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研究领域领域有什么比较前沿的,适合本科生研究的

&&&&劳动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5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831被浏览40651分享邀请回答124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6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现代劳动经济学前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介绍了当代劳动经济学中的发展、劳动经济学的传统主题、劳动失业问题分析、当代劳动经济学中几个理论模型和技术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现代劳动经济学前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介 - 在职硕士
当前位置: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简介 (2)
16:09:20&&来源:&&文字大小:【】【】【】
赞助商链接
style="line-height: 24 text-indent: 12.05pt">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导童玉芬教授童玉芬,女,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北京大学毕业,法学博士。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人口与经济》期刊主编,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测评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口经济学、就业与劳动力转移等。&&童玉芬教授1995年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为&人口与劳动计量&,硕士研究生方向为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讲课程主要包括:&国际就业前沿理论&, &人口理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业原理》等。&&&& 童玉芬教授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Wellcong Trust基金项目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子项目等,出版个人学术著作主要有&首都人口与环境&理论与实证&&就业原理&&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国新疆的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新疆人口省际迁移研究》等,并在《人口研究》、《人口学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沙漠》等权威或CSSCI期刊及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优秀成果2、3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优秀成果2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3等奖以及其他各类奖励20余项,个人2008年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劳动经济学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博导杨河清教授杨河清&男&经济学博士(1998年,日本流通经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劳动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国家重点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学科负责人;劳动经济学博士点、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博士点、劳动关系博士点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学、劳动关系学&l&&主持&植根劳动科学,以特色开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l&主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l&主持主讲的《劳动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l&主持主讲的《劳动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008年)。l&主持主讲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004年)。l&主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09)、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l&主持建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09)、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l&主持建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l&主编的《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6年二版、2010年三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l&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初版,2008年再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l&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2010年二版)。北京市精品教材。&科学研究的主要获奖《首都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影响因素及计量评价研究》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论文一等奖(2010.11)。张德江等国务院领导亲自颁奖。l&专著《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研究》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l&主持的课题&我国人才安全问题研究&获国家人事部第五届全国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论文《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反再分配问题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获得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四届年会(2010年)论文三等奖。l&主编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劳动人事社会保障3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改革开放30年百部重点图书、入选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其它获奖l&北京市优秀教师(2006年)l&全国劳动学会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l&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人物(2007年)l&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十佳人物(2009年)&2007年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4篇、C刊及北大版核心期刊14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回顾与展望:中国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变革的30年》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改革开放30年百部重点图书,入选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2007年以来主持、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北京市大学毕业生需求状况调查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藏拉萨市居民家庭生活与社会保障状况调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公经济高层人才综合评价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首都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市委组织部重点项目)&首都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试点工作研究&(北京市委组织部重点项目)&北京市非公经济高层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北京市委统战部重点项目)&北京市人才成长环境研究&(北京市委组织部重点项目)&首都区域人才竞争力信息发布与监测系统研究&(北京市委组织部重点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校绩效考核研究&(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日资在华企业劳动关系调查研究&(香港城市大学合作项目)&&社会企业发展研究&(英国首相行动项目,与英国北安浦敦大学合作)&&北京市人力资源开发、就业、社会保障研究(北京市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人力资源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北京市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研究(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项目)CBD企业知识员工&过劳&问题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失业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薪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副会长、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劳务经济与劳务派遣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分会会长、适度劳动研究中心主任、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教学与实践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雇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协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市人才协会专家组专家北京市中外企人力资源协会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一般项目立项与成果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及一般项目立项与成果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高校高级职称管理学评审组长&&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导纪韶教授纪韶,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我校第三届和第六届&科研标兵&获得者,其著作《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育部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量分析模型研究;中国失业预警理论和实践研究。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是目前我国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前沿研究问题。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决策部门的认可。近几年来,纪韶教授主讲过:《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就业管理》《中国就业问题》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多次给全校研究生开设劳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的讲座。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其中,主讲的《就业管理》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学校的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纪韶教授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做到了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在每一年的教学中都将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因此每门课程都获得了学生们的好评。&  在科研上,纪韶教授近五年来,主持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重点项目,以及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国务院研究中心课题、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公开招标课题、北京市重点课题、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招标课题、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课题等多项课题。获批北京市高校成果转化项目一项,也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32项转化项目中唯一的一项社会科学的成果。专著《中国失业预警&&理论视角,研究模型》获批国家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多篇论文发表于权威期刊及获奖并被引用。获批2008年北京市教育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专业论文在中国经济学界和劳动经济学界连续三届获一等奖。&  纪韶教授的科研成果的突出的特点是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失业预警&(简称)课题的研究成果的主报告被收录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马凯主任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中。并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农民工&(简称)课题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研究中心的重视,部分政策建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采纳,并向我校寄来了评价意见:&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探索了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与城乡工业化和城市化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为政府建立起中国农民工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实现我国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和节约型农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价值的理论和政策参考。&带领我校教师和研究生进行全国调研建立的数据库,从2009年起为&十二五&规划提供数据信息。纪韶教授的主要社会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的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的兼职教授、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专家、东城区&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东城区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在工作中,纪韶教授为人正派,工作兢兢业业,治学严谨、团结同志,受到各级领导、同事和学生的高度评价。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导吕学静教授吕学静,女,1958年2月生。留日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社会保障学科带头人。主要经历: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身),留校任教至今。曾两次由单位公派至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留学,学习社会保障专业,1999年取得博士学位回国。近年来多次到欧洲、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做学术访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要社会兼职:兼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就业促进会专家顾问、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通信评审、项目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审专家等。并担任《中国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研究》等多家杂志的编委。招生专业:社会保障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和劳动经济。主讲课程:社会保障概论、比较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主持研究课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社会保障公平的非均衡发展研究》(2011)、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典型国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比较研究》(20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NS网络的北京市城市老年人服务体系研究》(2010)、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7)、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全国招标课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6)、北京市教委课题《关于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效的用户评价研究》(2004)等10项;作为分课题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原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老龄委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20余项。 主要出版物:独立编(著)《日本社会保障制度》(2000)、《各国失业保险及再就业》(2000)、《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2001)、《现代社会保障概论》(2005)等10部。与人合著(译)《典型国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比较研究》(2012)、《基于社交网络的北京市城市老年人服务体系研究》(2012)、《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证研究》(2008)、《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006)(日文版)、《当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005)等17部。主要发表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报刊《中国人口科学》、《日本流通经济大学学报》(日)、《人口学刊》、《人口与经济》、《经济问题探索》、《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北京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亚太经济》、《华东经济管理》、《中国社会保障》、《中国医疗保险》、《福利中国》、《社会福利》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30余篇。主要获奖:曾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二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三等奖、优秀奖(2007);北京市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2006);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等。主要媒体参与:曾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并应邀作为嘉宾作客电视媒体。如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法制日报、法制晚报、经济观察报、每日经济新闻、北京周报、老年时报、北京晨报、中国消费者报、北京劳动就业报等,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老年人权益、妇女权益等问题发表意见。&&刘冠军简介刘冠军,男,1963年生,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获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结业。曾任《齐鲁学刊》副主编、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曾作为经济学专业负责人访问韩国平泽大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等。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议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议专家,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特聘客座教授等。长期致力于劳动价值论、生产劳动系统伦、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科学价值库&理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互动论以及&科技-经济&理论的研究。现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11BKS005);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07JA710017),免于鉴定结项;另,主持完成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出版《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等著作教材11部;在《中国软科学》、《哲学研究》、《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98篇,其中有7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产业》、《管理科学》、《科技管理》、《理论经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转载。独立或第一位次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山东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3项;其中,著作《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读科学价值》、《论科技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规律》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和孵化机制研究》、《运用劳动价值论对科技价值的研究》、《论科学价值库理论的意义》、《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途径和意义》、《两维视角的统一》、《论科技劳动的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另,指导博士生1人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指导本科生2人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创业团队分别获第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一等奖、山东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意团队获一等奖、第三届齐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一等奖。入选山东省优秀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孔子教育基金会卓越贡献奖等。1995年7月,应邀正式参加&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时任国家主席和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胡Jin涛等同志接见了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提交论文《论科技劳动的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入选大会,该文被大会专家委员会认为&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朱俊生情况简介朱俊生,男,1976年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委员,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人选。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成员,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员,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战略、预算与投资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与健康保障。主要以健康保障为切入点,扩大认识论视界,基于政治哲学、分配伦理学、福利经济学、社会选择理论、卫生经济学等视角,审视和反思中国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实践。近期的研究兴趣在于基于古典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理论审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近5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等机构委托的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研究课题等多项,作为第一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各一项。独立出版与合著《从社区融资到全民健康保障&&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的主体行为研究》、《制度建设与政府责任&&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国社会保护政策减贫效应研究》等十余部著作。在《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经济科学》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福利与自由的冲突及其自洽》、《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民医保的三支柱框架》、《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建构理念、政府支持的合意水平与成本测算》等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金融与保险》、《农业经济》等全文转载。论文《农民对合作医疗的需求研究: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对于企业年金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比较制度分析》、《城镇社会保障&扩面&政策的局限及对未参保人群的保护》先后获省部级一、二、三等科研成果奖四项。&了解更多互联网在职硕士招生最新信息 请点击:
热点搜索: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
     
注:由于相关情况不断变化,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生经济学年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