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017离婚多久可以买房房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一在买房新政出来之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笑逐颜开去离婚”的段子不绝于耳,当然,吐槽是当下正能量的种子。当“买房”越来越像行为艺术、黑色幽默时,段子手和自嘲是我们的啤酒和摇滚。当下的价值不亚于披头士在利物浦街头的狂欢。不是吗?房但是,“离婚买房”闹大发了央妈一声令下把欲离婚和正离婚的逼进死胡同人生还真是大起大落一个不提防,所有的计划都瞬间泡汤请输入标题
bcdef小万曾记得在遥远的学生的时代,学校给我们努力学习标榜一个美好的前途,于是拼命学习,争取考上所谓的好大学。毕业了之后呢,理想全部败给了高房价的现实。如今,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疯一般上涨,让国人“往高楼而兴叹”。没房的人只能无奈地叹了叹气,继续埋头苦干;房价涨上了天,身体仿佛被掏空!面对这样的房市,机智的国人找到了捷径——“离婚买房”!(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仿佛离婚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请输入标题
abcdefg“离婚买房”从2015年起就开始刷爆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也终于被央妈下了明令。?那究竟为了什么才能让人出此下策?首先,购房认房又认贷;其次,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5成,凡有贷款记录,无论是首套还是二套房均为7成。尽管这个传闻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银行方面的确认,但是很多购房者认为“空穴来风是必有因”,因此原先没有购房资格的夫妻,假离婚时,可以先把所有房产归到一方,另一方净身出户就可低首付购买。我们不去讨论这种行为的对错,人们一边吐槽着房价贵,一边也被火热的房市裹挟,在社会舆论和风气的压力下加入买房军团。归根结底,依然是因为房价太贵。不过,这次调控是一年吗?回过神儿来,心疼真离婚的人···为了买房,婚姻变成了一场闹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小万来试着分析?房价“飞”一般上涨的原因???社会资源配置不均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来说,买房是一种大势所趋的取巧。买房意味着能享受社会资源。目前国内政策上就歧视无房人群,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设置种种障碍,你不买房,许多地方都会受到为难,连小孩上学都上不了。有多少家长为了小孩上学费劲千辛万苦,有的最后还是不得不逃离城市回到老家。社会资源集中城市,所以乡村人往城市挤;城市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所以人们往一二线城市挤。资本游戏里金钱的注入其实房价过高的现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2003年朱镕基总理就说过:“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风险太大。”朱总理在讲上面一番话的时候,还表达了一场我们普通人看不透的资本游戏。房地产商从银行借钱建房,民众又从,最终的资本汇集在银行里,所以形成的流通量是虚假的“泡沫”。这是一个的故事。而当足够的资本注入市场以后,一个严密的循环系统形成。在产生GDP的同时,也保持着房市的火爆。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在疯狂印钞,GDP嗖嗖上涨,房价一次又一次被哄抬!有钱群体的炒房效应对于买的起房的群体来说,房产是一种。即使房价很贵,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群人依然乐此不疲地买得起——社会财富的拥有者。过去的这些年里,房地产基本上是在持续升值,而且是大涨幅,有房族的财富在帐面上来说是增加了的,就像股票一样,虽然没有兑现,但数字上还是相当乐观。当购买一种物品被视为赚钱的手段、暴富的机会的时候,普洱茶、藏獒、核桃、都曾被炒作成一种对象,何况房子?社会风气施压当下社会,青年男性想要结婚通常会有一条标准——有车有房!这是一个大势所趋,女方父母必须看到你给她女儿提供的未来保障才会把养了多年的女儿放心交给你!此外,买房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你这个年轻小伙怎么样,靠不靠谱,有没有能力,买房变成一个强有力的评价标准!智库后,买房是过上想要的好生活的基础。买了房,你就能获得一线城市的居住证,甚至户口。你就能过上期待已久的车水马龙,有了足够的空间让你恣意翱翔,即使背负房贷!(呵呵,如今也只能呵呵一笑了~)简单地分析房价高昂的原因其实并不会使房价下降!在目前可见国内的市场里,房价依然会保持上下波动形(政策调控)的持续上涨!而且,买房的热情依然会很高!所以,你会为了买房选择“离婚”吗?1小万良言每一个人都期待着过上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小万倒是觉得与其你兴师动众地“离婚买房”,不如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幸福生活的样子不只是有房有车,人生苦短,难得快乐,看你自己如何劝和了。当然,买房给自己置办一个家是物质和精神需求,不妨在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基础上,树立一个最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买房也是指日可待的。你还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准备好足够的资金去捍卫你对幸福生活的定义。万家,以低风险高回报赢得良好的口碑,用强劲的实力增值你的财富。不管买房与否,有钱总是当下生活的必须!也别无选择~戳阅读原文,即可领取元新手!《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二▍都说多劳多得,它其实是一句自我安慰!你一定看过或亲身经历过下面这些故事:学生时代,老师为了让小惠努力学习,告诉我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毕业了我才知道,21世纪最贵的是房价!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如同疯了一般地上涨,地王更是不断地被刷新。多少没房的人都表示深深地无奈,房价涨上了天,仿佛身体被掏空!面对这样的房市,机智的国人找到了捷径——“离婚”买房!真的不是开玩笑的,小惠和妹子去扯证的时候就见过一对小夫妻非常腻歪地有说有笑地走向了离婚登记处,那个画面你可以脑补一下(仿佛离婚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离婚”买房从去年就开始偶尔刷爆社交网络,并一直持续到今年。那到底有什么优惠才能让人出此下策?首先,购房认房又认贷;其次,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5成,凡有贷款记录,无论是首套还是二套房均为7成。尽管这个传闻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银行方面的确认,但是很多购房者认为“空穴来风是必有因”,因此原先没有购房资格的夫妻,假离婚时,可以先把所有房产归到一方,另一方净身出户就可低首付购买。我们不去讨论这种行为的对错,人们一边吐槽着房价贵,一边也被火热的房市裹挟,在社会舆论和风气的压力下加入买房军团。归根结底,依然是因为房价太贵。小惠试着分析高房价的原因。一、资本游戏里金钱的注入其实房价过高的现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2003年朱镕基总理就说过:“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风险太大。”朱总理在讲上面一番话的时候,还表达了一场我们普通人看不透的资本游戏。房地产商从银行借钱建房,民众又从银行,最终的资本汇集在银行里,所以形成的流通量是虚假的“泡沫”。这是一个钱生钱的故事。而当足够的资本注入市场以后,一个严密的循环系统形成。在产生GDP的同时,也保持着房市的火爆。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在疯狂印钞,GDP嗖嗖上涨,房价一次又一次被哄抬!二、有钱群体的炒房效应即使房价很贵,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群人依然乐此不疲地买得起——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对于买的起房的群体来说,房产是一种高回报投资。过去的这些年里,房地产基本上是在持续升值,而且是大涨幅,有房族的财富在帐面上来说是增加了的,就像股票一样,虽然没有兑现,但数字上还是相当乐观。当购买一种物品被视为赚钱的手段、暴富的机会的时候,普洱茶、藏獒、核桃、等都曾被炒作成一种投资对象,何况房子?三、社会资源配置不均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来说,买房是一种大势所趋的投机取巧。买房意味着能享受社会资源。目前国内政策上就歧视无房人群,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设置种种障碍,你不买房,许多地方都会受到为难,连小孩上学都上不了。有多少家长为了小孩上学费劲千辛万苦,有的最后还是不得不逃离城市回到老家。社会资源集中城市,所以乡村人往城市挤;城市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所以人们往一二线城市挤。四、社会风气要你给丈母娘个交代当下社会,青年男性想要结婚通常会有一条标准——有车有房!这是一个大势所趋,丈母娘必须看到你给她女儿提供的未来保障才会把养了几十年的白菜交给你拱!此外,买房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你这个年轻小伙怎么样,靠不靠谱,有没有能力,买房变成一个强有力的评价标准!买房是过上想要的好生活的基础。买了房,你就能获得一线城市的居住证,甚至户口。你就能过上期待已久的车水马龙,有了足够的空间让你恣意翱翔,即使背负房贷!结语简单地分析房价高昂的原因其实并不会使房价下降!在目前可见国内的市场里,房价依然会保持上下波动形(政策调控)的持续上涨!而且,买房的热情依然会很高!所以,你会为了买房选择“离婚”吗?其实买房只是幸福的某一种途径,网上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卖房寻梦”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曾期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其被买房大军裹挟,不如认真考虑你想要的是什么。希望这个社会,对幸福的定义不止一种!如果你是热衷买房的一员,那就努力工作,准备好足够的资金去捍卫生活的尊严!总之,在当下中国!有钱真的是最幸福的。,以低风险高回报赢得良好的口碑,用强劲的实力增值你的财富,不管买房与否的二三事,先富裕起来才是人生赢家!戳原文,抢100元现金!《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三面对高房价,面对全民炒房,面对上市公司卖房保壳,人民日报曾发文《失去奋斗,房再多也将无家可归》。然而,现实面前则是,在房价“肆虐”的当下,一批人正在为没钱买房焦虑,一批人为了买房离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收入永远跑不赢房价,不得不感叹《奋斗再多,没有房子我们也终将无家可归》。买房,看似一个刚需消费,可是随着房价上涨,商品房的属性不仅只是房子,而更多的属性是一种商品。它可以投资,它可以保值,它可以出租,总之,在房价上涨的年底,房子是无所不能的。目前在中国,成家立业一般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其中成家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在经济不是很景气的今天。现在该不该买房呢?还可以吗?是值得我们需要购房人急需考虑的问题。先问个问题,大家为什么都急着买房?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朋友的答案无非以下几点:因为舆论都在讨论买房,感觉不得不买。因为房价一直涨,怕以后更高,更买不起。因为觉得结婚必须有个自己的家才能安定。因为现有的租房体系太不完善,没国外有保障。很多朋友现在都在观望房价,希望房价得以下降,但是从生活中的情况来看,房价一直在上涨的趋势,那么大家的疑问就来了。近来,随着各地主要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现在还能买房吗?现在该买房吗?碰到这样的问题也很无奈,因为谁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处于高位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房地产的价格往往并不遵循经济的规律,房价不该这么高,市场需求极度旺盛。国家的调控又是这么严,那到底该怎么办?各地的情况各不相同,能不能买房,该不该买房,却可以用五条标准来判断:一是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最为宏观的角度来说,经济增长了,所有人的收入都会提升,居民的财富也增加了,自然房地产价格也会上涨。举个简单的例子,早在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全国GDP大概是6万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的GDP超过了60万亿元,前后的涨幅超过了10倍以上。经历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超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L型增长的态势非常明显,未来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因此,由经济增长带来的房地产价格的普涨可能会是一个不太现实的情况了。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在不同区域上出现经济分化,有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从而经济具有了较高的发展力,这些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就有着房价上涨的经济基础,举例来说,扣除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不说,四川的凉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房价上涨的基础可能就不显著,这是最为宏观的判断,也是我们所有判断的基础。二是水平。利率可以说是撬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杠杆,因为大多数人想要做到全款买房都是不现实的,那就需要贷款,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很长时间内都超过了10%,而利率却一直在6%-7%左右徘徊,这就意味着只要你能借到钱来买房,那么赚钱就是一个小事。并且,在房地产价格高涨的近几年,我们国家处于一个利率下降的走廊内,所以低水平的利率让大家从银行借款的成本极低,再加上市场的很大,这就导致了一个明显的效果,各地银行都很有钱,居民的,抵押物充足,风险较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低利率起到了推高房地产价格的作用。但是,我们看到一个问题,随着经济进入2016年的尾声,各地资金荒、的报道不绝于耳,一个信号告诉我们,流动性不是那么充裕了,甚至有部分学者提出,低利率时代的拐点可能会来临,既然如此,那么未来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就不得不加上一条:利率。判断房价上涨不上涨,先看看未来利率的走势如何吧。三是土地供应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他的房地产价格会不会上涨,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城市能够供应的土地有没有变多。北上广深为什么房地产价格会上涨的那么厉害,作为一线城市,土地永远是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城市的面积就这么大,能够开发的土地也就这么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线城市的土地是卖一块就少一块。因此,只要去看看最近2年内这个城市土地交易的情况,土地出让的价格,当时土地出让的时候的房子的楼板价,再比较一下现在的房价,就能够发现房地产有没有上涨的可能了。四是人口的增长水平。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一直都把中国分成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为什么这么称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对于人口的吸引力,像一线的北上广深等城市,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周围甚至是全国的人口吸引进来,这也就导致了一线城市有着很大的人口吸引能力。同样,二线城市,都是区域中的相对中心城市,他们吸引着整个区域的人口。但是,都在吸引人了,那么人口又从哪里来呢?就是从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出来。那么,判断一个城市的房价会不会上涨,也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看人。如果一个城市是人口快速增长的城市,这些多出来的人就会毫无疑问的需要住房,这种需求越大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就越有可能,而人口流出的城市,房地产的价格不跌都算是好的了。五是城市的发展状况。一座城市并不是说光有土地和人口就可以了,还需要有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城市的发展方向,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他能否给其居民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都会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从经济学上来说,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来看,由于中国应该不存在纯粹的农业城市,所以我们也就不用来讨论第一产业的影响了,那么我们就从第二、第三产业看看城市的发展水平。如果两座城市,人口差不多,GDP也差距不大,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房价一般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房价却也较高。举例来说,长三角有很多的城市其人均GDP可能都比上海高,但是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却都没有超过上海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流水线的工人往往收入提升的水平有限,但是从事、互联网等第三产业较为集中的城市,往往人均的收入水平就很高,这样房地产的价格也就会被相应抬升。也许判断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怎么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上述的五个标准的存在,能为我们自行判断提供一个参考,到底要不要买房?该不该买房?很难做出判断,但是您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自行判断。欲了解更多相关咨讯,想获得更高的及更好的融资渠道,请关注“”公众号或登录www.daikuan.net【贷信通:】1、贷信通客服热线:72、贷信通官方网址:www.daikuan.net3、贷信通QQ交流群:贷信通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四文章来源:来源 综经济学家吴裕彬、中国新闻网、21世纪经济报道、伍戈经济笔记、正和岛、周小宽(ID xiaokuanjoy)、心理公开课(ID: yixinligongkaike)在这个国庆遇上中秋的,多地楼市成交惨淡。数据显示,黄金周前6天,楼市热点城市出现了明显下调,热点30城市(其中部分城市网签数据暂停无法统计)网签大幅下调,平均跌幅达到了8成,成交量创2014年来最低。而北京楼市更是迎来2009年以来最惨淡的黄金周。黄金周楼市成交大跌8成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黄金周前6天,楼市热点城市出现了明显下调,热点30城市(其中部分城市网签数据暂停无法统计)网签大幅下调,平均跌幅达到了8成,成交量创2014年来最低。此外市场分化持续,三四线城市整体成交依然维持高位。其中,北京新建住宅前6日网签78套,二手房网签23套,均是2009年来的历史最低值,新房和二手房合计网签量仅101套,同比跌幅达到了72%;上海前6日网签新建住宅147套,同比跌幅达到了78%。今年十一假期前后,广州总推货量2090套,较去年同期跌65%;总成交货量872套,较去年同期跌78%。此外,包括南京等热点二线城市成交量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这种成交下跌,是今年整个市场行情的延续。根据1-9月统计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平均成交跌幅达到了40%,其中北京跌幅达到了45%,深圳达到47%。二线城市之前的热点城市,南京下调了57%,福州下调60%。业内人士认为,收紧带来的资金价格继续上升,热点城市继续扩围调控,三四线城市开始约束性调控,这些都导致今年“金九银十”成交远远低于,预计在“四限”不断加码、信贷持续收紧的作用下,四季度房地产市场难言乐观,成交持续低位运行将成市场常态。复盘楼市调控一年:逾百城发布150余次调控去年中国“十一”长假前后开始的一轮密集房地产调控潮(业内称“930”调控)已满“周岁”。叠加今年以来的两轮楼市调控升级,中国房地产市场局部降温明显。2017年8月份,中国15个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环比全线“止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已有超过100个城市(县级以上)发布了各种相关房地产调控的措施约150余次。今年前9个月,仅北京市就发布了相关房地产政策超过20次,15个核心热点城市发布调控政策均超过4次。随着一二线城市的调控全面升级,大部分投资需求转移到三四线城市。自今年3月以来,从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数据来看,房价呈现出“一二线跌,三四线涨”的态势。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同比涨幅较高的城市以三四线城市为主,主要是菏泽、湖州、温州、徐州、赣州、沧州市等地。这也导致在一二线城市持续调控,房价止涨的同时,三四线楼市依然支撑了整体市场冲高,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保持较高速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速并无明显拖累。历史罕见,三四线城市为何超预期?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住宅销量和房价同比增速均显著超预期,与一二线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历史少有的明显分化。三四线的超预期表现是整个房地产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保持韧性的重要方面。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分化?未来三四线房地产是否继续超预期?这都关乎未来经济动能及其演进方向的研判。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需求超预期之初,有不少观点将其原因归结为一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但其不足以解释全国普遍的需求旺盛。事实上,除一二线城市外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价格、销量增速至今仍处高位,这一轮房地产需求的强劲扩张显然是全国性的现象。此外,市场上还有不少观点将人口、可支配收入等慢变量作为支撑三四线房地产需求持续旺盛的核心因素。事实并非如此。以人口为例,通过三四线城镇常住人口增速与房价(销售)对比可发现,二者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可排除一二线城市溢出效应等局部变量以及人口等慢变量对全国房地产需求分化的影响,着眼于总量性的快变量来找寻此轮三四线房地产需求扩张及其分化的根源。一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大都没有受到限贷限购的“踩刹车”约束。2015年底中央提出“去库存”,事实上,此前央行已在年内连续5次至1989年有数据公布以来最低位,且首套首付比率连续2次调整降至近年来最低位20%(非限购城市),这无疑为此次全国性房地产需求扩张创造了宽松的货币条件。随着2016年热点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以及年底中央“抑制资产泡沫”的提出,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开始频出以“踩刹车”抑制需求。截至目前,一二线城市中收紧首付政策的城市占比已近80%,限购政策的城市占比也达到60%。而三四线城市中首付政策趋严的城市占比仍不到2%,限购政策的城市占比不足1%。可见,因城施策的情形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需求整体上并未受到限贷限购的抑制。二是棚户区改造及其货币化还起到“踩油门”作用进一步刺激三四线房地产需求。虽然棚户区改造是全国范围实行的民生工程,但其城市分布并不均匀。具体地,全国棚户区改造规模中三四线城市占比高达87%,而一二线城市仅占13%。并且,2015年后棚户区改造安置方式由传统的实物安置转向货币化安置,而货币化安置本质上是以定向货币宽松的方式助力商品房去库存。通过测算我们发现,月,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带动三四线城市36%的商品房销售,而一二线城市则只有13%。可见,棚改及其货币化对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带动更强,进一步加剧了此次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政策“踩刹车” ,三四线楼市趋弱一方面,以趋紧为代表的总量政策“踩刹车”将显著抑制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从2008年以来的多轮房地产调控来看,总量政策的效果是极其强大的,利率与房价、销量增速都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利率对于房价与销量增速的影响并非体现在当期。测算发现,即期利率与房价增速(6个月后)相关系数最强,与销量增速(4个月后)相关系数最强。因此,当前的利率对于未来房地产的量价走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上,房贷利率自今年2季度以来有明显的抬升,公布的8月份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其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利率趋同,且是更高频数据、前瞻性更强)已超,达到5.12%。因此,“踩刹车”将显著抑制未来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需求,全国房地产市场难言继续分化。另一方面,棚改货币化力度趋弱将使得其对三四线城市的“油门”刺激作用递减。今年与去年棚改规模基本相同,且开工进度也似乎趋同(根据官方数据,今年1-7月与去年同期开工进度都为78%)。因此,根据去年的进度大致预测,今年三季度棚改将几乎完成全年任务,四季度棚改可能出现乏力。更进一步地,根据未来三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年棚改规模将降至年均500万套,显著低于当前,棚改及货币化的“油门”趋弱将进一步降低三四线房地产需求,并缩小其与一二线城市之间的分化。神预言的“最后一箭”:全国房价2018年6月见顶?金融经济学家吴裕彬近日表态称,去年10月他预测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组成的一线城市房价在2017年下半年左右见顶,三四线城市楼市会在2017年接棒火起来。目前预测已经兑现。其对中国房地产的预测只剩最后一箭:全国房价将于2018年6月左右见顶。2016年,政府在房地产加速赶顶的时刻突然地毯式铺开限购限贷,实在是逼不得已才出手。因为一线二线城市居民的住房抵押已经太高了,需要防止杠杆过高而暴力断裂。自2015年4月开始延续至2016年的楼市暴涨,是中国房地产有史以来增速最猛的一轮暴涨,然而与以往情况不同是,金融机构新增中居民户新增中的占比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上拉升,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却滞留历史底部,几乎岿然不动,这二者之间出现了罕见的显著背离。机构资金撤离房地产,降低其相关杠杆,中国大妈(居民户)竭尽全力的接盘,把相关杠杆加到了历史最高,和接近爆发债务危机的水平。这就是房地产去库存的金融经济学本质。吴裕彬认为,机构资金在,居民户在疯狂(大妈进场),这些都是超级大顶在即的特征,考虑到政府限贷限购等楼市救命政策,他此前预测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楼价于2017年下半年左右见顶(预测时间误差以月为单位,目前看已应验)。而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见顶之后,滞后6个月,全国的房价将见顶。具体而言,全国的房价会在2018年6月左右见顶。致年轻人:别让房子榨干你的人生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喜欢房主的自由,家里爱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院子里爱种什么花就种什么花。有人喜欢租房的轻简,水龙头坏了,只要给房东打个电话,自有房东负责修理。省下钱来改善生活品质,吃哈根达斯冰棍,上北海道避暑。总之,说到底这是一个很私人的决定。——吴澧《租住不知身是客》有人说:“我觉得,如果买不起这里的房,就毫无价值”最近得知一个朋友精神状态不好,抑郁了。大家叹息,说他的抑郁和房价有关。他7年前离婚时将唯一一套住房给了前妻,后来谈了个女朋友,本来去年想再婚重新开始。结果计划买房筹措首期的那几个月,稍微犹豫了一下,可他所在的一线城市市区,房价就像变魔术一样,翻了一番。存下的一百万首付,只能买到上班一个半小时路程的郊区房,原来看中的房子,三百万总价变成了六百万。婚没结成,理想的房子,看上去人到中年的他好像这辈子都够不着了。也许,一瞬间破灭了买房和再婚的梦想,他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也开始自我否定和怀疑,是抑郁的一个诱因吧。这样的故事,每天可能都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上演着。有人将买房视为梦想,不顾一切去追寻,结果梦想破灭的一刻,没有其他的内心信念支撑,没有作为备选的第二个选择,于是就陷入了无力感的深渊;有人则典当了自己的梦想,放弃所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机会,近乎偏执地瞄准买房目标数十年,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换一套钢筋混凝土的房子。这两种人,都是将买房内化成了一种自我信念的人——房子在,自我价值就在,就能自我认同;没有房子,自我价值也随之幻灭,会有很多的自我否定袭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买房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充满压力的“必须”。“买房,是一个很私人的决定。”它本来是一个体现“自由意志”的个人选择。可是在环境、文化还有众多他人行为的影响下,买房,这件事早就超越了事情本身的意义。在很多人的心里,它是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一种和自我认同捆绑在一起的信念,一种自我价值的浓缩象征。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自我否定、自责、低价值感和羞耻感,就会一直觉得无法建立基本的安全感,活得风雨飘摇。买得起房=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尊严、有能力、被认同)这个等式,存在于很多人的大脑里。大家被它裹挟着向前,来不及问“为什么”,来不及思考“别的可能”,就加入了买房大军,或者在房子面前,把我们人生所有别的选择,都拱手相让。有房才行是一种刻在内心深处的集体价值观无论房价如何,做出“买”之外的选择,都有难度。现实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你的收入,永远追不上房价上涨的程度”。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去追呢?除了追房价,我有没有其他的活法?现实是,不少人往往会把所有的其他选择屏蔽,只看到一个选择,然后过上被房子反过来绑架的人生。“我一定要在这城市丛林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无论房价多贵,无论我背负怎样的负担,生活质量受到怎样的影响,我都要把这条路走下去,和它死磕”“如果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但是我买不起房,我会瞧不起自己,我觉得在你们这些有房子的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而且好像自己是没有家的人,难道换成你,你不会这样吗?”这是有一次朋友间争论买房话题时,一个朋友对我提出的反问,记忆犹新。抬不起头,没有归属感,无法认同自己,这些观念从何而来?中国人对于房子的确是有情结的。属于自己的房子就像根。它在过去的年代里,就如同土地一样,是很多人内心的寄、归属、安全感,也是中国文化里,家族传承的重要部分。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如果尝试觉察内心,关于房子,很多人的想法是这样的:“没有自己的房,便似无根浮萍,男人觉得这是没本事娶老婆的具体表现,女人觉得没房就无法建立真正的自己的家,父母觉得不给孩子留套房传承下去就是不尽责,年轻人觉得不把赚的钱存下来买房就是不务正业”这根本就不是“买或不买”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个人的选择”,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价值观里,它就是毋庸置疑的必须品,买房就是唯一的必然的选项。这就有点像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了,它就是一种具有庞大影响力的价值观。我们对于房子的特别情感,就像一个集体经年累月的潜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过去的经验,是一种已经融入到血液里的遗传。房子等于安全,等于你作为一个人在这个社会被认可得到一席之地的标配。这种渴求,是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有的。对于这种影响了很多人的集体价值观,如果没有觉察,没有自己的考虑和调整,那么它也会成为你的价值观。如果你要做出不买房的选择,想接纳“不买房的自己”,想避免不断自责、满含内疚,那么你就需要深度思考,尝试从这种类似“集体潜意识”的想法中觉醒过来。如果你拥有一种自信,即对自我的相信,一旦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定义你生活的必须和次要,定义你的轻重缓急,你就可以做出关于房子的其他选择。不买房就等于没有家,没有房就不能结婚,孩子就会居无定所,这些想都不想就跳出来的“必须买房”的理由,其实都是某种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如果你有自己的识别能力,重新去推敲大家对于这个价值体系的无条件认同,你或许会发现,那些必须买房的理由或者不买房的严重后果,其实都不是绝对的。不买房,你需要承受一些代价,舍弃一些东西,但是同样的,你也会在其他方面有获得。不买房不是绝对的错误,买房也不是唯一的正确。买与不买,是人生大事,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需要你清醒独立的思考衡量,再得出结论。一句话,看你的取舍。关于买房你可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但是安全感真的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高晓松在房子的前面,应该是自我。先有我,再有房。先通过学习成长去形成稳定独立的自我意识,通过自己能力的提升去构建自我安全感,再决定是否买房,而不是被主流价值观推搡着,用买房这种唯一的方式来建立你的自我,价值和安全感。如果成长累积到拥有足够的自信和思考能力,拥有了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的力量,就可以做出“体现个人自由意志的私人的决定”具体到房子,就是我可以选择和别人一样努力存钱买市中心的房子,也可以选择花更少的钱回老家或者郊区买房,或者干脆就不买房了。比如网上挺有名的旅行者“老极”,2005年他在徒步时认识了在上海做工程师的妻子“小猪”,他俩收入都还行,但是上海和杭州的房价那时已经高得很,两个人就一直不买房租房住。儿子出生,他们带着孩子环游世界,孩子两岁,他们三个在菲律宾生活了三个月,孩子每天和海龟嬉戏;孩子两岁半时,他们又骑摩托车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穿越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土耳其、希腊最后到达北极。这样“不着调”的生活,他俩过去挣的钱很多都花在了路上。有围观群众问,“老极很有钱吗?他妻子愿意这样跟着他满世界跑?”老极的妻子回答:“认识他以后,我就意识到有两种生活选择,一种是当工程师、做上班族的生活,另一种就是我们现在这样,有些不着调的生活,他觉得后面这种才是应该过的生活,我发现自己也喜欢这种有些不一样感觉的生活。”现在老极也买房了,但是并不在上海和杭州的市区,一直租房住的他在千岛湖买了房,“房子的价格只有上海的七八分之一,但我的人生就可以少在这上面消耗七分之六或者八分之七”。这就是老极的想法。很独特,也很合理。他的生活方式,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但是老极和他的妻子,就活在他们共同的价值观里,很满足。举这个例子,不是想论证老极选择的好坏、买房不买房的对错,或者上海买房与千岛湖买房的,而是想说:如果你有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你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思想通道,在这条通道里,你可以坚持自己,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任何时候,有选择才意味着,你是自由的。关于房子,对我们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祖辈或者他人的观念,而是自己建立的观念。可以不买房的你,才是自由的哲学家康德说过,“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如果我不想买房,不想用我最好的三十年光阴去背负买房的高额,不想活在这样一种精神负担里,哪也不敢去,工作不敢辞,甚至连病都不敢生,那我就可以不买房,或者买相对便宜的房子,那么我就是自由的。所以至少,老极的人生,是自由的。一套相比你的承受能力售价高昂的房子,和自由之间,是可以有所选择的。既然人生是你的。当我们开始思考,就会发现其实关于房子的选择并不是只有一种,而是往往我们把它限定成了一种,在这个死胡同里,我们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焦虑和压力,最后过上了被房子捆绑的人生。我们需要看到“老极们”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反驳了“只有在生活的城市买房才能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绝对化的论调;也证实了并不是“只有房子才能让一个人建立起自我价值感”;并且也是无房男女照样可以结婚生子的佐证。我们也需要看到,世界其实很大——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而中国,关于租房的概念和各种政策,也已经在改变之中。尽管房价可能让你仰望到双腿发麻,但是——思考为什么买房?买房还是租房?花多大代价去买房?恰好是我们判断自己是否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是否能建立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力量活出自己的一次绝佳考察机会。藉由你的选择和答案,你会知道,你究竟离活出自己,有多远的路程。不管你愿不愿意,存了多少首付,有怎样的还贷能力,房价就在那矗立着。它不会被你改变和控制。如果你一定要执着于,我要在这个城市拥有我的一套房,我的孩子一定要出生在这个城市的学区房里,我才能过得去我内心的这一关,我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和人生,那么这种执着会让你走进一条很窄的路。对很多走在买房路上、身负几百万贷款或者还在存首期准备踏上这条路的人来说,沉重的身心压力,是毋庸置疑的。我遇到过一个焦虑症的来访者,他跟我说,他的恐惧就是,特别害怕生病,还有就是害怕失去工作。总是不断害怕这两件事情,他越来越陷入焦虑的情绪,每天只要想到每月一万元的房贷,和自己两万元的收入,就担心焦虑得难以入睡。还有一种普遍的情况是,年轻人凭自己的积蓄给不起首付,按揭也无法自己负担,结果变成了举两家父母之力买房,这样的人因为经济来源需要父母资助,几乎无法真正实现从原生家庭独立,从找对象到结婚买房生孩子,他们的人生都被父母控股。写在最后社科院曾经发布一组数据,在4110名90后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中,自有住房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微妙改变。尽管大多数受访者扔希望买房,但64%的受访者“不同意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要背上沉重房贷,宁愿不买房。57%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给他们一笔相当于住房首付的钱,他们会选择创业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不买房,也许你可以在当下就过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有人会问以后呢?可是如果你的当下就只能把自己拴死在一个沉重并唯一的选择里,以后你就拥有能力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吗?这是一个问题。痛苦和无力,来源于执念和别无选择。退,不是求其次,能够退一步的人,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于是可以体验到海阔天空。对自己无法控制的部分能够接纳,转而寻找其他通往幸福的路径,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平静,不能接纳,则会陷入痛苦的执着。买房如此,人生亦如此。往期精彩文章:中央终于出文件了 !P2P再添保障!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P2P已经进入后监管时期,利好民营经济!一文读懂,!P2P这个行业越来越好啦!千万别错过它!《信·使》君对话主要负责人杨杰:“根据客户的家庭资金状况做财富规划”人生重要的理财阶段有三个,你知道吗?银监会再提推进 互联网法院成立!现在是P2P最好的时代!原创|不要过分贪图高收益,稳稳赚钱是王道!互联网金融不要停!加油,互联网金融!听听国家怎么说......原创|2017年下半年,三步骤教会你风雨十年,P2P功不可没!一站式解决需求!稳健!头条|造福小微企业,P2P前景不可估量!财眼|快来算一算你在P2P里赚了多少钱?特|仅五个月 P2P理财再度突破万亿大关,不投它还投什么?注意!只有P2P没有之一,真正落实,造福百姓!最火的《欢乐颂2》 告诉你选择P2P理财!请放心理财!P2P理财让生活更美好!近2%!要想保值 赶紧投P2P!深度好文|关于“于欢”案,假如她懂互联网金融?《刺死辱母者》引发思考,P2P才是的终结者,小微企业主的福音!P2P利好,国内历史尚属首次,投资后受到17部委保护,想不安全都难!本平台发布稿件,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标注【原创】外均属来源于主流媒体或知名公众号,如有原作者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P2P行业网每个工作日提供领域最新资讯及行业权威观点,成为您理财的好帮手!P2P行业网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五导语 :任志强,就房价走向和改革方向问题,对外做了如下的回答。1问:任总你好,我在北京工作,现无购房资格,想在燕郊买,燕郊均价2万左右,你看好燕郊的发展吗?答:任何一个城市都可能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就会使周边的地区在核心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受益。2问:最近很多一线房企大举向三四线城市发展,比如恒大,碧桂园,您对未来几年三线城市房价走势怎么看?答:统计数据上看到的是更多的房企是向一线二线转移,而不是向三四线城市发展。3问:任总,中国目前房价看似没有所谓的拐点,您认为房价会降?还是房价增速减缓,等待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答:房价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我没看到哪个国家的房价是下降的。日本是特殊情况,一个是城市化率接近90%,一个是老龄化程度在超长的经营,另外一个已有的住房情况在改善,当改善过后再想提高,与经济的增长不相适应,只有日本这种特例,但很少出现,中国还很远很远。4问:任总,您觉得除了北上广深杭,还有哪些城市的房地产值得投资?答:优先的还是北京上海。5问:任总,北上广深的房子现在都快10万一平了,现在还能再买吗?会不会被套住?答:要想投资,最好别买最贵的房子,越便宜的房子升值潜力越大,贵的房子是给富人住的,他们也许装修得很豪华,不会轻易去改变,他们换房子的机会就会减少。而一般价格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刚需的房子,升值的潜力会更大,空间会更多。6问:任总,请问中原地区的二线城市,比如郑州的房价还会涨价吗?答:当郑州越来越快的会成为米字形的高铁的交通枢纽的时候,房价是一个上涨的过程。7问:您觉得中国的房价什么时候会下降?临界点在哪儿?答:我不认为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房价大幅下降的情况。也许你还年轻,但至少我在世的这段时间不会出现。8问:我年龄27,家里有房,武汉上班二环房价18000元,是否值得买一套,我认为武汉房价还会上涨,您怎么看?答:从总体上所有城市相比之下,武汉还属于价格的洼地,房价从未来的情况看,上涨的可能性大于其他情况,所以武汉还没有达到一个中心城市的规模和效果。9问:任总,自己攒了一点小钱,刚够在三线城市买房,要把所有钱用在房子上吗?我该怎么合理用这笔钱,谢谢。答:如果有余钱,放在银行不如去买房子,但买哪里的房子是你自己决定的,一定要买一个有潜力和发展余地的地方的房子,至于是一线二线三线,只要不是你自己居住,在哪里买无所谓。哪里的收益高就去哪里买房子。比如上海。10问:你的“房价永恒上涨论”怎么理解?答:人口不断增加,经济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房价必然是上涨的,只有在一个城市经济开始下滑,堕落,人口开始离去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房价才会不再上涨。当中国还有巨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多数城市还是上涨的。11问:想请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现在的年轻人提几条衷心的建议,好让这些人少走弯路,早一些成熟。答:书看得多了就会少走弯路,通过他人的经验中获取自己应该获得的知识。重要的是认知论上,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你能独立思考的时候就不会随波逐流,就会少走弯路。12问:假如房产产权70年这个政策不变,同一个人花几百万在大城市买房的生活质量肯定不如租房好,说的对吗?答:《物权法》上说房产权到期后自动续期,这已经定在中国的法律中了。所以70年产权已经变成了一个伪命题。我个人觉得你的钱没有其他的用途,还是买房子好,不管是几百万还是几千万,也许买房有更多的。13问:任总你认为未来10年中国是否会发送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形?答:中国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因为中国有巨大的首付。中国在个人住房市场的是非常低的。美国仅仅3亿多人口,但个人住房信贷达到13万亿美元,几乎仅次于GDP总量,而中国只有GDP的1/5。而中国恰恰是个人住房的杠杆率太低了,才不会出现类似于美国的次贷危机。14问:强哥,您觉得,年轻人在买房和创业之间应该如何选择。答:年轻人为什么总要把工作和生活对立起来呢?创业或许不需要自己的钱,但生活要靠自己的钱。如果你只有一笔资金,又想创业又想买房,你可以买房当办公室,这样就不需要租办公室了。所以买房和创业之间不是一种绝对的对立情况。如果你的创业有更好的一种投资需求,就会有为你提供资金。或者说你根本就不是在创业,你是在就业。15问:几年前,你说中国的房子就是炸掉也不会降价,当时很多人骂你,现在过去几年了,你还有什么要表达的?答:我没说过你说的那种话,我说的是炸掉的是那些过多的库存,而有些库存炸掉是为了改变他的用途。比如过去深圳有很多工业加工厂房,而工业加工已经成为淘汰的项目,不炸掉工业厂房,你还会住在那种地方吗?炸掉是为了改造,改变他的用途。也许你理解错了,或者说你被传言欺骗了。16问:您认为中国有可能进入租房时代吗?一个二十岁的有生之年能见到吗?答:中国要想进入租房的时代,至少国家或者个人能提供用于出租的房屋。比如在德国,有合作社的方式来进行租赁的,而这些租赁房屋属于政府的大概17%,而属于个人的有80%多。中国一直限制个人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所以拿不出更多的房子用于租赁,而政府本身又很难满足整个租赁市场的住房需求。租赁市场的建设需要制度做保障,目前我们没有出台相关的更好的制度。17问:年轻人,买房还是租房?答: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租,最后是没有实物存在的!买,这个东西是你的,他除了居住功能外,还有个自然升值的功能。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自然升值,在人口密集和聚集的区域,是有保障的。18问:任总,对于年轻人来说,你建议租房还是贷款买房?未来十年房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答:无论是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只要是有经济支付能力的人来说,都应该买房子。买房子,至少他的资产价值还在;而租房子,所有的付出未来都会一无所有。19问:任总,您觉得目前北上广深的房价有泡沫吗?未来十年这几个城市的房价有降价的可能吗?答:在中国城镇化率还很低的情况下,尤其是真实的城镇化率还很低的情况下,从整体而言,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不存在。至少从世界各国出现泡沫的情况看,大多是在局部出现了人口的下降或城镇化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下出现的,中国还没到那个时候。但中国的宏观政策是我们没办法决定的,如果这些政策出台的太离谱,可能在局部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波动。尤其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决定中国未来的城市化。20问:任总,您好!请问你,未来十年北京上海的房价与香港比肩吗?谢谢。答:北京上海进入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人口至少在现有的情况下会急剧增长。但中国的政策谁也不知道,对大城市来说,行政政策希望人口不断减少或减少增长速度,这就是自由市场与非自由市场的区别。政府的政策在短期内对房价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从从长期看,不改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房价依然是上涨趋势,至于什么时候与香港比肩,我觉得还早着呢。21问:我只想问,北上广的房还能买吗?答:这个问题最简单了,如果要问我,我一定要说还能买。当一个城市还有经济增长能力或者说因为文化政治等其他要素导致这个城市人口在不断集中的时候,那么这个城市区域的房子就是涨价的过程。当我们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更快的时候,人民会发现我们现有的城市规模已经很大了,但和国际上比较,还是很小很小,也许我们会有更多的大型城市出现,典型的一线城市更是首当其冲。为什么会有很多很多的限制性政策在一线城市出现,就是因为他们不想让这个城市发展的更大,但也许人们的想法和政府的想法是有差别的。22问:您认为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应该先买车还是先买房?答:车只是个工具,房子不一样,即是居所,也是,有双重功能,或多重功能。如果你不是天天要,以跑路为主要工作的人,就不是先买车,而是先买房。23问:您对当下正攒钱努力买房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鼓励大家如果有钱就吗?答:如果把钱拿去投资,买房可能是最好的投资之一。如果是作为投资用,买房子就不存在攒钱的问题。你可能买的是最便宜的房子,也许不是为了去住,也许很远,也许从来没去过。但升值后把他卖掉,小房子换成一套大房子,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但如果是自己居住,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从时代发展和城市发展来看,房子是相对于更,至少在城市发展还不足以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24问:您觉得中国房地产界,除董藩老师外,谁对房地产的理解最深刻?答:对中国房地产理解最深刻的好像应该是我吧!董藩老师有很多理论的研究,认识也很深刻。但董藩老师最缺乏的是实践,他没有干过具体的项目,所以他可以从宏观去讲,但不会实际去操作。(内容整理来源于网络)《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六来源:外管局主管杂志《中国外汇》主持人:钟伟博士,《中国外汇》副主编嘉宾:张明博士,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藩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从1998年以来,中国商品房市场逐渐发展,同时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迁徙。房地产热在中国已持续了20年,房地产持续扩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引人注目。在过去三年,中国房地产则经历了大落之后的大起。当下抑制房地产泡沫已成共识。中国房价已到了拐点了吗?如何评估房地产金融风险?如何构建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中国房地产经历了急风暴雨般的20年,房价也一路飙升,两位能否比较一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价,和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相比,中外大城市的房价到底处于怎样的状态?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是否已比西方大城市更贵了呢?张明:对于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比较房价绝对水平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比较一些国际通行的研判房价高低的指标。从房价收入比来看,截至2016年底,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超过45年,北京、上海的房价收入比约为35年,广州的房价收入比超过25年。从这一指标来看,深圳的房价已经是全球大城市中最高的,北京与上海的房价与香港持平,广州的房价与伦敦与新加坡持平。从房价房租比来看,深圳的房价房租比超过70倍,北京、上海与广州的房价房租比都在50倍左右。从这一指标来看,深圳的房价仍是全球大城市中最高的,北京、上海与广州的房价则与东京、香港与伦敦持平。综上所述,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不亚于西方大城市。董藩:首先,我不主张将国内北、上、广、深等城市核心区域房价和纽约伦敦等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价进行比较。因为不同国家的房产在法律规定的类别、实际的环境、价格的计算方式等方面的差别非常大,在一起比较并不合适。随便说三点:其一,中国的房产存在40年或70年的土地产权的限制,但国外基本没有此种限制;其二,国内和国外对房产的面积计算方式不同。按照建筑面积得出的面积通常比按照套内建筑面积得出的面积多25%左右;其三,国内、国外的房屋质量差别非常大。国内的很多房屋在自身的物理属性、设计、物业管理、使用的建材、功能安排、周围配套等方面与西方差别很大,受到自身所在城市及区域的供给和需求等决定因素的影响。假设能够比较的话,笼统地看,大致情况如下:美国纽约房价较贵的区域是曼哈顿,与之类似可比的是北京的国贸与。而相比之下,前者的房价还要高于后者一些。具体高多少并没有统计的数据,估计可能在20%-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纽约曼哈顿的豪宅价格要比北京的豪宅贵很多。但像纽约这样的城市,曼哈顿以外地区的房价与曼哈顿相比则下滑得很快。纽约曼哈顿外围很多区域的房价可能与北京四环内的房价差不多。英国伦敦也是如此,它与国内城市在城市面积、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差异较大。但伦敦的豪宅价格相比国内北、上、深的豪宅价格仍然要高得多。钟伟:房价持续上涨的惯性几乎已成为一种无法挑战的信念,例如有开发商声称,在其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如果我们将房价的拐点定义为绝对房价微涨甚至有所回落,那么中国房价是否已到了拐点?这种拐点是全国整体房价止涨,还是不同城市出现加速分化?张明:从短中期来看,分化依然是不同城市的房价大趋势。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房价的分化。一是人口流动,目前,具有购买力的年轻人口,依然在向一二线核心城市流动;二是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目前,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依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这就决定了,未来中国核心城市的房价仍有可能处于高位,而外围城市的房价很可能会持续处于低位。考虑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潜在增速下降等问题,应该说,房价全面暴涨的阶段已经结束,只是未来房价如何调整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已。举例而言,如果雄安新区若能成为分担北京非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同时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良好的话,那么北京房价继续暴涨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董藩:理论上,若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其价格应该有涨有跌。从世界房地产市场的经验来看,一个大国,在没有经历外部特殊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其房价原则上应该是长期上涨的,上涨表现为一种规律,下跌只发生在特殊情况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房价供需关系的特点与一般商品不同。在房地产市场上,供给的弹性小,需求的弹性大;二是对房地产的需求原则上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以住宅为例,人们对住房的面积、数量的需求原则上会不断扩张;三是房地产这种商品没有替代品,导致对其需求无法转移;四是房屋和土地连在一起。而土地作为唯一不折旧的,其价格在一般情况下继续升值,且其每年上涨的幅度会高于房屋作为建筑物的折旧率,即价值贬损幅度,因此会带动房价整体上涨。五是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多,最终这些多发行的货币主要凝结房屋和土地上,就推动了房价继续上涨。以上五个原因共同决定了房价的长期走势。特别是在一个大国,房价的运行轨迹会更加规律而明显,原则上下跌仅在战争、瘟疫、地震、大的税制调整、经济危机等重大、意外因素的冲击下偶尔发生。整体上,中国房价的上涨还没有结束,即便有些小城镇的房价很难上涨,但从全国来看,在大量房价高、交易量大的一、二线城市的带动下,全国房价的平均数值仍在继续上涨。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还远远没有到顶,即便有一天其超过纽约、伦敦、东京的房价,也很正常。未来中国房价的上涨,可能会呈现出现如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此消彼长。即有些城市的房价相对平稳,甚至有些城市因供应量大、人口外流等因素影响,房价会出现回落,但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房价上涨会更猛;二是颠簸性前行。即房价涨涨跌跌或涨涨停停,但总体呈上涨态势。整体上,未来10-20年内,如果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不发生大的变化,预计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仍将上涨,而部分小城镇的房价或呈现平稳甚至下跌的局面。从全国的格局来看,东、中、西部的房价落差会继续拉大,小城镇与大都市的单个楼盘的价格甚至会产生上百倍的价差。钟伟:人们喜欢用日本的泡沫经济和美国的次贷危机来形容房地产金融风险,日本房价的绝对下行和地产泡沫风险已是老生常谈,美国当下的房价则略高于次贷危机之前。经历了20多年发展的中国房地产金融,覆盖了土地收储、开发、个人公积金和按揭、以及二手房相关金融产品等广泛领域,两位如何评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总体风险?张明:要准确评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总体风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中国是一个地区差距巨大、居民部门贫富差距较大、政府掌控资源能力较强、资本账户尚未全面开放、经济增长模式仍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评估总体上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甚至一线城市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依然存在广泛争议;另一方面,即使认为一线城市存在房地产泡沫(笔者也是这种观点),但泡沫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破灭,也是非常难预测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商业银行体系完全捆绑到一起。根据我的初略估算,中国商业一半以上,都与房地产市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就意味着,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引爆中国金融,这将是中国政府会竭尽全力避免的。我倾向于认为,房地产泡沫破灭未必会成为中国的起因,而可能是中国其他危机爆发的结果。董藩:这么多年,中国的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跌。而日本、美国等国历史上的房价大幅下跌有自身的历史条件。首先以日本为例。在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大量的外来资金流入日本市场,主要是进入流动性比较好的日本股市及房地产市场。此后,日本政府出台了、都市计划税,改变了土地租约的时间,导致外资撤出,引发了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而日本较为罕见的经济和人口均轻微萎缩的经济体,导致房地产需求不增反减。再比如美国。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和“两房”的联邦政府信用担保、零首付、经济政策的变动有关。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存在明显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原因是国内的首付比例非常高。虽然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很高,但实际上的杠杆率并不高。这与与西方国家差别很大。二是不应简单地因为国内购房者还贷压力大可能很大,就推断房价形成了泡沫。实际上,房地产市场非常稳定。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违约率非常低,各家银行平均仅为1%左右,从安全性上考虑,质量远远好于。中国人平均还贷年限在6-7年左右,还贷速度之快,在西方来讲非常少见。整体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大致稳定,整个金融业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开发公司、对按揭者发放贷款所创造出来的。钟伟:2014年初中国和销售进入“断崖式下跌”,2015年3季度到2016年1季度,楼市调控持续放松。今年以来,强调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抑制地产泡沫的举措不断。各种行政措施和预期调控措施不断出台,在两位看来,应如何构建中国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张明:第一,各地政府应该增加居住用地的供给,只有增加供给,才能最终抑制房价上升。但要让地方政府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更加匹配,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第二,应该尽快推出房产税,但推出房产税的前提,是中国政府降低对居民部门征收的其他税费,中国居民部门的实际税负,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已经非常高了;第三,应该向真正开放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只有让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更加广泛,才能降低通过买房来获取稀缺性公共资源的激励。董藩:建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其实是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相联系的,并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法律赋予买房者、开发商等市场主体的权利能够得到保护等。做不到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就很难。钟伟:随着中国从储蓄大国走向资产大国,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各自的焦虑,年轻群体在忧虑是否应当出手买房,他们既担心未来更买不起房,又担心现在买房被套在高位;高收入群体已逐渐了解炒房无望,又不知道如何优化其手中储蓄。两位对中国年轻人和富裕人群的楼市操作有何建议?张明:对年轻人而言,如果是首套自住房,我觉得如果具备能力的话,还是应该购买,但应该避免。此外,应该小心利率上升导致的月供压力上升的风险,最好将月供控制在月收入的一半以内。为了,不妨先买小户型或者较远地带的住房,以后随着收入上升再进行改善。对于富裕人群而言,通过房地产投资来实现的最好十年,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房地产投资,或许应该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带,也可以考虑全球范围内的房地产投资。但总体而言,在增量方面,应该逐渐降低房产的配置比重,增加股权或其他的配置比重。董藩:无论是收入较低、缺乏积累的年轻人还是高收入群体,我都希望他们能够在房地产市场上更加积极、主动。因为房价的上涨并没有结束,眼下的所谓“稳定”主要是政策的严厉压制导致的。即使在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历史悠久的资本主义市场上,房价仍然在上涨,而中国房价的增长过程更没有结束,不要把压制状态下的市场当做正常的市场去评价。房地产事实上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它能够使穷人变成富人,使富人变得更富。在这种财富调整的过程中,对于不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人来说是不利的。近些年来,购买房产被证明是对抗的最有效方式。在当前的背景下,无论是哪一类人群,都应把自己手中的储蓄尽可能地转化为价格继续增长的优质资产,使其。钟伟:张明教授对未来中国楼市的判断相对谨慎,认为房价快速上升期总体上可能已过去,分化属于必然,同时房地产金融风险值得关注,人们购置房产应当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而董藩教授一如既往地持有乐观精神,认为只要中国的发展思路没有大调整,不“打残”这个市场,国情决定了房地产在中国仍有广阔发展前途,同时,楼市的财富效应仍然存在。谢谢两位的参与。房地产一度在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之后,房地产必将面临嬗变。《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七来源:外管局主管杂志《中国外汇》主持人:钟伟博士,《中国外汇》副主编嘉宾:张明博士,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藩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从1998年以来,中国商品房市场逐渐发展,同时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迁徙。房地产热在中国已持续了20年,房地产持续扩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引人注目。在过去三年,中国房地产则经历了大落之后的大起。当下抑制房地产泡沫已成共识。中国房价已到了拐点了吗?如何评估房地产金融风险?如何构建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中国房地产经历了急风暴雨般的20年,房价也一路飙升,两位能否比较一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价,和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相比,中外大城市的房价到底处于怎样的状态?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是否已比西方大城市更贵了呢?张明:对于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比较房价绝对水平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比较一些国际通行的研判房价高低的指标。从房价收入比来看,截至2016年底,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超过45年,北京、上海的房价收入比约为35年,广州的房价收入比超过25年。从这一指标来看,深圳的房价已经是全球大城市中最高的,北京与上海的房价与香港持平,广州的房价与伦敦与新加坡持平。从房价房租比来看,深圳的房价房租比超过70倍,北京、上海与广州的房价房租比都在50倍左右。从这一指标来看,深圳的房价仍是全球大城市中最高的,北京、上海与广州的房价则与东京、香港与伦敦持平。综上所述,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不亚于西方大城市。董藩:首先,我不主张将国内北、上、广、深等城市核心区域房价和纽约伦敦等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价进行比较。因为不同国家的房产在法律规定的类别、实际的环境、价格的计算方式等方面的差别非常大,在一起比较并不合适。随便说三点:其一,中国的房产存在40年或70年的土地产权的限制,但国外基本没有此种限制;其二,国内和国外对房产的面积计算方式不同。按照建筑面积得出的面积通常比按照套内建筑面积得出的面积多25%左右;其三,国内、国外的房屋质量差别非常大。国内的很多房屋在自身的物理属性、设计、物业管理、使用的建材、功能安排、周围配套等方面与西方差别很大,受到自身所在城市及区域的供给和需求等决定因素的影响。假设能够比较的话,笼统地看,大致情况如下:美国纽约房价较贵的区域是曼哈顿,与之类似可比的是北京的国贸与金融街。而相比之下,前者的房价还要高于后者一些。具体高多少并没有统计的数据,估计可能在20%-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纽约曼哈顿的豪宅价格要比北京的豪宅贵很多。但像纽约这样的城市,曼哈顿以外地区的房价与曼哈顿相比则下滑得很快。纽约曼哈顿外围很多区域的房价可能与北京四环内的房价差不多。英国伦敦也是如此,它与国内城市在城市面积、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的差异较大。但伦敦的豪宅价格相比国内北、上、深的豪宅价格仍然要高得多。钟伟:房价持续上涨的惯性几乎已成为一种无法挑战的信念,例如有开发商声称,在其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如果我们将房价的拐点定义为绝对房价微涨甚至有所回落,那么中国房价是否已到了拐点?这种拐点是全国整体房价止涨,还是不同城市出现加速分化?张明:从短中期来看,分化依然是不同城市的房价大趋势。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房价的分化。一是人口流动,目前,具有购买力的年轻人口,依然在向一二线核心城市流动;二是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目前,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依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这就决定了,未来中国核心城市的房价仍有可能处于高位,而外围城市的房价很可能会持续处于低位。考虑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潜在增速下降等问题,应该说,房价全面暴涨的阶段已经结束,只是未来房价如何调整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已。举例而言,如果雄安新区若能成为分担北京非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同时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良好的话,那么北京房价继续暴涨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董藩:理论上,若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其价格应该有涨有跌。从世界房地产市场的经验来看,一个大国,在没有经历外部特殊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其房价原则上应该是长期上涨的,上涨表现为一种规律,下跌只发生在特殊情况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房价供需关系的特点与一般商品不同。在房地产市场上,供给的弹性小,需求的弹性大;二是对房地产的需求原则上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以住宅为例,人们对住房的面积、数量的需求原则上会不断扩张;三是房地产这种商品没有替代品,导致对其需求无法转移;四是房屋和土地连在一起。而土地作为唯一不折旧的固定资产,其价格在一般情况下继续升值,且其每年上涨的幅度会高于房屋作为建筑物的折旧率,即价值贬损幅度,因此会带动房价整体上涨。五是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多,最终这些多发行的货币主要凝结房屋和土地上,就推动了房价继续上涨。以上五个原因共同决定了房价的长期走势。特别是在一个大国,房价的运行轨迹会更加规律而明显,原则上下跌仅在战争、瘟疫、地震、大的税制调整、经济危机等重大、意外因素的冲击下偶尔发生。整体上,中国房价的上涨还没有结束,即便有些小城镇的房价很难上涨,但从全国来看,在大量房价高、交易量大的一、二线城市的带动下,全国房价的平均数值仍在继续上涨。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还远远没有到顶,即便有一天其超过纽约、伦敦、东京的房价,也很正常。未来中国房价的上涨,可能会呈现出现如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此消彼长。即有些城市的房价相对平稳,甚至有些城市因供应量大、人口外流等因素影响,房价会出现回落,但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房价上涨会更猛;二是颠簸性前行。即房价涨涨跌跌或涨涨停停,但总体呈上涨态势。整体上,未来10-20年内,如果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不发生大的变化,预计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仍将上涨,而部分小城镇的房价或呈现平稳甚至下跌的局面。从全国的格局来看,东、中、西部的房价落差会继续拉大,小城镇与大都市的单个楼盘的价格甚至会产生上百倍的价差。钟伟:人们喜欢用日本的泡沫经济和美国的次贷危机来形容房地产金融风险,日本房价的绝对下行和地产泡沫风险已是老生常谈,美国当下的房价则略高于次贷危机之前。经历了20多年发展的中国房地产金融,覆盖了土地收储、开发、个人公积金和按揭、消费金融以及二手房相关金融产品等广泛领域,两位如何评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总体风险?张明:要准确评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总体风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中国是一个地区差距巨大、居民部门贫富差距较大、政府掌控资源能力较强、资本账户尚未全面开放、经济增长模式仍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评估总体上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甚至一线城市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依然存在广泛争议;另一方面,即使认为一线城市存在房地产泡沫(笔者也是这种观点),但泡沫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破灭,也是非常难预测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商业银行体系完全捆绑到一起。根据我的初略估算,中国商业银行贷款的一半以上,都与房地产市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就意味着,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引爆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这将是中国政府会竭尽全力避免的。我倾向于认为,房地产泡沫破灭未必会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起因,而可能是中国其他危机爆发的结果。董藩:这么多年,中国的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跌。而日本、美国等国历史上的房价大幅下跌有自身的历史条件。首先以日本为例。在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大量的外来资金流入日本市场,主要是进入流动性比较好的日本股市及房地产市场。此后,日本政府出台了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改变了土地租约的时间,导致外资撤出,引发了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而日本较为罕见的经济和人口均轻微萎缩的经济体,导致房地产需求不增反减。再比如美国。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和“两房”的联邦政府信用担保、零首付、经济政策的变动有关。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存在明显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原因是国内的首付比例非常高。虽然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很高,但实际上的杠杆率并不高。这与与西方国家差别很大。二是不应简单地因为国内购房者还贷压力大可能很大,就推断房价形成了泡沫。实际上,房地产市场非常稳定。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违约率非常低,各家银行平均仅为1%左右,从安全性上考虑,质量远远好于其他。中国人平均还贷年限在6-7年左右,还贷速度之快,在西方来讲非常少见。整体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大致稳定,整个金融业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开发公司、对按揭贷款购房者发放贷款所创造出来的。钟伟:2014年初中国房地产投资和销售进入“断崖式下跌”,2015年3季度到2016年1季度,楼市调控持续放松。今年以来,强调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抑制地产泡沫的举措不断。各种行政措施和预期调控措施不断出台,在两位看来,应如何构建中国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张明:第一,各地政府应该增加居住用地的供给,只有增加供给,才能最终抑制房价上升。但要让地方政府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更加匹配,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第二,应该尽快推出房产税,但推出房产税的前提,是中国政府降低对居民部门征收的其他税费,中国居民部门的实际税负,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已经非常高了;第三,应该向民间资本真正开放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只有让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更加广泛,才能降低通过买房来获取稀缺性公共资源的激励。董藩:建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其实是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相联系的,并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法律赋予买房者、开发商等市场主体的权利能够得到保护等。做不到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就很难。钟伟:随着中国从储蓄大国走向资产大国,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各自的焦虑,年轻群体在忧虑是否应当出手买房,他们既担心未来更买不起房,又担心现在买房被套在高位;高收入群体已逐渐了解炒房无望,又不知道如何优化其手中储蓄。两位对中国年轻人和富裕人群的楼市操作有何建议?张明:对年轻人而言,如果是首套自住房,我觉得如果具备能力的话,还是应该购买,但应该避免高。此外,应该小心利率上升导致的月供压力上升的风险,最好将月供控制在月收入的一半以内。为了降低杠杆,不妨先买小户型或者较远地带的住房,以后随着收入上升再进行改善。对于富裕人群而言,通过房地产投资来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好十年,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房地产投资,或许应该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带,也可以考虑全球范围内的房地产投资。但总体而言,在增量资产配置方面,应该逐渐降低房产的配置比重,增加股权或其他大类资产的配置比重。董藩:无论是收入较低、缺乏积累的年轻人还是高收入群体,我都希望他们能够在房地产市场上更加积极、主动。因为房价的上涨并没有结束,眼下的所谓“稳定”主要是政策的严厉压制导致的。即使在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历史悠久的资本主义市场上,房价仍然在上涨,而中国房价的增长过程更没有结束,不要把压制状态下的市场当做正常的市场去评价。房地产事实上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它能够使穷人变成富人,使富人变得更富。在这种财富调整的过程中,对于不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人来说是不利的。近些年来,购买房产被证明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最有效方式。在当前的背景下,无论是哪一类人群,都应把自己手中的储蓄尽可能地转化为价格继续增长的优质资产,使其保值增值。钟伟:张明教授对未来中国楼市的判断相对谨慎,认为房价快速上升期总体上可能已过去,分化属于必然,同时房地产金融风险值得关注,人们购置房产应当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而董藩教授一如既往地持有乐观精神,认为只要中国的发展思路没有大调整,不“打残”这个市场,国情决定了房地产在中国仍有广阔发展前途,同时,楼市的财富效应仍然存在。谢谢两位的参与。房地产一度在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之后,房地产必将面临嬗变。《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八来源:外管局主管杂志《中国外汇》主持人:钟伟博士,《中国外汇》副主编嘉宾:张明博士,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藩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从1998年以来,中国商品房市场逐渐发展,同时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迁徙。房地产热在中国已持续了20年,房地产持续扩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引人注目。在过去三年,中国房地产则经历了大落之后的大起。当下抑制房地产泡沫已成共识。中国房价已到了拐点了吗?如何评估房地产金融风险?如何构建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中国房地产经历了急风暴雨般的20年,房价也一路飙升,两位能否比较一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价,和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相比,中外大城市的房价到底处于怎样的状态?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是否已比西方大城市更贵了呢?张明:对于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比较房价绝对水平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比较一些国际通行的研判房价高低的指标。从房价收入比来看,截至2016年底,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超过45年,北京、上海的房价收入比约为35年,广州的房价收入比超过25年。从这一指标来看,深圳的房价已经是全球大城市中最高的,北京与上海的房价与香港持平,广州的房价与伦敦与新加坡持平。从房价房租比来看,深圳的房价房租比超过70倍,北京、上海与广州的房价房租比都在50倍左右。从这一指标来看,深圳的房价仍是全球大城市中最高的,北京、上海与广州的房价则与东京、香港与伦敦持平。综上所述,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不亚于西方大城市。董藩:首先,我不主张将国内北、上、广、深等城市核心区域房价和纽约伦敦等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价进行比较。因为不同国家的房产在法律规定的类别、实际的环境、价格的计算方式等方面的差别非常大,在一起比较并不合适。随便说三点:其一,中国的房产存在40年或70年的土地产权的限制,但国外基本没有此种限制;其二,国内和国外对房产的面积计算方式不同。按照建筑面积得出的面积通常比按照套内建筑面积得出的面积多25%左右;其三,国内、国外的房屋质量差别非常大。国内的很多房屋在自身的物理属性、设计、物业管理、使用的建材、功能安排、周围配套等方面与西方差别很大,受到自身所在城市及区域的供给和需求等决定因素的影响。假设能够比较的话,笼统地看,大致情况如下:美国纽约房价较贵的区域是曼哈顿,与之类似可比的是北京的国贸与金融街。而相比之下,前者的房价还要高于后者一些。具体高多少并没有统计的数据,估计可能在20%-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纽约曼哈顿的豪宅价格要比北京的豪宅贵很多。但像纽约这样的城市,曼哈顿以外地区的房价与曼哈顿相比则下滑得很快。纽约曼哈顿外围很多区域的房价可能与北京四环内的房价差不多。英国伦敦也是如此,它与国内城市在城市面积、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的差异较大。但伦敦的豪宅价格相比国内北、上、深的豪宅价格仍然要高得多。钟伟:房价持续上涨的惯性几乎已成为一种无法挑战的信念,例如有开发商声称,在其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如果我们将房价的拐点定义为绝对房价微涨甚至有所回落,那么中国房价是否已到了拐点?这种拐点是全国整体房价止涨,还是不同城市出现加速分化?张明:从短中期来看,分化依然是不同城市的房价大趋势。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房价的分化。一是人口流动,目前,具有购买力的年轻人口,依然在向一二线核心城市流动;二是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目前,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依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这就决定了,未来中国核心城市的房价仍有可能处于高位,而外围城市的房价很可能会持续处于低位。考虑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潜在增速下降等问题,应该说,房价全面暴涨的阶段已经结束,只是未来房价如何调整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已。举例而言,如果雄安新区若能成为分担北京非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同时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良好的话,那么北京房价继续暴涨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董藩:理论上,若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其价格应该有涨有跌。从世界房地产市场的经验来看,一个大国,在没有经历外部特殊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其房价原则上应该是长期上涨的,上涨表现为一种规律,下跌只发生在特殊情况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房价供需关系的特点与一般商品不同。在房地产市场上,供给的弹性小,需求的弹性大;二是对房地产的需求原则上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以住宅为例,人们对住房的面积、数量的需求原则上会不断扩张;三是房地产这种商品没有替代品,导致对其需求无法转移;四是房屋和土地连在一起。而土地作为唯一不折旧的固定资产,其价格在一般情况下继续升值,且其每年上涨的幅度会高于房屋作为建筑物的折旧率,即价值贬损幅度,因此会带动房价整体上涨。五是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多,最终这些多发行的货币主要凝结房屋和土地上,就推动了房价继续上涨。以上五个原因共同决定了房价的长期走势。特别是在一个大国,房价的运行轨迹会更加规律而明显,原则上下跌仅在战争、瘟疫、地震、大的税制调整、经济危机等重大、意外因素的冲击下偶尔发生。整体上,中国房价的上涨还没有结束,即便有些小城镇的房价很难上涨,但从全国来看,在大量房价高、交易量大的一、二线城市的带动下,全国房价的平均数值仍在继续上涨。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还远远没有到顶,即便有一天其超过纽约、伦敦、东京的房价,也很正常。未来中国房价的上涨,可能会呈现出现如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此消彼长。即有些城市的房价相对平稳,甚至有些城市因供应量大、人口外流等因素影响,房价会出现回落,但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房价上涨会更猛;二是颠簸性前行。即房价涨涨跌跌或涨涨停停,但总体呈上涨态势。整体上,未来10-20年内,如果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不发生大的变化,预计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仍将上涨,而部分小城镇的房价或呈现平稳甚至下跌的局面。从全国的格局来看,东、中、西部的房价落差会继续拉大,小城镇与大都市的单个楼盘的价格甚至会产生上百倍的价差。钟伟:人们喜欢用日本的泡沫经济和美国的次贷危机来形容房地产金融风险,日本房价的绝对下行和地产泡沫风险已是老生常谈,美国当下的房价则略高于次贷危机之前。经历了20多年发展的中国房地产金融,覆盖了土地收储、开发、个人公积金和按揭、消费金融以及二手房相关金融产品等广泛领域,两位如何评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总体风险?张明:要准确评估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总体风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中国是一个地区差距巨大、居民部门贫富差距较大、政府掌控资源能力较强、资本账户尚未全面开放、经济增长模式仍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评估总体上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甚至一线城市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依然存在广泛争议;另一方面,即使认为一线城市存在房地产泡沫(笔者也是这种观点),但泡沫究竟会在什么时候破灭,也是非常难预测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商业银行体系完全捆绑到一起。根据我的初略估算,中国商业银行贷款的一半以上,都与房地产市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就意味着,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引爆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这将是中国政府会竭尽全力避免的。我倾向于认为,房地产泡沫破灭未必会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起因,而可能是中国其他危机爆发的结果。董藩:这么多年,中国的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跌。而日本、美国等国历史上的房价大幅下跌有自身的历史条件。首先以日本为例。在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大量的外来资金流入日本市场,主要是进入流动性比较好的日本股市及房地产市场。此后,日本政府出台了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改变了土地租约的时间,导致外资撤出,引发了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而日本较为罕见的经济和人口均轻微萎缩的经济体,导致房地产需求不增反减。再比如美国。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和“两房”的联邦政府信用担保、零首付、经济政策的变动有关。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存在明显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原因是国内的首付比例非常高。虽然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很高,但实际上的杠杆率并不高。这与与西方国家差别很大。二是不应简单地因为国内购房者还贷压力大可能很大,就推断房价形成了泡沫。实际上,房地产市场非常稳定。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违约率非常低,各家银行平均仅为1%左右,从安全性上考虑,质量远远好于其他金融资产。中国人平均还贷年限在6-7年左右,还贷速度之快,在西方来讲非常少见。整体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大致稳定,整个金融业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开发公司、对按揭贷款购房者发放贷款所创造出来的。钟伟:2014年初中国房地产投资和销售进入“断崖式下跌”,2015年3季度到2016年1季度,楼市调控持续放松。今年以来,强调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抑制地产泡沫的举措不断。各种行政措施和预期调控措施不断出台,在两位看来,应如何构建中国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张明:第一,各地政府应该增加居住用地的供给,只有增加供给,才能最终抑制房价上升。但要让地方政府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更加匹配,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第二,应该尽快推出房产税,但推出房产税的前提,是中国政府降低对居民部门征收的其他税费,中国居民部门的实际税负,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已经非常高了;第三,应该向民间资本真正开放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只有让优质公共资源的分布更加广泛,才能降低通过买房来获取稀缺性公共资源的激励。董藩:建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其实是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相联系的,并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法律赋予买房者、开发商等市场主体的权利能够得到保护等。做不到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就很难。钟伟:随着中国从储蓄大国走向资产大国,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各自的焦虑,年轻群体在忧虑是否应当出手买房,他们既担心未来更买不起房,又担心现在买房被套在高位;高收入群体已逐渐了解炒房无望,又不知道如何优化其手中储蓄。两位对中国年轻人和富裕人群的楼市操作有何建议?张明:对年轻人而言,如果是首套自住房,我觉得如果具备能力的话,还是应该购买,但应该避免高杠杆买房。此外,应该小心利率上升导致的月供压力上升的风险,最好将月供控制在月收入的一半以内。为了降低杠杆,不妨先买小户型或者较远地带的住房,以后随着收入上升再进行改善。对于富裕人群而言,通过房地产投资来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好十年,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房地产投资,或许应该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带,也可以考虑全球范围内的房地产投资。但总体而言,在增量资产配置方面,应该逐渐降低房产的配置比重,增加股权或其他大类资产的配置比重。董藩:无论是收入较低、缺乏积累的年轻人还是高收入群体,我都希望他们能够在房地产市场上更加积极、主动。因为房价的上涨并没有结束,眼下的所谓“稳定”主要是政策的严厉压制导致的。即使在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历史悠久的资本主义市场上,房价仍然在上涨,而中国房价的增长过程更没有结束,不要把压制状态下的市场当做正常的市场去评价。房地产事实上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它能够使穷人变成富人,使富人变得更富。在这种财富调整的过程中,对于不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人来说是不利的。近些年来,购买房产被证明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最有效方式。在当前的背景下,无论是哪一类人群,都应把自己手中的储蓄尽可能地转化为价格继续增长的优质资产,使其保值增值。钟伟:张明教授对未来中国楼市的判断相对谨慎,认为房价快速上升期总体上可能已过去,分化属于必然,同时房地产金融风险值得关注,人们购置房产应当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而董藩教授一如既往地持有乐观精神,认为只要中国的发展思路没有大调整,不“打残”这个市场,国情决定了房地产在中国仍有广阔发展前途,同时,楼市的财富效应仍然存在。谢谢两位的参与。房地产一度在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之后,房地产必将面临嬗变。《离婚买房攻略已失效,你会为了买房而离婚吗?》 精选九单身女性为什么一定要买房?越早知道越好时间:日 08:32:58 中财网01我是一个反“逃离北上广”的人,鼓励各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武汉买房最新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