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快速区分不同产品产品

咨询热线:400-676-8333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时间: 11:08:54
很多专利申请人或是申请企业,在申请专利时,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判断自己的产品应该申请什么类型的专利呢?我们一起看下文的详细介绍吧!
  专利可能大多数的想申请专利的企业或者人都有这个疑问:我的产品想申请专利,但是不知道申请什么类型的专利?我的产品是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的,我的设计是产生灵感于原来的已有的产品,但是和原来的产品不同硬件上改变了人们使用这件产品的方式,软件上面也必须有完全不同的软件才能与我的这个发明匹配,所以我应该申请什么类型的专利啊?
  诸如这样的问题,小编为你整理中国专利的种类大全,详细解读每个专利。
  发明专利指前所未有、独创、新颖和实用的专利技术或方法;它在、发明专利及外观专利三种专利类型中的技术含量及价值是最高的,因此发明专利的保护期是最长的(保20年)。
  发明专利包括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两大类。
  1、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用发明人所提供的解决特定问题的技术方案直接生产的产品,如电灯、电话、机器、设备、仪器仪表、新的合金物质等发明。没有经过人力的加工、属于自然状态的物质不是产品发明,如天然宝石、矿物质等。产品发明取得后,称为产品专利,产品专利只保护产品本身,不保护该产品的制造方法。
  2、方法发明
  方法发明,是指为制造产品或者解决某个技术问题而创造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过程。此处的&方法&,可以是化学方法、机械方法、通讯方法以及工艺规定的顺序所描述的方法。比如造纸方法、炼钢方法、印刷方法、通讯方法等。方法发明取得专利权后,称为方法专利。我国规定,方法专利的保护延及到进口或者在我国境内使用或者销售的用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这意味着未经方法发明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关于发明,还有一种更细化的分类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想把自己的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范围划得很宽,而又没有足够的实施例加以支持,很容易被他人在原发明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发明。以上对发明专利所作的介绍稍微多一点、复杂一点,但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对象中,对发明的要求是最高、最严格的,一项发明创造能够通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严格审查取得发明专利权而不是实用新型或者权,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在我国的专利申请中,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比较小,只占全部申请量的百分之十几。
  1、首创性发明
  首创性发明又称开拓性发明。这是指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中外技术史上从未有过先例,此发明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里程碑,是绝对新颖的发明。比如在人类的发明史上留下辉煌足迹的指南针、印刷术、蒸汽机、电灯、电话等发明就属于首创性发明。
  2、改进性发明
  改进性发明是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保持其独特性质的前提下,又改善了其性能并使之具有新的功效的改进技术方案。与首创性发明相比,改进性发明对前人的技术成果的依赖性较强。绝大多数发明都属于改进性发明。
  3、组合性发明
  组合性发明是指把已知的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以达到新的目的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将发动机、轮胎、车厢、方向盘组合成一种交通工具,使组合的结果产生了与原来的四个部件的单独特征完全不同的技术效果。组合性发明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更显得重要和不可缺少。原有产品或者方法的重新组合,原有工艺的变通使用,有时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能把现有技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4、应用性发明
  应用性发明是指将某一技术领域里的公知技术,应用于一个新的领域而产生的发明。这种新的应用也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比如洗衣粉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洗涤剂,有人研究了洗衣粉的某个特性,把洗衣粉用在畜牧业上,作为饲料添加来喂猪,可以达到催肥的目的。洗衣粉的这种新用途就是应用性发明。
  5、选择性发明
  选择性发明是指从许多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选出某一技术方案的发明。选择性发明是化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发明形式。比如,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50&~100&C时,A物质的产量通常是恒定增加的,但根据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如果设定在0&~80&C时,A物质的产量有明显的大幅度增长。这种发明就是在很宽的温度限制范围内做出的选择性发明。
  二、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也就是工业品的式样。它与发明或实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观设计不是技术方案。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中规定:&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的要求
  1、是指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的设计;
  2、必须是对产品的外表所作的设计;
  3、必须富有美感;
  4、必须是适于工业上的应用。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
  &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这一规定表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体现该产品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为基本依据。需要说明的是,外观设计专利权所保护的&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范围,应当是同类产品的范围;不是同类产品,即使外观设计相同,也不能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
  三、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保护期是10年。
  产品的形状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对产品形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对产品的三维形态的空间外形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凸轮形状、刀具形状做出的改进;也可以是对产品的二维形态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型材的断面形状的改进。
  产品的构造是指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产品的构造可以是机械构造,也可以是线路构造。机械构造是指构成产品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联接关系和必要的机械配合关系等,线路构造是指构成产品的元器件之间的确定的连接关系。
  实用新型按照产品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
  (1)一种是机械产品,由不同形状、结构的部件按照各式各样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能够实现一定的功能。
  (2)另一种是模块产品,主要指的是电学或者信息类的东西,不同功能的电子元件模块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连接起来,实现一定的功能。其实理论上来讲,电子元件模块的连接似乎不应该叫做具有形状和结构,好像不应该是实用新型的授权对象。但是现实中,电子元件模块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线路连接起来形成的产品是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
快速发布问题
声明:我们将对您的联系信息严格保密
119210806822
热门律师: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法律知识:应用场景是什么?怎样判断、描述一个产品的应用场景?
我的图书馆
应用场景是什么?怎样判断、描述一个产品的应用场景?
注:以下回答摘自自己发表于《包装工程》杂志2017年第6期的论文,虽然是17年才发表,但这篇论文其实是很早之前写的,案例比较老;另外因为是论文,所以几乎是书面语;但整篇论文的核心就是在阐述我是如何理解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场景理论”,直白的转述下来就是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产品设计中,“场景”是什么? 不同的设计阶段如何描述和运用场景? 基于场景理论的产品设计有什么好处? 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场景理论,应该注意什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产品设计中的“场景”。——————————————————————————————————作者:Mr汤进er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场景(scenarios) ”一词常见应用于戏剧领域中,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生活画面。【1】在交互设计领域,基于场景设计(scenario-based design) 的思想最早由Carroll提出,强调将设计工作的焦点从定义系统的操作转变到描述什么人将使用该系统去完成其任务。【2】交互设计改变了设计中以物为对象的传统,直接把人类的行为作为设计对【3】人使用产品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一定场景下进行的, 行为的完成需要一定技术的支持,因而人、行为、场景和技术4个要素构成了所谓的交互系统。【4】场景是交互系统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研究在一定场景下的用户行为,对用户行为逻辑针对相应的场景进行规划和设计,是交互设计的重要目标。1 交互设计各阶段中场景的种类及其应用场景描述了关于操作者、操作者及其环境的背景信息、操作者的目的或目标、一系列活动和事件等内容,【5】这里的操作者即指的是产品的使用用户。基于场景理论的交互设计,是指在交互设计整个过程中使用场景描述的方法来具体地描述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如图1,交互设计各阶段可分为不同的用户场景,包括早期用户需求分析阶段的客观场景,产品交互设计阶段的目标场景以及场景验证和评估阶段的实际应用场景。图1 用户场景种类及其设计流程Fig1 User scene type and its design process1.1 客观场景设计师在交互设计的开始阶段,需要对用户现状及其需求进行分析。客观场景便是通过对用户现状的调查研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客观场景的构建,最常见的调研方法是:用户现场观察法。在观察的同时,设计师可以对观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观察后结合用户访谈等方式来补充分析用户的需求。比如在“快的打车”等打车类APP未投入市场之前,用户的典型客观场景可以描述为:公司职员王先生晚上6:00下班(操作者及其背景信息),需要打车回家(操作者的目标),在公司门口招揽出租车,可是一直招揽不到出租车,最终走了两公里路到附近的商场才打到了车,而且发现商场附近待揽客的出租车非常多,王先生觉得非常郁闷,为什么资源不匹配呢(操作者的一些列活动、感受等)。上述对用户“打车”这一客观场景的描述,是建立在对一定量“打车”用户调研的基础之上描述出的典型场景。客观场景是为了描述目标用户和客观状况而总结的,强调的不仅仅是问题点,还包括产品的目标用户描述、用户客观行为流程、用户情感表现、问题点等。设计师可以通过客观场景中分析出用户的需求,包括行为流程上的体验问题及其对应的设计机会点等。1.2 目标场景在产品交互设计阶段,需要设计师构建目标场景。目标场景,是建立在客观场景之上,设计师所期望达成的能解决用户客观场景中相关需求的用户场景。在客观场景的基础之上,设计师可以结合相关交互理论和设计准则,以及通过可用性和场景实验等方法,对客观场景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设计和规范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场景。目标场景从表达形式上可以细分为行为场景和交互场景。行为场景,是指在客观场景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用户的行为流程进行分析和描述的场景,常用场景故事版等表现工具进行描述;如图2,设计师勾勒出的“快的打车”投入市场后的目标行为场景故事版。结合场景故事版,用户的典型目标场景可以被描述为:公司职员王先生晚上6:00下班,需要打车回家。王先生在5:50时,打开“快的打车”APP可以看到公司附近有很多出租车,王先生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确认打车。30秒后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接单,王先生可以在手机上清晰的看到李师傅的车辆位置,10分钟后王先生成功上车。到达目的地后,王先生用手机在线支付了打车费,开心的回到家陪女儿吃晚饭。图 2 “快的打车”目标场景故事版Fig2 Story version of “Quick taxi ”target scene 交互场景则是指产品在被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场景,常用信息流程图、低保真页面流程图、使用流程故事版等工具进行描述。【6】以“快的打车”为例,用户在移动场景下不方便打字,所以设计了语音输入和快速搜索来确定家和公司的位置;移动场景下容易出错,所以设计了信息确认机制;在等待应答的过程中,可视化告知用户APP通知的车辆数和距离,并且在打车成功后告知车辆距离和时间,消除用户等待的焦虑,将信息可视化。图 3 “快的打车”交互场景Fig3 Interaction scene of “Quick taxi ” 所设计的目标场景需要针对用户在客观场景中反应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目标场景设计,设计师可以勾画出未来用户和产品之间理想的行为交互模型。1.3 实际场景在实际产品交互设计阶段,目标场景会有很多,不同设计师设计出的目标场景也不同。如何验证和评估目标场景的优劣,就需要引入实际场景。实际场景是指在设计师不干预的情况下,提供目标场景中设计好的相关产品或模型给用户,由用户在实际的参与式体验过程中测试目标场景,进行产品的测试及适用性评价【7】。通过这个评价过程,设计师可以进一步观察用户和产品之间存在的其他关系,并为产品最终设计方案提供场景参考。【8】2 用户场景对交互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在产品交互设计中,设计师设计的对象是用户的行为。用户行为是动态的,建立在一定场景上的用户行为才有意义。因此在对用户行为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师意识到研究和应用基于场景设计的价值和意义。2.1 更准确地把握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及其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9】强调需求来源于用户,需求转化出的设计方案最终服务于用户。设计师可以通过观察用户和产品的互动行为,通过客观场景描述,直观的展现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问题。这些关系和问题是用户需求的直观体现,客观场景描述了目标用户、用户客观行为流程、用户情感表现、问题点等信息,而且场景具有故事性,是通过一段段的故事片段描述构成的,因此场景描述相对于其他用户研究总结出来的客观数据、需求文档等更生动和直观。直观而且形象的客观场景描述,便于设计师和其他产品设计人员更准确和细致的把握客观用户需求。2.2 提升交互设计方向的合理性和产品满意度在产品交互设计阶段,通过对目标场景的设计和描绘,设计师可以基于场景进行交互设计,通过场景故事版、用户体验旅程图、信息流程图、低保真页面流程图等工具细化用户在客观场景中所反映出来的需求并给出解决方案。因此基于场景的交互设计,一方面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解决用户的需求,避免单一分析用户行为或者产品功能造成的对用户需求的遗漏。同时,通过实际场景中对目标用户场景的验证和评估,提升了产品交互设计方向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设计师设计的目标场景将用户的情感表现等需求直观化和故事化,使得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设计点更容易被用户感受,提升产品的满意度。3 基于用户场景的产品交互设计的设计思维3.1 动态思维:场景设计是一个循环设计流程图4 交互设计中场景设计的动态思维Fig4Dynamic thinking of scene design in interactive design用户场景不是固定不变的。【10】如图4,在交互设计各阶段中,客观场景是目标场景的设计基础,实际场景对目标场景进行验证和评估。同时,被验证的实际场景又是下一次交互设计的设计对象,上一次的实际场景会转化为下一次的客观场景。因为在实际场景验证和评估中,总会遇到不符合用户预期,目标场景中没有考虑到的用户需求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掌握交互设计中场景设计的动态思维,并不是指这个设计流程是无限循环的,场景设计是一个持续优化和快速迭代的过程,设计师及其相关产品负责人需要讨论出每个迭代阶段具有共识性的目标场景和实际场景的评估标准。面对既定的迭代阶段目标,在整个设计循环流程中,一旦满足相关目标场景及其实际场景评估标准,现有迭代阶段的交互设计便可终止。3.2 主次思维:抓主要场景,统筹次要场景在客观场景分析和目标场景设计过程中。分析场景时,需要区分主要场景和次要场景。在交互设计各阶段不同场景中,必有而且只有一种场景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场景的作用,这种场景就是主要场景,其他场景则是次要场景。在分析和解决、处理用户需求时,既要看到主要场景的重要性,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场景的客观影响,学会全面地看待用户需求,做到抓主要场景,统筹次要场景的统一。主次思维,把握主要场景,同时兼顾次要场景,可以有效地保证基于场景分析的交互设计的产品设计的准确性。3.3 拆解思维:复杂的大场景由众多小场景组成用户场景有大有小,用户的客观大场景总是由众多可以层级细分的小场景组成。在客观场景分析过程中,大场景相对宏观,可以总览用户的宏观需求。而小场景更加聚焦,可以分析出用户更加具体需求,同时,小场景更加具象,能够落实到用户的具体行为流程和对产品的细节体验,便于设计师有针对性且具象的针对客观小场景进行目标场景设计。比如用户用“快的打车”叫出租车的场景就是大场景,这个大场景中包含用户叫车场景,司机接单场景,用户付款场景等等小场景。用户叫车场景还可以细分为用户当前位置定位场景、用户输入目的地地址场景、用户立即叫车或预约叫车场景等。越细分的客观场景,越有利于设计师针对性的设计出有效的目标场景,同时也更有利于在实际场景中进行交互模型评估和场景验证。所以,在交互设计各阶段应用场景理论进行设计时,需要具备拆解思维,将复杂的大场景拆分为众多可设计的小场景,再由众多的目标小场景,组成最终的目标大场景,进行实际场景验证,输出最终的交互设计成果。4 结语现在产品和用户体验日趋复杂,传统的物理逻辑层面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要关注“事”,【11】场景作为交互系统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研究交互设计中的场景理论,从产品交互设计各阶段入手,将场景理论深入到交互设计的各个阶段,是对现有的交互设计实践的一次深化。同时,掌握交互设计中运用场景理论时的循环思维、主次思维和拆解思维,可以有效地把握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及其用户需求,提升交互设计方向的合理性和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研究交互设计中的场景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参考文献[1] 沈贻炜. 影视剧创作[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SHEN Yiwei.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creation[M]. Zhejiang: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2[2]Carroll J M. Five reasons for scenario-based design[J].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2000(13):43–60.[3]辛向阳. 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 装饰, 2015(01):58-62.XIN Xiangyang.Interaction Design: From Logic of Things to Logic of Behaviors [J].-62.[4]李世国, 费钎. 和谐视野中的产品交互设计[J]. 包装工程, 2009(01):137-140.LI Shiguo, FEI Qian. Product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erspetive of Harmony [J].Packaging Engineering, 2009(01):137-140[5]Go K. , Carroll J. M. , Imamiya A. . Surveying scenario based approaches in sys tem design[J] . IPSJSIG Notes, HI878, .[6]赵婉茹. 浅谈场景故事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J]. 设计, 4-175.ZHAO Wanru.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tories in User Experience Design [J].Design, 4-175.[7] 诺曼·唐纳德 A.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NORMAN D A.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M].Beijing:China CITIC Press,2010.[8]DDF·UXPA中国. 用户体验百家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DDF·UXPA China. User experience a hundred talk[M] .Beijing:Electronics Industry Press,2014[9]罗仕鉴, 胡一. 服务设计驱动下的模式创新[J]. 包装工程, -4.LUO Shijian,HU Yi.Model Innovation Driven by Service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4.[10]COOPER A.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COOPER A. Software Concept Revolution: the Essence of Interaction Design[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12.[11] 安娃. 交互设计思维在服务体验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5, 02期(02):5-8.AN Wa. Collaborative Design of Product Interaction Design System[J].Packaging Engineering,):5-8.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一般而言应该怎样判断产品质量?
第一个,看品牌。虽然很多人都会说品牌都是广告效应,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大品牌的公司从原材料的进口,到先进的机器,再到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肯定不是新出的那些小公司可比的。相对来说大公司大品牌的质量肯定是有一定保证。第二个,看产品的说明书。产品的说明上都会清楚的写明,此物的产地名称,制成材料,产品构造,产品用途,使用事项,出产标准,保养维修等内容。对于小作坊的产品有的可能连说明书都没有,从说明书的严谨以及详细程度就能大概判断出这个产品的质量如何了。第三个,比价格。便宜无好货,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说相同的两件产品,价格相差太大,那么就值得考虑,为什么能卖到那么便宜,不是原材料有区别,就是做工精细程度有差或者其他的原因,便宜太多的产品质量肯定是不如贵的了。第四个,用过才知好坏。不论说明书多么细致,价钱多么的合理,只有时间才是鉴定一切的标准,实践才能出真知。使用寿命长短,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很多小状况,是不是经常需要维修等等,从这些方面就能很肯定很确定的评价这个产品的质量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价格咱们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东西的价格,尤其是在淘宝上,贵的不一定好,但是便宜的一定很差,所以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们要好好的看下价格,不要贪图便宜买一些你觉得很物美价廉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往往和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差的十万八千里,即使邮回来第一眼就得很不错,但用个几天肯定是要坏了。这种的质量肯定不行。品牌咱们不一定要挑大品牌的去买,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挑一些小而优的品牌,因为说起品牌对于质量的把控就会更加严格一点,就算差也会在我们心里接受范围的那种差,比如我在淘宝上发现的品牌,毛菇小象,这个牌子的衣服,大家可能都没听过,因为他是个纯电商的品牌,没有线下实体店,但是质量是真真的好,而且价格适中,是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范围。我觉得年轻的品牌也会更有生机和活力,因为他要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去,肯定会更专注一下产品的质量来谋求竞争机会。标牌还有你可以看看这个产品标牌,如果标牌上只是简单的说明这个衣服的名称和颜色却没有介绍成分,和洗涤说明那么这个衣服肯定是粗制烂造的,质量也是不可靠的,当然对于其他产品是一样,仔细看它的标牌是一个仔细的标注还是一个粗略的编造,也可以因此分辨出产品质量的好坏,因为像这种没有什么标注的标牌产品,一般也都事小厂家加工制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注册 | 登录
豌豆派教育 产品总监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很多场合下,产品经理都会被问到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个好产品?今天我来尝试做下回答:
个人觉得关于“好,坏”的判断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结论。如果非要将其量化,我认为需要从公司、用户、产品本身三个层面去思考。
思考公司实现这款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每款产品都有其目标,是为了变现?还是打击竞品?还是宣传品牌?还是解决生态中的一个战略问题?
思考这个产品在公司的产品体系中的位置和价值在哪里?
产品目标的实现在产品定义时肯定是要有预期的数据来支撑的。最终这个数据就是量化产品是否实现公司目标的量化指标,也就是判断其对于公司来说是不是个好产品的指标。
举个例子,小熊尼奥的“口袋动物园”这款产品,推出后的一个季度销售了150万套,获得了几千万的利润。同时也为成为AR儿童教育的第一品牌的市场目标打下了基础。虽然其产品质量一般,用户体验一般,但其实现了公司的产品目标,从公司角度来说就是个好产品。
思考这个产品都有其目标用户群体是哪类群体?这款产品能够提供哪些用户价值?
思考用户的使用场景,是否存在痛点?是否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是判断其对于用户来说是否是个好产品的依据。
思考用户需求的质量如何?是不是大部分用户都存在这样的需求?需求的频次是否高频?是不是刚性需求?
具体量化的话,可以展开到能为目标用户群体的百分之多少解决问题,相比竞品用户是否更愿意使用你的产品,体现用户使用产品的满意度的数据如何等等。
举个例子,对于很多早期的RSS阅读用户来说,Google Reader解决了他们收集整理汇总RSS资源的问题,并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这群用户来说Google Reader是一个好产品。但是由于该产品未能实现公司的产品目标,Google于2013年关闭了其服务。
产品本身层面
解决了用户需求,实现了产品目标对用户和公司来说是个好产品。但是对于产品本身,应该从设计实现的每个细节角度来评判其是不是个好产品,简单的说就是:
每个功能是不是以最优的用户体验和技术实现方式来完成的。这个考验的是产品、设计、开发人员的功底,协作程度、责任心等各个方面。
功能设计方面:是否在协调用户体验和产品目标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否在最合适的场合为用户呈现了他需要的功能和帮助?是否考虑到了用户所以的使用场景?
视觉设计方面:画面布局是否美观?颜色、字体是否恰到好处?动效设计是否流畅?
用户体验方面:操作流程是否简单易理解?功能的使用是否存在技术门槛?是否考虑到了每个细节上对用户的引导?
技术架构实现方面:技术选型是否合理?正常异常分支是否都考虑到位?测试是否全面?性能是否过关?是否考虑到了多平台、多机型的适配?
从专业的产品设计和技术视角评判一款产品。每个功能都是完美的操作体验,每个页面都是最美的视觉效果,以最优的代码实现,最低的故障率,最快的响应速度呈现给用户,才是好产品。
举个例子,印象笔记这款产品,无论是移动端还是PC端、Mac端,其产品设计实现都非常完美。画面美观、设计独特、交互体验好、运行流畅、就连付费功能展示的时机也是恰到好处,不会让用户厌烦。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印象笔记是款好产品。
最后,以12306网站这个产品举例做下分析
公司层面:对于铁道部来说,12306无疑是个好产品。因为这个产品是实实在在的为旅客解决了大问题,无论从政绩角度还是从社会效应角度都是铁道部可以大肆宣传的功绩。
用户层面:能解决用户在线购票的需求(建立了一个比其它传统方式更便捷购票方式,改变了大部分人的购票习惯),是好产品。
产品层面:从产品设计角度,12306的网站肯定还是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从易用性角度、从用户操作门槛角度都有提升空间。但,这毕竟是国企的项目,可以理解。
综上,对于一个主观性强的问题,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我们思考类似的问题时,抓住问题的关系群体,分层次多角度去分析,会得到更全面的结论。
作者:周博文(微信号:pmzhoubw) 中云普华产品总监。公众号 MobileGuideline:解读移动设计规范,分析功能设计逻辑,整理产品设计思路。不标题党、不扯故事、专心研究产品设计。
本文由 @周博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收藏已收藏 | 161赞已赞 | 17
豌豆派教育 产品总监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4个回答11人关注
7个回答4人关注
1个回答2人关注
6个回答5人关注
8个回答12人关注
6个回答7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区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