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oss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

云计算是什么?【科普】-阿里云资讯网
云计算是什么?【科普】
发布时间: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上传用户:星-1986
云计算是什么
  老叟发现,即使是一些搞计算机的人,也不了解“云”是什么。于是,俺卖车之余就写了一篇科普:
  到底什么是云(云计算)
  有很多关于云的介绍。然而,大都是用比喻的形式来介绍云的属性。比较有名的比喻是餐馆、和电网。但是,云毕竟不是餐馆、或电网,如果只有这些比喻,仍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云。
  本文试图不用任何比喻,直接从普通的PC电脑入手,逐步递进,来介绍云的构成。你只需要具有初中文化,并对CPU、内存、硬盘等计算资源有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了。
  一、传统的电脑
  当你启动一台个人电脑(PC机)时,电脑所做的事,就是把硬盘上的操作系统(OS,本文以微软的Windows 8为例,但也可以是Unix、Linux等等)的一些基本的控制程序调入到电脑的内存中去。一旦这个过程完成,这台电脑就完全由Windows 控制了。你所谓的电脑,其实就是你在上面工作的Windows。
  对Windows而言,它所赖以运行的,只有电脑的处理器(CPU)、内存、和存储设备(硬盘)这三个要素(或者说三项资源)。电脑还有机箱,但那只是起着封装、固定、再加供电的作用;电脑还有主板,但那只是起着电脑内各主要部件通信连接的作用。当然,你可能还需要网络连接, 但那只是一项外在资源,不是Windows本身所必需的。作为PC机,你还需要键盘和显示器等外部设备来直接在机器上工作。如果是服务器,则不需要键盘和显示器,一切都可以是远程登录访问。
  所以,一台电脑实质上就是在CPU、内存、和硬盘上运行的Windows。当打开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你就会发现,CPU和内存大部分是闲置的。特别是CPU,其利用率通常不到10%。Windows在硬盘占有的空间一般就是几个GB。 也就是说,一个Windows独占了电脑的全部资源,而大部分资源又都是闲置的。
  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不让一个Windows单独控制一台机器,而是在一台机器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并且让它们同时地运行?
  有,最好的方案就是虚拟化 --
  二、虚拟化
  当安装一台电脑的时候,你不再是安装普通的Windows,而是安装一个资源调度程序,也叫“监控程序” (Hypervisor)。这个监控程序很小。取决于哪个厂家的产品,小的只有100多兆字节, 大的也只有几个G的字节。 监控程序安装完成之后,会得到一个工作界面,你通过这个界面设置一个网络连接(IP地址)。这个界面很简单,多数情况下你可以通过浏览器从别的机器上访问这个界面。
  前面说了,一个Windows机器,实质上就是一个由CPU、内存、和硬盘组成的一个组合体。通过监控程序的界面,你可以建立多个组合体。每个这种组合体,就是一台仿真的电脑。当监控程序创建一个仿真的电脑时,它实际上只是创建了两个文件:一个是关于这个组合体的配置信息(被分配了多少CPU、多大内存、多大的硬盘);另外一个文件,这个仿真电脑的“硬盘”,这个仿真的“硬盘”实际上就是一个封装的文件(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几个文件)。
  当你点击“开机”来启动这个仿真的电脑的时候,监控程序开始实际为它分配CPU和内存、并且启动它。当然,这“台”仿真的电脑在第一次启动的时候,是没有安装任何操作系统的“裸机”,那个封装的文件也是空的,这时你可以进行正常的系统安装(比如 安装Windows)。
  对Windows而言,它不知道真假,它反正能够得到所需要的CPU、内存、和硬盘就可以正常运行了,一切都和真的机器一样。对监控程序而言,这个 Windows不是直接和硬件打交道的,一切资源都需要监控程序来调度和分配,所以这“台”Windows机器(组合体)就是一台虚拟的机器,简称VM。
  这种通过监控程序把硬件的机器、同操作系统分开的过程,就是虚拟化。
  当监控程序创建一个VM时,它就给VM配置资源的大小,比如2个1GHz的CPU、2GB内存、和100GB硬盘。这样,这个VM(Windows)就以为自己拥有了双核的1GHz CPU、2GB内存、和100GB 硬盘。但这只是Windows所能使用资源的上限。Windows在实际运行中并不需要消耗那么多,监控程序只是给它按需分配实际消耗的资源,比如 0.1GHz CPU、0.5GB 内存、和20GB 硬盘。表现在实际的硬件消耗上,这20GB的存储量,就是实际硬盘上的那个20GB大小的封装文件。
  一台电脑,可以通过监控程序创建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VMs。比如,一台拥有16GB内存的PC机,你可以创建10个VMs,给每个VM分配4GB内存。看似总共分配出了40GB的内存,但PC机的实际内存只有16GB。
  通过虚拟化,一个单台的硬件机器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虚拟的机器(VMs);更重要的是,虽然一个虚拟的Windows的系统盘(C盘)上有成千上万个系统文件,但它表现在硬件的存储设备(硬盘)上,只是一个或几个打包的大文件。当你把这一个或几个大文件移到别的地方,整个VM就移走了。
  三、配载调配和平衡
  如果虚拟化的不只是一台机器,而是A、B两台,并且两台机器都共享一个大的存储设备(硬盘阵列、或硬盘库),那会怎样?
  前面说了,一个VM就是一个(或几个)大文件。如果这个大文件放在共享的存储设备上,A、B两台机器上的监控程序都能看到这个VM。那么,这个VM既可以在A机器上运行、也可以在B机器上运行。所谓在哪台机器上运行,就是通过那台机器上的监控程序,把Windows 启动到其分配的虚拟内存就是了。
  假设VM1到VM10 等10个VMs在A上运行,VM11到VM20 等10个VMs在B上运行。现在要对A进行关机维护,那么它上面的10个VMs就可以在线移动到B上,而且所有10个Windows都保持不间断,用户根本意识不到变化,因为所移动的东西,只不过是内存中的数据而已。
  这个移动不是由A、或B指挥的,而是由装在另外一个C机器上的专门的数据中心管理软件指挥的。
  这个数据中心管理服务器C, 可以监控A和B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资源紧张,它可以自动触发在线迁移,把一个或多个VM移到对方的机器上运行。当然,这里需要一个事先设定的阈值标准。
  如果是创建新的VM, C可以自动决定把新的VM放在哪台机器上。
  这里只是假设A、B两台机器。实际上,C可以管理几十、几百、上千台机器。共享的存储设备也不止一套,可以是多套(VMs也可以在不同的存储设备间移动,只是移动的时间较长而已)。
  C通过各机器上的监控程序,间接管理所有的资源。
  至此,云的雏形出现了,但还不是云。因为,所有的这些管理和控制,都还是数据中心自己的职责。用户还无法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主管理。
  四、云的最后形成
  数据中心服务器C可以不止一个,可以有多个。它们创建和管理的一些VMs也许可以供外界的用户访问(比如网站),但用户无法直接管理VMs,更无法管理C提供的服务、或资源。
  1. 资源池:
  现在,再加一个更上层的服务器D -- 由它来管理一个或多个C!这个D,就是云服务器了:
  C把各自管理的资源提交给D,比如,一个或几个C总共向D提供了5000GHz CPU、3TB 内存、3PB 存储空间。D再把所有资源组成一个大池子,叫做“资源池”。
  这个池子的大小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当C控制的资源增加了、升级了,C可以动态向这个池子贡献资源,这个庞大的资源池也就随之增长得更大。
  2. 二次虚拟:
  为了便于分配和管理,D把庞大的资源池划分成多个子集(小组),这每个子集就相当一个虚拟的数据中心(或叫“计算中心”)。
  D再从各个“计算中心”里提取计算资源,创建一个个用户环境。每个用户环境就相当于一个“机房”,这个“机房”包括CPU、内存、存储等资源。
  D同时还给用户提供登陆访问的接口。用户通常用浏览器来登录这个接口。
  作为用户,当你用浏览器连接到D提供的访问界面,就可以建立一个账户,并且输入你的信用卡号。这时,云服务器D就可以根据你的要求,提供所需要的“机房”。
  这个“机房”的大小,完全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比如可以包括50GHz CPU、100GB 内存、和2TB 硬盘。这些“机房”的资源,都是由云服务器D从它的那些虚拟的“计算中心”里抓给你的。
  通过层层抽象和虚拟,在每个“机房”里,你看不到、也不用去关心每个计算资源实际来自哪里。
  3. 用户的自主管理:
  当你作为用户拥有了一个“机房”,你就可以随意干你所需要的的事:
  建立多台虚拟的机器(VMs)。云商在你的机房里已经提供了很多现成的VM模板,有各种Windows、有各种Linux、等等,你可以随意拷贝过来、定制自己的配置、启动,就可以了。当然,你也可以自己从初始安装。
  4. 连接到网络:
  在本文开头提到, 网络也是计算资源。在谈及单个VM的时候可以暂不谈网络,但是在连接VM的时候就需要了。云在给你提供一个“机房”的时候,它已经就按需求给你提供了虚拟的交换机、路由器、IP地址池等等。这些网络资源,同样也是由数据中心服务器C提供给云服务器D的;C则是从所管理的各个监控程序得到;各监控程序管理着实际的硬件网卡。
  从用户的角度,各个“机房”是完全独立的,彼此是不可见的。你在自己的“机房”里干任何事都干扰不了别人的“机房”,别的“机房”也干扰不了你。
  这就是云。下面还要介绍一些分类。
  这里再回溯一下这个云“机房”的来源:
  “机房”&-- 云服务器D管理的虚拟的“计算中心”&-- 数据中心服务器C提供给D的资源池 &-- C 动态管理A、B两台(或多台)机器所连接的计算资源 &-- A、B两台(或多台)电脑通过监控程序的虚拟化 &-- PC机
  在实际配置中,PC机一般为企业级的服务器所取代,比如联想的System X 服务器。但这些服务器和PC机没有本质区别,性能和可靠性不同而已。
  五、云的种类
  这里描述的云的建立过程和结构,只是一种比较普通和容易理解的形式。由于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的不同,各家云的实现方式和结构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一些基本的概念是相同的,其共同的核心要点包括:
  一定要有资源池。把分散的计算资源集中到大的资源池里,以方便统一管理和分配。例如前面讲的D所管理的资源池。
  按需分配、自助服务。用户实际消耗多少资源,就被分配多少资源;用户对自己得到的资源能够自助管理。例如前面讲的“机房”。
  灵活的资源变化。随便撤掉一台硬件的电脑,其上面的信息和活动会自动转移到别处去;随便增加一台电脑,其资源会随时添加到资源池里去。所有这些增减,用户根本意识不到。例如前面讲的“配载调配和平衡”。
  一定要有记账系统。用户消耗了多少资源,如何给这些资源计费,系统有详尽的信息采集和报告,以便对用户收费(即使是免费,也得有详细的记账)。例如前面提到用户输入信用卡,就是以记账为前提。
  在组建云的技术上,说到底,就是用软件产品(如前面提到的C和D,并通过监控程序)来管理、组织、和分配经过抽象或虚拟的硬件计算资源。除了个别企业用自己的技术建设、和服务外,现在常见的云技术提供者主要有:VMware、微软、Citrix、和OpenStack等。前两者是完全的商业产品;Citrix公司在监控程序上采用的是开源的XOpenStack则完全是开源免费的,它的监控程序主要采用开源的KVM和Xen,也可以是其它的开源软件。
  按照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云可以分为三类:
  私有云:建一个云,如果只是为了单位(企业或机构)自己使用,就是私有云。就前面提到的“机房”而言,每个“机房”只是为本单位的不同部门、或不同用途而设立的。
  公众云:如果云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客户,就是公众云。前面提到的“机房”可以是任何社会上的企业、单位、或个人。Amazon公司的AWS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公众云。其它公众云提供商还有Google、Salesforce、苹果的iCloud等等。
  混合云:如果一个云,既是为单位自己使用,也对外开放资源服务,就是混合云。有时,把两个或多个私有云的联合,也叫混合云。
  按照服务的模式,云又分为如下几类: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作为一个用户,如果得到了前面的“机房”,那你就拥有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你可以安装多个服务器,你可以配置自己的网络。由于这个基础设施完全是云所提供的服务,所以叫“基础设施即服务”。
  平台即服务(PaaS):你不一定需要“机房”里的所有服务,比如说你只需要“机房”里的一个服务器作为公司软件开发的平台,那么,你得到的这个平台也是以服务的形式出现的。
  软件即服务(SaaS):你甚至都不需要管理一整个服务器,你不关心什么服务器、也不关心服务器是怎么工作的,你只需要一种软件的功能。比如,你只想管理公司的客户信息(CRM),你就从云商那里得到完备的CRM软件功能。所以,软件也是服务。
  其它(XaaS):很多人使用iCloud,实际上就用iTunes在“机房”里开了一个用户帐号,这个账号给你提供5GB的免费存储空间,如果还需要更大一点,你就需要输入信用卡号了。这是“存储即服务”。你还可以把PC机放在云上(当然,你需要有一个小盒子能连到云上,这个小盒子还能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这就是“桌面即服务”。“桌面即服务”有另外一个时髦的叫法,即“云桌面”。。。总之,都是XaaS,你可以试着把X 换成任何东西。
  你只要理解了前面说的“机房”,就可以理解它能提供的各式的服务(XaaS),大到综合性的基础设施,小到单一的云存储,你就不怕别人说一个什么时髦的新服务,都只不过是“机房”里的不同服务花样而已!
  六、云的诱惑
  试想,有了云上的“机房”,你如果是中小企业的IT部经理或CIO,你还会在建设机房上操心供电、空调、消防、设备故障等等琐事吗?你还会去调研购买何种服务器设备吗?你只需要一个帐号、一个信用卡,你就可以在云上“机房”里随意创建任何服务器,喜欢就启动,不喜欢就删除。你可以安装所需要的操作系统、配置任何数据库。你甚至不需要为员工购置PC电脑,有“云桌面”就可以了。
  英国政府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迅速建起了统一的“政府云”(简称“G云”),目的是把国家各个政府部门的IT系统都逐步转移到G云上去。自2012年正式启用之日起,政府各个部门一律禁止购买硬件的服务器,所有新增内容都必须是从G云上创建。
  不管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如果想避开云,看来是很困难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多少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zixun-group@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网站结构是SEO的基础,要搭建利于 SEO的网站结构需要了解搜索引擎(百度)的SEO规则,这里需要讨论哪种布局对搜索引擎最友好,也可以看成搜索引擎喜欢那些布局,搜索引擎制定有哪些规则。   代码优化   ① flash, asp, html各如何优化   全站flash 的站要针对网站头部进行进一步优 化,Flash 代码只需在代码外设置内页入口   asp 代码会被搜索引擎收录但是收录效...
下个星期一开始就要接手一个新的网站,整个公司就我一个人做SEO,公司网站是同城送餐网,也是我上一篇文章说到的那个公司,老板主动加我QQ,聊了1个多小时,让我过去帮忙,工资开的不低,我就想去试试。SEO就我一个,我肯定是要负责整个网站的运营了,要为提高网站的流量、排名、转化率制定个计划,下面我就说说我自己对网站的整改和计划。   网络营销和推广方法在上篇《送餐网站推广营销方案的设定》已经说过了...
相信很多医疗网站,都有过策划专题的经验。而且,随着现在医疗网站的发展来说,一个有吸引力的专题对于网站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医疗网站来说,专题内容策划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医疗网站专题策划需要做哪些方面?针对我做过的专题,来与大家交流下。   第一,医疗网站专题策划的主题。   网络新闻专题适合于表现各种重大新闻题材,那么,对于医疗网站来说,会以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是高搜索量词做一个专题。下面,...
 12月4日消息,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地方与行业网站峰会将于-5日在杭州海外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3000多名来自互联网各界的从业人士、站长、媒体与嘉宾参加了本次盛会,admin5站长网作为大会合作媒体参与了全程报道,以下是化龙巷总经理钱钰的演讲内容。&   大家好,在这里首先感谢大会的主办方阿里集团和PHPWIND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和分享...
现在准备做网站大体上有两种犹豫,一种是做一个大而全的网站犹豫,另一个是选择不好细分的行业网站犹豫,不过大部分的草根站长都把目标选择在小而细的行业型的网站,具体要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那就要看草根站长个人的兴趣爱好了,最好是自己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的,这样才能够把这个小儿细的行业网站做到专业和极致!才能够体现出网站的差异化!   那么什么是网站细分呢?简单的说就是对目标访问群体进行具体的定位,做好这一...
 其实做这个网站的初衷也就是一群有点小抱负的几个80后,聚集在一起每个人都小激动了一把,想把自己现在做的二手房做强做大,才决定成立合肥房产网,虽然开始只是兴趣使然,但直到现在大家目标都很明确,要做就坚持做到最大最强。当时大家也没管对手有多么强大,自己能否击败他们,或许就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的自信,才让我们一路走来。好像扯远了,言归正传,现在我就总结下我们的门户网站在运营时所积累一...
若您要投稿、删除文章请联系邮箱:zixun-group@,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
售前咨询热线
服务与支持
账号与支持
关注阿里云
International您现在的位置:
总共44002条微博动态微博:
查看: 33239|回复: 3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0:50签到天数: 414 天[LV.9]以坛为家II
现在都喜欢炒作“云”的概念。企业有企业“云”,跨国服务商有跨越全世界的“云”,所以小范围来说,自己家里也应该有个“家庭云”“云”是什么概念?说白了就是服务器,保持着联网状态的服务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需要,只要能联网,登录服务器,并从上面获取所需的信息——这就算是“云”的利用。什么人需要“家庭云”?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自己的家庭云,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并不放心把所有信息都保存在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或者你不愿意支付每月十美金的“托管费用”,你就应该考虑组建自己的家庭云。组建“家庭云”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一个“家庭云”应该是家里的一部服务器,并能够从外部(互联网)接入并下载上面的信息。所以,要组建“家庭云”,你必须拥有这些东西:1. 一台配置一般的旧电脑(不用很好,尤其显卡部分,但内存要求比较高)2.一个足够稳定的路由器,要能够设置端口映射等3.一个合理的“云”平台(即操作系统)服务器硬件选择:以我自己的为例,除了硬盘部分,我的服务器都是由旧电脑零件拼凑而成(不过由于是公司淘汰给我的,所以不算太落后)。CPU为Intel 四核Q9300,内存为8GB (2 x 4GB)DDR2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那么高配置,如果读过之前我写的有关Windows Home Server的文章,你会发现奔3的配置用那个系统也就绰绰有余了。但我这里要求的更高一些,所以8GB内存是必需的。至于硬盘大小,我新旧硬盘加起来总共达到了6块(还有3块没用上),总容量达到了6TB(使用了RAID 1做安全保护,所以实际容量只有3TB)为什么要那么多?因为有了服务器后,我的工作电脑已基本不需要硬盘空间。80GB装个系统,足够用了。“云”平台的选择:也就是操作系统。喜欢用Linux的高手自然没话说,不过我的“云”是以Home Server 2011为中心的,所以我基本围绕着微软的产品(而且我很喜欢Server 2012)由于服务器配置不算差,所以我认为在跑Home Server 2011以外,应该还有余地做一些其他事情,譬如运行一个SQL服务器,挂一个VPN和DNS等。在这样一种假设下,我选择了Windows的Hyper-V作为服务器基本平台。也就是说,我打算利用Hyper-V,运行多个服务器系统,而每一个系统,只做相对独立的任务。当然,在一个操作系统下晚上上面所有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是当下虚拟技术当道的时代推崇的做法。为什么?一、同一操作系统下处理多个任务,容易产生冲突。二、一旦系统损坏,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项功能。三、便于管理。最后,我的”云“布局基本定为:1. 主服务器:Windows Server 2012 with Hyper-V2. 第一虚拟服务器:Windows Home Server 20113. 第二虚拟服务器:Windows Server (都可以,不过我用了2012)4. 第三虚拟服务器:Linux(测试用)首先,是主机系统的安装——Windows Server 2012安装和其他操作系统没有太多区别,省略了……安装完成后,需要更改服务器名称,开启远程管理,以及安装系统更新等……
791.png (64.81 KB, 下载次数: 6)
08:59 上传
我给服务器命名为HyperV-Host,远程管理和远程桌面都开启。完成上面一步后就可以直接添加“role and features”——这一步,只需要勾选Hyper-V,其他相关组件,系统会自动安装,勾选完使用默认设置完成安装,并重启服务器就好。第一次配置Hyper-V,会要求选择网卡作为Virtual Switch的“依附卡”。这里情况如下:1. 如果服务器上只有一个网卡,那么这是唯一选择,不用管,选择好直接下一步。单网卡和双网卡在家庭服务器中没有太大区别。2.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卡,随便选择一个作为安装Virtual Switch的专用卡。从此,这张网卡将负责链接所有虚拟服务器,而没有被选择作为Virtual Switch的网卡,则将成为服务器主机自己的专用网卡(当然,两张网卡都要接网线,太具体的概念和技术说明这里不作介绍)完成后,重启,完工……Hyper-V就算安装完成了。打开服务器上的Hyper-V Manager进行虚拟机的安装和配置。注意:主机上千万不要再安装其他多余的东西,因为主机就是负责运行虚拟机的,需要其他功能,在虚拟服务器上面实现。下面是我的服务器的一些截图:
792.png (41.32 KB, 下载次数: 2)
08:59 上传
每一个虚拟机的配置和安装我就不一一介绍,使用过虚拟机的朋友应该不难理解。这里我只重点介绍两个东西:1.动态内存分配。2.虚拟硬盘配置(尤其是针对Home Server的)。1. 动态内存分配在设置每一部虚拟服务器时,配置内存的界面下可以勾选是否使用动态内存分配(默认不使用)。这一技术的好处是,我们可以用1GB内存来启动Windows Server 2012虚拟机,而在其运行过程中,如果内存不够,或太多,虚拟机将根据实际情况自动更改内存大小(看截图)
793.png (3.56 KB, 下载次数: 2)
08:59 上传
前面是动态分配的内存,后面是正在使用的内存。如果系统需要更多内存,这两个数字都会自动增加。
794.png (27.47 KB, 下载次数: 2)
08:59 上传
这是这台虚拟机的内存设置。记得加亮处要勾选上。另外说一下,我实际给该系统分配的为2GB内存,但前一张图显示系统自动调整为1GB了。2.虚拟硬盘配置生成新的虚拟硬盘,实际上就是创建一个虚拟硬盘文件。考虑到我已经使用RAID 1组合来保护数据,因此Home Server中保存的资料,我实际上没有必要再多做一次备份。再退一步说,即使我需要将Home Server中的文件备份和转移,有了“虚拟硬盘”,我只需将相对应的文件复制一份就可以了(如同复制了硬盘)……
795.png (23.24 KB, 下载次数: 3)
08:59 上传
上图最下面的两个文件就分别是我的Home Server中的文件存储盘和终端电脑备份盘(在系统中分别对应E盘和F盘,见下图)。
796.png (85.57 KB, 下载次数: 3)
08:59 上传
考虑到我不需要像过去使用Home Server那样,对所有重要文件再进行一次备份,所以每一个硬盘只给了500G空间。
科帮网-享受科技、热爱生活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社区立场无关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享有帖子相关版权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JAVA爱好者①群:
JAVA爱好者②群: JAVA爱好者③ :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0:50签到天数: 414 天[LV.9]以坛为家II
Windows Home Server 2011简称WHS2011,这个系统本身从安装到配置都没有什么困难的,毕竟,这是一款面向普通家庭用户的产品(很可惜,现在停止后续版本开发了,新版本由Windows Server 2012 Essentials替代,不过目前版本寿命延续到2025年)。看过我以前写的有关第一版Windows Home Server安装和使用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这款产品主要功能就在于备份家里的电脑,并统一管理这些数据。WHS2011在这一方面没有改变,还是一个家庭数据备份中心。但改进在于:1.引入了盘符的概念,和普通Windows一样,可以选择保存在C盘、D盘或是E盘等等……2.增加了File History……这可是巨大有用的功能啊。譬如我正在编辑一个文件,我保存并覆盖掉了旧文件,但后悔了……有了这个功能,我可以选择恢复到过去的版本(即没覆盖前的)。第一版的WHS没有这个(反正我是没发现)3.可选择备份次数(一日多次备份)。印象中,第一版的WHS只能是一天一次……
871.png (120.54 KB, 下载次数: 5)
09:00 上传
WHS2011和旧版没有太大区别,同样通过Dashboard进行设置,同样支持安装add-ins。这里只特别说明一下:开启File History,右键点击硬盘符,选择属性,然后勾选Enable Shadow Copies就可以了,见图:
872.png (36.31 KB, 下载次数: 2)
09:00 上传
另外,WHS2011的Remote Web Access(远程网页登入)功能我弄了好久……这主要是路由器端口映射,以及防火墙阻隔的问题。每个人的路由器不同,所以设置也不尽相同。参看我之前的文章进行设置,重点就是要把80和443两个TCP端口指向WHS2011的IP就可以了(路由自带防火墙最好关闭)。该功能打开后是这样的(我自定义了Logo和背景图):
873.png (392.32 KB, 下载次数: 5)
09:00 上传
手机上面也可以登录,会自动调整为移动版本……不过这个功能我已经不太用得到了,因为下一篇会介绍VPN的接入,有了VPN,我可以直接通过另外一个应用访问服务器上面的共享内容。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0:50签到天数: 414 天[LV.9]以坛为家II
VPN是组建家庭云所必需的。有了VPN,手机可以轻松的连入家里网络,也可以彻底摒弃FTP这种不太安全的文件传输方式(后面介绍远程备份时需要用到VPN)早前介绍过用Home Server来搭建VPN,但这管理起来多少不太方便。WHS2011上面的帐号都是家庭成员,而VPN帐号有的是共享朋友同事使用。所以,使用一个独立的服务器管理独立的账户群,这是比较明智的。本着体验Server 2012的心情,决定采用这一系统来设置VPN的接入。事实上,这一过程与以往操作并无不同,只是一些细节之处更换了名称。所以,简单一些,我只截图,不多说了。
471.png (68.32 KB, 下载次数: 5)
09:01 上传
勾选Remote Access的时候会自动勾选Web Server (IIS)
472.png (130.36 KB, 下载次数: 6)
09:01 上传
完成功能添加后会要求进行配置,选择Deploy VPN only(最下面一个)
473.png (202.34 KB, 下载次数: 2)
09:01 上传
完成上面这步以后就打开Routing and Remote Access进行IP配置
474.png (125.29 KB, 下载次数: 3)
09:01 上传
475.png (95.29 KB, 下载次数: 3)
09:01 上传
476.png (36.97 KB, 下载次数: 3)
09:01 上传
说明一下:IP必须符合路由分配的范围。譬如你的范围是192.168.1.50 - 192.168.1.100,你在上面的分配就不可以超出这一范围,如果是192.168.1.49,接入到网内的VPN账户可能就无法上网。VPN接入端创建完成,然后就是创建帐号,并开启远程连接:
477.png (79.96 KB, 下载次数: 5)
09:01 上传
注意:最下面加亮的Assign Static IP Addresses不是必须的。不勾选,该账户就会自动分配IP,勾选以后可以固定其IP地址(前一步中设定的那个范围)。
478.png (133.61 KB, 下载次数: 6)
09:01 上传
这是手机通过LTE网络连接VPN,再直接访问WHS服务器内容的截图(终极目的,如果速度够快,流量允许,直接播放电影也是可以的……)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0:50签到天数: 414 天[LV.9]以坛为家II
光是让自己的“云”只与自己的世界连接,这有点不够,要把别人的云和自己的云连起来,那才是连接了这个世界……Google Drive、微软SkyDrive、老牌Box.net……这些都是云储存领域大名鼎鼎的产品。用过的朋友就会知道,安装一个客户端,储存在指定文件夹下的文件就会自动与服务器的云端进行同步……只是这么玩,太逊了……家里如果有三台电脑,你是打算给三台电脑都装上Google Drive、SkyDrive等等等等的客户端吗?如果其中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月没开机了,你是打算开机以后等着它完成一个月内容的同步以后,再开始使用吗??太逊了……有了自己的云,你让自己的云跟谷歌的云、微软的云进行同步就可以了。每次,无论你打开家中任何一台电脑,你只需要访问服务器共享的文件夹,就一定能获得已经同步好的文件……其实,在服务器上安装Google Drive和SkyDrive并不是问题,与在Windows 7上安装一模一样。但这里问题的关键是——要利用Windows自带的“计划任务”(task scheduler)让以上两款云客户端程序自动在不登录的情况下于系统后台运行。操作如下:打开“计划任务”——&创建新任务(不是那个基础任务)——&给任务取一个名字,然后选择“无论是否登录都开始运行”,兼容“Win7和Server 2008 R2系统”
791.png (36.59 KB, 下载次数: 3)
09:03 上传
792.png (24.75 KB, 下载次数: 3)
09:03 上传
793.png (33.92 KB, 下载次数: 3)
09:03 上传
795.png (26.81 KB, 下载次数: 3)
09:03 上传
这里说一下,Google Drive的路径如上图所示,SkyDrive的路径在%AppDate%LocalMicrosoftSkyDrive下。找不到直接打开相应快捷方式的属性就能查看。
794.png (34.66 KB, 下载次数: 3)
09:03 上传
为每一个应用程序设置一个开机就自动启动的计划任务后,重启电脑就立即生效了。当然,WHS用户需要通过Dashboard将Google Drive和SkyDrive的文件夹共享(基本操作不需要截图了吧……)
站长推荐 /1
2017年科帮网用户已达3万之多,为广大JAVA爱好者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帮助。
当然社区也面临诸多问题,论坛的管理,维护,项目更新,特别是13年建站以来服务器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云的dns是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