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1元买4.00的拉东西最省力的滑轮组,省下多少

[转载]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
先收着,回去慢慢看。银行才刚开始接触。
公司评价--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比较&By&无名
&下表根据三家公司2007年年报数据整理(单位:亿元人民币):
净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比例
业务及管理费
成本收入比率
不良贷款比率
拨备覆盖率
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是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而非利息收入是银行业务收入的新增长点,也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以上表可以看出,招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最高,显示出公司在非利息收入方面做得比较出色,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银行的成本主要是业务及管理费,从成本收入比率数据来看,招行和兴业银行成本控制的不错,而民生银行成本较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良贷款比率方面招行相对较高,不过其拨备相当充足。
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是赚取利差(也就是利息收入),即支付存款客户较低的利息而收取贷款客户较高的利息,这之间的差额就成为银行的利润来源。下面主要比较一下三间银行的贷款及存款情况。
下表为三家公司的2007年贷款数据(单位:亿元人民币):
公司贷款比例
个人贷款比例
房地产相关贷款
占贷款总额比例
其中:房地产业
个人住房贷款
占贷款总额比例
民生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公司客户,其个人贷款比例最低,而兴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其中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比例最高。由于近几年房地产火热,而近期房地产备受关注,房地产泡沫如果破裂,银行肯定会受到冲击。这里列出了三间银行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其中兴业银行跟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最高,民生银行次之,不过民生银行给房地产业的贷款相对较高,因此,房地产泡沫破裂对招行的影响在三家之中相对较小。在个人信用卡业务方面,招行同样表现出色,显示出招行先行一步的竞争优势。
下表为三家公司的2007年存款数据(单位:亿元人民币):
存款总额(亿元)
活期存款比例
个人存款比例
从存款上看,招行也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招行的活期存款比例在三者之中最高,使得其资金成本(向存款客户支付的利息)相对较低。同时,招行的个人存款比例在三者之中也是最高,显示招行的个人客户较多,有助于招行进一步发展零售业务
从民生银行上市十年对现在银行股的分析&
民生银行日上市,差几天正好十周年,十年来看到A股乱相,看到机构用各种恶毒的方法诈取散户的血本,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难受,今天在民生银行上市十周年之际写这篇文章,我想通过民生银行十周年经济数据告诉散户们A股投资的黑幕,并告诉散户们如何在A股赚钱。
投资是一个理性的行为,想在投资领域赚到钱,你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投资思路和正确的分析。下面我以民生银行上市十年作一个分析。
民生银行日上市时,每股净资产为3.33元,假设你有十股民生银行,那么就在民生银行上市的当天就拥有33.3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这33.3元民生银行净资产经过十年的配股分红,你知道你现在拥有民生银行多少净资产吗?
请看下表:
配股分红策
10股经配股后变成了多少股
本期分红数额
00年12月19日
01年5月31日
10股送3股派股息2元
10&1.3=13股
02年6月19日
10股送1.5股派股息0.7元
13&1.15=14.95股
13&10&0.7=0.91元
03年4月14日
10股送3股派股息0.6元
14.95&1.3=19.44股
14.95&10&0.6=0.897元
04年4月19日
10股送3.5股派股息1.2元
19.44&1.35=26.24股
19.44&10&1.2=2.33元
05年4月18日
10股送2股派股息0.7元
26.24&1.2=31.48股
26.24&10&0.7=1.84元
05年10月25日
股权分置改革:每10股送5.02416股
31.48&1..3股
06年4月17日
10股送4股派股息0.5元
47.3&1.4=66.21股
47.3&10&0.5=2.37元
07年6月11日
10股送1.9股
66.21&1.19=78.8股
08年4月7日
10股送3股派股息0.5元
78.8&1.3=102.43股
78.8&10&0.5=3.94元
09年5月26日
派股息0.8元
102.43&10&0.8=8.19元
10年7月15日
10股送2股派股息0.5元
102.43&1.2=122.92股
102.43&10&0.5=5.12元
每10股经十年送(增)股后变成122.92股
每10股经十年累积派股息27.6元
看过上表分析后,你可以得知如果你在十年前持有33.3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后,你现在拥有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是3.75元(现在每股净资产)&122.92股=460.95元,并且还有27.6元股息入帐。
我们来作一个假设,如果民生银行在今后的十年能保持相同的增长率,我们投入10000元,可以买入1953股民生银行的股票,这些股票代表你拥有7324.22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10000元&5.12元/每股&3.75元/每股净资产),十年之后,我们这10000元买入民生银行的净资产为90029.31元(7324.22元&12.292倍),并还分得股息5390.28元(1953股&2.76元/每股)。我们今天用10000元可以买到民生银行十年后90029.31元净资产,还有股息5390.28元。做最坏的打算,即使十年后民生银行的市净率为1,我们的投资收益超过8.5倍(已扣除本金)。如果十年后民生银行还受着机构的打压,市净率与今天相同为1.365倍(现股价5.12/净资产3.75),我们10000元投资买到的股票值128280元(90029.31元净资产&市净率1.365倍=股票价值122890元+股息5390.28元),投资回报超过11.8倍(已扣除本金)。如果将来银行股价值回归,市净率能达到现在A股的平均水平,那投资回报...啧啧,我都不敢想。
通过上述分析,你能了解民生银行这支股票的成长性和现在这种价位投资民生银行的收益了吗?
如果你短线做的好,你10年股市收益可能会超过8倍,但这些人肯定是极少数,否则你把你前十年的投资收益总结一下,你的短线收益率是不是真有这么高。
民生银行成长性这么好,为什么原先买民生银行的股民有人没有赚到钱?民生银行一直是一支非常好的股票,这一直都没有变,但上市的时候散户买民生银行是花20元钱(上市开盘价)买3.33元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民生银行净资产要增长近6倍才会增长到散户在上市时购买的股票价。这就是民生银行的散户没赚到钱的原因,你的股票购买价已经包含了他十年的成长。你现在认识到了好股票也不能买贵了的原因吗?你现在认识到了市盈市净率太高的股票,再好也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吧。你现在环顾一下A股,有多少股票市净率在6倍以上,市盈率在20倍以上,这些股票再好,你会等他十年吗?
现在民生银行这么有投资价值,为什么机构不推荐,还一直在打压?因为机构从来就不是投资者,他们最赚钱的就是忽悠散户,把高价的筹码卖给散户,把散户手上低价的筹码买走。他们的钱炒作不动这些大盘蓝筹股,所以他们一直在中小板块和创业板块炒来炒去。
散户为什么总会去高价接机构的筹码,又会把低价的筹码交给机构,因为股评、分析师、网站、电视均是机构的利益共同体,他们整天发布的消息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引导散户朝着他们设计的方向操作,散户如果不学会独立分析,就会永远在机构的圈套里的打转。
散户怎样炒股才能赚到钱?散户应该反省一下你们短线炒股的模式,回头看看你们的炒股记录,你现在应该醒悟过来,短线一直在机构的控制当中,我们炒是不炒不赢他们的,一定是我们在高位买到筹码,而又在低位割肉。我们应该选定一支价格便宜、质地优良的股票一直让股票给你赚钱,这才是散户真正可以赚到钱的方法。
如果你真拿到了这支好股票,不要理会机构喉舌的影响,加息、增加准备金、银行中一定的呆坏帐,这些都是经营过程中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前十年一直存在,后十年也会一直存在,你只要拿好这支股票,十年你一定能收获到不止8倍的收益。不要太贪婪,8倍收益是非常高的收益,如果投资房地产,现在北京的房价是3万元,你捂盘十年,房价肯定涨不到24万。你投资黄金,现在黄金每美盎司1500美元,十年后不可能涨到12000美元。
为什么说银行股票现在是A股市场最值得投资的一支股票,你看看银行股票在近十年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为了配合府的财经策不断地加息减息、增加准备金又减少准备金、消化大量的呆帐帐,他的净资产都在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几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这支股票现在的股份又与净资产如此接近。所有的A股股票,除了银行股,无出其右。当然还有少量像贵州茅台增长性良好的股票,但是他现在股价是206.98元,你每花206.98元才买到他18.57元的净资产。记住,你花的206.98元,只有其中18.57元茅台净资产是帮你赚取利润的,剩余的188.41元你买到的只是希望。你要等你18.57元茅台的净资产产生利润,帮你把这188.41元成本赚回来,你才保本了,接下来赚到的才是你的利润。既然茅台这么好的股票市盈市净太高都不值得投资,其他那些垃圾股票怎么会有投资价值?再好的东西卖的太贵了,也是不值得投资的。
有人说你分析的前提是今后十年银行股还和过去的十年一样经营发展,这种假设不一定成立。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想告诉大家在这个世界上,在所有的国家里,银行都是最好的公司,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规定存贷利息差,这保证了银行的固定收益。我们国家控制银行经营牌照的发放,保证了银行不过度竞争。我们国家对银行不段强化监管,保证我们的银行稳定而不会出现重大问题。所以像民生银行这样的银行在过去的十年,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他还能保持非常快的增长。增长到现在,他的实力更强,网点分步更广,现代银行管理经验更丰富,他应该有更强、更稳健的盈利能力。他在经济面不断向好的今天,他今后的路会比前十年更难走吗?为了提高安全边际,我们把他今后十年的盈利扣减一半,他的盈利你算算,会让你满意吗?
有人说最近会增加存款准备金,最近会不对称加息,最近银行呆坏帐会大幅增加。我们暂且不论这些论调是不是机构为了抽出资金炒作中小板块和创业板块而恶意打压银行板块。我想告诉大家最近十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不断地调高又调底,不断地加息又减息,不断地处理呆坏帐,而且现在银行的呆坏帐比例一直在下降。这些经营环境周而复始的变化,能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基本面吗?即使短期内有利空消息,你认为银行股现在的股份还没有充份消化这些利空吗?等你等到机构再唱多银行股的时候,你还能用现在的价码买到筹码吗?
有人说资金少的时候增长容易,资金大的时候增长慢。这对一般企业是这样的道理,但对银行来说资金增多了说明公司更强大了,有更多的网点用于经营,可以吸纳更多的存款,可以放更多的贷款用于盈利,可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网点更多会吸引更多客户。所以我们现在大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与小的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在过去的十年都有非常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速度。
如果你现在持有一支这样的好股票,你不要太被动,不能由着机构恶意打压,行动起来,让我们也把话语权抢夺过来,把这贴子转给所有散户看看,把这贴子贴在在所有的股吧里,让大家不要再去用高价买垃圾股票,都来买又好又便宜的股票,这样才是我们自救的办法。
&&&&&&&&&&&&&&&&&&&&&&&&&&&&&&&&&&&&&&&&&&&&&&&&&&&&&&&&&&&&&&有良知的证券人--老鄢
&&&&&&&&&&&&&&&&&&&&&&&&&&&&&&&&&&&&&&&&&&&&&&&&&&&&&&&&&日夜于江西景德镇
产业评价--商业银行的估值模型与战略管理&By&秦晓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估值模型的解析,旨在建立一个以提升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为目标的分析框架。
  一、企业的价值和价值评估
  1.企业的价值
  估值是对企业价值的认识和判定。企业的价值有两个概念:帐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帐面价值可以视为会计准则核算的净资产,即总资产减去负债。会计准则虽然在一些科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fair
value),但总体上讲仍是以历史成本为标准的,因而并不能体现企业的未来;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所显示的只是资产的数额和构成,而不能充分揭示资产的质量。市场价值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交易(也包括非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交易)的价格,它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是一种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非专业的投资者很难判定其价值,这就需要资本市场上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估值。
  2.估值的方法
  估值是对影响企业未来赢利的各种因素模拟和量化的过程,也是对企业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做出判定和测量的过程。估值的结果会因研究人员对相关因素的选择、判定有所不同,但其采用的分析框架,即估值模型应是基本相同的。
  估值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DCF),即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做出预测并以资本成本为折现率,得出其目前的价值。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可比公司法,即参考同行业的可比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价格参数,计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
  就外部环境而言,宏观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相关地区的法律、监管政策、税务、信用环境等在企业估值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因素被视为企业估值的前提假设条件,本文不做专门讨论。
  就企业本身而言,影响其未来盈利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不同阶段有的是正相关,有的是负相关;企业又处于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这些因素及其相关性还应与行业平均值作比较;此外,处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些因素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估值模型的运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二、银行的估值模型
  商业银行(下称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的服务型企业,其盈利模式、资产负债结构与生产企业和非银行金融企业不同,这也决定了其估值模型的参数选择和所使用的方法。
  1.银行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特征
  从图1(见下图))可以看出,银行的主要收入源于生息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主要支出源于付息负债产生利息支出。这就决定了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的管理获取利差收益。银行的另外一个收入来源是非利息收入,因为银行除了提供信用中介之外,还充当支付中介,投资、销售和代理其他金融产品。
  从图1还可以看出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与一般制造业相比有两个区别:一是固定资产只占左端(资金使用)的很小的份额;二是权益资本只占右端(资金来源)的很小部分。这就决定了银行损益表的两个特征:第一,营业支出中固定资产折旧的份额很小,员工费用的份额很大;第二,银行的贷款减值(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需要足够的资本来吸收,从而凸显资本充足率的保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银行的估值方法
  1)估值方法之一:内在价值分析(股息折现法)
  一般工商企业采用现金流折现法(DCF)进行内在价值估值。银行的运营模式不同,其创造价值的流程不是货币-实物-货币,而是货币-货币,引入这个方法在技术上不成立。由于存在资本充足率保障的问题,银行的利润也不能全部视为可分配的现金流,所以银行采取股息折现法(Discounted
Dividend Model, DDM)替代现金流折现法。
  股息折现法是通过建立财务模型来预测银行未来一段时期的盈利。假设银行增长曲线包括高增长、过渡增长和永续增长三个阶段,在此期间要根据监管要求和市场水平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其余的净利润被视为可分配的股息现金流,在设定时期的终端得到终值(净资产),然后将每年的股息现金流和最后一年终值折现后得到内在价值。
  这种方法不足之处是:
  a.不同银行、不同地区在满足了监管要求后,由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和管理层偏好的影响,资本充足率有一定差异。尽管银行的终值中包括了未分配利润形成的净资产,但与每年流出的股息相比,其贴现的时间太长,这部分价值不能真实体现;
  b.银行的增长曲线主观假设成分太强,其中不确定因素很多。
  2)估值方法之二:相对价值分析(可比公司法)
  与内在价值分析相对应的是相对价值分析,即可比公司法。可比公司法是参照同类银行市场交易(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参数市净率和市盈率,相对而言市净率更加重要,这是因为:
  a.银行在损益表中作为支出提取的减值拨备直接影响盈利水平,从而影响市盈率。减值拨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稳健的银行可能会在界定贷款质量上更谨慎一些,在拨备上更保守一些;而另一些银行则可能相反。由于银行间减值拨备的提取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而净利润指标不能较好地反映当年的业绩。
  b.银行的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资本杠杆作用,为了控制这一运营模式的风险,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要求,市场对其水平也有预期。因而资本充足率或净资产是银行盈利和增长的基本约束。
  c.净资产作为累积的存量,当年减值拨备对其影响远远小于对当年利润的影响。
  d.市净率的使用可以补偿内在价值分析低估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不足。
  内在价值分析和相对价值分析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一般情况下,对银行的估值以内在价值分析为主,参考相对价值分析。
  三、利用估值模型提升银行的战略管理
  1.分析框架的建立
  运用估值模型可以解析、比较银行的经营和财务指标数据,揭示银行在运营和结构层面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管理层可以从中进一步了解到所取得的竞争优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发展阶段所不可避免的,还是战略选择或战略执行中的问题?改善这些问题的出路何在?代价有多大?在此基础上调整战略,加大战略的执行力,提升竞争力。
  把估值模型这个方法和工具移植到银行战略管理中,作为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一个分析框架,是一项颇有价值的探索。这一移植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这个框架的要点是:
  a.将可持续增长的税后净利润作为目标函数;
  b.确定影响这一目标函数的主要变量(经营和财务指标);
  c.揭示这些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变量的改进方案及最佳组合以满足目标函数的极大化。
  银行价值实现的流程可以简单表述为:
2可以看出影响银行盈利的要素是规模、成长性、业务结构、效率和资产质量,这五个要素即构成了分析框架的五个变量,对应于每个变量有一组与之相关的财务和经营指标。
  我们也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中Y为利润,为上述的五个变量。
  2.要素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银行的战略管理对每个要素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做逐一分析。
  1)规模
  衡量银行规模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与其相关的指标是网点和客户的数额。
  银行是一个具有较强规模效益的产业,其规模效益主要不是表现在制造业存在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关系,而是表现为其资产规模和网点的覆盖率,因为它反映出一家银行能否更全面、更方便、更有效地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服务。
  拥有庞大客户群的大型银行不仅在存、贷业务上有优势,而且能得到更大的非利息收入的来源,这包括信用卡收费、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的经营和交叉销售等,从而获取范围经济的效益。
  由此,银行的规模效益可以表现为:
  巨额的生息资产+庞大的网点+广泛的客户群=高额的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是一个少数大型银行垄断竞争的格局。由于成本的约束,偏远的社区、农村、低收入群体都不会是大型银行服务的主要区域和对象。中、小型银行也由此应运而生,从而构成了银行业多层次的产业结构,这包括: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地区银行(Regional Banks),全国性银行(National Banks),全球性银行(Global
Banks)。 所以,银行的发展战略首先要确定的是市场的定位。
  银行的规模决定了其收入的大小,但这并不表明规模愈大愈好。庞大的规模也意味着庞大的成本和开支,网络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增加了总部集中管理、控制风险的难度。规模大也不表明盈利能力就一定高,在银行的价值实现的链条中,利息收入仅是开端,利润的形成还受到结构、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大型银行应特别关注这些相关的指标。
  2)成长性
  银行的成长性指标主要是总资产和净利润的增长率。
  估值模型假设一间中、小型银行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后会有一段快速增长期,然后经过过渡期进入稳定的永续发展阶段。增长的途径可以是自然增长(organic
growth),也可以通过并购(inorganic
growth)来实现。处于增长期的银行估值,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溢价。
  在新兴市场中,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民众收入的提高,银行业也得以发展。所以,成长性成为对新兴市场银行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条件,银行的成长也伴随着代价和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少代价,控制风险,增长的进程就会终止。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增长成为均衡的、高效率的、可持续的进程。
  成长的外部约束是市场环境,包括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周期、市场竞争等。成长的外部约束还表现为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包括核心资本),有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其杠杆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稳健的范围内。银行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把握和调整增长的节奏,避免大起大落。
  成长的内部约束表现为增长的效率,即支持增长的因素不只是资源的投入,更主要的是效率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点,从银行价值实现的链条看,第一环节中营业收入的增长要超过营业成本和资本支出的增长;第二环节中税前利润的增长要超过拨备前利润的增长,这样就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高于总资产的增长,进而达到分配股息后留存利润可以满足在自然增长过程中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不需要外部融资补充资本。效率的提高除了技术、人力资源和组织因素外,还会受到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的影响,战略管理需要沿着盈利链条环环深入。
  3)业务结构
  结构通常是指构成总量的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结构是深层次的,它决定了状态。对银行来说,结构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资产、客户、网点、人员、收入等。依照估值模型的逻辑,我们选择业务结构(或称收入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再引入其他相关的结构指标。
  业务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比例关系: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这两个比例的关系突出反映了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存在的问题,它表现为对前者的过分依赖及形成的粗放、外延的发展模式。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原因是:中国银行业的利率是管制的,加之居民的储蓄偏好,使息差大大高于国际银行业的水平①。利息收入主要源于生息资产,生息资产的增加一是要大量消耗资本,二是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收费收入、投资中间业务收入和其它中间业务收入,它对资本消耗低,风险也易于控制。在发达的市场国家中,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一般都占营业收入的40%以上,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约15%。这种现象反映出成熟市场的零售业务与新兴市场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空间。除市场发育度以外,监管政策也是一个原因。在中国依然实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经营其它非银行金融业务,如证券、保险等。而从事综合经营的国外银行,其非利息收入中这些业务占了很大比例。
  零售贷款主要是住房按揭、信用卡透支和耐用消费品贷款。扩大零售贷款的份额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模式的改变,以消费为主的零售业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银行应根据这一格局和未来走势合理配置资源;其次,零售贷款的利率较高,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除了上述这两对比例关系,银行的业务结构中还有两对次一级的比例关系,这就是:公司贷款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占比,零售客户中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的占比。
  优质大型企业是银行争夺的对象,这就形成了一个买方市场。银行方,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议价能力处于劣势,难以获得对方的贷款或利率被压低。而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条件差,形成了卖方市场。如果银行能有效地控制风险进入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收益。
  银行的客户结构被描述为“二八定律”,即占20%的高端客户对银行的盈利贡献可以达到80%,反之亦然。高端客户的存款多为利息较低的活期,因为他们不满足银行的利息收益,而是通过银行的资产管理或其他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获得更高的回报,这就给银行带来了更高的利差,更多的非利息收入。
  以上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可以视为战略转型。当然,伴随这一“战略转型”,银行人才结构、网络结构也要相应调整。
  4)效率
  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要素投入与服务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即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运用使给定的投入可以获取更高的产出,或以更少的投入得到同样的产出。
  从银行的盈利模式可以看出,投入主要是资金和营业支出。资金投入包括:资本和负债;营业支出和费用包括:人工、研发、销售、管理和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等。产出可用营业净收入(减值拨备前税前利润)或净利润这两个指标。
  在资金投入环节,提高效率的重点是降低资金成本,即在负债结构中加大零售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重,将存贷比提高到合理水平②,提高贷款的议价能力,增加非利息收入。这些都涉及银行的结构问题,在前节已作了讨论。我们可以称之为结构性的效率问题,其改善的途径只能是结构的调整。
  第二个环节是营业支出和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投入产出关系。反映这个关系最主要的指标就是成本收入比。我们可以称之经营性的效率问题,其改善的途径是通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成本控制。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和费用即为营业净收入,而成本收入比所表示的则是每获取一个单位的营业净收入所消耗的成本和费用(其中有含营业税和不含营业税两种指标)。
  成本和费用的主要构成是人工和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银行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是支持银行业务的主要因素。人工成本的控制无疑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领域,但人工的数量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必须顾及业务的正常需要和一定程度的激励。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银行,人工成本还会逐步上升。所以,人工成本的控制不能简单地压缩和降低,要把握的是:
  a.把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或行业平均水平。在中国银行业,前者通常约占20%,后者通常约占50%;
  b.保持营业收入的上升超过人工成本的上升。
  银行更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不仅表现为大规模的负债和信贷,而且还表现为网点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建立,后者在财务上即为资本开支及其产生的折旧、摊销。资本开支要科学论证,精打细算,但它同人工成本一样,也不意味着压得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活动和成长。利润或净资产的增长超过总资产或贷款规模的增长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志。资本开支控制的原则是既要满足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又不能因之使利润的增长落后于总资产的增长。衡量银行效率还有一些其他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如:人均利润(收入)、点均利润(收入)等。
  5)质量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风险控制是银行经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从银行的价值实现链条看,收入减支出、费用后不等于税前利润,这中间还要对不良资产做减值拨备,减值拨备的大小对税前利润具有重大影响。要增加利润、提高银行的价值就要控制风险,减少相应的拨备。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信用成本(credit
cost)是衡量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的主要指标。对资产质量的评判分类是依据国际五级分类制度,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在此框架下银行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级标准),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款,其所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不良贷款比率,减值拨备总额与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为拨备覆盖率,信用成本是当年减值拨备额与平均贷款总额的比。
  国际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只是一个指引性的,对每笔贷款的评级及拨备的比例管理层有主观判断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层的主观判断不受到约束,监管部门和市场对一间银行资产质量及其拨备状况所关注的主要是:
  a.风险偏好与风险控制能力的匹配。管理层对风险的判定和其承担风险能力应是匹配的,即具有较强控制风险能力的银行也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反之亦然。
  b.一致性。确定拨备比例的方法有个案和组合两种:个案法主要用于后三类不良贷款,对每笔贷款逐项作减值测试,根据未来可能损失的现金流计提;组合法主要运用于前两类贷款,根据相同特征贷款组合的历史损失统计计提。方法一经确定,管理层不应随意更改和调整。
  c.偏离度。监管部门通过抽查,监管银行贷款分类的准确性。
  d.迁徙率。贷款的分类是动态的,监管机构和管理层所关注的是贷款类别的负向迁徙,即贷款质量的下滑,特别是关注类到次级类的迁徙,因为这意味着不良贷款的生成。
  由于管理层对贷款可能产生的损失有一定的主观判断,这就造成业内对各类贷款减值拨备和拨备覆盖率的差异。总的来讲,充足的拨备和拨备覆盖率体现了银行应有的审慎态度,但也不能说拨备覆盖率愈高愈好,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够强,这会造成信用成本的提高,进而侵蚀利润。
  6)有效税率
  税收在估值模型中被视为一个外部给定的条件。银行所能做的是利用税法中一些优惠和差异,通过合理配置收益和支出得到更低的有效税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对银行业的税法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有几点差异:一是中国征收中间环节的营业税,税率为贷款利息收入和收费业务收入的百分之五③,这在国际上是少有的,它对利润构成重大影响;二是特殊减值拨备(后三类不良贷款的拨备)不能抵税,形成损失后经财政部门批准核销后,再申请税务返还,但贷款总额的百分之一可以抵税。这种规定与银行应有的审慎作风、严格控制资产质量的政策不符。损失贷款核销审批程序复杂,银行账上一边是损失贷款,一边是同样数额的拨备,扭曲了银行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和利润的真实性。
  7)盈利能力
  以上通过规模、成长性、结构、效率和质量这五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分析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最终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是净利润、平均股本回报率和平均资产回报率。
  净利润无疑是重要的指标,但其反映的是盈利的数量而不是盈利的能力,只有在相同规模的银行间这个指标才具有可比性。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回报率,即净利润和资产的比。其中主要采用的是平均资产回报率而不是平均净资产回报率,因为后者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偏低的资本充足率会提高净资产回报率,而前者排除了这一因素,将资金的成本,包括资本的成本全部考虑进去,相当于生产企业所用的投入资金回报率(ROIC)。回报率的指标主要不是看当年的,而是看以往和未来预测的复合增长率,因为它反映了各项要素的不断变化和对银行价值的影响。
  3.战略管理
  综上,我们对运用估值模型提升银行战略管理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a.银行战略管理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以在市场中获取同业估值的溢价;
  b.实现这一目标的要素是规模、成长性、结构、效率和质量;
  c.这五个要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每项要素的改善都可能在短期对其他一些要素造成负面影响,因而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使应得的极大化,使由之付出的代价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d.对于处于不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这五个要素的重要性和优先次序不同,应通过论证,找到瓶颈,合理配置资源,并根据其变动情况做动态调整;
  e.总体来讲应采取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发展的战略,战略调整有重点,有优先,但必须兼顾其他相关要素。
  (作者为招商局董事局主席,招商银行董事长)
  ①
2008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为3.19%,而国际性银行(以汇丰、渣打、美洲银行、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为例)的平均水平为2.58%,澳洲银行为2.03%,新加坡银行为2.14%;香港本地银行只有约1.74%。
  ②
在中国银行业贷款规模是受到监管当局控制的,2008年上半年不含贴现的存贷比平均水平为67%,低于国际水平。
  ③
目前银行的营业税征收,对一般贷款业务一律以利息收入全额征收;对收费收入以全额征收;对转贷外汇业务按贷款的利息收入的差额征收;对证券投资收入按差额征收。由于营业税征收的计税范围与会计准则中营业收入的界定有区别,通常银行的营业税相对营业收入的之比高于5%
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及其它上市银行研究
  一、历史记录:2000年上市以来总体表现不错
  1:基本指标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总股本(亿股)
分红(送转股)
10转增3股派2元(含税)
10送1.5股派0.7元(含税)
10送2转增1股派0.60元(含税)
10送2转增1.5股派1.2元(含税)
10送2股派0.70元(含税)
第三季度:10转增1.55股(股改);本年度分配:10送1.5转增2.5股派0.5元(含税)
  2:业务指标
存款总额(亿)
存款总额增长率(%)
贷款总额(亿)
贷款总额增长率(%)
主营收入增长率(%)
净利润(亿)
净利润增长率(%)
  3:其它指标
资本充足率(平均值)
核心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率(%)
存贷比(%)
8.62(7.87)
1.29(1.60)
65.20(64.09)
8.59(7.56)
1.31(1.25)
69.20(69.55)
8.26(8.24)
1.28(1.36)
65.56(69.91)
8.12(7.95)
1.23(1.23)
69.72(69.37)
  二、关于银行估值:这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但对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这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帖将就此进行持续的研究探讨,这里先谈两个给我深刻印象的案例:
  1、民生银行的增发:由于民生银行的增发采用竞价的方式、“市场化”的色彩颇浓,所以这个增发价格(9.08元/股)具有参考意义:(以2006年的年报数据为基准)
增发后(股本摊薄)
  这个价格也是国内最大两家保险公司人寿、平安对民生银行的报价,一年以前民生银行的价格还在4元左右徘徊,而今天的3倍PB几乎已成上市银行的价值底线,人寿、平安与市场先生谁会更具有理性呢?银行的好日子还会持续多久呢?
  2、汇丰银行对美国HI的收购(资料来源:林森池的《投资王道》):HI是美国一家个人信贷财务公司,业务包括地产按揭,信用卡业务、无抵押贷款、消费者贷款、消费品(如汽车,家庭用品)分期付款及保险服务;在美国拥有相当大的网络(分行超过1,300家),在加拿大及英国亦有业务。2000年网络股爆破后、加上911事件令经济逆转、坏帐率上升导致HI身处困境,在2003年3月汇丰银行用148亿美元买入HI,收购价是HI账面值的3倍,以收购价148亿美元计算,即100亿美元的收购代价是无形资产,并没有资产来支持的。有客户资源、强大网络的银行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值3倍PB,那拥有同样客户资源、强大网络的优秀银行又该价值几何呢?
  三、民生银行2006年年报印象:
  1、赢利能力持续提升:净资产收益率逐年攀升,考虑期间还有可转债的发行,这种稳步提升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更难能可贵了,这是我最喜欢的财务特征,不只是民生银行大多数的上市银行都有这个特征,整个行业呈现繁荣之势。
  2、资本充足率几乎已到极限,股本融资的压力很大,最近的A股增发已基本完成、如果H股的IPO今年能够完成将彻底解决资本充足率的压抑。另不良贷款率控制良好。
  3、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初现:
  (1)基金管理公司
  (2)金融租赁公司
  (3)同业收购
  可以预期未来进入信托、保险领域的计划也在酝酿之中,不过“金融控股”到底是美酒还是毒药呢?
  银行业一直是我投资的重点之一,也一直想开个帖整理我收集的大量相关资料,今天草草开个头,相关的探讨将持续进行,本帖除了民生银行外还将研究其它上市银行,其实在银行业内进行比较分析更有效率。
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及其它上市银行研究(2):网友讨论
fish140103:
撒谎的董事会,然后把唯一一个好人挤出董事会,没必要看这种公司的.
LZ是高人,但你对银行可能不了解,建议找几个在业内的人问一下.普法靠的是自存自贷做假,民生靠的商业贿赂.
你看民生对股东贷款的金额,那些股东估计换家银行贷款都没人理.
  fish140103君好:分析公司就是要把它摊在阳光下剖析,但是做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我坦率承认我对银行的了解全部来自公开报道,也没有银行业里的高管朋友,但就你的“直性子”感觉逻辑上说不通:
  1、如果民生董事会只有一个好人,那凭他一己之力就真能力挽狂澜吗?
  2、我不了解民生有可能,但你认为人寿、平安对民生银行也缺乏了解吗?
  3、如果民生真如你说的那么烂,那你认定的那个唯一的好人为什么还拼命的投钱进去呢?
zhongbingo:  
  同意Sosme的说法,
  我觉得以下两个人, 更有代表性, 他们可是自己私人的钱。
  卢志强旗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史玉柱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获配售3.6亿股
  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史玉柱的书, 他现在有充足的现金, 而且他第二次创业, 几乎没有从银行借钱。而且经过一次破产,
风险意识很高。
  fish140103君的说法, 也许对其它银行适用。 但民生是一间民营银行, 都是股东自己的钱。从它的上市以来的, 坏帐率,
就可以看出, 用自己的钱, 和用国家的钱的不同。
  民生和万科都有一个共同点, 没有国有控股股东。 而且董事会和管理层都把公司当成所有者来经营。 在A股里, 是很少的。
Vmanager:
  SOSME,关于汇丰收购HI,我记得好象是2003年的事情,当时也算是轰动的金融事件,因为汇丰的此项收购被作为从欧亚向北美扩张的标志性行为。收购价有战略性的想法在里面。
  其实,HI当时的业绩是相当厉害的,如果说当时汇丰给出的价格是3倍PB的话,好象PE才不到10,如此说来,它的静态的净资产收益率估计高达30了。当时HI是以业务激进的风格著称,在美国房地产业持续高涨的年代,激进风格导致业绩增长顺理成章,汇丰收购后,北美业务为汇丰带来了立杆见影的效果。
  然而,汇丰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最近香港新闻频频报道的美国次级房贷信用危机,就是有相当大HI的功劳了,几年来,汇丰努力整合,为HI拨备了数额惊人的坏帐,房产市场投机形成的危害正逐步扩大,2月份,汇丰北美业务高层调动,形势颇为焦人。
  以上是我知道的点滴,不够细,也许有记忆残缺错位。
  银行业的估值方法主要分两类:
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包括市盈率、市净率等;绝对估值法包括股息收入模型(DDM)、剩余收益估值模型(Residual
model)等。前者涉及行业内的对比,较为直观和客观,但可能忽视了各银行间因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及收入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估值差异;
后者则考虑到股东权益收益率等较多个体因素,但假设亦相对较多,相对而言,主观因素较多一些。
  我个人认为,这种相对固定的估值方式,比较使用于已经成熟的大型银行。以民生银行这样成立10年的小型银行而言,我更加愿意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企业——一个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来看待,10年的财务数据,已经具备了我考虑一个企业状况的基本要求。
  除了类似一般企业的基本的财务数据,对民生这样的小银行而言,只要观察其资本金符合规定的充足率,与此同时其业务模式和坏帐率控制都有相对安全的运行轨迹(这些可以引发大量的话题,絮先不赘言),基本就可以认可了。民生10年来通过多次资本金扩充,每次增加的资本金,都在恰当的时间内利用了充足率杠杆产生了恰当的利润,我认为做得条理清晰。
  道听途说毫无意义,如果先入为主地带有偏见色彩,对理性地判断一项投资是个大敌。
  见过很多银行的信贷业务人员,民生银行的给我印象深刻,他们对收回贷款的敏感程度让人吃惊,可能这也是坏帐率控制得好的主要原因吧。另外,他们赞助我们的高尔夫业余比赛,作为参赛球手,我觉得民生比较小气,总是用较小的钱去办与别的品牌一样的球赛,但作为股东,我为他们的行为打高分:颁奖晚宴上,别的公司花钱请演员来演,民生呢,他们是自己的员工来演银行业务的小品,活跃晚会气氛。
  我愿意相信,球赛颁奖晚宴他们省下1万元,刚好差不多等于为我节省了1元,2003年的可转债上市,为我提供了成为民生股东的机会,民生成为我仅次于中集的投资,至今,我满意当时的选择。
  早上起来,打了这么多字,借用SOSME的话:本人是“民生银行”的长期投资人,请读者在阅读本帖时将作者的这种身份考虑进去以免形成误导。
爱满西楼: 
  sosme君,长期看你的文章,受益非浅.
  能不能告诉我你投资民生银行的成本
  2006初我在民生和招行之间犹豫了很久,最终重仓了招行,据分析招行的指标更好,可是看到现在民生的涨幅已超过了,而国寿平安砸了100亿准备在民生银行,上我再次犹豫了是否将招行换成民生,请帮我参考一下,毕竟民生还要增发H股,还有即民生将成为沪深300指数的第一权重股.
  从市场分析,民生每日成交量始终大于招行,而解禁的小非也高度看好,很少有减持的
工具箱  
sosme:  
  爱满西楼君好:我的成本较低大概在3.6元左右(同期的招商银行大概在6.6元左右),很多人都对在这二者之间的选择困惑,我用简单的方法逃离此困惑:同时拥有它们。
  看来民生银行蛮有争议的,以民生作为分析银行业的突破口也许是选对了,不过大家的发言我感觉情绪化的东西过多,真正涉及公司分析的成分太少。
  如今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一个几乎破产的银行仅凭一张全国性的牌照都还能卖出天价。虽然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都能赚大钱、而且同质化也非常明显,但每个个体银行还是有自己的竞争优势的、而这些竞争优势将决定未来各自的潜力,比如招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正在形成竞争优势,相关分析与报道已有很多在此先不说,先来看看民生银行有什么竞争优势或特色将自己从其它银行中区别出来呢?过去看过不少资料整理如下:
  1、公司业务:过去银行业有种说法“最初10年,民生银行的增长就是公司业务的增长”,
在过去10年间,特别是在最近的6年时间里,民生银行的公司业务取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不到6年增长了近14倍;公司业务在2006年以前已经占到了民生银行业务总量的90%以上,利润的贡献率则更大。民生的公司业务相对国有大行主要征对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打拼民生已在这一领域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民生银行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不以牺牲资产质量来实现——其不良贷款比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1.5%以下,资产质量位居国内各家银行公司业务前列。除了规模迅速扩大之外,民生银行公司业务的显著特色就是不断推出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这些产品和服务创新来占领市场、获得发展。用业内人士的话讲,民生银行过去6年来在公司业务领域的创新,囊括了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2、票据业务:是民生银行的明星业务,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全国的12%(06年初的数据,目前的数据还不清楚),民生银行的票据业务之所以是明星业务,不是因为做的大,也不是因为持续的创新,而是代表了民生银行极具战略性的市场占领。它代表民生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一种认识、一种前瞻性的战略。到今天,大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他股份制银行都纷纷成立票据事业中心。
  3、企业财务革新计划:也是民生银行的明星业务,这是公司业务向更高层次的延伸,将近几年来,企业财务革新计划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几千个客户推出了这项计划,这就意味着民生银行这种销售订制方案,不再是提供某个产品,而是怎么来为企业控制风险、解决融资、推动销售、管理战略,从资本、资金到销售、风险管理、融资计划,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个转变是非常大的。在过去几年当中,企业财务革新计划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围绕这些客户,一个个的订制化服务方案,这个阶段是以客户单个产品为特征的;第二个阶段是以专业化服务为特征的,民生银行从2004年初开始建立了交通、能源和电子电信金融部以后,企业财务革新计划已经从一个客户上升到一群客户、一个行业的客户。
 关于民生我谈几句。
  有人说民生董事会里面就刘永好一个好人,被排挤掉。其实是刘永好先违背游戏规则,本来大股东在董事会都是一名董事,可他想让他控股的公司代表也进董事会,所以他就出局了。民生现在谁在董事会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不是一股独大的企业。
  我去年5月开始买民生,到11月底换成了招行,现在看这不是正确的选择。当时主要是自己原来比较相信中金的报告,中金当时不看好民生,看好浦发,对招行也不推荐。到11月底中银的袁琳发表报告对民生评级“跑输大市”,自己本来就想还招行,遇到风吹草低,就换了。从4元拿到7元也算可以,但现在想起来也是教训吧。
  我一直在看SOSME的帖子,绝对是高人,高人不是自己吹的,也不是因为某一个股票如何了,我看SOSME高是看他几年来的投资组合,真正的价值投资。他的收益可能不如某些人,但我感觉SOSME是走在康庄大路上,有人是走在钢丝上,在钢丝上有时很精彩,但是也很危险,更不用说天天安心了。
  民生股票的机会以后还有很多,主要在交易机会上,但这种交易机会不是建立在沙滩上,民生实实在在在盈利,每次增发,H股,外资并购,民生想象空间巨大。并购想象空间最大的不是行业里面老大,而是老二、老三。。。。。。。
  2006年4月份我研究了一下民生PK招行,宝钢PK武钢等。从扩股倍数上看民生好于招行,武钢好于宝钢,所以从复权价格看,民生优于招行,武钢优于宝钢,涨的好的股票基本都有一个特征,扩股快。
  这种研究很粗浅,但从后来股市发展来看,当初得出的结论值得借鉴。这种方法未必是价值投资,但价值的估值本来就不可能是一个精确数,所以为了求得安全边际,我们应该综合各种方法,做综合研究。
  自己曾经持有过民生和招行,各占一半,后来把民生换招行了,现在自己就持有招行和华菱管线,关注的股票和SOSME差不多。
  这里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像SOSME等的观点我很赞同,希望自己能在思维模式上拉近与各位高人的距离。
fish140103 
  在此回应一下LZ,我不是情绪化的分析,而是情绪化的判断。因为银行业的资产是特殊的,行业特点也是特殊的,恕我不可以展开。但诚信是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底线,所以我对民生和普法是一票否决,不会关注,炒股票是要有点脾气的。
  前文中很多东西是不可以得出民生的优越性的,因为每家银行都在努力。
  不过为避免一味情绪化,我还是特意看了一下民生三年来的报表,几个数据可以关注,至少我觉得比前文的很多数据更客观一点:
  04,不良 37亿,关注48亿
  05,不良 48亿,关注86亿
  06,不良 54亿,关注120亿
  关注是不包含在不良里面的,但实际上民生玩命的圈钱扩大规模最后的效果也只是贷款不良率的轻微下降。
  关注类不包含在不良里面,那么关注贷款的持续大幅度上升是说明银行的谨慎还是狡猾?
  看着泛海系年年在民生增加借款,又年年股权被冻结,也实在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再回应LZ关于唯一好人力挽狂澜的可能。做个合理的情景假设,假如你是创始人,但被踢出局,你会作何选择,而在不增加投入就面临彻底拜拜的情况下,你又会做何选择。民生并没有烂到如前几年的发展或者上市前的招行(嘿嘿,招行迷可不要生气啊),选择放弃似乎才更不可理喻。
  LZ说得对,时间是最后的证明。民生过去一年的涨幅让人无话可说。所以我建议上面的数据可以再看三年吧。还可以结合多几家银行的数据继续看。
fish140103 
23:03   
  再说个我认为很有趣的事,对我来说,更愿意相信烂过的银行:比如招行烂过(现在招行不承认了啊,哈哈,不过没关系,招行现在不错的,就是显老),深发烂过,广发烂过。
  由于广发最近才烂到出头了,现在我最相信的银行是广发。哈哈
工具箱  
10:25   
  fish140103君:
  1、情绪化的分析或情绪化的判断都不可取,让我们共同面对事实与数据吧。
  2、“诚信是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底线,所以我对民生和浦发是一票否决,不会关注,炒股票是要有点脾气的。”它们到底如何违背底线我不得而知,如果假设都是真实的,那么未来是否有改进的可能呢?正如你认为那个曾经烂过的招商不就改良从善了吗?如果你喜欢“烂到出头”的银行那么民生和浦发是否还未“烂到出头”呢?看来你情绪化的判断还是有些逻辑混乱。
  3、再如你所说的“泛海系”这类问题现在已经摊在阳光下了,你认为还会继续恶化吗?未来是否有改进的可能呢?
  4、我非常赞同你的这个观点:“前文中很多东西是不可以得出民生的优越性的,因为每家银行都在努力。”其实上面的分析及转帖恰恰说明我对民生目前的状态是失望的,目前银行业的流行趋势是“全能银行”、“零售银行”及“金融百货”,为什么民生就不能做成真正专业的“公司银行”呢?放弃自己的看家优势去追逐所谓的流行就长期发展而言隐藏忧患。
  5、结合多几家银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本帖想完成的任务,欢迎你提供的数据,待各家银行的年报披露完成以后,券商及一些研究分析结构也会为我们提供很多研究报告,到时候我会做很多比较分析;
  6、再说说那个“唯一好人”没有选择放弃我相信他绝对不是“意气用事”,看来这个“唯一好人”比你对民生的未来更有信心;
  7、“民生过去一年的涨幅让人无话可说”:其实在公司分析的时候可以完全忽略其涨幅与市场价格,价格变化不是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
1、关于民生刚刚完成的定向私募:
  (1)在民生看来,并不是资本金越多越好,因为资本必然要求回报。资本过多的话,回报的压力很大。去年,民生在没有补充核心资本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了43%,加权平均的资本回报率达到了22.35%,而花旗集团去年的资本回报率也只有18.8%。如何保持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将是补充资本金之后的一大挑战
  (2)这次私募改变了民生的股东结构。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作为机构投资者分别成为民生的第二大和第三大股东,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使用期限很长,要在几十年之后才考虑偿还,因此他们的投资周期长,不太考虑短期利益,有助于民生做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决策,能明显淡化民生银行以往决策的短期行为烙印。
  2、民生筹划的H股上市:是迈出国际化的关键一步,这一直是董文标的目标。一旦实现了香港上市,下一步成立香港分行和在香港开展并购等工作将会水到渠成。
  3、关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
  (1)对于资本金不到400亿元,资本规模7000多亿元的民生来说,即使要综合化经营也不可能全面开花。因此,民生在进入新领域中仍然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不会涉足所有的领域,在某个领域只针对具体几个行业或者只从事特定的业务,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2)民生内部人士透露,该金融租赁公司将只从事电力设备和运输设备的租赁业务,合资伙伴中电财是国家电网的财务公司,而天保公司是代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对保税区直属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他们本身对电力设备和运输设备就有很大的租赁需求。
  (个人认为民生金融租赁公司能使公司传统的“公司业务”合理延伸及拓展,以此作为综合化经营的突破口是非常有眼光的)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刘永好离开民生银行董事会有各种各样的传言,您能否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
  董文标:这个事件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刘永好已经在民生银行工作多年,连任3届副董事长,已经功成名就了,让更年轻、更专业的人才进入是更好的选择;
  (二)也说明了民生银行董事会的强大和治理结构的先进,没有谁能够操纵董事会。
  (来源于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驻地京丰宾馆,董文标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的报道)
  从以上报道判断刘永好与民生银行董事会或管理层之间有较深的隔阂,毕竟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退一步海阔天空,治理结构的先进性在这种不和谐的背景下并未让股东感觉到,希望未来能看到某些积极的变化。
fish140103 
  04,不良 37亿,关注48亿
  05,不良 48亿,关注86亿
  06,不良 54亿,关注120亿
  以上的问题,还是没有回应,我本人不发表意见,是为了听大家的意见.
  董文标:这个事件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刘永好已经在民生银行工作多年,连任3届副董事长,已经功成名就了,让更年轻、更专业的人才进入是更好的选择;
  (二)也说明了民生银行董事会的强大和治理结构的先进,没有谁能够操纵董事会。
  既然可以不讨论数据,那就讨论现象.
  董同志的这番话为什么在我听来刺耳?
  史玉柱年轻,但就专业吗?有人夸史有诚信,不过我一直想当面问他,你把欠个人的巨人大厦集资款还了,为什么不敢以自己的名义?为什么在用脑白金之类的货色骗钱的时候不敢把自己的身份放到投资人或管理层的位置,而只用顾问的角色?为什么等到所有的诉讼时效都过了,史先生立刻就精神抖擞了?
  所有的原因就是,巨人大厦的巨额银行债务,他是一分钱也不打算还的.人家现在又做了银行的董事,我是觉得有趣。
  请不要用情绪化来评价上面的文字。
  董事会没有人可以操控,我的理解是刘永好不可以操控。而且这个事件本身却的确是个操纵事件。
  好了,不再评论。我还是希望能有人能对我提的几个数据发表意见:
  1、不良和关注
  2、股东关联贷款
  SOSME提到那家印度银值得研究。银行一般说三类,存贷差银行、零售银行、投资银行,中国现在银行基本都是第一类;美国据说有不少第二类银行,号称零售业务能占60%以上;大摩之类的是投资银行了。靠存贷差的银行实际就是吃差价,但SOSME说的那家印度银行值得研究就在它吃的差价不高,但它成本也低,不靠吸收存款靠同行拆借,一般来说同行拆借低代价远大于吸收存款,但如果考虑银行网点的费用问题,网点吸收存款低代价有些情况下可能真高于同行拆借。
  SOSME说希望民生成为公司银行,这是我第一次在分析银行的文章里面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观点,绝对是一种思路。但在中国那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银行股票的好处不在这里说了,我说几点风险吧。
  1 贷差降低,长期来看这是一定的,但这次提息实际是提高了贷差。
  2 现在上市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可能没有预期的高,因为现在的银行股估值对零售业务的期待比较高。
  3 外资进来的竞争,银行的很多大客户(特大型企业)很可能跟着职业经理走,如果被挖墙角过多,危险就大了。
经济发展滞缓,呆死帐大幅上升。现在民生、招行、浦发等呆帐率较低的原因第一是贷款扩充很快稀释了呆死帐,然后才是管理的功劳。一旦贷款扩充速度降低,呆死帐不能被稀释,问题立即就会体现出来。
  我说这些不是因为我不看好银行,我现在主要就是招行的股票。我想研究一只、一类股票,如果不知道这些行业的软肋是不行的,软肋可能是致命的威胁,也可能是能极大提升业绩的好途径。像净资产收益率,国内银行远低于国外的,有人就因为这点把国内银行说的一文不值,可我感觉这恰恰是中国银行提升价值的空间所在。
工具箱  
  fish140103君好: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对比看更能说明问题
  资产总额增长:26%
  存款总额增长:19%
  贷款总额增长:18%
  不良贷款率:1.23%、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再看你的两个指标变动率:
  不良类贷款增长:14%(上年度30%)、小于贷款总额增长率
  关注类贷款增长:39%(上年度79%)
  结论:
  (1)总体而言新增贷款的质量并未下降、而且在持续的改进之中;
  (2)关注类贷款增长率虽有改进但持续大大高于贷款总额增长率让人感觉有隐忧,值得密切关注。
  在银行业整体繁荣的背景下似乎所有的银行股都是好的投资,但银行业的好日子总有结束的时候,市场充分竞争后的利润平均化是必然的趋势,但“路遥知马力”那些银行将具有持续的发展潜力呢?目前各家银行“同质化”的趋势非常明显,都提供相似的产品与服务、甚至连未来的发展模式(全能银行、零售银行及金融控股)都差不多,我个人认为在“同质化”背景下那些具有“特质”的银行未来可能更有发展潜力:因为这种“特质”经过升华后可能成为其核心竞争力。那么有“特质”银行在那里呢?
  1、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和卡类业务发展突出是该行的最大特色、品牌优势突出、市场认可度高,但零售业务也只占到招行四分之一的比重,而且面临激烈竞争,零售业务能否成为其“特质”目前难以确定,但确实是最有希望的一家银行;
  2、民生银行:具有中小企业贷款优势的公司业务曾占其90%以上的比重(目前也积极发展大企业的公司业务),在公司业务这一领域具有国内最高的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国际结算量仅排五大行之后)与最近成立的民生金融租赁公司都将强化民生在公司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公司业务成为其“特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问题是民生会不会陷入“行业趋势”片面追求零售银行及金融控股而被“同质化”所淹没呢?
  3、兴业银行:其上市前有两点引起我的兴趣:最高的业内净资产收益率及独具一格的“银银平台”,但经过分析后发现它们都不具备成为“特质”的潜力,前者只是兴业将财务杠杆运用到接近极限的结果、即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还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后者虽然有些独特之处但能贡献的利润比例微乎其微,就创造利润的角度而言其只是一个诱人的概念而不具实质内涵。
  就整体盈利能力指标来看,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保持稳步上升状态。2006年,民生银行的ROE和ROA分别达到19.85%、0.61%。就ROE而言,民生银行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仅次于今年刚刚上市的兴业银行。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民生银行之所以能在2006年取得如此高水平的ROE,除了自身盈利能力提高之外,还得益于其较高的财务杠杆(其资本充足率在2006年中期曾跌至8%这一监管“红线”的下方)。
  民生与兴业都是比较激进的进攻性策略,在财务杠杆的运用上都接近极限。
02:12   
  前面fish140103君对民生贷款质量的担忧其实蛮有道理的,虽然在贷款总额增长18%的情况下不良类贷款增长14%小于贷款总额增长率、不良贷款率1.23%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但毕竟不良贷款从48亿增长到54亿:这个绝对数量的增长也是让人担心的,尤其与其它银行比如兴业银行进行比较就更是如此了:
  兴业银行年报显示: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31.97亿元,比期初增长19.14%;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45.12亿元,比期初增长33.78%;
  期末不良贷款余额49.80亿元,比期初下降6.67亿元,不良贷款比率由期初的2.23%下降至1.53%;公司加大了拨备和核销力度有关,兴业银行拨备同比增长50%、核销同比增长72%,拨备覆盖率由91%上升至126%。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兴业银行在贷款高速增长(比民生的增长速度还快88%)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量还下降了12%,相对数量更是大降31%。就“贷款质量优化”这项指标进行打分的话:民生只是及格、而兴业是优良,民生应该向兴业好好学习。
民生银行质量远好于招行,股价翻番可期
A:房地产贷款
下列数据源于两家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
民生银行:———个人按揭贷款————房地产业公司贷款———前两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
日—1061亿(占比11%)-1220亿(占比12.7%)———占比23.7%
日—996亿——————1037亿
日-—929亿——————952亿
日—874亿(占比12.9%)901亿(占比14%)————占比26.9%
招商银行:———个人按揭贷款————房地产业公司贷款———前两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
日—3032亿(占比23%)—1116亿(占比8.4%)———占比31.4%
日-2736亿———————905亿
日—1945亿———————566亿
日-1484亿(占比18%)—472亿(占比5.6%)————占比23.6%
从上面两家银行最近一年(即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涉房贷款增长率来看:
(民生银行:个贷增长14.2%,房地产公司贷款增长28%/招商银行:个贷增长55.9%,房地产公司贷款增长97%)
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民营银行在涉房地产业贷款投放上较同行谨慎,对房地产业的风险控制也好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虽然现在市场比较担心其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较快,占比较高,但民生银行的开发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远远小于招行,且去年新增的开发贷比个人房贷风险小。因为去年个人房贷首付一般只有2成,而开发贷款的抵押率一般有150%~200%,也就是说首付有4成到5成左右,抗房价下跌的能力远远强于个人房贷。在现在上市房地产公司融资利率达到12%的高位时,银行的议价能力是比较强的,开发贷款的高利率和充足的抵押率,将保证这是一笔好买卖。
资料:(民生银行是所有银行中对房价下跌容忍度最高的银行,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对本报记者表示,房价下跌40%也不会对该行造成任何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民生银行涉房贷款都是以两年前存量贷款居多,最近两年房贷有所收缩,房地产企业和个人按揭贷款都是民生银行的优质客户,房价的下跌对民生银行资产质量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据《华夏时报》)
B:地方府融资平台风险
地方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现在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其实据初步核查的数据来看:
地方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主要集中在县乡层面,特别是中西部财力较弱的地级市和县乡等。而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如民生银行的贷款80%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其他的贷款也投放在武汉,重庆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这些地区的地方府财力都比较雄厚,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不大。在中西部和县乡网点较多、资产占比较高的四大国有银行,在地方府的作用下可能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银监会对国有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而股份制银行只要10%的原因之一。
源于民生银行2010 年中期业绩电话交流会( 截至2010 年6 月30
日,民生银行地方府融资平台授信客户597 户,余额为2000 多亿元,目前全部为正常类贷款。
按府层级分类,其中省级及以上占比约26%,市级以上占比约56%,县级占比约14%且全部是长三角地区的百强县。
按担保结构分类,抵质押类贷款占比约47%,保证类占比约34%,信用类占比约19%(主要集中在各省市的交通、供水、供气等经营性的、且有第一还款来源的项目,由于府层级较高,风险相对可控)。
二季度,公司对地方府融资平台开展“解包还原”工作,要求每户平台贷款与其项目一一对应,完善所需的用地审批、环评、资本金等各项手续,通过谈判争取每笔贷款有相应的抵质押担保。针对没有现金流覆盖的项目,通过与当地府积极沟通,要求其提供土地抵押。而对长期合作的较高层级且还款有保证的府项目,仍将继续支持。
10 年上半年,通过严格控制此类贷款的发放,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了59
亿,公司通过和府、银监会的沟通合作,大大降低了此类贷款的风险。目前来看,根据严格标准划分的此类资产要增加计提的拨备非常少。)
原创:海海人生 
10:40    
浏览/回复:】
  呵呵!
闽发有一位名为“买到能养老的股票”的网友,当初觉得这个名字的含义在系统风险和个股风险过高的A股市场过于理想化,因为历史上的中国A股市场很难找到成长周期能超过3年的股票,不过最近的银行股爆跌却凸现出这样的理想:浦发银行,它和其他绩优银行股也是大盘后市走强的龙头品种。下面从“国际化趋势”对浦发银行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
  一、上市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定价分析。
  美国和欧洲都有比较成熟的国际证券市场,其上市公司的价格定位有相对合理性。根据对两地市场总资产5000亿人民币以上的上市银行所作的调查,美国上市银行的平均市盈率(PE)是14倍,市净率(PB)是2.4倍;欧洲上市银行的平均市盈率是30倍(剔除微利和亏损的上市银行的市盈率是在18倍),市净率是1.7倍(剔除微利和亏损的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是2倍)。可见欧美成熟证券市场上市银行的平均定位是:市盈率PE值16倍,市净率PB值2.2倍。
  同时,由于欧美特别是欧盟经济发展缓慢,加上居民缺乏储蓄意识,欧洲和美国上市银行近几年成长性较差,2003年欧洲60%的上市银行经营收入下降10%以上;美国40%的上市银行经营收入下降5%。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加上国民传统的储蓄意识,银行业的成长性非常高,从改革开放的1978到03年的25年间,中国年均存贷款增幅超过15%,并将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10%以上的平均增长率;A股市场已上市的商业银行成长性更是惊人,从年,浦发、招商、民生和华夏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50%,04年1-6月前三家银行的营业收入有增加50%。
  另外,中国银行业过去一直采用单一经营模式,主要业务集中在存贷款,90%以上的收入来自存贷利差。而欧美银行采用混业经营模式,30%以上的经营收入来自于其他业务。04年以后,国家开始逐步放开银行的混业经营,国家近期批准商业银行可以组建证券投资基金就是一良好的开始。混业经营在中国银行业的推开,将进一步加速银行经营业绩的提升。加上我国存贷款利率目前已触底,04年底或者05年将步入上升周期,存贷款利差同步扩大,对银行业也是重大利好。
  国内商业银行也存在人民币业务即将对外资银行开放这一不利因素。不过,根据国际趋势,从韩国到马来西亚、从墨西哥到土耳其,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所占的份额很难超过20%。这一现象的存在与各国普遍实行存款政府赔偿制度有关,因为各国国内银行信用的背后是国家信用,而外资银行无法享受这一待遇。中国短期内也不会将政府赔偿制度改为保险金赔偿制度。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其经营重点仍然集中本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及其他外资企业,也存在这一因素的影响。所以,2010年以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难于超越10%,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开放对国内的年均影响不会超过其经营收入的2%。
  综合以上因素,确定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定位”应高于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欧美上市银行。目前业务仅限于香港的中银国际的市盈率定位就是成熟市场的15倍、市净率2.2倍;而处于成长期的恒生银行市盈率是20倍、市净率5倍,汇丰银行的市盈率也在20倍附近。用一个固定成长股利公式即[1/(股票市场预期收益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来测算,中国已上市的商业银行合理价格定位应为:市盈率PE值20倍以上,市净率PB值3倍以上。
  二、交行等国有大银行上市及自身再融资对已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
  最近,导致浦发等已上市商业银行大幅度下跌的重要因素就是交通银行的“低价发行”。按中金的测算报告,交通A+H发行方案中新股发行价在2.5元左右。表面上看,2.5元的绝对价位很低,甚至比目前A股市场最低的华夏银行还要低60%以上。不过应该先看看已上市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经营情况的比较值:
  发行后总股本 04年预期总资产 04年预期总收入 04年预期每股收益 市盈率
  交通银行 500亿 9500亿 350亿 0.11 22
  浦发银行 39亿 4400亿 160亿 0.50 14
  招商银行 68亿 5600亿 200亿 0.50 16
  民生银行 52亿 4300亿 160亿 0.42 13
  备注:交通银行04年每股收益按发行新股摊薄计算(发行前为0.13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交通银行即使按2.5元发行,其定位与其他三家已上市商业银行相比也应该是最高的,如果考虑交通银行上市后20%的溢价,它的上市后的市盈率会超过25倍。
  与即将上市的交通等国有大银行相比,已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最好,管理能力和效率最高,赢利模式和后续发展能力最强。以04年中期为例,交通银行呆坏帐比例是3.43%,已计提的坏帐准备金覆盖率是73%;民生银行呆坏帐比例1.28%,已计提的坏帐准备金覆盖率达140%;浦发银行呆坏帐比例是2.29%,坏帐准备金覆盖率达120%;招商银行呆坏帐比例是2.78%,已计提坏帐准备金覆盖率达100%。同时,交通银行每股包含的营业收入是0.7元,远远低于浦发的4元、招商3元、民生3元,每股含金量和后续发展能力不具有可比性。这些数据说明交通银行2.5元发行上市的“低定位”是一种假象,国内已上市商业银行的当前定价并没高估,其PE和PB值远低于即将上市的交通银行和其他国有大银行,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和上升空间。
  年,由于已上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年均增长超过50%,净资产收益率在12%---16%,也就说商业银行自身资本的增长率远低于资产扩张速度,资本充足率相应连年下降,个别银行甚至底于8%的国际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已上市商业银行势必在A股市场大规模再融资,这种方式给二级市场股价带来很大的压力。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盘剥”流通股东的再融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一是“流通股东表决机制”的实施,将减少这种单方面的利益输出,降低流通股东的损失;二是已上市商业银行的高速扩张在04年以后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加上资产质量提高,浦发、招商等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05年以后可以达到20%以上,与这类商业银行可以预期的20-30%的扩张速度相当,内在的再融资要求会降低。虽然业绩增长速度由50%下降到20%-30%也有一些遗憾,但是这一成长速度的投资回报也会非常惊人,90年代五粮液、茅台、剑南春净利润由不足增长5-10倍就是用年均30%的速度完成的。所以,已上市商业银行再融资对其股价产生的压力在05年以后将减弱,它们将进入持续、平稳的发展期。
  三、浦发银行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比较分析。
  月经营收入 在职员工人数 拨备前利润 计提的坏帐准备 净利润
  浦发 79亿 8261 31亿 17.8亿 8.7亿
  招商 95亿 16100 40亿 10亿 16.9亿
  民生 80亿 5400 23亿 8亿 11亿
  月营业毛利 中长期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收益 总资产毛利率
  浦发银行 44亿 380亿 6.5亿 1.26%
  招商银行 53 640亿 10.6亿 1.2%
  民生银行 3 820亿 12.7亿 1.05%
  股价 股价与半年计提前利润比 股价与半年毛利比 股价与半年净利比
  浦发 7.3元 9.18倍 6.46倍 32.73倍
  招商 8.4元 14.29倍 10.77倍 33.6倍
  民生 5.8元 12.86倍 9.86倍 27.6倍
  备注:民生银行帐面营业利润是15亿,因其坏帐准备入帐方式与浦发和招商有所不同,所以加上其在费用中列支的坏帐准备8亿元作为其计提前利润(23亿)。
  由于招商银行更专注于’一卡通“等居民储蓄资产,储蓄资产付出的存款利率较低,主营业务成本是三家银行中最低的;民生和浦发更专注于企业等大客户资源,采用较高利率揽储,主营业务成本较高,其中民生银行主营业务成本最高,浦发居中;但是,以大客户资源为目标的民生和浦发银行工作人员和网点较少,人均创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比招商银行高,相应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较少。几项因素抵消后,浦发的资产利润率是最高,营业成本低的招商位列第二,民生最差。同时浦发04年上半年计提的坏帐准备金也远远超过其他两家银行,对其上年经营业绩的影响也远远超过招商和民生,扣除这一影响的股价与毛利及股价与计提前利润之比,浦发要远远高于民生和招商,也就是说浦发业绩的弹性更高,可提升空间较招商和民生大。
  为什么浦发的坏帐计提这么高?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浦发呆坏帐计提方法由03年以前的“一逾二呆”变更为“5级分类”计提,会计方法的变更对其经营短期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二是03年花旗银行入股后,加强了资产的监督,采用了更为谨慎的呆坏帐审定制度,计提坏帐的标准比以前降低,后续资产质量也会提高。呆坏帐的大幅度提高对浦发银行短期业绩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对其中长期发展却是利好。我们假设:浦发银行按坏帐率和资产总额都高过它的招商银行计提等额坏帐准备10亿,04年1-6月浦发的税前利润将增加7.8亿,税后利润将增加5.3亿,每股收益达到0.35元,这才是真实的浦发。
  同时,由于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在中长期债券市场投资最多的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方面利息上升会使已发行的债券价格下跌,形成更多的隐性损失;另一方面,大量的长期债券投资会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减少可预期的加息收益。从2004年中报就已经看到这一趋势,在与其他金融机构往来收益一项,浦发银行净收入1亿元;民生银行亏损4亿;招商银行亏损3亿,这也是浦发总资产利润率高于招商和浦发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已上市的商业银行中,扣除短期因素影响,浦发目前的经营状况最高,经营前景最佳。
  四、浦发银行的业绩预测
  月浦发银行每股收益是0.223元,比03年同期增长33%。由于浦发银行03年新增贷款较02年增加50%,其04年下半年与1-6月一样处于03年新增贷款利息受益期,下半年的经营收入不会低于上半年;同时浦发银行持有的大部分债券付息期在下半年,投资收益会高于上半年的6.5亿,达到8.5亿元(按03年数预计);而且下半年的坏帐计提会恢复到一正常水平,对其净利润的重大影响将减弱。所以,浦发银行下半年每股收益会在0.3--0.36元之间,04年全年每股收益预计为0.52---0.58元。
  05年,影响浦发银行业绩的几大因素:一是由于花旗入股后资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加上03年和04年上半年坏帐准备金覆盖率的大副度提高,对04年上半年业绩构成重大影响的坏帐计提进一步减弱,该公司不考虑成长性的每股收益可达0.7元;二是由于浦发04年贷款的增长率预计为18%-20%,05年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也应该在18%以上;三是在04年底到05年初,中国调高存贷款利率可能性非常大,为解决国有银行的经营困境及完成上市目标,扩大存贷款利差也是必然,毕竟目前的存贷利差是近20年最低的,96年前的深圳发展银行依赖于当时的高利差创造出经营业绩高成长的奇迹,预期的存贷利差的扩大将再一次大幅度提高上市银行的业绩。综合这几点因素,并剔除人民币业务对外资开放这一不利影响,浦发银行0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在0.85元--1.1元。如果考虑05年增发7亿新股,05年浦发摊薄后的每股收益为0.7元--0.92元,每股净资产为4.8--5.2元。
  结合前面“国际化趋势”国内商业银行的合理市盈率价格定位为PE值20倍,浦发银行05年中线目标定价应该在14--20元,与此对应的市净率为2.8倍--3.9倍。
  由于我国存贷款将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平均10%的增长率,
加上与之签定战略协议的花旗银行将在数年内将持股比例增至24.9%,作为最优秀的商业银行,浦发银行必将给长线投资者以巨大回报,它就是中国A股市场“买到能养老的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东西最省力的滑轮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