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企职工卖盐被扣,如何处理

行业领先的食品资讯网站
┆┆┆┆┆┆┆┆┆┆┆┆┆┆
站点位置: &
【设置字号:大 中 小】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跨省卖盐屡屡碰壁 “政企博弈”背后的隔空交锋
时间: 11:58:36 来源:看看新闻
在我国,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此前一直受到严格的价格管制和经营限制。1月1日,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终于正式落地。该方案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食盐流通销售领域,打破了以往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允许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以开展跨省经营业务。
然而,自盐改政策正式实施以来,一方面,不少盐企反应跨省经营时常会遭遇“行政壁垒”,被当地盐业局无端查扣,另一方面,当地盐务局却称是“盐企不规范经营”。这次盐业改革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政府盐”将变“市场盐”的重大改革,但目前看来这一转变并不容易。
摩拳擦掌开拓外省市场 如今400多吨食盐被扣
2月13日,湖北广盐蓝天盐化有限公司在江苏泰兴的一处仓库熙熙攘攘,当天,该公司存于这个仓库内的约55吨食盐被当地盐务局查扣,并被下达了“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 这份通知书称,湖北广盐的这批盐涉嫌违反“未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经营食盐”、以及“不得从未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企业、单位或者个人购进食盐”的规定,因此,予以先行登记保存于泰兴盐务管理局内的决定。
泰兴盐务局给湖北广盐下发的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
湖北广盐蓝天称,自己跨省经营的主要依据是去年9月工信部联合发改委下发关于“盐改过渡期间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食盐流通销售领域”的相关通知。该通知规定,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跨省自主经营。而这也是湖北广盐认为自己公司跨省卖盐合理合法的依据。
除此之外,湖北广盐称,自己手续齐全:食盐批发许可证、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行政许可一应具全,同时这批盐也可以提供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在这批盐被先行登记保存的七天期限过去后,湖北广盐并没有收到调查结果,只收到一张延长先行登记保存期限的通知,该通知称,这批食盐需送江苏省盐业质检站检测,正在等待鉴定结果,因此需要延长保存期限,然而没想到又过了半个月,关于这批食盐是否可以售卖,湖北广盐仍然没有收到任何反馈。
拿得出相关行政许可,也有据可依,为何这批盐仍然被扣?公司决定去找盐务局要个说法。
泰兴盐务局给出的回应称,在检查湖北广盐蓝天的资质的时候,发现涉及到的送货员工等用工协议都是以江苏直销处的名义和员工签订的,但不是由资质齐全的湖北广盐蓝天盐化有限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因此,在怀疑湖北广盐蓝天在或者操作过程中有“假物流、假配送、假协议”的嫌疑,因此还在调查取证。
但这批盐的先行登记保存期限一拖再拖,调查却迟迟没有结论。面对这样的窘境,湖北广盐认为泰兴盐务局此举没有道理可循,而且涉及不合规操作。
湖北广盐蓝天盐化有限公司江苏直销处副主任张秀忠称:“先行登记保存他们有这个权利,但他们也不能滥用这个权利。在我们的盐能够提供合法手续的前提下,只能抽检,不能说全部异地先行保存。这个明显就是打着先行登记保存执法的旗号给盐业公司扫清障碍”。
事实上,这并不是湖北广盐在江苏省第一批被扣的盐。从日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开始,因应政策变动,湖北广盐开始布局外省市场,在江苏等多地建立直销处,以此种方式开展食盐跨省经营。但跨省经营并不容易,公司在江苏省等地屡屡碰壁,业务进展并不顺利。
工信部联合发改委下发文件规定盐改过渡期间食盐批发企业开展食盐销售活动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进行
截止目前,湖北广盐蓝天大概有400多吨食盐保存在各地的盐务管理局,如果这批食盐无法拿回,那么将造成200多万的直接损失,此外,由于食盐被查扣,湖北广盐蓝天还在失去零售商店的信任,销售任务很难拓展。
外地盐进入难并非孤例
事实上,在江苏省有类似遭遇的不只湖北广盐这一家盐企,1月份之后早早开始布局江苏市场的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也碰了壁。
根据中盐上海提供的资料,截止目前中盐上海的商超渠道、传统物流渠道总计约有300多吨产品以质疑其“碘含量不合格、从未取得批发许可证的企业购进食盐”等为由被要求下架或者先行登记保存。
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销售中心总监向勇表示:“现在它只要看到外地的盐就进行查封,虽然食盐体制改革我们可以跨区销售,但现在的话事实上的话是我们不可以销售 。这个从物流配送商、零售来讲,我们做得非常难,几乎就没办法做”。
为了进一步调查外地盐在江苏省的业务拓展情况,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分别走访了苏州、无锡、泰兴等地的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店,发现在江苏,本地盐的确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外地盐则相对难觅踪迹。
江苏省无锡金桥农贸批发市场某调味品批发商户告诉记者,虽然说政策已经放开,但是现在外地盐仍然不允许售卖,现在市场上鲜有外地盐进入。
另据记者调查,不少当地的零售小店也因为售卖外地盐给自己惹来不少麻烦,要冒着盐被收走的风险。
目前江苏省食盐市场仍然以本地盐为主,外地盐则相对难觅踪迹
实际上,除了江苏省,一月份以来,据记者获悉,在贵州、河南、湖北、河北等地外地盐遭遇当地盐务局查扣的案例屡见报端。
去年底,工信部联合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改革过渡期间食盐专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从2017年初至2018年底的两年盐改过渡期内,食盐批发企业可以通过自建物流系统或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建分公司、自建销售网点还有现有渠道等方式直接开展食盐销售业务。
但在具体落实上,这四种销售模式,恰恰成为食盐批发企业和盐业管理部门争议的焦点。食盐批发企业认为自己的做法完全合规,但盐业管理部门却往往质疑盐企违规操作。但之所以目前众多扣盐案例悬而未决,除了各自立场,还有一部分原因或许源于尚未细化下来的法规。
江苏省泰兴盐务局工作人员称,现在相关的法规还没细化下来,从盐务局的角度来讲,也存在“执法难”的困境。他称,“法规还没细化下来的时候,我们以老的盐法进行处理肯定不符合当前改革的需要,但是我们要新法还在修订当中”。
但据不愿具名的江苏省某盐务局工作人员称,盐改之后,江苏省不管是人员配备还是查扣力度都有明显增强,有不少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小店都曾遭遇过卖外地盐被查扣的情况。
政企不分是症结
本地盐业管理部门查扣外地食盐,在过去产销分离、区域分割的盐业经营体制下时常发生,跨省经营都被当作卖私盐处理。业正是这一计划指标主导的生产经营体制,导致盐的总产能严重过剩,也容易在局部地区出现结构性供需失衡。
正因为此,盐业改革的呼声不断,前后历经十多年,终于在去年底破冰。改革方案的重点是在坚持专营体制的基础上,实行产销见面,鼓励生产和批发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销集团,同时,取消跨界销售限制,促进公平竞争,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盐业市场。
盐企跨省经营遇困,外省盐流通不畅,除了仍待细化的法规,长期关注盐改的业内人士称,这表面上看是盐企与当地盐务局的矛盾,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政企不分。
目前,我国多地盐务管理部门与当地盐业公司仍处于“政企不分”的阶段,食盐批发企业同时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能。改革往往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外地盐一旦进入本地市场,就等于已经动了本地盐业公司独食多年的“奶酪”。业内人士认为,这才是盐企跨省业务拓展遭困的真实原因。
长期关注盐业改革的上海彭旨律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邹佳莱告诉记者,盐企改革以来,有不少地区制定各种壁垒制度, 借着“抽检质量问题啊、没有溯源标志”等等理由,以及不规范操作来排斥外来的盐进入自己本地市场进行销售。
邹佳莱认为,“这关键还在于盐务局它是盐业公司多挂一块牌子的一家双重身份企业, 如果说把它的政企分离以后,用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这时候他就不会讲这句话了,不会讲说政策现在不明朗,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把政企分开,这是根本问题 。政企分开了以后,关于盐的问题可以交给市场监督部门管”。
而政企分开,现在已经划定了时间表。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召开电视会议,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其中对于跨区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告知、食盐质量检测等等跨省经营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进一步强调和明确。
同时,会议明确表示杜绝盐业主管机构以相关法规未修订为由拒不落实盐改方案的精神和规定。
此外,会议也为政企分开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将于今年之内坚定不移地攻关。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留言(需要审核后显示)
&热门图片新闻
寒衣节的饮食习俗 寒衣节的传统食物
冬天吃糯米帮助对抗寒冷 糯米的营养与功效介绍
紫色茄子富含维生素P 茄子的营养介绍
沙虫又名沙肠子 沙虫营养与功效介绍
皇帝蕉个头小味道好 皇帝蕉的营养与功效介绍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本网站内的相关新闻: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多部委联合督促盐改落地 重盐集团被扣食盐返还已在路上-每经电子报
Copyright(C) 2014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盐企省内跨区域售盐遭查扣 执法部门:产品不合格_网易新闻
盐企省内跨区域售盐遭查扣 执法部门:产品不合格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河北一盐企省内跨区域售盐遭查扣)
盐业执法部门给盐企开具的执法通知书。被查扣的盐企提供的产品检验报告书,检验结果为“符合标准要求。”受访者供图2017年起,新的盐改方案开始实施,要求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然而,河北省亚欣物流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以下简称亚欣)的食盐品牌“盐宜生”在河北多个市县遭遇暂扣。河北省盐业管理公司盐政处的负责人回应称,亚欣的食盐因产品检验不合格、相关人员批发资质等问题遭扣,当地盐业管理所暂为保存,待具体情况调查清楚后再决定处理措施。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在盐改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山东、湖北等多个省市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在跨省销售经营过程中,出现被当地盐业执法部门查扣的情况,而涉事企业则认为,当地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不足。盐企称证件报告齐全食盐仍遭查扣亚欣负责人祁卫云介绍,亚欣隶属于河北省盐务局,有盐务局颁发的食盐批发许可证,从事食盐批发流通业务,并推广其注册品牌“盐宜生”。同时委托唐山市银海食盐有限公司和山东肥城精制盐厂生产食盐。1月17日,河北蠡县盐政管理所执法人员“查扣”了蠡县刘某的9吨食盐。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保定、承德、石家庄灵寿县、邯郸涉县等地,“查扣”机构——盐业管理所均出示通知书,以批发零售的相关责任人未出具批发资质的证明,没有该批次的产品检测合格报告和食盐包装上缺少防伪标识为理由,没收当事人库房内的“盐宜生”食盐。亚欣邯郸地区的负责人孟林峰称,盐改政策已实行两月,亚欣为了能在各区县开展业务,尝试租用涉县等当地经销商的库房存放食盐,由本公司业务员提货,配送到终端零售的商户手中。这些在库房里堆了食盐的经销商,被误认为是无批发资质却从事个人批发业务的个体户,成了执法部门查扣的“把柄”。祁卫云向记者提供了盖有河北省盐务管理局印章的食盐批发许可证,和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抽检的产品检测报告,以及每批次的自检报告。他解释,企业的批发和销售流通过程符合盐改规定,并没有违规操作,相关食盐的配送单据和业务人员的合同也及时提交,但公司的食盐一直被扣着,导致其他市县的终端零售点都认为“盐宜生”是不合格产品,对公司食盐在省内的流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祁卫云称,截至2月21日,共100多吨食盐在保定、邯郸、承德等区县,被盐业管理部门“暂时先行保存”,累计折损60余万元。执法部门称盐企涉嫌个人转批、代批针对亚欣质疑河北多个区县执法部门暂扣食盐的正当性。河北邯郸市涉县盐管所的宋永柱所长表示,抽检时,因涉事业务人员不配合出具索证索票,还用暴力抵抗执法,和执法人员产生肢体冲突,已申请省级部门协助调查。宋所长调取了一份在涉县非法经营不合格“盐宜生”食盐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涉县多家商超从李某个体户手中购得食盐,而李某又从卖酒的张某经销商手中购盐,涉嫌个人转批、代批,所以暂扣涉县多个仓库的食盐。宋所长强调,盐改政策出台后,他们并非要阻碍其他企业进入当地市场销售食盐,只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严格监管外来盐,确保当地百姓食用安全的盐。亚欣的食盐提供的检验报告是山东生产厂家的,也没有防伪标识,不能证明所售食盐合格。河北省盐业管理办公室盐政处的贺慧峰解释,有关亚欣所售食盐被扣一事他们也在进一步了解情况。石家庄灵寿县被扣的1000多件食盐,是执法部门发现亚欣将盐卖给当地卖酒的个体商户,让卖酒的搞批发。当事人又未出具和亚欣签订的合同或者收据,证明程序正当,执法部门自然要暂行保存,以维护市场的稳定。邯郸和承德两地则发现所售食盐没有碘盐防伪标识,省盐业管理局也在咨询有关部门,这样的情况是否可售卖,如果获准就会放行。追访多地食盐跨省销售被查扣记者了解到,近一个月来,山东肥城精制盐厂,湖北广盐蓝天盐业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盐有限公司在跨省经营销售中均受阻。2017年1月下旬,河南南阳市新野等当地盐政执法部门开始查扣山东肥城精制盐厂食盐,据该厂负责人统计,年初与多省市客户签订了订单合同,如今食盐被扣,要赔偿客户损失,数目不小。湖北广盐蓝天盐业有限公司江苏负责人张秀忠和上海中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食盐被江苏拒之门外。他们称江苏多地都出现公安和盐政联合执法查扣食盐的现象。湖北广盐蓝天采取聘用具有当地快消品资源和从业经验的人负责批发和销售工作。在被查扣后,公司负责人也向各地执法部门提供了厂家的送货单、发票和从业人员的用工合同,但未得到回复。上海中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盐多是直供商超,却仍有涉嫌非法批发的“罪名”。谈及被查扣的理由,这几家公司的负责人称,当地执法部门均以抽验时发现碘盐产品不合格,不认可厂家检验报告,以及以配送人员不具备资质的理由扣盐。河南新野县和江苏宿迁的盐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回应称,这些企业涉嫌将食盐转卖、再批发给没有资质的商超或个人,违背了国家政策,这是查扣的主要原因。焦点如何鉴定所售食盐是否合格?中国盐业总公司一名相关负责人解释,每个食盐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每一批次食盐都有厂家的自检报告,每年也有一次年检报告。执法机构抽检时,只要相关人员能够提供这些检验报告,这些食盐就是符合国家标准,是合格产品。2016年中国盐业协会开始组织实施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体系建设,将来具体实施有待落实,但现在没有防伪标识成为执法部门查扣外来盐的理由,并不太合适。河北省盐务局的监察科的负责人表示,如果河北省内从事食盐生产或批发的企业具有合格资质,却没有在包装袋上贴有食盐的防伪标识,省内执法部门可以给予警告处理,要求其补办,但因其暂扣食盐,执法力度上有些过猛。盐业跨省经营如何不受阻?中国盐业总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分析,从目前食盐被扣暴露的问题看,物流配送环节的矛盾最集中。如果厂商可以提供配送人员和厂家的合同协议、结算方式,合作单位的物流资质、商家的生产或批发许可证等,这些都是可进行判断的依据,可在查证后裁决执法是否正确,对符合标准的企业应尽快放行。国家相关文件也对跨省经营的方式进行了规范,采用以下四种方式运营,跨省卖盐,就不应该受阻:第一种是自建一个网络,自建一个商店可以卖;第二种是自建一个物流,或者委托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去配送;第三种是在北京建立分公司自己销售;第四种是现有的渠道,在没有改革时,盐业公司有渠道,现在渠道照样有效。企业也应该对照这些要求开展经营业务。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月21日,发改委工信部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电视会议精神中指出,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或有批发资质的企业应在跨省或省级以下市区内开展经营业务前,向省级盐业主管机构告知其行为,并寄送相关资质和信息。
省级盐业主管机构应当在收到食盐批发企业主要信息三个工作日内在部门网站上公布。省级及省级以下盐业主管机构不得新增告知事项要求企业,设置门槛,已经印发文件要求提供材料的应立即废止。自盐改今年1月1日落地实施以来,已近40天。但推陈出新的过程颇为不易,盐改大幕之下,暗潮正涌动。据悉,截至日,遵义、铜仁盐务部门及盐业公司共计“扣押”重盐集团盐产品409.48吨,黔东南、黔南盐务部门对重盐集团及其物流配送商、零售客户的盐产品共计约75吨进行了“查扣”。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杜磊_NN708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改革路上满荆棘 河北一盐企跨区域售盐遭查扣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一盐企在省内跨区域售盐遭到查扣,执法部门称查扣原因是产品检验不合格、相关人员批发资质存在问题,而涉事企业则称是执行盐业新政,手续齐全地进行合规跨区域经营,双方各执一词,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据人民网河北频道监测显示:截至日12时,“河北一盐企省内跨区域售盐遭查扣”事件相关新闻报道量40余篇,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上的网民跟帖均超100条。
事件脉络:
有媒体报道称,河北省一家盐企在多个市县遭遇暂扣。河北省盐业管理办公室盐政处回应称,执法部门发现该企业将盐卖给当地卖酒的个体商户,让卖酒的搞批发。当事人又未出具和企业签订的合同或者收据,证明程序正当,执法部门自然要暂行保存,以维护市场的稳定。邯郸和承德两地则发现所售食盐没有碘盐防伪标识,省盐业管理办公室也在咨询有关部门,这样的情况是否可售卖,如果获准就会放行。
涉事企业称,盐改政策已实行两月,为了能在各区县开展业务,企业尝试租用涉县等当地经销商的库房存放食盐,由本公司业务员提货,配送到终端零售的商户手中。这些在库房里堆了食盐的经销商,被误认为是无批发资质却从事个人批发业务的个体户,成了执法部门查扣的“把柄”。
该企业还向记者提供了盖有河北省盐务管理局印章的食盐批发许可证,和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抽检的产品检测报告,以及每批次的自检报告。并解释,企业的批发和销售流通过程符合盐改规定,并没有违规操作,相关食盐的配送单据和业务人员的合同也及时提交,但公司的食盐一直被扣着,导致其他市县的终端零售点都认为企业的品牌食盐是不合格产品,对公司食盐在省内的流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截至2月21日,共100多吨食盐在保定、邯郸、承德等区县,被盐业管理部门“暂时先行保存”,累计折损60余万元。
舆情背景:
从国务院印发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后,全国多地陆续出现盐企跨省或跨区域经营被盐务主管部门查处事件。其中对于盐改新政,企业和执法部门都各有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导致矛盾重重,甚至出现肢体冲突等混乱局面。
食盐专营制度在中国沿袭了2700多年,至今天出现了产品创新积极性不高、企业活力不够等问题,因为受计划经济思维影响,官商、坐商等现象也比较突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盐改新政也应运而生。盐改方案涉及的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等措施都是对既有体制的革新,得到了广泛支持,而在实际运行中,售盐遭查扣、销售工业盐等乱象频频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使盐改受阻”“盐企打擦边球抢占市场地盘”等声音也引人思考。
就在河北盐企跨区域食盐被扣事件僵持不下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门于2月21日召开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电视电话会议。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会上明确指出,盐改实施至今,部分地方确实存在阻碍限制跨区经营、政企分开进度缓慢等问题。会议亦为清理不符合改革精神的地方法规、开展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专项行动等划定了明确时间表。
媒体观点:
央广网报道称,盐改难题需要出台法律法规破局。对于查扣的行为,盐企与主管部门分歧较大。究竟是食盐生产企业在钻政策过渡期的空子,还是管理部门打着执法的招牌,在保护地方的利益?中国盐业协会秘书长宋战京坦言,盐改政策落地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与法律法规正在修订当中有关。权威的解释现在目前没有,所以现在在这些问题上就不好来断定说它是违规还是不违规。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地方盼盐改规则进一步细化。某一省份的盐务局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2月21日召开的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食盐经营企业只能通过自建物流系统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配送合同并委托其将食盐配送到商超及餐饮服务单位等食盐终端用户,但如何界定、谁来界定“使用虚假物流协议等使批发商摇身一变成为物流商,违规开展食盐批发业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下一步工作,首先是要与跨省盐企坐下来,加深对政策的统一理解,同时等待国家部委进一步细化盐改规则。
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评论称,需为盐改设定阶段性目标。近期查扣食盐,盐业局为了食盐安全也好,考虑到跨区经营不规范也罢,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当政策与市场交接接力棒的时候,原本政策光环带来的垄断地位和行业规则受到一定影响,且在短期无法与市场化完美融合的时候,改革自然会触碰到一些荆棘和考验。
与价格管制、计划分配相比,分区垄断、利益相关等方面或许才是盐改将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自然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但更需要多方站在行业发展和优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需要看到长期的垄断带来的弊端,更需要去充分理解此次盐改能给食盐行业带来的效果。对于食盐链条上的生产、流通甚至普通老百姓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盐改要想实现最终目标,得设立阶段性的目标。比如如何有效解决分区垄断的问题等,这需要相关部门统筹考虑,合力推行。
网友观点:
@空对月:触碰了权力者的利益,是利益保护。或是真的不合格,那也应扣查严惩。
@摸石头摸到金子:放开盐垄断后,市场上食盐价格高低有差了。而且出现盐品多样化趋势,非含碘,渍菜粗盐都有需求自有企业开始进入,但垄断几十年心有不甘啊。
@山那边人家:这叫政令不畅通。国家早就放开盐业销售,地方为私利顶着不执行。发生这种事,必须追究责任。
@王海民:这个可不是小事情,关系国计民生,不合格的食用盐坚决不能投放市场,希望有关部门要负责好这个事情。
(责编:陈思危、陈汝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的位置:
国企跨省卖盐货被扣 盐改四个月谁在“延改”
&&& 原标题 跨省卖盐,为啥这么难
&&& 今年1月1日,一项&改变千年专卖制度&的改革&&盐业体制改革拉开大幕。如今,改革走过四个月的路,市场与行业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
&&& 市场表现波澜不惊:价格稳定,供应充足,一般消费者甚至根本意识不到改革正在进行中。
&&& 行业风波此起彼伏:各地不时传来食盐跨省遭扣留的信息,有媒体甚至惊呼&食盐跨省经营发生混战&。
&&& 盐改究竟为何出现如此局面?记者对盐改一季度情况做了一些了解和梳理。
&&& 盐改施行一个季度,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 价格基本稳定,储备供应充足,市场竞争态势形成
&&& 盐改方案执行一个季度,主管部门认为运行情况&平稳正常&。
&&& 首先是食盐价格基本稳定。由于我国食盐生产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在今年放开食盐价格前,就有专家做出判断,放开价格后,盐价不会大起大落,而应该会稳中有降。根据有关部门的食盐价格评审中心的信息,这个判断基本正确,食盐价格3个月降了3%左右。
&&& 记者在超市里看到,食盐品种有5个,价格从两元到五元不等,货架上堆得满满的。价格稳定的同时,不同品种的价位差别开始出现,在北京超市里,最便宜的盐标价1元左右,高档盐要11元左右。盐价变化比较显著的是食品加工业。酱油厂、咸菜厂以及调味品生产企业等用盐大户的用盐成本明显下降,降价幅度在30%&50%。如广州某酱油厂,生产用盐价格降了近50%,仅这一项开支一年减少约1亿元。
&&& 平稳的另一个标志是食盐储备供应目前稳定充足。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我国出现过抢盐风波,当时最夸张的一位武汉先生花近2.7万元在3家商铺买了260袋、总计1.3万斤食盐。要平息诸如此类的波及全国的风波,国家必须有充足的食盐储备。
&&& 在盐改实施后,盐价能否保持基本稳定也取决于储备和供应是否充足。近日国家发改委的调研和督导结果显示,各省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储备正常,政府和企业食盐储备相当到位,足够满足食盐零售市场3个月的需求量。同时,市场供应品种丰富,从过去的三五个品种到目前的十几种盐。长期以来各省都只有一个品牌,例如北京是中盐牌,现在已经有五六个省的盐进入了北京的集贸市场。
&&& 在价格平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食盐的市场竞争态势已经开始形成。在旧食盐专营体制下,食盐市场是各省&割据&,&外地盐&别想来插一根针。盐改新政打破食盐产销&画地为牢&的局面,允许跨省经营了。
&&& &封地藩篱&的拆除,给盐企插上了翅膀,纷纷开始跨省竞争。仅北京就已经有107家企业在商委备案,即将进入北京市场。竞争态势的形成,已经让企业初尝甜头。前面提到的广州某酱油厂,就是通过全国招标,把过去800多元一吨的生产用盐,降到了现在的400多元一吨。食盐厂家更是铆足了劲儿,想方设法改进设施,提高质量,丰富品种,在未来的市场上站稳脚跟,提高份额。企业主动作为,行业发展动力充足,混改、联合等改制趋势已初露端倪。
&&& 此外,社会舆论也是盐改运行是否平稳的重要标志。国家信息中心的大数据调研显示,社会公众对盐改持肯定态度的占85%左右,社会舆论普遍反映良好。
&&& 跨省卖盐受阻,一些地区仍守旧规
&&& 一季度多家盐业公司在江苏、贵州、河南等省销售遭遇&扣货&,&国字号&也未幸免
&&& 综观这几个月的盐改,最热闹的当属行业内部,也就是一些媒体所说的&食盐跨省经营发生混战&。
&&& 今年实施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改革力度不小,不仅放开了食盐价格,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两点:食盐生产企业可以自己卖盐,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以跨省卖盐。两条绳子的松绑打破了有着几千年专营历史的盐业缺乏竞争的局面,地区间经营的篱笆被拆除了。可是,外地盐来了,自然就会挤占本地盐的市场,于是,冲突出现了,&扣盐&在跨省经营中屡屡出现。
&&& 据悉,从今年1月到3月,已经有8家盐业公司在江苏、贵州、河南等省销售食盐时遭遇扣货,被当地盐业部门扣押食盐超过2000吨。就连中盐总公司这样的&国字号&巨头也未能幸免,在陕西、江苏被扣留1000多吨食盐,查扣次数100余次。
&&& 扣盐的理由并非食盐质量出了问题,而基本上是&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而所谓的违法违规的基本依据仍是1996年的《食盐专营办法》。比如,要求盐企必须取得当地的食盐批发许可证、必须从当地的批发企业购进食盐等等。而根据今年1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盐企只要在属地取得许可证后就可以跨省经营,跨省经营时仅需到当地盐务局报备,不需要取得任何行政许可。
&&& 所以,被扣盐的企业纷纷发声,谴责扣盐之举,并不惜与盐务管理部门对簿公堂。中盐上海盐业公司的声明中说:&江苏省盐务管理局在未取得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以内部通知之名,行行政处罚之实;以食品安全之名,行地方保护主义之实。不仅违反了党中央、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精神,也破坏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正义形象。&
&&& 盐改有明确时间表,不得&延改&
&&& 各地都应按改革方案落实,谁都没理由抱着自家既得利益不放
&&& 卖盐的跟管盐的闹矛盾,仍是&地盘&之争,跨区经营出现的问题,毛病不是出在&盐&身上,而是盐业体制上。
&&& 目前,我国的食盐行业政企分开尚未完成,盐政与盐企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有的是形分神不分。盐政盐企一家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公正与否难以监督。因此,政企分开成为盐改落实的关键。
&&& 目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工信部办公厅已经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有要求也有时间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坚决取消食盐准运证、食盐零售许可证等不符合《方案》精神的行政审批事项。省、市、县三级盐业主管机构或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机构与盐业公司未分离的,日前要编制完成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2017年年底前要实现政企(事企)分离。&
&&& 针对盐改乱象,《通知》也明确提出,&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积极释放市场活力&;并列出时间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自查自纠、整改规范与总结验收3个阶段开展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专项行动,并于日前完成。&
&&& 为了限制行政乱伸手,两部门提出,&为方便有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食盐批发企业在开展跨区经营时应将8项信息主动告知销售地省级盐业主管机构。省级盐业主管机构应于收到告知信息之日起的3个工作日内,在机构门户网站公布企业的8项信息,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公布。省级及省级以下的盐业主管机构不得将食盐跨区经营信息告知作为行政审批事项,不得新增告知事项,不得扩大告知范围,不得增加告知频率。&《通知》对盐业管理部门一口气用了四个&不得&,显然是为落实跨区经营扫除障碍。
&&& 历来改革之难,难在利益的调整,盐改也不例外,此前盐改方案10多年没能落地,也正是因为动了利益方的奶酪。专家认为,盐业专营制度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局里,其存在的理由已经基本瓦解,盐业体制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是大势所趋,&专营&制度的取消也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出台的盐改方案有明确的改革时间表,各个地方都应该按照改革方案落实,谁都没有理由抱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既得利益、抱着地方旧规装糊涂。全国改革一盘棋,盐改不能因为任何借口而&延改&。(朱剑红 赵展慧)
责任编辑:张雁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水治狐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