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分期付款一个月没佰仟贷款不还会怎么样样 佰仟分期的 还有蚂蚁花呗的 下个月一起还行不行 会不会啦黑

蚂蚁花呗入局线下分期 捷信佰仟恐被蚕食
【蓝科技】一度金融 珞石
低利率的蚂蚁花呗进入线下分期市场,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再加剧。以较高利率、较高逾期率快速打开市场的捷信、佰仟恐怕要做足准备,应对来自市场四面八方的挑战。
6月7日,蚂蚁金服宣布进一步向线上、线下商家开放花呗分期能力,未来通过与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等合作,花呗分期服务覆盖范围将由现在的240万家扩展至400万家,花呗分期走入线下门店的步伐正式开启。
秉承着打造“最懂商业和金融的开放平台”,蚂蚁金服的这一新动作使其开放程度更进一步。不仅花呗的覆盖范围在扩大,而且商户接入花呗的流程也会大大缩减。另一方面,花呗进入线下分期市场,意味着用户在线下门店用支付宝进行付款时即可选择花呗分期,无需提供身份证、工作信息等较为隐私的信息,而且其“当月消费、下月还款”的方式,颇有“虚拟信用卡”的味道也势必会吸引年轻消费者去选择。
这种「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的新型支付交易方式,随着花呗进一步在线上、线下的开放和推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以场景为依托、提供商品贷为主的捷信、佰仟恐怕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费率优势,碾压捷信、佰仟
花呗2.5%-8.8%的费率相对捷信、佰仟实际年费率超过24%来讲,已经非常之低,准确来讲,应该是捷信、佰仟等分期费率有点高的离谱了。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分期费率并不了解,或许只有在提前还款时才感觉费率过高,而具体高多少却并不知晓。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捷信、佰仟分期利率比花呗分期高出将近一倍,而消费者实际在线下门店选择捷信或佰仟申请商品分期时,每月所需支付的不仅仅只有利息,还需额外支付名目繁多的各类手续费,包括客户服务费、财务管理费、随心还服务费等等,提前还款还需支付手续费。而在线下门店申请分期时,销售人员并不会向消费者告知具体费率明细,而消费者对于签订的合同恐怕也不会仔细查看。
相比捷信、佰仟而言,花呗分期纯粹的2.5%-8.8%的利率就显得可爱得多,没有隐性收费而且“当月消费、下月还款”的方式也使得用户多了一个月的免息期。花呗分期此次覆盖范围的扩大,也能使得更多的用户从中受益。
风控对比,花呗完胜
刚刚完成增资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了70亿元,在所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居于榜首。2016年捷信实现净利润9.31亿元的突破,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捷赢2017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捷信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也达到了1.5亿,仅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比三年利润总和还要多,可以说风光无限。2013年成立的佰仟金融也在近两年迅速扩张,现已覆盖316个城市、4.5万名员工、14.5万合作商户以及1650万的消费分期客户。
尽管捷信、佰仟都在迅速占领市场,盈利能力确实不容小觑,但在这背后却有着讳莫如深的高逾期率。2016年底,捷信不良率达到4.45%,2017年第一季度不良率更是攀升至4.75%,没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佰仟金融恐怕在不良率方面比捷信只高不低。而随着客群的逐步下沉,不良率极有可能还会上升,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的不良率,畸高的利率才能覆盖高不良率以及大量的人员成本。
再反观花呗,依托阿里体系,上线仅2年的时间用户规模就已超过1亿,其中47.25%的用户为90后。在其强大的风控体系下,截止到2017年一季度末,花呗的不良率只有极低的0.48%(数据来源于【德邦花呗第八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投后跟踪报告-2017年3月】)即便花呗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覆盖的商户范围逐步扩展,相信其不良率也能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同时,与捷信、佰仟线下动辄几万的员工不同,花呗线上轻运营模式也使其有着更低的运营成本。而在融资成本方面,消费金融ABS大热,蚂蚁金服依靠强大的实力,使其花呗ABS融资成本也低于行业水平。
低融资成本、低运营成本、依托阿里体系的低获客成本以及强大的风控体系,都能使得花呗给予客户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尽管目前对捷信、佰仟看似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在支付宝发力线下布局的趋势下,逐步覆盖大部分商户,采集下沉客群信息,花呗授信体量也会逐步放开,而到那时,倘若以高利率盈利的捷信、佰仟不做出改变就势必被市场淘汰。
本文来源:一度金融(微信ID:yidujinrong),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
一度金融(微信ID:yidujinrong) 深度专业、观点鲜明。观金融时代潮起潮落、察金融时代风起云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阿里蚂蚁花呗入局线下分期,捷信、佰仟恐被蚕食
低利率的蚂蚁花呗进入线下分期市场,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再加剧。以较高利率、较高逾期率快速打开市场的捷信、佰仟恐怕要做足准备,应对来自市场四面八方的挑战。
6月7日,蚂蚁金服宣布进一步向线上、线下商家开放花呗分期能力,未来通过与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等合作,花呗分期服务覆盖范围将由现在的240万家扩展至400万家,花呗分期走入线下门店的步伐正式开启。
秉承着打造“最懂商业和金融的开放平台”,蚂蚁金服的这一新动作使其开放程度更进一步。不仅花呗的覆盖范围在扩大,而且商户接入花呗的流程也会大大缩减。另一方面,花呗进入线下分期市场,意味着用户在线下门店用支付宝进行付款时即可选择花呗分期,无需提供身份证、工作信息等较为隐私的信息,而且其“当月消费、下月还款”的方式,颇有“虚拟信用卡”的味道也势必会吸引年轻消费者去选择。
这种「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的新型支付交易方式,随着花呗进一步在线上、线下的开放和推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以场景为依托、提供商品贷为主的捷信、佰仟恐怕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费率优势,花呗碾压捷信、佰仟
花呗2.5%-8.8%的费率相对捷信、佰仟实际年费率超过24%来讲,已经非常之低,准确来讲,应该是捷信、佰仟等分期费率有点高的离谱了。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分期费率并不了解,或许只有在提前还款时才感觉费率过高,而具体高多少却并不知晓。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捷信、佰仟分期利率比花呗分期高出将近一倍,而消费者实际在线下门店选择捷信或佰仟申请商品分期时,每月所需支付的不仅仅只有利息,还需额外支付名目繁多的各类手续费,包括客户服务费、财务管理费、随心还服务费等等,提前还款还需支付手续费。而在线下门店申请分期时,销售人员并不会向消费者告知具体费率明细,而消费者对于签订的合同恐怕也不会仔细查看。
相比捷信、佰仟而言,花呗分期纯粹的2.5%-8.8%的利率就显得可爱得多,没有隐性收费而且“当月消费、下月还款”的方式也使得用户多了一个月的免息期。花呗分期此次覆盖范围的扩大,也能使得更多的用户从中受益。
风控对比,花呗完胜
刚刚完成增资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了70亿元,在所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居于榜首。2016年捷信实现净利润9.31亿元的突破,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捷赢2017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捷信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也达到了1.5亿,仅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比三年利润总和还要多,可以说风光无限。2013年成立的佰仟金融也在近两年迅速扩张,现已覆盖316个城市、4.5万名员工、14.5万合作商户以及1650万的消费分期客户。
尽管捷信、佰仟都在迅速占领市场,盈利能力确实不容小觑,但在这背后却有着讳莫如深的高逾期率。2016年底,捷信不良率达到4.45%,2017年第一季度不良率更是攀升至4.75%,没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佰仟金融恐怕在不良率方面比捷信只高不低。而随着客群的逐步下沉,不良率极有可能还会上升,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的不良率,畸高的利率才能覆盖高不良率以及大量的人员成本。
再反观花呗,依托阿里体系,上线仅2年的时间用户规模就已超过1亿,其中47.25%的用户为90后。在其强大的风控体系下,截止到2017年一季度末,花呗的不良率只有极低的0.48%(数据来源于【德邦花呗第八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投后跟踪报告-2017年3月】)即便花呗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覆盖的商户范围逐步扩展,相信其不良率也能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同时,与捷信、佰仟线下动辄几万的员工不同,花呗线上轻运营模式也使其有着更低的运营成本。而在融资成本方面,消费金融ABS大热,蚂蚁金服依靠强大的实力,使其花呗ABS融资成本也低于行业水平。
低融资成本、低运营成本、依托阿里体系的低获客成本以及强大的风控体系,都能使得花呗给予客户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尽管目前对捷信、佰仟看似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在支付宝发力线下布局的趋势下,逐步覆盖大部分商户,采集下沉客群信息,花呗授信体量也会逐步放开,而到那时,倘若以高利率盈利的捷信、佰仟不做出改变就势必被市场淘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佰仟分期购能不能用蚂蚁花呗还款_百度知道
佰仟分期购能不能用蚂蚁花呗还款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可以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FutureCar.com
面向国内投资者,介绍未来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的媒体
手机上的财经电台
优质内容创作共享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公关效率的应用工具
集图文快讯,视频直播,FM和付费频道的移动端产品,永无休止的24小时全球科技金融资讯直播
消费金融背后的高风险,技术局限性成最大阻碍
【摘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对金融业的赋能,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普遍的发展方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之一就是消费金融。
&·&& 12:23
作者: 刘旷&&&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对金融业的赋能,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普遍的发展方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之一就是消费金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对金融业的赋能,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普遍的发展方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之一就是消费金融。通常来看,消费金融具有特定的丰富应用场景,加上具有单笔授信小、审批操作快捷、贷款期限短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打着消费金融名头的企业,实际上并非消费金融的行业“正规军”,即没有消费金融牌照,其中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头部企业。而真正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仅有22家,并且这些企业多数具有背景。其中缘由,除了消费金融牌照审批难度大、要求苛刻,还有审批流程耗时长等原因。但借助科技的力量,这些涉猎消费金融的企业依旧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消费金融也经历了从混战到群集,到如今逐步迈向常规化的发展阶段。那么借助科技的力量,消费金融企业目前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其在技术上的创新又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从大众熟知的电商系消费金融模式来分析,看这些消费金融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巨头横行、中小玩家多艰,行业依旧暗藏汹涌拥有大型电商平台背景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对于经常网购的人群来说应该不陌生。依托电商背景,两者有着各自完美的消费闭环场景,以及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基础和能力。身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都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花呗在2017年放贷规模预计超9000亿,而京东白条从2014年2月在京东商城上线以来,很快发展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爆款,带动京东金融进入飞速发展通道。目前随着场景的不断渗透,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电商系消费金融玩家正在扩充服务领域,向租房、旅游、家装、购车等更加细分化的领域靠拢。不过在光鲜的外表下,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如蚂蚁花呗极高的受欢迎程度,还催生了一个灰色产业,即花呗套现业务。这一灰色产业暗含高风险,首先提现需要收取较高的手续费用,其次由于行业特殊性,使之成为一个骗子横行的业务。而无论哪种情况的出现,都可能会造成蚂蚁花呗陷入不良的发展境地。但从这方面并不能直接看出蚂蚁花呗有何过错,提现首先是用户自发行为,蚂蚁花呗并不支持此项功能。但从其在技术上的限制手段来看,在骗子“防不胜防”的一系列破解操作中,蚂蚁花呗或许应该从技术能力提升入手,全方位禁止提现等违规操作事件的发生。否则在套现业务滋生的当下,还可能会造成资产计算不准确等情况的出现,最终影响到自身业务的良性发展。再如京东金融旗下的京东白条,新媒体《第一消费金融》曾报道,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京东白条逾期超过90天的金额从4.3亿元增加至6亿元,逾期大于等于90天的回收率最终只有2.4%,如果以逾期超过90天的白条资产为违约资产,平均违约率高达2.44%。这也表明,京东白条对坏账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全面和完善,风控等方面的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实际上,除了电商系的消费金融代表,还有不少中小企业也在涉猎消费金融模块,这些企业遍布在消费金融各个细分领域,代表企业有租房领域的会分期、装修领域的土巴兔等。但由于巨头笼罩以及行业特殊性,许多中小企业难免遇到资本困局。现如今,在政策监管下,校园贷近乎走向穷途末路,而这些入局消费金融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面对行业巨头的实力碾压,日子也不太好过。甚至存在部分平台为寻求大的增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多头借贷现象。总的来看,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电商系消费金融玩家,在科技赋能消费金融的过程中,着实为企业、为用户带来诸多消费上的便利。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光喊着科技赋能的口号不足以服众,企业的发展不应仅仅指向企业的用户扩张目标,还要全方位提升风险控制技术,提升企业防守能力。消费金融的病,根源在于技术局限性作为消费金融的核心,征信和风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现如今,虽说、云计算等技术为消费金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大提升了企业运作效率,也惠及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此外为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都已经被引入实际的应用场景当中,可见消费金融企业的确都在致力于提升风控和征信能力。即便如此,消费金融还是摆脱不了技术有限性带来的残酷现实。首先,平台与平台之间信息不透明,市场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完善。数据不透明现象存在于许多互联网行业,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亦然。而一旦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就可能出现用户同时在多个平台重复借贷等不良现象。不仅平台与平台之间信息不透明,平台与用户之间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部分平台为了按时回收资金,开始采用不当催收等手段,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用户,也容易给平台抹黑。如去年5月份左右,做消费分期服务的佰仟金融被爆无故延长用户还款期限,用户拒绝还款之后,还遭到电话恐吓等不正当催收行为。但另一方面,如果不按时回收资金,那么平台也难以维持自身业务的长期发展。久而久之,在资金难以回笼,平台又没有正当的计策可以实行的情况下,最终可能会导致平台陷入发展死循环阶段。因而暴力催收行为不可行,资金回收迫在眉睫,根源还在于如何完善资金回笼办法,提升用户“还钱”的主动性。其次,都说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有助于防止信用欺诈,能够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不过从市场上的现状来看,消费金融信用欺诈现象依旧在发生,这一技术在市场上的运用也不是很完善。换句话说,防诈骗技术在进步,但是骗子也不甘人后,甚至可能拥有更加高科技的诈骗手段。由这看来,人工智能防欺诈功能甚至有被鼓吹过度的嫌疑,所以最终还是要依靠用户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阻止这一可能为其带来财产损失事件的发生。最后,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加上企业服务对象的快速下沉,当两种现象同时出现时,在消费金融的资金规模急剧扩张的前提下,各类消费金融平台就会面临较高的坏账风险。总的来看,随着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严厉阶段,企业发展也从群雄混战走向良性竞争阶段。但市场上依旧存在的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技术水平不到位所致。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除了从自身模式上进行优化,关键还在于提升技术赋能消费金融的水平。消费金融市场有待渗透,但技术完善道阻且长综合来看,科技对金融业的驱动,已经发展到了金融数字化的阶段,直至现在,数据和技术依旧是支撑消费金融前行的两大法宝。而在这两大法宝为支撑点的背后,是消费金融企业提升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美好诉求。虽说目前消费金融场景正在细化,企业都在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但以上这些消费金融企业所面临的现状,以及这一现状给用户所带来的不良体验,还远远不止这些。不仅贷款利率和额度等问题到如今依旧存在,泄露用户信息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聚投诉2017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报告显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借钱快在2017年的有效投诉量高达1191件,大量投诉内容聚集在平台私下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上;除此之外一信贷等同类平台也受到多项此类投诉,借款人个人信息受到极大安全威胁。因而,即使这些企业鼓吹的科技赋能金融能为消费者带来极大好处,但只要主要矛盾不解决,消费金融还是难以摆脱前行艰难的现实。消费金融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除了发展长尾用户、挖掘潜在用户之外,如何服务好用户也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从前期探索经验可知,消费金融行业步入良性竞争的前提,首先是商业模式合理,其次是真正为用户着想,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消费金融市场在未来几年依旧前景广阔,预计今年需求景气的局面还会持续,因为还有广阔的市场细分领域亟待挖掘。而除了一些刚性的生活需求之外,用户在一些娱乐项目如观看视频等方面同样需要消费金融的支持,这也表明这个行业有着更加细分化的场景可以渗透。但是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走向合规是这个行业面临的迫切要求。还有另一重点,当下消费金融去杠杆成为趋势,这一赚快钱的行业也面临着去杠杆的紧要任务。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前众多消费金融企业崛起的背后,是众多探索失败的同类企业的经验堆砌。现如今,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以及建立完善的个人系统成为众多消费金融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企业的前行之计,除了强大的风控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市场有一个全局的把控,才能赢得更远的未来。不过归根结底,技术不过关还是摆在企业前行道路上的一大难题,都说消费金融未来值得期盼,但技术的完善同样道阻且长。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编辑:杨少康)
&&&&&&&&&&&&&&&&
作者的其他文章
京ICP备号-1
京ICP证150581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乙10号艾维克大厦1404室
联系电话:010-
微信公众号
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或其它登录方式
手机验证码&:
输入新密码&:
再次输入密码&:
或者,您可以
重复密码&:
或其它登录方式蚂蚁花呗入局线下分期&捷信、佰仟恐被蚕食
【一度金融】/珞石
低利率的蚂蚁花呗进入线下分期市场,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再加剧。以较高利率、较高逾期率快速打开市场的捷信、佰仟恐怕要做足准备,应对来自市场四面八方的挑战。
6月7日,蚂蚁金服宣布进一步向线上、线下商家开放花呗分期能力,未来通过与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等合作,花呗分期服务覆盖范围将由现在的240万家扩展至400万家,花呗分期走入线下门店的步伐正式开启。
秉承着打造“最懂商业和金融的开放平台”,蚂蚁金服的这一新动作使其开放程度更进一步。不仅花呗的覆盖范围在扩大,而且商户接入花呗的流程也会大大缩减。另一方面,花呗进入线下分期市场,意味着用户在线下门店用支付宝进行付款时即可选择花呗分期,无需提供身份证、工作信息等较为隐私的信息,而且其“当月消费、下月还款”的方式,颇有“虚拟信用卡”的味道也势必会吸引年轻消费者去选择。
这种「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的新型支付交易方式,随着花呗进一步在线上、线下的开放和推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以场景为依托、提供商品贷为主的捷信、佰仟恐怕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费率优势,花呗碾压捷信、佰仟
花呗2.5%-8.8%的费率相对捷信、佰仟实际年费率超过24%来讲,已经非常之低,准确来讲,应该是捷信、佰仟等分期费率有点高的离谱了。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分期费率并不了解,或许只有在提前还款时才感觉费率过高,而具体高多少却并不知晓。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lankeji.com/d/file/f38517aefae1fd4cf40a9cb1fc53f34.png" ALT="微信截图_17.png" WIDTH="834" HEIGHT="197" DATA-BD-IMGSHARE-BINDED="1"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vertical-align:" NAME="image_operate_85541"
TITLE="蚂蚁花呗入局线下分期&捷信、佰仟恐被蚕食" />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捷信、佰仟分期利率比花呗分期高出将近一倍,而消费者实际在线下门店选择捷信或佰仟申请商品分期时,每月所需支付的不仅仅只有利息,还需额外支付名目繁多的各类手续费,包括客户服务费、财务管理费、随心还服务费等等,提前还款还需支付手续费。而在线下门店申请分期时,销售人员并不会向消费者告知具体费率明细,而消费者对于签订的合同恐怕也不会仔细查看。
相比捷信、佰仟而言,花呗分期纯粹的2.5%-8.8%的利率就显得可爱得多,没有隐性收费而且“当月消费、下月还款”的方式也使得用户多了一个月的免息期。花呗分期此次覆盖范围的扩大,也能使得更多的用户从中受益。
风控对比,花呗完胜
刚刚完成增资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了70亿元,在所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居于榜首。2016年捷信实现净利润9.31亿元的突破,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捷赢2017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捷信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也达到了1.5亿,仅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比三年利润总和还要多,可以说风光无限。2013年成立的佰仟金融也在近两年迅速扩张,现已覆盖316个城市、4.5万名员工、14.5万合作商户以及1650万的消费分期客户。
尽管捷信、佰仟都在迅速占领市场,盈利能力确实不容小觑,但在这背后却有着讳莫如深的高逾期率。2016年底,捷信不良率达到4.45%,2017年第一季度不良率更是攀升至4.75%,没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佰仟金融恐怕在不良率方面比捷信只高不低。而随着客群的逐步下沉,不良率极有可能还会上升,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的不良率,畸高的利率才能覆盖高不良率以及大量的人员成本。
再反观花呗,依托阿里体系,上线仅2年的时间用户规模就已超过1亿,其中47.25%的用户为90后。在其强大的风控体系下,截止到2017年一季度末,花呗的不良率只有极低的0.48%(数据来源于【德邦花呗第八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投后跟踪报告-2017年3月】)即便花呗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覆盖的商户范围逐步扩展,相信其不良率也能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同时,与捷信、佰仟线下动辄几万的员工不同,花呗线上轻运营模式也使其有着更低的运营成本。而在融资成本方面,消费金融ABS大热,蚂蚁金服依靠强大的实力,使其花呗ABS融资成本也低于行业水平。
低融资成本、低运营成本、依托阿里体系的低获客成本以及强大的风控体系,都能使得花呗给予客户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尽管目前对捷信、佰仟看似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在支付宝发力线下布局的趋势下,逐步覆盖大部分商户,采集下沉客群信息,花呗授信体量也会逐步放开,而到那时,倘若以高利率盈利的捷信、佰仟不做出改变就势必被市场淘汰。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度金融(微信ID:yidujinrong)”,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一度金融或将追究责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一度金融
一度金融(微信ID:yidujinrong) 深度专业、观点鲜明。
观金融时代潮起潮落、察金融时代风起云涌。
只为有思想的人提供分享平台,只为厘清金融界的污浊与清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欠了佰仟没还会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