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菜价波动上涨为什么涨的那么快 一个星期就涨价。。。。。。

菜价微涨土豆一周涨价一成多_网易新闻
菜价微涨土豆一周涨价一成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长沙晚报讯 (记者 陈暄)“过了年以后土豆价格就一直上涨,现在都三元多钱一斤了。”昨日,在砂子塘菜市场买菜的汪女士告诉记者,年前土豆价格一般都在2元左右。根据市物价局最新监测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周,蔬菜价格较上期整体微涨1.07%,其中土豆、西红柿的涨幅超过了一成。
昨日,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量为640万公斤,较上周同期环比下跌15.12%,批发均价为3.19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环比上涨9.25%。零售方面,15个主要蔬菜品种8涨7跌,其中西红柿价格上涨11.82%,土豆价格上涨16.36%。黄瓜、萝卜、豆角、胡萝卜、韭菜、尖椒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肉蛋禽类价格有所下跌。本期市场上的肉蛋禽类产品均价为24.43元/公斤,较上期下跌1.57%。水产类价格也有所下跌。本期水产品均价为12.44元/公斤,较上期下跌0.14%。
作者:陈暄
本文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推荐标签: |  |  | 
您的位置:&&& &&&&& &&&&& &&正文
台风来袭致菜价飙涨 台媒建议民众屯一星期绿叶菜
  台风来势汹汹,高丽菜涨幅最高,从每公斤24元新台币涨到44元,一颗高丽菜就要价超过两百元。小白菜同样也涨,从一公斤14元涨到21元。(图片来源:台湾东森新闻)
  中国台湾网7月22日消息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台风“麦德姆”或于今夜袭台,预计23日离台湾最近。但台风还没真正来袭,台湾各地蔬菜价格已预期看涨,涨得最离谱的就高丽菜(圆白菜)。从每公斤24元(新台币,下同)涨到44元,一颗高丽菜要价更超过200元。
  基隆市蔬菜公会理事长杨中历表示,基隆市今天(22日)蔬菜到货量正常,但当地高丽菜涨幅约有50%。蔬菜平均涨幅大约在1到2成之间。
  根据“农委会”农产品交易行情显示,台北果菜批发市场今高丽菜供应量增加一倍以上,每公斤批发价降为38.6元,比前天的43.6元有所下降,但仍较早前偏高,可能是担心台风后菜价大涨的预期心理而抢购所导致。
  因应豪雨所带来的蔬菜涨价潮,媒体建议民众在发布海上警报时,立即采买绿叶蔬菜约一个星期的份量作为库存,另外也可以购买价格平稳、较不受台风豪雨影响的蔬菜,如豆芽菜、菇类等。另外,购买在煮炒后较不容易缩水的蔬菜,相对会比较划算。(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
14:16:00 13:48:00 13:39:00 10:54:00 10:34:00
[ 责任编辑:王思羽 ]立冬过后菜价纷纷涨黄瓜一周内每斤涨价5毛
日  来源:
  本报泰安11月15日讯(记者 陈新 通讯员 苑玲) 立冬过后,蔬菜价格进入“冬时令”,纷纷上涨,部分涨价明显。比如黄瓜一周涨价5毛多,预计后期蔬菜价格将继续呈季节性上涨。  “立冬以来,露天菜少了,大棚菜多了,外地菜占主流,价格都有上涨。”15日,泰城一家超市蔬菜销售员表示。  泰山区物价局监测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16种蔬菜零售价格与上周相比14涨2平。11月13日,泰山区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1.87元/斤,比上周1.75元/斤相比上涨6.86%。  监测显示,近几天黄瓜价格上涨明显。11月13日,东关市场上黄瓜价格为2元每斤,较11月2日的1.5元每斤上涨33.33%。中百超市中黄瓜零售价格为2.30元/斤,较11月2日的1.60元/斤上涨43.75%。泰山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13日,黄瓜上市量为11540公斤,与11月2日的17400公斤相比下降了33.69%。  泰山区物价局工作人员介绍,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蔬菜上市量减少,而近期的阴雨天气增加了蔬菜采摘、运输及存储的难度,价格随之走高。  泰山区物价局工作人员分析,立冬过后,本地蔬菜供应减少,外地菜进入蔬菜市场,拉高整体蔬菜价格。随着气温的逐渐走低,预计后期对外地菜的依赖会逐渐加大,蔬菜价格将继续季节性上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济南白菜茄子等涨价涨两倍多 蔬菜价格大涨到底为啥_新浪山东_新浪网
  8元一斤的菠菜、7元一斤的芸豆,近日济南菜价上涨幅度之大让人吃惊。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物价部门了解到,8月下旬之后,菜价涨幅放大。此轮涨价主要源自蔬菜换茬期造成的供给不足、蔬菜生产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南方省份来山东采购增多,中秋节来临造成的节日效应影响对目前的菜价上涨影响较小。
大润发超市中,蔬菜价格普遍较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朱洪蕾 摄
  西红柿超市均价
  一周内涨了60%
  在济南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杨女士的西红柿卖到了3.2元一斤,杨女士说,在七八月份,西红柿的价格一直保持在1.5元一斤,最近才涨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山东省物价局了解到,7月中旬后我省蔬菜价格止降回升,目前已连续7周上涨。其中叶菜、茄果、豆菜、瓜果和白菜等5类时令蔬菜上涨明显,累计涨幅超过100%,分别上涨177.6%、142.8%、127.9%、119.8%和117.1%。
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内,不少市民在选购蔬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朱洪蕾 摄
  8月下旬后,菜价涨幅持续放大。根据济南市物价局统计数据,8月25日到9月1日的一周之内,济南市西红柿超市平均价格从1.69元每斤涨到了2.71元每斤,增长幅度到了60%。芸豆超市平均价格从3.34元每斤上涨到了4.91元每斤,增长幅度到了47%。
  赶上换茬期
  产量上市量减了
  蔬菜价格上涨原因何在?山东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7、8月份是蔬菜换茬期,春种蔬菜接近尾声、夏播蔬菜还未大量上市,蔬菜产量和上市量都受到了影响。9月2日,青岛抚顺路、华中和城阳三大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为2488吨,分别较一周前、上月和上年同期下降0.2%、0.3%和5.6%。
  寿光华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友福告诉记者,每年蔬菜价格基本都有两个峰值,一个是春节之后的2、3月份,一个就是目前的8、9月份。因为7、8月份全国高温多雨,而蔬菜怕热、怕涝, 8月中旬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种不了蔬菜,只有内蒙、东北、西北等少数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种菜。比如今年几场大雨让山东很多露天的菜地基本都下透了,菜农不好下地采收。所以,每年这个时候,蔬菜价格都会出现一个峰值。
  也正是因为这点,山东人夏天吃的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很多来自东北、内蒙古等地。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摊贩林大富介绍,现在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上的蔬菜,大部分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以东北为主。而从外地运蔬菜到济南,必定会有成本,菜贩子肯定会把成本加到蔬菜价格中去。
  王友福告诉记者,8月15日之后,全国各地高温天渐次结束,蔬菜种植量才上去了。到10月1日以后,这批蔬菜上市,会把蔬菜价格拉回低位。
  济南绿苑农业公司负责人马庆来介绍,每年到了8月份,都会对蔬菜进行换茬,他前段时间刚把地里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进行换茬。蔬菜大量上市,还要等一段时间,像黄瓜长得快,9月底就能上市,而长的慢的西红柿,大量上市要等到10月才行。
  南方洪灾影响生产
  山东菜外供增多
  在换茬期蔬菜供给量减小的同时,由于南方洪涝灾害影响当地蔬菜生产,南方及周边省份来山东采购增多。这让山东蔬菜生产基地供给省内的蔬菜数量降低了。
09-07 08:32|分享
09-07 08:28|分享
09-07 08:24|分享
09-07 08:18|分享
09-07 08:15|分享
09-07 08:10|分享
09-07 08:06|分享
09-07 08:01|分享
09-07 07:56|分享
09-07 07:54|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涨的不只是菜价 涨价风下低保户们为生活忧愁
  涨的已不只是菜价。昨日南都报道了由于菜价上涨,有困难户半月未吃青菜的故事。不过,记者昨日走访发现,春节过后,广州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副食品价格都开始出现明显上升。除了蔬菜价格走高,大米继续涨价,月饼、粽子、面包等副食品也开始涨价。猪肉、鸡肉、鸡蛋、水产等价格则相对平稳。不少市民担心本次涨价又会像2008年那样形成风潮,低保户则真的为高企的菜价愁上了。
  上周广州本地菜心涨两成
  今年3月中旬以来,广州市的蔬菜均价每周都有起落,在起起落落中,一些叶菜价格越走越高,近一个月来,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本地菜心批发均价涨了25%,昨日方出现回落迹象,但售价仍然在5元/公斤。暴雨助长下,零售市场的本地菜心价格更高,根据品种不同售价4—6元/斤不等,3元的菜心难见。
  据广州市价格监测中心监测,上周,广州市的蔬菜零售均价是5.64元/公斤,升幅3.3%。本地菜心涨了近2成,大芥菜涨了约15%,生菜、油麦菜涨了2成多。下降的蔬菜也有,如外地进货多的西红柿,还有已经不在时令的水空心菜。
  大米价格也在上涨。不过米价的涨势与菜价不同,受国家惠农政策影响,米价一直呈平稳微涨状态,一毛两毛的涨幅下,经过数月的积累,不少市民感到,大米贵了不少。而已经要进入淡季的瓶装气目前为止还保持在100元以上的高位。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至今,广州市场上的瓶装液化气已经维持了半年的百元以上高价。
  餐馆不卖“蒜粒炒菜心”了
  记者昨日走访各菜市场发现,涨势最猛的蒜头价位已攀升到5.5元-7元/斤,菜心价格为5.5元-6元/斤;菠菜、油麦菜等价格也在5元/斤以上。昨日下午,家乐福员村店内,菠菜更是叫卖到8.6元/斤。
  持续高涨的菜价令不少餐饮店老板大倒苦水。在员村经营拉面馆的唐老板介绍,自其开店经营6年来,今年的物价涨势最大,不仅蒜头、菜心涨得厉害,连青辣椒等与去年相比,也涨了2倍多,“做面的白面每袋都涨了十几块!”小店现在只能苦撑,“好多菜都赚不了钱了,但提了价又担心街坊不来吃……”
  由于不能随意提价,个别菜式甚至被迫暂时取消。在员村翠华街经营湘菜馆的陈老板就非常无奈,几日前悄悄取消了“蒜粒炒菜心”。自2年前湘菜馆开业,一盘蒜粒炒菜心定价6元。以前菜心2-2.5元/斤,蒜头最多3元/斤。一盘蒜粒炒菜心能对半赚。但是现在,一斤菜心就卖6元,蒜头最贵时一斤7元,综合下来,这道菜反而倒贴。最近几日,顾客何时点这道菜,都只得到一个回答:“卖完了”。此外,记者昨日走访附近一带,不少菜馆则选择提价。一些川菜馆就将蒜粒炒菜心从6元一盘提价至8元。
  给低保户加道菜
  大米涨了、蔬菜贵了、绿豆疯了……涨价消息不断,广州的低保户家庭发愁了:同德围的王叔每天为了买便宜菜要走一个小时的路,金沙洲的董姨买菜骑了两个小时车,就为了悭下“一蚊几毫”,芳村冲口街的单亲妈妈阿桂每天都为生活费发愁……
  菜价涨,低保救济金却不涨。虽然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对低收入人群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但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低保户家庭每天都在承受涨价带来的生活压力。
  5月,南都社区互助节刚为33位劳动者完成了心愿,今天,社区互助节发起特别活动:呼吁读者的爱心也能随着物价高涨,为低保户家庭添道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如果你愿意向物价高涨下的贫困户们伸出援手,请致电本报热线,为这些低保户添一道菜,添一罐油,或是添一包米。
  ■街坊说菜
  “去年菜价涨时,土豆没涨,经常吃土豆。今年连土豆都涨到两三块一斤了,还能吃萝卜。将来,会不会连萝卜也吃不起了呢?”———金沙洲低保户董义霞
  “只有希望天气变好后,菜价能降下来。否则还不如每顿都吃猪肉。”———同德围低保户王允佳
  “贵有贵吃,平有平吃,打仗困难时期都这么过来了,现在算什么。”———文德路低保户娟姐
  ■悭钱之道
  金沙洲新社区低保户董姨:超市关门前半小时买特价菜
  从冰箱里拿出一包白菜,低保户董义霞很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天吃白菜,便宜,0.98元一斤。她住在金沙洲新社区廉租房,为了这一斤白菜,早上骑车一个小时,从金沙洲到佛山草场一家超市买的,然后又骑车一个小时回来。
  自从菜价像坐直升机一样升起来,董义霞一家今年已经减少了吃菜的次数。低保救济金就这么多,安排一家子人的生活,要花钱的地方挺多。不过,她也有她的应付之道。
  第一招:找替代品。以前喝菜汤,现在喝不起了,董义霞改做紫菜汤。“紫菜也是菜啊”,她一笑。叶菜太贵,豆芽,红萝卜,白萝卜,成了她餐桌的常客。
  第二招:找特价菜。超市一般在关门前的半小时才打特价,她经常是掐着时间点去买菜。“晚上10点关门,我9点40分去买”。有点烂头的红萝卜,5毛钱一斤,她如获至宝,赶紧都买回来,削了头,放冰箱里能吃上一个星期。吃不完就晒成萝卜干,腌成咸菜。哪里的超市开张搞特价,更是她从来都不放过的机会。佛山草场的超市开张搞特价,约上邻居,大家骑一个小时车去买。
  第三招:腌咸菜。作为一个精明的资深主妇,董义霞深谙此道。趁着便宜时购进的白萝卜,她切成丝,趁好天气晒干,腌成一大罐咸菜。这一大罐咸菜给了她从容买特价菜的底气。有特价菜时,就吃上新鲜的叶菜。没有特价时,她就吃咸菜。
  越秀区低保户张姨:天气变坏前赶紧存货
  “今日玉米卖2元/斤、小薯卖1.8元/斤-2元/斤……”对于每日变化的菜价,家住越秀区、日日逛街市的张姨了如指掌,被街坊称为“菜价行家”。“其实这么辛苦,只是为了省钱。”作为低保户,张姨和女儿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随着一个多月前菜价因天气变化而狂涨,每日2人2餐的开销从5元/天上涨到了7元/天。为了省钱,张姨每日花2小时淘菜。
  每日早上10点过后,张姨就会背着一个环保袋出门买菜。“先去东濠涌旁糙米栏找菜农买菜,那里的菜比其他地方便宜0.2-0.3元/斤,而且日日新鲜;再到三角市市场死角位的瓜档看看;最后就到珠光市场买肉,以瘦肉为例,其他市场卖14元/斤,那里就有档口只卖10元/斤,而且质量还是有保障的。”她坚信,每个市场的肉菜价格均有不同,多走走、慢慢看才能货比三家买到“平靓正”的东西。
  “还要留意天气预报,天气一变,菜价就变。”张姨称,家里的冰箱是她存钱的电器。她会选择天气变坏前入货。“特别现在是雨季,什么菜都是一天一个价。”
  ■低保户故事
  芳村冲口街单亲妈妈阿桂
  每月菜价多花100蚊
  阿桂家一日菜谱:
  ●早餐:稀饭+鸡蛋
  ●午餐:排骨、青菜
  ●晚餐:青瓜炒肉
  ●成本:去年13元,今年15元
  “这样算起来,每个月要多花100多块”,在芳村冲口街的家中,阿桂掐指算着一家人的开销。单亲妈妈阿桂独自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家3口每月1321元低保费,是他们的全部经济来源。菜价的上涨,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更为艰难的生活。
  昨日下午5时,在坑口菜市场,阿桂径直走到市场角落的一家菜市,“这是这家市场最便宜的蔬菜”。当天的黄瓜2块钱一斤,隔日的只要8毛,阿桂挑了两条,花了7毛钱。“只是没有那么新鲜,还是可以吃的”,她说,小儿子最喜欢吃黄瓜。随后,她用2块5毛钱在肉档选了一小块五花肉,这些便是一家人的晚饭。“儿子吃瘦肉,我吃肥肉”。春节后,大蒜涨价厉害,虽然孩子们爱吃,阿桂也已经大半年不买了。
  “能悭就悭啦”,阿桂的钱只能花在刀刃上。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在别人的资助下念上了幼儿园。每月1321块低保费,600块用作一家人生活费,其余的给患重症地中海贫血症的大儿子治疗。阿桂心疼的是,同样的生活水平,去年四五百块钱就够了。
  每天早上,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后,阿桂便骑着自行车去离家远的菜市场买平价菜。上午12时,是鹤洞蔬菜批发市场的收市时间,阿桂11时多去到市场。收市时候的特价菜,是阿桂的最爱。鱼头1块钱一个,胡萝卜1块钱3斤……这里的鱼肠是不要钱的,阿桂便直接问老板要。鱼肠加鸡蛋,端上饭桌会让孩子们惊喜好一阵。
  荔湾金花街低保户杨伯
  一天一瓣蒜 牙不疼心疼
  杨伯家一日菜谱:
  ●早餐:斋面
  ●午餐:苦瓜炒肉片
  ●晚餐:青瓜炒肉片、荷包蛋两只
  ●成本:去年6元,今年8元
  一根青瓜,两只鸡蛋外加一小块肉,这对于荔湾金花街低保户杨伯父女二人来说,已经是很丰盛的晚餐。今年春节过后,无论杨伯再怎么精打细算,两人的饭菜成本都得从原来的6元/天涨到了8元/天。于是,每天12时游荡在菜市场捡便宜菜的杨伯,揣着每个月300块钱的伙食费,“头有点大。”
  这多了的两块钱多在哪里?杨伯细细算了一笔账:以前菜心2.5元/斤,现在4元/斤;生菜1.5元/斤,现在2.5元/斤;而且,市场已经没有2元以下的叶菜,光吃菜每天都要涨个1块钱。他只得选2元左右的瓜类,实在不行就买两斤芽菜回去,每斤才1.2元。
  而且,除了青菜,大米也跟着上涨。去年,杨伯在家乐福买散装米每斤1.6元,但现在同样的米却涨到了2.2元,而且还没有以前有饭味。还有绿豆,12元/斤,“比肉还贵!”杨伯直接停了十来天一次的绿豆糖水。即使煲汤,也惜“豆”如金。
  不过,最近春夏交接,56岁的杨伯却开始牙疼起来,听朋友说吃蒜头能管用。他跑到市场一问,蒜头一斤6.5元/斤。杨伯只买了一个,花了7毛。现在,每天都剥一块炒着吃,“牙是不疼了,心却有点疼”。
  海珠区福居里独居老人周惠芳
  煲汤鱼头变成了鱼骨
  周惠芳一日菜谱
  ●早餐:姜葱面条
  ●午餐:菜心、鸭脚
  ●晚餐:菜心、鸭脚
  ●成本:去年5元,今年8元
  今年81岁的周惠芳,独居在海珠区福居里一间约10平方米大的廉租房里。自前年老伴去世,她开始每月领取400元的救济金。买菜每月约200元,电费五六十元,水费每月两三元,剩下的存起防病。然而,随着近日菜价、物价狂涨,周婆婆的生活质量下跌了。
  昨日早上9时,周婆婆步行10分钟,到了附近唯一的菜市场堑口市场。在烧腊店买了3个鸭脚,3元钱,转到一间相熟的菜档,买了两元菜心,再以熟客才有的优待,买了0.2元的葱。档主说,普通顾客最少也要买够0.5元。
  回到家,将一块面丢下电饭煲,再拌上刚买回来的一半葱,就是婆婆一天的早餐。原本3元一斤的面条,近日升到3.2元一斤。中午,将半斤青菜分两份,3个鸭脚,上午一个半,晚上一个半。煮上两碗饭,同样分成两份,周婆婆的一日三餐就解决了。
  “价便宜时,品种、数量都能随意选择,现在不行了。”在菜价上涨前,同样的价钱,周婆婆能买近一斤的青菜以及5个鸭脚。同样,以前周婆婆不时会很“奢侈”地花八九元买个鱼头煲汤。现在,一个星期煲一次的汤改为买两三元就有一条的鱼骨头。
  棠下棠德北低保户傅明胜
  大米涨 稀饭更稀了
  傅明胜父子一日菜谱
  ●早餐:稀饭
  ●午餐:馒头
  ●晚餐:荤素混搭
  ●成本:去年:15元,今年18元
  今年,傅先生每天想法设法地省,最终每日支出被压制在了18元/天,仅比去年的15元/天涨了3块钱,对于这个努力的结果,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他觉得生活更难过了,特别是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差的身体。
  大米从1 .8元/斤涨到2 .1元/斤,傅先生的早餐稀饭变得更加稀了。令傅先生气愤的是,馒头也疯狂缩水起来。“以前中午自己吃2个馒头就能填饱肚子,如今就要4个,5毛钱一个馒头,活生生就要多掏1块钱。”
  早餐中午尽量省,晚上弄点猪肉,炒碟青菜,对两父子而言,已经算是“丰富”的了。除了上涨的米价,缩水的馒头,菜价也涨了。每天晚上6点半过后,傅先生都会去市场搜罗便宜“剩菜”,“以前剩菜只要1元/斤,现在就算捡剩菜买,也要多掏5毛钱”。
  “我只想吃饱,没有想过吃好,但是孩子不行啊!”最让傅先生担心的是才上小学3年级的小傅,明显比同龄小孩瘦小。
  统筹:陈淑仪
  采写:孔小云 刘雪 朱丹婷 徐艳 李倩瑜 吴梦纾 吴志玲 何平 王凌 李伟忠 张婧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编辑推荐&&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点击排行&&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刊载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属下
报刊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南方报网讯”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南方报网。未经本网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菜价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