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四套房产,发生地震后文明6 首都 夷为平地地,之后若在原地启楼,算谁的?

灾后房屋抗震调查:小学教学楼三层几乎成一层半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灾后房屋抗震调查:小学教学楼三层几乎成一层半
8月9日,龙头山镇,一位老者在自家房屋废墟上寻找家当。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8月6日,从空中俯瞰鲁甸灾区,能够在震后保证不倒的房屋屈指可数。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地震后,部队官兵在搜救被困村民,但遇到极大困难,房屋已破碎成一米见方的土块。新华社发
土房坍塌后,木架成了最高的建筑。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震后,灾民想进入房屋坍塌的废墟并不容易。 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垮塌的小学教学楼,三层几乎成了一层半。 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绝大多数的人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地震后,鲁甸县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给出这样的数据。   鲁甸位于易发破坏性地震的小江断裂带上。6年前,云南省启动农村地震安全工程,政府对民居防震建设的补助投入逐年加大,新京报记者调查的情况是,部分村民得到的5000至1万元补助,对穷困的他们来说,杯水车薪。   去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开工率,鲁甸县只有59.08%,排名昭通市全部11个县的倒数第二。   痉挛15秒钟,大地像被巨大的机器碾过,228平方公里的龙头山镇黄烟腾起。   尘埃落定,另一个场景是,大片崩塌的土房、废墟中兀立的砖墙和掩埋在土石下罹难者。   截至昨日,鲁甸地震致617人死亡,其中龙头山镇约为526人,另有88人失踪。   “绝大多数遇难者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的。”鲁甸县民政局局长马真贤告诉新京报记者。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则把数据细化为“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绝大多数罹难者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   “夷为平地”是当地官员在汇报房屋倒塌率时最常用的词。   鲁甸县位于易发破坏性地震的小江断裂带上,近百年来,这条地震带至少发生过15次6级以上的地震。10年前,18位院士提出启动“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议后,鲁甸成为云南防震重点县之一。   “十年来,防震工程在鲁甸有成绩,也有无奈。”谈及震后伤亡,鲁甸一位官员说。他坦言,若震区没有那么多土房子,防震工程的推广能再加大些力度,这次地震的伤亡一定会大幅减少。   震后一村难见一米建筑   苟侦凤几乎是半跪着拉住国家应急救援中国中铁二局昆明队队长文舟,她是翻山来的。   8月5日早晨7点多,设在龙头山镇龙泉中学的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里,穿迷彩服、消防服的救援力量正在集合。   “求求你们去救救我儿子。”40岁出头的苟侦凤伸出手,鲜血淋漓,“我刨不出来啊。”   这名农妇说,她所在的八宝村萝卜地社,3人已确认死亡,连同她儿子在内,9人还被埋在废墟里。   成都军区的官兵迅速出发,两个多小时徒步翻山,登上千余米海拔的萝卜地社时,官兵们惊呆了。   萝卜地社原有27户村民,100多间房屋,现在,这里几乎看不见高过一米的建筑。   苟侦凤家原本是个两层楼房,建成已近20年,墙体是泥坯的,厚度约0.6米,现在墙体全塌了,土墙变成了一米见方的土块,交错堆叠。   救援现场难以立足,四五个官兵合力也抬不起这些土块,只能用铁镐和工兵锹敲碎,再清土。   两个多小时后,苟侦凤的儿子被从废墟底部抬了出来,这个16岁的男孩趴在距门口一米多远的地板上,他右手向前,左腿弓着,还保留着往前跑的姿势。   同村的李树臣、李树清、李树友、李树国、李远德、李友虎家也都各被土房埋了一人。地震的一刹那,土墙崩塌,厚墙瞬间将他们拍在房内。   新京报记者在萝卜地社探访发现,村里只有两三栋砖房,李树元家的砖房才建起两年,地震时,砖墙裂出了10多厘米宽的缝隙,但家里人都奔出屋门得以逃生。   “土房子很难逃生。”申时贤,这名在龙头山镇当过多年农业所负责人的政府工作人员透露,镇上的大多数村他都去过,大部分村子都是土坯房,土房倒塌,即使屋里的人没被压住,墙破损后,黄土会迅速堵死各个缝隙,“要么砸死,要么在被救出前就憋死了。”   龙泉村、甘家寨子、骡马口村、甘菜园社,新京报记者赶到的多个村庄,到处是一家数口被埋入土房殒命的讲述。   砖混结构新房“扛”住地震   龙头山镇老街是绝对的重灾区。这条街上,靠山的一溜儿是老房,路对面则是2011年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震后老街两侧房屋呈现出的不同命运,诠释了建造抗震房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街上,纳永贵家的房前是个斜坡,站在马路上向坡下望,老房子这侧,房屋十之八九已完全倒塌,而另一侧,三年前建的砖混结构楼房则基本无恙,只有部分房子出现小裂纹。   “这条街,在新房子里的人一个没死。”有栋新房子的村民沈友青说。   老房子这侧,不同抗震标准的房子也呈现出了迥异的命运。   从纳永贵家往坡下看,100米内共有9户人家,7人因被埋废墟死亡。   第一家是马明远家,马家的砖瓦房建成已10多年,没有抗震措施,地震时房屋倒塌,一名老人被压在废墟里,8个小时才被刨出,人还活着。   往下是纳林和他哥哥家,这两家都是20年前建的土房,震时应声而垮,压在房下的一位老者被救出。   再往下,张云二家的土房被震碎,一名6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3岁小女孩遇难。   沈友青在这也有一栋老房子,是十多年前建起的砖房,砖房后还有一栋土房,地震发生,砖房被震裂,土房垮塌,沈友青的老伴儿被山上垮下的土方连同倒塌的房屋压死。   沈友青的哥哥沈友明家是两栋砖房,靠山的一栋没有抗震结构,临街的一栋则是去年建的抗震房,新房无恙,沈友明的儿媳、孙子、儿媳的两个妹妹被压死在旧砖房中。   姚元理的老屋在纳永贵家坡上,那是间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土房。2004年发生过一次地震,他家房子墙角被震出了裂缝,没钱修房子,就弄些水泥抹一下,再开裂,再抹,直到这次地震,他的房子“碎成了沫沫”。   庆幸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家,因为房子才盖了两三年,两栋房子成了老街上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房子的质量决定了老街居民的生死。仅以围在姚家周围的5户人家计算,三栋砖瓦房,两栋土坯房,因房龄均在20年以上,5栋房子全部垮塌,共7人遇难。   建不起的抗震房   翠屏村的李林仙带着孩子,和村民翻山越岭来到龙头山镇上的灾民安置点。   她家的土房被震碎了,头两年,李林仙就想建砖房,她和丈夫种了100多棵花椒树,近年行市好,一家人的年毛收入大概1.5万元。除了正常开支,年结余不足1万元。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说,去年,镇里人均年收入是4050元。   李林仙打听了一下,一块砖运到鲁甸县城的价格约3毛钱,运到龙头山镇大概4毛钱,要想运上僻远的山村,价格接近6毛钱。   工价走高也让村民难以承受,沈友青说,他10多年前建房时,一个工人每天十几二十块钱,现在要150到200元。   建4间平房,在龙头山镇大概要花10万元,但在李林仙住的山上,起码得十二三万。“根本建不起。”   龙头山镇龙泉村甘菜园社54间房子塌了51间,目前村里已有十几人死亡。   “谁不知道住在结实的房子里更安全?”蹲在自家的废墟前,林国祥掰扯起一个农民的一生,“攒钱给儿子盖房,儿子再攒钱给孙子盖房”,在他看来,这里的农民重复着这样的宿命,“一个农民一辈子就是一座房子”。   甘菜园社建于2000年前的房子超过40栋,绝大多数是土房。幸存的三栋房子均建于2012年之后。   在1997年前后一次地震中,林国祥的土房裂开了一道七八厘米宽、近一米长的口子。他跑到镇上打听是不是有相应的补贴,能凑点钱把房子修修。   当时镇上的人给的答复是,“家家都这样,政府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2008年汶川地震后,林国祥听说国家出台了政策,对地震带上的危房实施迁出和改造,镇上也有相应补贴规定。他又跑去打听,得到的回复是政策还没到他们村。   指望不上政策,房子还是要盖。2012年6月,大儿子拿着在外打工攒下的几万块钱回乡盖房。   被老屋墙上那道裂缝折磨了十几年的林国祥当起了新房总监工,材料要用最好的,要加钢筋,水泥标号要用最高的,不怕盖得慢,一定要盖结实。   他保留着当年的账本,仅钢筋一项就花了1.6万元,因为预算有限,房子只盖了一层,不到一百平,建造时水泥用了足足20吨。   唯一省下的钱是人工,林国祥就带着两个儿子自己盖,家里女人们当小工,别人家盖座房子两三个月,林家的房子盖了足足半年。   这座耗尽心血的房子也成了全村没有倒下的3栋房子之一,甚至难见一条裂纹。   可林国祥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房子盖好后,因为欠债,儿子、儿媳继续南下打工。林国祥不肯住新房,一直空着。地震后,他在老屋的小孙女林睿遇难了,儿子林青文为了救林睿被砸成重伤,目前一个胳膊已经截肢,腰椎还需要一次手术。   六年前启动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管化学看着自家的房子“倒成一摊烂泥”,有些恍惚。   坐在一堆瓦砾前,他回忆,十年前在鲁甸连续发生三次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级不大,损失很大”。他没想到十年后再遇劫难,这次遇难的人数是十年前一次地震的150多倍。   据记者调查,管化学曾说地震发生在日,距离这次地震差7天整十年。那次震级为5.6级,致4人死亡,594人受伤。   “除了伤亡人数,余下的情况和这次地震都很像。”一位参加当年地震报道的记者说,8?10地震震级虽小,但倒塌民房却达到18556间,其中多数为土坯房。这一说法在时任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的报告中得以体现。   查阅公开资料可获悉,早在10年前,国务院就已经明确要求启动农村村民地震安全工程。而云南省也意识到,根据国家地震局预测,云南将进入一个强震活跃期。   可现实是,全省农村民居建设质量普遍较差。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说,这十年来,为了加强抗震工作,云南省做了很多努力,政府印刷了《云南省农村民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导则》,还在2008年全面启动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省里提出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一点、各部门统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渠道筹措危房改造资金,这一方案“当时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可是,没能等到6年后的“目标”,灾难先发而至。   上述官员说,这十年,在地震安居工程方面,省里决心很大,可效果却不太理想。   昭通市住建局官网公布的材料显示,2013年,云南省级预下达昭通市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任务为5.4万户,每户预拨补助资金5000元。截至去年10月2日,全市已开工45594户,开工率为84.43%,已竣工4266户,竣工率仅为7.93%。   当时,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开工率,在此次地震震中鲁甸县只有59.08%,排名昭通全部11个县的倒数第二;竣工率方面,鲁甸县仅有0.08%,排名倒数第一。   防震减灾局:指导百姓建抗震房屋   哽咽、抽动、掩面落泪。聊起土房子和基层农村民宅防震工程,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哭了。地震让这位中年男子失去了几位同事,包括他的副镇长。   依照云南省防震体系的构架,这位肤色黝黑的镇长是整个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上传下达,推广、落实、监督防震工程的进展,都是他的职责。   “我们其实很苦恼。”他说,2009年自己上任以来,始终在推广农村的抗震工程,总觉着上面的政策虽好,可落实到下面总有些接不上。   陈国勇说,根据云南省和昭通市相关政策,每户改造房屋的村民可以获得5000元或1万元的补助,但这笔钱的使用中其实有困境。   据其介绍,他上任至今,镇政府下发到村民手中的抗震改造资金每年大约几百万元,每户村民新建房屋,如果按照政府要求加入抗震设施,可获1万元。但依照最好状况,每年能有几百户村民得到政府资助,而在龙头山镇,等待加固房屋的却有一万两千多户。   接下来还是钱的问题。上面的补助款发了,可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村民们却拿不出钱建房。   陈国勇称,当地百姓防震意识差,为保证专款专用,镇政府会按照规定将1万元资助款分四次交给村民,“地基打了给3000,构造柱打了给3000,墙建好了再给3000,等房子基本完工,再把剩余的1000元付清。”   “不是跟你说假话,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真的非常穷,上级政府划拨的专项资金其实很有限,给要改造房子的村民每家1万元,他还要弄10万才能盖得起坚固的房子。”   当地的一位干部说,这对村民来讲几乎就不可能。“建不起房子,就没法拿补助,拿不到补助就更加建不起房子,这是个死循环。”   在没有遇到死亡之前,村民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连日采访中,新京报记者询问超过10个村庄的上百名村民,虽然鲁甸每年都有一两次明显的震感,但很多村民仍然不知道鲁甸就在断裂带上,更没想过怎么去抗震。   鲁甸县民政局局长马真贤说,之前民政局就发了抗震小册子,“数量是按照每户一份印制的,但发放需要借助基层政府的力量,我不能保证每家都有。”   地震“头七”,龙头山镇作为这次地震中死伤最集中的地点,成为云南省公祭仪式的所在地。公祭时,官员们低头不语,受灾的村民望着废墟不停地抹眼泪。   公祭后,鲁甸县防震减灾局局长周明忠说,要吸取此次地震的教训,今后防震减灾局会在区域内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地震烈度划分,以指导老百姓建造足以抵御地震灾害的房屋,“发生地震时,反应到每个山的烈度也可能不一样,我们下一步要尽可能做区域细分。”   对于周明忠的说法,很多村民都说,太专业,听不懂。他们只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不倒的房子。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片】转帖 看着满网络的谣言,发一些关于地震的东西,免得掉智商好了…【罪恶之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0,858贴子:
转帖 看着满网络的谣言,发一些关于地震的东西,免得掉智商好了…
罪恶之城,亚马逊网上书城,好书不间断!全场自营图书满59元免运费,自在购书,不用凑单哦!买罪恶之城,就上Z.CN!正版图书,天天低价特惠,让您挚爱阅读!
首先是官方的消息~军方和政府震后12小时的反应(转自LK)最新消息:首列铁路救灾物资专列开出李克强赶赴四川震中灾区
称日方愿提供援助 中方称暂不需要 其实是四川那边军事基地比较多~ 加上军队自己都进不去~日本总务相参拜靖国神社 系阁僚首次参拜 时间段作死。。过后会收拾的
下边说说专家预测4000千年不会地震的神论 PS真心看完全文觉得记者真不如妓者 媒体为了赚钱而打擦边球的风气越来越盛,不过正好也迎合了一部分民众的反智主义。
下面就是蛮多微博上的消息之类的以及打脸红十字会回应被网友喊滚:埋头苦干暂不管微博 汶川地震后北大教授称相关地区4000年内无大地震 他这个相关地区应该是汶川,映秀、北川和南坝这些原汶川地震地区,而不是同处于龙门山断裂带的雅安。。。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在2012年被M7专项工作组预判为值得注意地区。1.紧邻2008年汶川大地震破裂段的大地震空段,并已在1941年和1970年分别发生过M6和M6.2强震。2.根据巴彦克拉地块北、东边界大地震的时间序列外推,未来十年存在发生下一次大地震的可能性。3.存在偏低b值的部位。3.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2008年汶川M8.0地震引起的库伦应力显著增加区之一。预判震级:7.0-7.3公元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专家预测是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4000年不会再发生地震。。。。。是09年的Nature Geoscience,摘要的结尾几句是We suggest that these locations represent barriers that failed in a single event, enabling the rupture to cascade through several fault segments and cause a major moment magnitude (Mw) 7.9 earthquake. Using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and geodetic and geological slip rates, we estimate that the failureof barriers and rupture along multiple segments takes place approximately once in 4,000 years.原文在此,我不是地理类专业的,但基本理解到的意思是,“基于gps对板块移动速度的监测,映秀北川南坝三处barriers级联式断裂造成的主地震,约以4000千年为周期。”这和“汶川相关地区4000年内无大地震”是两码事,首先原文强调的是映秀北川南坝处,即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情况,雅安所在的南段不属此列,新闻里用汶川相关地区,民众完全会理解成整个四川省周边区域。另外原文强调这种级联式断裂。跨专业看英文文献毁双目啊..我完全有可能误解专业术语,勿怪,地理类同学请到原文处查看。媒体为了赚钱而打擦边球的风气越来越盛。。不过正好也迎合了一部分民众的反智主义。
呵呵,我是来求经验的…似乎要十五字?
雅安市民在政府门口过夜:在这比较放心 掐掉头和尾巴 才能引领智商下限的潮流下面就有可以看出记者的节操核心提示:昨晚10时,在发生地震的雅安市政府门口,停满了私家车,不少市民计划在此过夜。有市民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在政府门口过夜比较放心,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入夜以后,芦山县人民医院的临时手术室最先通过小型发电机实现了通电
作者:左志坚2008年5月,我刚从国外出差归来,立即上了去四川的飞机。那次我负责川震南线(映秀—汶川—茂县)的采访。我本行是商业报道,但没想到那次巨灾之后,竟成了灾难记者。一年之后,灾区回访,把北线(绵竹—北川—安县)所有重灾区走了一遍。2010年,又逢玉树地震,再次带队去了青海。2011年,四川灾区完成重建,三赴灾区,那次去了遥远的青川。同年,日本大地震,调派记者去东京,并在后方组织和协调专题报道。是的,几乎每年都在做地震报道。我的意思是,灾难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上周六,我刚刚到成都,做川震五周年的回访,并在映秀住了一天。没想到刚离开,又是七级强震撼动四川。这一次,又是举国沸腾,但一些认知误区仍然存在。我想就这五年来的观察,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关心灾区的朋友有些帮助和启发。一、震中是否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不一定。在2008年的灾难中,当地震局监测到震中在映秀时,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里。加上映秀道路中断,天气恶劣,直升机又无法抵达,这放大了外界的焦虑。又因为映秀离成都非常近,许多民间救援资源就都发往映秀。但另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北川其实更惨烈,整个老县城被埋。其实当时北川的交通条件比映秀好许多,如果有更多资源投放到北川,或许能救出更多人。你能看到的重灾区,都只是媒体和官员最容易抵达的地方。你视线之外的地方,有可能更严重。二、救灾越快越好?也未必。快和效率是两码事。比如说,你在第一时间把大量部队集结到映秀,结果人员伤亡最惨是在北川,那整体救援效率未必就高。我们要的是救援效率,这就要求指挥者必须很专业,而不是很热血。512那次因为气候太恶劣,直升机无法获取完整信息图,这次就很好,无人机很快拿回了全景图,这就对指挥者调配救灾资源起到很大的作用。完整透明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三、救人应该靠政府,老百姓不要添乱?这话要一分为二的看。08年我基本是和先头部队同时抵达映秀。部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等他们走整整一夜,抵达震中时,能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而且山区道路不畅,意味着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人,徒手挖人的效率是很低的。我亲眼看到两位士兵花了很长时间去搬卡住的楼板,却只能无奈的放弃。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灾民自救。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理位置,都比外来的部队有优势。这时候,防灾教育就特别重要,平时的演习和组织,在灾难真正来临时,是能救命的。不知道08年之后,四川各地的防灾教育做的如何?四、志愿者最好不要去灾区?这个要看是什么志愿者了。如果你连山区都没去过,必要的冲锋衣、睡袋什么都没有,我也觉得没必要去。但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灾区可能很需要。比如说,我当时是和广东的医疗队同时进的映秀,医疗人员体力未必有多好,但灾区很需要啊。另外,一起同行有四川户外俱乐部的朋友,他们背70升的包,全部是药品,送到之后部队非常感激,当时最基本的消炎药都缺啊。这些志愿者也没有停留,送到就离开,给我印象很深。其实民间资源总归是越多越好,问题不是志愿者要不要去,而是如何组织起来,让救援更有效率。这方面政府应该统筹。
五、红十字会不放心,我该给谁捐款?我觉得普通个人前三天不需要考虑捐款的事儿。玉树地震那次有朋友给我电话,让我在灾区给灾民几千块钱,回来她给报销。我说现在有钱也没地方用啊。其实但凡这种巨灾,对人类文明是瞬间毁灭性的打击,一下打回原始社会。停电停水停电话,钱没用。最紧缺的反而是物资,可以组织急缺物资尽快发过去。一般来说,前三天,最需要帐篷(防余震只能住户外)、药品(伤员太多)、电源(没法住楼里或者干脆电厂损毁)、食品和水。六、我们要给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捐款?不一定,因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资金太多,其他地方可能更缺钱。提到512地震,通常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映秀、北川,或者还有汉旺。但以我之后回访的经验来看,这三个地方重建资金绰绰有余,因为他们知名度太高。一些不出名,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其实更缺钱。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青川,这个地方离成都太远,坐车要大半天,山路长又弯,但惨烈一点不弱于映秀,有整个村子被全部埋掉的。问题在于,由于交通闭塞,记者、官员都很少去,曝光不足,捐款企业没法获得曝光的机会,官员也捞不到政绩,那自然不重视。这种地方往往经济基础偏弱,反而更应该救助。恐怕政府、媒体都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专业的NGO才可以。当然企业也可以做的更专业,而不是更热血。这次雅安地震,我就一直很关心那些尚未被报道的灾区。七、地震局没有尽责,有人预测了地震,政府不重视?这个是误解。我很小时就在科普书上看到说地震是无法精准预测的,现在依然如此。现代的科学只能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否在地震带上,知道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保命了。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防震减灾上。只要地震时房屋主结构不垮,就有足够时间跑路,小命就能保住。政府的重心应是组织演习、核查建筑质量、加强科普教育,但这些不容易出政绩。
雅安地震的一些谣言及其真相谣言1.谁的qq群多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请速回雅安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的很严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爸爸号码:,爱心接力,好人有好报X言2.有些特殊,因为并不能算谣言,但主页君还是要拿出来说一下。微博网友@国境以南CS : 成雅高速真该骂!这么多去应急救灾的车辆排起长龙,居然还在一个个收卡收钱。记者说请你们把杆抬起来,居然回应:我们没收到上级命令。不过后据腾讯新闻10:28的报道,已经形成救援绿色通道,据后续报道,收费也取消了。但是取消之后陆续依然有人转发原帖,以及直接称高速公路收费,有失公允谣言3.有媒体微博引用日本灾后照片充作本次照片此次地震有人称预测成功,其预测是这样的@地震解密之祖:3月19日夜晚,一场龙卷风袭击了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看着吧;在它消失的西北方阴天处;大约30天左右,会有一个不低于7级的地震;不见不散。龙卷风消失了但没有停止;在地表以下依然高速自转哦,对,有好事者翻出地震局对私人预测地震成功的回应是“私人公布地震数据违法”,然后骂声一片,主页君忍不住问一句,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这些民间预测一个个准确率都堪忧,他准的被你看到了,但不准的比这多N倍,要是让这些人继续公布他这预测,是不是就这个月西北没人敢住了,下个月东北没人敢住了?X言5谣言6.有部分记者,移花接木,用汶川的照片冒充现场照片
谣言7受人尊敬的延参法师这次。。。果壳网第一时间就辟谣了【四川地震】伤处敷很薄的生土豆片?喝生土豆汁?谣言8这条主页君并没有找到原图出处,但是有人提出这是重庆某家滑翔伞广告。顺道,从图片来判断,这确实是滑翔伞而非跳伞,滑翔伞需要一段时间的助跑距离,楼房里没有条件;而如果跳伞,需要在较高的楼层才可以适用。谣言9有人发帖称航空公司坐地起价,恢复原价但是稍加查询即知为假 去哪儿网 北京飞成都链接【去哪儿网】机票查询,特价机票,打折飞机票值得一提的是,各大航空公司纷纷都提供了免费班机给救援人员,并免费帮助运送物质谣言10一群人称央视歌舞升平,未加报道,经历过汶川的全天候报道还真有人信?有网友提供了一张9:10央视的截图。谣言11死灰复燃的磁铁预报地震说句不好听的,在这个随时可能余震的时候发这个你TM就是杀人。谣言12结论没错,在余震不断的时候,在外面是安全的,但并没有四川理工大学,也跟横波振幅没关系。PS我大自贡的 昨天还专门问了我在四川理工学院读书的妹妹 她们学校一直在申请更名 还没批下来 SO没有四川理工大学这么一说
谣言13有网友称军队并非救援的好选择,被网友辟谣。————————————二度更新————————————————————————此答案会持续更新谣言14温总理去了救灾现场原图来自于汶川地震期间的新闻 辟谣链接温暖民心 人民爱戴的温总理 河南企事业单位信息网谣言15又有看到传播所谓地震要采用生命三角就生法 这也是害人的方法果壳辟谣链接【地震特辑】“生命三角”救生法不可信!大胆的钻桌子去吧!谣言16雅安震后的熊猫此图最早的来源是06年,所幸人畜无害,就不具体辟谣了
四川19日举行地震救援演练 假设某地发生7级地震 其实说到底 地震这种东西 - -哪个地区,哦不,哪个国家有胆发布 近期XXX地区可能发生大地震,这种消息,我只能说他死定了。。。这样的消息只会带来一种问题,集体性恐慌。。。在生存的压力下,人类能干的事绝逼是超乎想象的。。。打砸抢什么的,只能说是小事。。。霓虹的预报也只是针对地震的横波,而且那叫做预警,基本上所有说能预测地震的都素扯淡,现阶段科学只可能在地震发生后探知地震分纵波和横波两种地震波,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大约为横波的两倍约为6km/s但纵波所含的破坏力比横波小得多,现阶段的预警就是在探知纵波发生后,利用横波纵波的时间差提醒人们预防马上到来的横波四川19日举行地震救援演练 假设某地发生7级地震月18至19日,四川举行代号“闪电-A”的跨区地震救援演练,此次演练主要是为检验承担地震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战斗力。演练假设四川某地发生7级以上强震,震后四川消防总队接到救援命令,以最快的速度调集成都、乐山、宜宾、雅安等地的重型、轻型搜救队赶往灾害现场,并要求搜救队员除每个50斤左右的行军包外,还要携带了液压剪、生命探测仪、扩张器、发电机等10多种装备。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搜救队除了携带有顶级装备外,竟还有农家常见的箩筐、斗斗车等“土家伙”。“地震搜救”地点设在四川仁寿县某处丘陵地带的一废弃厂房所在地,现场只有崎岖山路可抵达。搜救队抵达现场后,先后开展了搜索定位、狭小空间救援、悬崖救援、夜间搜寻等项目的演练。刘忠俊摄
地震逃生十法则:勿靠近水泥预制板墙总的来说就是 小震不用跑 大震等穿越
很多人在说 生命三角 我把科普贴转过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震特辑】“生命三角”救生法不可信!桔子帮小帮主
12:05接连发生的云南盈江、日本本州海域大地震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地震。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再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生命三角求生法”也再次流传。在地震中寻找“生命三角”真的是合理有效的做法吗?流言: 地震来时躲在“生命三角”内存活机会最大! 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伤的可能性就越大。来源: 2004年,一封宣传地震“生命三角求生法”的邮件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该方法的倡导者、加拿大人库普(Doug Copp)号称“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该理论声称:地震来时,要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间的位置躲藏,“生命三角”由此得名。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床上的则要翻身下床,如果可能还要尽量接近外墙,伺机逃出。同理,在车里的人要立刻出去坐在或趴在车边。1996年,库普在土耳其尝试验证这一理论。他的团队将20具人模型分别放置于一座楼内的桌子底下和旁边,接着炸毁了那座楼房。现场清理报告指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顶“砸死”,而旁边10具则全数“生还”。[1]这个过程还被拍摄成名为“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的纪录片[2]。库普还批判了各国地震救援机构推行的传统避难方式。这些言论很快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美国红十字会、加州州长紧急服务办公室和地震专家纷纷发文,对“生命三角”的不合理性进行论证和声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库普的“生命三角救生法”又以各种形式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对此,当年在美国参与论战的专家再次强调:“我们四年前的反驳直到今天仍然适用。”近日,随着云南盈江、日本本州海域接连发生地震,关于“生命三角”的信息又开始在论坛、微博上传播开来。真相: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不过,库普和他的小组所做的“实验”根本不能算是对地震的研究。曾对1999年土耳其7.8级大地震进行详细调研的抗震减灾专家佩特(Marla Petal)指出了库普犯下来一个严重错误:将炸药爆破导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库普将炸药置于承重柱内部,爆破时柱子一折房顶就会像一张大饼一样平塌(pancake collapse)下来。但真正的地震给房屋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3]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告诉我们,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所以,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强调“生命三角”可能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原本你指望用来支撑“三角”的支撑物很快就倒下了。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动台进行的地震模拟实验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台巨大的冰箱划过整间房屋,在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将实验中的“儿童”挤扁。同样,你或许从网上看到地震过后汽车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也许觉得沉重的汽车会一直呆在原地。可实际上,汽车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来甚至翻倒,但你头上却未必有危险的高架路面。地震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前总管罗伯茨(Rocky Lopes)强调,根据对加州地震生还者所作的综合统计,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的地震口诀正是针对这个。这个口诀教导大家,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此外,在地震中,人很难移动位置。移动的距离越远、时间越长,在这途中受到各种杂物袭击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在美国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加州开展的公共健康调查显示,在地震中,人们跑来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犹豫不决,确实会大大增加被飞在空中的东西打中的概率。这也许恰好可以解释佩特从加州和土耳其地震中得到的令人费解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时正躺在床上的人来说,躺着不动者受到伤害的概率要小于翻身下床者。值得一提的是,库普在宣传其“生命三角救生法”时,指责“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口诀是“杀人的方法”。他的观点建立在极端设定的基础上:1、在地震中房屋必定倒塌;2、房屋的倒塌必定导致里面的家具完全被砸碎。不过,不是每栋建筑都会在地震中倒塌,也不是每一场造成伤亡的地震都会导致房屋的严重倒塌。但几乎所有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中,都肯定会出现家什、碎玻璃乱飞的情况。它们带来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即便是发生了房屋倒塌这样的严重情况,“伏地、遮挡、手抓牢”同样是有意义的。地震救援专家发现即使房屋倒塌了,桌子之类的家具也常常能为人们提供保护。[4]而随抗震减灾工作的开展,“中国近年修建的七层以下居民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砖混结构,更高的则采取框架结构,也是现浇的,这些房屋的屋顶不会掉下来。”“伏地、遮挡、手抓牢”口决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加有效。伊朗国际地震工程学和地震学研究院的Mohammadreza MAHDAVIFAR博士2009年发表的论文则比较了“伏地、遮挡、手抓牢”和“生命三角”这两种方法的优劣。研究的结论仍然是“伏地、遮挡、手抓牢”口诀是更好的选择。[5]“英雄”还是“投机主义者”?“生命三角救生法”的倡导人库普自诩是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美国国际救援队”队长。不过,这个名字很唬人的机构只是他创建的一家公司,并不隶属于美国政府或是其他的机构。[6]虽然他自称曾任联合国减灾小组编号为UNX051的专家,但曾指导过联合国的全球减灾十年计划(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的菲利普•伯乐(Philippe Boulle)说,库普提及的编号其实只是联合国曾经使用过的电子邮箱地址。[7]库普声称曾经搜索过894处大楼废墟,救出了超过12万人,在委内瑞拉为数百名儿童治皮肤病,拯救印度人民于瘟疫的水深火热,在世贸中心倒塌救援中中毒,并因此从“9•11”受害者基金获得了64.9万的补偿……然而美国司法部发现他在“9•11事件”中并没有做什么救援工作,也并没有像他声称的那样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并因此对他展开调查和诉讼。[8]按照他提供的网站也没有找到可求证的获救者信息。种种迹象表明,这位“英雄”更像是一个投机主义者。结论:谣言破解。 “生命三角救生法”所教导的“在地震来时,要到桌子、冰箱、沙发,甚至报纸堆旁蹲下”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你无法预知所谓的“生命三角”在哪里,而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先被飞来的各种杂物打伤。
地震时用手机报平安的正确办法 地震时由于话务量加大以及基站受损或者传输线路受损,会导致电话拥塞。建议大家打电话的时候注意如下几点:1、尽量到人少,空旷的地方拨打手机。一般移动2G联通3G的覆盖半径市区在500m到1000m,郊区县城在1000m到10公里不等。在空旷的地方基站受损程度小,话务量小,单基站话务处理负载比较低。比较容易打通电话。2、运营商部署基站会沿街沿河或者在30m高的建筑选点。所以在街头或者河边或者看到楼顶有白色天线的地方就很有可能是运营商天线。3、如果一次没拨通,尽量隔几分钟再拨打。保持冷静不用报复性反复拨打。每次拨打都会对网络形成冲击。4、尽量不要用3G接入微信这样的聊天软件。在WiFi情况下再使用。5、如果在政府大楼,金融大楼,高档CBD信号覆盖会相对好一点。6、如果你旁边有一个手机能拨通,尽量公用一个手机。因为能拨通的手机有可能是用户接入优先级高的手机。
什么!?李承鹏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地震救援队!?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队伍才叫“专业”?请看下面的链接这套标案看起来买了很多东西,其实就是1个车载灯、4个水泵(根据需要可以改装)和2套液压套组,报价一共165W。这样的话,估计可以武装2个班,大约8-10个人。但是实际救援中根本派不上用场啊。没有生命救援器材、个人防护装备、侦检仪器器材、起重支撑器材、切割破碎器材,光提着液压破拆装备上场的话大概只有光着膀子看的份了。那要是全都配齐配强的话,要多少钱呢?看看这个链接:估计800W-1000W吧不对吧,你看这上面大部分都是进口装备啊,能不能配点简单的,够我们大眼同志拉出个简单点的队伍出发去灾区呢?可以啊,请看下面链接。你看,这个就很好嘛,一共预算才30W,按照10个人算,帮你把其他装备按整数配齐,80W之内就能搞定。什么!这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又是灵道克扣了吧!那当然了,人家一个年收入30亿的小县城,能在出事的时候应应急就行了。真要是跨区域救援也不用他们掏装备啊。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你要真拿着这套装备上灾区就只能在旁边打酱油了。既然这样的话,那有没有更便宜点的?有啊,请看下面链接:只要1元!只要1元!!进口DKL抱回家!!!这个是假的吧?大眼是做什么的?以前是足球评论员,现在是自由撰稿人、评论员那也就是说,他是个天天对着电脑的宅男咯他会操作这些装备器材么?我们有志愿者啊,“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啊,志愿者是万能的啊。既然这样的话,那你们为什么不让志愿者自备装备呢,像中世纪的骑士那样。你们又不像陈光标,家里钱多,掏个几百万洒洒水啦。你们没那么多钱,拉不起、养不起,也没必要养这样的专业队伍。下面,请听我几句肺腑之言。1、你们说你们是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那你们有专业的救援装备么,比得过20年装备积累的消防员么?人是靠养的,装备也要靠养的。不是你们临时把蒙了灰的装备拿出来就能用的,也不是你们临时凑了钱就能买得到的。2、你们说你们去过汶川,有丰富的救援经验,你们的经验比得过50年抢险救灾经验的PLA指战员么?3、你们说你们是志愿者,是出于好心。是的,GJ有难、匹夫有责,我完全愿意承认李大眼是出于救民救难之心。但是,ZF已经劝阻志愿者别往灾区赶了,麻烦你们能不能别去添乱。当然,腿长在你们身上,你们想去自然可以去,这是你们的自由。不过,我提醒你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幸好这次灾情比5.12轻,通讯还比较正常,你们也不必花费几千万去建单兵无线移动声像传输系统了。可是,你们肯定要开车进灾区吧,油料如何供应?你们在灾区肯定要吃饭吧,物资如何供应?你们在灾区肯定要拍照、打电话、用手电吧,供电如何供应?油料、物资运输依赖交通,通讯依赖基站,供电依赖电站,哪一个不是ZF建的?发生这么大的灾情,ZF要不要统一调配?调配的优先级是什么?按照道理,首先要确保灾民,其次是统一组织的救灾部队。你们这群计划外的志愿者,到时候要是一个环节扣不上,缺粮断水了,是不是还要回头去找ZF?要ZF给你们提供油料物资、保证供电?而且,你们还认为这是应该的?要是ZF稍微怠慢点,你们是不是还要喷体制,发微博痛骂ZF不作为,漠视志愿者,自己一片好心喂了狗?
恒大地产:2000万腾讯:500万百度:500万金山软件:100万阿里巴巴:500万1号店:100万救灾物品小米:100万奇虎360:360万乐视网:100万凡客诚品: 5000套冲锋衣台企联: 捐款1000万新台币(约合207万人民 币OPPO:100万西门子: 捐助CT医疗设备。国美电器:200万37WAN游戏:370万网易:500万中国平安:650万人民网:100万劲牌:100万神州数码:200万华谊兄弟:100万农夫山泉:1000万王老吉:300万罗莱家纺:100万救灾物资康师傅:2000箱水+3000箱桶面宝马:200万万科:200万修正:100万蒙牛:1000万+10000箱牛奶中国人保:1000万泰康:500万新浪:100万京东:200万物资华润怡宝: 10000箱怡宝水, 50把太阳伞,1000包纸巾及若干帐篷等急 需物资(合计价值金额30万多元)蓝剑:100万瓶水某种意义上捐20w物资还真可能比捐100w钱对当地有用。。。
动物真能预报地震吗?3月10日,云南地震;3月11日,日本近海地震。可以想象,未来一段时间,关于地震的话题将不断被提起,关于动物预报地震的话题也必然会有人提到。那么到底动物能不能预报地震呢?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不能。2007年,安徽滁州市地震局挂牌成立“藏獒宏观观测点”,5条猛犬正式上岗。滁州地震局局长在介绍这些新部下时表示,藏獒感觉灵敏,非常适合来预报地震。他举例说,距离观测点1千米外有人放炮采石,藏獒在炮响前20秒就开始狂吠,屡试不爽。如此看来,这些大狗真的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后来人们发现,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几百年前,欧阳修大人正是在滁州峰回路转发现了小亭一座,遂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几条据说价值百万的藏獒,实际上是当地地震局招商引资的产物。然而,尽管滁州的藏獒预报地震被证明是一场“骗局”,但随后深圳市地震局和北京市地震局也都相继在当地野生动物园建立了宏观地震观测点。难道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各种惊扰都可能使动物表现异常动物能预先感知地震,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一场大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斯城(Helice)夷为平地之前,很多人看到老鼠、蛇和鼬纷纷迁出城外。我国唐朝的《开元占经•地境》中也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可以说,几乎每次地震幸存者的回忆中,都有动物异常行为的报告——鱼乱跳,鸡不下蛋,蜜蜂不回巢,各种宠物焦躁不安…的确,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感得多的感觉系统。蝰蛇可以感知红外线;大象和鲸可以感知次声波;狗不但嗅觉灵敏,更可以听见超声波……很多动物,尤其是穴居动物对震动十分敏感,所以即使你蹑手蹑脚,老鼠也总是能轻易感觉到你的接近而逃之夭夭。正是由于这种对震动的极端敏感,使得许多动物在地震前会表现异常——因为很多大地震来临之前,会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使它们仓皇逃窜。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曾经发起过几个关于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的研究,结果“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确实,动物们因为受前震影响而表现出的异常反应,也完全可能因其他影响而表现——诸如天气变化、饥饿,甚至附近开过的一辆卡车,都可以引起动物相似的反应,养过宠物的读者恐怕都见识过自己的宠物莫名其妙发脾气吧。所以,如果动物们随时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行为异常,而不仅仅是因为地震,那人们怎么能够根据它们的某一次异常来预报地震呢?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次谎报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绝不亚于一场真正的地震。而且,实际上,动物们也没有可能发展出一套专门用来躲避地震的特殊本领。因为对于一个动物个体而言——包括人在内,地震是一种极小概率事件。至于那些寿命很短的动物,比如老鼠,在它的生命周期内遭遇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为了一个概率几乎为零的事件特别准备一套复杂机制是极端浪费的。这就如同生活在电气时代的现代人偶尔会遭遇触电的意外,可是人们没必要为此天天穿着厚重的绝缘服生活。重大事件造成特殊心理效应如果动物并不能真的预报地震,那么为什么历年来地震幸存者都会纷纷报告动物行为异常呢?这其实是一种被称为“心理聚焦效应”的常见心理学现象:当人们遭遇诸如地震这样的重大事件后,往往能更清晰地回忆起事件发生前经历的事情。其实所谓的“异常”时常发生,只不过平时人们都不会去观察、记忆。另一种常见的现象则是传言。有一个传言是,2004年那场印度洋大海啸过后,人们几乎没有发现动物的尸体,因为它们都预先躲开了。然而泰国普吉岛流浪狗基金会的志愿者帕克(Margot Homburg Park)说:“许多狗被巨浪吞没。我在距离海边500米的院子里有9只狗,我没有注意到它们有任何异常行为。我丈夫在早上8点感觉到地震,但是狗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实际上,当人们面对着尸横遍野的惨景,还会注意到一条狗的尸体吗? (原文发表于日的新京报,有删改
【地震特辑】地震云,事后之明?神马“地震云”,其实都是“浮云”。每逢有地震发生,网络上总会出现各种“地震云”的照片,这次日本大地震也不例外。但实际上,“地震云”只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的、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我国疆土广阔,位于多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除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这样巨大的灾害以外,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时有发生。国家地震局统计,2008年全国5级以上地震发生了88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板块活跃地区如台湾省和四川省。虽然地震是常见灾害,但目前人类对地震的研究进展还不足以对地震进行准确的中短期预报,很多人试图寻求其他方式来间接预报地震。日汶川地震前3天,合肥、天水异彩和山东临沂等地有人称看到地震云。日合肥再次出现大范围地震云,6月1日巴士海峡发生地震。现在网上又开始流传江苏一带多处出现地震云,甚至有人宣称这段时间附近地区将发生强地震。这一事件引起群众广泛关注,这传说中的地震云是何方神圣?它真的是“地震使者”吗?【左图:网友号称汶川地震前在山东临沂出现的“地震云”;右图:正常、规律的大气湍流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市上空形成的云街。】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一个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随后几十年,中国和日本民间爱好者做了一些观测和总结,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通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关于“地震云”的生成机制,第一种是热能和水汽释放理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另外一种理论是说地震之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于是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不少人利用类似理论预报地震,比如旅美华人寿仲浩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位置地震进行预报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03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有的报道甚至称他为“读懂了云的语言”的人。“地震云”成为这些自发研究地震预报的人们关注的话题已经数十年,网上流传着无数声称是在大地震之前拍摄到的各种“地震云”图片,还有人统计比较各地“地震云”传闻和事后发生地震的相关性。他们声称,“地震云”出现后几天到几个月,在距离“地震云”数百到上千公里以内的地区,大多会发生地震。与此同时,“地震云”几乎完全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它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学术名词。其不流行到,连认认真真地用科学知识反驳“地震云”的文章都少之又少。讨论“地震云”的几乎只有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人士。不但欧美气象部门没有关于地震云的课题,中国气象部门和日本气象厅也没有。“地震云”的支持者对此的看法是由于“气象学家和地震学家片面地否认和牵强地用气象学理论解释”。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在气象学和地震学工作者看来,“地震云”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起码它还有好几个待解答的疑问。四问地震云1) 如何证实“地震云”是“潜伏”在普通云中的“地震使者”?对于气象学家而言,那些所谓的“地震云”都属于气象学中云的范畴。气象学中相关云的生成均跟天气系统或者当地对流条件相关,它们的产生需要很大的能量。带状的“飞机云”属于卷云带(cirrus streak),其大多发生在高空急流边缘,被拉伸很长。在卫星红外线云图上看到白亮狭长的云带,对比天气等高线图就能证实这个说法。辐射状的“扇骨云”有的是几条卷云带,有的是高积云带,形成这样的分布也是由于高空风场的分布。“肋骨云”属于云街(cloud streets),由于大气湍流的有组织分布会形成水平延伸的涡度卷,在上升区就会形成云,下沉区为晴空。网上有大量在各国拍摄到的普通云,和所谓的“地震云”难以区别。2) 如何证实地震之前会有如此大量的热能和磁场释放,并产生高空的云?有人根据在某处地震时发现涌出一些高温地下水,就认为板块运动会释放出大量热能和水汽。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大气运动需要远远大于人们想象的能量。试想如果地表释放的水汽都能够在天上形成云了,那么居住在地表的人们会没有更明显的知觉么?密集的气象自动站都在观测着地表和地中温度,并未有数据证实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地增温,更别说增温到6000米高空产生大范围的云带。另一方面,局地加热产生的对流云(不管你是地热加热还是太阳辐射加热),由于其强对流不稳定(上冷下热)都会发展成积雨云伴随着降水。就如炎热潮湿夏季出现的午后雷阵雨,就是局底加热对流生成的云。就算地热放出的水汽能产生云,也应该是这样类型的云体,而非卷云带或者高积云等。关于电磁场变化的说法: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是否有数据显示地震前磁场的变化强度呢?当近地面出现如此强大的电磁场变化时,人们生活是如何不受到影响?另外,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这一说并没有足够的观测支持,当空气中粒子被电离以后,电势场达到一定强度就会释放电能(闪电)。如果电磁场变化达到影响云的分布的话,是不是应该会观测到高空的放电现象呢?3) “地震云”的出现和维持时间怎么与地震活动搭配?据称“地震云”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持续时间半小时到数小时。出现后有时1周到2个月以后才出现地震。既然板块运动在释放热量和电磁场,为什么此后没有反复出现?地表释放热量的话,应该不分昼夜,是否有“地震云”的夜间观测呢?4) 如果说“地震云”是地震的终端产品,那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地震云”理论在从地表能量到云体的外形持续时间等问题都是含糊带过的。从板块到地表到天空6000米,中间涉及了太多的物理过程。如果能产生“地震云”,这些过程都不应该是不可测的。比起天上的云,为什么不加强对此前那些变化过程的关注?就算“地震云”支持者能从普通云中成功地将“地震云”筛选出来,从地表温度和电磁场观测中找到充分的证据,并通过模拟证实由此可以产生云,并且是外形比较特殊的云以后,还得面临另一个实践问题。从现在网上流传的预报跟实际结果对比看来,“地震云”的预报指示意义也非常有限。网上所谓的“地震云”的“成功例子”很多是:A城出现“地震云”,几天以后距离A处上千公里的B处发生地震。
知道自己动脑子的不用说,随大流听风就是雨的,怎么说他们都有理由,而且善于忽略科学事实,以小概率事件做为经验总结,反正灾难没发生在他们头上,随便说就是
长知识了!留名
赞一个,现在微博上傻比真多
支持扫盲了
额,这个真够全
绝对好帖!!!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一个村被夷为平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