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不良会导致缺失会导致风控成本攀升吗?

互联网+国家战略智库
? ? ? ? ? ?
当前位置: &
& 机构跑步进入消费金融 三大掣肘成待解魔咒
机构跑步进入消费金融 三大掣肘成待解魔咒
&&日10:3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继宜人贷和信而富后,趣店将赴美再度刷屏。作为消费金融尤其是消费金融的典型代表,趣店进军海外资本市场似乎指明行业前景一片光明。  与此同时,国内第二大分期金融公司佰仟金融却面临着哈尔滨银行&断粮&的压力,同样的问题也正困扰着其它同行。近期,激增的消费贷却被查违规流入楼市,消费金融所面临的&资产荒&同样令人担忧。此外,风控不足导致的压力也成为行业不愿提及的痛点。  一面是美好的未来,一面是焦灼的现状,如何突破瓶颈成为行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消费金融处于增量市场三大主体跻身其中  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显示,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6年,消费信贷与GDP的比值突破30%,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消费金融的发展得益于刺激消费背景下政策的扶持,在与金融相结合后,消费金融的发展更为迅猛。&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2009年,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发展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此后,消费金融走向正轨。截止2017年8月底,已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3家。  此外,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于2013年起步,以分期乐、趣分期为代表的创业型公司直接服务目标用户定位为个人消费者,为其提供信任借贷的分期付款服务。此后,推出了&白条&,推出的&分期购&以及&花呗&等。  曹磊向央广网记者介绍,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形成了三大玩家:一是商业银行;二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三是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消费金融服务主体拥有不同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其中第三类又可分为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依靠电商平台搭建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其它企业,如趣店。  从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占比不足20%,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这一比例通常在50%以上。其中,在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中,住房、汽车类信贷占到了80%。因此,消费金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消费金融在还是快速增长的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存量市场。&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副会长邓建鹏指出。  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寻各路资金&开源节流&  面对着一片蓝海,消费金融公司本可以大有作为,但资金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风控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空间来自于贷款服务收益与成本的差额。对消费金融行业而言,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尽相同,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成本的高低。  根据TalkingData发布的显示,在资金端成本上,目前银行系平均成本为5%左右,其他公司平台成本5%&12%。具体而言,将资金来源进行分类:银行即吸收公众存款的成本为1.75%左右,股东资金的成本在2&4.5%,发行金融债券的成本在3&5%,同业拆借的成本在2.5&5%,ABS的成本在3&8%,机构资金的成本在5&10%,P2P理财资金的成本在6&15%。  为降低资金成本,当前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都在积极寻求银行借贷、获取互联网小贷牌照、或通过发行ABS等方式以&开源节流&。  以趣店为例,成立于2014年的趣店,早期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为P2P。随着业务的发展,趣店逐渐减少了P2P资金的比例。2016年,趣店来自P2P资金的交易额度为80.9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3.7%;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趣店来自P2P资金的交易额度为2.75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3%。在2017年4月,趣店已经完全停止了与P2P平台的资金合作。  目前,趣店的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及合作机构资金。其中,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网络小贷公司及与其他信托公司合作成立信托。  当然,寻求降低资金成本的不止趣店一家。近日被媒体爆出面临哈尔滨银行&断粮&压力的佰仟金融,其辽宁分公司宣布解散,也证明了当前降低资金端成本的迫切性。  在过去的三年多以来,哈尔滨银行和佰仟金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佰仟金融与哈尔滨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发生变化,哈尔滨银行对佰仟金融的支持力度将出现大幅下降。哈尔滨银行上半年财报显示,消费贷款余额增幅仅为14.7%,相比2016年同期58.2%的增幅大幅减小。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资金端来源比较有限,通过P2P、自有资金是不够的,而从银行获取资金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也比较困难。&曹磊告诉央广网记者。  压力不容小觑征信缺失下风控成本攀升  除资金成本外,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运营成本以及风险成本的压力也不容小觑。其中,运营成本主要为营销推广、人员、系统建设、征信接入和逾期催收成本。在初期投入加大后,后期形成规模效应,但催收成本却持续上升。  另一方面,伴随着行业规模及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大量资质较差的用户的涌入,消费金融整体行业的风控成本也会不断攀升。根据Talking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成本在3&7%,且有长期上升趋势。  &目前行业的主要压力来自风控方面,由于征信体系尚不健全,消费者缺乏对于信用贷款偿还的责任意识和违约的法律风险意识。&邓建鹏向央广网记者指出。  与各项成本相对应的是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端的收益:虽然行业贷款利率平均为14%&18%,但在叠加产品、逾期手续费及服务佣金收入后,收益水平可提升至30%以上。  &一些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非常高,只能通过提高手续费、咨询费以及利率的方式来覆盖坏账。所以说,风控面临的问题十分严重。&邓建鹏强调说。  &很多消费金融公司仓促&上马&,没有积累足够的用户画像,风控模型也十分有限。没有历史数据沉淀,后期会遇到很多问题。&曹磊表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薄弱,最终也导致了野蛮催收等现象的出现。  激增消费贷流入楼市折射优良资产&荒&  根据Wind数据显示,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同比多增7137亿,并已远超去年全年8305亿的水平。  然而,这一组光鲜数据背后却存在违规流向。激增的消费贷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以至于紧急责令银行业排查个人消费贷的真实去向。近期、、、等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先后发文,提示辖内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的大幅增长,存在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显示,2017年3月份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预计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流向楼市。  曹磊指出,消费贷以往主要集中在电商购物、医疗美容、和旅游休闲四大领域。近期,消费贷流入楼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优良&资产荒&的表现。&从过去几年的行情来看,楼市属于优良资产。消费金融把楼市作为硬通货,是行业资产荒的表现之一。&邓建鹏也表示。  无论是来自资金端成本的压力,还是来自于消费端风控的压力,以及伴随着大量资质较差的用户涌入所导致的优良资产荒的困境,消费金融&负重前行&。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现金贷业务的快速崛起,现金贷与消费金融的客户群日益重叠;相比&简单粗暴&的现金贷而言,消费金融运营成本高且利息不高,做分期业务不如直接放贷。虽然此言论过激,但也无不反映了目前行业并没有表面数据看上那么光鲜亮丽,消费金融道阻且长。(来源:中国广播网;文/王明月)
&&&&9月19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全文下载:)。报告发布了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及各细分领域发展现状等,包括:B2B电商、零售电商、生活服务电商、跨境电商等。涉及的主要电商平台包括:1)B2B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上海钢联、焦点科技、生意宝、环球市场、金泉网、金银岛等。2)零售电商平台: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国美在线、1号店、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聚美优品等。3)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饿了么、携程、去哪儿、猫眼电影、百度外卖、艺龙、驴妈妈、淘票票、飞猪、摩拜单车、易到用车、同程旅游、蚂蜂窝、途牛旅游、艺龙旅行、穷游网、百合网、洗衣邦、滴滴出行等。4)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eBay、全球速卖通、敦煌网、Wish、大龙网、跨境通、小笨鸟、价之链、通拓科技、傲基电商、有棵树、兰亭集势、洋码头、天猫国际、宝贝格子、苏宁海外购、聚美优品、京东全球购、亚马逊海外购、1号店全球进口、国美海外购、蜜芽、宝宝树、美囤妈妈等。
【】【】【】【】【】
「关键字」
& &(1)凡本中心注明“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或带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 ,其版权均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中心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违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
& &(2)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中心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中心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中心不承担责任。
& &(4)凡本中心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关于本中心发布的用户投诉稿件,信息均由用户通过本中心投诉通道提供,本中心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内容真实性有误,请与本中心联系,本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中心内容者,本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中心联系的请发送相关内容至邮箱:)&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
  10月17日消息,据知情人爆料,美丽说9月中旬开始遣散内部员工,至10月中旬遣散人员全部离岗。对此美丽联合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业务整合属正常流动。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解,自2016年1月,美丽说与蘑菇街正式...
生态型企业:
行业热点:
曝光专区: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人士,请联系:
行业/频道:
产品/服务:
数据/研究:
导航/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风控催收每年成本上千万 现金贷会被自己“杀死”?征信:把握风控的关键
发布日期: 16:12:01  《金融博览财富》  
[字号   ]
  东汇征信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由信贷征信起步。随着信贷规模的迅速增长,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共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为主、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格局。
  但相对充满生机的市场,高速增长的消费规模已经凸显征信体系的不足。首先,我国征信体系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央行的征信中心,并未覆盖到全部人口。据统计,截至2015年9 月,央行征信系统共收录了8.7 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为3.7 亿人,可形成个人征信报告、得出个人信用评分的有2.75 亿人。也就是说全国约74%的人在央行征信系统里没有信贷记录,约80% 的人无法形成个人征信报告。
  其次,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来源以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为主,并没有征集多维度的个人信用信息,如网购、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等。因此,为了满足规模不断扩张、品种日益丰富的消费信贷对信用信息的需求,我国征信体系亟需完善。
  最后,央行征信系统并不对所有企业开放。国家批准的消费金融公司有能力连接央行征信系统,但还有很多民间公司没有能力连接央行征信系统。而线下自行完成信用调查工作,不仅会提高贷款成本,同时加大了风控难度。这已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风控瓶颈。风控做不好,坏账率就高,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生存危机。
  风控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欺诈。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很多公司不能连接央行征信的空白区,通过信用透支来骗取金钱,导致某些人在有些平台借钱逾期后,又跑到另外一个平台去借钱,进而给平台造成资金损失。
  再加上消费金融大多是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目标客户多为征信信息缺失人群,服务人群信用资质整体较差,风险系数相对来说也较高,对企业的风控能力自然有较高要求。只有把握好消费者的信用,才能控制企业的不良率,大幅降低个人信用消费所带来的坏账、逾期不还等风险。
  作为央行征信系统的补充,东汇征信推出的一款集众多金融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东信宝,可以有效提高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对央行征信系统形成了有效补充。它以互联网多维度业务模式为基础,为个人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开放透明的自我征信查询、风险控制、风险预警、身份核查、法律援助、催欠、大数据等多样化服务,促进信用交易和信用体系建设的蓬勃发展。
  到目前为止,东汇征信的信用管理业务已覆盖20个省份,涵盖国内大多数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汽车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国内大型P2P公司等共计三万五千家用户单位,并全部实现数据联网和信息共享,为企业风险降低近70%以上。计划年内完成5万家以上企业用户单位信息共享。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金融未来的增长速度、覆盖范围、融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银行征信数据的共享机制和民间征信机构、征信业务的发展程度。
  欢迎关注东汇征信有限公司公众号:DHZX-CMS,交流心得。声明:东汇征信有限公司分享的相关新闻、干货、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帖推荐:秒批车贷背后:征信系统缺失 金融风险陡增|征信|汽车金融|车贷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参会报名:由新浪财经主办的银行业年度盛典“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定于8月24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敬请期待。[]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 翼
  “提供一张身份证就行,一个星期不到信用卡就能办下来,之后不久就能放款。”近日,上海的季小姐通过银行办理两年免息贷款的方式购置了一辆上汽大众途观L,车贷办理流程的迅速与便捷令她十分惊喜。
  事实上,车贷审批本应要求严格,但如今24小时、12小时、2小时,甚至30分钟就通过审核,比拼审批速度已成为汽车金融参与者的竞争筹码。
  德勤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将达50%,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然而,在行业呈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过度追求放贷速度使一证贷(一张身份证就可办理贷款)等现象较普遍,这背后存在的风险与隐患也逐渐暴露。
  “新车贷款问题较少,二手车贷款乱象较多,甚至有骗车骗贷等情况出现。”一家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信用体系没打通前,如风控没做到位,他们的创新业务就存在风险。
  二手车金融领域问题多
  随着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除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外,互联网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参与车贷业务。
  “银行还是主流,现在各大银行可通过央行征信系统查到个人的信用情况,2天左右就可审批通过车贷申请。”一家合资品牌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通过银行贷款是最稳健的做法,适合个人征信情况良好的消费者,但资质稍差的,4S店会推荐他们经过厂商的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贷款,这需要抵押他的车辆,防止风险发生;若还达不到这两种方式的条件,就只能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他们的要求更低。
  相比银行审批速度慢、首付较高等特点,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借助零首付、快审批(当日完成交车)、一证贷等异军突起。
  由于当前新车贷款业务主要被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牢牢掌控,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尚难动摇前两者的地位,所以后者为扩大业务,已将更多目光放在二手车金融和融资租赁市场上。但这些领域目前出现的问题较多,如虚假宣传、虚假零首付、手续费捆绑等。
  上述咨询公司负责人指出,由于二手车是一车一况,没有统一标准,所以这类平台需提高对定价和风控水平的要求。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当前二手车市场还出现了汽车抵押贷款(车抵贷)服务,只要有车,在办理一系列简单抵押车辆手续后,不需交易就可通过多家二手车贷款机构获取贷款。
  一位汽车金融从业人士表示,“融资租赁公司放款门槛低,其主要任务就是放款和催收,可见其中风险较大。”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亟待完善
  业内有分析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征信体系尚不十分完善,而互联网金融平台整体风控较弱。
  “贷前利用央行征信系统、自身大数据系统进行风控审核,贷中检测管理,以及出现违约后的线下追车,这些都是考验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能力的重要因素。”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平台方来说,风控是重中之重,如果坏账率高,又没有能力兜底,问题就会很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9月末,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8.7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3.7亿人。“现在,我国的白户(没有过信用卡和其他借贷记录的用户)有4亿人左右,央行征信系统并不能全方位覆盖,企业降低风险须寻求多维度征信体系,但有些大数据的应用还处完善阶段,骗贷就是利用了此漏洞。”上述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人士表示,针对此问题,只能通过线下风控来遏制,比如最传统的家访。
  上述咨询公司负责人称,“互联网金融平台良莠不齐,风控做得好的坏账率仅百分之零点几,而差的高达百分之几。”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关于美国或出现汽车次贷危机的观点屡见报端。那么,国内市场是否会有类似风险?
  对此,上述汽车金融从业人士认为,汽车贷款整体风险管控较严,加上传统渠道征信手段较完善,国内出现此情况可能性很小;不过,二手车和融资租赁领域的风险则需警惕。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现金贷良性发展前,需解决这三大风控痛点
14:51:05 来源: 零壹财经  
4月14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市开展“现金贷”业务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是摸清“现金贷”风险底数。即此前媒体持续曝光的利率极高、风控缺失而坏账率极高、高额罚金和暴力催收三大问题。
4月14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市开展“现金贷”业务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是摸清“现金贷”风险底数。即此前媒体持续曝光的利率极高、风控缺失而坏账率极高、高额罚金和暴力催收三大问题。&现金贷行业因风控缺失造成的乱象逐渐在改善,被轻视的现金代风控或将成为现金贷合规化的“最终幻想”。&现金贷风控重要吗?&随现金贷平台爆发式增长而出现的乱象令众多行业人员唏嘘不已,一位从业者称,“抛开风控玩现金贷,就是耍流氓”。由于现金贷本身具有贷款期限极短(多在7-30天左右)、借贷人需求急的特殊性,加上现金贷用户资信较差(与银行信贷用户相比),现金贷风控就显得至关重要。&据网贷行业内部人士称:现阶段的现金贷行业乱象丛生,很多平台完全没有风控也不在乎坏账。它们以规模化、高利率来覆盖坏账,只要平台的利率定价比坏账高,就能盈利。如果某平台的坏账率是50%,那么将借贷利率定到55%,然后通过规模化放贷,只要定价能覆盖坏账和成本就能达到盈利。&4月14日印发《通知》的“补充说明”部分,对现金贷平台乱象进行了揭露,称当前部分平台采取日息、月息等概念吸引借款人,而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造成部分借款人负债累增。&事实上,为了覆盖超高的坏账率,某些企业依靠降低放贷门槛,提高贷款利率,最终走向低门槛放贷、高利率填补的恶性循环中。&此种状况实质上是将信用较低借贷者的风险定价平摊到了平台的每个借贷者身上,是一种不公平的风险分摊方式,所以只有通过有效的风控措施,现金贷平台管理者才能将可预见的风险事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现金贷企业才能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上。&征信数据缺失下的风控四种基本方法&风控即风险控制。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风控在现金贷行业领域内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风控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而对于现金贷平台普遍适用的则是前两个:风险规避和损失控制。&现金贷平台的风险规避主要表现在贷前的用户征信。如北京网贷协会秘书长郭大刚所说:“在中国当前缺乏征信服务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现金贷业务无法确定资金使用场景,无法解决多头负债带来的过度借贷问题,缺乏建立在大数据基础设施上的反欺诈核心能力。”所以对现金贷来说,用户个人征信如同命门。&据笔者了解,现金贷用户基本游离于央行征信服务系统之外,所以目前现金贷平台的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主要以用户的金融数据、消费数据和社交数据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来自于专业的垂直细分领域的征信公司。现金贷平台根据数据评定标准,将数据分为不同等级,对用户进行信用等级匹配,形成所谓的贷款门槛。&现金贷风控三大痛点&就现金贷风控而言,不可忽视的是其现阶段存在的三大痛点。&一、风控征信信息匮乏。对现金贷、网贷平台来说,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门槛极高,尚不具备硬性条件。而规模化的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各自封闭,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使用模式。蚂蚁金服下的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测试阶段),它们依据不同的选项和标准对用户进行信用评定,所以征信信息的获取也成为本身无征信系统现金贷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二、多头借贷类恶意骗贷组织化。以征信闭塞为前提,现金贷平台无法掌握借款人真实身份和相关借贷信息,直接导致借贷动机不纯者多头借贷,且滋生有组织的经营性骗贷、盗号贷款现象。这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某些现金贷平台利率畸高。&三、损失控制。现金贷的损失控制则主要表现在贷后的逾期追回。笔者了解到,不同的现金贷平台因其贷款额度不同,对逾期追回的原则也有所不同。&某现金贷平台CEO对笔者称,在数额上,其平台逾期款项大于10000元且贷款本身利润大于催收成本,即利润可覆盖成本时平台才会进行线下催收,10000元以内则以电话催收为主。在期限上,逾期两个月以内平台以自有部门催收为主,逾期两个月以上则多为外包催收。一般情况下,逾期十天内追回概率较大,而超过十天追回的可能性极低。&所以对于平均坏账率达10%的现金贷平台来说,其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不仅需要监管规范,还需要平台建立有效的风控模型,合理获客,以规避高坏账率风险。&风控会漂白现金贷暴利污名吗?&现金贷利率乃行业一直以来颇受诟病的关键点,风控能否漂白现金贷暴利污名还得从利率讲起。&现金贷平台放贷的费用主要有两个:手续费和贷款利率。手续费即服务费,一般按放款金额比例来定,贷款利率则根据贷款者信用进行风险定价。一般情况下,服务费和利率占比能覆盖经营成本和坏账损失之和企业就能盈利。&借贷风险定价即根据借贷者的需要程度、借贷期限、个人信用来进行风险定价。一般来说,借贷期限越长、信用越差的情况下风险定价越高,反之同理。&而现金贷用户群体的信用级别较低、市场贷款需求高,因此某些现金贷风险定价要远高于银行。如果抹去这些前提条件,一味将现金贷利率与银行利率相提并论有失偏颇。&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现金贷是一个风险很大行业,风控的提升可以降低平台审贷成本、提高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借款人利率。另一方面,现金贷现在利率过高的原因之一是需求旺盛、供给平台少,供不应求产生了供需不平衡,所以即使零风控企业也能做到覆盖坏账且盈利。第三个方面是现金贷平台本身利率定价没有监管制约,即使风控工作到位,行业缺乏专业、细分的管控机构和行为法则,且市场供需不平衡,会导致行业内部畸形竞争。&现金贷行业若要将利率降下来,摆脱暴利污名,亟待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结语&毫无疑问,风控是现金贷相关法规确立前的命门。这个命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那些想在互金热潮退去前大捞一把的无良机构,亦使得存活的具有技术、数据优势的现金贷平台拥有了合规前行的动力。&结合金融科技构建的金融监管模型、创立严谨的风控系统,现金贷平台的诸多疑难杂症终将走向有法可解的良性发展轨道。
本文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 (责任编辑:)
服务电话:010- 服务信箱: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征信不良会导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