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怎么入账会躺在银行“睡大觉”呢?

恩施市:决不让扶贫项目资金“睡大觉”_中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纪律检查委员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监察局
当前位置:&&&&
恩施市:决不让扶贫项目资金“睡大觉”
&在&生产发展一批&项目中,相关部门在2016年项目申报过程中工作不力,导致大量整合资金未安排到具体项目。目前通过整改,大部分资金已经拨付到位&&&日前,恩施市纪委对省审计厅审计发现恩施市扶贫资金结存较大问题线索进行了全面梳理,要求相关单位全面整改。
据了解,省审计厅通过审计发现,恩施市2017年扶贫资金结存金额较大,未及时发挥使用效益。对此,恩施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要求恩施市纪委严格按照省纪委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交办工作相关要求,及时部署,迅速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该市纪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抽调12人组建5个工作专班,对涉及扶贫资金闲置问题的项目,按照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部门、问题线索三类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和清查。将工作任务明确到天,及时梳理汇总,追根溯源查问题,责任到人督整改。截至8月上旬,该市扶贫领域闲置资金已有41%拨付到位,各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该市将进一步加强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办)扶贫项目建设的督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不在帐上&睡大觉&,确保全市脱贫目标如期完成。针对此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市纪委将依纪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追责问责。
责任编辑:甘娜
Copyright & 2018 www.eslz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中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纪律检查委员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监察委员会 所有
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电话: 传真: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施州大道497号
技术支持:扶贫资金“睡大觉”,绝非浪费那么简单
扶贫资金不仅寄托着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活的希望,更承载着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不仅增加了资金的占用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耽误了发展的机遇和扶贫战略的推进。影响不可谓不大,损失不可谓不多。
近日,审计署发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对于此前已经发现的扶贫资金被浪费或者闲置的问题,公告表示,在此次审计的涉及1077个单位、1633个项目的2036.54亿元中央资金中,433.47万元扶贫资金被违规套取或用于与扶贫任务无关的支出,9706.82万元扶贫资金闲置未及时发挥效益。
400多万元扶贫资金被套取,9700多万元扶贫资金闲置,这两组数据反映出当前扶贫项目资金在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关扶贫资金被套取或违规使用的问题因其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大一直很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相关领域的监管,加大对了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现象是,扶贫资金闲置的问题开始凸显。就在今年6月底,审计署向全国人大报告了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据通报,扶贫资金重点抽查了17个省份的40个县。抽查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至2016年3月底有8.43亿元(占17%)闲置超过1年,其中2.6亿元闲置超过2年,最长逾15年;17个县的29个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或未达预期效果,形成损失浪费2706.11万元。
与被套取或违规使用相比,扶贫资金被闲置,看似钱还在那里,性质并不严重。但事实上,扶贫资金的闲置,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相关工作的停滞。扶贫资金不仅寄托着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活的希望,更承载着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不仅增加了资金的占用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耽误了发展的机遇和扶贫战略的推进。影响不可谓不大,损失不可谓不多。
那么,为何会出现大量扶贫资金被闲置?尤其有些地区最长逾期达到15年之久。可见这不仅仅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效率出了问题,更折射出了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和监管机制的缺位。
首先,缺乏科学决策。有些地方在申请项目资金时往往异常踊跃,不搞科学规划、一味贪多求大,但是资金到位后却发现要么和基层实际不符难以实施,要么配套资金过多难以承受,导致项目无法落地;其次,使用规定的制约。按照现行的资金分配使用规定,“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虽然中央也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但在实践中基层往往难以突破这些规定进行有效整合,造成“不能作为”。还有些地方出于怕影响专项考核、业绩等不敢整合,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和效益的发挥;再者,问责机制缺位。当前对于扶贫资金闲置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导致有些部门在推进扶贫工作中,一旦遇到阻滞或者困难,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任由资金闲置也不想办法解决;此外,地方财政配套困难、扶贫对象确定不够精准等现实难题也抑制了地方扶贫的主动性,导致资金闲置等问题。
应当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但是总体上而言,我国的扶贫资金绝对没有多到用不完、可以任由其多年毫无作为“睡大觉”的程度。尤其是在距离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在一些地方贫困程度还很深、扶贫资金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如何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好用足,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个效率问题,也是公平问题,更是一个政治要求。
时间不等人,当前我们应着重从一些长期被闲置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入手,该收回的收回,该解决的解决,既要清旧账,也要防新账,一笔笔厘清,一笔笔落实。关键是要看看其背后有哪些扶贫群众的诉求是长期悬而未决的,必须尽快予以回应。
从长远发展来看,要解决好扶贫资金闲置的问题,须对症下药,从事先、事中、事后、事外多方着力。首先在源头要把好审批关,坚持科学立项、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申请资金与项目要求要匹配。有关部门对于基层申报的扶贫项目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审核;其次是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对已批复执行的项目和预算,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执行,对于项目执行中存在的困难要予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再者,要做好事后问责,对于一些无故长期大量闲置扶贫资金的项目和有关责任人必须进行问责,决不能再出现类似15年资金闲置的现象,对于一些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可以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嘉奖奖励;此外,还要加大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推进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整合力度,避免“资”出多门,“撒胡椒面”问题,降低或取消特殊地区的财政配套,切实减轻贫困群众承担的资金负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证监会扶贫办副主任:扶贫资金使用莫因噎废食|人民日报|扶贫|资金_新浪新闻
  原标题:扶贫资金使用莫因噎废食
  来源:人民日报
  扶贫资金的使用,贵在雪中送炭,要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设计风险防范机制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如何把扶贫资金用好、用到位、不浪费,是困扰很多贫困县的难题之一。不久前,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显示,在抽查的59个贫困县中,12个县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等,导致6000多万元资金结存1年以上,其中5000多万元结存两年以上。
  扶贫资金躺在银行“睡大觉”,是一种令人尴尬的浪费。在脱贫攻坚已有时间表的当下,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精准地用好这笔钱。尽管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把扶贫资金使用权下放到县,并且可以统筹使用。然而,有些地方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显得过度谨慎。据了解,有的贫困县要求各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申报产业扶贫项目,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好了再验收,验收合格后才把扶贫资金拨付到产业扶贫项目上。
  这种资金使用方式,的确足够安全,但整体效果很差。贫困户长期缺钱缺技术缺信息,发展产业本来就底气不足、信心不多,现在扶贫产业项目的启动资金还要自己垫付,等成功了才能获得支持,贫困户当然不愿意干。如果一味地等县里统一安排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的主动性也会大打折扣,脱贫进程就会被拉长。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兼顾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效率,关键是建立一个资金使用、统筹、监督既分工又协作的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脱贫的河南省兰考县,建立了“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扶贫资金分配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开了扶贫资金使用的纠结。扶贫资金由县财政局直接下拨到各乡镇财政所,由村里民主决策确定扶贫项目和分配对象,经乡镇统筹协调后,乡镇财政所负责拨付资金到项目实施单位或贫困户,县扶贫办的工作主要是看项目立项和实施是否经过民主决策、扶贫资金是否用于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扶贫项目是否有明显效益。这样一来,县扶贫办不再充当“运动员”,而只是“监督员”“裁判员”,乡镇党员干部不再只是执行者,更是参与者、见证者。这样既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和各个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实,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最好的方式,并非一味地规避风险,想把风险全部化解掉,而是充分地披露信息,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还以兰考县为例,他们采取“村内上墙,县内上网”的方式,从村委会民主评议扶持对象,到具体支持项目和金额,都要让老百姓充分讨论,并形成会议记录予以公示;每到年终,驻村工作队、乡镇、村委要联合组成考核组,逐户查看贫困户扶贫项目进展情况,公示扶贫成效。既没有让扶贫资金“趴在账上”,又防止了拿钱不干事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扶贫资金的使用,贵在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要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设计风险防范机制,切莫为了追求理论上的绝对安全,不愿负责、不敢担责,让扶贫资金失去用途。
  (杨志海&作者为中国证监会扶贫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迪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