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云知道:哪些情况下保险金可以作为被保险人 英文的遗产

&p&圆桌派的视频,非常适合回答此问题,随意感受下~&/p&&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612864&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1.zhimg.com/80/v2-c308babae32b6d69c58133bcf72c9b10_b.jpg& data-lens-id=&612864&&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1.zhimg.com/80/v2-c308babae32b6d69c58133bcf72c9b10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612864&/span&
圆桌派的视频,非常适合回答此问题,随意感受下~
这国家的政策,从来就是这样。水面上四平八稳,水面下暗流汹涌。你不知道某个光鲜的人,明天会高升还是双规;你不知道某个耀眼的明星,明天是更辉煌还是陨落;你不知道政策的风向,明天是向左还是向右。昨天有传言买车摇号,今天政府辟谣绝无此事,明天一纸摇号令就让你傻眼;昨天有人说限购要松绑,今天政府辟谣并抓起造谣者,明天买房就敞开随便。&br&&br&我们生活的国度就是这样,有内部消息的人或赚到盆满钵满,提前规避一切风险。留下我等屁民在风中颤抖。&br&&br&而这风向的改变,也绝少提前三年五载、仨月俩月通知到诸位。巨石就在山顶摇摆着,摇摆着,你永远不知道它在那天滑落,滑向哪边,抑或永不滑落。&br&&br&今天这石落下来了,落到我们这边了,砸中了。我知道刘睿哲不是这巨石的创造者,也不是把它放在山顶的人,甚至估计他也没什么能力让巨石动一动。&br&&br&但我看见他在巨石落下之前,往我们这边推。
这国家的政策,从来就是这样。水面上四平八稳,水面下暗流汹涌。你不知道某个光鲜的人,明天会高升还是双规;你不知道某个耀眼的明星,明天是更辉煌还是陨落;你不知道政策的风向,明天是向左还是向右。昨天有传言买车摇号,今天政府辟谣绝无此事,明天一纸…
&p&先定一个小目标。&/p&&p&一上来做惊天动地大问题,一旦你出过两次低级错误,以后就没人理了。&/p&&br&&p&德布朗基斯研究比伯巴赫猜想,因为犯了两三次低级错误,美国数学界不理他了。&/p&&p&后来他去苏联,跟苏联数学家交流很久,苏联数学家认为是对的,世界才承认他的证明。&/p&&br&&p&未经证明并非不能证明,只是他没有证明。&/p&&p&数学家省略一些显然的步骤是常事,但是在别人质疑的时候,应当能补上。&/p&
先定一个小目标。一上来做惊天动地大问题,一旦你出过两次低级错误,以后就没人理了。 德布朗基斯研究比伯巴赫猜想,因为犯了两三次低级错误,美国数学界不理他了。后来他去苏联,跟苏联数学家交流很久,苏联数学家认为是对的,世界才承认他的证明。 未经证…
&p&&b&我要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大都出身富裕家庭,一生都一帆风顺,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但却在同一年走向了同样的终点。&/b&&/p&&br&&p&姚桐斌 (—),男,江苏省无锡市人,祖籍安徽休宁, 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1945年,姚桐斌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殴打致死。&/p&&br&&p&赵九章(日—日),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河南开封,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他于1933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1941年兼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年任代理所长、所长,其间年兼任南京大学理学院气象系教授,讲授动力气象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造反派”开始夺权,赵九章首当其冲。他所有的权利统统被剥夺殆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补偿给他的,除了学习班,便是白天夜晚没完没了的充满野蛮与疯狂的批判和斗争。1968年10月在写完最后一份检查后自杀。&/p&&p&陈绍澧:日,陈绍澧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1948年从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衣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1950年陈绍澧回国,在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工作,后被调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文革期间,陈绍澧被说成是从美国回来的特务,遭到迫害,后来自杀了。&/p&&br&&p&周华章
,男,1917年,周华章出生于江苏江阴,1939年从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48年3月赴美留学,1952年6月获得芝加哥大学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刚到美国时就公开表明了自己支持共产党,后还多次参加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活动,受到美国移民局的警告,在美国国务院安全小组被建立“存档”。1953年1月周华章回到国内,任职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文革开始后,周华章被说成是“特务”、“里通外国”,并被软禁在家中。当时有一张题为“周华章是人还是鬼?”的大字报。这使得他心理压力很大,寝食难安,日其住所跳楼自杀。&/p&&br&&p&林鸿荪,力学家,化学流体力学专家。在创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及后来的力学研究所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创立新的力学学科——化学流体力学作出贡献。60年代在研究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总体方案、燃烧、传热、低温技术和地面试车技术,以及在组织领导研制低空导弹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力学人才。他出生于天津,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银行家,抗日战争初期任天津中国银行副行长,后被派往印度,任印度中国银行行长。受其父影响,林鸿荪从小勤奋好学,1949年 在美国布朗大学获数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效力。“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超低空导弹研制工作被迫停顿。不久,林鸿荪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隔离审查”,并受到人身侮辱和精神上的严重折磨,终于在日含冤而死。&/p&&br&&p&程世祜,结构力学专家。从事航空航天器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在内压圆柱壳体稳定性理论与实验方面获得成果,为中国早期航天器总体设计研究作出了贡献。年 考取公费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腊格比城和格拉斯哥城的机械制造厂等实习工作。年 美国监湖城犹他大学机械系学习,1950年获硕士学位。年 美国芝加哥伊里诺伊理工学院力学系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文革时期于运动的冲击与当时对科研工作的“瞎指挥”,实际上各项研究工作基本停顿。程世祜由于无法继续科研工作,心情十分焦虑不安,又受到当时极左思潮的种种冲击及步步紧逼,甚至对他施加人身侮辱,使得一心为了报效祖国排除万难回归本土的爱国科学家程世祜无法忍受这种种诬蔑和冤屈,终于在日含冤自尽身亡,享年50岁。&/p&&p&&b&这只是文革当中受迫害的科学家们中极小的一部分,文革时中科院131位科学家被打倒 229人遭迫害致死。&/b&&/p&&br&&p&我在这个答案里&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何现在大量的公民对国家不知感恩? - 哲部豪跋的回答&/a&&/p&&br&&p&提出来一个观点和一个问题,希望各位能想一想&/p&&br&&p&&b&我们能活在这个如此繁荣的时代,我们应该感谢的是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图灵、袁隆平等一系列堪称伟大的科学家们&/b&&/p&&br&&p&&b&建国后,有一大批在全世界师从于当时最伟大科学家的青年才俊们回国效力,他们的下场如何呢?这些下场凄惨的学子们中间会不会出现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图灵?他们的学生们呢?&/b&&/p&
我要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大都出身富裕家庭,一生都一帆风顺,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但却在同一年走向了同样的终点。 姚桐斌 (—),男,江苏省无锡市人,祖籍安徽休宁, 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1945年,姚…
我把我在张公子回答下面的回复整理了放到这里吧。李有一次说魏是“&b&恃宠自骄&/b&”,我觉得很贴切。&br&&br&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b&谏我不从&/b&,我发言&b&辄不即应&/b&,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b&弟即应,须别陈论&/b&,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b&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b&”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br&&br&说实话魏征何止是“举动疏慢”,现在的下属也找不出他这样傲娇的。他给领导提议,领导如果不听。领导再说什么,他就&b&爱理不理&/b&的了(辄不即应)。领导说下次当面先别说出来,背后慢慢说,人家也不同意。这还是领导酒宴上吐槽给大舅子听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还没答话,魏征就来抢答了。&br&&br&&br&“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b&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b&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b&畏卿嗔&/b&,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竞死怀中。”&br&&br&这是广为流传的佳话。“畏卿嗔”是真心是作秀还是真假参半,我也不清楚。但是可以看出,李为了得到魏的忠心,是付出了重大努力的。我感觉魏有点看不上李,李离他的理想型差了十万八千里,就算“作之不止”,也成不了尧舜。李对魏是长期言听计从的,魏却天天恨铁不成钢。君臣关系并不平等,和别的君臣不同,这里是李付出的多。&br&&br&“文德皇后诞公主,月满,宴群臣于丹霄殿。太宗命公围棋赌,公再拜曰:“臣无可赌之物,&b&不敢烦劳圣躬&/b&。”太宗曰:“朕知君有物,不须致辞。”公固言无物堪供进者,太宗曰:“朕知君大有忠正,&b&君若胜,朕与君物;君若不如,莫亏今日&/b&。”遂与公棋,才下数十子,太宗曰:“君已胜矣!”赐尚乘马一匹,并金装鞍辔勒,仍赐绢千匹。”&br&&br&画面感太强。这里李简直韦小宝附身,一副急于讨好魏的样子。魏却一直是这样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状态(嫌弃李不是他心目中的圣君?)。如果长期让领导这样自讨没趣,时间久了领导能不觉得不舒服么。&br&&br&谓杨师道曰:“卿道姜行本作处,用十车铜,闻谁道?”师道奏曰:“魏徵道。”太宗问公曰:“何以生此?”&b&公不应&/b&。&b&太宗再三问&/b&,对曰:“道十车铜,是谏争语;&b&臣若道姓名,某即是讪谤&/b&,必不益圣德。”太宗曰:“&b&我有事,皆向卿道,今卿乃为在下,不向朕道,是朕尽心向卿,卿不尽心向朕也&/b&。&br&&br&&br&魏传谣,领导问他怎么回事,&b&魏装听不见&/b&(我前面有写,这是魏一贯的态度:平常如果李不听他的意见,再和他说话,他就爱搭不理的。这里态度更差,根本不回应了。)领导“再三问”,魏才说是听别人说的,还要给造谣人保密。你是领导你不生气吗?&br&李说的“&b&我有事,皆向卿道&/b&”等语证明了他们君臣关系实际上的不平等,不过是反过来的那种。这里是气极了说的,应该很可信。后来李还愤怒地批评魏“&b&恃宠自骄&/b&”,(原文太长不贴了)应该也是心里话。魏后来说出了造谣人的名字,李就不追究此事了。李对他和魏的上下级关系&b&并不自信,还颇有怨言,觉得自己付出的多&/b&(毕竟魏的态度实在呵呵)。&br&&br&无论李世民其他方面有何污点,对房玄龄、李靖等等一帮大臣真是没说的。在他和魏征的关系中,我看是他付出的多。“数引征入卧内”,作秀要跑到卧室里去密谈?至少在李世民眼里,魏征是他亲信。&br&两人不仅经常密谈,私交看起来也不错。魏征爱酿葡萄酒,李世民还写诗赠给他:“醹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br&&br&还有一则趣事能证明李世民在君臣关系上是很用心的:有日退朝,太宗笑谓侍臣曰:此羊鼻公不知遗何好而能动其情?侍臣曰:魏征嗜醋芹,每食之欣然称快,此见其真态也。明日召赐食,有醋芹三杯,公见之欣喜翼然,食未竟而芹已尽。太宗笑曰:卿谓无所好,今朕见之矣。公拜谢曰:君无为故无所好,臣执作从事,独僻此收敛物。太宗默而感之,公退,太宗仰睨而三叹之。&br&&br&反正在我看来,领导已经做的很好了,这个下属实在傲娇,而且不分场合、动不动就要正颜厉色、一本正经地长篇大论。&br&&br&最初也许李是要摆姿态、把魏当花瓶,但是最终魏可是长年担任门下省最高长官的。李的诏令,如果他不副署,是没法执行的。他不仅仅可以参与机密,而且可以一票否决。唐初只有三省长官(理论上三省各两人,共六人。门下省侍中应设两人,在魏的任期中,其中六年只有魏一个人)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他至少是1/6啊,相当于现在的&b&中央政治局常委&/b&之一。领导如果只是为了作秀,让他提提建议也就罢了,不会这样委以重任的。&br&&br&从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执行状况来看,魏的权力是无比大的。三省长官才能参加的政事堂会议,更是在李世民的授意下一步步扩大了权力。政事堂会议不通过的皇帝诏书,都是无效的。如果李对魏只是隐忍不发,还让他当门下省长官、在政事堂参与所有国家大事的决议,让他在眼皮子底下天天晃,这种思维我真心不能理解。“猜忌他就要授予他高官重权,让他参与决定所有机密” 这简直比“爱她就要虐死她”(偶像剧套路)还让人无法理解啊。&br&&br&于公于私,领导从未亏待过魏征。李对魏就算最开始是作秀,后来肯定不是了,贞观十年之后就更不是了。我认为魏征自己的脾气傲娇、识人不当是酿成推碑事件的主要原因。领导在这段上下属关系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感情,最后发现下属对他不过尔尔,给他的奏章备份到了史官那里求名,推荐的人还参与谋反,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当然气愤难当了。如果真是没有付出只是作秀,李反而会演下去,不会推碑破坏所谓君臣佳话。所以我认为李是付出了精力和感情的,甚至有点一厢情愿;至于魏么,他可能看不上李的操行,我也能理解。&br&&br&&br&我认为张公子的“爱之深,恨之切”总结的非常到位。李在亲情方面不断遭遇重创,在上下属关系方面反而收获不少,这可能致使他把大部分的感情精力都投入到了他所认为的“君臣之义”这一方面。他写首诗什么的赠给下属是常有的事情。&br&&br&就像很多在爱情方面付出良多的人,并非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来自和谐美满的家庭,相反,他们和亲戚甚至父母都积怨甚深,常年只对父母负赡养责任而不付出感情、内心深处压抑的感情无法宣泄,所以寄托在了爱情上。&br&&br&如果读读唐朝初期的史书和一些史料笔记,就会发现李世民对待上下级关系的投入简直有点creepy了,不止是对魏征,这是他一贯的作风。这里面当然有作秀的成分,但有些就明显不是,随便举几个例子:&br&&br&“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br&&br&有人说吃瓜那里是因为瓜是杜如晦喜欢吃的,李吃着想起了他。能记清楚下属喜好的领导,我见的实在不多。&br&&br&唐刘餗《隋唐嘉话》载:“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乃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酖。’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br&&br&用醋冒充毒酒,&b&和下属的老婆撕逼&/b&,这简直是莫名其妙。李世民一贯以宽容著称(不论是不是装的),这里却为了管一点下属家无聊的小事,和一介女流之辈怄气,他究竟为上下级关系投入了多少精力啊?&br&&br&&br&如果你打开《新唐书》,随便看几个大臣的传记,发现全是这种画风,比方房玄龄的:“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b&对之流涕&/b&,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b&凿苑墙开门&/b&,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b&握手叙别&/b&,悲不自胜。”&br&&br&比如长孙无忌的:“二十三年,太宗疾笃,引无忌及中书令褚遂良二人受遗令辅政。太宗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尔辅政后,&b&勿令谗毁之徒损害无忌。若如此者,尔则非复人臣&/b&。”这临死都牵挂着的画风,差点让我以为误入了晋江耽美区。&br&&br&&br&总之,李其实是有着丰富感情的人。亲情上的屡屡受挫,让他把时间、精力、感情都投入了所谓的“君臣之义”。房、长孙等人陪着李一路走来,李是他们的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老板,同甘共苦几十年,对于李有着深厚的私人感情,也做出了莫大的贡献。至于魏征么,他公司换了好几个,老板更是好几个,作为读书人对公务倒是蛮负责的,对唐王朝也很有感情,然而他对于李的私人付出绝对不如李对他多啊。和房杜、长孙等等不同,魏征不仅没有陪伴他走过艰难阴暗的夺嫡岁月,当时还是他的仇人,而且脾气怪,整天一副大义凛然的臭脸。李在他和魏征的君臣关系上付出了很多,但没得到他所希望的相应的回报,他的幻想破灭了,心里不平衡了,晚年觉得自己亏了。很可能是魏征有点看不上他的操行,觉得他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尧舜”之类的标准。魏征甚至可能认为李建成比李世民更好,李一想到这些当然不满了。&br&&br&&br&我每次看唐初的史料,看李的上下级互动,总会产生一种怪怪的感觉。总觉得李对魏简直像是天天买了玫瑰花、早饭追女生的一厢情愿男,因为自身有问题被人看不上,得不到什么积极回应,最终恼羞成怒。李对房呢,简直像房他妈,专业多管闲事,简直处处护短,只要谁涉及到房的利益,他就滥加刑罚。李一生用过两次腰斩:一次是腰斩了密告房玄龄谋反的告密者;一次是腰斩了和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偷情的僧侣。真正的明君应该是毫无偏私的,李已经算是偏心亲信的典型了。他埋怨魏“恃宠自骄”,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有人告房玄龄,李感情用事,马上断定是“诬告”,连调查也省了。万一房真有问题呢?他和谁私交好,就把谁留到自己身边,加以高官,恨不得天天见;对谁感情一般,就让谁去当地方官。其实在上下级关系上感情用事才是李一生的弱点。有人从玄武门推测出李对于上下级一定是理性甚至冷血的,其实恰恰相反,其实是哭哭啼啼要死要活的。这种类似的画风我还在雍正那里见过,雍正早期和年羹尧的互动大家想必都清楚。我只想说,付出越多,希望越大,失望可能就会越大。魏的推碑事件,可以和年羹尧对比一下,虽然这两件事不是一个级别的。不过因为李偏心的人没有出过太大问题,都算是有能力;他们君臣也算是善始善终吧(表面上);李才误打误撞地成了明君。他和那些理性为重的君主,从表面上看差不多,从对话等细节分析,其实大相径庭。&br&&br&&br&回复&a href=&//www.zhihu.com/people/79f71400d2bcf70a3ebe2a& data-hash=&79f71400d2bcf70a3ebe2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79f71400d2bcf70a3ebe2a& data-hovercard=&p$b$79f71400d2bcf70a3ebe2a&&@江宏志&/a&:&br&&br&嗯,其实他俩理政三观大不相同,简直不是一个次元的。&b&魏和《琅琊榜》中的靖王思路相同&/b&,他就不可能认可李的权术。李则复杂得多。魏对于李搞的群臣间的制衡和监督嗤之以鼻。魏曾为房玄龄等人打抱不平。他认为奸佞之徒(他说的御史台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纪委)是被李所纵容鼓励,才如此气焰嚣张的。魏认为李的所作所为搞得人心惶惶,让房等人蒙受委屈、担惊受怕。&br&&br&&br&讽刺的是,和魏征所认为的相反,一般人认为李其实是太过偏袒房等亲信,这是李的污点。如果有人状告房等人的过错,李一般是不闻不问的。魏征自己也享受过这样的偏袒。(“玄龄、魏征、温彦博&b&尝有微过&/b&,瑀劾之,&b&而罪竟不问&/b&,因此自失。由是罢御史大夫,不复预闻朝政。”)魏征等人并没有被处理,萧瑀反而被罚了。这样的事也不是头一次了。“房玄龄、杜如晦既新用事,疏瑀亲封伦,瑀心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而辞旨寥落。太宗以玄龄等功高,由是忤旨,废于家。” 萧瑀因为状告房杜,被“废于家”了,过了一段时间才被重新起用。有人告房玄龄谋反,刚听见这几个字,李就勃然大怒,这个告密者还来不及列举证据,就被李腰斩了。&br&&br&对于大臣的小过,李并不总是不闻不问,但即使是查问了,比如我前面所提到的魏征传谣一案,魏刚开始不愿说出造谣者的姓名,激怒了李。后来审案官员仅仅是问出了造谣者的姓名,魏认了罪,此事就不了了之了,魏并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就算事情已经严重到需要正儿八经地讨论该如何惩处了,画风也很可能是这样的:&br&&br&&br&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b&误不如法者,皆死&/b&。’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b&罚铜未为得理&/b&。”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br&&br&依照戴胄的说法,按照律法,皇帝面前带刀这是死罪,误带也是死罪一条。即使李要减轻处罚,也不能轻到这种程度。“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徒二年”是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只是说说。这点似乎戴胄都明白得很,他说的是“罚铜未为得理”,根本没提“徒二年”这回事,估计早就料定不会执行。&br&&br&“罚铜二十斤”这才是真正的处罚,一般是从工资里扣。我粗略算算,二十斤铜也就是五贯的样子吧。现钱在工资形式中不占重要比例,但长孙一个月现钱也有三十几贯吧,再考虑唐朝工资以禄米为主,这样粗粗一算,二十斤铜不过是长孙半天的工资而已。(如果算得不对敬请指出)从死罪轻判成扣半天的工资,李还能道貌岸然故作公正地说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这样的话,简直是啪啪打脸。林冲带刀误闯白虎堂,罪行比带刀面圣轻多了,结果怎样大家都清楚。他如果听到李这样的话,估计要吐血的。&br&&br&“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掌内外官考,万纪劾其不平,&b&太宗按状,珪不伏&/b&。魏征奏言:“房玄龄等皆大臣,所考有私,万纪在考堂无订正,今而弹发,非诚心为国者。”&b&帝乃置之,然以为不阿贵近,繇是奖礼&/b&。”&br&这次李没有不闻不问,而是调查了,虽然王珪不认为自己有错,事情最后又如往常一样不了了之了。听了魏的话,李并没有继续追究。但是,画风明显不同以往的是,李这次认为状告房等人的御史“不阿贵近”,对他表示了赏识,后面还多有召见。&br&&br&魏怎么可能认同李?&br&&br&给事中魏征正色而奏之曰:“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诬房玄龄,斥退张亮,无所肃厉,徒损圣明。道路之人,皆兴谤议。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群臣。若信狎回邪,犹不可以小谋大,群臣素无矫伪,&b&空使臣下离心&/b&。以玄龄、亮之徒,犹不可得伸其枉直,其余疏贱,孰能免其欺罔?伏愿陛下留意再思。自驱使二人以来,有一弘益,臣即甘心斧钺,受不忠之罪。&b&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崇德,岂可进奸而自损乎&/b&?”太宗欣然纳之,赐徵绢五百匹。其万纪又奸状渐露,仁发亦解黜,万纪贬连州司马。&br&&br&上面举了几个小例子,说明魏和李不是一个次元的。魏看不上李,从“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崇德,岂可进奸而自损乎?”这句话即可明了。这种句式是不是很熟悉?“就算你考不上清华北大,也不能上这样的垃圾学校吧!”“就算你找不到小张那样的工作,也不能做这样的工作自甘堕落吧!”。这种句式流露出的感情,大家一目了然。&br&&br&我猜魏所梦寐以求的,是《琅琊榜》里靖王那样的君主吧。他和李,终究不是一路人。&br&&br&回复凌河与赵照:&br&这种逾越了君臣界限的特殊关系是一把双刃剑。与大众对李的普遍印象不同,李更像是一个随性的侠客,而非一个理智的领导。在尔虞我诈悲歌一片的封建宫廷,李特殊的上下级关系似乎是一抹光明。然而,这抹光明也埋下了祸患,在李的回护下,李时代的很多高官都明显缺少&b&政治风暴洗礼&/b&的经历,他们甚至缺少&b&自保能力&/b&,这简直是致命的缺陷。还好不少人都在李之前逝世了。而长孙无忌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比李活得长,高官一直做到李治时代,结果落得了自尽的下场。&br&&br&朱厚照是缺少政治风暴的洗礼的代表人物。他的父亲明孝宗和李一样,堪比封建时代的“大奇葩”。这和明孝宗悲戚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有明孝宗和李这样经历的人,大抵会走上两个极端:一是心理变态,二就是感情过度丰富(不知道这算不算另一种“变态”)。虽然明孝宗的上下级关系没有什么特殊,但是他的夫妻关系却是让人惊叹的:他没有嫔妃,只有一个张皇后;张皇后育有两子一女,一子一女夭折,所以明孝宗只有朱厚照这一个独生子。&b&他们一家三口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过着和平常百姓家一样的生活&/b&,这简直是封建时代一抹光明啊!然而,朱厚照一直生活在温情脉脉的父爱中,他哪里知道政治和宫廷的黑暗?明孝宗死后,当了皇帝的朱厚照天天花样作死,最后真的作到死了,连子嗣也没留下。明孝宗绝嗣了。有人认为明孝宗是“优秀的父亲”,有人认为明孝宗是“不合格”的父亲。&b&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也可以同时用在李身上,在上下级关系上,他既是优秀的,也是不合格的。&/b&&br&&br&房玄龄足智多谋、能力超群、胸怀广阔、人品近乎完美,可是他的避祸、申辩和自保能力,简直呵呵,他的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b&如果真的大祸临头,房这种性格是很难逃过一劫的&/b&。大多数宰相经历的来自君王猜忌的种种政治风暴,房没有经历;而且,遇到事情,&b&甚至需要李替他出头&/b&(上面已经写了几个例子了)。和众多青史留名的能臣不同,&b&他始终没能在这方面成长起来,这是他最大的缺陷之一。&/b&&br&&br&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b&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b&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b&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b&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br&&br&此事就是李替他出头了,并打脸质疑者。以群臣的反应来看,以前不服房的多着呢,李出了头,大家才不敢说什么了。反正我猜想房这时候也说不出什么来,&b&他遇事一贯如此,缺少招架之力&/b&。李曾说过:“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余年,每见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也就是李批评别人,房都要颜色无主(虽然这些人可能是他举荐的,会牵涉到他)。更别提自己摊上什么事了!虽然房是个妻管严、老好人,这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性格决定的;但是李对他的庇护也是他这方面缺失的重大原因之一。&br&&br&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性狷介,与同寮多不合,尝言于上曰:“&b&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b&”上曰:“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明,何至顿迷臧否,乃至于是!”&br&&br&其实房这样的老好人人缘太好,是被人告发“就差谋反了”的重要原因之一。萧何尚且知道要自污避祸,房在这方面简直是“温室里的花朵”。而且,作为一贯的老好人,他完全有能力拉拢一下刺头儿;他得罪谁不好,非要“&b&疏瑀亲封伦”&/b&,团结大多数人,却得罪最爱告人状的人,简直是给自己埋雷。&b&一般人都知道绝对绝对不能得罪刺头儿啊&/b&!幸亏李相信并庇护他,不然他的好人缘和好名声早晚害死他。&br&&br&帝讨辽,玄龄守京师,有男子上急变,玄龄诘状,曰:“我乃告公。”玄龄驿遣追帝,帝视奏已,斩男子。下诏责曰:“公何不自信!”其委任类如此。&br&&br&我感觉这里房也处理的不恰当,要是我,一定要和这个告我的人一起去见领导,当面对质。这时候房自己应该去不了,但也一定要派自己的亲信跟着去。&b&这基本是人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b&。万一领导就相信了此人一星半点的胡说八道了呢?&b&何况这时候是节骨眼上,皇帝要去出征了,留下房统领京师。谁知道这个告状的人能说出什么来?&/b&在我看来,房在这方面简直是&b&政治幼稚&/b&,而这都是李惯出来的。很多人认为房能当一辈子宰相,一定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我看不然啊。另外,许多真正有高超智慧的反而死得很惨。&br&&br&李替房出头是个习惯,他跟别人吐槽魏时提过,“朕昔问房玄龄事,答云‘不知,’徵当即奏称:‘岂有人臣报主得有所隐。”关于房的这一点小破事,有宰相肚量的房都不一定记得,李却一直记在心里,还要替房愤愤不平一下。事实上,只要是关于房的事情,李都极度关注。&br&&br&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b&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b&&br&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b&起复本官&/b&。&br&&br&也就是李还要时刻惦记着房瘦没瘦、吃没吃、睡没睡,还要派人排解安慰,送去“寝床、粥食、盐菜”。我猜想一般的皇帝挺多会送去一些普通赏赐,&b&能想到送“寝床、粥食、盐菜”的,简直是亲妈一样的存在&/b&。(我这方面不懂。也许是我读书少,少见多怪了,敬请大神指教。)顺便说下,“起复本官”就是“夺情”的意思,张居正夺情的政治风波想必大家都清楚,张居正甚至因此判若两人。不过这里应该没这么多讲究。&br&&br&.......&b&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b&.......&br&说李像房他亲妈,虽然听起来挺荒唐可笑,仔细想想并不荒唐。&b&太子有事,不敢和亲爹说(这时候父子关系还是不错的),要告诉房,由房转告李&/b&。谁更像李的亲儿子呢?房和李互相掺和家事,看来是常态。总之,李是时时刻刻记挂庇护着房的,这也是李对亲信一贯的作风。有时候甚至是很荒唐的,比如:&br&&br&濮州刺史庞相寿,贪浊有闻,追还解任,自陈幕府之旧,太宗深矜之,使人谓之曰:“尔是我旧左右,&b&今取他物,祗应为贫。赐尔绢百匹&/b&,即还向任,更莫作罪过。”公进谏曰:“相寿猥滥,远近所知,今以&b&故旧私情&/b&,赦其贪浊,更加以厚赏,还令复任。然相寿性识未知愧耻。幕府左右,其数甚多,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太宗欣然纳之。&br&&br&庞相寿算不上是李第一梯队的亲信。他贪污受贿,李还要找借口说这是因为庞他家穷哪,我多赏点东西他就不会贪了。&b&魏怎么可能认同李?&/b&从魏的话里,我们也能看出李处理上下级关系一贯的画风。虽然实话说,魏才是李第一梯队的亲信,李记挂他比别人只多不少,比如:&br&&br&&p&霍王元轨,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属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征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惟吴王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宗曰:“卿以为前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至如孝行,乃古之曾、闵也。”由是宠遇弥厚,&b&因令妻征女焉。&/b&&/p&&p&魏夸过李元轨,李居然能记得,还让李元轨当了魏的女婿。和魏留给大众的印象不同,魏是李十足的“贵近之臣”,无论魏是否认同李,两人又有何嫌隙,魏是极度了解李的。&/p&&p&唐文皇帝妙于翰墨,尝病“戈”法难精,乃作“戬”字,空其右而命虞永兴填之,以示魏郑公曰:“朕学世南似尽其法。”郑公曰:“天笔所临,万象不能逃其形,非臣下可拟;&b&然惟‘戬’字‘戈’法乃逼真。&/b&”太宗惊叹。&/p&&p&也就是李模仿了虞世南的字,又让虞世南代写了半个字,魏居然能看出代写的那半个字“尤其像”,可见他对李的了解程度非同一般。虽然明明了解李,但魏非但没有迎合过李,说话还极其难听。他时时刻刻不分场合的大义凛然一本正经的话先放下不提,他有时候打个“生动形象”的比方,也让人感觉怪怪的。&/p&&p&太宗曰:“朕存心爱养,不愧古人,所未免百姓之言,唯猎一事耳。”时桂阳主在座,奏称:“陛下出游,唯将近亲左右及给使等,何关百姓?”公曰:“&b&譬如人之故旧,有儿子无赖,破其产,虽不关已,然心必恶之&/b&。&/p&&p&虽然这事情是魏占理,但是说到李打猎关不关别人的事这个问题,魏非要乱举例子,说就像老朋友“有儿子无赖,破其产”,虽然和别人无关,但是看着心里烦。这个比方怎么看都像是魏拿李和无赖在类比,让人听了浑身不舒服。&b&我们现代人都知道领导面前不要乱打比方,不然有些人难免会多想,但是魏却毫无顾忌。长此以往,李不对他积累怨气才怪。&/b&&/p&&p&说到毫无顾忌,长孙无忌才是毫无顾忌呢,这也最终害死了他。长孙无忌去面圣居然能忘了解刀,可见他&b&一贯缺少敏感性&/b&。虽然李对这种事情并不在意:&/p&&p&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b&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b&&/p&&p&“亲解佩刀以赐二人”,这也算潜在危险了。这说明李是毫不在意这些小节的。&b&但李不在意,不代表长孙无忌也可以不在意。长孙无忌习惯了和李相处的模式,新皇帝李治面前他也不知收敛&/b&。由于在李的庇护下,&b&他根本没经历过什么太大的政治风波,哪怕是立储风波李也明显偏向了他,所以他空有年龄,根本没成为老司机。&/b&&/p&&br&&p&贞观初,仲父太原府君为监察御史,弹侯君集,事连&b&长孙太尉&/b&,由是获罪。&/p&&p&凝为监察御史,劾奏侯君集有&b&反状&/b&,太宗不信之,但黜为姑苏令。&/p&&p&我解释一下,这里是有人弹劾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一起造反。结果李当然不信,长孙无忌轻轻松松躲过一劫。他可能对这方面缺少敏感度。李治时期,他死在了造反的罪名下。&/p&&br&&p&&b&或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太宗以表示无忌曰:&/b&“朕与卿君臣之间,凡事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无以获通。&/p&&p&李的时代有人告他,&b&李居然拿密表给他看!&/b&然而到了李治时代,呵呵,李治估计早猜忌他了,他却似乎浑然不觉,最后一败涂地。&/p&&br&&p&在李的时代,李对他可以算是掏心掏肺,比如:癸未,上谓长孙无忌等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伤感。今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承欢膝下,永不可得,此子路所以有负米之恨也。《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奈何以劬劳之日更为宴乐乎!”因泣数行下,左右皆悲。&/p&&br&&p&&b&长此以往,长孙无忌早就失去了对皇权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b&。在李的时代毫无顾忌也就罢了。李这个人的确毛病不少,也玩弄帝王心术,但是对于亲信,李是&b&只打雷不下雨&/b&的。长孙无忌在李时代的日子,其实是“不正常”的。他从这二十几年得出的结论和经验,完全是“温室里”的结论和经验,&b&完全不可以带入到正常的朝代和君臣关系中。如果长孙无忌在李治时期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不至于结局凄凉。&/b&&/p&&p&很多人都是经历了一些才成长起来的,甚至经历过多次人生起落、外放贬谪。而长孙等人似乎完全缺少这个经历。如果他误带刀那次,李认认真真给他一个教训,而非罚他半天工资应付给别人看,也许长孙无忌会在这个方面多长几个心眼,也许会在李治朝全身而退。&br&&/p&&p&李似乎是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二十三年,太宗疾笃,引无忌及中书令褚遂良二人受遗令辅政。太宗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尔辅政后,&b&勿令谗毁之徒损害无忌。若如此者,尔则非复人臣&/b&。”&/p&&p&李是非常了解长孙无忌的,临终前还要特别叮嘱“&b&勿令谗毁之徒损害无忌”,&/b&可见他不是不知道长孙无忌平时的言行、处事方式是经常犯忌的。虽然无忌比魏强多了,脾气至少没那么古怪,人也没有特别傲娇。申辩能力比房也好不少,房遇上事就吓得面无人色,人也缺少手腕,毫无还手之力;平时老好人人脉太好,容易犯忌;房还偏偏得罪了最大刺头儿,还不知道修补关系(卫青尚且知道和仇家修补关系)。老领导要时常罩着他们。无忌活到了新领导接任,又身处高位,根本抵不住一轮一轮的政治风波,李的担忧一语成谶。可叹!可悲!可惜!&/p&
我把我在张公子回答下面的回复整理了放到这里吧。李有一次说魏是“恃宠自骄”,我觉得很贴切。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
在THE KIDS SHOULD SEE THIS 网站上有说过这个问题。&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hekidshouldseethis.com/post/minute-physics-why-are-stars-star-shape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are Stars Star-Shaped?&/a&上面是链接。&br&&br&&br&如果我们画星星的画,估计我们会画成这样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2c562df0ded9c692b367f_b.jp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2c562df0ded9c692b367f_r.jpg&&&/figure&可能是五角的,可能是四角的,可能也是六角的。不过我们知道这和事实不符合。因为恒星都是巨大的高温发光球体,我们在很远的地方看它们的时候基本就是一个亮点。&br&那为什么我们画带角的星星呢?&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ad5c4e6d055_b.jpg& data-rawwidth=&913&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ad5c4e6d055_r.jpg&&&/figure&&br&&br&&b&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带角的。&/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4ac8f9ecac466efd3200f_b.jpg& data-rawwidth=&931&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4ac8f9ecac466efd3200f_r.jpg&&&/figure&下次你在漆黑的夜晚的时候你就可以盯着下面的这个黑点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95e798589ebd8ebc543dd8_b.jpg& data-rawwidth=&943&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95e798589ebd8ebc543dd8_r.jpg&&&/figure&但是实际上你眼睛中看到的应该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7d8840efe4cd879b0817_b.jpg& data-rawwidth=&946&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7d8840efe4cd879b0817_r.jpg&&&/figure&实际上人眼不是唯一看到星星带角的物体,很多望远镜也是这样的。&br&这一切该怎么解释呢?&br&&br&其实是因为光是波状的,当远处光源来的光线穿过缺口或者绕过一个物体的时候,光线会被衍射,导致相互干扰,留下缺口或者物体的印记。&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ead9c4b1b8_b.jpg&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ead9c4b1b8_r.jpg&&&/figure&&br&&br&直线状的的物体会将光线分开,留下与该物体垂直的一系列的短线:&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6a62c87bd5dbd2005265a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6a62c87bd5dbd2005265a_r.jpg&&&/figure&同样的,十字状的物体就会产生两条相互垂直的短线:&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a4acf78fd4_b.jpg& data-rawwidth=&818&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a4acf78fd4_r.jpg&&&/figure&还有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ed0bf2b50a055e2a4c90fcdf1150b11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0ed0bf2b50a055e2a4c90fcdf1150b1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ed92b64187d19aff6a5_b.jpg& data-rawwidth=&815& data-rawheight=&2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ed92b64187d19aff6a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dca3dfa69355_b.jpg& data-rawwidth=&831&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dca3dfa69355_r.jpg&&&/figure&而最炫酷的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47d6de9a0cbab4_b.jpg& data-rawwidth=&827&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47d6de9a0cbab4_r.jpg&&&/figure&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它们都是由光线穿过一个缺口或者绕过一个物体的时候被反射折射造成的。&br&&br&同时,哈勃望远镜是由四根柱子支撑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7d64e93fd28bdc4009d08beda99dd88_b.jpg&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7d64e93fd28bdc4009d08beda99dd88_r.jpg&&&/figure&所以你看到的哈勃望远镜拍出来的星空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e45d142e_b.jpg& data-rawwidth=&943&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e45d142e_r.jpg&&&/figure&&br&&br&与这相类似的是我们的眼睛的晶状体有细微的缺陷,称为缝合线,是晶状体纤维相连接的地方:&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2c0dfdbffe_b.jpg& data-rawwidth=&941&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2c0dfdbffe_r.jpg&&&/figure&这些缺陷使光在通过眼睛时留下特殊的印记。这点已经有通过激光照射眼睛得到证实:&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bd17e9c7f332e359f73_b.jpg& data-rawwidth=&782&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bd17e9c7f332e359f73_r.jpg&&&/figure&&br&因此,虽然说恒星只是细小的圆点,但是当光线到达我们的视网膜的时候呈现出星星的形状:&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0badffb66_b.jpg&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0badffb66_r.jpg&&&/figure&世界上的每一双眼睛看到的星星的形状都会各有不同,这取决于缝合线的情况:&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bcbfb0f9a9e_b.jpg& data-rawwidth=&949&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bcbfb0f9a9e_r.jpg&&&/figure&甚至是你的左右眼看到的都会是不一样的。&br&&br&所以由于你的眼睛的独特情况,你在画星星的时候最好画一样的形状:&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df906baaa232b6a39fd91c079bc2139_b.jpg& data-rawwidth=&911&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df906baaa232b6a39fd91c079bc2139_r.jpg&&&/figure&&br&另外,由于长波、偏红光线的颜色范围比偏蓝光线的要广,所以星星其实是微型的彩虹:&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2a500b318a1c9b2fa5f9e6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2a500b318a1c9b2fa5f9e6_r.jpg&&&/figure&哈勃望远镜拍出来也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3cc7c47b310d4e95ba184a_b.jpg& data-rawwidth=&878&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3cc7c47b310d4e95ba184a_r.jpg&&&/figure&&br&所以其实给星星添上彩虹色是非常科学的,但是要注意偏红色在外,偏蓝色在内:&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a330ee152da388148dbe446dde94f6b_b.jpg& data-rawwidth=&929&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a330ee152da388148dbe446dde94f6b_r.jpg&&&/figure&&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火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 羊倌的回答&/a&&br&&br&宣传一下我的这个回答&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MDgHH93EsYDOrZl8920i&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MDgHH93&/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YDOrZl8920i&/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安利一个微信公众号:猪倌小考。&br&&br&&br&当然能武也要能文:&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宋江杀李逵? - 羊倌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女权主义者会反对金庸吗? - 羊倌的回答&/a&
在THE KIDS SHOULD SEE THIS 网站上有说过这个问题。上面是链接。 如果我们画星星的画,估计我们会画成这样的: 可能是五角的,可能是四角的,可能也是六角的。不过我们知道这和事实不符合。因为恒星都是巨大的高温发光球体,我…
搞了六年的理论化学,今天就献个丑。以下观点纯属个人看法...&br&
首先引用一段在理论化学界颇为恶俗的,来自狄拉克的开场白:&br&“The fundamental laws necessary for the 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a large part of physics and the whole of chemistry are thus completely known, and the difficulty lies only in the fact that application of these laws leads to equations that are too complex to be solved.” —— Dirac&br&
这段话的历史至少长于半个世纪。在二战前,伴随近代物理学在统计力学,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方面的突破,&b&所有可观测的化学现象的物理基础,及描述全部化学所需要的数学方程都已经建立完成。&/b&在理论上,只要有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求解薛定谔方程(对于重元素而言考虑相对论,是狄拉克方程),结合统计力学的几个基本公理就能精确预测宏观尺度下所有的化学反应。而此后理论化学的发展,基本上都可以被认为是求解这几个基本方程的数值方法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看,迄今为止,现代化学没有本质性的新发现,也不存在终极性的理论问题。化学仅仅是一门研究如何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利用现有物理规律而为人类牟取利益的应用科学,而理论化学的未来,需要在小数点后的数值上去寻找。(我就不说小数点后第六位了,咱还没到那精度...)&br&
因此,当代理论化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化学的不同分支提供各种近似数值算法。对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导致了各种第一性原理方法(HF,MP2,CI,CC, 各种CAS还有QMC...)和密度泛函方法的建立。对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导致各种所谓动力学方法的建立,包括wave-packet method,surface hopping, semiclassical method 以及各种基于路径积分的方法。对于统计力学方程的求解则成为整个分子力学领域的基础。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比如ab initio和分子力学结合产生各种基于ab initio的力场以及AIMD/CPMD;路径积分和统计力学结合产生处理量子统计力学的RPMD等等。总而言之,都是基于几个基本方程衍生出来的数值方法,可以用模拟(simulation)一词来概括。这些方法在各化学分支中的具体应用也通常被称为计算化学。一般而言,这些方法的基础是普适的,其主要挑战在于有效地平衡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br&同时,考虑到计算能力的限制,直接模拟能够解决的体系太过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对理论的需求。所以,理论化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对物理本质的理解,构建比基础方程更为高级,更为简洁的理论模型,用于描述某一类特定的问题。比如用于描述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各种版本的过渡态理论,Marcus理论,或者用于描述蛋白折叠的landscape theory,再比如描述气体吸附的朗格缪尔模型,应用于谱学领域的Kubo模型等等。此类模型微观上可以由数值模拟验证,宏观上可以和实验直接对比。物理含义简单清晰,数学上易于计算。理论化学家使用来自模拟的参数后可以做定量或者半定量计算,实验化学家可以用来做简易的定性分析,其好处不言而喻。其缺点是解决的问题更加特异化,不够普适,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失效的风险,需要使用者有良好的理论素养。&br&这样看来,现代理论化学的发展坚实而富有成效。然而遗憾的是,理论化学和实验的结合仍然存在巨大的问题。总体体现为误差大,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再就是只能解释无法预测,也就是马后炮居多。根本原因当然在于计算速度慢,所以需要实验者提供先验信息以限定范围,而这些信息实验则未必能提供。比如在催化剂结构形态不明的情况下去预测催化机理,就基本靠蒙,而理论预测固体结构所面临的采样问题现阶段又根本无法解决。更不用提很多实验本身就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控制的误差,比如有机中合成者的各种“手艺”问题...&br&另外,我以为还有一种因素阻碍着化学理论和实验的结合,我称之为化学中的“中医”问题。其来源在于在物理学取得足够的进展之前,化学已经独立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座流沙上的城堡完全依靠对实验现象的经验性总结而建立,充斥着各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完全不可控的bug(正如楼上吐槽文所描述的那样)。典型的比如勒沙特列原理,相似相溶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神奇的8电子或者1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外电子的排布规则,甚至包括量子化学已经开始兴起时建立起来的软硬酸碱理论以及共振论。这些经验性的唯象理论缺少坚实的物理基础,无法定量描述问题,但是足够简单,易于理解,且定性疗效好,姑且称之为化学中的“中医理论”。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每一个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头两三年接触的几乎都是这种类型的理论。因此很多没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化学就进入科研工作的学生都多少缺少理论素养,而习惯了这种唯象的思维方式。&b&化学专业的学生容易养成一些不求甚解的实用主义心态,即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而严格的探讨。&/b&他们再去和理论方向的学生交流时就容易陷入中西医之争时常见的套路了。&b&而某些学者发文章时喜好炒作概念,经常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定义模棱两可的术语,助长了这种风气。&/b&纯经验理论中的bug和理论化学本身在计算规模上的困难造成了化学理论无用论的流行。&b&我曾经非常激进地认为普通化学这门课应当废除,化学专业应当从基础量子力学开始学起。&/b&我现在的观点是,这些理论可以有,但是要尽可能&b&严格化,数学化,规范化&/b&,正如中医可以有,但是应当逐步地科学化一样。实际上这完全是可能的。勒沙特列原理或者相似相溶理论完全是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特殊推论,酸碱的软硬与能量的二阶导数存在联系,共振论可以经由现代价键理论而归入量子化学,原子的带电量可以由各种布居分析方法定量,本身并不存在的分立的单电子轨道(比如有机中常用的前线轨道概念)也可以表述为数学上较为严格的Natural Orbitals,而Natural Bond Orbitals则有效地复活了路易斯结构式的精神。化学理论严格化的好处在于:1)变定性为定量,有效提高预测精度;2)统一概念,避免讨论问题时嘴上说着A,脑子里想的却是B,实验上测的是C,手头算得是D,最后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br&总结以下结论: 1)当代化学理论根植于近代物理学发展的沃土,其逻辑基础已经十分完备;2)化学理论目前给人造成混乱的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大量经验性唯象理论未经严格化,语言使用缺乏规范。3)化学理论的发展障碍,不在于基础的不坚实,而在于大自然体系本身的复杂性。&br&&br&最后,列几个理论化学界当前的主要方向,纯属个人意见,水平有限,遗漏不补...&br&1)准简并体系的电子结构问题,即所谓multi-reference或者strong static correlation的问题。&br&2)密度泛函理论中的self interaction error的修正问题。&br&3)高精度计算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问题。&br&4)激发态计算(包括孤立和延展系统)。&br&5)溶剂化效应。&br&6)大尺度(纳米至微米)模拟及多尺度嵌套模拟。&br&7)Rare event采样和全局优化问题。&br&8)可靠的力场参数发展方法。&br&9)原子核量子效应的模拟。&br&10)电子/原子核耦合运动(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失效)。&br&11)过渡态理论的修正,化学反应动力学。
搞了六年的理论化学,今天就献个丑。以下观点纯属个人看法... 首先引用一段在理论化学界颇为恶俗的,来自狄拉克的开场白: “The fundamental laws necessary for the 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a large part of physics and the whole of chemistry are t…
&b&答案是,完全没有保持住士气,这是一个士气逐渐崩溃的过程。&br&与二战那种德日死战到底和美苏越战越勇相比,一战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战争。&/b&&br&&br&在一战之前,欧洲人大抵是比较乐观的,认为科技和制度的进化会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虽然当时君主制还普遍存在,但飞速提高的生活水平强化了现有政权的合法性。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的出现,使得各国公民对虚构的国家产生了责任感。一战初期参战的士兵是现代军队中心态最好的一群人,能吃苦,不会受反战和反政府思想蛊惑,而且纪律性很强。&br&&br&但一战却是人类历史上最不人道的一场战争。以前线环境为例,有统计表明每名士兵在前线待一年,只有3天是参与作战的,其他时间都站在战壕的泥水里值班,头顶炮弹横飞。终于盼到进攻,平均坚持不过40分钟就死了,而且大部分人是被视线外的机枪射死的(一战时机枪都在1公里以外射击,和火炮的战术差不多)。一场进攻死伤上万,仅仅收复几千平方米的国土,死得毫无意义。&br&&br&二战时美国人才开始关注战场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并没有“老兵比新兵更适应战争”这回事,实际上,老兵的心理素质普遍比新兵要差,这是一个逐渐崩溃的过程。士兵在前线连续作战的时间不能超过100天,否则就会崩溃。轮换到后方可以缓解,但不能医治。二战士兵消耗很快,而且处于运动,情况尚好,一战成年累月呆在战壕,士气很快就崩溃了。一战的军队还有过去贵族化军队的残留,军官迷信纪律,管理方式粗暴,官兵关系非常不好,一旦出问题根本无法激励士兵。&br&&br&后方也很糟糕,所有参战方对于战争的烈度和持续时间都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场快进快出的战争,德国的整个战争计划就只做了几个月而已。从财政上说,欧洲各国在1917年就已经全部破产了,但大家都毫不犹豫的继续投入资源,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生命都被包涵在强制征用的范围内。英国在一战前基本是志愿军+民兵的体系,一战中开始采用征兵体系,所有人都有上前线的可能。&br&&br&更糟糕的是战略层面也缺乏进展,二战好歹背后有莫斯科,有柏林,可以唤起人民的危机感,一战除了德军两次攻到巴黎城外,剩下的时间战线变动不过几公里而已。在普通人看来,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个很荒谬的景象,看上去就好像各国商量好,划定几条战线,然后把各国的资源和青年人投入进去消耗。&br&&br&到1917年以前,各国政府尚能维持,靠的就是吃老本——工业革命以来的生活条件改善,社会改革,义务教育,政府洗脑技术的进步,身为文明世界对落后民族的优越感,基督教的天命昭昭。这些精神资源消耗光之后,西方文明就不可避免的终结了。&br&&br&&b&到了17年,大部分欧洲人都已经搞明白了——要么推翻压迫人民的各国政府,要么死。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队起义席卷欧洲各国&/b&。不只前线发生兵变,后方也陷入混乱。英法社会底子好一些,依靠各种措施尚能支撑到18年,而俄国很快就崩溃了,并发生了影响深远的红色革命。一直以纪律自夸的德国也在18年底发生革命,最终导致投降。&br&&br&一战后的欧洲与之前的欧洲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文明,西方文明终结论风靡一时,无政府主义,GCD,社会主义思潮都是在20、30年代达到顶点,连最保守的英国都发生了工党上台这种堪称改朝换代的巨变,旧欧洲被彻底推翻,余波最后发展成二战。&br&&br&一战造成的士气崩溃直接影响到二战进程,英法守在马奇诺防线搞静坐战争,就是因为不愿再发动进攻激起民愤,而法国后方退出战争的呼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丧失一半国土后很干脆的就投降了。&b&1944年解放巴黎的美军士兵愤怒的发现,法国市面上居然能见到美国已经绝迹多时的奢侈品,沦陷的4年中马照跑,舞照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心机婊吧。&/b&
答案是,完全没有保持住士气,这是一个士气逐渐崩溃的过程。 与二战那种德日死战到底和美苏越战越勇相比,一战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战争。 在一战之前,欧洲人大抵是比较乐观的,认为科技和制度的进化会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虽然当时君主制还普遍存在,但飞…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5f934e5608cac17dcc8deb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3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de6c9fcb399e7bc12d27e22bd6484e6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de6c9fcb399e7bc12d27e22bd6484e6_r.jpg&&&/figure&&br&&br&不说整个东南亚了,在古代那种交通环境下,连日本都无法统治北海道,别说东南亚会统一了。&br&就只说中南半岛吧……&br&那统一也困难啊。&br&本来,东南亚土著民族还不怎么多的时候,高棉人也就是柬埔寨人的祖先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大国,就是高棉王国,造吴哥窟那个。&br&当时中南半岛上,除了缅甸、越南和马来西亚外,泰国、老挝、柬埔寨的土地都被高棉人统治。&br&然而这时候糟了,来了外人了。&br&从中国云南南部跑出来一堆自称泰人的蛮族,将高棉王国推翻,建立了暹罗。&br&又一支从中国西南山区跑出来一堆自称缅人的蛮族的蛮族,灭了暹罗,建立了缅甸……&br&然后缅人、泰人、高棉人互砍互杀,虽然互相都能暂时征服,但都无法长久统治。&br&这中间还又一支从中国云贵高原跑来的蛮族建立了老挝……&br&接着从中国独立出去的越南,终于吃掉了宿敌占城,接着灭了老挝和柬埔寨,还傲慢地拒绝了和缅甸联手灭泰国的提议,大概是满怀信心准备独自统一中南半岛了。&br&然后西方殖民者就来了。&br&&br&如果硬要从里头挑最有可能统一中南半岛的。&br&大略就是缅甸和越南了,缅甸扩张的最强时期基本都吞并了泰国,使老挝和柬埔寨臣服,甚至还会征服印度东北一些小土邦,但由于长山山脉的阻隔和泰人的反抗,缅甸无力远征占城和越南。就导致缅甸统治者开始犯浑,开始打云南的主意,然后就北伐中国……最后导致国力大损,泰国趁机独立……这种错缅甸历史上犯了两次……&br&越南则是一直受中国威胁,因为丫最初的土地红河三角洲是妥妥的“自古以来”,中国每个王朝几乎都会打红河三角洲的主意,所以越南虽然凶悍,但根本腾不出手侵略其他国家,只能天天抗拒我国正义的统一战争。直到明朝在越南实在统治不下去了放弃之后,越南就开始发威,首先灭了占城,并对占人实施了种族灭绝,然后越南征服老挝和柬埔寨。此时越南也面临了地理和交通的头疼问题,所以他们虽然轻视泰人的战斗力,但一直无力进行西征,就只能坐等西方殖民者来征服他们了。
不说整个东南亚了,在古代那种交通环境下,连日本都无法统治北海道,别说东南亚会统一了。 就只说中南半岛吧…… 那统一也困难啊。 本来,东南亚土著民族还不怎么多的时候,高棉人也就是柬埔寨人的祖先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大国,就是高棉王国,造吴哥窟那个。 …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58342 人关注
112 条内容
731 人关注
743 条内容
483 人关注
104 条内容
108 人关注
145 条内容
434 人关注
506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保险人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