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赚钱容易的人吗

现在这个社会赚钱这么难吗_百度知道
现在这个社会赚钱这么难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也不是这么说的,其实现在的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只是对生活和工资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把心态放平和一点,就不会觉得什么都难了。
看你做的是什么?很多行业还是很容易赚钱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现在社会赚钱很难吗?_百度知道
现在社会赚钱很难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嗯是挺难的,但条条道路通罗马,世上的路很多,很多路你都不知道
采纳率:48%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太恐怖!中国已进入做什么都难赚钱的年代,现在只有一条出路!
再过几个月就是春节,也就是说,2017年很快就过去了。
我问一个问题,2017年的关键词是什么吗?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在留言里面说一说。
我觉得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共享经济。大家知道,今年的共享经济越来越繁荣,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再到共享汽车、共享豪车,接着再有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现在连共享女友都有了,未来是不是一切都可以共享,我们不敢想象……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房价。房价在什么时候都是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但在今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今年是各大城市首次开始实行租购同权,政府在去年的时候,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可见确实是下定了决心的。未来房价会涨还是会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比特币。从比特币出现至今已上涨过百万倍,但国内政府却关闭了国内数字货币交易所。对于这件事,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政府认为比特币是泡沫,不想让国人参与这场骗局;另外一种说法是,国家未来会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
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些事与自己无关,但如果你仔细研究这些事情背后的真相,你会发现一个可怕的现实:现在中国做什么都不赚钱了。
曾经有人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中国经济赚钱的逻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始于经济学的鼻祖斯密。纵观中国企业赚钱的现实和历史,起码,在过去10多年,究竟是哪些企业,靠什么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如果我们对中国企业这几年赚钱的基本逻辑进行梳理,就会发现,这几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大多和垄断、金融以及房地产有关。
据我个人认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赚钱的逻辑主要有三:
其一赚垄断的钱
无论是政策垄断型的金融企业,还是行业垄断型的电信企业,以及资源垄断型的石油企业,它们赚钱的逻辑都是垄断。500强中利润最高的企业,全部由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型国企占据,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石油、农业银行、中海油、中移动、中石化、交通银行和中信集团。
其二靠金融赚钱
大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然后充当二道贩子,通过委托贷款、银行理财等形式把资金再贷出去,获取暴利。
其三投资房地产赚钱
房地产几乎成为很多企业的避风港,很多企业的主业其实不赚钱,但因为有房地产,报表特别好看。
这三点是近几年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赚钱的逻辑。
今年火爆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越来越发达,表面上受益的是我们老百姓,但这些都是表象,都是暂时的。等到共享经济干掉所有的代理商和服务商,靠着垄断地位,就会用各种方法吸我们老百姓的血汗钱。而在未来,当人工智能与共享经济结合时,由巨头垄断所有的市场,取代所有人类工作,这是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而房价现在被政府稳住了,部分城市甚至还有轻微的下跌,这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但对买房者和炒房客来说是不是一种灾难?有很多人还梦想着将来能炒炒房赚钱,但现在这个时代明显已经过去了。
而比特币的交易停止,也是这样。对于不想创业,不想干活,把现金用来买比特币是最保值的做法,几年就可以升值上十倍。但现在被国家取缔后,断了很多人的这种念想。
前一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引人深思的事情。长沙一女子给一个烧烤店打了一个差评,然后店主带着七八个彪形大汉把她和她老公狂揍了一顿。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个店主的素质低下。但最本质的原因是,互联网将餐饮店的服务、口味全都公开化,反而使得大多数劣质的餐饮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我们中国人一直说“民以食为天”,如果连餐饮行业都做不下去了,那其它的行业肯定也是越来越艰苦。
我以前也写过,那些做APP创业的是怎么死的,做农行业的怎么死的。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不饱和,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还能轻松赚大钱。
你也可以问问周围那些做公众号的朋友,做微商的朋友,做培训的朋友,是不是比三年前更艰苦。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开始绝望了。
那么是不是说,现在完全没有机会了呢?
我觉得恰恰相反。越是在危机关头,越能诞生巨大的商机,前提是你必须能看懂趋势。
从经济角度来讲,社会上只有两种人:“生产者”和“消费者”。
“消费者”和“生产者”不是绝对的,而是互相转化的。假如你是一名服装厂的工人,那么首先你就是一名生产者,你生产的是衣服。但是当你去餐厅吃饭,你就变成了消费者,这时餐厅的厨师是生产者,但是厨师也需要穿你做的衣服,所以他同时也是你的一名消费者。所以:每一个人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相互转化,经济就是这样被推动的。
当生产和消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整个社会就会往前推进,经济健康增长。相反,当生产和消费脱节,一方跟不上另一方,就会出现经济停滞增长,即:经济危机到来。
毛*主*席时代的时候,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所以永远不会发生危机,那时候产品还比较匮乏,只要你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就会被消费者享用。但由于计划得过多,又没有利润,生产者的积极性也不高,消费者就一直处于物质匮乏的状态。这种模式并不值得提倡。
后来小*平同志主导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原则是“按意愿生产,按利润分配”,由于开放了生产与消费的权力,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一下提高了。那个时候胆子比较大的,直接就下海经商,不到十年就积累成了非常大的资本家。这可能是毛*主*席最不愿看到的现象,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初期成长起来的资本家和企业主,为推动新中国的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由于人们看到这些初期资本家赚钱了,越来越多的人下海创业,同种产品的投资人和生产商越来越多,为了扩大利润,只能劣质生产,低价销售,恶性竞争,结果所有生产商都赚不到钱了,而且消费者也买不到优质的产品,生产的那些垃圾产品只能大量囤积,这就是我们中国目前面临的现状。
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好几年前很多中国人都跑到日本买马桶盖。这种丢脸的事情,我都不好意思写出来。
有人说价格做烂了,市场做坏了,还能恢复以往吗?当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层次。但是,这个修复的过程会很漫长,甚至需要付出死掉一批的代价。有时候,甚至会让一个品种彻底消失。新生的力量不是来自于飞蛾扑火般的不怕死者,而是来自于反其道而行之的、坚守自己品质定位和价格定位的执着者。
价格适当做低有利于产业化,规模化,但价格过低过滥,不折手段,就扼杀了产业。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现在的市场,你去走一圈,你会发现,同类产品严重过剩,价格一家比一家低,哪个产品赚钱,大家就一窝蜂做哪个产品,哪个款式卖得好,大家都仿照该款式来做,同样一个品种,从10元到两元都有,包装上根本看不出差别!客户只看表面,感觉差得不太多,事实上,在看不见的地方,差距甚大!但是客户不知道呀,他们盯着便宜的买,劣币驱逐良币,慢慢的好的东西为了生存,也开始降价了!
所以,这真是一个做死的时代!为了让自己活,所以不想让大家活!结果是,大家都没得活!
价格做滥了还能做好么?八成预后不良。就像土地被污染之后,你能指望粮食不受污染么?这同样是白日梦!
土地被污染了,至少要荒几年。让荒草疯长,把所有污染物质全部净化,恢复土地本来的纯净,然后才可以种庄稼。只是,这颗粒无收的几年,有很多人是熬不下去的,要么饿死,要么辗转流徙。这就是为什么细分品类一开始很有生命力,也有不少人依靠细分品类赚钱,后来大部分企业覆灭的原因!
价格是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己。非理性的价格战,通常等于同归于尽。行业做到无钱可挣那一天,就离做死不远了。
我们非常欣赏那些始终坚持自己定位的企业,无论是品牌定位、品质定位还是价格定位,他们才是行业的脊梁,才是行业的未来和行业的希望,才是值得尊敬的企业。做销售怕拒绝,关注销售厚黑学!
真正值得尊敬的企业,不是发展和扩张最快的企业,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始终如一坚持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企业,至始至终有自己底线的企业。它的存在,是行业的幸事,是社会的幸事,也是自己的幸事!
所以,坚持自己的产品价值,坚持自己的商业价值,坚持自己存的在价值,是重要的企业底线和商业底线。
我们不能因为垃圾而做滥了行业。
当然,我们国家最近十年来,已经成功把许多日本品牌挤出去了,比如以前很火的松下和索尼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手机行业里面,华为、小米、OPPO和vivo,也成功夺回了三星和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这里面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几年前,我们开始流行一个口号: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作为政府,必须控制生产的无序化,淘汰同质企业中的落后企业,这就是国家目前提倡的“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看似危机重重,实际上正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打个比方: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鸠摩智和欧阳锋,都是因为练功走火入魔,后来自己用内力或者在外力的作用下逆向打通了任督二脉,立刻就成了绝世高手。
中国经济结构也是这样,正在发生一场逆向的大升级!这其中也蕴藏着无数的商机,一旦你打通了任督二脉,财富将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
经常关注马云演讲的人,肯定知道马云说过一句话,他说:未来的中国,很难诞生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公司,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应该整天去想着超越BAT,而是应该专注于细分的小领域,做一个小而美的企业,才是如今的创业者要奋斗的目标。
马云说的“小而美”就是个性化经济,而现在是个性化经济抄底的最佳时机。
什么叫个性化经济?
我举个例子,在小时候,如果一个女孩看谁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裙子,就会问她是在哪儿买的,我也去买一条。
而现在,如果一个女孩刚买了件裙子,聚会时却发现跟别人撞衫了,她就会感到郁闷:她怎么跟我穿的一样?于是回去就把衣服扔在家里了!再也不会穿了。
现在人们开始寻找自我,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变了,个性化将是下一个时代的开端!
为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商品和服务,这就叫个性化经济。
著名导演冯小刚甚至把个性化经济拍成了几部电影,他拍的《私人定制》《甲方乙方》《顽主》都是这种题材的电影,大家有空可以看一看,腾讯视频上都有,没有开会员的,也可以到迅雷里面下载。
个性化经济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今日头条。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今日头条能干掉众多门户网站,甚至干掉了BAT,而且越来越壮大?就是因为它的推荐机制非常个性化。给不同的用户推荐不同的内容,让每个用户都收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从而对软件产生了很高的粘性,然后再对高粘性的用户分发广告商的广告,从而割韭菜盈利,再把割韭菜赚来的钱和广告商的钱分给内容创作者,鼓励创作者生产更好的内容,再分发更多广告,割更多的韭菜,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以前由于互联网不发达,企业很难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只能由设计师设计并由工厂生产,再拼命地在电视台打广告,用户也很难辨别产品的好坏。只能相信“谁的广告打得多,谁就是好产品”。
由于信息闭塞,广告效应强,即使产品不好,用户也会购买。
比如运动品牌李宁,在辉煌时代,年营业额可以达到几十上百亿,就是因为他们的广告效应很强,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牌。
但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信息越来越灵通,在外国品牌的对比之下,很多消费者已经不再觉得李宁是名牌了。
再比如,几年前有一个叫尼采的山寨手机,外形跟苹果4s做得一模一样,价格却只有五百多块钱,还请了王宝强做代言,在贵州电视台狂炸广告。当时,大街小巷里有很多这种店,而现在全都倒闭了。
因为互联网一发达,大家都知道这是山寨机,而且好不好用,网上都有评价。
那么在未来,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引领潮流呢?
前文已经说过了,传统的消费关系是推动式的,生产者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消费者并没有自主生产的权利,而只有选择消费的权利,而且消费后不能给其它消费者提供可参考的评价,这样商品是否靠谱,消费者没有数,企业生产者也没有数。
而未来,互联网将会越来越放大消费者的权利,不仅有消费权利,还有生产权利。这才是最高效的商业模式。即:用户想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用户需要多少,企业就生产多少,用户提了什么建议,企业就必须得改正。
几百年前马歇尔说的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口号直到现在才慢慢实现。
这样一想,是不是很疯狂?整个社会的供应关系被摧毁重建,经济的任督二脉被逆向打通。
其实这种构想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运用。
如今,移动支付越来越发达的中国,消费者下订单再也不受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比如打滴滴专车、叫外卖、预订酒店、订车票和机票,再比如科技产品众筹、农产品众筹、电影众筹,都是先由消费者通过平台下订单,再有“生产商”和“服务商”来向我们提供服务。
未来,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
但是个性化的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比如,一件印上黄家驹的T恤可能大部分人都喜欢,但如果印上高晓松的T恤,喜欢的人就比较少了,这就需要企业能实现小批量的快速生产。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新兴的技术,恰恰顺应了这种变化。 可以快速、定制化、小批量的生产每一个消费者需要的东西!
未来,所有的中间商将会消失,毫无特色的企业也会消失,有特色的企业都能直接与用户交流,每一个用户既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共同消费,共同生产!
你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吗?
来源:金钱暴(ID:JQstorm)综合大咖岛(ID:auuu55)互联网、功夫财经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入行几年月薪就能十万起跳!这钱真那么好赚吗?
来源:中国经济网
  “谁家没个病人,你敢保证你一辈子不得病吗?”
  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片子中的这个问题问倒了很多人,也意外带火了。
  影片到目前为止票房已过25亿元。有消息称其中是大功臣,因为有大批保险公司包场请客户观看。圈子里戏称该片是最好的“保险宣传片”。
  支付宝近日数据显示,随着该片的大热,保险类支付宝小程序访问量直线增长414%。
  打了鸡血的除了票房,就是的了。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几个卖保险的,有些大概已经被你屏蔽了。
  为何有那么多人转行去做保险,那么多保险都卖给谁了?近日,记者“卧底”去听了一场保险公司的人才说明会,就是招人大会,接受了两个小时的“洗脑”。
  热门电影,带火保险
  “你周末有空吗?我们单位包场请看电影《我不是药神》,到时会有15分钟的公司和团队介绍,正好你也了解了解,也看看我为什么就转行做保险。”朋友照照(化名)给记者发来微信,今年年初她辞掉省级事业单位的工作,在亲友的一片惊讶声中突然转行,做起了卖保险。
  “我觉得自己转型还是挺合适的,现在,人们都开始有保险意识。你看看电影,如果有保险,可能会好很多,很多中产家庭,其实都有这个软肋。”
  据了解,《我不是药神》热映后,确实带火了保险业。保险从业人员,也借此着重向客户介绍重疾险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影所带来的“焦虑感”短时间内迅速唤起了公众对保险的关注,这暴露出我国保险业覆盖严重不足的现状。
  也有网友指出,当前保险从业人员不够专业化,有时仅仅就是为推销产品而推销,引发人们的厌烦。
  月薪48万,是真是假
  记者朋友圈里也有几个卖保险的,有人就是最近转行的。
  最近,有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在浙江扩展业务,招新推广活动比较多。记者去“卧底”了一场招新会。
  参加之前,你要先在平台填写个人信息,相当于一个简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现居住城市及手机号码,而来参加的大多是熟人介绍。
  发布会在该公司办公楼的会议室举行,落座之前先领了意向表,会后有兴趣可以填好交上去。
  记者大致数了下,当天有120多人到场,女性稍多一点。据了解,来的人大部分都是有过工作经验的人。
  主讲人是一名女性,据称是该保险浙江分公司的初创人员之一。2012年1月加入,如今拥有350人的团队,一路带团队、拼业绩,从分公司个人销售冠军到2018年一季度中国区团队冠军。
  “我来听听保险公司是如何‘洗脑’的。”记者跟边上的人开玩笑。
  原本以为会出现高呼口号等打鸡血的情景,然而却没有。
  主讲人先宏观介绍当前的前景,指出中国人均保单低,到自己为什么选择了保险再讲到这家公司的人才培育计划等。
  这位据说是心理学研究生的主讲人,在最后还公开了自己的收入。通过投放到大屏幕上的T显示,收入算的是一年的平均月薪,单位以万元计,2012年入行第一年,她的月薪是40276元,第二年72602元,第三年89180元,第四年115611元,第五年277202元,第六年也就是2017年,已达489570元。“这是统计到去年,今年应该比这个更高。”
  本来安静的会场,立刻骚动起来,大家抬头盯着一路上涨的柱状图表,一边和身旁同伴交流。
  “收入真有这么高吗?这可是月薪。”记者会后咨询转行过去的朋友。
  “是真的,她属于做得好的,团队也大,业绩做得出来,收入自然高。”记者了解到,在保险公司,业绩就是保单,收入就是保费提成即佣金,有团队的人,收入也来自团队成员的业绩。
  “我走过的路,或许就是你们未来的路。”这句既是开场白又是结束语的话,听起来还挺诱人。
  会后,大部分人都上交了那张意向表。据介绍,对于有意向的人,公司会再次通知,接着进行几轮面试与培训,通过后,就可正式加入保险公司了。
  从,到卖保险
  “怎么说呢,我为什么从银行辞职到保险公司,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是很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阿杰,两年前转行,现在再被问为什么选择保险公司,他可以很平静而又理性地来分析了。“现在各个行业的人都会遇上瓶颈期,大家都在找机会。对于在金融系统工作的人来说,可能选择的地方也挺多,但是都大同小异。而我在做个人的职业规划时会看重几个点,诸如个人的成长空间、晋升收入、公司的文化以及工作开不开心等,这些点,我在这家公司都看得见,可以预期,所以我就来了。”
  阿杰强调,自己加入的不仅是一家保险公司,在他眼中,更是一家专业的、完善的人才培养公司。记者也注意到,在阿杰的朋友圈里,经常可以看到发的有关公司三年打造百万年薪管理者的信息,干了两年后,他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据介绍,他团队中有很多人来自他的老本行,银行系统。
  而对于小芬来说,她是自己在买保险的过程中,认同了保险的理念,然后辞职加入卖保险行列的。“和很多新入行的同事一样,辞职时都会遭遇各种不理解,尤其家人也不支持,我们曾有个同事,因为转行卖保险妈妈三个月没理过他。”小芬表示,现实生活中对保险行业天生有排斥感的人并不少,认为保险就是骗子的也不在少数。但现在大环境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所以她看好自己的就业前景。她还说,现在不再是叔叔级阿姨级卖保险的年代,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行业。
  与他们俩不同,三个月前改行的小任或许有一点点盲目,他坦承自己内心尚未完全认同保险的理念,但也是参加了一次类似的人才发布会后,他对高薪动心了,想试试看。“我这种心态卖保险时可能会有困难,但公司会有培训,我自己也会慢慢调整,万一我也像他们一样成功了呢。实在不行,就再找别的工作呗。”
  先卖熟人,再找下线
  有人欣然加入,信心满满挑战自己的新生活。但也有人加入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经历的几乎可以说是一场骗局。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吐槽,因为自己的求职简历曾经挂在网上,突然有一天就接到了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向其介绍公司正招聘管理层人员,也提到了未来的高薪等,他就参加了人才项目发布会,后来也参加了培训。等培训结束,他发现,自己还是要去卖保险,有业绩才有收入。“这哪是招聘管理人才,明明就是卖保险的嘛。”
  “哪怕是管理,也要经过实战训练的吧,自己都不会卖保险的话,怎么去管理团队?我觉得这是个人的看法问题,不能称之为骗局吧。不过在保险行业,先把人拉进再说,这个情况确实存在。”刚入行半年,正为每周业绩努力的小静表示。
  也有网友吐槽保险公司大多没有底薪,没有五金,培训内容也都是介绍怎么向熟人进行销售,如果实在没有熟人可以卖了,还可以拉人进来,说得好听是组建团队,但说穿了不就是发展下线吗。
  入行几年,月薪就能十万起跳
  这个诱惑很大,但这钱真那么好赚吗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的朋友圈内同时有一个医生和一个卖保险的,当接到这两个人的电话时,你的态度会一样吗?这就是我的工作环境,你说卖保险的钱,好赚吗?”80后小景,一年多前,辞去房产销售的工作,转身投入一家国内的保险公司。“和我同期进入的有12人,现在只剩下2个人,这就是保险行业的一个普遍状况。”
  在一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已六年的蓓姐,算是成功的坚持者,目前年薪在200万元左右。
  她说:“各个公司稍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保险行业的留存率确实不高,能达到30%就不错了。”(留存率是指保险营销员的在职人数除以同期入司人员总人数。)
  虽然流动很大,但是卖保险的从业人员还在大量增加。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达806.94万人,较年初增加149.66万人,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的数据仍是增长趋势。
  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70后蓓姐:我坚持了6年
  蓓姐,2012年进入保险行业,那一年她40岁。此前她在媒体干过,公司待过,中间又辞职去读了个硕士,然后自己创业,搞。
  她说,当年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问她有没有兴趣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蓓姐有些好奇,就答应了面谈。
  当时面谈她的是一位特别漂亮的女性,这次面谈改变了蓓姐对保险的看法,她决定接受这个橄榄枝。
  蓓姐介绍,当年和她同批进入公司的有19人,大家基本都有管理经验,想在新的行业有新发展。
  “我的面皮其实很薄,那时也没微信,不像现在在朋友圈发一条信息,知道你改行的人,若有兴趣会主动联系你。我都不知道怎么跟朋友开口,而且那时老公也不支持我。”蓓姐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份保单是一个关系最好的闺蜜主动买的,“买卖保险之间,也是个信任度的问题,朋友信任你就会放心听你的建议。”
  不好意思跟亲朋好友开口的蓓姐一度遭遇工作瓶颈,做不出业绩。后来还是大家一起想了个办法,当时报名但后来没加入公司的一批人员名单,是有联系方式的。“那些人至少听说过这个保险公司,打电话过去不会太贸然,就那样磕磕绊绊,做成了最初的几单。”
  就这样,蓓姐坚持了下来。
  到现在,当年的小公司也发展到现在1300多人的规模,依然在快速扩张中。
  虽然不是同批人中做得最好的,但蓓姐也已经有一个80人的团队,年薪大概200多万元,她说自己现在工作重心就是带团队。
  “不提专业知识和个人努力,这一行,想成功,先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蓓姐说。
  80后小景:保险的钱不好赚
  小景,80后,以前在房产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兼做瑜伽教练。
  “我转行很偶然,是在给自己买保险的过程中突然决定的。”一年半前,小景想给儿子买保险,朋友给介绍了一个保险代理人。在沟通过程中,那人一句戏言“看你这么认同保险,你也可以试试自己做啊”。
  小景想,也是,像自己这样需要买保险的人肯定很多,这个行业的前景应该不错,反正之前卖房子也是销售,就试试卖保险吧。
  “现在有很多人转行做保险,其实很好理解,一个是大环境变了,大家的保险理念增强,社会对保险的认同度高了;另一个是现在的生活压力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安全感,买保险,就是买心安。”小景说入行一年多来,自己干得还不错,月薪几万元还是有的。
  小景说,自己特别认同保险公司的考核制度,完全看个人能力,业绩做得好收入就高,不存在论资排辈什么的,所以公司内的关系也比较简单。当然这个行业的淘汰率也特别高,能坚持留下来的人,薪水都不会低。
  “当然,保险的钱并不好赚,目前在我国,很多人还是对保险行业缺少一个尊重。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的朋友圈内同时有一个医生和一个卖保险的,当接到这两个人的电话时,你的态度会一样吗?以前关系很好的朋友,知道我卖保险后,都不敢接我的电话,或许就害怕我向她们推荐保险吧。其实我不会把时间用在一个压根没有保险理念的人身上,那样需要很多的沟通时间。当然这种现状,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从业者造成的,以前很多卖保险的都是兼职做,有的让人买了保险后,自己又不做了,没有一点服务意识。或者卖保险就是死缠烂打,厚着脸皮求人,让人心生厌恶。”小景表示,这也能看出,专业的保险代理人还是缺,这正是我的机会。
  90后小岚:我吃不了保险饭
  写有小岚名字的牌子还摆放在办公桌上,但已被摆在了一张写有新名字的牌子后面。
  “她已经很久不来了,应该是辞职了。”旁边的同事说。
  90后小岚三年前大学毕业来到杭州,在培训辅导机构做前台兼销售工作。小岚突然对保险感兴趣是受其表嫂的影响。
  在小岚的心中,嫂子小朱是成功女性的代表,理性有主见,工作能力强,收入高。
  今年年初,她在嫂子朋友圈中看到,嫂子竟然辞去了省级事业单位的工作,转行做保险了。她很奇怪,嫂子以前的工作也不错啊,怎么会舍得辞掉呢?默默观察了三个多月后,她主动联系嫂子。她当时正好对自己的工作有些不满,收入不稳定,辅导机构只有卖了课程才有奖金。那个月她推荐得多,发了1万多元,还没高兴下,就有家长退课,机构又扣掉了她的奖金,一气之下,她就辞职了。
  历经面试和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后,小岚戴上了和嫂子一样的工作证,她也希望自己能像嫂子一样成为新人王。
  但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
  学了满脑子的关于保险的专业知识以及销售技巧,可在鼓足勇气约见几个朋友后,小岚泄气了,因为没有人想买。
  “我以前在室内等人上门,介绍课程就可以了,现在跑出去也谈不成,这工作还不如以前呢。”像小岚这样的人也不少,初次受挫后就不想再坚持了,也就觉得自己吃不了保险这口饭。
  小岚离去,对小朱来说也是一次受挫,因为她想招募自己的团队。不过她并不太在意,“保险公司就是个围城,外面有人或许觉得是个洗脑公司,但我们在里面干久了知道,就是想走得更远而已。”
  &&&&&&&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青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挣钱容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