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人寿保险公司官网年存一万元理财受国家保护吗

吉祥人寿保险三年每年存一万但我想退保_百度知道
吉祥人寿保险三年每年存一万但我想退保
吉祥人寿保险三年每年存一万但我想退保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退保有损失,退保只退现金价值,合同后面应该有现金价值表可以参考,退保要慎重考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热线:微信号:pababy521微信公众号:jsjxlifeQQ:专业专注 诚信合规
保险行业是朝阳行业,是政府支持的行业这个行业属于自己当老板的行业!&&&&&&&&&&&&&&&&&&&做保险的七大好处和理由&&做保险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关键要看我们自己的心态和是否能掌握到方法。这是我个人观点。&&理由一:保险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前程似锦的朝阳产业&& &&每年以40%的速度在全球递增的行业;世界500强中,保险企业占53个席位,其他任何行业都望尘莫及;改革开放以来,继流通资本、产业资本之后,金融(保险)资本将是下一个造就中国千万富豪的行业。&理由二:免巨额创业资金,低风险、高回报,简简单单圆你老板梦,成就属于自己一生的事业&&自己为自己打工,积累永远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客户群,也就是当老板,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可如今即使开一个很小的门店也需一次性投入不菲的资金。万一经营不善就会落得血本无归,留下惨痛的记忆。有没有既无风险,又可当上老板的方法呢?有,从事保险行业,客户是自己的,收入与努力成正比,自己组建团队,的确和当老板一样,却不用您拿出大笔的资金。&&理由三:保险是自己决定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服务对象、收入水平的自由行业&& &&工作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不受他人约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工作强度;根据自己的喜好接触自己希望认识的人;收入由自己的勤奋程度决定,没有上限。&&理由四:保险越做越轻松&& &&保险代理人不是保险公司员工,而是保险公司的合作者,你永远不用担心你的职位被取代;技术行业遭遇技术淘汰的周期越来越短,而做保险是和人打交道,经验永远不过时;只要服务做得好,客户群越来越大,转介绍越来越多,越做越轻松。&&&理由五:政策透明,晋升有道&& &&在普通行业要想得到升迁,你必须面对能力之外的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在保险业,升迁制度完全处在阳光下,能力是决定你升迁的惟一标准。随着中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有一线工作经验、具备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的高级管理干部有很多都是从一线提拔上来的,现在加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理由六:系统培训,快速成长&&& &&对保险公司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保险行业的培训绝对超过其他行业,它是保险公司给予保险代理人最大的福利。进入保险公司,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得到公司相应并且有效的培训。同事之间无私的交流,会令你博采众长,更快速的成长。现在很多其他行业的大公司招聘员工时,甚至有这样的条件:有从事过保险工作经验的优先录用。可见,保险业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行业。&&&理由七:出国旅游,丰富人生&&保险公司经常会有各种业绩竞赛活动,旅游常常作为奖励的方式;只要你达到一定的业绩,就有机会参加各种国内旅游;只要业绩优秀,你就有机会出国参加全球保险界的“奥运盛会”——百万圆桌会议,和世界级的营销大师同台交流。这样的交流机会,将让你获益终身,直至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批准成立,由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潞安投资有限公司、湖南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嘉宇实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股权登记托管有限责任公司9家大型企业发起设立的人寿保险公司,注册资本11.5亿元,注册地为长沙市,为湖南省第一家保险法人机构。
作为一家总部设立于“全国资源节约
十年,不会忘,我在,新浪博客!
★2006年,超女选秀,博客推广,那些年我们一
吉祥人寿,湖南人自己的保险公司。
吉祥人寿承载着湖南省政府的厚望,本着让人人都拥有健康、养老保障的宗旨,推出了首款集健康、养老保障、财富传承于一体的终身年金产品---吉星高照。
投保年龄:
湖南吉祥人寿吉首支公司现面向全社会招聘有志于投身保险行业、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精英人士,共同创造公司和员工事业的辉煌!
合伙联系人电话: 梅夏琴
日,湖南省政府金融办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设立湖南省地方法人保险机构的报告》(湘政金 [2010]
日,湖南省人寿保险法人机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湖南省政府金融办。
日,吉祥人寿(筹)发起人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公司预核准名称为“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祥人寿”。
把吉祥人寿建设成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便捷为特色的专业化寿险公司
让人人都拥有健康、养老保障
第一条 下列财产可在保险标的范围以内:
(一)属于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
(二)由被保险人经营管理或替他人保管的财产;
(三)其他具有法律上承认的与被保险人有经济利害关系的财产。
第二条 下列财产非经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特别约定,并在保险单上载明,不在保险标的范围以内:
(一)金银、珠宝、钻石、玉器、首饰、古币、古玩、古书、古画、邮票、艺术品、稀有金属等珍贵财物;
(二)堤堰、水闸、铁路、道路、涵洞、桥梁、码头;
(三)矿井、矿坑内的设备和物资。
第三条 下列财产不在保险标的范围以内:
(一)土地、矿藏、矿井、矿坑、森林、水产资源以及未经收割或收割后尚未入库的农作物;
(二)货币、票证、有价证券、文件、帐册、图表、技术资料、电脑资料、枪支弹药以及无法鉴定价值的财产;
(三)违章建筑、危险建筑、非法占用的财产;
(四)在运输过程中的物资;
(五)领取执照并正常运行的机动车;
(六)牲畜、禽类和其他饲养动物。
一、第三者责任险简介
第三者责任险是指因被保险机动车发生意外事故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但不包括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上人员、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
(44)(2)(13)(7)(8)(19)(0)(2)(0)(0)(3)(1)(7)
暂无博文。
吉星高照健康养老保障计划吉祥宝贝少儿健康成长综合保障计划吉祥人寿吉祥100意外伤害保险(变更)吉祥人寿附加吉星高照定期寿险吉祥人寿吉美人生B款终身重大疾病保险条款吉祥人寿吉祥一生个人住院医疗保险
新浪众梅仙的总基地
&扫一扫,加我微信,愿与您真诚交流!(点击扩大)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沒目标的人在睡觉,因为他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沒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沒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道起来去干嘛;&给人生一个梦,给梦一条路,给路一个方向;跌倒了要学会自己爬起来,受伤了要学会自己疗伤;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沒有等待出来的輝煌;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过去,你就一定会有进步!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去开导自己:命,是失败者的借口; 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实力代表尊严!!!&&吉祥人寿吉祥盛世年金保险
产品特色: 属于长期年金理财产品,提供生存金和满期金,身故也有保障。
请留下您的信息
沃保网立即指派优秀代理人为您服务!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尊享生存金
基本保额×30%
(保单生效后至60周岁前每年领取一次)
养老生存金
基本保额×60%
(60周岁起每年领取一次)
生日祝福金
基本保额×1%
(每年领取一次)
新春祝福金
基本保额×1%
(每年领取一次)
被保险人因被投保人故意杀害、故意犯罪、两年内自杀、吸食毒品、酒驾、无证驾驶、战争暴乱以及核爆炸等原因导致的保险事故,不予赔偿保险金。
详情可查阅下列条款中“责任免除”部分:
由于性别、年龄等不同,所交保费也不尽相同,如需了解具体费用可找沃保网认证的保险代理人咨询最优惠报价方案。
请留下您的投保信息
沃保网立即指派优秀代理人为您服务
获取验证码
请填写图形验证码
提醒:此保险产品的保障内容是由沃保网组织保险专家进行整理的,更详细的内容请查阅该保险产品的具体条款
同城代理人推荐
同类产品推荐
是指合同约定的日期后被保险人仍然生存时,保险公司依照合同约定向保单生存受益人给付的保险金,是保单保障之外,额外获得的固定收益。
是基本保险金额的简称,基本保额是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在投保时约定的,但须符合保险公司当时的投保规定,约定的保险金额将在保险单上载明。
保险合同期满后所能领到的保险金。
Copyright (C) 2018
沃保网 闽ICP备号吉祥人寿偿付能力持续低于监管红线吉祥人寿偿付能力持续低于监管红线天下理财百家号伴随着各家保险公司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悉数出齐,各家险企经营情况揭开面纱。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吉祥人寿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再次下滑,从去年四季度的80.39%下滑至今年一季度的78.87%,低于监管要求的100%,面临着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吉祥人寿保险业务收入15.5亿元,净利润-2752.93万元;根据最近一期的风险综合评级,2017年四季度分类监管评价中,吉祥人寿被银保监会评定为A类。不过,由于偿付能力不足,吉祥人寿风险综合评级有可能面临下调的风险。吉祥人寿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2018年3月,公司向银保监会报送了偿付能力临时报告,披露了经审计调整后的去年四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下降至80.39%,该情形或将对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综合评级或面临下调的风险之外,吉祥人寿还在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截至一季度结束,公司一共梳理出160余项缺陷以及100多项整改措施,并且按照要求下发至各整改责任部门。公开资料显示,吉祥人寿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为23亿元,注册地为长沙。自吉祥人寿成立六年多的时间里,亏损幅度逐年增加。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0.72亿元、1.31亿元、1.77亿元、1.36亿元、3.63亿元、4.5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下滑至2017年的80.39%。对此,吉祥人寿在2017年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实际资本减少及最低资本增加的综合影响,其中实际资本减少主要受业务资本消耗的影响,最低资本增加主要来自于业务规模的增加以及投资结构的变动。2017年四季度末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为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对资本金需求不断增大。”据了解,吉祥人寿长期以来存在着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多、业务结构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从去年开始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中长期价值保费营销力度。不过,由于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导致对资本金需求不断增大,吉祥人寿将通过股东增资以及变现资产等方式弥补现金流缺口。吉祥人寿表示:“将通过加强融资渠道管理,提高融资渠道的分散程度,保持在其选定融资渠道中的适当活跃程度,积极引导股东完成增资计划。”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司持续亏损、增资未果的情况下,吉祥人寿董事长也在今年4月“出走”,目前该公司处于掌门人空缺的尴尬境遇。4月23日,吉祥人寿公告称,上任仅一年半的董事长周涛因工作原因提出辞职,拟任董事长正在等待银保监会核准。业内人士认为,待该公司新掌门人上任,也不得不面对业务转型、盈利压力、偿付能力亏损以及增资等一系列挑战。张彬/制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天下理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轻松快乐天天理财自媒体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盘点2012中国保险业:国资主导险企凶猛添十丁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 [盘点2012中国保险业:国资主导险企凶猛添十丁]
  2012,开局年,希望年  中央与地方完成换届,定下未来五至十年政治基调。  新语五位一体,社会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提至新的高度。  激荡与欢呼,文化立国呼啸而出,燃起中国梦,家国梦,行业梦。  推开 2012 的窗口,中国保险业亦在历史的积淀中交错前行,不断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塑造未来的轮廓:  一正五副两助理,监管新班子搭建完毕;  新政频出,来势汹汹,涉及行业形象、业务发展、投资渠道等全方位改革;  行业发展跌宕顿挫,业内深化理解调整转型之寓意。  白云苍狗,悠然而过。  历史的演进,无外乎人和事。  人化大鲲,事做蒲牢,黄钟大吕,时代钟声。  岁末年初,回顾过去一年的新闻日历,本刊特节选一些人、一些事,  献给行业、读者回味和重估  策划 保险经理人编辑部  国资主导 险企凶猛添十丁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保险业先后迎来三轮扩容潮。第一轮,2001年前后,是合资寿险公司;第二轮是 2005年左右,多数由民营股东组建的中资保险公司;第三轮扩容潮则由地方法人险企担当主角。其特点是:由地方政府牵头,股东多为地方大型国企及上市公司。  地方法人险企扩容潮可以追溯至 2010年前后,浙商财险、紫金财险等如今已日渐崛起的保险公司即为其中代表性险企。2010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时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透露,待筹的保险公司数量已达到上百家。  此后,各地保险公司的申办呈燎原之势。2011年保险市场上添丁 6员,长江财险、华汇人寿、锦泰财险、众诚汽车保险、利安人寿、泰山财险。  或许这样的数字还不足以令市场震惊,2012年这一数字跃升为 10家,华信财险、东吴人寿、鑫安汽车保险、弘康人寿、珠江人寿、吉祥人寿、前海人寿、诚泰财险、中韩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  不过,相比往昔明显的由地方国字号企业主导设立保险公司相比, 2012年的地方法人险企有了些许的变化。如出现第一家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国企和外资合办的合资保险公司,但为地方法人性质,中韩人寿。其为浙江国资委旗下企业和大韩生命合资成立。此外,还出现了第一家由民营资本和外资联合成立的地方保险公司,复星保德信人寿。由民资金融大鳄郭广昌旗下复星集团和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联手设立。  值得关注还有, 2012年这一波地方险企成立潮中,出现了民资主导的保险公司,前海人寿,由六家当地民资企业联合设立。  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除上述开业的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外,另有数家地方法人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如北部湾财险等。  事实上,撇开已批筹、开业的不算,市场中尚流传一份待筹名单,包括华诚人寿、金色人寿、国联人寿、长安人寿、民康人寿、盛博财险、君泰财险、华海财险、恒健人寿等数十家险企。  对于地方法人险企的成立,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合理性在于顺应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口号,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浅白的理解是,可避免目前保险资金上缴区外总部而造成的地方资金流失。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地方法人险企成立表示出了担心,“保险业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要求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地方法人险企局限于一个区域,且股东多为本地股东,区域性灾害一旦发生,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  有大型保险公司人士透露,由于区域保险人才的稀缺性,地方法人险企的集中成立,势必会引发一场区域保险人才争夺战,以及可能存在的价格战。“在一些地方大型保险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个别地方政府对地方法人险企有"关照"之嫌,扰乱市场公平竞争。”  国资也罢、民资、外资也罢,各地保险公司的申办呈燎原之势从侧面说明,保险领域越来越得到更多领域资本的青睐,将会有更多的资金介入国内保险市场。如果以最低 5亿元的注册资本来计算的话,最少有 500亿的资金有意进入保险市场;如果取 10亿元的中位数来计算的话,将有1000亿元的资金意欲搅动保险市场。  备战险资大放行 保险资管再增四兄弟  自 2006年太平资产管理公司获批成立以后,近5年间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审批一直处于停摆状态。5年以来,保险资产管理领域一直是“9+1”的局面。即(601628)、(601318)、中国人保、(601601)、中国再保险、华泰、新华、泰康、太平等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美国友邦保险设立的外资保险资产管理中心。  有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为监管部门设置的门槛较高,符合条件的公司寥寥无几。然而,2011年初这一情况得到改变。这一年,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的通知》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门槛进行调整,,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门槛进行调整,放宽经营年限。将经营保险业务 8 年以上调整为 5 年以上。同时也提高了偿付能力和资本实力要求,删除净资产不低于 10 亿元条款,增加偿付能力不低于150%,保险公司总资产不低于 100 亿元,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总资产不低于150 亿元,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 3000 万元调整为 1 亿元等条款。  此番调整过后,符合条件的公司骤升,不完全统计业内大概有 15 家左右的公司符合上述条件。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约有十数家保险公司递交了筹建资产管理公司的申请。其中包括合众人寿、民生人寿、阳光人寿以及合资险企中的中英人寿、中意人寿、信诚人寿等数家保险公司。  2011 年开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放行,生命资管、安邦资管、合众资管先后开业。2012 年,保险资管放行势头得到延续,光大永明资管、民生通惠资管、阳光资管获批开业,中英益利资管获批筹建,国内保险资管队伍又增 4 位成员。  有分析人士认为,“放松管制,打开市场”反映了这两年保险监管思路的变化,其背后将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险投资政策的支撑。果不其然,2012 年保监会开始逐渐放开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  伴随着保险资产的骤增,保监会放行中小险企筹建资产管理公司已成行业趋势。  中小险企积极设立专属销售公司 大公司望而却步  不同于往昔零星公司的探索,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重启潮流中保险公司专属销售公司的连番出现可谓一个积极且鲜明的信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年约有 13家保险公司专属销售(代理)公司成立,包括安诚保险销售有限公司、五星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和谐保险销售有限公司、紫金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浙江联创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大众保险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阳光丽人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放宽经营年限。将经营保险业务 8年以上调整为 5年以上。同时也提高了偿付能力和资本实力要求,删除净资产不低于 10亿元条款,增加偿付能力不低于150%,保险公司总资产不低于 100亿元,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总资产不低于150亿元,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 3000万元调整为 1亿元等条款。  此番调整过后,符合条件的公司骤升,不完全统计业内大概有 15家左右的公司符合上述条件。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约有十数家保险公司递交了筹建资产管理公司的申请。其中包括合众人寿、民生人寿、阳光人寿以及合资险企中的中英人寿、中意人寿、信诚人寿等数家保险公司。  2011年开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放行,生命资管、安邦资管、合众资管先后开业。2012年,保险资管放行势头得到延续,光大永明资管、民生通惠资管、阳光资管获批开业,中英益利资管获批筹建,国内保险资管队伍又增 4位成员。  有分析人士认为,“放松管制,打开市场”反映了这两年保险监管思路的变化,其背后将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险投资政策的支撑。果不其然,2012年保监会开始逐渐放开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  伴随着保险资产的骤增,保监会放行中小险企筹建资产管理公司已成行业趋势。  阳光之音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阳光怡家家庭综合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网金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华泰保险销售(上海)有限公司等,分别隶属于安诚保险、生命人寿、和谐健康保险、紫金保险、信泰人寿、大众保险、阳光人寿和阳光产险、阳光人寿和阳光产险、阳光人寿和阳光产险、百年人寿、华泰财险。一时之间,注册保险销售公司盛行于保险公司间。  纵观上述保险销售(代理)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资本实力非一般保险销售(代理)公司所能比拟,均拥有动辄数千万的注册资本金。例如阳光系三家保险销售服务公司注册资本金均为 5000万元,而之前保险专业领域的龙头机构注册资本金不过几千万。  不过,记者发现大型保险公司似乎对此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虽然中国寿险龙头中国人寿目前也传出成立专属销售公司的消息,但中国人寿表示,其成立销售公司并非是为解决个险营销员之困局,而是对之银保渠道保险专员的集中处理。而中国平安所设立的销售公司也主要是经营平安产险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以寿险市场份额十强计算,仅有生命人寿和阳光人寿两家企业成立专属销售公司。财险前十,只有阳光产险一家成立专属销售公司而已。专属销售公司巨大的成本或许是大公司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银保负增长  自 2011年开始,寿险“负增长”、“保费收入大幅下滑”等词语时常见于诸多报端,2012年以来此舆论势头更胜往昔。其实,所谓负增长并不是寿险负增长,而是寿险保费大户银保渠道保费负增长,也因此牵连整个寿险渠道。据统计,2012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寿险行业保费增速分别为1.44%、3.88%和3.61%。  2012年初,记者曾拿到一份业内交流数据,寿险排名前十的公司在 2012年一季度的银保保费收入均以同比两位数的速度下滑,部分企业甚至达到50%。  以寿险龙头中国人寿为例,其2012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银保渠道的业务收入为 7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44.21 亿元下降了 220.21 亿元,降幅达23.32%。再看,中国人寿 2012 年总保费较 2011 年同期下降 5.2%,首年保费同比下降 28.8%。对此中国人寿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保险监管政策影响,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冲击,银保渠道首年保费大幅降低。  对银保缩水问题,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表示,银行正通过巨大的网点、网络优势来分割整个保险市场:“银行业控股、收购保险公司动作很快,特别是几大行行动很迅速,他们通过自己巨大的网点、网络优势来分割整个保险市场。除此之外,银行还有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冲击保险产品。”从内部因素来看,由于目前国寿产品以分红险为主,造成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高度趋同,导致竞争力下降。  银保渠道作为当前第一大保费渠道,一旦遭遇政策限制,必将波及整个行业。除中国人寿外,平安人寿银行保险业务规模保费由 2011 年上半年的 134.59 亿元减少43.5% 至 2012 年同期的 75.98 亿元。  中国太保亦将业绩低迷归因于银保渠道的缩水,“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银行保险业务处于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2012 年整体寿险市场增速依然低迷”。  太保寿险 2012 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 为 552.29 亿元。其中,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22.5%,新保业务收入 125.82 亿元,同比下降39.3%。  至于依靠银保起家的(601336),银保渠道虽然实现 2.2% 的增长,但首年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2.9%。  银邮系险企保费逆势井喷 将冲击寿险业格局  近年来寿险行业发展速度滞缓的局面仍在持续。保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 1-11月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 9252.7亿元,同比增长 3.53%。其中中国人寿保费收入2987.7亿元,同比增长 0.81%;平安人寿寿保费收入 1191.8亿元,同比增长8.32%;新华保险保费收入 922.19亿元,同比增长 3.89%;太保寿险保费收入 881.4亿元,同比增长 -0.32%;人保寿险保费收入 596.1亿元,同比增长-8.28%。除平安人寿稍好外,其他巨头仍处于困顿期。  在此形势下,“银邮系”保险公司的发展却格外引人注目。2012年 11月,农行控股嘉禾人寿获批,至此,中、农、工、建、交五大行齐聚寿险业。而这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寿险公司在被银行或邮政集团控股后,依靠股东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保费规模呈井喷状上升。  月,建信人寿保费收入达到 54.3亿元,同比增长 444.13%;同年7月刚刚成立的工银安盛,截止11月份的5个月内保费收入达到26.6亿元,几乎相当于金盛保险在 两年的保费收入之和;而号称“信送到哪里,我们的保险就到哪里”的中邮人寿,更是在开业短短三年多之后便跃居国内寿险业第十位。  股东“大树”给足了银邮系险企信心。连年亏损的金盛保险刚刚嫁入豪门,便立下了要在三年内挺进国内寿险业7-10名的军令状;素来给人以稳健印象的中荷人寿也提出了要在上海地区合资险企中“三年进前三”的口号。种种豪言壮志之下,迅速扩张之心一览无遗。  银行系险企的“野心”并不出人意料。银保渠道的威力之大业内公认,依托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强大的网点优势,银行系险企保费收入的飙升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而股东强大的资本后盾也使银行系险企在开设分支机构、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占尽先天优势。虽然暂时无法撼动几大巨头的江湖地位,但假以时日,银行系险企的发展足以对寿险业的整体格局产生冲击。另外,银行在渠道上对自家险企的无条件支持,对一些高度依赖银保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也将造成切实的影响。  背靠银行“大树”,银行系险企的发展思路自然是专注于银保。对此业内颇有争议,认为这种单一的模式不利于长期发展,不是长久之计。而一位银行系险企的高管则表示,对于银行系保险公司来说,发展战略就是主动融入股东银行,在其财富管理战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分工。据悉,已有银行系务整合,为银行客户提供综合化、一体化险企开始联合股东银行进行产品开发和服的金融服务。  退保率再攀高峰  2012年,一直困扰各保险公司的退保问题依然没有好转。上市险企三季报数据显示,四家上市寿险企业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再度遭遇退保暗礁。记者统计,前三季度四家上市寿险公司退保金累计约为退保金共计已达561亿元,平均增幅21.1%。其中,中国人寿前三季度退保金299.5亿元,同比增长 8.3%;平安人寿前三季度退保金39.5亿元,同比增长23.82%;新华保险前三季度退保金129.46亿元,同比增长20.61%;太保寿险前三季度退保金93.01亿元,同比增长31.74%。如此计算,行业整体退保金额将再创新高。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保费的累积,寿险公司每年退保金额也在上升。但自2007年寿险公司退保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68.73%之后,2008年、2009年、2010年退保金额的增速均在 10%左右及其以下。  然而自 2011年开始,寿险业再度遭遇新一轮的退保潮。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四大保险公司退保金累计达 655.69亿元,同比增长57.13%。退保势头在 2012年并没有好转的态势。  尽管险企一再表示,退保金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但 2012年前三季度,四家上市险企退保金额约为其净利润 289.87亿元的两倍。  据业内人士分析,退保金的增加体现了监管层重拳治理如“存单变保单”等销售误导的效果。另外,2012年以来,多家险企都对寿险业务进行了结构调整,将着力点放在“趸缴转向期缴、短期期缴转向长期期缴、短期保单转向长期保单”。  此点,从各家险企对于退保原因的解释中可知一二。中国人寿称,主要是受各类理财产品冲击影响。中国平安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某些分红产品退保增加”。中国太保称,主要为银行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新华保险认为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环境和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影响,导致寿险退保金增加。总结归纳,资本市场收益较差、银行加息以及保监会整理银保渠道造成的。  其实,自2011 年监管层重拳整顿银保渠道,银保合作由以往的“1 对多”模式变为“1 对3”模式,且保险公司人员不得驻点销售保险,该项举措对整个行业销售影响颇大。  新华保险在一份报告中如此解释退保率激增原因,该公司一款于2006 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由于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超过保费本金,同时基于国内市场的升息环境,导致顾客在第五年末进行退保,2011 年以来退保金增加。  据了解,退保的“重灾区”是银保渠道销售的趸缴型产品,期限大多只有3-5年,每年可享受一定的分红,算下来平均收益率4% 左右。反观在售的3 个月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水平,流动性也更好。分红险“一险独大”的背景下,如此的收益率,退保率居高不下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保险养老社区风行  数据显示,国内 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从 2010年的 12%翻一番至 2030年的24%,达到 3.4亿人次。一直受益于“人口红利”的中国经济将不得不面对即将来临的老龄化“拐点”。  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长背后,蕴藏着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一方面,这一发展过程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另一方面,产业本身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也势必对社会资金构成诱惑。这一趋势将为资本市场以及从事投资咨询的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时间,专业养老机构、地产商、保险公司、PE及康复与护理机构等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浓厚的投资兴趣。相较于其他资本,保险公司借助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保险业务的协同效应,有可能率先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养老产业链商业模式。有学者认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可谓颠覆性创举,不但可以延伸现有保险产业链,还延长了保险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了保险产品内涵价值。  2012年,泰康人寿首发业内第一款与高端养老社区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产品。  事实上,泰康人寿之外,业内有多家保险公司也开始有所动作。合众人寿、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等已在养老社区上率先试水竣工。从对目前在建或将建项目的了解来看,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种。  其一,以泰康人寿为首的通过专门设立的平台进行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该模式的优点是可控性强,便于保险公司的战略制定和实施,缺点在于保险公司缺乏房地产开发经验,资金占用规模大,投资周期长。  其二,由保险企业联合其他企业公共设立。如中国人寿开发的河北廊坊养老社区项目,由旗下国寿投资与中冶置业合作。该模式下投资商、运营商、开发商为合作体,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有利于充分挖掘开发商和保险公司各自的优势。  其三,则是“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例如中国平安斥资170 亿元打造的桐乡综合养老区。此模式利用雄厚的自有资金,跳出“只租不售”的养老产业盈利模式,通过整合商业、旅游、度假、医疗、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龄化、一站式养生养老产业的综合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路资本蜂拥养老产业的当口,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也应提上日程。如养老社区建设规划标准缺位、退休人员医保能否异地转移等系列政策壁垒,目前并未完全突破,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路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保险公司关于养老社区的人才、管理、技术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三马联手卖保险 目标或指互联网金融  “确有其事。”2012年 8月,马明哲在中国平安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的简短回应,使之前风传的“三马卖保险”一事得到确认。  所谓“三马卖保险”,是指马化腾领军的腾讯、马明哲领军的中国平安和马云领军的阿里巴巴联合创建一家保险公司,专注于互联网保险。据了解,新公司名为“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注册地设在上海,初始成本金为 10亿元。最大单一股东为阿里巴巴,持股 19.9%;平安、腾讯各持股15%,并列第二大股东。此外,还有携程网等数家小股东。“众安在线”已于 4月份向保监会提交筹备申请。  “三驾马车”各自拥有的庞大资源,引发了业内无限的想象。阿里打造的淘宝和天猫是全国最大电商平台,拥有数以亿计的忠实网购客户和无与伦比的网销渠道;腾讯是国内 IT行业公认的巨头,旗下产品几乎遍布所有 IT细分领域并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优异业绩;中国平安则更不必说,其在保险的产品开发、营销渠道、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水准均是国内一流。三马联手打造的保险公司,人才、资金、渠道、产品均有行业巨头在背后作保障,几乎已经具备在网络渠道上的大放异彩的一切条件。  更有分析人士认为,“三马”的愿景恐怕远不止保险。有业内人士透露,早在 2009年、2010年,腾讯和阿里就曾与国内数家保险公司商谈合作,只是最终不了了之。阿里旗下的“阿里贷”则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向其江浙沪地区的会员企业提供中小额贷款,最高额度可达 300万元。二者又均倾力建设第三方支付平台,马云的支付宝是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当仁不让的老大,马化腾的财付通则位居第二。电商巨头涉足金融业的意愿早已人尽皆知。而此次“三马”携手拥有证券、银行、保险三张牌照并且一向重视新渠道、新时机的平安,布局互联网综合金融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获批成立自保公司  2012年 10月,保监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同意中国石油(601857)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亿元,其中中石油集团持股51%,中石油股份持股49%。  自保公司,即自营保险公司,是由非保险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保险公司,主要目的是为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某些风险提供保障。在 20世纪 60年代至 80年代期间,全世界的自保公司得到迅速发展,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专业自保公司超过 5000家,年保费规模超过 500亿美元。其中,美国前 500强企业中有近 90%拥有自保公司,业务量占美国工商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近三成份额。  2012年年初,中石油股份曾发布公告,称成立自保公司的原因在于石油行业具有高风险和高专业的特点,而目前的普通商业保险不能覆盖该公司的所有业务领域。设立自保公司还可以节约公司整体保费支出,节省运营成本;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和风险管理业务专业化水平,并能确保出险后保险赔付的执行效果。  不同于跨国大公司普遍将自保公司设在离岸港以避税的行为,中石油自保公司的注册地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在此之前,中国的大型企业中只有中海油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一家自保公司。因此,中石油的自保公司成为首家注册在中国大陆的自保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另有一家合资财险公司中意财险。年报显示,2009 年、2010 年和 2011 年间,中石油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业务占中意财险整体业务比重分别为76.33%、82.9% 和75.2%。  中联信转型社区门店模式  命运多舛,生不逢时。  2012年,风火一时的国内首家实体保险体验店中联信运行一年后,宣告转型社区门店模式。一时之间,保险社区门店模式再度尘嚣日上,多家保险公司宣布试水社区门店模式,来势之猛恐不逊于2007年那一波。  借鉴、移植家电行业国美、苏宁模式的中联信成立于 2011年 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为北京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保险销售公司。北京保险交易所成立于 2009年底,注册资本 8000万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中国人寿原董事长王宪章。  2011年 8月,中联信实体保险体验门店落户北京三里屯苹果体验店的斜对面,营业面积 5000余平方米。根据保险购买流程,其门店被划分为体验区、咨询区、交易区、自助区和会员服务区,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险信息咨询、保障规划定制、自助个性购买等一站式服务体验。消费者通过中联信的软件平台甄别、比较数十家保险公司的同类产品,并找到合适产品后,消费者将被安排与保险公司的内勤人员直接交流,并迅速进入交易阶段。  作为一种新的渠道尝试,中联信在媒体的连篇报道中开业,开业之初引得业内格外关注,其中不乏行业巨头企业。只不过,短短一年后即宣告此路暂不通。  中联信并非国内保险超市模式的首吃螃蟹者,近年来已有多家保险经纪公司进行过类似的探索,但都难言成功。“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资金压力,仅一家体验店就需要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撑。”有业内人士直言,“此外,国内市场的保险教育相对落后,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也是令人担心的一面。”  “保单获取成本过大,比例大概是100:1。”中联信总经理柴海波表示,成本过高是董事会考虑战略调整的一个主要原因。据了解,中联信实体门店每年租金高达 1000多万元,人工成本也比较高,日常维护每年将近 500万元,而其累计保费约为 50万元。  其实,无论是保险体验店还是保险社区门店均有别于往昔保险公司的销售模式,变行商为坐商。在保险业产销分离的趋势下,保险行商的形象或许正在得到改变,变成颇有享受色彩的坐商。至于当前的时机、政策等环境成熟与否,尚待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环境要优于 5年前。  汇金 200亿注资中国信保收官  历经数年争论,中国信保改制、引资终于在 2012 年末定音。2012 年 12 月,中国信保在京宣布,中投公司通过汇金公司向中国信保注资 200 亿元。  中国信保的改制、引资历程颇为坎坷。2008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即表示,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体制改革。2009 年有消息称该公司有望获得汇金 40 亿美元的注资。  2011 年初,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其高层领导还悄然进行了调整,原中信保党委委员和副总经理梁志东改任“首席专家”,三名总经理助理同时被提拔了进入公司领导班子。而其首任总经理唐若昕则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获刑 14 年。据悉,此次通过国务院批准的,为中国信保第四次上报的改制方案。  据悉,获得注资之后,中国信保的政策性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明确提出“政策性保险公司”的定位。中信保新章程对公司性质的描述是,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中信保的业务范围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其新的业务范围包括: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收账款管理和商账追收等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信息咨询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的其他业务等。  与旧章程相比,新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更加完整和清晰,政策性业务更加突出。  作为中国惟一一家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信保由于市场缺乏竞争,身处垄断地位的中国信保长期以来饱受诟病。  由此,有人提议是否可以将中国信保改制重组成为一个商业保险公司。但业内人士表示,若如此改革,必须考虑的是中国信保是否还具有优势?  资料显示,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信用保险最为发达的欧洲地区为代表,信用保险业的市场化趋势正成为该行业的潮流,西方信用保险市场化步伐加快,变成以商业市场为主,政府支持下的政策性为辅的新格局。  中华保险完成重组 启动寿险计划  2012年,中华保险重组大案终于曲终落幕。随着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形式向该公司注资 78.1亿元,其偿付能力充足达到类公司标准,中华保险重组正式完成。  作为 1986年成立的老字号保险公司,中华保险因业务长年快速扩张,业务质量过差,导致连年亏损,在 2007年出现 64亿元巨亏,就此走上了众人熟知的引资路。  2009年 3月,保监会正式向中华保险派驻“加强内控工作组”,开始对公司进行全面的风险处置。2010年,中华保险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综合成本率降至97.3%,实现净利润 8.5亿元,内控工作组于 2010年 8月撤出公司。2012年 3月,保监会核准保障基金公司以 60亿元资金向中华保险进行注资,中华保险的注册资本金增加至 75亿元。2012年 8月 28日,中华保险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债转股形式向中华保险注资 78.1亿元。11月 21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中华保险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金的批复》,批准中华控股注册资本变更为 153.1亿元,东方资产  以 51.01%的控股比例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同时保监会还解除了对中华保险实施的限制业务规模、不得设立新的分支机构、不得提升原有分支机构层级、不得向股东分红、禁止购置房地产、禁止购置大额固定资产等监管措施。  巨额资本的注入、监管措施的全面解除,寿险计划再上中华保险议程。中华保险董事长李迎春表示,未来中华保险将同时启动寿险牌照,实现中华寿险开业运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且争取在 2020年之前实现集团公司或至少一个子公司上市。  高管增持频现资本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过往一年上市险企 9位高管掏腰包增持 154万股,涉及资金近亿元,其中以中国平安高管增持最显大手笔。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和总经理任汇川对中国平安增持 6次,其中孙建一增持 5次,分别于日、5月31日、6月1日、6月4日、6月5日增持20万股、  48.24万股、59万股、46万股、6.59万股,涉及变动市值共为7935.04万元。任汇川在2012年 6月 4日对中国平安增持了 10万股,涉及变动市值 411.74万元。两者合计 8346.78万元。  相对于中国平安高管的大手笔增持,其余两家高管增持相对“袖珍”。  2012年 9月,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连续两次增持新华保险股票,分别为3万股和2万股,涉及资本过百万。  2012年 11月,中国太保高管频频增持,中国太保董事长高国富、中国太保总裁霍联宏、中国太保常务副总裁、太保寿险董事长徐敬惠、中国太保常务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顾越、中国太保副总裁孙培坚、中国太保职工代表、监事宋俊祥等合计 7次增持,涉及股份 9.26万,资本 165万元。  此前,中国太保还有6次高管增持行为。  事实上,这并非中国太保高管首次增持自家股。记者在查阅过往资料后统计发现,自 2009 年 5 月 21 日开始,太保先后有9名高管共计 51 次增持自家股票,三年多以来的增持价格区间在 16.88 元 / 股24.84 元 / 股之间。  对于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自家股票,业内人士解读称,多出于以下四个目的:一是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二是为维持高管持股比例;三是为兑现股权激励等原因被动买入;四是为再融资方案顺利通过并得到市场认可。  或许还有另外的目的,试图通过高管增持,来向投资者传递这一朝阳产业的“美好”。  人保上市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国内保险行业曾经的老大,中国人保整体上市的过程颇为坎坷。  2008年,通过整合存续资产,中国人保获得华闻控股 55%的股权。同年 10月,财政部将持有的 32.35%的中诚信托国有股权以股本的形式划拨给中国人保;2011年 6月,中国人保闪电打包交易华闻控股 55%股权和广联投资 54.21%的股权。同月,中国人保引入战略投资者社保基金 100亿元资金。  更名、瘦身、引入战投之后,中国人保似乎可以轻装上市了。事与愿违,从回归A股到 A+H双发,再至 H股先行,历经辗转中国人保方才定下上市路径。  2012年 12月 7日,中国人保终于得偿所愿,登陆港交所,融资 231.97亿港元,荣登 2012年香港市场的新股集资最多、认购人数最多、冻结资金最多的新股三冠王。  受益于此次发行,中国人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 200%,一解此前长期吃紧的偿付能力。人保集团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2年 6月末,人保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56%,其中子公司人保寿险为136%,人保健康则为 101%,临近偿付能力红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保整体上市后,旗下人保财险并未退市。由此而引发市场疑问,作为最具盈利能力的财险业务并不退市,中国人保何以打动投资者?综合金融概念?因华闻系的剥离而消散。近年频频发力的非寿险业务?人保寿险因持续高增长需时常补给,健康险业务再现亏损。反观基石投资者却蜂拥而至,低价策略之外,基石投资者青睐的可能是其多年积累的资源,意图合作。  汇丰挥别平安  十年牵手,一朝散。  2012年末,汇丰一纸交易将之所持有的 15.57%的中国平安股权以 727.36亿港元的交易价格悉数转让给正大集团。  原本一场简单的股权交易,因天量交易数额,也因为两大主角在国际和国内金融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格外惹人关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像,如同当年汇丰加盟中国平安引起颇大轰动般,此次汇丰退出中国平安再度引发巨大反响、如潮评论,且更胜往昔。资金来源、推波助澜者、引起遐想无限。  其实,汇丰、中国平安的分道扬镳从很多层面来讲都在情理之中。自欧智华2011年履新汇丰行政总裁后,已宣布 28项有关出售或结束非核心业务的交易,并在全球裁员 1.5万余人,有可能使风险加权资产值减少 550亿美元,汇丰“瘦身”计划进展得如火如荼。  涉及中国区,欧智华表示,会把剥离其他业务所释放出的资本,进一步投入到汇丰中国自身业务的发展中来。况且,出售平安股权将会为汇丰带来高收益。  反观,中国平安师从汇丰也是受益颇深。据悉,汇丰入股平安后,委派了两名管理层加入董事会,参与重大业务方针的制定。同时,汇丰还向中国平安日后发展起来的银行业务派出了骨干人才,并将汇丰的后台风险控制系统直接移植过来,助力中国平安的银行业务。汇丰之于中国平安的影响体现在经营模式、治理结构、管控流程、市场网络、后援服务等。  一路成长,中国平安早已由懵懂少年,成长为屹立世界 500强的金融寡头。其综合金融理念,成牛耳之势,过了所谓偷师阶段。未来的路需要的不再是师傅,而是共赢互助的伙伴。  四大险企升格副部  落实四大险企升格为副部级,人事权移交中组部,无疑是项俊波履新保监会主席以来做成的第一件大事。  2012年 3月,中组部宣布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升格为副部级单位,其组织关系及人事权也已统一由保监会移至中组部。  主管与监管一字之差,却道出保监会基本职能。项俊波认为国内保险产业已经逐步壮大,保监会也应恢复保险业“监管机构”的职责,划清主管、监管之责。这意味着,今后保监会将强化其“监管者”角色,以业务和行业监管为主,从行业发展角度和宏观经济层面把脉行业发展大局。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保监会是行业监管者,应该逐渐注重于“监督”而非“管理”。  与四大险企升格副部级同时来的是对其高管人事的调整,原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接替袁力执掌中国人寿;原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林帆调任中国人保集团,出任监事长,原(601328)副行长王滨接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一把手;中国人保、中国信保一把手不变,为吴焰和王毅。  相对于四大险企人事变动,业内更关注的是四家升级副部级央企的影响。  业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利好。一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中,长期存在监管者与管理人角色不分,职责混淆现象。这一转移有利于明晰权责,使保监会更好地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以业务和行业监管为主。  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人才进入保险业,有助于业内外人才交流,带来不同的资源。例如,中国太平自 2011年后,相继与交通银行、(601288)、(601939)签订总对总合作协议,还与(60000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多家大企业进行合作。  不过,也有保险公司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四大险企的副部级身份有可能给未来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围攻消费者权益保护  攘外必先安内,欲求发展必先厘清内部矛盾。  当前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作为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内金融领域也如此。  项俊波自从执掌保监会以来,烧起的第一把火即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在他看来,保险消费者是保险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保险监管的天职,也是衡量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2012年初,一则《关于做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全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涉及完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和体制、加大信息披露、畅通投诉渠道、完善调处机制、普及保险知识、加强诚信建设、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质量和解决寿险销售误导问题等九大方面。  随后,保监会又连续召开了《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工作会议》、《销售误导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会议》等多次主席办公会,并下发了《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理赔服务质量的意见》、《2012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关于加强农业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通知》、《保险公司财会工作规范》等多个监管文件,从多个细分领域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其实,“动刀”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早在项俊波上任之初便有倪端透出。2011年底项俊波上任的第 38天,其首度面对媒体开讲的话题是“如何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项俊波指出,今后将抓紧整合监管资源,改进监管方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抓出实效。建立健全统一的涵盖销售、承保、回访、理赔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督促保险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等。同时考虑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特别欢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几经运作,2012年 4月底,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 12378开通。保监会有关人士表示,为畅通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监会决定开通保险消费者专属投诉维权热线,该维权热线主要受理消保险消费者维权投诉和对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据悉,12378为国内金融监管机构首个全国统一维权投诉专线。  两个月后,保监会又特聘 25名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社会监督员。据悉,保监会此举意在建立保险监管机构、保险行业组织、保险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多方联动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如果说“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和车险理赔难”、“整顿行业秩序”是项俊波为保险行业开出的练体方剂,那么建立保险行业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则为保险行业的练心之剂。  2012年初,项俊波亲自挂帅的第二代偿付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出任第二代偿付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保监会发展改革部、财务会计部、财产保险监管部、人身保险监管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国际部、法规部、统计信息部、稽查局为成员部门。  随后,保监会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在 3-5年内,形成一套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阶段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  2012年保监会可谓新规频出,监管工作多管齐下,但也并未特设工作小组,而此领导小组为保监会 2012年成立的唯一工作小组。  相较于往日借鉴欧盟模式偏重财务数字监管指标的监管体系,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更注重推动保险公司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水平。不过,由于国情不同、行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新一代偿付能力的设置标准尚在探讨中,其前路荆棘自不可避免。  另外,有市场人士预测,新规将进一步加大保险公司的融资压力。近年来,受业务发展以及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大中小保险公司都面临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和增资需求。2010 年保险公司共增资 557 亿元,2011 年则猛增至 1501 亿元,至于 2012 年仅前 8 个月便接近千亿关口,预计全年融资额会超过 2011 全年融资额。  险企发展受制于资金问题由来已久,解决问题途径不过寄望上市或发债融资,然而这些途径并不能解决资本缺乏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要彻底改变缺少资金的问题,险企必须强身健体,逐步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如此才能健康成长。  具体就是要从提升承保、投资等主要业务的业绩表现来采取措施,逐步“转型”。如果说投资受制于资本市场环境因而施展的空间有限的话,险企对承保业务则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毕竟,靠“输血”过日子非长久之计。  交强险对外资险企开放 挑战车险改革  2012年 4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由原来的“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两字之差,意味着交强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  我国交强险业务连年亏损。2009年,交强险经营亏损 29亿元;2010年整体经营亏损 72.4亿元;2011年,整体经营亏损扩大到 9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素来注重利润的外资险企对交强险热情却一向高涨,醉翁之意显然在于其背后庞大的商业车险市场。为理赔方便,消费者通常习惯将交强险和商业车险捆绑购买,碍于交强险的门槛,外资险企在商业车险市场一直难有斩获。交强险的开放,对外资险企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倾心已久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中国车险市场对其敞开了怀抱。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军随之而来。自2012年 5月份以来,多家财险公司陆续向保监会提交开办交强险的申请,同时着手进行筹备工作;而已获得开办资格的险企,则已开始通过各渠道进行展业。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外资险企经营交强险短期内或难以放量。一方面,外资财险的业务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地方分支机构数量有限,限制了外资险企在地方市场的拓展,而一线城市的车险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中资大型财险公司的先发优势已很难赶超。另一方面,市场历史数据的缺乏也给其在定价和核保等环节带来了困难。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交强险对外资的开放会给国内车险市场改革增加新的挑战。2012年一季度以来,部分财险巨头为争夺市场份额“各显神通”,各类违规等事件层出不穷,财险市场竞争形势越发严峻甚至恶化。在此背景下,外资险企进入国内车险市场领域,加剧市场竞争,会使中资财险公司抢占市场的手段更为激进。而这对于自项俊波履新以来重心逐渐向提升服务水平转移的车险改革,无疑会增添更大的难度。  险资新政13条  论及 2012年最令保险业内人士兴奋的事件莫过于,保险资金的大放行。险资大放行可以说是项俊波执掌保监会以来,释放的最大政策红利。  2012年 4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温州调研时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5月,保监会专门下发《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6月,监管层再度释放出拟定“13条”新政的信号,表示将从资产配置办法、委托投资办法、开放投资管理市场、债券投资办法、股权及不动产投资调整、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投资政策、境外投资细则、融资融券办法、衍生产品办法、创新产品办法等多个方面调整和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制度体系。  按照新政“13条”的设想,今后保险资管公司还将由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转型为综合管理多种资产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不动产和股权投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无担保债券、境外投资、衍生品等投资渠道将向保险资金全面开放,保监会力图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意图明显。  一系列新政“组合拳”的推出,不仅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打破了原先银、证、信、保之间“各自为政”的藩篱,搭建了一个新的竞争平台。  此轮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处于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促进非银行金融业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以更好地实现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此外,保险业资产收益不高、资产管理业务竞争加剧等现实压力,也迫使保险业需要在顶层设计下放开手脚、谋求发展。  尽管保险资产管理业在国内的成长年龄不到“10岁”,但是“与其紧紧绑缚,不如放手腾飞”的决心,在保险监管层面已然定下。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的保险资产管理“不是渠道不足,也不是政策不足,核心问题是能力不足”,未来在与可比金融产品竞争中,保险投资收益水平将成为行业竞争力的焦点。当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资管进入市场,与银行、券商、基金等进行竞争,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的竞争力堪忧。  财险市场再整顿  回顾国内保险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绩,财险行业盈利高启的光芒最是耀眼。2008年 8月,保监会下发 70号文,整顿满目苍夷的财险行业。70号文之前,许多财险公司过分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不仅没有实现盈利,还导致偿付能力下降。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发展模式粗放,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甚至长期亏损,主要依赖股东增资或发行次级债维持偿付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后,粗放的经营模式令财险业倍吃苦头。有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如果保监会严格监管规则,将会出现多家产险公司破产的局面。迫于无奈,保监会动用保险保障基金进行救助才令之免于出局。  70号文件下发以后,财险业发生了明显的好转。2009年,财险业实现盈亏平衡,且有微利。2010年则实现承保盈利,2011年盈利继续高企。  与其说 70号文将财险带入盈利高峰,不如说 70号文改变了财险业的发展观念。从只看重投资的一条腿走路,更改为投资、承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模式。  2011年底,这种承保可以亏损的经营风格再度冒头,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的险企规模冲动重现江湖。2012年初,这股违规之风日渐做大。一些财产保险公司采取高成本政策冲规模、抢业务,业务规划明显超出市场承载能力及公司实际承担能力,致使财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非理性竞争有所加剧。  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地区当地车险业务已经出现双 12%的手续费费率(交强险 +商业车险),有的甚至开到15%+17%。在江浙地区,个别新公司给出的手续费更是高达50%。然而,这仅仅是车险业务,有保险公司高管透露,在航空意外险、长途汽车意外险等业务中,中介提的手续费能有 70%―80%之多,这意味着,这些保费只有很少一部分收入保险公司口袋中。  随后,为约束行业恶性竞争,2012年5月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即 39号文。保监会要求各财险公司审慎评估 2012年业务规划和绩效考核政策,尽快对不合理、不科学的业务规划和考核政策进行调整;全面规范销售激励行为,确保销售费用据实列支,严禁以不正当竞争形式扰乱市场秩序;加强对董事会成员及经营班子任期考核监督;并于 5月 17日前将整改后情况上报保监会。  39号文”的高压下,财险市场费率渐回正轨,以车险为例,财险公司支付给他们的商业车险手续费,手续费逐渐回到行业自律公约中约定的“1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往昔率先抬高手续费的往往是迫切需要扩大市场以摊薄成本的小公司和新公司,而这一次始作俑者为大公司。  添力温州金改  2012年,国内民营企业家“跑路”成风,以浙江温州为最。GDP放缓的时代,短期滞胀与长期失衡的国内主要经济问题露出水面,因此呼吁通过区域金融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来解决短期问题的呼声高启。  2012年 3月 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温州金改就此拉开序幕。  温州金改方案一出,各路资本磨刀霍霍,但给出“美味”大单的当首推保险行业。  2012年 4月,项俊波调研温州金改时表示,保监会决定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拓宽范围,简化审核程序,相关新政策可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保监会将重点研究保险资金投资温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参与温州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温州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支持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保监局相继组织组织人保财险、太保寿险、太平财险、幸福人寿、安邦保险等保险公司与温州相关项目方进行初步对接。目前,已基本敲定的是:太平集团与中国太保集团有意以债权方式各投资 30亿元,中国平安集团以股权形式投资20亿元,参与温州市域S1线定向募集。  与此同时,保监会将支持有实力的温州民营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专业性保险公司,尤其是符合温州当地经济社会特色的专业性保险公司,也是颇抢眼球的事。  据悉,由于温州民资在发起设立保险总公司的意愿和能力方面存在局限,经多方沟通协调,上海的某国资集团希望由其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温州民营资本发起设立1家再保险公司。  近两年,回归实业、服务实业的呼声渐高,尤其是十八大之后,“五位一体”的新格局之下,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已不可争议。先知先觉的保险资金已然走在服务实业的路上。  或许,在未来城镇化基建投资中,保险资金身影将频现。  车险费率再改革  2012年,车险到了改革临界点。这一年,保监会又先后签发了多项事关车险改革的规章制度,从改善服务、改进产品的角度定下了国内车险改革的路子,并初步明确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即逐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符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的条款费率形成机制。服务、产品、费率市场化,一场车险领域的彻底整顿赫然揭幕。其中,最受关注者非车险费率改革莫属,《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也终于在 2012年初亮相。  相较以往费率一刀切的做法,今后国内财险公司的车险费率条款将分为三个层级。一是采用“协会条款”;二是在协会条款基础上增加保险责任;三是自主开发条款费率。  所谓“协会条款”即指,保监会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专业人才力量,研究拟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机动车辆参考折旧系数和车型数据库,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另外,保监会要求其至少每两年测算一次商业车险行业参考纯损失率,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  协会条款基础上增加保险责任则是指,保险公司可以参考或使用协会条款拟订本公司的商业车险条款,并使用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本公司的商业车险费率。不过,保监会要求相应公司必须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低于100%的保险公司,在按照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本公司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时,才可以在协会条款基础上适当增加商业车险条款的保险责任。  至于根据公司自有数据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保监会则提出了如下要求:1.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健全且能得到有效执行,数据充足真实,经营商业车险业务 3个完整会计年度以上;2.经审计的最近连续 2个会计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 100%;3.经审计的最近连续 2个会计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 150%;4.拥有30万辆以上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承保数据;  5.设置专门的商业车险产品开发团队,配备熟悉法律、车险定价实务的经营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6.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净化市场催生大中介  10年间,国内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由数十家猛增至 2570家,速度不可谓不快。然而,“快字当先”的背后也有着负面的影响。不可否认,国内专业保险中介的快速扩容迅速做大了规模,积累了相当的资源,但也因为“快”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机构设立不平衡、运营行为不规范、缺少有效的监管等。“多、小、散、乱”一度成为国内保险专业中介代名词,甚至被人扣上“保险业混乱之源即是保险专业中介”这般不能承受之罪。  2009年,保监会与北京、上海、河南三个保监局一起,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分别对在当地市场有代表性的基层机构中介业务进行了重点专项检查。而此次专项检查的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利用中介业务进行违规操作是保险中介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建立有力的长效机制,才能规范保险公司中介业务、实现市场秩序根本好转。  藉此,保监会连出三招,一幕整顿中介的大戏登陆保险业。  第一招,抬高门槛。两年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从最初的 50万元骤升 100倍达 5000万元。2009年 10月 1日之前设立的、注册资本达不到监管要求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延期的,其许可证有效期可延续到2012年10月 1日。若直到 2012年10月 1日仍达不到“三个规定”要求的,保监会不再延续其许可证有效期。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2550家,较 2009年减少 20家,首度出现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减少情况。  第二招,力捧大中介。2011年,保监会《“十二五”期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与监管研究》明确表示要加大吸引利用境外资本力度,支持机构间的兼并重组,支持上市融资,突破资本“瓶颈”,鼓励建立全国性服务网络,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如此背景下,全国性销售公司以及中介集团纷繁涌现,大童保险销售服务公司成为第一家全国性销售服务公司;华康保险代理公司又成为第一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日前,国内第一家保险中介集团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挂牌成立。此外,民太安保险公估公司、广州美臣投资管理咨询公司、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北京联合保险经纪公司等 4家公司已得到保监会回函,支持其设立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  第三招,择优而批。2012年初,保监会暂停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资格核准,6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准入的通知》,除继续受理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以及汽车生产、销售和维修企业、银行邮政企业、保险公司投资的注册资本金为 5000万元以上的中介机构外,暂停其余所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设立许可。  连番政策之下,大中介的思路已不言而喻,做大中介以此倒逼行业走上产销分离之路再也明显不过。与此相伴的是,多家保险公司专属销售公司的出现。  7.21暴雨冲击行业形象  2012年 7月 21日,一场暴雨令国内保险业再度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风险过后,保险的身影总显得格外忙碌。据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披露,截至7月 30日,在京保险公司共接到因强降雨造成损失的各类报案 4.7万件,估损金额约 10亿元。  赔付之后,数家保险公司又纷纷解囊捐款数百万元,支援北京灾后重建。  然而,巨额理赔、灾后捐款并未引来消费者认同,以央视为代表的媒体对保险业开启了新一轮的“口诛笔伐”。“霸王条款”、“履行企业责任”等词语纷繁涌现,舆论一边倒。原因在于,多数出险车辆被保险公司以“没上涉水险”、“二次启动”等原因拒赔。  消费者认为上了“全险”可以赔付,保险公司则以上述原因争辩拒赔。公婆各自有理,自说自话。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情况的出现其实是赔与不赔皆可,出于经营的角度险企自会选择后者。  事后,经有关部门从中斡旋,大部分车辆顺利获赔。即是如此,仍未幸免舆论之狂轰乱炸。赔与不赔皆落下口舌,尴尬中有业内人士感叹:“媒体、消费者由于不够专业、不够了解等原因,批评有失偏颇。”对此,有观察人士反问:“保险公司自身真的没有问题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末国内保险业形象再度受创,知名学者郎咸平公开炮轰“保险就是传销”。此外,郎咸平还发表了“买保险是最大的不保险”、“保险公司就像老鼠会”、“保险业暴利”等言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公共知识分子郎咸平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上述论断一出迅速得到部分网友的支持,引发了持续数日的论战。期间,多位保险业内大佬理性解析保险职能,无奈收效甚微。  其实,略懂保险常识之人即可明辨郎咸平话语中的偏颇之处,但为何声援保险的圈外人如此之少?况且,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第二次公众舆论发难保险业了。有内人士分析,这或许是先前社会大众对车险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由于积怨过深,他们不管是非对错,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泄愤。  原本买卖双方简单的契约关系,何以衍化成媒体、社会大众、监管、保险公司四方角力,各说各话的混沌局面?或许在这样一个消费者需要教育,媒体需要引导,监管需要倾听的时代,险企更需要反思。  值得欣慰的是,2012年末保险业发生了一件颇为喜庆的事情,市场传闻保险行业协会重金打造的保险行业形象广告即将登陆央视黄金时段。  大病医保缔造千亿政策红利  期盼多年,保险业一直希望可以借助社会管理、政策红利实现崛起,2012年大病医保新政的出台,为保险业缔造了这样一个机会。  2012年,发改委、卫生部、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未来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将划出一定比例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这也意味着,由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大病医保制度全面铺开。  未来,各地方政府部门将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 50%。此外,各地将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符合基本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招标人应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签署保险合同,合作期限原则不低于 3年。  据了解,目前医保基金收入中财政投入比重已达82%,未来财政补助仍有望提高;商办大病保险全面铺开后,预计参保人数将达到 10.5亿人。这对保险业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将带来爆发式的收入。  按照政策许可的最大限度计算,可以纳入大病保险范畴的资金基数有望达到1200亿元,每年客户二次开发有望带来800亿元保费收入。  大病医保新政带来巨额保费的同时,也为保险行业提出了重大的命题:险企承担起这样一种责任,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据了解,监管部门要求参与者要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 5年以上,完备的网络服务体系以及配备医学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这意味着很多外资和中小保险,以及新设立保险公司将暂时无缘。而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招标主要包括具体补偿比例、盈亏率、配备的承办和管理力量等内容。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建立起以保障水平和参保 (合 )人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办法。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商业保险公司要在承办好大病保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的结合途径,大力发展各种商业补充保险,分担社会保障体系险的压力。  据悉,目前市场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参与大病医保制度,其中不乏湛江模式、江阴模式、太仓模式等知名模式。  营销员体制改革再起航  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已非第一次提及,甚至数度被推上改革的日程,皆因或时机、或整体环境等诸多原因遭遇不同程度的抵制,了无下文。亟待解决的“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险营销员改革的走向”等核心问题依然如绊马绳般存在,行业依旧在改革的路上。  自 2001年保监会中介部首次提出营销体制改革,11年摸索讨论,几经修正,终于在 2012年 10月 8日形成《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 83号文)。  对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83号文颇为温和。虽然明确给出具体时间表(用 3年时间,改变营销管理粗放、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的现状;用 5年时间,让新模式和新渠道市场比重大幅度提升;最终要造就一支品行良好、素质较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化保险销售队伍),但之前呼声甚高的员工制并未提及,而是提出了监管引导、市场选择、行业推动、公司负责的原则。  “一刀切(全部转化为员工制)的做法过于激进,不符合中国改革的通常做法。 ”有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83号文倡导的还是渐进式的改革,监管部门希望以健康增量逐步稀释问题存量。  至此,营销员体制改革思路已然清晰,“改革主体是公司,监管部门不能越俎代庖,  直接参与。”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给出了对“监管引导、市场选择”的答案。  正如评论人士认为,83号文只是一份官方表态、纲领性文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重要的还是各保险公司、中介公司的实践和探索,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道路。83号文更重要的意义是吹响了号角、拉开了改革序幕。  其实,营销员体制改革问题已经超越了个险营销本身,应该放在行业发展和经营理念这个大框架下来考虑。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应高度关注并切实推动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本”的问题不解决,“末”是不可能彻底和系统地解决的。  铁路强制险终取消 险企难分羹  2012年 11月,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第628号令,宣布将从日起废除《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  《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由政务院财经委于 1951年颁布,1992年、1994年各进行过一次修改。每名旅客保险费金额为基本票价的 2%,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定为 4万元。这两个标准沿用至 2012年。  强制险废除后,为火车旅客提供保险服务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商业保险公司的身上。然而在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市场空间却并没有太高的热情。除了人保健康在北京站和北京南站推出保险自助销售服务机外,其他险企并没有针对铁路旅客意外伤害险有所动作。而人保健康的自助销售服务机所销售的也是为期一月至一年不等的综合交通意外险,并非完全针对铁路旅客。  分析人士认为,险企对铁路旅客意外险兴趣不高的原因,或在于交易成本过高。铁路意外险是交通意外险中过于细分的领域,如果针对单次火车旅途设计产品,价格不会太高,只能以量取胜;而各保险公司对此都没有现成的销售渠道,仅依靠现有渠道,销量会非常有限。因此,尽管根据铁道部公开数据估算,每年的铁路强制险保费收入超过十亿元,但对保险公司来说,这仍然是一块不太容易得到的“蛋糕”。也有人认为,或许会有保险公司通过与铁路运输部门合作来打开市场。  农业保险条例终突围  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无需争辩,因为其不但事关粮食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农业保险作为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工具,是对农业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和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然而许多农民、甚至受灾群众对“农业保险”这个词还很陌生,目前部分省市农业保险主要是种类不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农业保险几乎空白。在西部一些以种植为主的县区,除了能繁母猪有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大面积的种植业并未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农民收入水平低、保险意识欠缺、农险知识宣传不到位也导致了农业保险推行难。因此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和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对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又因农险经营风险大,须有国家财税政策扶持、投保、查勘等需要基层政府部门协助、投保有逆选择,为防范道德风险需集体投保、如遇到巨灾风险,没有财政主导的大灾机制,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等“特殊性”,若无政府扶持,企业难有作为。  反观,“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保险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商业保险公司还是不愿涉足其中。几家专业农险公司,不温不火,甚至还有“丑闻”传出。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 2006年的 8亿元增加到 2010年的 135.68亿元,增长了近 16倍。  因此,业界对农业保险立法有着一种特别的期待:希望政府可以从国家层面立法,以改变政出多头、试点分散、市场失灵等状况。  2012年初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项俊波提出 2012年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进农业保险、巨灾保险、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发展。  这一年末,业界期盼已久的农业保险立法虽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业保险条例 (草案 )》。这意味着我国在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即将在制度层面有所突破,也意味着无论在政策性抑或是商业性运作中,农业保险都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监管系统人事调整  2011年末,项俊波成为新一任中国保监会主席,2012年,意料中的监管系统人事调整拉开帷幕。10月 16日,保监会官网正式更新公布了新领导班子,新增副主席王祖继、主席助理李劲夫和黄洪,至此,保监会“一正五副两助理”的新领导班子落定。接着,发展改革部、财务会计部、产险部、寿险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等保监会多个重要部门一把手也调整到位,保监会层面的人事变动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地方保监局层面的人事调整或将陆续展开。据悉,保险监管系统内 12名副司局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活动已经拉开序幕,拟在保监会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正处干部(包括派出机构领导班子成员)中选拔“综合类、保险类、资金财务类”等三类人才。这种公开选拔在保监会系统内尚属首次。  王祖继、李劲夫、黄洪:进入领导班子  在三位新的班子成员中,新任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此前并没有保险业从业经历,他曾在国家计委工作一段时间,1997年进入国家开发银行,后升任国家开发银行综合计划局局长,2005年出任吉林省省长助理,2008年任吉林省副省长,分管经济运行、建设、交通、信息产业、国有资产、安监、煤炭、有色地勘等方面工作。此次担任保监会副主席的他,分管办公厅、政研、学会、协会。  相对于王祖继,新任主席助理李劲夫和黄洪则已在保险行业工作多年。其中,李劲夫在保险公司以及监管部门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出身于老人保,曾任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出任保监会南京特派员办事处主任,后担任江苏保监局局长 4年时间。  李劲夫主政江苏保监局期间,江苏保险业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甚至一度撼动了广东省保险业的江湖地位。2008年,他临危受命,出任保监会产险部主任。彼时的中国财产险业,市场秩序混乱,违法违规经营现象突出,行业整体陷入亏损的泥潭。李劲夫上任后很快出台了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的“70号文”。  “70号文”的出台对于促进财产险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个行业开始逐步进入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轨道。  2011年 7月,李劲夫空降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出任副总经理,3个月后兼任太平财险董事长。此次重归保监会并出任主席助理一职,李劲夫将同时兼任财险部主任,主管财险、稽查两项业务。  另一位主席助理,黄洪,1960年 9月出生,1998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曾任南昌中心支行副行长,2001年出任保监会南昌特派员办事处副主任,7个月后,升任主任,江西保监局成立后,出任局长;2004年 5月,出任广东保监局副局长,2005年 11月升任局长,直至2012年 9月,成为保监会主席助理。  在他全面主持广东保监局工作的近 7年时间里,广东省保险业在保费收入方面获得了快速成长。其中 2006年,广东省规模保费收入为 47亿元,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仅次于江苏省居第二位;2007年,规模保费收入达到 62亿元,同比增长 32.21%,一举超越江苏省,重回第一之位;随后的几年,广东省保费收入增速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规模保费也一直维持在第一位。  作为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兼任寿险部主任,分管寿险、法规。在 2012年 12月举办的“2012年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他表示了对于推进转型的决心,他说:“尽管寿险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存在"虚胖"情况,寿险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局级干部换岗  领导班子架构初定,保监会正局级干部的调整也全面展开,16个职能部门中,除政策研究室、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保险中介监管部、国际部等部门,涉及人事变动的多为重要部门,诸如办公厅、发展改革部、财务会计部、产险部、寿险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法规部等。  保监会新任主席助理黄洪兼任人身险部主任,而原人身险部主任梁涛调任发改部主任,原发改部主任房永斌则出任广东保监局局长。  原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退休,原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总经理曾于瑾,调任资金运用部主持工作,而在出任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总经理之前,曾于瑾就曾任资金运用部副主任。  原财会部主任王新棣已届退休年龄,暂由副主任江先学主持工作。  原办公厅副主任蔡基谱早在 5月就赴任江西保监局任局长,据悉,新任办公厅主任陈映东也已到任。  原政策法规部主任杨华柏赴任国寿财险副总裁,副主任王金铎暂时代理主任一职。  保监局层面,原山东保监局局长任建国,出任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总裁。  杨明生、杨华柏、朱艺、龚贻生、刘德江:转战险企  在 2012年的人事调整中,部分监管人士进入险企工作,最有代表性的是原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2012年 3月,他接替上任仅 10个月的袁力出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兼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1955年 8月生,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1980年进入农业银行工作,2002年 12月起主持农业银行工作,2003年 9月任农业银行行长,2007年 7月调任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杨明生接手时的中国人寿正经历转型阵痛。其前任掌门人袁力将“强化基层”、“提升价值”、  “集团化发展”作为了发展关键词。据悉,杨明生在集团内部的讲话中肯定了袁力的经营理念,但也明确指出,中国人寿“寿险老大”地位不能丢,市场份额“三分需有其一”。而这刚好与中国人寿 2011年年底 33.3%的市场份额相吻合。2012年8月 29日,杨明生出席在香港召开的中国人寿半年报业绩说明会现场,他再次强调要“三分天下必有其一”,挖掘潜在市场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不断创新防“一险独大”。  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寿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22.07亿元,这是自 2008年以来中国人寿单季度净利润首现亏损。前三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74.28亿元,同比下滑也达到 55.6%。杨明生带领中国人寿转型任重道远。  原保监会法规部主任杨华柏在此次人事变动中,进入了国寿财险,职务是副总裁。资料显示,杨华柏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2003年 9月开始担任保监会法规部主任,此前曾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金融法制司处长、副司长。杨华柏广泛参与了我国近 20年来金融、银行、证券、保险、财政政策的制定与修订,在新《保险法》修订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2年 10月,原保监会财险部主任朱艺出任安邦人寿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12月,又有消息称,原保监会人身险部副主任龚贻生已离职,去向是即将成立的华诚人寿,拟任职务为董事长。据知情人士透露,与其他大多数监管官员赴任险企要职往往为“组织安排”不同,龚贻生加盟华诚人寿有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成分。  保监局层面,2011年退休的原吉林保监局局长刘德江也在 2012年选择进入险企,出任都邦保险董事长。  新华系高管流转  2012年,新华系高管继续在业内流转,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郭自光任天安人寿总经理正式获批,赵子良、高焕利从生命人寿副总经理位上辞职,分别加盟华夏人寿和天安财险,拟任总经理一职。种种迹象表明,这三个人的变动实际与另外一位前新华高管密不可分,这个人就是孙兵。孙兵先后出任生命人寿高级顾问、天安人寿发展顾问,以及天安财险经营管理工作组组长,所到之处,皆布下新华旧将重兵把守。  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与“明天系”之间千丝万缕的股权纠葛也由此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郭自光:掌舵天安人寿  2010年,郭自光与一众原新华保险  高管,追随孙兵强势加盟天安人寿,当时,他的职位是董事长特别助理,但直到2012年 9月 10日,保监会网站才发布公告,核准了他担任天安人寿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郭自光,原新华保险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是新华保险“孙兵时代”的七大中心主任之一。他 1957年 4月出生,曾任新华保险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财务管理部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资源管理中心主任等职务。  新华旧将的加盟令天安人寿步入发展快车道。郭自光表示,新的管理团队对天安人寿的定位是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专业寿险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祥人寿保险能买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