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3深渊阵容七夕活动天之川阵容加错怎么办

    首先要申明一点,我所论述的民族关系,是本书所处的公元348年以后直至历史上前秦统一北方的370年之间的民族论述,其中还会有一些关于汉末晋初的民族迁徙记录,不是针对现在的。  自秦汉以来,中原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居民称之为汉人,这个称呼是外族人如匈奴等喊出来的,后面也就渐渐变成了自称。  在汉朝末年,由于黄巾之乱,中央式微,导致强藩割据,最后演变成为三国争霸,天下三分,这个局势一直持续到王浚灭吴,才又恢复大一统的局面。然而,多年的征战,导致了中原人口凋零,百姓生活贫苦,中原的实力大大的削弱了,这是许多YY小说的基本论调,绝对是正确的。  从汉末到晋初这段时间,虽然中原内战,但是各个诸侯对于异族的态度都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以夷制夷。自汉末以来,分别有以下诸侯或将领曾经对北方的游牧民族用过兵,如公孙渊,公孙瓒,曹操,曹彰等,晋朝初期也有过,在他们的打击下,鲜卑,匈奴,乌桓纷纷衰弱,不能对守卫北方的曹魏和后来的晋朝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魏晋之交,正是政治暗流汹涌的时代,由于曹丕与他的几个亲兄弟之间在夺位时的残酷斗争,使得在文帝以后,各个魏国皇帝都采取了抑制宗室的政策,使得司马氏坐大。司马氏为了禅代曹氏,加紧了对仅剩的曹魏的核心领导层的打击,以曹氏宗族大将军曹爽被诛为标志,曹氏的势力便已经衰落到无法翻盘了。这场斗争牵涉面之广,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直接导致了曹魏的支持者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叛乱,双方出动了共计六十万的兵力参与战斗,是赤壁之战之后的最大规模的会战。本来已经开始恢复元气的中原再一次受到打击,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司马氏对曹魏支持者的迫害,导致当时的许多士人不屑于为官,宁愿归隐山林,或是清谈论道,比如其中的皎皎者阮籍,还有后来差点灭亡了东晋的桓温的祖先桓范。这种心态非常的流行,他成了西晋末年直至东晋灭亡的士人的主流心态,就这样,一种走向衰弱的文化环境产生了。  晋朝在武帝司马炎手中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在他的治下,中原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总体上来说,他还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只不过,他做错了一件事,选错了继承人。选了一个白痴。  晋朝吸取了曹魏宗室太弱而导致亡国的教训,在全国各地到处封王,并让他们掌管了军政大权,防止异姓篡位。本来这种制度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当这种制度和一个白痴天子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动乱之源,谁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再加上一个朝中的外戚奸臣为借口,比如贾充,那么这种制度便成了一个火药桶。  很不幸的是,火药桶被点燃了。中原再平静了不到六十年以后,重新发生了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后期,实际上只剩下两个王相互掐架了。这两个王便是东海王司马越和成都王司马颖。而他们的后面都有若干外族军队作为雇佣军,分别是  匈奴刘渊 羯族石勒 鲜卑独孤部,乞伏部隶属于成都王司马颖  鲜卑白部,拓跋部,慕容部都隶属于东海王司马越。  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都挂掉了,汉族精英被一扫而空,而这些本来是雇佣军的外族,却发展壮大起来。这是后来导致五胡乱华的直接诱因。  应该说,在这个年代,民族矛盾还不是非常的突出。汉人之间相互之间也是攻伐不断,一切都只不过是上位者的争权夺利而已。  真正的民族矛盾始于五胡乱华时代。  而始作俑者,便是匈奴屠各部的刘渊。  匈奴是生活在中国北部的古老种族,关于他们是什么人种,一直都没有定论,但是主流的观点都是认为他们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黄种人。他们从战国时代开始便统治着草原,并且在汉朝初年发展到了极致,经过汉武以后历代汉朝皇帝不断的军事打击,才逐渐走向衰弱,并分裂成为北匈奴和南匈奴。而屠各部,正是南匈奴南迁到今天的山西北部的一支,由于他们在投降汉朝以后,一直都与汉朝的皇室有过通婚,所以,他们自认为有汉朝皇室的血统,并且在称帝的前期还是以复兴汉室的名义。  在西晋朝的精锐部队在王衍的率领下被石勒一举击溃以后,中原之事,已经不可为,西晋皇室在苟延残喘了十多年以后,在江左政权的不作为下,终于被灭。  刘渊在造反之前,曾经在晋朝当过很长时间的人质,他能文能武,在当时的国都洛阳非常有名气,并且属于汉化程度非常高的的匈奴人,在他当政的日子里,民族关系不说相当融洽,也还算可以。他的继任者刘聪便没有这么好了。  刘聪和刘渊一样,都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通晓汉学,并且能带兵打仗,本来应该是一个英雄人物,可惜此君当了皇帝以后,变得昏庸残暴,他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大力排挤汉族士人参政,将权利牢牢的抓在匈奴人手中,汉人基本上沦为二等公民,使得当时北方仍然有一定实力的汉族纷纷离心,倒向石勒。  石勒,字世龙,羯人。  讲到石勒,就不得不讲到羯人。按照正史记载,羯人属于匈奴的一支。这句话非常笼统。匈奴的构成十分复杂,根据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羯人是匈奴的别部,其主体是本来居住在中亚的胡人,或者称昭武九姓胡,在匈奴势大时被匈奴吞并,后来随南匈奴一起迁徙到中国的北方居住,张骞通西域时所记载的月支人就是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相貌与汉人相差很多,基本上是高鼻深目,面上多须,信奉拜火教,后来还有部分改信佛教,语言上属于伊朗语系,属于白色人种。他们是五胡里面最为纯粹的欧罗巴人种。他们来到中国后,往往以国为姓,比如石勒,他的祖先就应该来自于中亚的石国,于此类似的还有姓康的来自于康居等,不一一列举了。  石勒击败前赵,建立了后赵,他是一个对西域文化很迷恋的人。它的政策也就明显地具有“崇胡”的特色。如石赵严禁称胡,号“胡”为“国人”。对一切带有“胡”字的物品也作了相应的改称。《艺文类聚》卷八十五“豆”引《邺中记》曰:“石勒讳胡,胡物改名。名胡饼曰‘抟炉’,胡绥曰‘香绥’,胡豆曰‘国豆’。”《太平御览》卷六八0引《赵录》:“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抟炉’,石虎改曰‘麻饼’。”这决不仅仅是称呼上的改变,而是表明西域胡人与文化将成为这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人种与文化。在执行这种政策的时候,许多汉族人因为犯了他的忌讳而被杀。这当然引起了部分汉族士人的反弹。  这还不是后来民族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在他当政时,引进了部分的汉族士人参与政事,比如张宾。此时民族矛盾虽然已经开始激化,但是还没有达到顶峰。顶峰在他的继任者石虎。  石虎,字季龙,羯人,他的残暴,我不想引用诸多历史史料去论证。基本上可以说是罪大恶极,本书上面由于只涉及到他的晚年,没有对这些细节进行描述。而且在他当政时期,石赵政权对羯人的极端优待政策以及对汉族的严重迫害,导致了汉族的群体性反感,并且严重伤害了汉族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族群摩擦。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有了许多体现。  之后的冉闵的杀胡令只不过是这种民族矛盾达到极致的产物。  石虎死后,他的养子,本来是汉人的冉闵,揭竿而起,发起了一场政变,在那一场政变中,石赵的皇室被杀,汉族走上统治地位。几乎统一了北方的赵国开始发生内乱,羌族姚氏占领了襄国。氐族符氏占据了关中,基本确定了北方未来几十年的政治走向。  冉闵发动政变后,出于民族的不认同,邺城的羯人开始纷纷向外迁移,而汉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的开始准备复仇。潘多拉的魔合被打开。从此一切变得不可控制。  首先从邺城开始,几乎所有的汉人,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开始自发的走上街头,  驱赶着这些胡人,可能最开始是仍西红柿,或者是白菜,然后逐渐开始械斗,谁知道呢,当然,这些胡人也并没有任人宰割,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大规模的杀戮开始。  杀戮的行动迅速的蔓延到了赵国的全境,也不再仅仅限于羯人,鲜卑人,匈奴人都被卷了进去。无数的人在战斗中死去,为了这种被极度放大的恨。佛家讲究因果报应,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报应呢。  如果说冉闵有组织的屠杀胡人,我个人是不太相信的,他唯一有组织的行为就是坑杀了两万羯族的降兵。政变成功后只有几天的时间,大规模的仇杀行动便开始了,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布置军队,象希特勒杀犹太人那样杀戮羯人。这场悲剧,只能说是一种集体行为,整个北方汉族的集体行为,而冉闵,在里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整个行动不过是一场集体的疯狂罢了  放在我们今天的道德观念上,这种杀戮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但是,我们凭什么去指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成百万的汉人。或许这场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冉闵,也有张闵,赵闵去完成这个点导火索的工作。  还有一个跟许多人传说不一样的地方,羯人在这场仇杀中并没有灭族,在后来的北朝历史中,有一个尔朱荣以及他的部落就是当时侥幸逃脱了这场仇杀的人的后裔。还有灭亡南梁的侯景,也是其中的一支。而且在中亚,仍然有许多没有迁到中国的许多昭武九姓的部落。他们甚至在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中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安禄山的养父便是昭武九姓中的安国人。安禄山自称胡人父,突厥母,这个胡人,与羯人含义差不多,便是指的西域的土著色目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由于是凭记忆写出来的,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在发布这篇杂谈之后,得到浪迹勾栏大大的宝贵评价,对于他的论点,我绝大部分是赞同的,只是因为我是汉族,难免在感情上稍稍偏向于这些一千六百年前的汉族先民一些。  对于大大说的“希望你写出那个时代的大爱大恨、大悲大喜,人对命运的挣扎、反抗、无奈、顺从,感觉古希腊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调子比较适合。”我心中也是十分赞同,这是我最开始便定下的基调之一。只是不知道我的文字驾驭能力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上一节介绍了匈奴和羯族两族,这一节主要是介绍慕容鲜卑。  慕容鲜卑最早在鲜卑山一带游牧,位置在今天的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境内,为东胡别种。根据史料的记载,他们应该不是纯种的黄色人种,可能混有部分的高加索血统,故而拓跋鲜卑称他们为鲜卑白部,而氐人和江左则称他们为白虏。至少他们的皮肤肯定是比汉人和其他鲜卑人要白。说不定还会有绿眼睛,卷头发等高加索特征。剑桥中国史说他们是突厥种,本书采信了他的观点。  慕容鲜卑的发式比较独特,有点象后来的契丹,也有点象罗纳尔多曾经留过的那个马桶盖,不同于拓跋氏的索发,因为我自己觉得难看,加上书中有个女主角是慕容鲜卑的人,就略过了这一点。  慕容鲜卑的发家史是从魏晋时代开始的,曹魏时代,慕容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立下战功,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为“步摇”,后转音为“慕容”,慕容鲜卑以此得姓。  西晋时,慕容廆被封为鲜卑都督,是晋国的一个军官,他率本部人马居辽东境,与段鲜卑和宇文鲜卑为邻。慕容廆与段鲜卑结为婚姻,同时大破宇文鲜卑,声势日益壮大。  晋八王之乱,慕容廆称大单于,拥兵自立。他的长子慕容翰,勇力绝伦,是著名的虎将。趁辽东大乱,辽东晋军不能控制局面,慕容翰率兵击破叛乱的鲜卑部落,将叛乱部落劫去的晋民夺回,送归晋国。  中原大乱,很多晋国官民纷纷投奔慕容部。慕容廆设立郡县,开办学校,使世子慕容皝等入学读书。辽东竟成为乱世中保存汉文化的一块净土。  晋室南渡之后,辽东只剩下了三大势力,慕容,宇文和段 三部鲜卑,在辽东的三国演义中,慕容最终获胜,独占了辽东,获得了日后逐鹿中原的根据地。  冉闵政变后,石赵陷入内乱,经过与冉闵的多次战争,燕国最终攻占了邺城,并最终占据了整个华北和河南的大部。成为了继石赵之后的北方霸主。由于冉闵的杀胡令,鲜卑在攻下邺城之后展开了血腥的报复。这成为这个时代最不和谐的一个音符。  燕国曾多次在与东晋和前秦的战争中取得上风,只是由于有桓温和王猛两个大牛的存在,故而也没有取得进一步的战果。  公元367年,慕容鲜卑的大牛慕容恪去世,和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一样,燕国也不缺奸臣,他就是慕容评,慕容恪才去世两年,他便把慕容垂逼得投降了秦国,并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公元三七○年,雄才大略的前秦天王苻坚派遣丞相王猛进攻燕国,战事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呈一边倒的趋势,很快,秦军便打到了邺城。不久,前燕被灭国,氐族的前秦统一了整个北方。  上面这段史实,是本书所主要描述的时段内实际发生的事情。说得比较简单一点,随便看看就行了。当然由于本书属于架空历史,所以在本书中,故事的情节可能不一定会和历史一模一样。  另外,本书并不是绝地反击的翻版,说实在话,十六国史并不是我所擅长的,反而东晋史,我会更熟悉一点。所以本书的情节,将大部分在东晋和南北缓冲区(嘿嘿,就是边荒集)发生。  
  总计十二章,长六万字的第一卷,总算是写完了,按照最开始的写作计划,第一卷只是起到介绍主要人物和让主角融入大时代的作用。写完以后,自己看了一看,不是很满意,不过还是有一些书友热情的捧场,对他们表示感谢。  对于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资治通鉴和晋书载记里面的相关记载,我书中的涉及到历史的情节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甚至包括有些关键情节,特别是涉及到冉闵的,在此多讲一句,因为冉闵的定位在现在是个热门问题,省得被人骂。  对于五胡的评价,现在也是个热门问题,因为隋唐的政权是继承了北朝的胡人政权,杨坚和李渊的祖上都曾经在北朝担任高官。后世北方的那些汉族高门,宰相世家如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也是从北朝甚至十六国开始发家的,片面的否定他们特别是拓跋鲜卑,就等于否定了隋唐的合法性。我个人也认为,有些鲜卑政权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说鲜卑的慕容皝时期。他可是和东晋穿一条裤子的。  所以在看晋书时,经常可以看到房玄龄的理屈词穷,他也苦啊,一边要以东晋为正朔,一边又不能太丑化胡人。比如在描述冉闵夺权以后,什么天降冰雹,天下血雨,大风折树,宫殿起火,月余方灭,以显示冉闵夺权的不合法,一点实质性的事件都没有记载,还有说冉闵因为没有成为皇储才造反,我估计是不可能,象石赵那样崇胡的政权,会许诺一个汉人当皇储?我要是冉闵我就不会信。  有些关键的记载都被略掉,如冉闵称帝之前曾说只称王,晋书里面没有记载,这件事情很值得玩味。后世的资治通鉴就有记载。清代修四库可能纪大奴才又修改了不少,现在也弄不清真正的真相是什么样子的了。  以上文字仅供大家参考,不喜欢的可以直接跳过。  
  在回来的路上,没办法写字,copy一些我在书友会和某历史小牛沈兄(无鄙视之意,大牛是钱穆一类的人物。)的辩论过程,不喜欢看的大大直接close。沈大大如果看见了,别收版权费。小道小本经营,香火不旺,没钱。  辩论的内容可以说和本书有关,但是可能关系不大,之所以贴出来,一是希望大家给我挑刺,我对历史的兴趣比小说要大。二是自己对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反思。这些反思可能体现到我的书中,作为我改良当时社会的一些措施。这些东东相对来说比火枪大炮来得更真实些。喜欢历史的大大可以看看。顺便鄙视一下自己,写不出东东了就拿这个充数。  不说了,明天周末,道爷休息,更新三章。祝大家周末愉快。  另外,我觉得沈大大说得也对,把简介改了,顺便改善一下心情,我的简介是经常改的,有时和剧情有关,有时就是无聊。  广告:一曲华丽铁血时代的慷慨悲歌,一阙东晋末年的柔美新词。  公元348年,统一北方的后赵在强势中分崩离析,中原再度出现权力真空。在这片热土上,鲜卑,氐,羌相互混战,东晋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中原迎来了第二次大混乱时代。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一个现代人,在莫名其妙中出现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他将如何提前将中国引入隋唐时代?敬请拭目以待。  沈茂排  在北周,杨忠先封随州刺史,后封随公,才有了隋朝;在隋代,李渊被封为唐公,才有唐朝,合起来叫隋唐。几百年前怎么个提前进入隋唐时代?莫非这些人都提前诞生了?  道人:  呵呵,在我看来,隋唐时代是以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科举制与门阀共存为特征的一个特殊时代,他上启秦汉的吏郎政治,下接宋明的完全科举制度。是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关键转型时期。  既然是架空,当然不是那种狭义的隋唐时期了,不要钻牛角尖。  沈茂排  租庸调制终结于中唐,府兵制到开天时就已经崩坏,至于说科举制与门阀共存,唐代始终就没有旧式的门阀存在过。你说的那几点都很难说是隋唐的特征。  一般情况断代总是隋唐五代共称的,不少学者则以隋唐五代与宋合为一段,而如王仲荦等则以为魏晋南北朝也是与隋唐五代不可分割的。  道人  北魏开始均田制,一直到中唐租庸调制破坏,一共进行了几百年。府兵制也是到了中唐以后才开始逐渐转为募兵制。至于门阀,山东高门在黄巢之乱以前都还是很有势力的,特别是初唐时代,我也没说是象东晋庾王谢桓那样的门阀,但是不可否认在初唐甚至盛唐时代,门阀在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放在整个隋唐时代来说,包括晚唐,你说的也都对,其实作为历史小白,我说的隋唐主要还是隋到天宝打止了。主要还是我没说清楚。天宝以后,从战乱到藩镇割据,整个政治与经济形式都有大的转型,那是一笔糊涂账了。  我也认为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的继承关系非常明显。很多唐代的政策都是在北朝时便有了苗头。中晚唐则与五代明显更接近。  沈茂排  这个话比较偏激,明初的卫所军,唐初的折冲府兵,其战斗力都是很强的。  秦汉时代是全民皆兵,未必见得就比唐代先进。  况且府兵制和租庸调制是不可分的,本身也是一种经济制度。他的先进性从唐初的繁荣就可以看出。  至于隋唐时代的问题,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是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想你这么了解这些东西,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有什么意见。现在我们还说重回汉唐呢,难道刘邦和李世民复活?  沈茂排  首先还是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府兵制,北周的府兵不是兵农合一的,隋初跟唐初的府兵同样也不是兵农合一,所以能保持战斗力。但自从隋开皇十年、唐武德六年以后,府兵也开始从事生产,这种正是隋文帝跟唐太宗极力赞赏的地方,我们现在所说的府兵制一般也是指兵农合一的府兵。兵农合一是府兵丧失战斗力的关键原因,府兵们在士兵跟农民两个身份之间,总是会选择后者。明初的卫所也是同理,他们还没来得及向农民转换。  唐初的繁荣是因为府兵制和租庸调制?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唐初的繁荣和相对安定掩盖了府兵制和租庸调制的缺点,开元年间唐玄宗要向外发展,无兵可用,府兵制的弱点彻底暴露(事实上这个问题在高宗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就被募兵取代;而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也被两税法取代。主角作为现代人,俺实在想不通他为什么要去引导向相对落后的制度发展。  至于隋唐时代……一个不是杨家、李家当皇帝的年代,比原先的隋唐早了几百年,俺想一般人也不会把他们称为隋唐时代。  道人:  什么是府兵制我想我还是比较清楚的。府兵虽然不同于屯田兵,但是如果说他是职业军人,那就不对了,他们都是国家发有土地的,只要缴很低的税。可能是十五税一。至少,他不是募兵,国家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军人拥有田亩,另一方面,有保证了有一定数量的部队。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有没有到处可以适用的准则。答案是没有。很多制度我们现在觉得很不怎么样,但是当时那么多英雄豪杰,为什么就没有人想出别的办法。不要说是历史局限性,那是虚的。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这些制度就是非常先进的。  抛开朝代的局限性,我们来说说什么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社会,在我个人的理解,那就是大同世界,天下共主,小农经济,贫富均匀,这也就是周礼里面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后来历代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都是围绕着这几个字在左右震荡。甚至包括王安石和王莽。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土地的兼并情况。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当时的社会,整个小农经济体系已经遭到了剧烈的破坏,远远超过了三国时代。自耕农的数量非常之少,大量的土地被世族门阀占据。大量的流民变成了门阀的私奴,国家既不能收税,也无法找到足够的人服兵役。桓温北伐时,所带部队不过五万,这个三国时代只不过是一个偏师的数量,可见情况之严重。后来桓温和谢安几次进行土断,想平均土地,和世族抢夺人口,均告失败。  这也是东晋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知道,当时的人口十之五六都托庇门户,使得受国家直接管辖的农民数量很少,政府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转,征收高额的税收,这又使得不断的有自耕农破产而投身门阀。南北朝时代,税收最高收到十税八,这让人怎么活。所以说,要解决好晋末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强力打压世族门阀。这也是从刘裕开始,一直到武则天的历代皇帝都在作的事情。  要打倒门阀,首先就要打倒受门阀控制的人才挑选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而选用更科学更不设限制的选拔制度,科举于是应运而生。这就是为什么科举诞生在隋代。至今为止,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打倒门阀,同样要和门阀争夺人口,保证充足的兵源。府兵制由此诞生。政府发放足量的土地给你个人,只要你去服兵役。而且税收制度全部恢复汉制,即十五税一。这样,大量的汉族农民纷纷脱离豪强而充当府兵,一来税收低,可以养家糊口,二来,大量的汉族人进入军队基层,汉族的高官才能逐步掌握军权。这才是隋朝的杨坚能够掌权的原因。府兵制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现在大谈府兵制的害处,而不接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不科学的。  晋代不是汉代军功大盛的时候,古代募兵制诞生的军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有奶便是娘。只要主将叛变,下面的兵那是一窝蜂,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政治觉悟低。从晋代的北府兵,到唐代的神策军,到明代的关宁铁骑,都是这样。晋代就有刘牢之叛变。唐代的神策军到后来只听宦官的。河北三镇的部队更加不用说了。明代关宁军昨天还是抗清的主力,今天就成了满清的开路先锋。而且募兵制也是导致唐末强藩割据的一个原因之一。  当然我不是完全否定募兵制,我只是想说,任何一种制度都是有其局限性的,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比如说晋末,你募兵是可以,但是主要矛盾解决不了,就算北伐成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经济政策也是如此,唐代后期,出现了和晋末一样的情况,就是大战连连,个个强藩割据,中央没钱了,少数几个直属中央的道如江南,淮南,剑南的农民赋税和劳役负担过重,租庸调制已经不合时宜,才有杨炎的两税制改革。如果当时的国家情况同唐初差不多,租庸调制还是可以用的。这和明末张居正的一条鞭改革有些类似  沈茂排  之所以说隋唐的府兵制落后,是与北周的府兵制相比的。北周的府兵制是兵农分离的,而隋唐却倒退回去搞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与兵农合一相对的并非只有募兵制。  租庸调制当然有其先进性。在与均田制结合的情况看来,租其实已经有一定的地税性质,这比起以往的纯粹丁税是一大进步。租庸调制的破坏不在于强藩割据,而在于租庸调制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一方面人口流动过大,另一方面已经没有足够的耕地,均田制已经无法实行。  碧落黄泉:  这是一本好书~~鉴定完毕  沈茂排:  ==回复16楼==&&怎么鉴定出来的?  毛驴头目:  这书打死我都不看,坚决不看神棍推荐的书,嘿嘿。  沈茂排:  ==回复18楼==&&俺米看过介本书,只是就简介滴内容跟作者讨论讨论而已……  道人:  沈兄的想法很脱离实际,在封建社会,天下承平了几十上百年,不打仗了,不种田白养着?不募兵怎么办?府兵的兵源是军户,爸爸有战斗力儿子一定有?  部队时间久了以后战斗力下降是一种历史难题,要是这么简单一个兵农分开就解决了,宋,明就不会灭了。  宋代的厢军就是不务农的,战斗力如何?  沈茂排  常备军是必须的,两汉有南北军,有材官、楼船、骑士、轻车等,魏晋有中垒、武卫、骁骑、游击等营,何尝是半农半兵来?所谓藏兵于民本来就是个笑话。  兵农分离未必必能保持战斗力,但兵农合一一定会影响战斗力。隋自开皇十年兵农合一以来,到大业年隋炀帝征高丽,不过二十来年,战斗力就彻底不行了。  宋代的厢军……难民收容所,你还能指望他有多大战斗力?  道人:  哪个朝代没有常备军,唐代初期的长安没有禁军?  秦汉南北军有多少,北军一营也才五千人,汉武打匈奴征召了几十万人,*的还不是那些临时武装的民兵。  魏武就算有四营,能有多少,他东征乌桓没有调用屯田兵?我不知道常备军和府兵制有什么绝对的冲突。  在北朝末年,府兵制至少保证了广大的汉族农民还有一个当兵来养活家人的出路,在那个时代,还是很优秀的制度。  我原来也没有说半农半兵一定比职业兵好,我也没说唐代的府兵制好,我是说府兵制在魏晋南北朝很好用,兼顾了各个方面。  蒙古人曾经无敌的骑兵就算不务农,过了五六十年,就被朱八八的农民兵打得落花流水,这可不是难民收容所,这是些大爷,每天吃好的喝好的。满清的八旗子弟又何曾种过地,打太平天国的时候还是要*募兵的湘军和淮军,战斗力的下降,原因很复杂,不能完全怪种地。苻坚八十万大军战斗力不可说不强,打燕国轻轻松松,但是肥水一战被八万人打得只恨父母没生四条腿,由此可见,炀帝征高丽时的失败,未必也就能够算到府兵制度的头上,混乱的组织和混蛋的指挥是罪魁祸首。  我只是觉得你的想法过于武断,没有联系到具体的时代。抛开时代,固定角度来谈论什么制度先不先进是没含义的。  反过来说,我可以推翻自己的论点,北周用府兵制,广大的农民得益了,部队兵源充足了,战斗力也不错。结果被杨坚篡权了,战斗力好有什么用,还是不能保卫政权。站在宇文氏的角度来说,府兵制还真不是个东西。我相信你反过一个角度,也能推翻自己的论点。  对皇帝来说,部队最重要的不是战斗力,最重要的是他不能造你的反,这是宋代偃武修文的原因,可能也是唐代皇帝们的考量,毕竟好多年没打仗了,谁知道用得上用不上,你如果是皇帝,你怎么办?是冒着被篡位的危险让封疆大吏天天练兵,保持战斗力,还是保持少数的常备军在京畿,地方军队就边种田边训练,凑合算了。如果是前者,你怎么去监督他?  对百姓来说,强大的军队能够开疆拓土固然是好事,但是这些人反过来打中央政府,造成全国混乱,殃及池鱼,那还不如种种地的兵好,就像反骨仔安胖子那个白痴。  退一万步说,不要那些地方军,练个几十万强大的中央军放在京畿,吃什么,古代的粮食运输极其困难,而且成本高昂,当时的运输能力能做到么?  强大的地方军队和稳定而有力的中央政权在信息交流极其不方便的古代社会本来就是两难,朱八八想到了完善的监督机制,结果被人说是特务政治,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么?  辩论到此为止。不管怎么说,还是佩服你的历史素养。  
  公元349年,永和五年,赵主石虎暴毙,随后大赵国陷入混乱之中,野心家们纷纷冒出头来,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利益。从此十六国的第二个混乱时期正式拉开了帷幕。姚襄,苻健,慕容恪,桓温这些牛人纷纷登场。  这正是第十三章以后的内容,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我驾驭文字的能力确实不行,要是换了一些大牛,相关的复杂利益关系早就已经交待得一清二楚。哪用得着我现在这么苦苦的构思着后续的情节。  此处,正是本书的第一个兴奋点。写得好,后面的情节就很好写了。不好,只有太监一途,所以我会仔细的斟酌一番,更新可能不能保证每天一章了。对于那些一直支持我的朋友说声抱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书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多字,下面的章节每章基本都有五六千字,再写得几章就超过了十五万的新人榜条件。我现在还指望着他还能给我赚点点击,故而不得不考虑推迟更新。真佩服那些日写一万字的大人们,真牛,相对来说我的更新速度象便秘。  十二章以前的书评我大体都看了,有很多书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许多对第一个出现的女主角非常的不满,这让我很委屈。  在我的设定中,宝儿应该是这样一个女子,她年幼丧母,自小饱受溺爱,娇生惯养,有些大小姐的脾气,但是在她爱上卫浚之后,内心就开始慢慢的变化,虽然嘴上仍然得理不饶人。她是一个政治敏感度很低的女子,心底里很善良,不敢真的动手杀人,对于民族,国家这些东西都没有很清楚的概念,在她看来,最重要的只有家庭和爱人。可惜,敏感度再低的人,也总有无法面对的一天,353年之后,桓温进行了第二次北伐,目标就是燕国。而卫浚正是北伐的一员主将,双方在河北襄国陈兵数十万,大战一触即发。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爱人。这对任何人来说似乎都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在书中的多名女主角中,她的命应该不算好的。少年时代锦衣玉食,长大以后国破家亡。这样的一个可怜女子,我真是很同情她,我不是要把她写成那个样子,历史的大趋势不可违,燕国的兄弟之争,为多年后的灭国埋下了导火索。  
  脸谱是什么?  如同京剧里面的黑脸白脸,曹操永远是白脸,包拯永远是黑脸,曹操登台,首先呀呀的唱上两嗓子,脸上皮笑肉不笑,任随看都是奸臣。  倚天屠龙记里面引用了一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首诗引起了我的深思。  许邵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比较奇怪,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三国摆明了是乱世,那不就是说曹操是奸臣。曹孟德青年时代刺杀董卓不成,挂印逃亡,返回陈留起兵讨董。当时的他,手中士兵不过数千,良将不过数员,势力非常之弱,然而他愤然发起讨董璬,关东诸侯齐聚虎牢关,最后因为各诸侯各存心思,无功而返。三十多岁的他愤然写下蒿里行一首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无论是从行为还是从诗句,我几乎看不出此时的曹操有奸雄的念头,然而无论是后来的三国演义还是YY小说,很少有详细分析曹操此时的心态的,他此时正是热血沸腾的年纪,可能当时的诸侯,只有他还在高声呼唤着“复兴汉室”的口号。  几十年之后,诸葛亮星陨五丈原,临死前抓着姜维的手,低声道:“复兴汉室啊,伯约”门外几百里处,就是曹魏的雍州治所长安,司马懿正在这里虎视眈眈。此时曹孟德已经死去多年。  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讽刺。那么谁是真正的曹孟德,是那个刺杀董卓,孤兵追敌的汉朝忠臣曹孟德,还是那个多次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  如果曹操在虎牢关追敌之时死去,那么三国志里面或许有这样的记载   行奋武将军曹操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韂兹分兵随操。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操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失手被擒,劝降乃不从,疵目西面骂贼而死。  如果这样,后人对他的评价会不会不一样,或许许邵的那句话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  人总是会有偏见的,从结尾反推开头,从孙子倒推爷爷是中国人的强项。所以才会有曹孟德在洛阳当城门校尉时就有争霸天下之志,才会有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说法,他也不想想,一千年前,哪里来得什么鸟中华民族。  照我说来,曹操有两张脸谱,一张黑,一张白,他在洛阳五色棒立威之时,那时是黑脸,在许昌缢杀伏后之时,已经开始发白,到杀荀氏兄弟,则已经完全变白。是谁把他从治世能臣逼成了乱世奸雄,是刘备,伏完,董承,王子服,马腾,等等等等,这些人中,有许多怀有和他相似的想法,如刘备,也有纯粹的小人,如董承,(他一个董卓的余孽,难道还有忠心可言?),还有根本就是乱搞的,如马腾。这些人和曹操,一个逼良为娼,一个半推半就,历史的复杂性就在于此。可能少了其中一个,历史就不会是这样。  其实曹孟德根本不要你来肯定他,或许他也抱着和桓温一样的想法,不能名垂青史,就要遗臭万年。可是我还是要肯定曹操,肯定所有的曹操,哪怕是宛城睡张济的女人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的曹操。因为,这样的曹操至少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是人就有缺点,是人就有弱点,是人就有变化。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要说一个事情,人的性格即是有多面性的也是发展的,就拿卫浚来说,一方面他是一个汉族人,肯定会为本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另一方面,这并不妨碍他喜欢上一个异族的女子,为了保护她的性命而付出一切,他可能会率军追杀胡人,也会为满地的尸体而感到内疚。他差点强奸未成年少女,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男人。这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能够集合到一个人身上么?  我们自己呢,面对老板,同事,父母,老婆,孩子,朋友,小姐,客户,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会是一张面孔么?  
  写到这里,忍不住写点杂七杂八的东西来表达一下内心的想法,大凡架空历史,永远逃不过民族主义这个东西,因为对于古代社会来说,这个东西真是可以影响一个王朝生死存亡的东西。只要你是读书人,就会学到这些东西,洋洋春秋左氏传,公羊传,里面有无数的文字告诉我们古人的想法,什么叫华夷之辨,孔夫子也深受影响,他曾说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语气是侥幸的,幸好有管仲,使得我没有披发左衽。华夷之辨扑面而来。什么叫春秋大义?华夷之辨就是春秋大义。  许多人说,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代,会有楚才晋用的现象,为什么这些人不效忠自己的母国,而去效忠敌国。这就关系到了一个民族认同感的问题。钱穆大师讲到过这样的问题。  周礼是一部政治乌托邦类的书,作者假托周公,写出了一个理想中的古代社会,这本书的政治体制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但是,他却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古代精英,让政治制度一步一步的朝周礼*拢,在周礼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天下一统的强大国家,而统一的中央王朝,则是周礼的基础。在战国时代,天下分崩离析,周室被灭,统一,结束战乱,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一个终极的梦想。  有一个书友说,晋末不存在民族主义,我觉得错了,不仅晋末存在,春秋时代就存在,他们的民族主义很朴素,但是却很明确,那就是华夷之辨,这个分别很明显,华夏族峨冠博带,蓄须束发,通用雅言。北方游牧民族左衽,或披发,或辫发,或剃发,分别比现在要明确得多。诗经之中多有描写戊边士卒的诗歌,你从里面可以直接看到普通民众的朦胧的民族主义情绪。  楚人一直不认为自己是蛮夷,他们认同自己是华夏族得一分子,当时管仲尊王攘夷时,楚国也是响应了号召的。所以楚人能够到晋国效力,甚至对付楚国,一方面,他能体现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他只是在另一个诸侯国,而不是投*了华夏的死敌,狄夷(狄夷即匈奴,他们攻占了镐京,导致西周的灭亡。)另外,周礼的观点也支持着他们,他们要的是对最高的王室的效忠,而不是对某个诸侯国的效忠。由华夏族到汉族,这一个朴素的民族主义观点一脉相承,到十六国时期仍然很强烈,从刘琨的诗句里,就能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对于当时胡人占领北方所表现出来的愤恨。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知识分子的想法,普通的老百姓没有这样的觉悟。但是正是普通老百姓,是受胡人之苦最深的,他们朦胧的民族主义情绪,经过胡人的撩拨,最后爆发出来,才有了杀胡令,他们爆发的民族主义,往往比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更加不理智,更加强烈,虽然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并不赞同现代唯汉独尊的民族主义,但是如果我回到古代,我会赞同,因为,汉族有可以自豪的文明,胡人来到汉族的土地上,然后叛乱,这样的事情,我是绝对接受不了,我也会挥舞着华夷之辨的大旗,将这些胡人赶到他们的地方去。用血来铸成的民族融合,我宁愿不要。  我们分析历史,最好要有一种代入感,而不要站在天上风轻云淡,笑看下面血流成河,然后轻飘飘的一句民族融合就完了,这样的历史观,我个人不取。  
  很久没有写过与书的内容无关的事情了,今天喝了一点酒,有些怀旧的情绪悄悄的便冒了出来,无意翻开明史,读到1643年的那一场惨剧,突然间眼泪忍不住便流了下来,不敢想像,三百六十三年前,今天中国除东北,新疆,西藏,内蒙之外的所有地区的民众经历了如何惨痛的一场浩劫,屠刀架在脖子上,要削掉留了几千年的发式,改成如同猪尾巴一样的辫子,无数的人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文化,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妥协,汉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终于在即将走出中世纪的前夕黯然退场。  如果是我,处在当时的环境中,应该如何是好,我真是没有答案,生命诚可贵,人生一世,不过区区几十年,能够来到这个世界,真是一种幸运,为什么要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丢掉性命呢?可是,还是有无数的傻瓜为了这个不起眼的发式和服饰,被腰斩,弃市,鞭尸,剐死,我真是从内心里敬佩这些傻瓜,至少,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他们愿意为了某个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而献出生命,而我呢,什么值得我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天下太平,似乎真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有这种冲动。  读书时,我认为,如果每个月能够拿到一千元工资,我便会很幸福,结果当我的工资远远超过一千元,我仍然感觉不到幸福。刚参加工作,我认为,如果我能够有房有车,那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我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结果在工作九年后,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却没有丝毫的幸福感,人生,似乎永远都如此平静而乏味,对于物资的无止境的追求不但不能让你感到幸福,反而使得你的梦想一个一个的破灭,一切都似乎不过如此。像男人的初恋一般欲罢不能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相对于1643年为了某个理想而散尽家财,慷慨就义的明人来说,我真是感到惭愧,现代中国人现在什么都不缺,缺的便是理想。  明朝虽然亡了,但不屈的精神却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在面对外敌是,汉人一如既往的以不屈的精神,维护着作为一个民族的尊严,从虎门炮台到越南抗法,举不胜举。  1911年,武昌一声炮响,占中国大陆90%以上的汉人,终于推翻了这个独裁专制又实行民族歧视的鞑靼政府,建立了民族平等的新政权。历史在此处又回到了起点。想必,夏完淳如果能够活到1911年,必然会欣慰的留下眼泪。而那些投敌者,吴三桂,洪承畴,施琅想必会很失望,他们虽然一时成功,却留下了千古的骂名,虽然中央一套每天施琅大将军的乱播,但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谨以此烂文纪念明朝亡国363周年。  谨以此烂文纪念辛亥革命胜利95周年。  谨以一个普通的汉族人的身份,纪念夏完淳,李定国,阎应元,林则徐,左宗棠,喻培伦,秋瑾,黄兴,孙中山等等为了民族自主和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志士,他们无愧于“士”这个古老的名词。  也纪念汪兆铭这个曾经的革命者。他告诉我们,大忠和大奸,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精彩书评汇编  mimiprince:   八过5胡16国里最猛滴淫不素石勒,而素他滴义孙,书中提到滴石闵大大,他原素汉人,原名冉闵,他老爸素汉人游击队里地将军,石勒杀了他滴老爸后,见他生滴不凡,就收他为义孙,后来他在石虎死后自立魏国,史称冉魏,他最出名滴事就素颁布“杀胡令”,当他下令之后,“汉胡相攻,经月乃止”,杀了100W胡人,而胡人怕了冉闵,就向中亚地区回迁(很多胡人祖籍中亚),路上又死了差不多100W,延缓了胡人南下,是我们汉民族滴救星啊,八过后来被鲜卑人用“拐子马”打败了,谥号“武悼天王”,呜呼哀哉,尚飨  独孤·傲  冉闵的种族灭绝行为已经属于反人类的范畴,根本没有给汉族带来任何好处。他最后率领300名轻骑轻敌冒进,被鲜卑重骑包围歼灭,没有任何壮烈可言。我知道本书,名字是《修罗道的黎明》,也是写这个时代,就在本站,已经写完,虽然较短,却能够客观!  mimipince  这个时期还有很多名人,前秦的符坚和王猛,复兴燕国的慕容垂,出身马贼建立北魏的拓拔硅,凤凰儿慕容冲,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和王导,东山再的谢安,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书圣父子王羲之,王献之,北府兵的创立者与淝水之战的指挥者谢玄,出身北府兵而建立刘宋的刘裕,覆灭司马氏的桓玄(桓温之子),天师道领袖孙恩.....列举不完啊(道人注:以上人物的时间跨度超过了一百年,看来贫道是无法把他们写在一本书中了。谢谢王子殿下的资料。)  独孤·傲  哈哈哈,没知识的还真多。吴三桂知道吧?冉屠夫就和他个德行,他要是叛乱成功,是不是也要变成民族英雄啊?至于什么“二脚羊”,在五代十国的汉族内战里有这种现象,五胡十六国根本没有!倒是长期被围的城市经常发生人相食的现象,替你说了。别拿胡扯当宝贝成不?五胡乱华根本上还是晋末八王之乱造成的严重民族压迫与异族雇佣军所带来的,当初羯族个枷锁两个人被当作奴隶贩卖时的事怎么没人提?冉闵屠杀2万,好,慕容家回头屠杀30万汉民做报复,这就是他带来的好处,这种民族仇杀有任何意思吗?!(道人注:数字上没有依据,引晋书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闵、农攻斩伏都等,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使尚书王简、少府王郁帅众数千,守鉴于御龙观,悬食给之。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道人并不认同石闵的做法,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时代,必须要有这么一个人去做这件事。)  独孤·傲  更正数字:羯族奴隶是个枷锁两个人。冉闵屠杀的包括鼻梁较高的汉人在内的人数:2万。另外,鲜卑人种是混有白种人统的黄种人,在流传下来的慕容家画像中可以明显看出黄种人特征。他们与汉族的外貌差异大致相当于和族与汉族的外貌差别。(道人注:关于画像,我查了很久,没有找到,如果有大大找到,请传给我看看。)  浪迹勾栏  关于这段历史的资料其实是很丰富的,史料、出土文物很多,问题就在于你自己所处的立场。我是主张各打百大板的,冉闵要肯定,滥杀也不要避讳;羯族万里迁徙来中原不容易,但反骨仔白眼狼的评价是跑不脱的;鲜卑无论慕容还是拓跋都不是什么文明之师,但他们对北方的稳定了最后的决定作用。总的说来,希望你写出那个时代的大爱大恨、大悲大喜,人对命运的挣扎、反抗、无奈、顺从,感觉古希腊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调子比较适合。  宇宙中的微尘  我觉得,你最好先把那个调查表去掉,等到写的稍微长点,故事情节全部展开后,再弄那个调查表,我认为是好书,但人都喜欢看热闹点的,比如说可以借鉴下绝地反击的写作方式,或者整不了机枪大炮,整几个火药弹\烧他几下,或者带领汉民族揭杆而,痛欧五胡什么的,让大家看着高兴下.(道人注:可能许多大大都希望能看到这样的书,但恐怕我的书不会这么写,我希望能尽量写出那个时代的原汁原味,多谢大大的夸奖。)  淘浪  王猛可是个牛比人啊,要留住啊  道人答  淘浪大大,主角现在一没地盘,二没名气,三没地位,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像王猛这样的大牛,是留不住滴。348年的桓温,正当盛年,又才灭掉成汉的李势,名气如日中天。王猛一直对他都有好感,要不然后来在蓝田便不会眼巴巴的跑去见他了。盛年的桓温,如同那个刺杀董卓的曹操,都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热青年,说他现在就算计着以后谋反,我觉得不太可能。人的思想都是发展的,曹孟德当年陈留起兵之时,人不过数万,说他当时便有取汉皇而代之的心思,那是胡扯。  西西里人  把刁蛮当可爱的贱骨头,最令人厌恶。  道人答  请西西里人大大注意的是,那是在公元四世纪,而不是二十一世纪,贵族和寒门之间的鸿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消除的,无论是刁蛮还是平和,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骨子里的优越感是消不掉的。主角现在的地位有这样的待遇已经不错了。或许如果等他拥兵一方,情况又会不一样,很多东西是很现实的。哪怕就是现在。阁下如果喜欢虎躯一震型,那我也没办法。(咳咳,当时回复时有些意气,道人脸红。)  :  感觉情节安排不托啊!!主角刚刚起步..什么都没有就带个拖油瓶(宝儿)!!没钱.没人.没事业.没武工4无人员..连个住的地方都没..女主角就蹦出来..看的不顺啊.不和逻辑..堂堂一君主女儿..可能看上一乞丐吗..你说你能和你街口一女乞丐发生感情还一恐.可能吗!!  ss123456  作呕!作呕!此书看到那个什么宝儿就不能看了,作者大概清宫戏看多了,什么格格,公主和流浪汉的爱情故事都上场了,肉麻不肉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语言的吗?还是主角准备吃软饭起家  所欲非所求  此书看着太累,本人想问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在中文读物里夹杂些英文单词?你要是想显示你的水平高,那你就在写作修辞上多下些功夫,不要在中文小说里夹杂些英文单词,使我们这些读者看的太累.要不你就去英文网站写中文小说或去中文网站写英文小说好了. 我们读者看小说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休闲休息的时间,没精力去看那些中文之间夹杂的鸟语. 希望作者能把此毛病改掉.......  道人强词夺理:  有许多质疑宝儿和卫公子的感情的真实性的,我在这里说一句,当时写的时候,我也考虑了半天,后来还是这样安排了。首先,卫公子不是乞丐,他言谈举止都还是有点学问的,小女子也才十多岁,十多岁的小女孩是最好骗的,这一点各位男士应该都有经验。  第二,我承认确实有太理想化,而且漏洞很多,我要自己去查的话,十分钟可以找出20条来。本书是玩票之作,我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事先也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打算修改了。各位实在看不下去的大大们,可以投我一个太监票。另外,请不要发万金油书评,哪怕你只发一个顶字都好。我是从来不吝啬加精的,但万金油除外。  英文的问题,道爷我死不认错,我容易吗我,不过顺着记点单词,还有人看不过眼。晋末的问题嘛,我说他是晋末,他当然就是晋末,以小道我的水平,每天资治通鉴放在床头,还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别忘了,这可是架空历史。  还有,千万别说的我书象清宫戏,我会受不了打击而自宫的。  魔手伏龙:  我觉得宝儿跟主角的感情还是比较合理的,从一开始吸引注意,到共患难,快乐相处,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来说产生感情没什么奇怪.(道人注: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人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不一样。伏龙大大看来有过深刻的感情经历。)  街市小混混  那段历史里,祖逖、刘琨、竹林七贤、冉闵等的故事都值得一书(道人注,阮步兵等人比卫公子要早生了五十年以上,实在是没办法写了。)  lidd  石闵结局怎样?再次战死?向南方转移?(道人答:历史有其顽固性,汉胡矛盾的激烈冲突导致了杀胡令,但杀胡令也决定了冉闵不可能取得成功。北方各族希望的是象符坚,姚襄这样的君主,当然,是汉人最好。)  c  应该叫他冉闵,他后来又改回汉姓了(道人注:之所以不用冉闵,是因为他还改过一次姓,姓李,引资治通鉴卷九十八 :“春,正月,赵大将军闵欲灭去石氏之迹,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更国号曰卫,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  lidd  石勒是真正的从奴隶到国王,叹叹。他与张宾,符坚和王猛都是超级组合。看史书,那段历史有个最大的感触就是粮食短缺,食人者比比皆是。不过史书是晋人写的,可信度少了一截就是了。  xiaoyu50  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是帝王家的女子,而那个时候,晋室已经是昨日黄花&;是明日黄花。。。。而且出处是苏轼的诗词。。。晋末的人居然会用太牛了。。。。也是现代过去的?  道人答  昨日黄花这个词是肯定存在的,但是肯定在当时没有。我也没打算这么计较这个,小说就是讲故事,计较到这个份上,是作家做的事情,我只不过是历史票友,要求过高的书友恐怕要失望了。今天是七夕,祝所有本书的书友七夕节快乐,并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早日复苏。道爷我要陪老婆兜风去了。闪人。  稀客GOGO  我在起点看历史架空小说,主要目的就是想对中国历史有个直观的印象。不是学历史的,看味如嚼蜡的中学历史书蜻蜓点水的说了大概,无非是某某什么时候建了国,称了帝,实行了什么政策,打了什么战,当时出现了什么生产工具等等,根本就没有印象。我们了解战国,是因为一本《战国策》,了解秦吞六国,楚汉争霸,是因为《史记》,了解三国,就是因为《三国演义》,隋唐有《隋唐英雄传》,宋有《水浒》,元、明、清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十六国和东西晋以及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实在知之甚少。  不奢望作者像《新宋》那样作成极其严谨的考据式小说,只要带我们历览一下当时的风土人情,多知道几个当时的历史人物,倒也是闲余读书的一个收获了。刚刚用关键字“晋”搜索了一下,居然发现起点这里写这个时期的小说,还在更新的就只有这一本了,痛苦~~~~  扑克爱打我  看了2章,本来颇感兴趣,结果一看武侠都出来了,立刻闪人。下架。还是阿越说的好:架空历史再引入武侠只能说明作者缺乏想象力。 单独的历史我爱看,单独的武侠我也爱看。这两者弄一块,我就见之生厌!(道人注:我好象没写武侠吧,另外,我虽然喜欢阿越,但是他还没有到可以鄙视别人的想象力的份上吧?)  晕呀  本来有点意思,一个强壮的男人被一个女人摆弄来摆弄去,呵呵,野蛮女友看多了,也成被虐狂了,你知不知道马鞭抽人有多疼,古代军法就有多少鞭,30鞭打死人都很正常的。。被人打了那么多鞭,居然还觉得人家可爱,被虐狂啊。  道人:  我不希望我的读者对于这本书有太多的代入感,古代社会的残酷,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所想像不到的。用现代的是非观去评判古时候发生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历史票友,我个人对本书最大的要求,就是至少做到尊重历史,不去用一些可笑的民族团结和所谓的融合理论来看当时的社会,也不去普及什么不切实际的民主和廉价的同情心(卫公子现在有一点这个倾向。),这才是本书的核心。  鞭刑和马鞭抽的分别,还是要搞清楚。关于本书的感情描写,都来自于作者的一些生活经验,可能许多人看不惯,但是我想没关系,因为这至少是真实的,可以找到例子的。主角的设定并不是按照本人的性格来的,我又胆小又怯懦,和卫公子来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也不是被虐狂,再有说道爷是被虐狂者,删无赦。(道人注:看来前面还得改改。)  信达雅  冀州四战之地,不适合做为根据地的.还是应该抢在羌氐之前先入关中,慢慢经营.让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姚襄,姚苌,苻健,苻雄这些个N人在关东慢慢斗好了.(道人赞:好眼光,关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一年两熟,加之有四塞之险,易守难攻,是做根据地的不二之选)  lokoy  我也不赞成所有的小说都写成武侠那类.但是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书中主角不会武功,而且对主角没武力的描写的话,这本书肯定没人看(道人:“可见众口难调。”)  信达雅  - 北周府兵的战斗力很强吗?在我看来北周采用府兵制更多的是为了弥补与北齐作战时兵力上的不足.  荆州一狂人  府兵制开创了一个时代,它使得从大乱回归大治成为可能,否则,如果土地和人口依然掌握在少数的贵族手中,隋唐的盛世就不可能出现。它在政治经济上的意义远大于它在军事上的意义,故而,怎么评价它都不为过。  lokoy  当时的民族矛盾就是那样,胡人BS汉人,汉人BS胡人.谈什么民族大融合根本不可能,当时的老冉所做其实也代表了当时一大部分人的想法.看到作者写到刘琨墓的那段觉得写的还真不错.HH~~~~~~~~~我看了也是有感而发啊~~~~~~~~  lidd  其实16国时期民族根本没有,所谓的民族矛盾都是人为制造的。当时北方经济很差,不*掠夺没别的招。掠夺谁?就像今天城市掠夺农村一样,当权者掠夺小民。(道人注:关于此问题我写了篇烂文,发在作品相关。)  lokoy  小弟查了下史书,但是没查到作者现在写的事情大概发生在是什么时间,不过刘裕代晋称帝刚好是公园420年.我觉得如果发生在此时一定有很多可以写.如果没在这个时间呢,前面的东晋的农民起义也把东晋搞得乱乱的,这样也可以写出很多事情来  哈哈,突然找到了.公园351也就是东晋永和年.后赵灭亡,同时前秦也建立了,呵呵,狂人应该写的是这个时候吧.30年前秦灭掉前燕,382攻晋.这个时间段可不好写啊.主角想夺天下,估计就是和前秦夺.但是后赵这地方还有老冉在那,也不容他作大啊,难写难写~~~~~~~~呵呵  看前面的书评好像有的读者想让作者写主角为文人,然后在这样作大.我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在那个时候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军事治国,那些国家里好多都是部下反叛当了皇帝,知道宋的时候才慢慢改成文人治国.所以主角要在那个时代站住脚必须得有自己的武装~~~~以武得天下.当然如果夺得后自然要改成文武间修了,呵呵如果是文人,充其量也就是王猛那样得谋士(小弟BS此人为汉奸)最多也就在皇帝面前吹吹风,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大得方向.  王猛死时让小符不要打东晋,他一死小符还不照样打.所以嘛虽然让作者写主角有自己得军队感觉有些俗套,但是在当时得时代一个人没有军队那他说得话就几乎没什么用.这样谈什么夺天下,谈什么胡人欺负汉人得局面呢  lidd  公元348年是《资治通鉴》卷98,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此时刘裕应该还没出生,符坚还是小孩子,基本上没什么大牛人(石勒+张宾r符坚+王猛)。小卫子还有的混。  没有石家的几个傻小子内讧,冉闵一点机会都没有,总之348机会大大的。  说王猛是汉奸真冤枉他了,16国时期民族的观念还在生成期。这么一位比孔明还有本事的大牛人怎么能让晋人不嫉妒?看史书要带点批判眼光欧。  lokoy  公元35年符坚杀死符生称帝.348到那时还有9年,而348到351年得前秦建立只有3年了,小卫还得加劲啊~~~~~~~~你说当时没民族之分我不同意.胡人杀汉人到小冉得灭胡令,这不是民族矛盾是什么.当时可没什么民族大融合  lidd  所谓的民族矛盾是个帽子,本质上是经济矛盾。胡主要钱,抢就一个字,抢谁?找个胡汉的借口罢了。近了说,xitele已经把问题谈的很清楚了。  lokoy  抢钱是一个因素,但是胡人作为一个外来种族进入到中原,他肯定不会被认可,就好比小日本当时侵华抢夺我国得各种资源,但是现在史学就说小日本这是民族侵略,不会说小日本是来抢钱.当时胡汉也是那样,汉人在一千五百年前也只是主要活动在中原那一代,只是经过战乱才慢慢得到处迁徙,史学说得民族融合其实指的也就是这.  信达雅  王猛,苻坚之管仲;慕容恪,慕容玮之孔明;刘裕,司马德宗之曹操.  353年桓温就北伐河北了?殷浩那个活宝居然没出来搅局?不过南军步多而骑少,慕容氏号称铁骑万群,万一败则江北不复为汉家所有.而且襄国附近不利水运,不易保护补给,不如在南面的邺或者北面的常山决战.  lokoy  lidd你说最终受益者只是高层我不同意,你看看历史上文人对汉人以外得称呼吧,有胡人,寇,蛮夷````还有几个词俺都忘了,这些都是蔑称,而且这都是文人提出来得,并不是只是高层讨厌非汉人,可以说上至皇帝下至布衣,个个都讨厌.说白了胡汉之争根本就不是什么抢钱,而是民族文化得不同引发得战争和动荡,这些例子不光我们中国有,像欧洲得十字军杀异教徒,这些其实也就是民族文化战争  lidd  隋以前,门阀势力强大,胡,蛮夷都是他们叫出来的。对普通的种田百姓,胡汉冲突并不是大事。州牧,牧人阿。汉人高层根本不在乎底下人的死活。胡人来了,他们人少,势强,抢汉人再正常不过。冉闵为什么一呼百应,不是胡汉真的仇神似海,是前n年石虎把他们害惨了。  刘渊,石勒,石虎搞的什么制度,基本都是匈奴演化而来,nuli性质很重,给他们打仗的军士,除了抢掠一些外,没什么收益,受益最大的都是nuli主们。  门阀本来就是东汉开始的。。。我就是说16国时期门阀情况。寒门士子还是可以的,但力量太小了。恒温,谢安搞得土断可能就是笑话了,他们能摆平自己家族么?  占出  恒温,谢安搞得土断可能就是笑话了,他们能摆平自己家族么?lidd//不是摆不摆得平,而是一种观念既得利益者没谁会变的,只有失去利益的才会强烈地要求变,宋神宗,彼得小帝,倭王三明治,通过变得到最大的利益才是动力,所以北方的隋唐能变掉大阀,因为他们是让高门们看扁的,唐皇室的公主想嫁入高门都让拒绝呀。。。。。  五胡能让熔合了是汉文化的力量,但绝不是东晋那帮高门大阀能做到,这帮子只喜欢空谈的,就算有了漠北铁了心骑也是要输的,制度的形式决定了有用有材的人难出头,二世祖太子党满街走。。。。祖逖就是这种制度才的悲壮。。。。  不过做为一个汉人在回到晋末时候的感觉应该是乱、人命如草、悲愤等,因此,文章不要写得太轻松了,要写得大气一些!!!有书就好//强烈赞同,胡人满街走,华人溅如DG,除了元清就是南北朝的华人惨呀。。  酷毙5  支持大大!精品武侠,关于兄弟,爱情,英雄!目前完成字数已达20万字,每天两节,故事正步入高潮阶段!请看部分书评:收藏品中的精品…感觉就像是又回到了挑灯夜读金大侠作品的时代…武侠与歌曲的完美结合…情节扣人心弦…无间道…侠少由谁扮,投票能评判…写的好看,写的流畅…叶惠美也出场了…吸星大法是化功大法和北冥神功的结合体?不知道“双刀”“双截棍”跟“葵花宝典”“打狗棒法”打起来会怎么样?(大家好,我是作者酷毙5,欢迎来我的《东风破》坐坐。书号:68611)(道人注:能把这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扯在一起,这位作者牛。)  流云骑兵  推荐鸟...PS晋末就有了民族主义么?所以不能用现代的民族主义观点去看待.因为从现在看来,当时毕竟促进了民族融合,虽然过程很腥.另外BS下所谓的大汉族主义,不过貌似你这本书算不上大汉族主义,他们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只知道强调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在现在汉族已经占据了绝对强势的时候仍然要鼓吹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往小了说,是B行为,往大了说,就是在挑拨民族关系了.而本书所处的时代中,汉人只不过在争取自己生存的权利,说不上大汉族主义  满城春色宫墙柳  如果没有谢安,就没有没有汉族了.如果没有冉闵则汉族不过是个小民族而已.民族融合笑话,当年慕容氏消灭冉闵后,把数万汉族人杀了做军粮,还民族融合,笑话.汉族之所以能够发展与当时在北方的柔然内乱,鲜卑内部的分裂衰弱,鲜卑统治者不得不借助汉族来维护统治,使汉族的地主进入统治阶级内部获取权利特别是军权,最后使汉族(杨坚)建立了隋。而南方相对稳定和繁荣又为之后隋和大唐的强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可以说汉族没有衰弱和灭亡并能走向强大,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1。南方独立单一的汉民族政权。2。北方少数民族(鲜卑)的分裂,内乱。3。北方汉族顽强的生命力。4。汉族文化和农业技术领先异民族。5。鲜卑拓拔氏的汉化政策。  沉默的小明  重点在哪里?现代人回到过去,作一个旁观者?依附在别人羽翼下劳劳碌碌战战兢兢的过一生?!冷眼笑看胡汉之争,面对广大的劳动群众心中竟然有一丝得意,未免腐败的太早了.感觉上像个历史教科书,主角是个考古学家,本书主轴在於阐述历史,写得很好,不过小弟不是历史系的...也不需要准备考试啥的...我只是想上网找个梦想,稍稍舒发一下情绪,甚至代入剧情幻想成为主角有一番作为.本书真的写得不错,只可惜不像本小说...  只能说,着重点不同...如同流行音乐看似肤浅直白,但人人琅琅上口流传数月,古典音乐高雅优美,欣赏体会者寡,但可以留名千古.既然你也不打算上架赚钱抢人气啥的,那,自己清高又何必在乎他人看法?只是我个人也不欣赏这类型的架空小说啦,就是个生活苦闷的小人物才跑来看小说坐白日梦的,你写得一点激情高潮都没有,还有什么吸引人的特点?只怕我这废柴回古代都能做点小事爽一把了.....再见罗~~~  噢!补充一点,都回去叁年多了,又没找到20多岁的成熟女性(御姊≈熟女),面对罗莉又下不了手,个人认为是夸张的假道学.....不然就是纯粹无能.....当条件有利男方又有点能耐与样貌,还要憋叁年.....人间悲剧阿!也可说是奇迹阿!佛祖降生啦!!!哈(道人注:同意阁下的话,只能说爱好的重点不同。)  信达雅  王坦之那种人物能把桓温玩弄于股掌之上,可能吗?桓氏在荆州的势力势大根深,又岂是王坦之谢安之流可以撼动的?能把桓氏在西州势力连根拔起的也只有刘裕人.  无畏苍狼  文笔还可以,但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事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而书中主角显然不是个可以做大事的人,还是太监掉另起炉灶算了  信达雅  主角显然不是个可以做大事的人?刘邦做亭长时谁想的到他能干掉项羽?刘秀在南阳种田的时候谁想到他可以取代王莽?刘裕坏不出赌资被刁逵绑起来痛打的时候谁能想到他居然先灭桓玄后代司马?楼下的眼光真这么毒的话不妨去算命好了.  lidd  成大事者的运气完全可以和yy小说主角相媲美。所以成大事只和命运有关系。  飞扬跋扈之神  信达雅,虽然我还没看书,而且下面人的话我也没看,但只就你的话而言,你说的没有任何意义,你只说了别人想不到,那个别人只是没有多少头脑的先人庸人,跟你楼下发言的首先就不是一个档次.以一个现代人而言,成功的人都会被认为被发现他有成功的条件.旁观者清,楼下做为一个旁观者他不是故意倒乱,就一定会看到主角不具备做大事的人的某些条件,因为他出现在起点上并作出评价就肯定不会是没文化的文盲吧.闲着无聊,随便说说,没别的意思.  哈哈,我是不是有捣乱嫌疑啊,不说了,闲着无聊玩玩而已,没别的意思,就当是再辩论好了,嘎嘎.  dunepig  我想说一句,你这牛鼻子能不能把那些废话专门放一边去发,别夹在正文里面让人看了恶心!?好几次想把你这书下架了,刚开始看到每章都有4、5千字,没想到一半都是废话。前一章结尾还看得好好的,下一章开头就扯到别的乱b八糟的东西上,情绪思维全给打断了,怎么能让人喜欢你这本书?你要记住你是写给读者看,而不是写日记给自己看!难怪有人投票叫你太监掉,我都想送你进宫了账。(道人注,自从这位老大发言以后,道爷再不敢在正文中乱写了,小弟弟要紧)  jianxin12  Y书是不少,多是3国汉唐之类的,真有历史沧桑感的还只有新宋,大大将书Y到16国时代,还真不多见,好奇看了一,两章,一般YY文我是只读那么多的便大概可知作者的水平,从而确定有无兴趣再看下去,大大给了我一个惊喜啊,以至一发不可收拾,从文中看来,是否通那段历史,我的水平还看不出来,但文笔还是比一般的强得不是一个级别,支持啊~更新加速,更新一快的话,推荐和点击就上来了啊。  道人  对于十六国和东晋的历史,道爷绝不敢谈通,不过是个票友的水平,你要是去查资料,足可以查出一箩筐的错误,道爷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查,就信手写来,有错再改。大家凑合着看看。更新实在快不起来,我前面说了,今年要考研,现在写书就是一个错误。大家包涵包涵吧。  信达雅  再者慕容垂不善于政治斗争,慕容恪在世时前燕内部矛盾并不明显.可是他一死慕容评和慕容垂的矛盾几乎是立刻尖锐化了.逃到前秦以后被王猛耍的团团转还送了长子的性命.好不容易打下后燕这份家业又不能缓解几个儿子之间的争斗.参合坡大败纯粹是慕容宝和慕容麟两个人沟心斗角导致的.  hellwolf  关于北朝兵制的问题,十六国期间频繁的战争,必然会催生常备兵的产生和动员机制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而魏晋中军的影响和后来的世兵制产生之间的空白,应该是由部落兵向宿卫、戊兵分流产生的军制来填补,一方面,不排除超出后来的世兵制、府兵制的发展个体,但整体上可能还是以中军宿卫、直系部族兵、支系部族兵、降虏汉兵的同心圆模式。  严重错误——公元339年慕容皝击高句丽,兵及新城,高句丽王钊乞盟,乃还。又使慕容霸与慕容恪击宇文别部。时慕容霸年仅十三岁。而谈话的时间,是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俊即燕王位之后,永和五年(349年)后赵主石虎死之前,满打满算就不过23岁呀!按照设定,这个对手与卫公子同龄才对啊!  黄易那文盲把这位少岐嶷有器度,身长b尺b寸,手垂过膝,长得颇像大耳贼的枭雄写的年轻无比,殊不知淝水之战的时候老东西都快60了,参合陂更是20年后,不要说纤纤美女已经变成了大妈,武功再高也成枯骨了。作者还是小心一点吧,慕容霸虽然幼子受宠,但是并不讨新皇帝喜欢,个性又是沉稳收敛型的,极为讨厌兄弟相残,不然早就造反了。另外慕容恪的年龄也有问题,他1岁就成为一军主帅,只比慕容垂老4岁,应该是28、9的样子才对咯!  荆州一狂人  没办法,YY难做啊,慕容恪的年龄我实在是考虑了很久,最后调成34岁,原来那个44岁确实是搞错了。慕容恪的生年一直考证不出来,调成34,反正他挂的时候也还正当盛年。不影响他的发挥,其实和前文也有矛盾,都还没来得及改,谢谢提醒  有大大在的天空说到一个问题,说慕容翰变成了宝儿的保镖,十分不忿,甚至用了慕容家之鹰来形容慕容翰。其实我前面就说过,此慕容翰非彼慕容翰,一个只是个族人,一个是慕容皝的哥哥,且在343年就挂了,慕容氏是一个部族,而不仅仅是个家族,名字难取,取了也就难改了。另外,不喜欢用什么xxx之虎,XXX 之鹰之类的名字,让我想起了小日本,什么甲斐之虎,越后之龙,不过是率领几千农民进行大规模械斗的地主而已,说得过了就有些夸张了。另外,谢谢那个帮我打广告的兄弟。  hellwolf  慕容恪15岁初阵,按照当时的习惯,当然是要成人了才可以上阵的,若是记载的年份准确,算起来应该是比慕容垂大46岁(征高丽和平宇文部的准确时间不清爽,339342)的样子,反正不会小于28岁,也不会大于30,因为他死的时候是壮年,设定成34也差不多,不过当时12岁就有儿女的在北方其实很正常,女方比男方大的在游牧民族中间也很常见。。。。。。  童家二少  最近几章不错,起码那些插科打诨的前言后记少了很多;另外,如果一味跟着历史走,就灭有意思了,杀胡不妨阳奉阴违,不听话的和没有用的才杀,恶人让冉闵做,自己在中间上下其手,骗几个部队充实实力也好.  晕了,楼下的老兄正经点啊。咳咳...偶是这么想的,年纪小的留下,洗脑...晋未马木留克军团,嘎嘎;强壮的留下,做冲锋队...女人在那个时代素灭地位滴,作者只要不搞男女平等偶都可以接受... 唉,为虾米书评这没得包子用涅  五里  唉,這位男主角會不會脾氣太大了些,也幼稚了些.摑臉然後叫吼,感覺是瓊瑤式的歇斯底里,真是青春阿!忍不住要懷疑這樣的心氣在亂世中能走多遠?  道人  卫浚没出身,就会在身份上面敏感,司马歆对感情看得重,就会在感情上面敏感,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就会理解卫公子的行为,他是有些自卑心理的,只是藏着罢了。千万别和琼瑶联系起来,我最烦她。  五里  好書,收藏加票^^.還有一點想說的是,主角有著來自後世的眼界見識,內心應該是優越才是,怎會自卑呢?  道人  这是YY害人啦,人家都是世代公侯,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但那修养学问传承和几百年养成的气质,哪里是我们这些每日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小民能比得上的,能力是另外一回事。不信就看看今天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后裔。当然,宝儿就没有,毕竟祖先一百年前还在数骆驼屎,也就是一个牧马的出身。主角真是没有王霸之气,这一点是我一再强调的,人就是人,现代人未必比古人强,特别是在他那个环境里面。  五里  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也最恨王霸之氣,但是當生命無虞的情況下,我不認為現代人會對古代貴族感到自卑.連皇室都三不五時上娛樂頭條的今天,一個有高度文化修養的古人能給現代人多大震撼?或許覺得新奇,或許覺得欣賞,但是不會自卑.除非自己代入感超強,硬要把當時的價值觀拿來給自己洗腦.  但是我同意現代人不比古人強的說法,一個在現實社會的愣頭青回到古代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一個既沒有野心沒有手脕,心地又善良的一般人,回到過去就算會煉鋼造鐵也只會被人利用罷了  卓墨  卫浚忍不住道:“你对燕王便没有丝毫情意么?”没治的是主角吧。“司马歆心道,你心中怎么想,自然便在言语中流露出来,此时再解释,什么都是假的”---是极,这等龌龊主角,死了算了,换一个再来。  可惜清醒的司马歆太过于矜持,是个敢恨不敢爱的人。-----啧,这叫什么话呢。难道还让人家像花痴一样脱光了扑上去不成。这一篇,只让人觉得主角像只自卑的豺狗而已。  问题是主角是现代人吧,从这样的角度,很难想象一个正常人尤其是比较了解当时历史的正常人会有‘自卑’  夕渡  主角不过看到一个美女而已,不会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是人之常情啊,其中我看不出多大情意在,所以这样问有什么不对?再说司马歆,她对主角爱在哪?一开始就抱着利用的心态,后来看到人家才能显露了,身世冒出来了,地位高了就变成爱了?如果主角还是前面的身份,她有可能袒露这样的心怀么?说到底这样带着家国包袱的女子,我还真不信她能放下,这种搀杂许多杂质的爱我觉得也没什么好同情的  再说了,面对一个性格古怪偏执女人的忽然表达,主角难免患得患失进退失当,凭什么一定要主角有同样炽烈纯洁的回应与无比的信任?说到底很大程度上司马歆的一厢情愿也不为过,所以一会爱一会恨的不要也罢  卓墨  不要走极端,我说下,就认为我要主角扑上去。不要当然没什么,如果不喜欢的话,但是,既然又想接受,又问什么你对某某没有情谊的奇怪问题。到底算什么,不要的话,直接拒绝好了。归根到底,不是主角患得患失进退失当,而是他那小肚鸡肠近似猥琐的表现的根本就不像一个正常的男人了。这样的场面,可以有很多方法来解决吧,什么叫:“你对燕王便没有丝毫情意么。”别说不是心底的流露。反而是那个女人在这章到让我觉得挺有几分英气——我都表白,难道还要我像个乞丐再来乞求吗,休便休了  “凭什么一定要主角有同样炽烈纯洁的回应与无比的信任?”---再申明一下,没有谁要主角如此做,只是希望他表现的像个男人而已,拒绝也好,接受也罢,要有点气度。别再表现出那种因自卑而表现出来的过度自尊了。  hb_wx  这本书感情描写太多,主角回到古代之后一直忙着感情纠葛。  易雅思  最后的一句是搞笑吧,强烈支持司马歆与卫浚!!宝儿最多只能做备选,就是二奶的那种!或者宁可不要,我们不是台日那种存在金鱼佬的古怪中年大叔,喜欢聪慧女性,喜欢成熟美女,喜欢温柔女性,就是不喜欢未成年Loilita,即使是大号的也不行!呵呵,说笑,说笑^_^  不要拿现代人说事,事实上现代人未必比古代人有道德!看看起点的YY小说之多,看看现代人在顶着社会舆论与国家法律的双重禁止下,依然把二奶三奶四奶发展的如此兴旺,可以说在道德观上远远超越了古人!  1937  不希望有悲剧,希望男主角和几个女主角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至于其他NP随便你处理了)。虽然说那是一个充满悲剧的时代,但你也没必要让你的读者心理不痛快是不。  有的变态作者就以折磨男女主角为乐,非得把人家折磨的妻离子散,生不如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大侠的神刁瞎驴,虽说是经典,却让俺看的郁闷不已)大大你不好这一口吧.  hellwolf  匹马戍凉州,好咯!葡萄美酒夜光杯、干冻酒、汗马、凉州词,一旦天下大乱,东踞河套,粮草自足,西扼丝路,财税必丰,旦夕直下关中,退可成王,进可为帝,虎踞盘,妙不可言。  屋檐下的鸟  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大大有资料吗,我看看先。  道人  古文资料:资治通鉴卷九十b至一百零五,晋书载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华阳国志,还有一个已经没有了的晋阳秋。白话资料:田庆余《东晋门阀政治》,《拓跋史探》,这些书里面都有关于这个时代的资料,本书正史以晋书为主,逸闻以世说新语为主。网上都有  飞云隐月  又是一个软骨头的,看了司马小姐的美貌竟然就忘记了先前人家怎么对你了,将先前的折辱当作没发生过一样,后面被人当面打了一巴掌竟然还巴巴的求人代话我对不起你。真是恶心得要死,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是没错,但是不顾自己的一切尊严去讨好就是大错特错!我呸!!!  kukacool  有兵无兵器.哎.不知道发配到什么地方....看能不能占地然后打照兵器. 另外石虎不是说了,马任他们骑嘛.多搞几匹啊....饿到最后.杀马吃..哈哈....另外..对待司马有点没有男人的尊严了.看到有点憋气..不过看到大大更新2章的份上.算了..大家快点把票砸像大大吧...  hellwolf  公元前5世纪,山南高卢的骑兵就已经骑在钉了马掌的战马上了,这恐怕是最早的马蹄铁纪录,罗马人也有不同的说法,卡图鲁斯(atullus,约公元前85 前54年)提到过一匹骡子丢了一个蹄铁.常见的马蹄铁是铁制的,相当轻,从一边冲压出一个穿透的钉孔,边缘经常呈波状的轮廓,未固定的两端弯成一个防滑刺。在罗马社会,“马凉鞋”(hipposandal)也很常见.它是一种光滑的铁盘,在每端弯成环。显然它是系在马蹄上,无疑是用于保护马蹄的。  然而罗马时代马蹄铁并没有普遍使用,大量的牲畜确实是没有钉蹄铁的。诸葛亮指挥的蜀军大量使用的铁蒺藜也促进了马蹄铁的发明,不过一开始是不是用铁打的,而是用编草、皮条或布包裹的,这点作者也注意到了。欧洲也同样是到中世纪才开始普及平板厚铁的蹄铁,三国时代是不存在所谓“铁骑”的,因为除了铠甲和马具装之外,骑兵还至少要装备硬质的马蹬和蹄铁才算。用薄铁片制作的蹄铁早就不是什么新发明了,主角完全可以大胆的发明,反正主角的队伍连武器都没有,中世纪加厚版的金属马蹄铁就更不用想了。  另外,那个时代马蹬还是以单面蹬为主,而且是布和皮革的软质蹬,硬质的高鞍也没有普及(主角的屁股好可怜!)主角只需先用上硬木的双面蹬,骑兵的战斗力至少要增加30%。远比折腾什么诸葛弩、骑射手要有效的多。如今最缺的就是金属,装备的顺序应该是——铁枪头(至少能反抗)——马蹄铁(至少能逃跑)——金属箭头(部落兵还用骨簇的)——缳首横刀(骑兵可以反击了)——硬木高鞍和马槊(木材也是战略物资),这样估计才勉强能站得住脚,像唐军那样人马具装明光宝铠,陌刀横行当者披靡,还是等割据关中再做梦拉!  逍遥剑客2  造反?!就凭什么啊...就凭手上这没兵器的十万兵?扯淡...人家一支军队就搞掂你了.没有根据地的粮草保证,用什么来打啊,当务之急应该是取得某一方面的支持...争取一块自已的地头,兵强粮足,那时候才考虑这个问题目吧  是不是倒转做了,就现在来说,卫浚在双方心目中的重量还是不够的,如果他先打赢几仗,占的地头是关键,例如是两国冲缓区,那利用价值就大很多了,到时是人家来勾引你了,而不是巴巴的去求人家...  句容人  大结局--卫浚灭赵破燕,收下司马、慕容两后,挥师南下,淝水之战大败晋军,而后攻入建康,俘虏晋国皇室、宗亲、大臣后北返,次年,在雒阳登基称帝,改雒阳为洛阳,年号为和平元年,立慕容嫣为皇后,司马歆为贵妃,大赦天下!  夕渡  *,以前没主角的时空梁犊怎么把造反事业搞得轰轰烈烈的?难道多了个空降兵就一定要把配角智商降低百分之五十?在旁边吃干饭么?  - 我也觉得主角该知道历史上会兵变的啊,小白一样的跑到别的地方,真是说不通啊  信达雅  应该早点拉拢王猛的啊,搞的现在主角自己当联络员,军中的影响力弱了不说.关键是名声会搞臭了就很难混下去.  凫螇  主帅在这关口说走就走了,难道他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这些人不要说嫡系了,应该说认识都勉强了,在没钱没粮、自己都没有彻底掌握军队的时候,就把他们--整整十万人呐--扔给一个刚认识、毫无威望的书生后跑路了,真是乱搞吗??这种处事的方式跟前面他的表现套不上啊。难道主角真的拿着钱开溜了??  荆州一狂人  看来大家意见挺大,觉得不合逻辑,其实如果是我穿越了,不翻晋书,我是不知道有兵变的,大的方向知道,小的就不一定了。这么写是因为,主角必须与桓温联系,与梁州的晋军达成和解,否则,以桓温的个性,趁火打劫是一定的,老卫不比梁犊当流寇,他是要占关中的,否则在河南与姚弋仲打,他那点兵绝对死翘翘。其实现在造反是早了一点啊,但历史就是如此,就算他在这里,梁犊只怕也要造反。  正史中,梁犊没有消灭关中的赵军,而是破潼关,掠雒阳。假设卫浚不走,他肯定是要打长安的,不管长安打没有打下来,那时候梁州的晋军,前凉的张重华,还有关中的地主武装一夥儿都打起来,不过是为人作嫁了,我不是说老卫没有犯错,他确实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我本来就是要写一场艰苦的战争,不这么写,我没法想像你写封信过去别人就会放弃嘴边的肥肉。  十万东宫士卒中羯人众多,还有许多杂胡,到时候面对杀胡令,荷荷,大家想想怎么处理?  大家可能不知道梁州与长安的距离,梁州就是汉中,无论从陈仓,子午谷还是斜谷,不过十来天的功夫就可以杀到长安,雍州的南端与襄阳相连,襄阳是抗胡的第一线,是驻有重兵的。最主要的是关中不比河北,他简直就在桓温的眼皮底下。当年苻健入关时之所以没有动作,那是因为晋朝刚刚经历了褚衷之败,五万精锐全数葬送,而苻健的实力比起卫浚来,要强大得多,即便如此那时苻健也只能先向晋国称臣,取了一个名号征西将军,雍州牧。  凫螇  个人认为,不管小梁子会不会反,主角知不知道他会反,一般情理下,为了保住军队都不会走,因为掌握手中的军队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如果你连军队都没了,你跟人家去谈什么呢,掌握军队才是谈判的基础!!再说了,你实在守不住地方,就先可以作流寇,等着招安啊什么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啊--名言啊!!还有杀胡令,难道从现代社会回去的主角会坚决彻底的执行或拒绝吗??唉,俺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而且说的有点词不达意,请原谅。  荆州一狂人  其实你说得很对,道理我也明白,我说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他过高的估计了梁犊的忠诚度,毕竟还是菜鸟啊,就像是说,他为了把事情做得完美,希望一点问题都不出,结果恰恰相反,事情总是出人意料。杀胡令的问题,史书记载,汉胡相攻,经月不止,死者数百万计。请注意,这是自发的,不是有组织的,关中也不例外,到时候不是他执行不执行的问题,而是下面的人能不能镇得住的问题。  其实我不怕大家说老卫犯错误,就怕大家说不合逻辑,自己仔细想想,确实没有将事情交待清楚,老卫正是因为知道了后世的发展,过于惧怕姚弋仲和苻健,这才有此举动。他自以为算无遗策,其实有些好高骛远了。  hellwolf  如果是熟悉历史,那么肯定要为兵变造反做好准备,一定要亲自领导兵变的;如果不熟悉历史,10万决死之士,内无粮草兵器,外有不测之敌,就算不想着和大家同生共死,也该借此良机收买军心,煽动实力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一个成年人怎么就不明白咯?退一万步讲,时无英雄啊,石虎全家都是杀人狂,冉闵还没有发迹,慕容家又落在最白吃的手上,桓温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都没敢过河拿下长安的匹夫政客,关中陇西简直是白送的,这时候两手空空也敢跑去谈生意,找抽啊?  这是严重的作品逻辑错误,而非简单的决策失误,十万人马都是哀兵,就算主角不懂军事,也该知道哀兵必胜的道理,一是返乡,二是杀胡,随便煽动下都可以把关中搅个底朝天,石苞小儿,到了长安先主动说自己兵粮已尽又与石虎有仇,愿意投效,诈取偌大的长安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梁犊并不是因为打仗不行才失败的,没有战略方向和政治头脑才是主要问题,杀些老马大家吃饱了,再换点酒,选上几百号死士,什么人能挡得住?三军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当时的关中都到了民不畏死的地步,拉外援?可能么?  基本上只要不出潼关,主角想战败都很难,洛阳、成皋、荥阳,听听就知道小犊子的战略头脑多差了,项羽以后,数他牛叉,尽往送死的地方去,中原本来就是四战之地,实力不够不要乱闯,打下潼关之后小错一下,败了也没什么,守住潼关就没事咯!如果桓瘟出兵,那就接受招安出关,如果不出兵,那就巩固关中,经略陇西,几场大战下来,估计东归派也死了多一半了,在煽动些汉兵,给大家讲讲共产共妻的道理,小犊子就没得混了,控制住部队,占据住关中,这叫帝王之业,不然还是流寇,再能打也没用。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陕西那个穷乡僻壤怎么就成了天府之国,帝王基业?实际上在古代也好现代也好,陕西作为军事根据地的条件都是很不错的,周边封闭,东南都有山川之险,西北是沙漠和荒原,进攻十分的不方便,渭河与黄河在郑国的水利工程组织下农业还是很发达的,物产也十分的丰富,民风剽悍,军队的战斗力也有保障,而且军马和兵器也能保证,更北些的河套地区更是塞上江南,所以自周以来,秦、汉、隋、唐、乃至本朝太祖,无不因为占有了关中而得到天下。就算是农民起义,得到关中而成功的也比比皆是。  道人  既然这么多大大都有意见,小道从善如流,修改了三章。不过新的章节就要晚一点出来了。   孤狼寒潮  好,攻下长安,作为立身之本.  hellwolf  现在的局势是,代国国王提前完蛋了,慕容的势力也就受到了遏制,很难从宇文家和高丽的夹缝中腾出手来,加上所以小丫头的关系,主角可以做与之结盟的规划;西北方的对手张重华是个没有野心的君主,但是有“得枭者胜”的谢艾,所以在实力巩固前千万不要主动挑衅;成汉刚刚被桓温所灭,人心初定,蜀道艰难,也不要考虑;长安的石苞是一定要消灭的,但是决不能轻易出关,变成众矢之的。  - 人才方面,冉闵是个猛将,但绝不是政治家,完全可能拉拢到麾下;吕光(338399),字世明,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氏族人,父亲吕婆楼曾经是前秦的太尉,应该是当地的大族,现在已经12岁了,完全培养可以上阵了;姚襄是姚弋仲的儿子,很强,也有亲汉的倾向,如果主角奉东晋为正阙号召,在石虎死后也是完全能够争取过来的,姚襄的谋士权翼也很不错,当然,谢艾还是要保住的,张重华343年会被气死,在这之前要充实力量夺取西凉和河套地区。  hellwolf  谢家打得好算盘!——十年,温率众四万趋长安,遣别将入淅川,攻上洛,执健荆州刺史郭敬,而遣司马勋掠西鄙。健遣其子苌率雄、菁等众五万,距温于尧柳城、愁思堆。温转战而前,次于灞上,苌等退营城南。健以羸兵六千固守长安小城,遣精锐三万为游军以距温。三辅郡县多降于温。健别使雄领骑b千,与桓冲战于白鹿原,王师败绩,又破司马勋于子午谷。初,健闻温之来也,收麦清野以待之,故温众大饥。至是,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及至潼关,又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崩坏3阵容搭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