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怎样控制银行个人贷款款流向房地产

银行自查没效果 三地严查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界面新闻 · 地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文/侯潇怡&谢水旺
去年9&30楼市调控以来,限购限贷等政策相继推出。从资金端来看,监管层主要通过提高首付比例、控制房贷额度、严格审查购房资格等手段抑制炒房需求。从官方数据来看,按揭贷款得到控制。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月均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4677亿,相比去年下半年减少500亿;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月均)为39%,相比去年下半年下降26个百分点。&不过,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分析认为,部分消费贷以及信用卡借款用于支付购房款,从而曲线流入房地产市场,扰乱了房地产金融调控工作。&这一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近期北京、深圳、江苏等地下发文件,要求严查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现象并予以纠正。那么,在这一调控措施下,商业银行新增的消费贷会如何处理?存量的违规消费贷如何纠正,面临怎样的难题?从去年的首付贷到现在的消费贷,资金不断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逻辑是什么?
华南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张洋表示,客户想把消费贷额度套现,可以找相关的企业,给企业一定的返点并缴纳税点。这种操作下银行系统监控的每一笔资金都是合法合规并有明确用途的,钱在银行监控下每一个步骤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确实绕开了监控,投入了其他地方。近年因为房地产市场火爆,可能很多资金就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期江苏、北京、深圳三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先后发文,提示辖内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存在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并要求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
三地下达的通知明确严查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并就银行的风险自查和业务落实明确了落实细节,但银行的具体落地方式和后续将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还待观察。
今年以来,信贷市场迎来业务结构转型: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但短期消费贷款却迎来了爆发性增长。2017年前7个月居民短期消费贷新增额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
不少分析人士和业务人士指出,短期消费性贷款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与地产销售密不可分。虽然消费贷用做房贷为政策明令禁止,银行也有较为严格的风控手段,但从结果上看依然存在&漏网之鱼&,消费贷依然或多或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银行贷后监控确存&盲点&
华南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张洋(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首先要明确消费贷款的类别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纯信用额度上限一般为30万,30万以上大额都需要抵押。类别不同,放款方式与贷后管理方式也有不同。
张洋表示,银行普遍的做法是:对于30万以上的抵押贷款,银行放款要求只能刷卡或委托支付使用,每个银行自己的系统可以监控到每一笔与该银行卡有关的交易动向,一旦资金出现可疑操作或流向房地产市场会立马收贷。而30万以下的信用贷款用户可以选择提款,但会提出额外要求,如在申请时明确贷款用途,并提供后续消费小票供贷后检查。一旦出现实际用途与申请用途不符的情况,银行也会启动系统追查资金流向,如果违反监管流入房地产市场也会收贷。
&但实际操作上,消费者很多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客户想把贷款额度套成现金,可以找相关的企业,给企业一定的返点并缴纳税点。对于企业来说只需要帮忙收一下钱就有额外的收入,因此不少企业愿意承担风险并开展类似&附加&业务的。这种操作下银行系统监控的每一笔资金都是合法合规并有明确用途的,钱在银行监控下每一个步骤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确实绕开了监控,投入了其他地方,近年因为房地产市场火爆,可能很多资金就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张洋告诉记者。
张洋还指出,如果要完全保证每一笔消费贷款确实落地,需要银行完全跟进,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财力,对银行来说是很不现实的。而且即使要加强每一笔贷款的监管也并不容易。以装修贷款为例,有些房子是期房,一两年后交房,装修入住又要至少半年,加上放款周期可能还要两三个月,整个监控流程可能长达两三年,这对银行的监控难度又是更大的考验。
某大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最源头的把控应该在贷款源头,虽然监管有明确要求什么用途的贷款必须用到相应的地方,银行也可以按照监管要求在各个环节进行把关,但是依然很难确保客户贷出来的每一分钱用于那个方面,这是银行管理的盲点。
存量违规业务处理难题
从江苏、北京、深圳三地对消费贷流向房地产下达的通知来看,细则并不相同。北京严查个贷违规购房细则要求银行自查对象为单笔20万以上消费贷,并着重关注房抵贷、短期内办理两笔及以上消费贷款、贷后短期回流至借款人账户等7项特征。深圳细则明确将个人消费贷款最长期限缩短为5年。江苏细则则要求各商业银行建立大额消费信贷投向监测机制,按月向人行和银监局提交报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三地银行已经在积极落实监管要求配合自查,但自查效果难言理想。
江苏某城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已将自查整改报告反馈给监管部门,但是,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自查难度较大,如果客户取现,或者多次转账,或者跨行转账,贷款行是无法核查到底的。因此,自查发现的违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不高。在他看来,监管更加关注长期、大额的消费贷款,至于监管对于违规存量业务的处理和增量业务会做何调整,目前无法得知。
张洋则告诉记者,虽然银行对贷款用途的监管确实存在困难,但银行对消费贷贷款用途把控尺度不一一定程度助长了2017上半年消费贷的爆发式增长。有的银行认为一个项目几万、几十万做了也不会怎么样,实际消费贷款的坏账风险也是很低的,加上收益比较高,可以说是多多益善。有的银行可能把控得比较严,不论数额多少都按照业务类型的标准操作。当消费者把所有银行业务进行比较的时候发现尺度有松有紧,监管似乎还存在空间,这给了一些消费者错误的心理预期,认为消费贷用于房贷还是有操作空间的。
&所以这次监管禁令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所有银行对于消费贷业务用途必须严格把关,当银行全部自觉收紧门槛并且在贷前贷后审查更加严格时,对于消费贷可以用于购买房产的心理预期就是一个严厉的打击,新增业务中试图违规使用消费贷的人将会大大减少。&张洋称。
而对于存量业务的处理,张洋指出,合同中指明,一旦与监管要求不符,银行有权马上收回贷款。所以对于存量的违规消费贷业务,收贷是合理的处理方式。&能够通过银行贷款的客户本身资质比较优秀,消费贷款一般额度并不太大,对于符合贷前收入各方面调查的用户来说,收贷一般不会导致其资金链断裂,银行也不一定要求消费者马上一次性归还剩余贷款,还是会给予一定缓冲期,比如合同原定60期的贷款,要求6期内还清等。&张洋说。
对于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禁令&能够产生的效应,中信证券(18.030,&0.06,&0.33%)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结合上半年金融数据和草根调研情况,发现受到限购限贷政策影响,部分居民加杠杆的房地产需求转向消费贷。而用短期限、高利率的消费贷投机房地产是非常危险的投资行为,此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限制是必要的,也将对过热的消费贷市场起到控制作用。但是出现目前消费贷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原因比较复杂,监管限制确存难度,只通过银行消费贷款的监管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配合整个房地产市场整体的调控政策,包括租售同权、增加土地供给等&组合拳&的方式真正打消房地产投机的过热需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最新更新时间:09/18 09:12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广东省严控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冯能文李少辉记者罗勉9月20日,广东楼市调控再升级。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分析人士表示,按照《通知》,目前市场中以消费贷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的现象将得到遏制。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冯能文 李少辉 记者罗勉 9月20日,广东楼市调控再升级。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分析人士表示,按照《通知》,目前市场中以消费贷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的现象将得到遏制。  不得用于支付购房首付  《通知》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以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行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对已抵押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不得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同时,原则上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  事实上,“按照银行个人消费贷的合同,这笔钱本来就不能用于生产经营、买房的,这份通知只是重申这一规定的重要性,防范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一名接近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  《通知》指出,有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风险。记者查阅今年5月至7月广东金融统计数据发现,近几月广东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5月至7月单月同比增幅均在35%以上。以5月、6月、7月的数据来看,当月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保持在36.5%、38.2%、39.1%的较高水平;而7月广东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更是同比增长了54.6%,比去年同期快20.4个百分点。  此外,《通知》还要求银行严格贷前交易背景真实性调查,加强受托支付审查和资金流向监测,强化贷后贷款用途验证和管控。按照规定,从下月开始,省内商业银行每月12日须向人行、银监系统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监测表。  有银行未按新规执行  《通知》出台后,有部分银行负责人表示,其刚刚收到《通知》,“肯定会按照监管要求做,但具体是怎么执行,还未落到一线业务部门”。  按照《通知》,商业银行原则上应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但记者在广州市内走访发现,目前仍有银行抵押消费贷款额度高于100万元。有银行抵押消费贷款额度甚至高达500万元,期限为20年。记者以贷款人身份向市内某国有银行咨询申请装修贷款时,银行信贷人员仍表示,可以“以房屋首付一半的增值部分”来抵押申请消费贷款。而《通知》明确指出,对已抵押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不得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  在纯信用消费贷方面,记者发现,目前少有银行纯信用消费贷额度在100万元以上。“我们最高额度只有50万元,最长也只能贷5年,并且需要支付到第三方账户。”某国有银行信贷业务员告诉记者。此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市内网点业务员均向记者表示,其纯信用消费贷最高额度只有30万元。而某国有大行信用消费贷最高可达80万元,期限3年。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通知》,银行应加强资金流向监测,强化贷后贷款用途验证和管控。对此,不少银行负责人坦言,即使是合规贷出的资金,银行也很难监控到其是否通过其他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已收到相关通知,以后放款会严格审查用途,但预计执行的难度将较大。“客户把钱套出去,真正做什么我们很难知道。比如常见的手段是,客户做一个贸易合同说要付贸易款,贷款出来后再通过别的账户转出来再转给自己。”  据了解,在广东(除深圳)出手严查消费贷之前,北京、深圳等地相关部门均已出台规范消费贷的相关文件。不久前,人行深圳中心支行已针对其辖内商业银行发布了一份风险提示,对个人消费贷款的贷款期限要求最长不超过5年,而且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二次抵押)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广深难觅首套房基准利率  调控升级也表现在房贷利率的提升上,银行房贷进一步收紧,杠杆的下降使得投机买房比以前更难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目前广州市内大部分银行都基本将首套房贷利率上调,基准利率已经基本消失,即便有也很难放款。“现在去银行申请房贷的时间变得漫长,有些甚至排到年底。”一名购房者向记者表示。  上月底,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同时表示,统一将广州市首套房贷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上浮5%,同时也将对二套房贷利率不同程度调整上浮。此外,不少股份制银行在广州甚至执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10%。上月底首套房利率为基准的几家银行,9月也陆续上调了首套房贷利率,其中平安银行上浮3%、广州银行上浮5%、农商银行则上浮10%。  深圳也是类似情况,首套房贷利率全面上浮,平均利率达到5.04%。进入9月,深圳市内银行继续收紧首套房贷,9月4日起,中、农、工、建四大行等深圳主流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已普遍调整至基准利率上浮5%—10%,一些银行甚至已停贷。  伴随着银行房贷政策收紧,全国的房贷利率都呈现上扬趋势。融360监测数据显示,8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创下历史新高,达到5.12%,相当于基准利率1.04倍,是2016年以来首次突破5%大关。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2。
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收藏夹!&&&&&&正文
暗流汹涌!多部门强调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调查动机
  11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在湖北武汉召开部分省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部署近期房地产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这次会议强调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金融管理,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中,“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这一表述出现多次,其所指目标就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在连番强调调控、监管的背景下,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的通道真的被封堵了吗?
  楼市调控持续升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近日联合部署规范购房融资行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业务的额度和资金流向管理,严防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个人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以消费者信用为基础,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通常主要用于留学贷款、房屋装修、购买耐用品乃至买车等方面的个人贷款。在此前房价快速上涨阶段,个人消费贷款通过不同渠道流入楼市,比如变身为“首付贷”,加大了楼市潜在风险。
  严控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的相关举措是否奏效?《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银行监管日趋严格
  据了解,早在日,北京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就下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检查的通知》。除了北京,其他地区例如福建、深圳、广西、江苏、内蒙古等省(区、市)也都陆续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前7个月居民短期消费贷新增额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元。
  这些新增的短期消费贷款流向何处?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负责信贷的工作人员,得到的普遍答复是,“个人消费贷款只能用于留学贷款、房屋装修、购买耐用品乃至买车等,不能够用来购买房屋”。
  如果贷款者将资金投向楼市该怎么办?
  “现在各家银行正在启动筛查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以及贷前严格审查。”一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从不同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已着手向个人消费贷款客户追收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严防违规购房或流入股市。
  尽管银行方面对个人消费贷款流向楼市进行严防死守,那么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消费贷款是什么态度呢?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有贷款中介公司声称能提供个人消费贷款。
  随后,记者与该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取得了联系。电话中,当记者提到想用消费贷款来购买住房时,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银行监管非常严格,一般不能将消费贷款用来买房”。
  当记者进一步表示特别希望能够用这笔消费贷款买房,问其是否有什么方法时,中介工作人员表示,“电话里说话不太方便,见面再聊具体的方案吧”。
  中介称可规避审查
  几天后,记者以贷款者的身份如约来到这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国贸附近的贷款中介公司。
  尽管是周日,但公司里工作人员仍然不少。
  “消费贷款的类别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纯信用额度上限一般为30万元,30万元以上大额都需要抵押。”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中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是大数据时代,银行拥有强大的贷款资金监测系统,只要贷款者直接在房地产开发商的POS机上刷卡或将该行消费贷款银行卡直接参与交易,银行方面就可以监测到资金的违规流向,进而面临银行提前催收贷款的风险。
  “不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规避被银行监测到资金流向房地产的风险。一种是贷款人在申请贷款成功后将钱从贷款行卡里取出,直接与房地产公司进行现金交易。另一种是将钱从该贷款行转到自己名下的其他行银行卡上或者转到贷款人的非直系亲属的账户银行卡上后再进行购买住房刷卡交易。通过这两种方式,银行将无法监测资金流向。”中介工作人员说。
  中介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贷款额度超过30万元,银行要求贷款者必须提供资金流向证明时,有可以提供发票的中介机构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证明材料,规避贷款流向房地产和股市检查,但是要向中介机构交高额的手续费。
  怎么向银行证明消费材料的可信度?中介人员表示,中介机构与不同银行之间都有合作关系且具有良好的信用基础,贷款者只要有充足的申请贷款材料,中介机构会为客户匹配相应的贷款行,帮助客户申请贷款,最快一周之内便可以办理下来贷款。
  记者又追问中介机构和银行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合作关系,这名工作人员表示,类似问题无法回答。
  购房者面临还贷风险
  近年来,房地产中介在金融领域表现得比较活跃,对于个人消费贷款是否有所涉及?
  从上述贷款中介公司出来后,记者又就个人消费贷款走访了几家房地产中介机构。
  “目前我们主要办理二手房按揭贷款,对于个人消费贷款并未深入涉足。”几名地产中介人员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个人消费贷款对购房者而言也并不陌生。
  在杭州做服装生意的王先生,曾经从媒体上了解到消费贷款。
  2016年,王先生想在海南买套房子投资,但是由于钱都用在服装生意上,于是就到银行申请了消费贷款20万元。
  “大概半年之后,我收到银行的短信,说银行监测到我的贷款流向不正常,让我提前还款。但是我当时大部分钱都在生意上没有钱还,就到处问亲戚借钱还款。”王先生说。
  王先生还告诉记者,目前有些人因为使用消费贷款购买住房而被银行要求提前还款,但问题出现在房主买房后手头资金紧缺,而且又面临房屋限购政策和住房贷款紧缩的问题。如果限期内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则面临房子被司法拍卖的结果。部分人可能通过拆借高利贷来填补欠款。巨大隐患可想而知。
  法制网记者& 杜& 晓
  法制网实习生 刘小玉
作者:&&编辑:拾冠之&&银监会:将严查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_银行业内动态_银行_中金在线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银监会:将严查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
作者:张末东&&&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记者近日从银监会获悉,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严格管控各类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潮的指示精神,银监会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就加强消费信贷监管专门作出批示、部署,银监会各派出机构迅速行动,将消费信贷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加大违规行为问责力度。
  此前,随着房贷收紧,多地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情况增多,甚至出现消费贷变身&首付贷&的现象。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主要采取的监管方法有三种:一是开展风险排查。北京、广东、上海、广西、贵州等银监局迅速部署开展消费信贷资金流向排查,北京银监局要求重点关注&房抵贷&、借款人或其配偶短期内办理多笔业务、贷款发放后资金迅速回流、收入证明金额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等风险特征的贷款业务;广西银监局要求逐笔报告信用贷款超过50万元、抵押贷款超过100万元、信用卡分期付款超过30万元的资金用途情况。二是加强规范管理。福建、深圳、广西、江苏、内蒙古等省(区、市)出台多项监管政策,重申监管要求;广东银监局明确要求原则上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福建个别银行已将消费贷产品的自助提款额度由30万元降为20万元。三是加大监管问责。江苏、上海、福建、重庆等银监局针对消费贷款用于个人购房首付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督促整改落实,部分银行也对违规挪用资金做了收回处理。
  在9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审慎规制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风险防控,其中,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延伸阅读】
  消费贷资金挪入楼市遭严打 个别银行暂停批贷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监管部门已启动针对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等乱象的排查和打击。广东等地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月度监测机制,要求各商业银行自2017年10月起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监测信息。
  国庆长假之前,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曾表态,要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个别银行已暂停个人消费贷业务的批贷。另外,多家银行要求个人消费贷、信用卡现金贷款等存量客户补充资金消费凭证等,以进行再核查。
  监管频开罚单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之下,8月居民消费增速却呈现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广东、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银监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显然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对此,监管层要求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针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等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底数,做到胸中有数。银监会9月中下旬陆续公布的行政处罚中,由于个人贷款资金挪用被处罚的银行不在少数。如浙江银监局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分行作出罚款人民币6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外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挪用于购房&等;海南银监局对海口农村商业银行接连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发放个人贷款后未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管分析,对借款人违背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预计,个人消费贷等业务的结构与增速,将是监管部门接下来的核查重点。
  个别银行暂停批贷
  多位银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今年以来,在国企、地方融资平台等对公贷款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都将信贷资源转向了个人贷款、零售贷款等领域。尤其是针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高管等人群的对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现金贷款等成为各家银行比拼的焦点。
  &之前基本上提交资料以后,一周内贷款就会到账。现在不仅是消费利率上浮,批贷时间也拉长了。目前我们给到的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50%,30万以上只能走受托支付。&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北京地区一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贷对外宣称还在做,但基本暂停批贷,总行不给额度我们做不了。&该行此前个人信用贷产品一度可以授信到100万,但在监管部门相继下达严查消费贷款的要求后,总行立即收紧了各地分行的消费贷额度。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正在对存量和增量的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等进行再核查和调整:对已发放、未还清的贷款,要求补交消费证明材料(发票、发货单、转账凭证之类的),并进行贷后回访;对于再核查后发现疑点和问题的存量贷款,银行会立即进行收贷、罚息等。
  银行业人士坦言,要完全识别贷款人的真实意图或者完全掌控贷后资金流向,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贷款客户直接从自己的贷款账户中将资金转账、刷卡到某个开发商的账户,否则作为银行来说,很难识别。客户只要把资金取现了,这条资金链基本就断了。更不用说现在有专门帮贷款客户腾挪资金的中介公司,他们太熟悉银行的流程,规避手法也很多。&
  警惕居民部门高杠杆
  国庆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江西、海南、陕西等地银行业人士发现,尽管监管政策层层加码,但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仍旧不算冷清,反映了老百姓的旺盛需求。
  多地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的额度一般就是30万至50万元,这笔钱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买房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在许多二、三、四线城市就可以付一套甚至几套房子的首付。&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消费贷款异常增加现象,其中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四川、河北等地区月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款5月以来明显攀升。按照其估算的3700亿元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九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在上述地区。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近日称,这三年中国居民部门加了20万亿的杠杆,居民部门的总负债已达42万亿,居民负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90%。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二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需警惕短期消费信贷或成变相房贷所产生的风险。由于消费贷款与按揭贷款的性质有所不同,其利率与风险也相应大于按揭贷款,目前不少消费信贷是通过向用户提供现金贷款的形式投放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放大了未来可能的违约概率,由此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引起监管当局的足够重视。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指出,9月以来,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要求严查消费贷,接下来消费贷将是整治重点,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短期内流入资金减少。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我国居民部门杠杆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居民继续加杠杆的难度较大。
  肖远企此前强调,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的泡沫。
  深度解析&&&
  近期被严查的消费贷 是如何挂羊头卖狗肉
  消费贷带来了哪些问题?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违规流向房地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