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成都重庆不重视成渝城市群城市群是中国的中心城市群!往三角内部大力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
& 房产新闻 & 正文
成都重庆西安争将西三角 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日09:53  
三地正在争取将“西三角”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四川省社科院专家提出,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城市群将有望在我国西部形成一个全新的西三角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第四极。目前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已经上升到了政府层面,成都、重庆、西安三地正在争取将“西三角”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西三角经济圈的蓝图,对成都经济发展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记者为此专访了《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副组长、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世庆。“西三角”直指第四增长极2008年,刘世庆等专家就曾提出“西三角”概念,认为在成渝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西安、关中为中心的城市群和经济区也在迅速成长,在西部腹地核心区域发展中,重庆-成都-西安,一个“西部高科技金三角”正在崛起。当时的概念是“西部高科技金三角”,而目前,“西三角”的概念更富创意,与长三角、珠三角相对应。城市群理论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区域发展的新战略。西三角经济区城市群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而诞生,刘世庆认为,重庆、成都、西安三大中心城市可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扩大辐射力。“西三角经济圈”的全称是“西部川陕渝金三角”,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GDP总额1.5万亿元,占全国的6.3%,占整个西部的33%。“西三角经济圈”将中国西部较具潜力和实力的三大城市整合了起来,突破秦岭屏障,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便于联合起来进行经济的整合和提升,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发展的“第四极”,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成都将领跑电子、商业和科研当前在重庆、成都和西安的发展战略中,重庆是全国重要重工业基地和西南最大的商业中心,以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和冶金为三大支柱产业,此外有电子信息、金融和商贸等重要产业;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金融、科技和商贸中心,以航空、机电、冶金、化学、轻纺为支柱产业,此外还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酒业、中药业等;西安是西北最大的中心城市,以能源、机械、电子、纺织、航空航天、食品、烟草、医药和化工等为产业支柱。“对成都来说,成都及周边城市群的电子、商业和科研有明显优势,应该大力发展。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城市圈,航空航天、能源、资源、科研都很强;重庆城市群的装备、制造、机械业很强大。三大城市群联手,将极大推动三省市乃至中国西部发展。”刘世庆说。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6:08:59)
( 06:32:00)
( 10:56:23)
( 07:41:41)
( 14:19:03)
讨厌的肉泡眼为什么总是形影不离,怎么才能除掉恶灵般它们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很好地注意养生……[]
让宝宝多接触阳光对维生素D 的合成有很大的好处,能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变快,更能防止因维生素……[]
道家的宗旨是把握人生,争取竞其天年,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为试验,寻求、探索能够使人长寿的方法……[]
当甲状腺功能偏离正常的时候,也就无法分泌适量的荷尔蒙来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了,从而导致人体缺乏精力……[]
到底你需要谈多少次恋爱才结婚呢?你对婚姻的期望值有多高?凭直觉来做一下这些题吧……[]
助你抚平恼人肉泡眼最佳宝宝补钙时间
[0][0][0][0][0][0][0][0][0][0]
更多行业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成渝城市圈、武汉城市圈、郑州西安城市群,三者发展前景你更看好哪个? - 知乎668被浏览242861分享邀请回答69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37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4 个回答被折叠()一、发展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的战略大局
西部大开发涉及陕、甘、宁、青、新、渝、川、黔、滇、藏及蒙、桂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其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以上。从西部目前的发展程度和我国的实际国力出发,在这么大的面积上搞开发,不应当全面开花,也不能齐步走。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对陕西来说,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发展关中城市群,努力发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这是陕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大局所在。
对西部大开发来说,上述几条重要交通干线,最重要的是亚欧大陆桥。与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不同,大陆桥有东西两个口岸,既可向东出海,又可向西通过陆路走向中亚、西亚、东欧、西欧。长江黄金水道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在西部不足1/3;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性不如长江,它们的带动面都有限。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主要分布在西部,从陕西的潼关到新疆的阿拉山口占了整个大陆桥(中国段)的3/4以上。而且和其并行的还有一条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它不仅连着陕西、甘肃、新疆,而且通过西包线连接着内蒙,通过西康线、襄渝线等,连接着重庆、贵州、广西,通过宝成线、成昆线连接着四川、云南,通过宝中线连接着宁夏,通过青藏线连接着青海、西藏。也就是说,亚欧大陆桥及其支桥覆盖了整个西北以至西部。
大陆桥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不同。长江经济带有龙头上海,大陆桥经济带没有龙头,其东方桥头堡苏北的连云港与长江三角洲上的上海不能相比,难以起到龙头作用。但大陆桥经济带有心脏。西安是大陆桥(中国段)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其工业基础、商贸设施、金融机构、科技力量、大专院校、交通通信、旅游条件和国际知名度等综合实力是沿桥城市中最强的,西安又处在我国大地原点附近,居大陆桥(中国段)中心和我国东西结合部,已形成“米”字形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通信网,最有条件成为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大陆桥经济带最发达的地段,地处我国西部的最东端,是东部进入西部的主要门户。既有沟通东西部的主要通道亚欧大陆桥,又有连接东北、华北至西南的铁路及高速公路,还有连接华东、华中至西北的铁路及高速公路,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或桥头堡,可借助亚欧大陆桥及其支桥向西北以至西部辐射。
发挥陕西的这一区位优势,关键要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心脏,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主体。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可以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使陕西走在西部的前列。沿海开放时,广东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发展了以深圳为窗口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使其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领头雁,从而带动广东经济迅速崛起。沿江发展时,沪、苏、浙立足自己的区位优势,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带动三省市经济跃上新台阶。西部大开发,陕西应当利用关中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使其率先发展,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热点地区,带动全省以至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
鉴于关中地区的重要区位和较强的科技实力,国家科技部批准在陕西建立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这在西部是惟一的,其意义相当于沿海开放时国家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时国家在上海建立浦东新区一样,对西部大开发和陕西大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关中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三个省级开发区及诸多产业园,但这些开发区及产业园还只是一些点,从开发区到开发带就是要从点发展到面,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星火产业覆盖整个关中地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线两带”战略实际上反映了这一变化。要使“一线两带”发展起来,仅靠几个开发区和产业园是不够的,必须靠城市来带动。城市是科技、教育、金融、商贸、信息、服务和制造业的聚集地,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辐射力。只有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使其成为与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那样对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型工业化具有强劲支撑能力的著名城市群,“一线两带”战略才能实现,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才能象沿海开放时的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时的浦东新区那样,带动西部大开发高起点发展,使陕西经济实现跨越。
省十次党代会确立了把我省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所谓西部经济强省,就是在总量指标上和人均指标上都位居西部前列。而决定陕西位次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关中地区聚集了全省80%的科技力量,73%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些主要集中在各个城市中。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人均指标比农村高得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关中是陕西的城市密集区,只有关中城市经济发展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陕西经济才能有更快的发展。也就是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不但决定着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陕南陕北及全省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大调整,“入世”以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关中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有利于吸收国际资本和东部资金,成为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加速陕西的工业化进程,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NextPage]
二、发展关中城市群首先要组建大西安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西安是大陆桥经济带和我省“一线两带”的心脏。西安的心脏地位表现在六大心上,即: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中国东西部的贸易中心、内陆地区的交通通信中心、中西部地区的科教中心、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西安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六大城市之一,是西部惟一入选的城市。现在它已经是西北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鉴于其区位优势、科技实力、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还可以乘西部大开发之风,发展成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
现在西安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与重庆、成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以起到西部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的作用。西安的人均指标并不算低。2001年,西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61元,重庆为5648元,成都为14629元,低于成都,但高于重庆。2001年,西安人均工业总产值6946元,重庆为3463元,成都为6939元,比重庆、成都都高。但经济总量却大大低于重庆、成都。2001年西安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34亿元,而重庆为1750亿元,成都为1492亿元。原因是重庆有3098万人,是合并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直辖市;成都有1020万人,是合并了温江地区的大成都。而西安仅有695万人,只是一个小兄弟。一个“大字”,使重庆、成都树起了一个强势形象,在吸引外资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抵消了西安的区位优势和科技优势。国家在规划外资银行进入西部城市的步聚时,把西安排在重庆、成都甚至昆明之后,成为“第三梯队”。这样下去西安怎么能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呢?
西安要担负起西部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的重任,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在经济实力上赶上重庆、成都才行。但在目前的格局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发展人家也会发展,即使你发展得比人家快些,但要赶上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了,到那时机遇就完全丧失了。为此,我们需要借鉴企业集团和大重庆、大成都的发展思路。企业靠自身积累可以发展,但比较慢。如果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实现超常规发展。城市也可以实行重组。西安如果单靠自身的发展,也许永远赶不上大重庆、大成都。但如果与咸阳实行优化组合,将咸阳市区、兴平、泾阳、三原划归西安,组建大西安,按2000年数据,西安人口可达910万,虽比不上重庆的3091万,但与成都的1013万人相接近;非农人口可达353万,虽比不上重庆的661万,但接近并超过成都的350万。由于合并到西安的咸阳市区、兴平、泾阳、三原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县,大西安的人均指标会赶上或超过重庆、成都。特别是西安的产业结构优于重庆、成都,科教实力和区位优势比两市强,加上有"一线两带"做支撑,大西安的发展前景会超过重庆、成都,作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将是指日可待的。
西安、咸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本来是同一地域的同一城市,丰京、镐京、咸阳、长安、西安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咸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报材料与西安基本相同。1966~1971年,咸阳市区曾归西安管辖。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咸阳市区已连成一体。“2002年中国西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提出的大西安发展规划得到了国内外与会专家的肯定。因为咸阳与宝鸡不同,咸阳离西安太近,受西安制约,很难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中心城市。咸阳至今没有形成大的商业中心就是例证。咸阳人购买大宗和高档商品要到西安,而随着交通的便捷,这一过程还会进一步加强。咸阳与西安合并是大势所趋。只有合并,才能统一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西安作为西部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由于西安、咸阳两市的产业结构相同,合并后会使电子信息、医药保健、纺织、机械、食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从而加强西安的经济地位。为保留历史文化名城咸阳的名称不至消失,可将秦都、渭城两区中的一个更名为咸阳区。
兴平市的工业主要是国防工业,兴平划归西安管理,有利于增强西安的国防科技特色。咸阳和兴平划归西安后,渭河将变成西安的市内河,这样有利于渭河的治理。泾阳是我国的大地原点所在地,又是西安的蔬菜副食供应地,划归西安,可使西安名正言顺地成为我国的中心地,也有利于泾阳经济的发展。三原是西安的北大门,是西安进入渭北及更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既有通向渭北中部和陕北的公路、铁路,又有通向渭北东部和华北的铁路、公路,还有通向渭北西部及宁夏的211国道,划归西安是理所当然的事。
&&& 咸阳市区、兴平、泾阳、三原划归西安后,使西安的腹地由东南向西北扩展,一个以市区为中心的完整的大西安都市圈就基本形成了。所谓都市圈或大都市区是指一个中心城市及其辐射延伸区。都市圈化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美国的大都市区达331个,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适应这种趋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它是都市圈的雏形,为中国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行政保障,可使中国的都市圈化进程比当年的美国更快、更有序地发展,并避免美国等国家都市圈内市、县自治或相互独立导致的不协调现象。市管县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都市圈化道路。
目前,西安、咸阳一体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大西安都市圈已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止步。现在有人主张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条件下建立"西安-咸阳都市圈",想以此来代替大西安都市区。这种折中办法解决了不了问题,只能延误战机,丧失机遇。因为一个都市圈只能有一个中心城市,如果有两个中心城市,那就不是一个都市圈,而是两个都市圈。在一个大都市圈内如果有两个中心城市,必然出现矛盾和不协调现象,从而降低都市区的管理效率。如果不改变行政区划,西安、咸阳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大都市圈。而事实上西安、咸阳经济上还是各自独立的,西安的经济实力并未增强,与重庆、成都比仍然是小兄弟,其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仍然较弱,不可能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上世纪80~90年代,湖南长(沙)株(州)(湘)潭都市圈一度炒得很热,但最终未能形成气候,这个案例值得研究。在中国,只有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实行城市重组,才能壮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历史上湖北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组成大武汉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改革开放后,上海由浦西发展到浦东,天津在滨海建立新区,南京由江南发展到江北。而广东将花都、番禺与广州合并,组成大广州,加强了广州在珠江三角洲一度被深圳动摇了的中心城市地位。浙江将萧山、余杭与杭州合并,组建大杭州,使新杭州的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南京,成为长江三角洲上的第二大城市。海南将琼山市与海口市合并,使海口市区面积扩大10倍。西安、咸阳只有组成一个超大城市,才能建成大西安,从而才有可能与重庆、成都抗衡,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NextPage]
三、发展关中城市群其次要布局好地级市
要使西安能与重庆、成都抗衡,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除组建大西安,还需要发展关中城市群。一个大的中心城市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必须有众多的城市作支撑,发达的腹地作依托,才可能发展起来。上海和南通同处在长江口,港口条件差不多,近代以来,上海发展成国际大都市,而南通却没有,原因是:上海处在长江南岸,有富庶的苏南平原和杭嘉湖平原作依托,有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支撑,而南通地处欠发达的苏北,既无丰富的经济资源可供聚集,又无密集的城市市场拉动发展。要使大西安发展起来,必须有密集的关中城市群相配合,使大西安与关中城市群之间产生互动效应,既使大西安能带动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又使关中城市群成为大西安发展的支撑力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使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产生群体效应。只有这样,大西安才能真正与大重庆、大成都抗衡,带领陕西早日成为西部经济强省。
我国东部和西部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化道路应有所不同。东部得改革开放之先,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很大,已进入工业化阶段。形成了农村推动城市,中小城市包围大城市的态势,城市化率远高于西部,大中小城市已全面发展。西部由于地处内陆,封闭保守,农村经济落后,经济、技术、人才、信息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市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对来说,城市比农村发展快,大中城市比小城市发展快。因此,西部只有采取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加快城市化的进程,而不能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行了市管县体制。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因而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市管县体制。陕西由于经济欠发达,城市化落后,直至进入新世纪,才在全省实现了市管县体制。然而这只是形式上的实现,只是将地区改名为市而已。由于多数地级市城市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所管县比较多,属于小马拉大车,很不匹配,和原来的地区差不多,难以起到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关中地区,这种现象仍比较严重。目前,陕西城市化进程还处在完善和强化市带县体制阶段,还需从“市管县”发展到“市带县”,重点发展地级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而不是小城市或县级市。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关中地区来说,应根据发展的需要,尽快增加地级市的数量,率先完善和强化市带县体制,使关中城市群迅速发展起来。要根据城市的区域定位和经济实力,调整地级市的行政区划,使其所带县的数量与城市的区域定位和经济实力相匹配,使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布局更加合理。
西安西部的杨凌是国家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农高会是”与北京“科博会”、上海“工博会、”深圳“高交会”并列的我国四大高新技术窗口展会。但由于没有城市作依托,缺少金融、商贸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支撑,人气不旺,对外来投资者吸引力不大,举办大规模农业会展的条件也不完全具备。杨凌作为中国的农科城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为此,建议将咸阳西部的武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及宝鸡东部的扶风、眉县划归杨凌管辖,成立杨凌市,设杨陵、武功两区。杨凌示范区小环境特殊,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实际上是个“实验区”,难以起到示范推广作用。而上述各县覆盖了秦岭北麓、关中灌区、渭北旱塬等各种类型区,设立杨凌市有利于发挥杨凌示范区的作用。另外,乾县、扶风、眉县有国家级旅游景点乾陵、法门寺、太白山,将这三县划归杨凌有利于杨凌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对外开放。按照常规,目前杨凌还不具备设市条件,但考虑到杨凌是国家惟一的高新农业示范区和中国的农科城,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应积极争取特事特办,仍由部省共建,把杨凌建成现代化的农科型中心城市。
关中西部的宝鸡是陕西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国家规划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仅次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的第四城。它位于陇海线、宝成线、宝中线的交汇点上,是亚欧大陆桥和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又处于陕、甘、川、宁毗邻地区和西安、兰州、成都、银川四大省会城市的中心,这里需要一个跨省区的中心城市。宝鸡的交通条件和工业基础使其最有条件发展成为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因此,应尽快完成宝鸡县撤县设区工作,使宝鸡市区向东推进,实现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宝鸡市区扩大以后,应当向青岛那样,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作用,发展成新型的工业化中心城市,并作为关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担负起“一线两带”向西辐射的前沿重任。
西安东部的渭南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形成象宝鸡、咸阳那样的工业基础,其经济实力难以带动目前辖区快速发展。因此,建议将渭南的辖区缩小,只管华县、蒲城、白水、澄城等县,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使所带县数量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真正实现市带县体制。这样有利于渭南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早日发展成关中东部的中心城市。
关中东部的华阴是奇险天下的国家级旅游景点西岳华山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分布着黄工集团、西北二合成、秦岭电厂等诸多大中型企业,是同蒲线、陇海线的交汇点,连接着晋南、豫西,其区位优于渭南。建议把潼关、大荔划归华阴,将华阴市升格为地级市,并更名为华山市。陕西旅游缺乏自然景观,华山是我省最能拿得出手的自然景观。成立华山市有利于发挥华山品牌的作用,挖掘潼关、大荔旅游资源,并联合晋南、豫西地区,以华山为龙头,把关中东部的旅游业做强做大。要尽快提升华阴的战略地位,使新成立的华山市成为陕、晋、豫接壤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和我省真正的东大门,使关中东部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把“一线两带”战略向东推进。
西安北部的铜川曾是我省第二个省辖市。由于煤炭资源地位下降,水泥等产业污染环境,国有企业比重过大,行政辖区范围过小,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铜川地处关中和陕北的过渡地带,210国道、西黄高速穿境而过,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其东西有我省规划的公路大环线,东接108国道和二(连浩特)河(口)高速,西接211国道和银(川)武(汉)高速,使铜川成为渭北的交通枢纽。渭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带,是陕西的果业基地、第二粮仓、煤炭电力和水泥建材工业基地,但渭北没有中心城市。建议将富平、黄陵、淳化、旬邑划归铜川,组建大铜川。1959~1961年富平曾并入铜川,交通及经济与铜川联系较多。黄陵、洛川旅游、煤炭、果业的渭北特色胜于陕北,对其经济的吸引力主要在南而不在北。淳化、旬邑由于泾河阻隔,与杨凌的交通、经济联系不如铜川。组建大铜川有利于铜川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煤炭、建材工业,带动渭北经济的发展。铜川应以新区建设为契机,由矿业城市向现代化渭北中心城市发展,为我国和世界开创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渭北东部的韩城是我省通向华北的门户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煤炭电力工业基础较好。建议将南面的合阳、北面的宜川、东面的黄龙划归韩城,成立地级市,使韩城成为渭北东部秦晋接壤区的中心城市。这样有利于整合黄河旅游资源,将壶口瀑布、黄河三门(孟门、石门、龙门)、洽川湿地连成一线,与司马迁祠、党家村、黄龙生态等组成一个大的旅游景区,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在黄河旅游上展开与山西的竞争和合作。
&& &渭北西部的彬县及长武、旬邑有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待银(川)武(汉)高速和西(安)平(凉)铁路修通,大规模资源开发开始,在彬县会形成一座新的城市。将来可将长武、旬邑、永寿划归彬县,设立彬州市。这样,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格局就基本形成。其中,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宝鸡、杨凌、渭南、华山的关中城市带构成第一阶梯,以铜川为中心,包括韩城、彬州的渭北城市带构成第二阶梯,形成由关中经渭北向陕北推进的态势。[NextPage]
四、发展关中城市群局部要服从大局
&&& 陕西在经济上是一个较弱的省,要成为西部经济强省,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常规办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必然落后。西部经济强省是一个动态概念。这些年陕西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保持第4位,但重庆利用直辖市的优势和建设长江上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陕西,有取代陕西坐上西部第4把交椅,使陕西的位次降到第5位之势。面对这种严峻形势,陕西必须下大决心,以超人的胆略,大手笔果断组建大西安,加快发展关中城市群。这是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突破口,是实施“一线两带”战略的关键。
组建特大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经过市管县第一次城市发展浪潮之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又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掀起了城市化的新浪潮。西部的四川组建了大成都,东部的广东、浙江、海南组建了大广州、大杭州、大海口。西部的四川由10个地级市、4个地区、3个自治州发展到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增加了8个地级市,其中净增加4个。广东由9个地级市、3个地区发展到21个地级市,增加了12个地级市,其中净增9个,成为全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真正实现了市带县。江苏为了改变苏北落后于苏南的状况,减少了市带县的数量,将苏北的地级市由6个增加到8个。山东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将具有战略地位的威海、日照及莱芜提升为地级市。辽宁将沿海城市葫芦岛从锦州分离出来,独立建设地级市。调整行政区划,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对上述省份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陕西省至今没有大的动作。
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是关乎我省“一线两带”战略实施,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全局的大问题。现在沿海发达省份和西部经济强省四川都在与时俱进,纷纷调整行政区划,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发展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正在实现新的跨越,而陕西西部的经济地位却在下降。形势逼人,时不我待,陕西必须当即立断,尽快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使“一线两带战”略取得决定性突破。优柔寡断、求稳怕乱,会坐失良机,贻误国家在陕西布局“一线两带的”战机,拖西部大开发的后腿。
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关键要调整行政区划。这必然会引起原有行政区划布局利益的变动,从而产生一定的阻力。但只要以大局为重,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做到局部服从全局,阻力就会化解。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改革初期,由于经济关系变动,一部分人不适应而有意见,但改革成功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使人人都得到了实惠,从而消除了阻力。行政区划调整也是一种改革,它使所带县的数量与中心城市的区域定位和经济实力相适应,会使中心城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市县经济协调发展,最终会使各个局部都受益的。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事关全局。只要“一线两带”突破了,陕西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了,大家都会早日过上小康日子。
调整行政区划,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阻力不在广大人民群众,而在少数领导干部。他们不是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考虑人民群众小康目标的实现。而是从官位子出发,考虑影响政绩的局部利益和手中权力大小的变动。发展关中城市群,会增加地级市的数量,形成更多的区域经济中心,为领导干部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从而减少干部阻力,赢得多方支持。
地级市增多了,党政机构会增加,领导干部的位子和财政开支也会增多,从而会增加国家审批的难度。为防止公务员数量膨胀,减轻开办费压力,必须在调整行政区划的同时调整各地市公务员的编制,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力争使公务员总数没有大的突破。要趁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进行一次体制改革,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提高政府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使关中城市群的政府成为新型政府的样板,带领关中地区率先奔向现代化。
至于县级市,由于不涉及行政区划的调整,只要经济实力强,城镇人口多,达到设市标准,或区位重要,特色显著,有发展前景,就可考虑设市。如大西安的户县、蓝田、三原,宝鸡的岐山、凤翔、陇县,新杨凌的乾县、礼泉、彬县,新渭南的蒲城、华县、澄城,新华阴(华山)的大荔,大铜川的富平、黄陵、洛川,新韩城的宜川(壶口),都可列入设市计划,分步骤实施。这样,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就更完善了。
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超常的魄力才能决断。它不仅关乎陕西跨越式发展的大局,更关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局。江总书记同志到西安发动西部大开发,又在西安总结西部大开发,希望陕西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依托亚欧大陆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国家采取重大战略措施,在陕西布局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建设是上述战略的突破口。事在人为,只要我们站在国家战略大局的高度去推动此事,就一定会获得批准,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李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平原城市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