,被识破。于是司马颙发兵起义,那边的司马颖遥相呼应,也发大兵讨伐,担任前锋都督的,正是我们的大文学家陆机。司马乂看来是有军事才能,以少胜多大败陆机,也直接导致后来陆机被杀的原因。始终是寡不敌众,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之际,被最后一个出场的诸侯王——东海王司马越出卖,惨被活活烧死。 司马乂倒台后,司马颖引兵入洛阳,晋封为丞相。司马颙不失时机的送个人情,提议立司马颖为皇太弟,惠帝是个白痴,当然照办。司马颖带着心满意足回到自己的封地邺城,遥控着京城洛阳。处理朝政的大事也转到了邺城,司马颖已是名义上的皇帝。东海王司马越不甘心大权旁落,纠合了号称的十万余人,令惠帝这个白痴亲征以增加士气,去讨伐自己的弟弟司马颖。这帮乌合之众在邺城外大败,惠帝被俘,司马越狼狈的逃回东海自己的封国。 司马颖虽然捉住惠帝,但他的统治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安北将军王浚与司马越弟弟东嬴公司马腾纠合乌桓人羯朱,合攻邺城。邺城失守,司马颖匆忙带着惠帝等一干人亡命奔去洛阳。途中遇到援救的司马颙兵,又将司马颖及惠帝这些人统统带回司马颙的封地关中,惠帝这时可谓颠沛流离,更象一件物品,毫无思想,只有表面上的象征意义,任人玩弄。东山再起的司马越在徐州起义兵,准备攻打关中迎回惠帝。司马颙大惊,派司马颖前去阻击。司马颖被前来助司马越的王浚大败,只顾自个逃命,途中被捉,被司马越赐死。司马越用怀柔之计,劝司马颙送惠帝返洛阳,他们可分朝执政。司马颙毕竟害怕,送惠帝返洛阳,以后又不甘心受制,屡起兵讨司马越,均以失败告终。司马越以诏书封其为司徒,入京受官,途中派人将司马颙废杀。 一场浩浩荡荡的“八王之乱”终告落下帷幕。幸存的司马越成为天下的主宰,惠帝依旧是活死人式的木偶,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混浊的眼睛呆呆的望着外面奇怪的世界。司马越后来大概连这个白痴的堂侄也看不顺眼,一狠心,毒死了惠帝,结束了他百无聊赖的一生,转立了司马炎最小的儿子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怀帝。由于“八王之乱”造成的硬伤,战争的疮疤遍布西晋的全身:人心涣散,国库空虚,军马疲乏,失去作战的能力。边事吃紧,几个外族政权乘机冒起,先后建国,也就出现了后来的“五胡十六国”。西晋在风雨飘摇中屈辱到度过十二年,捱不住,终被匈奴人刘聪灭国,迁建康,建立东晋。
西晋占田课田制
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名田,即以名占田,人民向国家登记户口并呈报所占田亩数。名田制度导致土地兼并发展,于是西汉中叶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西汉末年,大司空师丹曾主持制订“限民名田”的具体措施,但未贯彻执行。东汉末年战乱蜂起,人民大量流亡,造成“土业无主,皆为公田”的情况,曹操在这种条件下推行屯田制度。随着曹魏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自耕农经济的复兴,屯田日益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于是魏末晋初宣布废除屯田。晋初社会经济和土地兼并有所发展,为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赋税徭役的征发,太康元年(280)灭吴统一全国后,西晋政府颁布占田、课田令。占田、课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官吏以官品高卑贵贱占田,从第一品占五十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每品之间递减五顷。此外规定,依官品高低荫亲属,多者九族(一说指本姓亲属,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一说包括他姓亲属,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从后文与三世对举来看,这里当指前者),少者三世(自祖至孙),荫衣食客,第六品以上三人,第七、八品各二人,第九品一人,荫佃客,第一、二品不得超过五十户(疑当作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九品各一户。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没有年龄限制,原则上任何男女都有权按此标准占有土地。这种土地不是由政府授与或分配,而是规定人民可以占有土地的法定数量和最高限额,但政府没有任何措施保证人民占有足够数量的土地。占田制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地主和农民所有的土地仍然得以保留,不足规定限额的还可以依限占垦。课田的意义,一是课税,二是课耕,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在占田数内,丁男课田五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丁女二十亩。课田租额,每亩八升。政府不管人民是否占足限额土地,一律按照上述标准征收田租。只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不课田者,交纳“义米”,每户三斛;更远者交五斗;极远者交“算钱”,每人二十八文。占田、课田制的施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制颁布后,出现了太康年间(280~289)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太康元年西晋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余,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余;到太康三年有户三百七十七万,增加一百三十多万户。表明在占田制实行后,许多流民注籍占田,使国家户籍剧增。史称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安居乐业,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牛马被野,余粮栖亩”,农村经济自汉末破坏之后,一度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占田制的精神,一方面是限制官僚士族过度占田,另一方面则企图使小农占有一定耕地,以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效果有限,对于官僚地主来说,可以通过品官占田荫客制,大量占有土地和依附人口,不足限额的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依限占足,超过限额的,在占田令中又没有规定任何惩处措施,官僚地主得以继续兼并土地,有利于士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因此,“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的大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然而占田制对于官僚士族兼并土地、人口毕竟有一定限制作用,西晋土地兼并不如两汉和东晋南朝剧烈。农民虽然名义上有权占有一小块土地,但事实上仍有许多“无业”或“业少之人”。农民所受剥削也较前加重,西晋课田按丁征收田租,租额比曹魏时期增加一倍。而且不论土地占足与否,都按法定课田数征收。西晋占田、课田令颁布后十年,就爆发了统治阶级内争的八王之乱,不久刘渊、石勒相继起兵,北部中国又陷入干戈扰攘的时代,包括占田、课田制在内的西晋典章制度均遭受严重破坏。直到北魏太和九年(485)才颁布均田制,以取代占田、课田制。对于占田、课田令文,学术界理解不一,其关键是对占田、课田的含义、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关于占田与课田的关系,一种意见认为课田在占田之外,即每户一男一女占田一百亩,课田七十亩,合计一百七十亩;一种意见认为课田在占田之内,即丁男占田七十亩,丁女三十亩,合百亩,分别以其中五十、二十亩为课田。关于占田与课田的含义和性质,一种意见认为占田是国家授田,是国有土地;一种意见认为占田是私有土地,其收获物归己,但课田是国有土地,收获物全部归政府,即劳役地租。持这种意见的人中,有的认为课田不是劳役地租而是实物地租。一种意见认为占田不是授田而是限田,是一种限制占垦土地于一定数量的办法。持“限田”说的学者,也有认为占田属于国有土地的;一种意见认为占田(含课田)是私有土地;还有的学者主张课田不是土地制度而是赋税制度。由于对上述问题认识的歧异,学术界对于占田、课田制的产生也有不同看法,主要有四: ①认为它是西晋新制,与前代制度无关;②认为它是曹魏屯田的继续和发展;③认为它是汉代“限民名田”的发展;④认为它是战国秦汉以来占田制度的总结。占田、课田制是封建国家为保证赋税剥削而制订的一套完整的土地、赋税制度。统治者允许人民占田是为了课田,课田建立在占田基础上,两者密不可分,没有占田,则无从课田,没有课田,则占田也就落空,失去意义。西晋占田、课田制总结了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的经验,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和课田的最低限额,允许人民在这两个限额之间有机动余地,从而既保证了国家赋税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劝课农桑”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个体农民经济的发展。参考书目唐长孺:《西晋田制试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北京,1955。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第2章第2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晋代指西晋(265~316)和东晋(317~420)。其法规之制定开始于晋室代魏之前,早在司马昭(211~265) 辅魏政时,即命贾充、羊祜、杜预、裴楷等14人参酌汉律和魏《新律》修定律令。晋代法规主要有《晋律》、《晋令》和《晋故事》。《晋律》 又称《泰始律》,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完成,并于次年正月颁行天下。据《晋书·刑法志》记载,该律有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檀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诸侯律共二十篇。即分魏《新律》刑名为刑名、法例二篇,去掉劫略、惊事、偿赃、免坐四篇,增加卫宫、水火、关市、违制、诸侯五篇,又恢复汉之厩律一篇,计620条《唐六典》卷六注说1530条),27657字。《晋书·刑法志》称,《晋律》在汉魏旧律的基础上,“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律成后,晋武帝曾给定律诸人颁赐禄赏,并且“亲自临讲,使裴楷执读”。《晋律》颁行以后,明法掾张斐与河南尹杜预先后为之作注。他们两人的注解成了《晋律》的权威注本,至南朝时犹行用,历时200余年。《晋令》 与律同时颁行。计有户、学、贡士、官品、吏员、俸廪、服制、祠、户调、佃、复除、关市、捕亡、狱官、鞭杖、医药疾病、丧葬、杂上、杂中、杂下、门下散骑中书、尚书、三台秘书、王公侯、军吏员、选吏、选将、选杂士、宫卫、赎、军战、军水战、军法(六篇)、杂法(二篇),共四十篇,2306条,98643字。《晋故事》 律令以外的制书、诏诰等法律文书的汇编。《晋书·刑法志》载,文帝(司马昭)为晋王时,命贾充定法律,除律令外,“其常事品式章程,各还其府,为故事”,成故事三十卷。《唐六典》卷六注说:“晋贾充等撰律令,兼删定当时制诏之条,为《故事》三十卷,与律令并行。”但《隋书·经籍志》有《晋故事》四十三卷,不著撰人姓名,《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相同,比《晋书·刑法志》多了十三卷。这十三卷可能是以后增修的。 此外,“式”作为一种法规形式,在晋代也已出现。《晋书·食货志》称:晋在平吴之后,“又制户调之式”,主要包括户调、占田、课田以及荫族、荫客等方面的规定。晋代法规皆早失传,但从《晋书》、《唐六典》、《通典》、《太平御览》等古籍中,尚可略见其部分佚文。在刑法原则方面,有八议,故意与过失、老弱刑事责任、服制、造意、自首、累犯加重等规定;在刑名方面,有鞭、杖、髡、徙边、死刑、赎刑、罚金等;在罪名方面,有谋反、大不敬、不孝、不道、恶逆、盗、诈伪、贪赃、诬罔等。晋代法规的特点 ①为“峻礼教之防”,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准照五服以制罪。②适应士族地主的需要,沿袭魏时“九品官人法”,制官品令,对于官品、官俸、穿戴服饰、职掌、官印(银或铜)作了详细规定,为后世所沿袭。③为满足豪门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扩大了贵族官僚的经济特权,规定了按等级占有土地的占田制。
晋灭吴简述
&&&&&&& 晋武帝登位后,就着手准备灭吴。他首先与羊祜密谋,让羊祜在荆州筹措各种伐吴事宜。如前所述,羊祜镇荆州,“与吴人开布大信”,与陆抗也有一定情况下的宾礼相待,因之流传下一些敌国将帅间的往来佳话,而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懦将。但羊祜的主要功绩还在于他采取了灭吴的有效措施。主要工作是:  (1)使军粮供应日趋丰足。 如《晋书》卷34《羊祜传》载:  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2)为灭吴,推荐了适当人选。 《羊祜传》载:  祜以伐吴必藉上流之势……会益州刺史王淩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因表留濬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檝,为顺流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  杜预和王淩在以后之灭吴战争中均立有大功。可知羊祜有知人之明。  (3)积极备战,并首建平吴之策。 《羊祜传》称:  祜缮甲训卒,广为戒备。至是上疏曰:“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  对于羊祜的建议,当时晋廷多有异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晋武帝赞成。羊祜死后,杜预继镇荆州,也积极谋划灭吴事宜。  为了灭吴,晋武帝又命益州刺史王淩在蜀造大船,练水军,准备顺流而下。王淩作“大船连航,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舟掉之盛,自古未有。”王淩对于伐吴尤为积极,曾上疏重申羊祜前议:  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贤主,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臣年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由于在荆州、益州等地作了长期充分准备,加上张华、杜预、王淩等人不断上表或面陈,催促尽快出兵,晋武帝终于在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下诏大举伐吴:  遣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  安东将军工浑出横江;  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  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  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  龙骧将军王淩、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东下。  以上六路军共二十余万人,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将中军,南屯襄阳,为诸军节度。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的二路军队进展颇为顺利。二月,王淩、唐彬攻克丹阳(今湖北秭归县)。先是吴人于江中要害之处,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阻挡晋船舰。王淩为破除此等障碍,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著筏而去。又作大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于是船舰无阻。晋军相继克西陵、荆门、夷道。  杜预遣牙门将周旨等率奇兵八百泛舟趁夜渡江袭乐乡,吴都督孙歆惧,与江陵督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旨等伏兵乐乡城外。歆遣军出拒王淩,大败而归。旨等率伏兵随散败军入城,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王淩水军继之而至,遂克乐乡城,杀吴水军都督陆景。杜预亦克江陵,杀伍延。于是沅、湘以南,至于交、广,州郡皆望风而降。杜预仗节称诏而抚安之。  在东面,吴军更遭到惨败。孙晧闻王浑之军南下,使丞相张梯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迎战。至牛渚,沈莹言:“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上流诸军,素无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不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于此,宜畜众力,以待其来,与之决战。若幸而胜之,江西自清。今渡江与晋大军战,不幸而败,则大事去矣”。张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至此,众心骇惧,不可复整。及今渡江,犹可决战。若其败丧,同死社稷,无所复恨;若其克捷,北敌奔走,兵势万倍,便当乘胜南上,逆之中道,不优不破也。若如子计,恐士众散尽,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  三月,悌等渡江,围王浑部将张乔于杨荷桥(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二十里)。乔众才七千,闭栅请降,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属以救兵未至,力少不敌,故且伪降以缓我,非真伏也,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不从,进前与晋扬州刺史周浚结阵相对。沈莹率丹阳锐卒刀楯五千,三冲晋兵,不动。莹引退,其众乱,晋军因其乱而乘之,吴兵奔溃,将帅不能止。张乔自后击之,大败吴兵于版桥(今安徽含山县北)。诸葛靓率数百人遁,悌为晋兵所杀,孙震、沈莹等亦阵亡,吴人大震。  是时,王濬已破武昌,乘胜顺流,直趋建业。孙晧遣游击将军张象帅舟师万人御之,象众望旗而降。濬兵甲满江,旌旗烛天,军势甚盛,吴人大惧。时王浑及司马伷亦临近境。王濬最先入于石头。孙晧面缚舆榇,诣军门降。濬解缚焚櫬,延请相见。收其图籍,领州四(荆、扬、交、广),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  吴自孙策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始入江东,据有丹阳、吴郡,至此(280年)历85年而亡。于是中国复归统一。
试论西晋商业的发展及其特征
由于西晋王朝,从其立国至灭亡,仅仅五十年,所以,关于这一时期商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十分稀缺。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界至今无专文论述这一时期的商业。本文试图从零碎的材料勾勒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出其商业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平吴以后,汉末以来军阀混战、三足鼎立的局面终于成为历史。封建国家开始了近百年地方势力分权以后中央集仅的重建。在这个重建过程中,政治措施固然是主要的,但是,社会经济方面的措施既是保证政治措施实施的条件,又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直接动力,故在探讨商业的发展时,对其作用不容忽视! 西晋政权所采取的发展社会经济措施的内容很广,除了颁布占田课田制,规定封建编户齐民对土地的占有量和官府的赋税征收标准外,政府还先后采取措施阻止正在日益发展的人身依附的加强,如下令废止民屯,使屯田民著籍州县,成为政府所控制的人口,“诏禁募客”,明令“豪势不得侵役寡弱,私相置名。”[(1)]在这些政策和法令下,许多农民不仅免除了徭役之苦,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资料,而且无地、少地的农民有可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从而战乱时期的流民大大减少。在此基础上,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太康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2)]的繁荣景象。农业经济的恢复,给其它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当时“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是有天下无穷人之谚。”[(3)]正是在这种太平盛世之下,西晋的商业在三国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正如唐长孺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伴随着政治上的重归统一和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商品货币经济的回升表现得相当显著。”[(4)] 马克思曾说过:“古代的商业民族存在的状况,就象伊壁鸠的神存在于世界的空隙中,或者不如说,象犹太人存在于波兰社会的缝隙中一样。”[(5)]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渗透力、极大的活跃性。所谓利之所在,商人“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6)]西晋统一以后,很快就出现了“豪人富商,挟轻资,蕴重积,以管其利”,“末作不可禁也”的情况,统治者不得不在泰始五年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等“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7)]面对较曹魏稍有起色的商业,统治者惊慌了,赶忙勒令地方官吏以农业为本,驱商贾于农。试想:如果不是商业发展了,何以要采取禁商措施呢?从该诏令的内容来看,反映出西晋商业发展以后,全社会很快就产生了一股弃本逐末的风气,并且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在这股逐末之风的影响下,自上而下,各个阶层都有人参预和直接从事商业活动。 当时的贯族官僚,从乱世的惊吓中得到喘息以后,惶惶不安的心理迅速转变为对财富的追逐。上自皇帝,下至百官,多经商致富。把《晋书》卷53《愍怀太子遹传》载:“()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其母本屠家女也,故太子好之。又令西园卖葵菜、篮子、鸡、面之属,而收其利。”宫中成了商业市场,皇子成了商人。义阳成王司马望之子司马奇,“亦好畜聚,不知纪极,遣三部使到交广商货,为有司所奏,太康九年,诏贬为三纵亭侯。”[(8)]西晋平吴之后,皇室宗教立即就参预商业活动,把商业的活动区域伸展到了交广等边远地区。竟陵王司马楙,“遂殖财货,奢僭逾制”[(9)]。把经商所得作为奢侈挥霍之资。著名文学家陆云为吴王司马晏郎中令,司马晏派部将覆察诸官钱帛,陆云劝谏说:“伏见令书,以部曲将李咸、冯南、司马吴定、给使徐泰等覆校诸官市买钱帛簿。”[(10)]吴王司马晏的部下都有从事“市买钱帛”的簿册,足见吴王的属吏都与商业相干且有相当的规模和时间。石崇任荆州刺史时,干脆派人抢劫商旅,以此作为致富手段[(11)]。此类例子,反映了官僚经商的普遍性。 官僚们竞相经商,百姓们也就不会袖手旁观。《晋书》卷49《阮籍传》云:“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这是专门在乡间卖酒的女商人。庾峻的父亲庾道:“养志不仕。牛马有踶齧者,恐伤人,不货于市。”[(12)]看来庾道是个专门放养商品牛马的商人。《晋书》卷72《葛洪传》云:“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则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葛洪少时虽不是象商人那样通过伐薪来获取利益,但他的行为具有商人的某些特征,至少反映当时民间存在商业活动。后来十六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石勒,在晋末“随邑人行贩洛阳”[(13)],说明石勒的家乡上党有不少人从事长途贩运。民间个体的商业活动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例子不独石勒及其邑人,而且还有南北间和中外之间的商业活动。前者如蜀地一妇人,见当时北方尚无饮茶之俗,便变通茶之用法,卖茶粥于洛阳南市,企图获取大利,结果事与愿违,因市吏少见多怪,不仅不让出售,而且还打破了她的器物[(14)]。此老妇能够从蜀地来到洛阳经商,一则表明当时蜀地有通往洛阳的商道,再则反映当时商人信息很灵通,活动能力很强。后者如佛图澄“尝遣弟子向西域市香”[(15)],私人性质的贸易跨出了国界。 经商者既然有官僚、平民百姓,这就表明了当时私营商业在社会阶级结构上具有广泛性。但是,这不足以代表西晋时商业性质的全部内容。除私营商业而外,官营商业也占有一席之地。史称:“及晋受命,武帝欲平一江表。时谷贱而布帛贵,帝欲立平粜法,用布帛市谷,以为粮储。”[(16)]官府所组织的“用布帛市谷”,实际上是官府用布帛作为货币向民间购买粮食的商业行为。王濬统军时,“诸有市易,皆有伍任证左,明从券契,有违犯者,凡斩十三人”[(17)]。王濬军中的官营商业行为,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制度,有伍任证左,立有文书。至于《晋书》卷82《王长文传》所说:“太康中,蜀土荒馑,开仓振贷。长文居贫,贷多,后无以偿。郡县切责,遂表文到州”,更是官府利用荒年,向百姓进行高利贷剥削的事实。 从商业活动中被当作商品的物资来看,包括奴隶、粮食、食盐、酒、经济作物、牲畜家禽、纺织品,药物、杂用器具、金银珠宝、珊瑚宝石和香料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是。《奴券》说石崇买奴,“使下绢百匹。”[(18)]表明奴隶价格用绢来衡量。粮食为商品的例子,不仅从《晋书》卷59《齐王冏传》云其辅政时“大筑第馆,北取五谷市”,反映当时有专门的粮食市场,而且《晋书》卷4《惠帝纪》记永平七年“关中饥,米斛万钱”,太安二年“米石万钱”。同书卷5《孝愍帝纪》记建兴四年“冬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晋书》卷26《食货志》也说武帝“用布帛市谷”。食盐为商品的例子,如郭义,“采竹叶果实,贸盐以自供。”[(19)]酒为商品,例如前揭阮籍常饮处。经济作物被当作商品出售者主要有瓜果、蔬菜、山林产品等。其中蔬菜和山林产品见前揭《愍怀太子传》和《葛洪传》,瓜果则如王戎“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20)]牲畜家禽成为商品者,如前揭《庾峻传》中的牛、马和《愍怀太子传》中的鸡。药品成为商品者,如史称李胤“儿病无以市药”[(21)],夏统“母病笃,乃诣洛市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22)]纺织品成为商品者,我们从董京“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逢吟咏,常宿白社中。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结以自覆,全帛佳绵则不肯受”[(23)]一事,可以得到证明。杂用器物用品成为商品者,例见《晋书》卷95《艺术·淳于智传》和前揭《葛洪传》。至于金银珠宝和珊瑚宝石成为商品之例,据《晋书》卷57《陶璜传》云:“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今请上珠三分输二,次者输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讫二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旅往来如旧。’并从之。”不仅有专门的商品珠宝生产者,而且珠宝按优劣论价。 从商业活动存在的范围来看,“都有专市之贾,邑有倾世之商,商贾富乎公室”[(24)],不仅各地都邑城市里有供贸易的市,一批商人在这些市场中获得了雄厚的商业资本,而且在边陲地区和经济尚处于开发进程中的岭南、河西地区,商业均未被排斥在整个社会经济之外。如地处西北的河西地区。史称泰始中,河西地区“钱遂大行”[(25)]。岭南之交、广一带,甚至存在有合浦郡那种单一以商品生产作为经济生产、依靠商品交换而获得粮食的地区。 从商业活动中的关系来看,自汉代出现的“驵侩”[(26)]一类的经纪人,这时已经专业化,以至《晋书》规定:“侩卖者皆当着巾,白帖,额题所侩卖者及姓名,一足着白履,一足着黑履。”[(27)]法令上对这类人身份特征的规定,既反映出这个阶层人数的增多,而且表明西晋政府对商业交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此外,从某些迹象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商业活动中已出现了信任文书。我们知道,早在汉代时,买卖土地都要立“地券”[(28)],但从文献所载来看,那时的商品买卖中并没有出现文契。而据《隋书·食货志》:“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似乎商业活动中立文券的作法是东晋时期才开始。实则不然,早在西晋时就已经出现了。不仅《全晋文》中有“奴券”说明买卖奴婢立券,而且现存有太康年间《杨绍买地莂》和元康年间《公孙仕买地文书》。更可为证的是前所云王濬军中“诸有市易,皆有伍任证左,明从券契,有违犯者,凡斩十三人。”因此,我们认定西晋时已出现了东晋那种买卖奴婢、牛马、田宅立文书的情况,只是当时可能还不是为了收取东晋时那种交易税—估税而已。 就最能反映和体现商业发展水平的货币经济来说,西晋较三国时期任何一方都有所发展。 三国魏文帝时,曾废钱专用谷帛为货币,久而弊端丛生,故魏明帝时“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29)]有人在谈到西晋的货币经济时,抓住“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一语,认为西晋没有自己的货币,只使用曹魏明帝以后铸造之五铢钱。这种看法,我认为是颇成问题的。 曹魏自明帝于太和元年[(30)]冶铸五铢钱以后,使用钱币的事实增多,说明开铸以后,钱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作用。然而,明帝以后二十多年,曹魏就亡国了,货币经济不可能达到很高的程度,况且当时的商业活动中,实物货币所占比重仍然很重,故曹魏时五铢钱的铸造数额应是有限的。然则,西晋一代,钱币的使用却多得惊人,我们仅从《晋书》中所载这一时期用了赏赐的钱币数量之多,便足以说明西晋时期所使用的货币绝非魏明帝以后所铸的那点五铢钱。 据《晋书》所记,西晋时共有王祥、郑冲等二十三人被赏赐钱币,累计达一千一百一十万。被赐的时间从西晋立国到灭亡,各个时期都有。其中泰始年间最多。政府能够如此频繁地赏赐臣下钱币,表明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钱币。至于个人手中拥有的钱币,更是多得惊人!除了何峤那样的“钱癖”[(31)]之外,据说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32)]《晋书》卷55《裴秀传附裴楷传》说:“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王浑之子王济在洛阳地价高昂时,“买地为马埒,编钱满之,时人谓为‘金沟’。”他与王恺斗富,”以钱千万与牛对射而赌之。”[(33)]王戎“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34)]庾峻之子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时刘舆见任于越(即东海王越—引者识)人士多所拘,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豪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于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坠机上,以头就穿取,徐答去:“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35)]《晋书》卷53《愍怀太子传》云西晋“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备于众用,太子恒探取二月,以供嬖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见,西晋时钱币之多! 如此之多的钱币,显然不是曹魏旧钱,西晋时肯定铸造了大量钱币。只不过是西晋时铸造的钱币在形制上继承了曹魏旧钱,而无创建。 西晋货币经济发展的程度,达到了“凡世之人,惟钱而已”,“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闻非钱不发”,“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处后者为臣仆”,有了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宾客幅辏,门当如市”,失去钱,“贵可使贱,生可使杀”[(36)]的地步,金钱简直成了整个社会的润滑剂。 从上述西晋时期商业发展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概括出这一时期商业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商人成份开始发生变化。在我国古代,商人和官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大致说来,汉代的商人还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政府曾经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给予了他们以沉重的打击。曹魏时期,虽然不见有汉代那样打击商人的做法,但是,商人干预国家政事,官僚从事商业活动之事,极为稀见。到了西晋,不仅官吏与商业结合,官僚经商现象大量出现,而且小生者也纷纷经商,乃致出现:“末作不可禁也”的情况。 第二,汉末以来实物货币对金属货币排斥,实物货币日益抬头的现象暂时消失。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虽然都有自己的金属铸币,但并不能完全取代谷帛等实物而使货币一元化,其由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的趋势也隐晦不清。西晋时期,虽然实物货币仍然存在,但是,货币制度向单一金属发展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整个西晋时期,文献中所载使用实物货币之事,除了石崇《奴券》说他在元康之际(公元291—300年)以绢百匹购买奴隶[(37)],《孔舒元在穷记》说孔衍卖坏车得绢,复以绢籴米及买橡实事[(38)],以及西北河西地区在晋初使用实物货币以外,并不多见。 第三,商业的内容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商品品种的增多上,而且商品的实用性大为加强。见诸于汉代典籍中的商品,虽然也有一些农产品,但是,丹砂、犀角、翡翠、珠玑等是当时商人手中的主要之物。曹魏时,曹丕向江东索求,也是所谓雀头香、玳瑁、翡翠、象牙、犀角、斗鸡之物。这一切说明西晋以前,在商品品种方面,多以珍奇异物和奢侈品为主。进入西晋以后,粮食、蔬菜、布匹、牲畜、家禽、物品、食盐、瓜果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均有买卖的记载。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除商人队伍扩大外,还由于大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以后,庄园主手中拥有大量的农副产品需要出售。 第四,整个社会对商人和商业的传统看法与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秦汉和曹魏时期,不仅经济阶级一再倡导抑商,阻碍商业的发展,而且整个社会都有一股浓厚的贱商意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西晋时期,虽然晋武帝等人也一度颁布过“禁游食商贩”的诏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是恪守前代的观念,他们言利,亲自经商,而且商人也能结交权贵,如愍怀太子遹之母“本屠家女”[(39)],在门阀制度大盛的时代出现此种情况,只能说明门阀制度也好,人们的观念也罢,贱商的意识都很淡漠。观念的渐次变化,当然会引起人们在物质生活中行为的变化。无怪乎江统要喟然叹曰:“秦汉以来,风俗轻薄,公候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今西园卖葵菜、篮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捐令耳!”[(40)] 以上特征说明西晋时商业正发生着变化。不过,这些变化大都刚刚开始,在当时表现尚不十分明显。只有到了东晋南朝,它们才以醒目的姿态体现在商品经济大潮之中。注释 (1)(2)《晋书》卷26《食货志》。 (3)《全晋文》卷127干宝《晋纪总论》。 (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第13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5)《资本论》卷3第369页。 (6)《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7)《晋书》卷3《武帝纪》。 (8)《晋书》卷37《宗室·司马望之传》。 (9)《晋书》卷37《宗室·竟陵王@①传》。 (10)《晋书》卷54《陆云传》。 (11)《晋书》卷33《石苞传附子崇传》。 (12)《晋书》卷50《庾峻传》。 (13)《晋书》卷104《石勒载记上》。 (14)《全晋文》卷52傅咸《司录校尉教》。 (15)《晋书》卷95《艺术·佛图澄传》。 (16)《晋书》卷26《食货志》。 (17)《晋书》卷42《王@①传》。 (18)《全晋文》卷33《奴券》。 (19)《晋书》卷94《隐逸·郭义传》。 (20)《晋书》卷43《王戎传》。 (21)《晋书》卷44《李胤传》。 (22)《晋书》卷94《隐逸·夏统传》。 (23)《晋书》卷94《隐逸·董京传》。 (24)《晋书》卷94《傅子·检商篇》。 (25)《晋书》卷86《张轨传》。 (26)《史记》卷129《货殖列传》:“节驵会。”《集解》引《汉书音义》曰:“会亦是侩也。”《索隐》:“驵者,度牛马市;云驵侩者,合市也。” (27)《太平御览》卷828《资产部》引《晋令》条文。 (28)汉代的“买地券”,见诸于著录者有十余枚,参见《文物》1993年第5期。 (29)《晋书》卷26《食货志》。《通典》卷8《钱币上》云:“魏文帝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买,至明帝代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竟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于事为便。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制。 (30)《三国志》卷3《魏书·明帝纪》。 (31)《晋书》卷45《和峤传》。 (32)《晋书》卷33《何曾传》。 (33)《晋书》卷42《王浑传附次子济传》。 (34)《晋书》卷43《王戎传》。 (35)《晋书》卷50《庾峻传附子敳传》。 (36)《全晋文》卷59鲁褒《钱神论》。 (37)《太平御览》卷598引石崇《奴券》云:“余元康之际,至在荥阳东往,闻主人公言声高大,须叟出趣吾车曰:‘公府当怪吾家哓哓邪?中买得一恶羝奴,名宜勒,身长九尺余,力举五千斤,挽五石力弓,百步射钱孔,言读书,欲使便病,日食二斗米,不能奈何!吾问:‘公卖不?’公喜。便下绢百匹……乃敛吾绢而归。” (38)《太平御览》卷486引《孔舒元在穷记》云:“遣信与义阳太守孙仲开相闻,告其困乏。得绢二疋,坏车一乘。卖得绢三疋。以籴,得米一石,橡三斛。 (39)《晋书》卷53《愍怀太子敳传》。 (40)《晋书》卷56《江统传》。
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反晋战争
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晋武帝在灭掉江南的吴国后,实现了全国的 统一。但西晋的统一局面并没能维持多久。西晋推行的是腐朽的士族门阀政治,其治国方针是尽力维护士族门阀的利益,它实行的种种政策,都以保障和扩大这一阶层的政治经济特权为出发点。西晋士族门阀统治集团是历史上最腐朽的统治者,他们垄断高官显职,缺乏实际才干,广占田地人口,生活穷奢极欲。由于统治阶级的种种特权,必然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上,因而西晋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此外,西晋统治者对当时内迁的众多少数民族也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甚至常常将少数民族人民掠卖为奴,这使得西晋时期的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锐。太熙元年(公元 290年)晋武帝死后不久,统治集团之间又爆发了长达十余年的“八王之乱”。连年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加上当时蝗、旱灾荒不断,百姓无业为生,奋起反抗。各族人民反晋斗争的序幕由此拉开。 1.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战争 西晋末年,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无以为生,只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当时全国流徙人口的总数近 30 万户,100 余万口,涉及秦、雍、并、冀、梁、益、豫、荆、兖、宁等十余州。流民的生活非常悲惨,他们“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幼,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 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①西晋统治者对备受苦难的流民不仅没能给予妥善安置,反而采用了强迫流民返回故地的极端手段,结果直接引发了流民大起义。永宁元年(公元 301 年)十月,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北)賨人首领李特率领流入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的秦(治今甘肃甘谷东)、雍(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州流民在绵阳(今四川绵竹东南)首先举起反晋义旗。李特起义后,进兵屡败晋军,攻占广汉(今四川射洪南),迅速向成都推进。晋益州刺史罗尚向朝廷求救,晋廷派河间王司马叡率大军分三路进剿义军。李特捉住战机,分派诸将乘敌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出击,大败晋军。义军乘胜连克梓潼(今属四川)、巴西(治今四川阆中)等地,进逼成都,罗尚龟缩孤城成都固守。于是李特自称益州牧,改元“建初”。太安二年(公元 303 年),李特在久胜之下麻痹大意,遭到假意归附义军的地主坞堡武装及罗尚的内外夹击,义军大败,李特战死。李特死后,其弟李流及其子李雄相继统率这支义军。当年九月,初掌义军的李雄设置苦肉计,鞭打义军将领朴泰后,命他向罗尚诈降,诡称李雄等首领“饥饿孤危,日斗争相咎”①,请充任官军内应,消灭义军。罗尚信以为真,倾巢出动,命将领隗伯等率军乘夜袭击李雄驻守的郫城(今四川郫县)。晋军兵至郫城,义军早已设下伏兵,晋军夜遭伏击,大败逃回。义军追击残敌,直至成都城下,冒充晋军攻占少城,罗尚退保太城。闰十二月,义军终于攻占成都,全据巴蜀。永兴元年(公元 304 年)十月,李雄自称成都王,又于光熙元年(公元 306 年)称帝,国号大成,后至 李寿执政时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成汉政权存在 44 年,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 347 年)被桓温所灭。 ① 《晋书》卷 62《刘琨传》。 ① 《华阳国志》卷 8《大同志》。 李特起义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接连爆发了张昌、石水,王如,杜弢等 人领导的起义。 太安二年(公元 303 年),晋廷为镇压李特起义军,强征荆州(治今湖北江陵)武勇入蜀。荆州武勇不愿远征,“展转不远,辄复屯聚。”②当年五月,义阳(治今河南新野南)蛮人张昌乘势在安陆(江夏郡治,今湖北安陆北)聚众起义,武勇及当地流民纷纷归附,义军队伍迅速扩大。张昌进军攻占江夏,拥立刘尼为天子,建立农民政权。晋廷增调军队分驻汝南(治今河 南息县)、宛县(今河南南阳市),阻止义军北上。张昌亲率大军北攻襄阳(今湖北襄  樊市),临战斩杀晋新野王司马歆,继续北上,晋军望风奔逃,义军声势甚盛。与此同时,义军将领陈真率兵南下,连克长沙、湘东、零陵、豫章诸郡。另一将领石水挥师东进,一路大败晋军,尽占江(治今江西南昌市)、扬(治今江苏南京市)二州之地。短短几个月内,晋荆、江、扬、徐 (治今江苏徐州市)、豫(治今河南淮阳)五州,皆被义军控制。晋廷对义 军的迅速发展极为惶恐,急调大军围剿。由于众寡不敌,义军战败。永安元年(公元 304 年)秋天,张昌被俘牺牲。这时,扬州地区的大族地主周玘、 贺循等人也联合向石水义军发动进攻。石水义军也在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失败,石水投奔另一义军首领封云,后二人一起被叛徒杀害。张昌,石水起义宣告失败。张昌起义失败不久,宛县爆发了王如领导的流民起义。永嘉四年(公元310 年)九月,武吏出身的王如率流徙至宛县一带的雍州流民起义。义军进兵击败催促他们返乡的晋征南将军山简、南中郎将杜蕤等军,得到流民的热 烈响应,迅速发展到四五万人。王如自称大将军,进军北破襄城(今属河南),南逼襄阳,山简被迫退守夏口(今湖北武汉市)。这时,在北方起事的石勒义军南下,王如为争地盘进攻石勒,被石勒击败,实力大损。此后,王如义军由于缺乏粮食,更兼将领之间互相争斗,处境日益艰难。永嘉六年(公元 312 年),王如向晋将王敦投降,不久被杀。建兴元年(公元 313 年),义军余部转战汉中(治今陕西汉中),被晋将晋邈击败,起义最后失败。永嘉五年(公元 311 年)一月,荆、湘(治今湖南长沙)地区又爆发了杜弢领导的巴蜀流民起义。在西晋末年的流民浪潮中,巴蜀地区有十余万流民流徙至荆、湘一带。永嘉五年一月,巴蜀流民李骧在乐乡(今湖北枋滋东)聚众起义。荆州刺史王澄在击败义军后,竟将起义流民 8000 余人沉于长江之中,并将其妻子充作军赏。王澄的暴行引起流民更大的怨恨,蜀人杜畴等聚 众再举义旗。这时湘州刺史荀眺议为巴蜀流民皆欲造反,“欲尽诛流民”。① 巴蜀流民怒不可遏,”四五万家一时俱反”,共推益州秀才杜弢为首领。于 是杜弢自称梁、益二州牧、平南将军、湘州刺史,派军攻破湘州州治长沙(今属湖南),俘虏荀眺。接着,义军南克零陵(今属湖南)、桂阳(治今湖南 彬县),东攻武昌(今湖北鄂城)。荆州刺史王澄因作战不力被撤去职务。晋琅邪王司马睿改以周玘为荆州刺史,使其与扬州刺史王敦共剿义军。义军集中兵力进攻荆州,将周玘困于浔水(今湖北黄梅西南)。王敦命武昌太守陶侃、豫章太守周访等进攻义军。陶侃进兵救出周玘,司马睿改以陶侃代周 ② 《资治通鉴》卷 85《晋记》七惠帝太安二年。 ① 《资治通鉴》卷 87《晋纪》九怀帝永嘉五年。 ② 《资治通鉴》卷 87《晋纪》九怀帝永嘉五年。 玘为荆州刺史。 建兴三年(公元 315 年)二月,王敦、陶侃等人合军向义军发动进攻,义军接战不利,损失严重。这时,杜弢动摇,向晋廷求降并被接受。但晋军为邀功请赏,仍不断袭击义军。杜弢大怒,杀掉晋廷受降使者,继续与官军对抗。但义军因寡不敌众,渐渐走向失败。八月,义军内部分裂,杜弢杀部将张奕,众将惊恐,纷纷投降官军。不久,义军大本营长沙被官军攻陷。杜弢出逃,后不知所终。坚持达 5 年之久的杜弢流民起义遂以失败告终。 2.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晋战争 在南方流民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方各族人民也举起了反晋的大旗。 自元康九年(公元 299 年)至建兴五年(公元 317年)西晋灭亡,北方各族人民进行了多次起义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石勒与王弥领导的两次起 义。 石勒,羯人,居于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早年曾被西晋官僚司马腾掠卖为奴,历尽苦难。后石勒招聚王阳、郭敖等人组成“十八骑”,共奉牧师汲桑为首领,劫掠富家财物,逐渐走上武装起义之路。永兴二年(公元305 年),石勒与汲桑等数百人投奔起兵为成都王司马颖报仇的公师藩。到永嘉元年(公元 307 年)四月,石勒与汲桑率领牧奴发动起义,汲桑自称大 将军,石勒称扫虏将军,四处攻略郡县。五月,义军临陈杀掉新蔡王司马腾, 攻占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随即进军兖州(治今山东郓城西北)。镇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的东海王司马越闻讯大惊,急调敬苟晞、王濬等军进剿义军。义军与官军在几个月间交战三十余次,互有胜负。义军后在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境)被官军击败,汲桑逃走,兵被官军杀掉,石勒投奔建立汉政权的匈奴贵族刘渊。 光熙元年(公元 306 年)三月,东莱(治今山东掖县)人刘伯根在青州(治今山东淄博东)起义。王弥率家僮参加刘伯根义军,被任为长史。不久刘伯根战死,王弥继续领导这支义军,转战于青、徐二州,后被晋将荀彧击败。永嘉二年(公元 308 年)三月,王弥收集亡散部众,声势复振,进兵攻略郡县”,所在陷没,多杀守令,有众数万,朝廷不能制”四月,王弥攻克军事重镇许昌。五月,王弥西攻晋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直抵洛阳城下。晋廷惊慌失措,急令司徒王衍总督军事,率大军拼死抵抗。不久,王弥在晋军联合进攻下失败,率残部投奔刘渊。建立汉政权的刘渊是匈奴贵族,曾任五部匈奴中的北部都尉。永兴元年 (公元 304 年),刘渊在离石(今属山西)起兵,自称大单于,意欲乘晋末大乱之机恢复匈奴帝国的统治。刘渊起兵后,得到饱受西晋统治者剥削压迫的各族人民的热烈响应,部众迅速扩大。为了取得汉人的支持,刘渊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随后,刘渊进兵连败晋军,赶走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控制 了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的大部分地区。石勒、王弥归附汉政权后,刘渊势力随之发展,成为北方各族人民反晋斗争的领袖。刘渊任命石勒为辅 汉将军、平汉王,任命王弥为司隶校尉。从此,北方各族人民走上联合反晋的道路。刘渊起兵的目的是重建匈奴帝国的统治,这与石勒、王弥等起义军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刘渊的反晋斗争在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也起到了联合各族人民反晋的积极作用。 ① 《晋书》卷 100《王弥传》。 永嘉二年(公元 308 年)九月,石勒、王弥合军攻打邺城。随后,石勒、 王弥与刘渊族侄刘曜等人攻打魏郡(治邺城)、汲郡(治今河南汲县)、顿丘(治今河北清丰南)等地,攻陷壁垒 50 余座。从永嘉二年九月到永嘉四年之间,石勒、王弥、刘曜等反晋武装纵横于并、冀(治邺城)、幽(治今河北涿县)、青、兖、豫等州之间,攻城略地,歼灭晋军,斩杀朝廷地方官吏,摧毁了晋廷的统治基础,自己势力则获得巨大的发展。永嘉五年(公元 311年)春,石勒抓住战机,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南)全歼太尉王衍率领的晋主力军十余万人。随后,石勒又在洧仓(今河南许昌东)将从洛阳出奔东海王司马越之丧的东海王妃、世子司马毗及同行的宗室 48 王全部消灭。西晋的主力军及大批王公被石勒消灭殆    尽。同年六月,石勒、王弥、刘曜合军攻克洛阳,俘晋怀帝,西晋王朝至此已名存实亡。建兴四年(公元 316 年)十一月,刘曜率大军攻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俘晋愍帝至平阳(今山西临汾),西晋最后灭亡。石勒在攻破洛阳后,吞并王弥,渐渐脱离汉国的控制。东晋太兴二年(公元 319 年),石勒称赵王,建立了后赵政权。从此,他从人民起义首领转变为少数民族酋帅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虽然西晋流民起义最终皆告失败,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也成为匈奴刘氏及石勒等人改朝换代的工具,但长达 18 年之久的晋末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西晋王朝,他们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也为中国古代战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腐败和混乱的一个朝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所有凶狠残暴、骄奢淫侈等等腐败龌龊的本性,晋朝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今天读晋史,仍能给我们许多的警鉴和启示。家天下——士族大地主的统治司马炎代魏,认为魏之灭亡,是由于无宗室以为藩辅之故,于是重蹈历史旧辙,大搞分封制,使得司马氏的统治会因此而“历纪长久,本支百世”。他封了同姓王二十七国,公、侯、伯、子、男五百余国,所封户数几占全国户口的半数。这些宗室贵族位尊权大,尤其是诸王常常出镇一方,拥有众多的士卒,又得自置官吏,实是一方的土皇帝。在朝中者,也多权倾内外,专断独往。他们“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西晋灭亡后,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实际上是南方吴姓士族和南逃的北方侨姓士族的联合政权,其中较著名的,约有数十个大家族。侨姓士族,以王、谢、袁、萧四家为代表,吴姓士族以朱、张、顾、陆四家为代表。而王导和其族兄王敦因为拥立司马睿称帝的功劳最大,王导被任为丞相,王敦被任为镇东大将军,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些士族在政治上把持军政大权,在经济上疯狂地强占土地,残酷地剥削和奴役人民,世世代代享受种种优厚的待遇。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到晋时也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一职多由士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因此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从朝廷到地方官吏,几乎都由侨姓和吴姓士族及子弟担任,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状况。比如士族中首姓出身的王导,做扬州刺史时,曾派属官到本州多郡考察政治。考察官回来向王导报告郡太守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他听到些什么事。顾和说,你是国家的首辅,应该让吞舟大鱼也能漏出网去,何必计较地方官的好坏。王导连声称赞他说得对,其他考察官都追悔自己不该说话。后来王敦谋反,晋元帝竞“遣百官诣石头城见敦,以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对士族表现出无比的宽容和放纵。这些家天下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暴露出士族大地主政权的本质,是晋代政治黑暗、混乱的根源。皇帝既然把天下视为已有,就必然把天下之家产——国土及隶民分封给他的宗室叔伯兄弟子孙,并且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世袭制,用人上必然任人唯亲,国家的统治罩上了一层血缘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构筑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模式。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小农的自然经济不变,这种小农经济基础上衍生的宗法制就不会变,这就是这个早在秦代那个始皇帝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后代的皇帝又一再重蹈历史故辙的根子所在。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确立“天下为公”,似乎解决了家天下的问题,但后来血的事实又很快打破了人们天真的幻想和短暂的乐观。皇帝梦仍然有人在做,有袁世凯、张勋为证。打天下必坐天下,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结党谋天下,也说明了这一点。还有我们经常看到的有些人当官做老爷,把他领导的地区和单位当作他的地盘,搞独立王国,做土皇帝,家长制作风十足。这充分说明,虽然小农经济基础改变了,但具有相对稳固性和继承性的传统文化仍在,宗法观念还残留在人们的脑子里,我们批判和脱胎换骨的任务还很艰巨和繁重。同室操戈——统治集团的争权斗狠晋武帝就公开卖官,所得之钱,都入私囊。杨氏后党专横跋扈,杨骏身兼太尉、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其弟杨珧、杨济,也都官至卫将军、征北将军,把持朝廷军政大权,世称“三杨”。他们结党营私,使得朝廷纲纪大驰,请托交行之风日炽。惠帝即位后,皇帝贾南风妒忌、凶悍多权诈,“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坠地”。她先是以惠帝诏命要楚王玮带兵进京诛伐杨党,废杨太后为庶人,绝膳八日而饿死。尔后,她又让惠帝密令楚王玮杀掉辅政的汝南王亮和元老卫瓘。贾后又以“擅杀”的罪名杀掉玮,夺得朝中大权。同时也使宫廷政变演变为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其间,赵王伦捕杀贾后,废掉惠帝而自立。之后,齐王、成都王、河间王又相继起兵讨伦,于是战火从洛阳迅速燃遍大河南北和关中地区,伦伏诛后,长沙王又诛杀齐王,党朋皆夷三族;屡破成都王兵,前后斩获;河间王将张方入京大掠,死者万计;长沙王、河间王、成都王又在混战中被杀;最后,东海王毒死惠帝,另立皇太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怀帝。东晋一朝先是王敦谋反,后有苏峻起兵,攻入京城。又有怀有“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之志的桓温,权倾朝廷,废帝奕,立元帝少子昱,是为简文帝。安帝时,衮青二州刺吏、皇舅王恭联合荆州刺吏殷仲堪起兵,反对皇族、宰辅司马道子。第二年,广州刺吏桓玄、雍州刺吏杨佺期联合进攻建康。不久,王恭败死,桓玄又火并了殷仲堪和杨佺期,控制了长沙中上游的广大地区,杀掉司马元显,囚禁司马道子,自为相国,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未已,篡即皇帝位,国号楚,废帝为平固王。江北地区也脱离东晋朝廷的控制,成为独立王国。朝廷所有控制的,不过是东南八郡而已,东晋王朝的全部负担都压在这八郡的劳动人民头上。同时,统治集团争权斗狠引发了许多战乱,有西晋末年刘渊趁机起兵,先后攻入洛阳、长安,屠杀晋朝官民数万人;有东晋末孙思、卢循领导的持续十二年之久的农民大起义,刘裕代晋过程中连年的战争。终晋一代,人民能有几天安定日子可过?作为最高统治者,为使自己的国祚长久,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2最强麒麟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