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一个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提

宏观经济学作业
&&&&宏观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 10 亿美元,会使 is:( a.右移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b.左移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 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c、私人投资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 ). ) 。b、政府支出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9、如果 is 曲线保持不变而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国民收入()。d、上升,减少 ) 。10、在 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则( a、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同样好 1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d、无法确定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2、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3、投资是增加了当前的注入行为( a、是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c、增加了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 ) 。 b、减少了国民经济总财富量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 。14、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 is 曲线( a、纵截距增加; c、横截距增加;b、横截距减少; d、纵截距减少。 ) 。15、lm 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a、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二、判断正误题 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 错 2、没有收入时,消费为零。 ( 错 ) 对 ) 对 ) ) 错 ) )3、is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投资与储蓄相等。 (4、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存在的失业就是自然失业。 (5、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差额。 ( 错6、在实际生活中,有价证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 7、摩擦性失业的根源在于寻找工作需要成本。 ( 错 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 错 ) )9、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最重要的、最常见的工具。 ( 对 10、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拉动混合型而产生的。 ( 三、名词解释 1. 国民生产总值 错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 是按国民原 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 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比方说, 中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中国的 gnp 中。 2.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 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 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 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3. 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 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 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则 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4.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inflation)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 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 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四、简答题 1、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两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和厂商,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i=s,即投资=储蓄 三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厂商和政府,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s+nt=i+g 四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s+nt+m=i+g+x 2、松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两种不同组合产生的政策效果有什么不同 当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财政、货币选择双松政策。财政增支减税,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扩大信贷, 增加货币供应量,两者配合对经济产生扩张效应。 当整体经济状况良好,为了促使经济更快发展时,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选择。将有限的经济资源更 合理的配置到生产经营领域,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3、怎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 ,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4、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 摩擦性失业,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怀孕和工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包括由 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举例:妇女怀孕、农民冬季农闲而季节性“失业”,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结 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 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举例:劳动、经验不足,因而失业。 5、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 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 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 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6、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 通货膨胀主要有两个效应,1.产出效应;2.收入再分配效应。 关于收入再分配效应,宏观经济学是这样阐 释的: 1.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2.通货膨胀有利于利润收入者和浮动收入者,不利于固 定收入者; 3.通货膨胀有利于实物财富所有者,不利于货币财富持有者; 4.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相当于 政府征收通货膨胀税,不利于普通民众。 7、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 中央银行应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回笼资金,使得流通中 的货币供应量减少;相反,通过回购债券等,使得资金流入到流通中供应量增加。 8.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 i s 曲线 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消费、政府购买、税收、政府转移支出、投(is 影 响产品市场) ;lm 实际货币供给价格水平、lm 影响货币市场 9.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经济萧条 时,为刺激经济,央行应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10.什么是加速原理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 变动率。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的作用) ,而国民收 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 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五 计算题 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消费 c=100+0.8y,投资 i=150-6r,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求 l=0.2y-4r。 (1)求 is 曲线和 lm 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3)若为三部门经济,且有:t=0.25y,g=100,l=0.2y-2r,货币供给 m=150,求均衡利率和收入。 (1)两部门经济社会中:s=y-c=y-100-0.8y=0.2y-100,,i=150-6r。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即为: 0.2y-100=150-6r,化简得到 is 曲线:0.2y+6r-250=0 方程 1 同理,两部门经济中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 150=0.2y-4r。化简得到 lm 曲线:0.2y-4r-150=0 方程 2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就是方程 1 和 方程 2 联立,解出 r=10,y=950 (3)若为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g=s+t(注入=漏出) , 其中 s=y-t-c(收入-税-消费,剩下的就是储蓄)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联立方程得出: r=25,y=1000. 2.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民收入帐户中的资料: gdp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的预算盈余
计算: (1)ndp;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本小题 7 分) (1)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5400 (2)净出口=gdp-消费-总投资-政府采购=100 (3)政府预算盈余=政府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1130 (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税收+转移支付= gdp-(税收-转移支付)=487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870 3 . 假 设 某 经 济 社 会 的 消 费 需 求 为 c=800+0.6y, 投 资 需 求 为 i=r, 货 币 需 求 为 l=1000y-10000r, 价 格 水 平p=1 ,试求货 币名义供给为6000 亿美元时的 gdp。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本小题 6 分) is 解答:y=c+i=800+0.6y+r=r lm 解答:根据 m/p=l 得 y=6+10r 联合求解r=0.4,gdp=10 4.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c=5+0.75(y –t) i=6–0.25r t=4,g=18 货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l(r,y)=0.2y–2.5r 名义货币供给 m=40 (1)推导总需求方程(有关运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is 解答:y=c+i+g=5+0.75(y –t)+6–0.25r+18 y=104-r lm 解答:根据 m/p=l 得 y=200p+12.5r 联立求得总需求方程 y=96.3+14.8/p(2)假如在短期里,价格固定为 4,试求国民收入以及利率. ( 本 小 题8分 ) p=4 gdp=100 d 带入 is 方程得 r=4% 六、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2008 年中国已有 67 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 2008 年 12 月 18 日在北 京一论坛上表示,约有 670 万个就业岗位蒸发,主要集中在出口基地广东,使得失业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 计的 830 万。失业率攀升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 8%,这一 数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值。陈全生敦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创造就业机会,弥补因出口萎缩及政府过去控制增长所流失的就业机会。为拉动内需,北京 2008 年 1 月 出台价值 586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失业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3 分) 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实业是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 于的状态。 衡量失业的指标为失业率,即失业人数占劳动总人数的比重。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失业为什么(4 分) 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失业即为 周期性失业 3.根据上述材料,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体现了宏观经济学的什 么定律(4 分) 失业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会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1 个百分点,实际 gdp 将低于潜在 gdp2 个百分点 4.为了治理失业,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其原理是什么(4 分) 政府采用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原理为“逆经济风向行事” :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社会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试卷 a 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1、 “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 ,这一命题是( c a、一定是对的 况下都无法判断 2、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ndp b、dpi c、pi d、ni c ) b ) b、一定是不对的 ) d、在任何情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3、用支出法核算 gdp 不包括( a、c b、i c、tr d、g4、对两个经济部门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错误理解的是( a、y=ad b、y=c+i c、i=s d、c=s b )d)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 1 b、等于 1 c、小于 1d、不能确定 c ) d、利率下降 d ) d、新住宅的增加 c )6、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储蓄增加c、收入增加7、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的是( a、人们购买土地 b、厂房增加c、企业存货的增加8、在一项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 a、企业收入的多少 b、企业存款多少 c、利率的高低 dd、市场竞争状况 )9、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观点,人们持有货币是由于( a、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 c、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 10、is 曲线是描述( a b、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 d、以上货币需求动机都正确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c、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11、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由于( b ) a、货币供给量减少b、货币供给量增加 b )c、自发总支出增加d、自发总支出减少12、下面理解正确的是(a、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降低税率或者减少税收量 b、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降低税率或者减少税收量或者扩大政府购买支出 c、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提高税率或者增加税收量 d、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抑制需求或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13、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是( a、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b c ) d、国际收支平衡c、充分就业 )14、周期性失业是指(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二、判断正误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 没有收入时, 消费为零。 3、 is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投资与储蓄相等。 4、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存在的失业就是自然失业。 5、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差额。 6、 在实际生活中, 有价证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7、 摩擦性失业的根源在于寻找工作需要成本。 8、 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32 分) 1、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1)两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和厂商,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i=s 即投资等于储蓄; (2)三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厂商和政府,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y=ni=c+s+nt=ae=c+i+g,即 s+nt=i+g; (3)四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s+nt+m=i+g+x 2、松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两种不同组合产生的政策效果有什 么不同 (×) (×) (√) (√) (×) (×) (×) (×) 当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财政、 货币选择双松政策。 财政增支减税,中央银行降低利 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应量,两者配合对经济产生扩张效应。 当整体经济状况良好,为了促使经济更快发展时,采取紧财政、 松货币的政策选择。 将有 限的经济资源更合理地配置到生产经营领域,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3、怎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一国境内利用生产要素所生产 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分为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名义 gdp 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 而实际 gdp 是用以前某一年份作为 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 gdp。且 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4、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 来源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来自于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就业机 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两者都属于自然失业, 其中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短期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一种长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数量取决于人们加入和离开劳动的人口的比 率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减比率, 包括自愿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两种; 结构性失业可以是由于永 久性的技术更新, 也可以由于国家竞争力的下降, 通常包括技术性失业和地理位置转移性失 业。 四、论述题(18 分) 试述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怎样运行 购入债券——放出货币——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产出增加 《宏观经济学》试卷 b 姓名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 10 亿美元,会使 is:( a.右移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b.左移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 加时:( ).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 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c、不变;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c、私人投资的减少 9、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 。b、政府支出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 10、总需求曲线().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9、如果 is 曲线保持不变而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 入()。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 。 ).,国民收16、在 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则( a、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同样好 17、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d、无法确定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8、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9、投资是增加了当前的注入行为( a、是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c、增加了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 ) 。 b、减少了国民经济总财富量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 。20、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 is 曲线( a、纵截距增加; c、横截距增加;b、横截距减少; d、纵截距减少。 ) 。21、lm 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a、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二、判断命题的对错(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gdp 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 gdp 的基期价格。 (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 ) ) ) ) )4.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刺激投资需求,推动国民产出增长。 ( 6.一般来讲,相对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 8.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 国民生产总值 ))2. 结构性失业3. 消费函数4. 通货膨胀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计 18 分) 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3、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五、计算题(共 12 分) 1、 假设两部门经济中,消费 c=100+0.8y,投资 i=150-6r,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 求 l=0.2y-4r。 (1)求 is 曲线和 lm 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为三部门经济,且有:t=0.25y,g=100,l=0.2y-2r,货币供给 m=150,求均衡 利率和收入。 《宏观经济学》试卷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d,2、a,3、a ,4、a,5、c,6、a,7、b,8、d,9、a,10、b,11、 d,12、b,13、c,14、c,15、c。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 10 亿美元,会使 is:( a.右移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b.左移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 加时:( ).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 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c、不变;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c、私人投资的减少 11、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 。b、政府支出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12、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9、如果 is 曲线保持不变而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 入()。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 。 ).,国民收22、在 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则( a、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同样好 23、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d、无法确定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4、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25、投资是增加了当前的注入行为( a、是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c、增加了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 ) 。 b、减少了国民经济总财富量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 。2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 is 曲线( a、纵截距增加; c、横截距增加;b、横截距减少; d、纵截距减少。 ) 。27、lm 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a、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三、判断命题的对错(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2. × 3. × 4.√ 5. × 6.√ 7. × 8. × 9.√ 10.× )1.gdp 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 gdp 的基期价格。 (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 ) ) )4.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刺激投资需求,推动国民产出增长。 ( 6.一般来讲,相对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 8.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 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 分配的最终 成果(简称 gnp) 。 2. 结构性失业 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 布等方面的不 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 消费函数 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4. 通货膨胀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计 18 分) 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 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 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 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 物价水平。 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 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 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 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 快。 其二, 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一般地, 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3、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业务活动。 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可以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央行买入债券,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央行卖出 债券,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六、计算题(共 12 分) 1、 假设两部门经济中,消费 c=100+0.8y,投资 i=150-6r,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 求 l=0.2y-4r。 (1)求 is 曲线和 lm 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为三部门经济,且有:t=0.25y,g=100,l=0.2y-2r,货币供给 m=150,求均衡 利率和收入。 解: (1)is:y=1250--30 r (2)y=950 r=10 y=750 + 10r y=800 r=5 lm:y=750 + 20 r(3)y=875—15r 《宏观经济学》试卷 c 姓名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一 、 单 项 选 择 题 ( 每 小 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之时。 b.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c.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 s曲线右上方, l 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 表示( )。 a.i&s,l&m; b.i&s,l&m; c.i&s,l&m; d.i&s,l&m5.在 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 10 亿美元,i s曲线将 ( )。 a.右移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b.左移 1 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 。7.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8.(b.减少和利率提高; d.减少和利率降低)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 。9.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a.失业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 ) 。 b.利息率的波动; d.国民收入的波动二 、 判 断 命 题 的 对 错 ( 每 小 题 2 分,共 20 分) 1.gdp 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 gdp 的基期价格。 (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 ) ) ) ) )4.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刺激投资需求,推动国民产出增长。 ( 6.一般来讲,相对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 8.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三 、 计 算 题 ( 共 27 分 ) 1.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民收入帐户中的资料: gdp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的预算盈余
))计算: (1)ndp;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本小题 7 分) 2. 假 设 某 经 济 社 会 的 消 费 需 求 为 c=800+0.6y, 投 资 需 求 为 i=7500 -20000r, 货 币 需 求 为 l=1000y-10000r, 价 格 水 平p=1,试求货币名义供给为 6000 亿美元时的 gdp。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本小题 6 分)3.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c=5+0.75(y–t) i=6–0.25r t=4,g=18 货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l(r,y)=0.2y–2.5r 名义货币供给 m=40 (1)推导总需求方程(有关运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2)假如在短期里,价格固定为 4,试求国民收入以及利率. ( 本 小 题8 分 )4.(1) 某经济社会三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为 10%、12%和 15% , 为了使每年的实 际利率为 4%,那么三年的名义利率应分别为多少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是多 少(有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名义利率为 10%,而实际利率仅为 5%,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多少(本小题 6 分) 四 、简 答题( 每小题 6 分 , 共 18 分) 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 影响 i s曲线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3.什么是加速原理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五 、 根 据 下 列 材 料 回 答 问 题 ( 共 15 分 ) 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2008 年中国已有 67 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国务院参事陈 全生 2008 年 12 月 18 日在北京一论坛上表示,约有 670 万个就业岗位蒸发,主 要集中在出口基地广东, 使得失业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 830 万。失业率攀升 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 8%,这 一数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值。陈全生敦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创造就业机会, 弥补因出口萎缩及政府过去控制增长所流失的就业机会。为拉 动内需,北京 2008 年 1 月出台价值 586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投资基础 设施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失业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3 分)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失业为什么(4 分)3.根据上述材料,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体现了宏观经济学的 什么定律(4 分)4.为了治理失业,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其原理是什么(4 分) 《宏观经济学》试卷答案 一 、 单 项 选 择 题 ( 每 小 题 2 分 ,共 20 分) 1.b;2.b;3.c;4..a ; 5.c;6.c;7.b;8 . . a; 9.b ;10.d。 二 、 判 断 命 题 的 对 错 ( 每 小 题 2 分,共 20 分) 1.× 2.× 3.× 4.√ 5.× 6.√ 7.× 8.× 三、 计 算 题 ( 共 27 分,要求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 1.解: (1)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 =5400 (2)净出口=gd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100 (3)因为:政府预算盈余=政府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所以: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 =1130 (2 分) (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税收+转移支付=gdp-(税收-转移支付) =60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870 2.解:根据 y=c+i, 得 y=800+0.6y+r, 整理得 i s方程为 y=2r 根据 m/p=l ,得 lm 方程为: y=6+10r 联立 i s与 lm 方程,得: r=0.4,gdp=y=10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1 分) (1 分) (1 分)3.解 : (1) 根 据已知条 件 , 得 : y=c+i+g=5+0.75(y―4)+6―0.25r+18 整理得 i s方程为 y=104-r 令 l=m/p,得 lm 方程为: y=200/p+12.5r (2 分) (2 分)联立 i s与 lm 方程,并进行整理,得总需求方程为:y=96.3+14.8/p (2 分) (2)将 p=4 代入总需求方程,得 gdp=100 再将 100 代入 is 方程代入 lm 方程,得出利率 r=4% 4.解: (1)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每年的名义利率分别为 14%、16%、19% (3 分) (1 分) (1 分) 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为 16.3% (2)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1 分)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5% 四 、简 答题( 每小题 6 分 , 共 18 分)(2 分)1.答(1) 自发支出变动, 即自发消费和自发投资的变动。 自发支出增加, 导致 is 曲线在 纵轴上的截距变大, 从而 is 曲线右移 。 其经济学含义是 : 即使利 率 r 不变,国民收入 y 也会增加。 (2 分)(2)政府支出变动。政府支出增加时,i 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 is 曲线右移,移动的幅度为△y=kg· △g。这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 分) (3) 税收变动。 税 收增 加 时 , , i s 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从而 is 曲线左移,移动 的幅度为△y=kt·△t.这体现了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 分) 答出因素名称以及 is 曲线的移动情况即可。 2.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 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2 分)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2 分) 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另 一 方 面 , 导致债券需求增加、 债券价格上升、 利率下降, 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2 分) 3.答: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 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变动率。 (2 分)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 数的作用) ,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 速数的作用) 。 (3 分) 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 而形成经济周期。 (1 分) 五 、 根 据 下 列 材 料 回 答 问 题 ( 共 15 分 ) 答: 1.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 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 2 分) 衡量失业的指标为失业率,即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1 分) 。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1 分) 。 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失业属于周期性 失业(3 分) 。 3.失业加剧了中国对社会稳定的担忧,将会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2 分) 。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1 个百分点,实际 gdp 将低 于潜在 gdp2(2.5 或 3)个百分点(2 分) 。 4.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 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2 分) 。 其原理在于“逆经济风向行事” : 经 济 衰 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 刺激总需求(2 分) 。 &&&&
09:39:56 08:21:02 08:09:05 07:58:30 06:44:31 01:33:39 00:40:37 00:19:53 22:08:06 21:33: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际消费倾向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