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移动不限流量套餐的手机流量是不是有假 用的太快了 不正常

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网友质疑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快 三大运营商否认
三大运营商否认流量消耗变快(资料图)
中新网10月29日电(IT频道 吴涛)自三大运营商推出10月起手机流量单月不清零后,近日,有网友吐槽流量消耗过快,怀疑运营商在&偷流量&。
针对此事,中国移动相关工作人员对中新网IT频道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针对有关报道,中国移动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计费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广大客户可放心透明消费。
中国电信也对中新网IT频道表示,已经和相关用户核实,没有&克扣&流量这回事。
中国联通28日在微博上发表声明称,中国联通的流量计费工作是规范、准确的,不存在恶意的虚假计费。
另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声明中还强调,其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检测,不会出现因计费系统原因导致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
针对此事,行业专家如何看?电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指出:&这次调整的是计费环节,就是更换了新的计费规划,但是计量环节没有变化,这一政策不 会造成实际影响。& 电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分析道,10月份有小长假,很多人都有外出,外出时开车导航,刷微信微博,秒拍视频等消耗流量,频繁的使用中消耗几百兆流量,完全是 正常情况。
那么用户为什么感觉手机流量消耗变快了呢?分析师曾韬则认为,更多可能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或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引起。中国联通在声明中分析道,用 户手机上网习惯的逐渐养成,用户所消费的手机流量将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另外,在用户使用手机流量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应用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上网流量。
如何预防手机流量消耗快?
中国移动在声明中建议用户,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退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时,尽量使用软件菜单中自带的&退出&选项,而不是简单的退出操作界面。
2.定期清理后台运行程序。按照所使用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进入任务管理器,找到已使用完毕、但仍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强制停止该应用程序、以保证完全退出。
3.在各类应用程序的设置里关闭数据推送和自动更新等功能,用手动更新控制,在需要查询的时候再手动更新。
4.关闭手机邮件的自动收发功能。(中新网IT频道)
消耗|计费|中国移动|使用|中国联通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iPhone7手机流量用的快怎么办 iPhone7手机流量节省办法介绍_西西软件资讯
西西软件园多重安全检测下载网站、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
→ iPhone7手机流量用的快怎么办 iPhone7手机流量节省办法介绍
苹果手机版
类型:ios影音娱乐大小:25.6M语言:中文 评分:10.0
iPhone7手机流量用的快怎么办,iPhone7手机流量节省办法介绍。不少使用iPhone7的小伙伴都说手机的流量用的实在是太快了,怎么才能让手机的流量用的不那么快,因此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iPhone7手机流量节省办法介绍苹果的系统服务需要消耗一定的流量,比如“设置”、“账户”、“查找我的iPhone”、“Siri”、“Apple ID”等功能,具体可以在【设置】-【蜂窝移动网络】-【使用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的应用】-下滑找到【系统服务】查看。1.一般比较耗费流量的是“推动通知”和“iTunes账户”这两大功能,完成以下这几步设置可以有效节省流量。可以把没必要的APP推送通知【设置】-【通知】。2.关闭后台刷新,【设置】-【通用】-【后台应用刷新】。3.APP只允许在无线网络下联网,【设置】-【蜂窝移动网络】-【使用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的应用】。4.流量太少时还可以把蜂窝移动网络关闭。
10-1310-1310-1310-1310-1310-1310-1310-1310-1210-12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23人给出评价!
名称大小下载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小心! 网购手机流量充值卡有可能是假的
  昨天,26岁的安徽男子小王因涉嫌诈骗,被西湖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小王是一家网店的店主,店里主营手机话费和流量充值卡,其中主推产品是一款半年流量卡,每月有31G的4G流量,只卖350元。
  这个价格跟实体店或其他网店比,都蛮有竞争力,开售不久就有1300多个买家下单。
  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网购平台就不断接到顾客投诉,称在小王店里买的流量卡,用10天左右就会显示欠费,再联系卖家,也没有答复或解释。
  网购平台的工作人员报警。今年3月26日,小王被警方抓获。
  据他交代,自己是利用了通信公司的技术漏洞,先买来两张手机卡,用主卡在网上申请一个880元月租的套餐(确实含有每月31G的4G流量),再通过分享功能分享给副卡。
  小王网店里出售的都是副卡,买家买走后,他再将主卡停机保号,既可以不用缴话费,又能赚取营业款。而副卡的流量,随时都会被通信公司停掉。
  小王说,这个&赚快钱&的法子也是自己从网上学来的。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他特地买了一家二手网店,用别人的名字注册、经营,没想到还是栽了。
  经查,自去年12月初至案发,小王共非法获利47万余元。(都市快报)
流量充值卡|网购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谁偷了我的手机流量?手机流量怎么会用这么快?
互联网 & 07-06 11:16:48 & 作者:佚名 &
随便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往30M每月的流量,现在早已不够用。现在动不动就几百M,上G,但是有的时候都不知道流量就用光了,太浪费了,到底是哪些软件偷走了我们的流量呢?会不会是运营商故意这样的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7月1日,由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消保委)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分别以广东欧珀(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诉讼理由是这些手机厂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海消保委是通过一次对比试验得出这一结论,这次试验是怎么做到的?又得出了哪些详细结论?一起来看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调查。
△视频:《每周质量报告》谁动了我的流量?
对比试验一:手机流量
品牌智能手机竟会&偷跑&流量
上海消保委一共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的主要产品。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待机情况下&偷跑&流量问题,上海市消保委从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这10款手机的品牌分别为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这10款手机中,有5款为运营商的定制机,其中华为、索尼是中国移动的定制机,诺基亚、小辣椒是中国联通的定制机,海信是中国电信的定制机。
在上海市质检院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检测人员将这10款手机恢复为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
苹果手机&偷跑&流量最多 一个月&偷跑&60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在运营商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询。检测人员在对这10款手机开机注册入网并进行120小时的待机试验后,发现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偷跑&流量的情况也非常明显,竟然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偷跑&了流量。其中,中国移动定制的索尼、华为和中国联通定制的小辣椒、诺基亚4款手机&偷跑&流量较为明显,分别为4113KB、1037KB、589KB、4281KB。
而在这10款手机里,&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兆)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费15元的价格计算,消费者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价值10.9元,消费者要为每个月&偷跑&的流量额外支付60多元。
对比试验二:预装软件
OPPO手机预装软件数量最多 达71个
上海市消保委在对流量消耗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数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机,预装的软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保证手机基本功能的系统必须应用程序,如电话、短信、相机和相册等;另一类是商业软件,如QQ、天气、地图、淘宝等客户端。
实验结果发现,上海市消保委送检的20款手机中,除一款无法开机外,其余19款手机,都预装了不少软件,其中最少的27个,最多的达71个,这款预装了71个软件的手机标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OPPO牌。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说:&它的视频软件就多达4个,譬如搜狐、爱奇艺等。&
另外,检测人员还模拟普通消费者的操作方式卸载手机中预装的软件。苹果、三星和金立等3款手机,根本无法卸载任何预装软件。其余16款手机中,预装了58个软件的VIVO手机,可卸载软件数最多,达到33个;最少的是预装了30个软件的魅族手机,可卸载软件10个。而预装软件数量最多的OPPO手机,不可卸载软件仍然最多,达47个,不可卸载软件最少的手机是诺基亚,仅有18个。
商家通过预装软件获利 部分软件卸载手机容量竟不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的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看起来已经删除的软件实际上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删除。
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透露了原因:&部分经销商或厂商通过预装软件获利,装一个软件多的话会有3到5块钱,少的话也会有1到2块钱。&
预装软件危害: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
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多、难卸载,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干扰正常使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在日,就曾播出过《被预装的风险》,节目揭示预装软件在影响运行速度、浪费手机流量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背后隐藏的利益进行了深层次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手机软件预装行业利润巨大,但潜在威胁随之而来。北京一家手机软件安全监测机构就发现,一款手机里的软件暗中操控手机自动发短信,推送广告,给手机用户带来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手机预装软件的种种危害,已经给广大智能手机用户资费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对比试验三:手机容量
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差异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次上海市消保委组织的智能手机对比试验,发现的另一问题是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非常普遍。业内人士介绍,对于手机容量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机厂商在产品外包装或者广告中宣称的容量,即为标称存储容量;另两种为消费者只能在手机系统设置中查看到的实际存储容量以及可使用存储容量。
记者调查发现,这次对比试验用的20款手机,商家标称容量普遍高出消费者实际可用容量。一款用于实验的小米手机,标称容量为8G,但消费者的可用容量仅有4.82G,可用容量仅为标称容量的60%,而另一款同样标注容量为8G的索尼手机,实际可用容量仅有4.26G,仅为标称容量的53%。
维护消费者权益 拒绝沉默
据上海市消保委介绍,从2012年以来,上海消保委受理的手机类消费投诉案件都呈上涨趋势,已经连续3年占到商品类投诉的第一位。另据有关机构统计,2014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了5亿,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法律专家认为,智能手机上安装的所有软件,使用与否都应该由其拥有者决定,特别是连接互联网等产生费用的使用,更是应该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然而,上海市消保委这次对比试验却表明,许多智能手机上预装的软件,并没有经消费者主动启用,就在后台悄悄联网,&偷跑&流量,这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一种侵害。上海消保委这次提起公益诉讼,可以说是目前法律框架下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移动流量共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