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5s管理的具体指标标能得出经济好与不好的结论

&p&&strong&“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崩解,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再兴&/strong&&br&&/p&&br&&p&(说的是国内,但是也与国际形势有关,再看到前头有个国内基层自治的答案,也就强答一记吧)&br&&/p&&br&&p&&em&“两会”结束,“十三五”出台,众说纷纭。除了说出来的话,比如医保、社保、环保、温饱这些热点话题,我们还要去看那些藏在种种举动之下而没有说出来的话。作为一个城市研究者,我从“两会”前后的只言片语和种种迹象里观察到的,是一次央地关系方面的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转向——“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崩解,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em&&em&在这个转向下,各个城市或许都要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路径。&/em&&/p&&br&&p&1.“地方政府竞争”模型是什么?&br&2.竞争的可持续问题一:国际环境的变化&br&3.竞争的可持续问题二:负面效应的显现&br&4.“十三五”宏观调控的新目的和手段&br&5.城市展望:座次已定之后&/p&&br&&br&&p&&strong&1&/strong&&/p&&p&&strong&“地方政府竞争”模型是什么?&/strong&&/p&&p&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连续高速增长是一个经济奇迹,一再超出了传统理论的预期,经济学家们不得不提出种种新理论试图去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2009)一书中提出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型,是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之一。&/p&&p&在很多人比如曾经的我眼中,“政府”是一个整体:要么“政府”又做了多少大好事,要么有问题怪“政府”。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庞大的代理人集群,内部又有复杂的关系:纵向有国-省-市-县-乡的划分,横向有各个部门的条条划分,也有各个地区的块块划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28cd786cc5a6dcaead914_b.jpg& data-rawheight=&301& data-rawwidth=&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28cd786cc5a6dcaead914_r.jpg&&&/figure&&p&中国政府的纵向层级
来源:戴维·艾尔文,中英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项目&/p&&p&“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就是从政府内部关系衍生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它依托几个基本原理和假设:&/p&&br&&p&&strong&原理一:上下级政府间的承包关系&/strong&&/p&&p&如果你有一大块土地,你自己种不过来,怎么办?很自然的选择就是雇一批人来,各自承包一小块替你种。当然,为了让雇工们更有积极性,不妨制定一些考评标准:能者多劳,去管理更大片的地;不能者下,交不上租的就换人。&/p&&p&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让中央政府从地方税收中拿去了大头,但是相应的,给了各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去自谋生计。2004年,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权只有余下不到17%的水平,却负担80%的民生和绝大部分公共事务的支出。由于“支出责任”的过度分散化,逼得地方政府不得不把自己变成“企业”去赚钱(吴晓波)。&/p&&p&我们的上下级政府就是这样的&strong&“承包”&/strong&关系,或者叫做&strong&“授权性分权”&/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1114ea2adccc35fe81af2de03a98232_b.jpg& data-rawheight=&301&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1114ea2adccc35fe81af2de03a98232_r.jpg&&&/figure&&br&&p&相比之下,美国、德国等地方自治更明显的国家,地方都是民选官员,政府直接对下负责而不太对上负责,可以说大家都是自耕农,上级政府仅仅相当于一个农民联合会,无法对下级政府职能作出太多的干涉,各自行使各自的法定责权,这叫“制度性分权”。&/p&&br&&p&&strong&原理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strong&&/p&&p&相邻的几个县之间是什么关系?城市规划课的标准答案大概是区域合作关系,然而实际答案只有——竞争关系。同一辖区内的几个平级政府有太多要竞争的东西:升迁机会要争,官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政绩;计划项目要争,本市规划的电厂、钢厂、高铁站,具体落谁家可是大不相同。最好例子当然是“大内斗省”江苏:省里的南北之间要竞争,苏南几个市之间要竞争,苏州市下辖几个县之间也要竞争(经济领域争出的火星子还蔓延到了其他领域,不表)。&/p&&p&不在同一辖区之内呢?也在竞争。政策帽子要争,你有历史名城,我也要是,你有国家级新区,我也要有;区域定位要争,你要做东北亚XX中心,不好意思我先占了这个坑;外商投资要争,几乎每个地方都喊出了“筑巢引凤”的口号,争当梧桐树枝。比如一个外商要在辽宁与贵州之间考察内陆代工厂选址,那么此刻哪怕我们地缘上八竿子打不着,此刻也要掰一掰手腕。&br&&/p&&br&&p&&strong&原理三:市县级政府高度的经济自主权&/strong&&/p&&p&《中国的经济制度》里说,“经济权力愈大,地区竞争愈激烈。今天的中国,主要的经济权力不在村,不在镇,不在市,不在省,也不在北京,而是在县的手上。理由是:决定使用土地的权力落在县之手。”&/p&&p&基于这种自主性的认知,很多学者认为&strong&中国地方政府具有企业的性质&/strong&,并且把过往用于企业的种种理论引介到城市发展中来,包括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竞争策略等等。城市经营”,也就是把城市当做一个企业,把政府特别是其主要领导当做企业经营者,在2000年代逐步成为一种广泛的理念。作为这种理念的实践者,也涌现出了一批“能人”、“明星官员”、“拆迁市长”。&/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c428a456dfc84d5aa5d5e382ac30d56_b.jpg& data-rawheight=&320& data-rawwidth=&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c428a456dfc84d5aa5d5e382ac30d56_r.jpg&&&/figure&&p&规划建设城市,能不能像玩游戏一样随心所欲? 来源:城市岛屿3&/p&&p&&br&在土地使用方面,市县政府拥有高度的决定权,并且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探索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利用方式:在土地一级市场卖地,直接收益;进行债务抵押、投融资;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相对于国外政府调节税赋以引资,我国政府调节地价、修改规划远比调节税赋方便。比如现在的工业用地价格几乎低到商住用地的十分之一,实际成了对工业企业的补贴。以及,地方政府可以站在企业的同一侧,帮助修改规划用地的性质、容积率和限高等等,以迎合想要获得的项目。&/p&&p&除了土地使用,招商引资也是县市级政府的任务,更一度成为了各地的工作重点:各级领导集体出行,声势浩大地到目的地城市推荐自己的资源和项目的“招商会”;长期在外地设置办事处的“驻点招商”;乃至某些地区比较极端的,将指标摊派到所有政府部门“任务招商”。&/p&&p&以上三者,市县级政府高度经济自主权、上下级政府的承包关系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关系,共同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模型。&/p&&br&&p&&strong&“地方政府竞争模型”事实上就是以县为单位的全国两三千个“政府公司”在比拼经济发展的经济格局。&/strong&各个市县好比一个个商业机构,全国两千多个这样的商业机构激烈竞争,加之县际竞争与官员权位紧密结合,对干部形成了强有力的激励,经济当然会充满勃勃生机(谌洪果,豆瓣书评)。&/p&&p&在计划经济时代,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不突出的,大家都被安排好了,有什么好争的呢?圈养的狗是不需要争的,因为它们并不自由,同时只要听从各自主人的命令就有肉吃;放养的狼才会竞争,才会为了争夺有限的猎物大打出手。&/p&&br&&p&&strong&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只是个人的能动性被释放了出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也被释放了出来。一群狼悄然松开了嚼子,进入到世界竞争当中。&/strong&&/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dcfb5d48b3aae216c83df_b.jpg& data-rawheight=&425&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dcfb5d48b3aae216c83df_r.jpg&&&/figure&&br&&br&&p&&strong&2&/strong&&/p&&p&&strong&竞争模型的可持续问题一:国际环境的变化&/strong&&/p&&p&“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最快的是1990年后的二十年,或者干脆就是2000年后的十多年。为什么这十年中国发展最快?&/p&&br&&p&&strong&首先,&/strong&&strong&这是多个机会窗口的重合的结果,为中国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strong&:&/p&&br&&ul&&li&&p&&strong&世界经济繁荣的十年() &/strong&两次金融危机之间,美国大印钞票,欧盟尚在蜜月期,石油国土豪欢庆油价高涨,巴西俄罗斯资源出口国家也没被大宗商品贬值困扰,所有人貌似都很有钱。&br&&/p&&/li&&li&&p&&strong&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多年(2001-)&/strong& 进出口额的飞涨。&/p&&/li&&li&&p&&strong&美国对外战略从东亚转到中东的十年() &/strong&围堵中国是美国的国家战略,但是在9·11以后,美国被动深陷中东。&/p&&/li&&li&&p&&strong&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几十年()&/strong& 上一波世界制造业转移从欧美到亚洲四小龙,这一波产业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中国。&/p&&/li&&li&&p&&strong&住房改革启动的十多年(1998-),土地招拍挂启动的十多年(2002-),&/strong&这两个改革共同启动了“土地财政”,从房屋和土地中释放了几十万亿的庞大的资产和信用。其实招拍挂不是早就有的,2002年以前政府卖地用的是不透明的“协议出让”,2002年国务院和国土部一纸条文才要求经营性土地全部采用招拍挂。&/p&&/li&&li&&p&&strong&中国人口红利最大的十年() &/strong&劳动力人口众多,使企业享受低廉人力和国家的低社保支出。&/p&&/li&&/ul&&br&&p&&strong&其次,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地方政府竞争”刚好是适应这种大环境的,并助力了中国经济腾飞。&/strong&&/p&&p&地方竞争格局也是在这十几年里形成,当然不是巧合。全国两三千个“政府公司”,就是两三千双利爪,放到水草丰美的草原上,不择手段的去争取发达世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资源,使中国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脱颖而出。你别看国内的各个城市之间厮杀得你死我活,事实上却悄悄把中国变成了全球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行政成本低的盆地,吸引了无数资本汇集于此,而它的背面,是欧美下岗的产业工人、亚洲四小龙工厂失去的荣光。&/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c649bca6_b.png& data-rawheight=&370& data-rawwidth=&9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c649bca6_r.png&&&/figure&&p&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图,可以看到2000年后固定资产投资比GDP的显著增加,固定投资的巨量增长有地方政府竞争的功劳,来源:自绘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p&&br&&p&&strong&但是,2000年后十年帮助中国经济腾飞的机会窗口正在悄悄关上,改革红利也正消耗殆尽&/strong&。&/p&&p&在外部,世界经济繁荣盛景不再,2007金融危机后,美国自顾不暇却又忙着给其他国家挖坑,欧盟陷入泥潭,资源出口国出口乏力;美国对外战略中心转回东亚,2012年前后把眼光回到了亚太“再平衡”,提出TPP;世界产业下一波向东南亚、印度、非洲的转移悄然开启,而且,发达国家也纷纷喊出了“再工业化”的口号。&/p&&p&在内部,加入世贸组织的外贸红利逐渐耗尽;土地红利所能释放出的万亿资本和信用也逐渐耗尽;人口红利方面,统计局数字显示2012年起已经开始连续四年的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生育潮+计划生育提供的长达三十年的人口红利期,在度过最高的十年后,将急剧结束。&/p&&p&最美好的时光过去了,外部的经济形势显著恶化,从繁荣转向萧条(这里“繁荣”和“萧条”都是相对的,并不严格),而内部肌体的活力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旺盛,就像一个人刚从青春期到步入社会,面临着真正的转型和考验。&/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e4df004a6c30a733808bce4e27b60e4_b.png& data-rawheight=&32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e4df004a6c30a733808bce4e27b60e4_r.png&&&/figure&&p&1950年以来全球及主要国家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情况图。其中,黑线代表全球情况,橙色柱体为中国的情况,注意增量从2005年起显著下跌,从2015年左右开始负增长,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断裂极为显著。数据来源:摩根士丹利报告,2015&/p&&br&&p&&strong&一般规律:向地方政府分权与向中央政府集权,或者说“放养”和“圈养”,跟经济形势密切相关。&/strong&正是在外部资源蓬勃扩大的丰裕时期,狼王才会一声令下让属下们各自去觅食,这样最高效;而在年景不好猎物少的萧条时期,是必须&strong&抱团取暖、集团作战&/strong&才行的。&/p&&p&其实在任何国家都有这个趋势,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各地方政府都说中央你不要管我让我自己干,在美国,就是1900年前后的几十年蓬勃发展,欧洲产业向美国转移的时期,这时期美国各个城市间同样爆发了激烈的竞争,芝加哥与纽约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摩天楼竞赛”,甚至摩天大楼建筑形式本身在这场竞争中正式登上城市舞台。而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各地都说中央你快来帮帮我扶我一把,这放在美国,就快速发展期结束、世界经济遇冷后的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p&&p&这个一般规律,总结起来就是:&/p&&p&&strong&国际形势:繁荣-&萧条&/strong&&/p&&p&&strong&国内格局:地方政府竞争-&中央宏观调控&/strong&&/p&&br&&p&&strong&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竞争”格局虽然良好地适应了上一个繁荣时期,却很可能并不适应接下来的萧条时期。&/strong&&/p&&p&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也是如此。&/p&&br&&br&&p&&strong&3&/strong&&/p&&p&&strong&竞争模型的可持续问题二:&/strong&&strong&负面效应的显现&/strong&&/p&&br&&p&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竞争到底好不好?&/p&&p&很多人认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来自于竞争。其实,竞争格局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竞争带来的正面效应,优胜劣汰和激励创新,才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所在。其负面效应也有,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比如“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它就像一个有效的放大器,将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同时迅速复制放大。&/p&&p&&strong&竞争的好坏,在于对其正面和负面效应的评价:正面效应更多、创造了红利的方为良性竞争,否则为恶性竞争。&/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19ae04b7c7fd85ef00350_b.jpg& data-rawheight=&212&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19ae04b7c7fd85ef00350_r.jpg&&&/figure&&p&2009,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那是激烈竞争的缩影 来源:南方都市报&/p&&br&&ul&&li&&p&&strong&竞争正面效应的消退&/strong&&/p&&/li&&/ul&&p&企业间竞争比拼的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创新,政府间竞争比拼的是政策和制度的创新。&strong&地方政府竞争的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激励制度创新,并且极大地加快了制度改革在国内地方政府间传递的速度。&/strong&&br&&/p&&p&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学习先进国家制度,再结合实际需求,探索出了土地招拍挂、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产业培养、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创新,这些往往在几年内就被内陆的政府学习了去。要知道,中国和欧洲几乎一般大小,等于法国英国探索的新制度,几年内乌克兰罗马尼亚就用上了,这是非常难以想象的。然而,到了现在,作为曾经制度落后的国家,能现学现用的制度和政策很多都学完了,剩下的是沿海地区从各方面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制度,内陆政府还真难说用就用。&/p&&p&&strong&地方政府竞争的另一正面效应,在于两三千个地方政府“企业”放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积极的招商引资,&/strong&&strong&在繁荣时期获得了大量的资源。&/strong&但是在萧条时期,资本非常谨慎,加上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已渐渐变化,不再是低成本的盆地。招商引资虽然看似谁都能做,但是地方政府们慢慢发现,相对于靠人力,终究还是靠制度等软实力。&/p&&p&这时候,出击的仅有些强壮的狼(有竞争力的城市)能有肉吃,而越来越多的狼(普通城市)空手而归,投入如此巨大的行政资源可能得不偿失。而且,现在越来越多招商引资带来的GDP,不过是从河北撕到北京,或者从北京撕到天津,其实只是更改利税登记点,而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企业成长。&/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3eacec463dfd3c3e2d4f9b_b.jpg& data-rawheight=&456& data-rawwidth=&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3eacec463dfd3c3e2d4f9b_r.jpg&&&/figure&&p&要是没有创造红利,竞争不过是游戏&/p&&br&&ul&&li&&p&&strong&竞争负面效应的显现&/strong&&br&&/p&&/li&&/ul&&p&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没有新的政策制度可学习,而自己又没有主动创新的能力或权限。再加上两三千个地方政府只是仿拟的竞争,却不可能真的“你死我活”地撤换做的不好的市县政府,大多时候只是官员不好升迁罢了。&strong&其结果就是所谓的“惰政”,路径依赖地沿用之前抄来的发展方式&/strong&,甚至无法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有效的调整。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越发明显。&/p&&p&&strong&腐败问题,背后是竞争格局下市县政府高度经济自主权的代价。&/strong&近一两年,众多“能人”、“拆迁市长”查出腐败问题的不少。县委书记县长毕竟不是董事长或总经理,他们竞争的是GDP、形象工程和政绩,更直接点说是官位,而不是企业的利润(边缘谋生,微博网友)。在赋予他们灵活机变的自主权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力监督不足的阴影。&/p&&p&&strong&雾霾问题,背后是竞争带来的“公地悲剧”。&/strong&北京与河北,江苏与安徽,相互指摘争执再久也不会有结果。因为同级别的个体无权阻止对方,而每个个体都倾向于过度使用。这甚至无关道德批判,而是固有的制度缺陷,与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公共环境容易衰败是一个道理。&/p&&p&&strong&产业乏力问题,背后是竞争带来的“市场失灵”。&/strong&盲目的学习和跟风、缺乏区域间分工协调带来了产业的同质。而且由于招商引资是政府行为,使供给过剩得不到及时的市场反馈而越发严重。过于重视能立竿见影的外资引进,轻视内资培养,使得外资企业行政成本低廉,而走不通关系的本地中小企业行政成本高昂。&/p&&p&&strong&土地超发问题,背后是竞争带来的“市场失灵”。&/strong&在我上一篇文章&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704640#comment-&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 2016 年初上海房价一天飞涨 70 万元? - 周看看的回答&/a&中已有介绍。过去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国土部门,基本上是不怎么配合的。每一个城市都在或明或暗的多释放一些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最后可能就汇成了难以估量的系统性风险。&/p&&p&&strong&民生和公共服务问题,背后是竞争带来的顾此失彼。&/strong&洽谈项目、开展销会、跑部钱进……外国官员往往会惊异于中国地方官员的忙碌,以及如企业家一般的大量工作内容。然而,人或者机构的工作量总是有限的,难免在一些民生和公共服务问题上就放的少了。在貌似忙碌的“一事一议”、“事必躬亲”背后,更是制度建设的缺失。&/p&&br&&p&&strong&种种问题,当然并不是说是“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直接导致的,但是过度竞争一定起到了加剧的作用。&/strong&&/p&&br&&p&这个时候,代表狼群整体利益的“狼王”必须开始发声。不然群狼们在开始变得贫瘠的草原上找不到肉吃,只会徒劳的浪费能量,甚至在同类身上撕下肉来。&/p&&p&在今年的“两会”和“十三五”中,中央政府也正是如此,发出了指示转型的声音。&/p&&br&&p&&strong&4&/strong&&/p&&p&&strong&新的调控目的和手段:区域协调、人地挂钩、差别化考核&/strong&&/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9cc07bdd152c58db5a379f726a084d9_b.jpg& data-rawheight=&158&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79cc07bdd152c58db5a379f726a084d9_r.jpg&&&/figure&&br&&p&铺垫了那么多,终于说到今年所透出的一些信息了。&strong&“&/strong&&strong&十三五”规划&/strong&(年)因为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同时放出的信息过于庞杂,让我们仅摘取其中的几点要点,或许反而能够看出某个具体方向的明确指引。&/p&&br&&ul&&li&&p&&strong&区域协调&/strong&&/p&&/li&&/ul&&blockquote&&p&建立健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br&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资源开发补偿等区际利益平衡机制。(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p&&/blockquote&&br&&ul&&li&&p&&strong&“人地挂钩”&/strong&&br&&/p&&/li&&/ul&&blockquote&&p&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p&&/blockquote&&br&&ul&&li&&p&&strong&差别化考核&/strong&&/p&&/li&&/ul&&blockquote&&p&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健全差别化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实行分类考核的绩效评价办法。(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p&&/blockquote&&br&&p&&strong&区域协调,将使&/strong&&strong&地方政府在竞争关系以外&/strong&&strong&出现更多的合作、协调关系&/strong&。对于雾霾治理、产业协调、资源和生态跨区补偿的任务来说已经迫在眉睫。眼下虽然还不明确是中央政府直接协调,还是成立跨区域协调的专门机构,但是,应该要有比平级政府协调更有力的方式出现。&/p&&br&&p&&strong&“人地挂钩”是要根据全国人口流动来决定各地区的土地供给。&/strong&&strong&人口流出的缩减土地供给,人口流入的增加土地供给。这是极为重要和根本的事情,做好了将彻底改变从前的土地财政模式&/strong&&strong&,逐渐消除地方政府的卖地依赖。&/strong&那些没有活力、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却获得大量土地资源指标,上海深圳这样的经济龙头却指标紧缺、供给不足,推动房价暴涨——这样的倒挂现象将不再出现。一线城市的住房问题得到缓解,鬼城与空旷工业园区也将更少出现。如此规模的国土整体协调其他国家都未必有经验(想想美俄松散的联邦制,以及它们也没有纵向的土地供给管理),还涉及到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国土部等多部门的合作,是对我们国家宏观调控和治理能力的很大挑战,一旦做成了,我们的治理能力会上一个大台阶。&/p&&br&&p&&strong&差别化的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则是对过度同质竞争格局的釜底抽薪般的一招。&/strong&各个城市的经济体量、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区域定位和职能越发不同,赋予当地政府的任务自然应当不同,有怎么能适用同样的GDP挂帅的考核标准呢?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概念自2011年提出之后,在应用方面一直不甚明确,因为不像有卫星辅助的、定量的、用来管土地供给的国土规划,以及技术性更强的、用来管市场管项目的城镇规划。现在却总算明确了&strong&主体功能区的任务:&/strong&&strong&就是(中央)政府用来管(地方)政府的&/strong&。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划定差别化政策的适用地区,也划定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适用地区,可谓正得其所。&/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f28e01a7ec99b104e96e_b.jpg& data-rawheight=&426& data-rawwidth=&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f28e01a7ec99b104e96e_r.jpg&&&/figure&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p&&br&&p&区域协调、人地挂钩、差别化考核,这三点只是瓦解地方政府过度竞争,走向宏观调控的几个主要方面,“十三五”中还有许多相关的内容,例如“解决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财税改革,等等。种种迹象,字里行间都指向了:&/p&&br&&p&&strong&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刻,我们需要,也正在走向一个更加重视宏观调控和区域协调的发展格局。&/strong&&/p&&br&&br&&p&&strong&5&/strong&&/p&&p&&strong&城市展望:座次已定之后&/strong&&/p&&p&《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p&&p&有人说,“这个报告吵得沸反盈天,上海哭了,北京怒了,广州傻了,青岛笑了,大连呆了,天津火了……”&/p&&p&而实际上,这不过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城市排名的其中一个,是那个激烈竞争时期的缩影。&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1c4b972a3d846ae26a3ef_b.jpg& data-rawheight=&396&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1c4b972a3d846ae26a3ef_r.jpg&&&/figure&&p&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排名频出 有意思吗? 来源:山东商报&br&&/p&&br&&p&&strong&而现在,我们要知道,国内城市间的竞争已经准备落幕了。&/strong&&/p&&br&&p&在改革开放初始时,每个城市都不清楚自己在全国到底是个什么位置,就像众多的个体户还不知道自己未来可能会坐拥万金。“不负春光 野蛮生长”说的正那是个野蛮而美好的时代,对城市和个人都一样:大家都是从零开始,摩拳擦掌,想做就做,一切都是未知,一切充满可能。&/p&&p&而现在,一个城市再说自己不清楚自己在全国体系中的大概位置,就像一个人再说不清楚自己收入处于哪个阶层一样,未免就有些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在经济环境不再繁荣的年代,竞争的负面效应频出,不再有机会让每个城市都去均等的享有最大的经济发展自由。&/p&&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136b6b154f08a021fad021d828e1d99_b.jpg& data-rawheight=&466& data-rawwidth=&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136b6b154f08a021fad021d828e1d9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4f417adc3cd_b.jpg& data-rawheight=&472& data-rawwidth=&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4f417adc3cd_r.jpg&&&/figure& 中国夜景灯光地图,灯光基本能代表发展程度,可以看出地区间的差距显著拉大 来源:NASA-NOAA&/p&&br&&p&&strong&全面竞争格局,将在宏观调控下,变成分门别类、局部竞争的格局。&/strong&&/p&&br&&p&&strong&继续拿狼群来比喻,那就是有些狼会变回狗,负责看家;那些强壮的狼会吃饱喝足,去和草原上与其他的肉食动物争锋。&/strong&“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十三五” 第三十三章)已经透露了这个讯息,那就是这些地区才是真正冠以“世界级”,从前城市规划里把自己定位于各种“世界XX中心”的那上百个城市可要重新掂量掂量自己了。&br&&/p&&p&最近有篇挺火的文章名字叫“被割裂的北上广深”,“割裂”一词用的好,很好的表达了人们心中既有的观念,觉得好像北上广深原本和其他地方连成一块似的。没错,最初深圳也不过是个小渔村,然而,现在已经不复从前大家都差不多,都有机会发展经济的时代。&/p&&p&&strong&从今以后,北上广深,或者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就是要成为吸取全国精华的三个庞大的巨兽&/strong&,它们还在竞争,但是是去和美国东海岸(纽约)、五大湖(芝加哥)、西海岸(洛杉矶)城市群,英伦城市群(伦敦),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巴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东京)这些世界上其他同样庞大的城市群征战。这群巨兽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精华所聚,它们在争夺全球的权力、资本、人才和创新,它们的胜负事关一国国运,乃至未来世界的走向。&/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b3ac8e2dcc733f86ea60f_b.jpg& data-rawheight=&595& data-rawwidth=&1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b3ac8e2dcc733f86ea60f_r.jpg&&&/figure&(点开大图)2012年世界夜景灯光地图,几大城市群清晰可见 来源:NASA-NOAA&/p&&br&&p&&strong&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并不是说地方政府的竞争会完全消失,但是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strong&。并且不都是比拼经济发展,三四线城市间会互相竞争公共服务水平,产粮县和产粮县之间会竞争粮食生产。就像是对负责看家的一部分狼群成员来说,能够看护好幼崽,保障后方的安定,在狼王眼中,对整体的作用可能还大于它们费老劲出去争来的几两瘦肉。&/p&&p&而某些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地震断裂带上的城镇,那真真是它们不发展还比发展了对整体的贡献大一些。上游建个小化工厂小水泥厂,造成的污染损失可能还大于创造的GDP,还是过剩产能。过去,它们是无奈被分税制以及地区竞争格局绑架,不得不走招商引资、土地财政、工业化的路径,否则连当地的现状都难以维持下去。而以后,可能它们只要安静呆着,就有足够的钱可拿。生态保护补偿的方式建立起来,会从全国层面去补偿他们未发展的错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中央政府更多补贴。&/p&&br&&p&&strong&在分门别类,局部竞争的格局下,“城市竞争力排名”,“城市战争”之类的提法失去意义。&/strong&&/p&&br&&p&虽然在上一个时期还算吃香,但现在就说不定只是地产商们的把戏或者媒体们的狂欢了。把不同职能不同定位的城市放在一起比较,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谁也不用“哭了”、“怒了”、“笑了”。因为本来就分工不同,一线城市负责挣钱养家,边远山区负责貌美如花。&/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66f738e4c94a961cb575ebc_b.jpg& data-rawheight=&360& data-rawwidth=&6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66f738e4c94a961cb575ebc_r.jpg&&&/figure&&br&&p&&strong&在分门别类,局部竞争的格局下,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先在全国体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strong&。&/p&&p&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是第一步,然后试图去与同样位置的城市竞争和超越,要是一开始把自己的门类定错了,既不能换来有效的发展,也不会得到上级的认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0c25dca82_b.jpg& data-rawheight=&396& data-rawwidth=&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0c25dca82_r.jpg&&&/figure&&br&&p&&strong&座次已定,抢凳子的游戏已经结束了,现在是排排坐吃果果的时间&/strong&&/p&&br&&br&&br&&p&&strong&结语&/strong&&/p&&p&本文的逻辑是:&/p&&p&① “地方政府竞争”模型,是指两三千个地方政府像企业一般比拼经济发展的经济格局。&/p&&p&② 由于国际的繁荣环境和国内的改革红利,地方政府竞争助力了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p&&p&③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从繁荣时期走向收缩时期。&/p&&p&④ 竞争格局逐渐不适用,不适用性表现在竞争正面效应减少而负面效应加剧。&/p&&p&⑤ “十三五”规划提出区域协调、人地挂钩、差别化考核等新的调控目的和手段,透露出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趋势,竞争格局开始崩解。&/p&&p&⑥ 国内城市间的竞争将相对减弱,形成分工体系&/p&&p&⑦ 对城市而言必须对竞争保持清醒,找准自身定位可能更为重要&/p&&br&&p&当然,国家经济格局这样的宏观变化,也是以数以五年计的宏观时间尺度去进行。而我在此,仅仅是以“十三五”规划发布的当前,作为一个观察宏观变化的节点。&/p&&br&&p&至于后来的转变发展,让我们随着我们的国家一起期待。&/p&&br&&br&&br&&p&---------------&/p&&p&&em&图片来源:除已标注外,来源网络&/em&&/p&&p&&strong&&em&城市周看&/em&&/strong&&em&
为思维寻找盲点,为城市寻求共识&/em&&/p&&p&&em&微信订阅:cityzhoukan&/em&&/p&
“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崩解,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再兴 (说的是国内,但是也与国际形势有关,再看到前头有个国内基层自治的答案,也就强答一记吧) “两会”结束,“十三五”出台,众说纷纭。除了说出来的话,比如医保、社保、环保、温饱这些热点话题,我们还…
&p&写完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触是三个字”不得已”,苏北的相对落后,苏南的富庶,是客观条件决定的,是“不得已”,苏北人民面对并且做出了极大的抗争(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疏浚等),在面对地域差异时能多一点宽容和理解,那么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神也会变得温和些。&/p&&br&&br&&br&××××××××××分割线×××××××××××××&br&&br&&p&首先定性定量,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地级市(没错,操江淮官话的镇江主城和南京官话的句容也属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外加地处江苏西南地区的省会南京。共12个地级市,1个副省级城市。下面是2014年江苏各地级市的GDP。&/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da9b0d2a67c51d11cc08c_b.jpg& data-rawheight=&888& data-rawwidth=&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da9b0d2a67c51d11cc08c_r.jpg&&&/figure&&p&除苏南地区以外的9市,2014年GDP平均值为4076亿元,江苏省范围内与苏南三小龙的常州市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全国什么水平?高于全国排名第42的昆明市(3712亿,云南第1),略低于鄂尔多斯(4162亿,内蒙古第1),9市中GDP最高的南京市全国排名第11,最低的宿迁市全国排名第95.高于兰州市(1905亿,甘肃第1)。&/p&&p&&br&&br&单列出苏北5市,平均GDP(3030亿)也仅仅比福建第2的厦门市稍低(3273亿),高于广东省第6的惠州市(3000亿)。平均人均GDP 4.8万元,也高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和直辖市重庆。&/p&&p&&br&&br&所以苏中,苏北特别是苏北地区的所谓欠发达,是相对于江苏省内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p&&br&&p&下面从地理和农业,物流的视角看看江苏省的南北差距一些原因。&/p&&p&谈到农业,就不得不说到净初级生产力(NPP),也就是自然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能力,这直接决定了土地的富饶程度,粮食产量,农业时代的人口数量,是初级生产力!&/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280abfe8098fbef2ff8bdfbcd786735_b.jpg& data-rawheight=&355& data-rawwidth=&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280abfe8098fbef2ff8bdfbcd786735_r.jpg&&&/figure&江苏省
多年平均 NPP 影像&br&&br&NPP&br&
Down to per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br&城市
gC / ( m2-a)&br&南通
693. 57&br&盐城
(盐碱地较多,然并卵)&br&苏州
611. 19&br&泰州
596. 74 &br&无锡
595. 66 &br&镇江
585. 97&br&常州
571. 12 &br&扬州
560. 17 &br&南京
550. 15 &br&宿迁
13 &br&连云港
22 &br&淮安&br&&br&
&br&徐州&br&
72&br&&br&&br&上图和表格为00年到06年江苏省多年的平均NPP影像及具体数值,颜色越深代表NPP越高,也就是单位土地产出的粮食越多,供养的人口越多。&br&由图可见,江苏省内东南部地区NPP值高于西北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NPP值高于内陆地区,苏南平原的NPP值总体高于江淮平原和苏北黄淮平原. 同时还要考虑到苏南地区经济发达,人为开发导致的植被面积减少,降低了现代苏南NPP的均值。也就是说在农业时代江苏南北的NPP值差距会更大。&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d935586fec3badec2b2cad_b.jpg& data-rawheight=&395&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d935586fec3badec2b2cad_r.jpg&&&/figure&&br&淮河,黄河因素&br&&br&历史上淮河曾经有独立的入海口,12世纪20年代以前淮水从河南往东至苏北盱眙折向淮安市从响水县南部入海,哺育和灌溉了苏北淮河流域的地区。之后黄河改道,夺淮入海,侵占了淮河的出海口,成了黄淮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严重阻碍了苏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如此反复近千年。&br&&p&直到建国后的1950年,淮河再次泛滥,在毛泽东” 从长期的远大的利益着眼,根本地解决淮河问题”的指示下,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开工, 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流经洪泽,清浦,淮安,阜阳,射阳,滨海等六县(区),引淮水从扁担港口入海。修建了全长168公里人工河道,一可排淮洪入海,二可引洪泽湖水和黄河水进行灌溉之用。至此黄淮水灾的的阴影才从苏北人民的心中抹去,历史应该记住这个伟大的工程和背后的建设者! &/p&然而将近800年的泛滥侵害,严重阻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年年逃荒,哪有心思搞经济建设?哪有时间耕田?哪有时间读书? &br&明朝小说《喻世明言》有一出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讲大明弘治年间,黄贞女随父亲从南京应天府一路顺江而上贩香到庐州府的前后故事,撇去情节不表,如果是黄贞女父女生在苏北,哪能一船而上便利的做买卖?先走个十天半个月旱路。安全和货物质量都是问题。&br&听过一个段子,苏州刚解放那会儿,安排旧社会佃农忆苦思甜,揭发地主老财,辛辛苦苦搭好台子,组织各路群众听讲,谁知佃农兄弟无比憨厚的夸道,给这儿的地主干活儿好!一天能吃一顿白米饭呢! 还不用逃荒!虽是段子,但听者应唏嘘!&br&&br&苏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了更多的粮食,养育了更多人口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口涌入,有利于形成初级的雇佣关系,即地主和佃农关系,耕读之家和有闲阶级的形成,使苏南子弟更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去,掌握国家权力反哺故乡,提高整体居民素质,促进契约精神和商业精神的发展,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br&&br&再来看看物流条件&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02f74a886bba563e20d09e_b.jpg& data-rawheight=&365& data-rawwidth=&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figure&苏南港口: 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港,江阴港,常州港,镇江港.&br&&br&苏中,苏北港口: 南京港,扬州港.,盐城大丰港,连云港.&br&&br&说道苏南港口,就不得不提到上海港的辐射效应,上海港地处长江出海口,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站全国20%.,每月国际集装箱航班近2000班. 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可以全天候挂靠. 苏南各个港口货物可以用日班驳船从上海港接驳,。&br&就进口而言,苏南的中转货量就占了上海本港货物的40%强. 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苏南地区,早就发展成为配套上海和华东大宗物资的堆存基地.以及加工业基地.&br&君以为苏南仅仅是因为借道上海港中转才在集装箱货物上有优势?才不呢!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京以下全程12.5米一级航道(5000吨船舶可运行).满载世界各地大宗货物的5万吨排水量的灵便型散货船可以从太平洋一路开进太仓港和沿途各个苏南港口,无需中转,无需等待潮汐. 而运费上几乎和上海卸货持平,堆存费,操作费则大大降低. 更可以方便接驳支线平底船和大湖型船将物资分拨到江浙赣各个东南发达省份。&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fa5b6e65e_b.jpg& data-rawheight=&377&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fa5b6e65e_r.jpg&&&/figure&昨天拍摄的太仓港,右边远处就是原木堆存基地.远处有木材散货船在装卸.&br&&br&&strong&太仓港:&/strong& 全国第一大木材进口港,第一大板材堆存基地,全华东唯一木材熏蒸基地.通航水深12.5米,可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全天候进出. 加工腹地为浙江南浔的地板厂和其他东南发达省份的木材加工区域.公路或江船分拨,途中全程1,2级航道.&br&&p&&strong&常熟港:&/strong& 全国第一大纸浆基地, 通航水深12.5米,5万吨级散货船可满载进出.从智利过来的纸浆散货船可以直接开进常熟卸货.各位华东/华西朋友用的餐巾纸,卫生棉,宝宝的尿不湿的原材料多数是在常熟分拨的.&/p&&strong&张家港港:&/strong& 全国第一大棉花装卸港口,第一大高端木材装卸港口, 省内唯一整车进口口岸,码头最大靠泊能力5万吨. 面向全长江流域进行进口棉花分拨,高端木材主要流向本省加工厂和浙江东阳木材基地。&br&&p&&strong&江阴港:&/strong& 全国最大的进口矿石港口之一,前沿水深15米,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p&&strong&镇江港&/strong&:全国重要的矿石和硫磺装卸口岸,最大靠泊能力4.5万吨。&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d0ef6e22742_b.jpg& data-rawheight=&731& data-rawwidth=&7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d0ef6e22742_r.jpg&&&/figure&&p&苏中,苏北港口与河道示意图.&/p&&br&&p&&br&&br&反观苏北,苏中,除南通外,基本只靠京杭大运河(苏北运河)支撑内河运输,而规模以上海港只有连云港和大丰港.经济腹地基本就是本省,安徽由南京覆盖,河南,山东则由青岛港覆盖。&/p&&br&&strong&苏北运河&/strong&: 辐射扬州,淮安,宿迁,徐州一线,主干691.2公里,2010年以后才建设成为全线二级航道, 2006年的数据是二级474.5公里,三级216.7公里. 三级航道什么概念?只能通行1000吨的船舶,还不够分拨苏南5万吨级散货船一个仓的货物. 重工业需要的煤,矿等物质需要多批次抵达,对物流管理和生产计划都是挑战.&br&&strong&连申线&/strong&:辐射盐城泰州一线, 主干558.1公里,全程三级航道,大宗货物运输能力相较苏南可以略去不表.&br&&br&&p&&strong&大丰港 &/strong&大丰港开港之前整个江苏省从连云港一直到上海1040公里长的海岸线竟然没有一个规模以上海港,水深条件和经济腹地都没法支撑. 大丰港是天生高复帅,航道水深常在 15 米 左右,可进出 10 万吨级海轮,防风良港,全年不冻。只是据说大丰港的选址最早还是日本人的水文数据支撑的.还是据说,江苏省政府为了平衡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将张家港就要吃到嘴里的东风悦达起亚项目安排给了盐城. 所以大丰港最早的国际集装箱航线是服务东风悦达起亚的韩国线.&/p&&p&就在近年,大丰港大力推进国际航运业务时,直线驳船的安排上主要用更远的宁波港作为母港而不是原则班次更多,效率更高的上海港.&/p&&p&同时,大丰港缺少铁路配套,经济腹地极其有限,主要就是盐城和淮安两市和宿迁的一部分.&/p&&p&而两市GDP相加也仅刚超过南通市.所以江苏省把大丰港定性为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性港口是绝对正确的.&/p&&p&&strong&连云港 &/strong&本是江苏自然条件最好的港口,有能力靠泊30万吨级船舶.省政府也给予厚望的定性为国际性、综合性远洋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2009年前连云港铁路归山东济南路局管辖.时至今日国际干线班轮的靠泊几乎全部挂靠青岛港,与连云港用驳船衔接. 连云港港的木材的最终目的地也多是山东境内的板材厂和木材加工厂,矿石货物的铁路运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p&&p&物流和地理条件绝对是制约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p&&br&&p&铁路部分,其他答主已经有了很好的论述,而文化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衍生,是一而二的关系.就不赘述了. &/p&以上
写完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触是三个字”不得已”,苏北的相对落后,苏南的富庶,是客观条件决定的,是“不得已”,苏北人民面对并且做出了极大的抗争(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疏浚等),在面对地域差异时能多一点宽容和理解,那么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神也会变得温和…
很好的问题,高票回答从学术等角度讲的已经很到位了。这里,我想更多的从我个人感受的角度聊一聊。&br&&br&看到&a data-hash=&2ba6c271fe1e8cc380fefc2a8b833ab3& href=&//www.zhihu.com/people/2ba6c271fe1e8cc380fefc2a8b833ab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扣小米& data-hovercard=&p$b$2ba6c271fe1e8cc380fefc2a8b833ab3&&@扣小米&/a&提到了德国经济学家&b&Carsten Herrmann-Pillath(何梦笔)&/b&和他很早以前的文章,如“&b&政府竞争:大国体制转型理论的分析范式&/b&”,我想借此机会补充一点这方面的讨论,顺便更新下他和我还有另一个俄罗斯同事近期发表的一篇关于中国经济整合(economic integration)与政治文化对经济影响的文章(老扣你应该读过了),也算是他时隔多年后在这个领域的一个比较偏计量方面的补充(&a data-hash=&c9cee996cdef11fc& href=&//www.zhihu.com/people/c9cee996cdef11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慧航& data-hovercard=&p$b$c9cee996cdef11fc&&@慧航&/a&,计量方面请轻拍,多交流),毕竟他过去的文章以理论范式和案例研究为主。&br&&br&当然,&b&对制度经济学和政府竞争等有兴趣的&/b&,我还强烈建议读一下何梦笔精编的,由社科院冯兴元老师等引进翻译的&b&“秩序自由主义”&/b&,弗赖堡学派(秩序自由主义),经典中的经典 - &b&读过后会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b&。&br&&br&&a data-hash=&c9cee996cdef11fc& href=&//www.zhihu.com/people/c9cee996cdef11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慧航& data-hovercard=&p$b$c9cee996cdef11fc&&@慧航&/a& 提到了周黎安,我对他的印象很深。记得读博那会儿,国外搞中文书不方便,当时又对分权和政府竞争很有兴趣,好不容易弄到一本张军和周黎安编的“&b&为增长而竞争&/b&”,爱不释手,直到把书翻烂(literally的烂)。这本书是个合集,收编了国内这个领域的一些比较好的文献,包括高票两位提到的几篇,但是好像没有提到&b&复旦的张军&/b&,这里补上,也许对有兴趣的朋友有用:&br&&ul&&li&&b&改革以来中国的官员任期,异地交流与经济增长 - 来自省级经验的证据&/b&,张军,高远&br&&/li&&li&&b&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分权竞争,政府治理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决定&/b& -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li&&/ul&当时对产权制度也很有兴趣,所以另一本我读的感触很深的书确实也是前面提到过的&b&张五常&/b&那本“&b&中国的经济制度”&/b&,以及他的老师&b&Alchian&/b&的文集两本&b&:“Choice and Cost under Uncertainty”和“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Behaviour”&/b&,推荐&b&。&/b&&br&&br&话说回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制度确实如前所述一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然而,就像题主问到的,这个制度是否还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我的回答比较直接 - &b&不是&/b&。&br&&br&当然,这个回答主要是基于我们这篇paper的结论,&b&所以只是一家之言&/b&。简要来说,我们以地级市(prefectures)为基本单元,&b&比较同一省内和相邻不同省内地级市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有多强(&/b&growth spillover,即co-movement of growth rates between prefectures)- &b&如果发现省内的地级市之间溢出效应显著(i.e. 经济相对整合),而跨省间的不显著,那么就说明省行政边界在经济分割(economic fragmentation)上扮演了角色&/b& - 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省级地方保护主义的量化体现(对于省级地方保护主义,或者省级经济分割,四十年前国外学者&br&Donnithorne(1972)给出过很形象的定义,把它叫做中国的细胞元经济(cellularity))。&br&&br&&b&下图简单解释了我上面提到的省间与省内经济溢出效应(拿宁夏与甘肃两个省举例):&/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81cff5fcef6bf35eef77e_b.pn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81cff5fcef6bf35eef77e_r.png&&&/figure&&b&计量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两种&/b&:&b&dyads回归以及空间计量&/b&(Moran's I, Geary's C; spatial lag & spatial error models以及generalized spatial model(GSM)),同时做了很多稳健性测试(robustness checks),这里就不细讲了。总之,我们发现:&b&省行政边界确实阻碍了不同省间相邻地级市的经济溢出,而省内相对就没有这种现象,经济更整合。同时,东部沿海省份这种情况最明显&/b&。&br&&br&这篇论文还探索了文化区域(方言做proxy)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文化和省边境之间(culture vs politics)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显著。&b&当然,这些都是用数据和模型来描述现象,而现象的背后解释我觉得&/b&&a data-hash=&2ba6c271fe1e8cc380fefc2a8b833ab3& href=&//www.zhihu.com/people/2ba6c271fe1e8cc380fefc2a8b833ab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扣小米& data-hovercard=&p$b$2ba6c271fe1e8cc380fefc2a8b833ab3&&@扣小米&/a&和&a data-hash=&c9cee996cdef11fc& href=&//www.zhihu.com/people/c9cee996cdef11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慧航& data-hovercard=&p$b$c9cee996cdef11fc&&@慧航&/a&&b&的回答恰到好处&/b&。&br&&br&这里附上论文的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conomic integration in China: Politics and cul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如果需要全文,可以私信我。&br&&br&最后,&b&对于地方政府竞争制度(横向竞争)上的修修补补&/b&,贴张图引用一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4331cee5de791b7828b37af_b.png&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4331cee5de791b7828b37af_r.png&&&/figure&&br&欢迎交流指正。
很好的问题,高票回答从学术等角度讲的已经很到位了。这里,我想更多的从我个人感受的角度聊一聊。 看到提到了德国经济学家Carsten Herrmann-Pillath(何梦笔)和他很早以前的文章,如“政府竞争:大国体制转型理论的分析范式”,我想借此机会补充一…
补充&a href=&//www.zhihu.com/people/ccd3022472dbaf5e0b1ceda& data-hash=&ccd3022472dbaf5e0b1ced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ccd3022472dbaf5e0b1ceda&&@肖寒&/a&的论文列表,见&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uanlan.zhihu.com/p/3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9545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感谢 &a data-hash=&370d8ebf8e211c27d943b5cb391136bf& href=&//www.zhihu.com/people/370d8ebf8e211c27d943b5cb391136b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方亮& data-hovercard=&p$b$370d8ebf8e211c27d943b5cb391136bf&&@方亮&/a& 的邀请。&br&&br&首先,在最近几年出版的畅销书中:&br&&ul&&li&经济学明星夫妻档 + 师生恋 Abhijit Banerjee 和 Esther Duflo 合著的 &i&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i& (2011);&/li&&li&超级明星经济学家 Daron Acemoglu 和政治经济学家 James Robinson 合著的 &i&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i& (2012);&/li&&li&去年“诺”奖得主 Angus Deaton 的 &i&The Great Escape: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i& (2013) &/li&&/ul&这三本都是不错的发展经济学大众读物,并且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书名分别为《&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n/dp/B00BTYBSZ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贫穷的本质&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n/dp/B00XPEOVQ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家为什么会失败&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n/dp/B00M1BRAU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逃离不平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出于销量的考虑,畅销书的深度和严谨度肯定是不及学术论文和专著的。因此,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领域,那就得去读最近 20 年的学术论文了。至于流派什么的不是很清楚,因为当代经济学只分主流和非主流。若想要了解发展经济学更早以前的历史和方法论,可以去读 Paul Krugman 的文章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rojasdatabank.info/krugman1994.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Fall and Ris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i class=&icon-external&&&/i&&/a&。若想要了解发展经济学近年来的方法论之争,可以去读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JEP)&/i& 在 2010 年的一期专题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eaweb.org/issues/14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ymposium: The Agenda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下面按研究主题稍微列几篇论文,主题之间或多或少有联系。入门可以从 &i&JEP&/i& 上的文章读起,至于其他期刊,读者须有中级以上的理论知识储备,教材可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经济学入门读物哪本比较好? - 知乎用户的回答&/a&和&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计量经济学最好的教材是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a&这两个回答。&br&&br&发展中国家农业:&br&&ul&&li&Binswanger, H.P. and Deininger, K., 1997. Explaining Agricultural and Agrarian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i&, &i&35&/i&(4), pp.&a href=&tel:&&&/a&.&br&&/li&&/ul&农村土地市场:&br&&ul&&li&Besley, T., 1995. 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Ghana. &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i&, &i&103&/i&(5), pp.903-937.&/li&&li&Banerjee, A.V., Gertler, P.J. and Ghatak, M., 2002. Empowerment and Efficiency: Tenancy Reform in West Bengal. &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i&, &i&110&/i&(2), pp.239-280.&br&&/li&&/ul&农村信贷市场:&br&&ul&&li&Morduch, J., 1999. The Microfinance Promise. &i&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i&, &i&37&/i&(4), pp.&a href=&tel:&&&/a&.&br&&/li&&li&Burgess, R. and Pande, R., 2005. Do Rural Banks Matter? Evidence from the Indian Social Banking Experiment. &i&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i&95&/i&(2), pp.780-795.&br&&/li&&li&Cull, R., Demirgü?-Kunt, A. and Morduch, J., 2009. Microfinance Meets the Market.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i&, &i&23&/i&(1), pp.1-30.&br&&/li&&/ul&农村地区风险与保障:&ul&&li&Townsend, R.M., 1995. Consumption Insurance: An Evaluation of Risk-bearing Systems in Low-Income Economies.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i&, &i&9&/i&(3), pp.83-102.&br&&/li&&li&Ligon, E., Thomas, J.P. and Worrall, T., 2002. Informal Insurance Arrangements with Limited Commitment: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Village Economies. &i&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i&, &i&69&/i&(1), pp.209-44.&/li&&/ul&贫穷与不平等:&br&&ul&&li&Foster, J.E. and Sen, A.K., 1997. On Economic Inequality: After a Quarter Century. Annex to the Enlarged Edition of &i&On Economic Inequality&/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br&&/li&&li&Davidson, R. and Duclos, J.Y., 2000. Statistical Inference for Stochastic Dominance an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Econometrica&/i&, &i&68&/i&(6), pp.&a href=&tel:&&&/a&.&br&&/li&&li&Banerjee, A., Mookherjee, D., Munshi, K. and Ray, D., 2001. Inequality, Control Rights, and Rent Seeking: Sugar Cooperatives in Maharashtra. &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i&, &i&109&/i&(1), pp.138-190.&br&&/li&&li&Besley, T. and Burgess, R., 2003. Halving Global Poverty.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i&, &i&17&/i&(3), pp.3-22.&br&&/li&&/ul&性别:&br&&ul&&li&Udry, C., 1996. Gend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Household. &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i&, &i&104&/i&(5), pp.&a href=&tel:&&&/a&.&br&&/li&&li&Pitt, M.M. and Khandker, S.R., 1998. The Impact of Group‐ased Credit Programs on Poor Households in Bangladesh: Does the Gender of Participants Matter?. &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i&, &i&106&/i&(5), pp.958-996.&br&&/li&&li&Mammen, K. and Paxson, C., 2000. Women's Work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i&, &i&14&/i&(4), pp.141-164.&br&&/li&&li&Chattopadhyay, R. and Duflo, E., 2004. Women as Policy Makers: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Policy Experiment in India. &i&Econometrica&/i&, &i&72&/i&(5), pp.&a href=&tel:&&&/a&.&/li&&/ul&教育:&br&&ul&&li&Jacoby, H.G. and Skoufias, E., 1997. Risk, Financial Markets, and Human Capital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i&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i&, &i&64&/i&(3), pp.311-335.&br&&/li&&li&Duflo, E., 2001. Schooling and Labor Market Consequence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in Indonesia: Evidence from an Unusual Policy Experiment. &i&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i&91&/i&(4), pp.795-813.&br&&/li&&li&Glewwe, P., 2002. Schools and Skil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ducation Policies and Socioeconomic Outcomes. &i&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i&, &i&40&/i&(2), pp.436-482.&/li&&li&Rosenzweig, M.R., 2010. Microeconomic Approaches to Development: Schooling, Learning, and Growth.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i&, &i&24&/i&(3), pp.81-96.&br&&/li&&/ul&营养与健康:&ul&&li&Strauss, J. and Thomas, D., 1998. Health, Nutr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i&, &i&36&/i&(2), pp.766-817.&br&&/li&&li&Dercon, S. and Krishnan, P., 2000.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Risk Sharing within Households in Rural Ethiopia. &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i&, &i&108&/i&(4), pp.688-727.&/li&&li&Miguel, E. and Kremer, M., 2004. Worms: Identifying Impacts on Education and Health in the Presence of Treatment Externalities. &i&Econometrica&/i&, &i&72&/i&(1), pp.159-217.&br&&/li&&li&Das, J., Hammer, J. and Leonard, K., 2008. The Quality of Medical Advice in Low-income Countries.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i&, &i&22&/i&(2), pp.93-114.&br&&/li&&/ul&国际援助:&br&&ul&&li&Burnside, C. and Dollar, D., 2000. Aid, Policies, and Growth. &i&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i&90&/i&(4), pp.847-868.&br&&/li&&li&Hansen, H. and Tarp, F., 2001. Aid and Growth Regressions. &i&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i&, &i&64&/i&(2), pp.547-570.&br&&/li&&li&Reinikka, R. and Svensson, J., 2004. Local Capture: Evidence from a Central Government Transfer Program in Uganda. &i&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i&, 119(2), pp.679-705.&br&&/li&&/ul&制度:&br&&ul&&li&Acemoglu, D.K., Robinson, J. and Johnson, S., 2001.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i&91&/i&(5), pp.&a href=&tel:&&&/a&.&br&&/li&&li&Acemoglu, D., Johnson, S. and Robinson, J.A., 2002.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i&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i&, &i&117&/i&(4), pp.&a href=&tel:&&&/a&.&br&&/li&&li&Levine, R., 2005. Law, Endowments and Property Rights. &i&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i&, &i&19&/i&(3), pp.61-88.&br&&/li&&/ul&腐败:&br&&ul&&li&Shleifer, A. and Vishny, R.W., 1993. Corruption. &i&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i&, &i&108&/i&(3), pp.599-617.&/li&&li&Mauro, P., 1995. Corruption and Growth. &i&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i&, &i&110&/i&(3), pp.681-712.&/li&&/ul&中国:&br&&ul&&li&Lin, J.Y., 1992.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i&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i&82&/i&(1), pp.34-51.&br&&/li&&li&Li, W., 1997. The Impact of Economic Reform on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State Enterprises, . &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i&, &i&105&/i&(5), pp.&a href=&tel:&&&/a&.&br&&/li&&li&Jacoby, H.G., Li, G. and Rozelle, S., 2002. Hazards of Expropriation: Tenure Insecurity an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 &i&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i&92&/i&(5), pp.&a href=&tel:&&&/a&.&/li&&/ul&&br&除了 &i&JEP&/i& 上的文章,这里故意忽略了最近 10 年里产生的前沿研究。这些文章已经超出了题目中“进阶”的范围,而且实在太多,一下子也列不过来。此外,宏观经济增长方面的论文也没有列出来。写到这里,即使作为一个入坑有一段时间的学员,也不得不感叹经济学的博大精深。
补充的论文列表,见 感谢
的邀请。 首先,在最近几年出版的畅销书中: 经济学明星夫妻档 + 师生恋 Abhijit Banerjee 和 Esther Duflo 合著的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
&p&&b&一、洪水之源&/b&&/p&&br&&p&我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8ffaad2bc1e94f2f550f02eb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疯狂的资本(上)&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文章的最后,我用了一张图,讲的是中国货币总量的数据:&/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ee812bb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ee812bb2_r.jpg&&&/figure&&p&上面这个数据只写到了 14年,来看一个最新的数据:26年 来,中国 M2 数据自 1990年12月 的 1.53 万亿,增长至 2016年1月 份的 141.63 万亿,增长近百倍。&/p&&br&&p&那么这个 M2 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点讲,M0 是流通中的现金,M1 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包括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a13b9e2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a13b9e2ba_r.jpg&&&/figure&&br&&p&经济学的普遍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会通过降息、降低储备金率、调整贴现政策等积极地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或出现过高通货膨胀影响民生的时候,会实行加息等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当然这是最简单最入门的解释,至于更复杂的经济形势比如滞涨等,与本文中心思想无关就不做介绍了。&/p&&br&&p&国家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有一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会使我们普通民众的财富贬值,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钱便 “毛” 了。但是凭空这多出来的这笔钱是谁赚了呢,是国家赚了,是某些特定的特权阶级赚了。可以理解为,大量的增加 M2 是一次国家对普通民众一次温和的 “剪羊毛” 行为。&/p&&br&&p&我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bff275d46d168f9844d1ebacc5d70ec6%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被吞噬的中产阶级&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文章里讲过,98年前后国家通过百万工人大下岗、取消福利分房、取消国家养老、取消福利医疗福利教育、国企私有化改革,这些政策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强行的把财富从普通民众中剥离出来,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其中,通货膨胀政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我们可以去问一下父母,他们记忆中一个月工资从 50 涨到 300 用了多少年,从 300 涨到 3000 又用了多少年。所以说彼时的政府政策逻辑性是非常一致的——为了发展经济,只好牺牲你们草民了,sorry。&/p&&br&&p&日央行发布消息,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strong&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指的是银行可以用现有的信贷资产(也就是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去质押,获得新的资金&/strong&。这是类似于美国Q3的一种操作方法。很简单,商业银行贷款后,把借条给央行,央行闭着眼收购这些借条,&strong&商业银行手里就会有无穷无尽现金&/strong&。可见,中央是铁了心想用积极地货币政策来一次大刺激了,普遍认为,这次的刺激程度远超当年的“四万亿”。&br&&/p&&br&&p&最讽刺的是,当年央视新闻评论,经常嘲笑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日本的安倍经济学,认为他们不过是洪水漫灌,但是,真的不提提我们自己国家么……&/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ebbbba632a3c_b.pn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ebbbba632a3c_r.png&&&/figure&&br&&p&从 M2/GDP 角度分析,截至去年底,中国、美国、日本的这一数据分别为 2.06、0.69 和 1.84 倍,中国这一数据也显著高于美国和日本。&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09c7101feac8dd378b37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09c7101feac8dd378b37b_r.jpg&&&/figure&&br&&p&初中政治课本里(我那个时候上的是人教版老课本,初三),讲通货膨胀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strong&“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变相的剥削人民的财富,使人民财富无法积攒,只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剪羊毛’中不断贬值。&/strong&”&/p&&br&&p&讲真,你们真不要嫌弃我们的政治课本、历史课本,你要真用心读、学会了,会发现里面讲了很多很可怕的事情。有时候你会怀疑编教材的老师就是故意的高级黑。&/p&&br&&br&&p&&strong&二、股市之后是楼市&/strong&&/p&&br&&p&毫无疑问,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没有实体经济的基石,再华丽的金融设计也是空中楼阁。中央不断地开闸放水、想通过适度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然而事与愿违,放出来的水都在股市里打转:&/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54ce738a6d3a5f1a31d79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54ce738a6d3a5f1a31d79e_r.jpg&&&/figure&&p&股市的涨跌是正常行为,但是暴涨和急跌可绝不能等闲视之——曰至6月12曰,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54% 、75% 、93% , 银行、石油石化除外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51倍, 创业板142倍, 价格大幅偏离价值中枢。&/p&&br&&p&去年我在朋友圈里发过这么一条东西,5月28日:&/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53a7ee95d93a255b957e56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53a7ee95d93a255b957e565_r.jpg&&&/figure&&p&我隐约记得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水牛城的气象预报员被愤怒的当地居民殴打了,原因是许多人在飓风带来的洪水中损失惨重——而预报飓风的就是这位气象预报员,于是愤怒的居民迁怒于他,尽管他跟这次的飓风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这是人们的&strong&心理作用&/strong&,会把提供负面信息的人与真正的负面联系起来,就像乌鸦总是在坟头叫所以被认为是不吉利一样。好像这次股灾,好像有个证监会领导也躺枪很严重。&/p&&br&&p&主要想说,这反映了绝大多数人在股市中的不理性。&/p&&br&&p&新闻《暴跌清查非法配资是主因 有公司8成账户遭“强平”》(财经频道):&/p&&br&&blockquote&&p&两市大跌,多数分析认为,证监会查非法场外配资,以及市场利率上升成为股市连续重挫导火索。“我们之前预计场外违法配资可能就几千亿元,但现在看来,如果大盘暴跌跟查配资有关的话,规模可能更庞大。”深圳一位基金人士称。被监管层列为清查对象的场外配资规模到底有多大?似乎谁都说不清。“从目前看,可能以万亿元计。”另一位机构人士称。&/p&&/blockquote&&br&&p&杠杆的过度、无序应用和金融产品监管不完善导致监管层难以实时监测、量化股票市场的风险,是本次股市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原因。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而配资公司的钱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可能是从银行贷款来的。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它让散户翻倍地赔,让配资公司不一定能全额收回配出去的资本,进而让银行也遭遇坏账,&strong&这是个层层崩坏的多米诺骨牌。&/strong&&/p&&br&&p&还记得引发2008年金融海啸的美国次贷危机么?诱发原因就是众多金融机构赢有&strong&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通过金融杠杆无数倍的放大&/strong&,最终因为美联储加息而众多次级贷款无法收回(其实名曰次级贷款,就是比一般的贷款还款人信用、还款能力方面有问题,但是为了高额的利润还是众多银行、金融机构趋之若鹜,加息只是诱因之一),导致资金链断裂、百年雷曼兄弟倒闭、房地美房利美危机,进而引发道琼斯雪崩、全球金融危机。&/p&&br&&p&我们回顾一下美国29、08年两次金融危机,无一不是&strong&高杠杆引来的连锁灾难&/strong&。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说实话,炒股的风险可比贷款买房的风险大多了……细思恐极,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吧。&/p&&br&&p&——贪婪,是一切崩溃的开始。&/p&&br&&blockquote&&p&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马克思&/p&&/blockquote&&br&&p&证监会通报:湖北刘某买入“暴风科技”400股(交易金额约10.8万元),在某股吧编造发布“暴风科技图谋收购迅雷科技”虚假信息,导致“暴风科技”当天及次日涨停,他又卖出其持有的“暴风科技”,获利约8400元--一个男人,手持四百股,股吧发个贴,就可以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这样的股市,是危险的。&/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42cd92a5a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42cd92a5a4_r.jpg&&&/figure&经济放缓,甚至有萧条的趋势,国家很急。去年一年中,政府大力度降息、取消存贷比、定向发行5000亿抵押补充贷款、各种刺激经济、刺激股市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大水漫灌。用“萧敬腾去国务院工作”来比喻也不为过,&strong&可问题是,&/strong&用&strong&水灌出来的牛&/strong&,有什么用呢?&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d6b4bce7d2b047bc5e58d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d6b4bce7d2b047bc5e58dd_r.jpg&&&/figure&&p&它,又可以吃草了。&/p&&br&&p&之前在网上看到了陈平教授的一段话,深有感触:“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的粉碎。然而,在西方、拉美、和东欧国家都在反思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学主流却在继续鼓吹金融自由化,并且提高到“改革深水区”的高度,竟然忽悠到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某些决策部门。”&/p&&br&&p&最后再放一张图澳门赌场与A股的数据对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85f393b51ab81f03dd061e61f919eb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85f393b51ab81f03dd061e61f919ebe_r.jpg&&&/figure&&p&这就是所谓的“赌场守恒定律”。&/p&&br&&p&股市这个赌场,大家怕了、虚了、畏缩了,但是资本不会闲着,没了股市还有楼市这个赌场:&/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cf3c2d4f19b5837ccd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cf3c2d4f19b5837ccdc_r.jpg&&&/figure&&p&这是由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至于深圳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数据,因为涨幅超过100%显示不出来了(去年二月深圳商品房均价是24736元/㎡)2015年12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1043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6.8%,2016年目前为止,又上涨了10%。&/p&&br&&p&新闻《杠杆上的楼市:媒体称中介场外配资规模或超万亿-华尔街见闻》:&/p&&br&&blockquote&&p&各大中介公司公开宣传的数据也显示:链家约有2100亿元使用了杠杆成交,房天下大约2000亿元,我爱我家大约也有800亿元,而整个中介行业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或早已超过1万亿元。&strong&杠杆资金、场外配资&/strong&,熟悉的字眼一再挑动着人的神经。去年股市泡沫破灭还历历在目,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居民投资加杠杆,一个是通过两融的场内加杠杆,另一个是通过场外配资加杠杆。&/p&&br&&p& 作为一轮杠杆撬动起来的牛市,一开始就存在泡沫。而随着监管层强力去杠杆——清理场外配资、场内融资融券、证券类信托,由于时间较短、手段较强硬,导致了股市的非理性踩踏事件,去年夏季的股灾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对于楼市场外配资,监管层似乎有意向控制风险。彭博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称,监管部门将打击部分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贷款的行为。&/p&&/blockquote&&br&&p&&strong&金融杠杆,场外配资,有木有很眼熟啊亲爱的们?这不就是去年股灾的套路吗!一毛一样啊,只不过赌场从股市换成楼市了啊&/strong&。&br&&/p&&br&&p&这是2016年以来政府的楼市政策:首套房首付下调至2成,公积金利率提升,契税营业税下调,鼓励二套房,从3月1日起又降准0.5个百分点,中央级别政策齐上阵,接下来的政策将由中央逐步向地方转移,各地根据自身状况再进行调整。&/p&&br&&p&一月份多发放了2.5个亿的贷款,3月又降准0.5个百分点,这是在加杠杆啊亲爱的们!加杠杆啊!&/p&&br&&p&实话实说,自从我学了一点经济学的皮毛和关注时政之后,从来没有会像今年这样,看新闻看的汗毛倒竖。&/p&&br&&p&场外配资、高杠杆、甚至自买自卖套贷大行其道下的一线城市房地产涨幅,已经和M2增速、经济发展速度相背离,泡沫已现。但是政府却又需要房地产拉动经济来度过经济危机,正如政府在2015年指望着股市的红火支持实体经济一样。我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bff275d46d168f9844d1ebacc5d70ec6%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被吞噬的中产阶级》&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文章里写过:&/p&&br&&blockquote&&p&1998年有个23号文件明确80%老百姓的住房应由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解决,后来2003年18号文全部颠倒过来,18号文规定“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任志强曾夸口说,2003年中央18号文就是在他的主导下起草完成的,如果真是这样,&strong&就是典型的权力与市场&交媾&生出的权贵资本。&/strong&目前只有不到10%的经济适用房,因为政府放弃了自己保障住房供给的公共职能,大力推行住房产业化。从此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开始稳步甚至加速增长,其中土地出让金和各种房地产税费贡献巨大。&strong&这就是一场政府和开发商联手抢劫百姓财产和抢劫百姓未来的运动&/strong&。&/p&&/blockquote&&br&&p&然而不管怎么样,楼市不能崩,地方政府的财政就是靠着高房价撑着,中国就是靠着高房价而经济腾飞,一旦楼市崩盘,我们比日本还要惨。因为日本有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的积累,他们年轻人可以啃老,他们有相对完备的社保体系,他们可以宅、可以二次元、可以颓废不工作不劳动,已然能够勉力支撑,就算这样日本经济迷失二十年的惨状已然历历在目,而对于才富了几年的我们呢?我们有多少年轻人可以啃老、啃社保呢?&/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d09d3f408ba53c4e841e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d09d3f408ba53c4e841e7_r.jpg&&&/figure&&br&&p&房地产市场由于规模庞大,与银行关系密切,对上游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因此既是经济发动机,也是危机的主要源头。回顾二战后百余次经济衰退与信贷收缩的历史,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破坏力居于首位。中国的建材生产相关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3%下降到2015年的1.1%,同时经济增速从10.6%滑落至6.9%(而且还是有水分的),考虑到期间除股市泡沫外,并无其它显著新增经济增长点,基本可以论定剩下的几个减速百分点也是由房地产下行间接影响的结果。&br&&/p&&br&&p&楼市暴跌往往意味着经济崩溃,然而暴涨呢?把泡沫吹得更大而已。2015年引发股市恐慌性出逃的严查配资,并不是为了终止上涨,而是希望股市可持续增长。但事与愿违,行政上失败的调控能力完全让暴涨暴跌变得更严重。现在的楼市,在放任了一段时间房价泡沫之后,到底是为了续命把泡泡吹得更大,还是试图缩小泡泡导致直接崩盘呢?&/p&&br&&p&一线地产泡沫从深圳房地产大涨开始,趋势就已经非常明显。然而直至花样杠杆配资浮出水面,调控政策仍然还在吹风制定过程中,可见政府在尴尬的经济局势下对房地产的态度有多暧昧——地产泡沫已经成为了对冲经济衰退的临时法宝。然而正如已经广为流传的段子一样,近四成的上市公司年盈利不足5500万,尚不足以购买一套一线豪宅(除非减持股份),虚高价格与社会实际购买力的脱节已经严重到不忍直视的程度。飞奔的销售额中,地产商借壳回购抄高房屋价格用于继续抵押贷款的情况估计不在少数。地产泡沫吸收本就紧张的流动资本,同时过高的地产价格会促使一线地区产业空心化加剧,进一步削减地方长期税源。短期泡沫过后,留下的只有春宵一刻的梦幻泡影。&/p&&br&&br&&p&&strong&三、华丽的泡沫&/strong&&/p&&br&&p&经历了石油危机和滞涨之后,九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直到2000年6月,经济持续增长110个月之久。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新经济繁荣期”。“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IT革命和金融繁荣,在科技革命的促进下和多样金融玩法的助推下,IT股和网络股的热潮使纳斯达克指数从322点狂飙至5132点,涨幅超过14倍。可以简单地理解美国的股市跟美国的大学一样,是“宽进严出”,美国上市比中国要容易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早年许多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在美上市,但上市后监管很严,退市资格也很明确。&strong&在90年代末,很多美国拟上市公司纷纷改名比如在公司名字上添加“i”“e”甚至“.com”,只要跟IT稍微挂钩,不管主营业务是啥,股票都会得到上到投资机构下到股民的疯狂抢购&/strong&。在IT热潮的催生下,疯长的股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泡沫,彼时互联网公司又没有形成完全的、转化为盈利的生产力,只能靠着不断疯长的股价维系。于是乎财务报表一难看,投资人信心一减,市场一旦嗅出了恐慌的气息,那就是“兵败如山倒”一般的大崩盘。日当天,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3.54万亿美元全部吹了泡泡,随后IT概念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进而影响到大投资公司、债券公司,经济直接丧失了增长的动力,虽然靠小布什两次反恐战争拉了拉内需,但是终究没有逃过08年金融海啸。&/p&&br&&p&媒体人邓璟是这样描述当时互联网泡沫的:&/p&&br&&blockquote&&p&&strong&很多网络公司没有可行商业模式,不提供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不好的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