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园区普阳街2066号财政厅宿舍14栋楼前地上的方砖铺上了,多个下水井盖附近都没给抹,谁来管管?

[转载]“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之三
实话实说,在探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不是古村落的美丽,而是它的没落!
当古村落被确认为文物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随着原住居民的相继撤离,许多老房屋因年久失修,不少古建筑坍塌,古村落文化严重流失。首先是原住民的流失。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已经人去楼空,村民搬到镇上和县城,不怎么回来管理旧房子,风吹日晒加雨淋,房子破旧得很快。另外也有村落文化流失。古村落原住民的流失,带来的不只是物质遗产的消失,饮食、风俗、手工艺品等非物质遗产同样受到威胁。随着原住居民的不断外迁与混合,已经没有几个村民会做诗和唱粤剧。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并没有在这个“古村落”得到很好的体现,一些宗祠纪念活动越来越少,一些手工传统、美食等也了无踪影,其村落文化实际上也在消亡之中。
我以为大多数古村落都陷入原住居民离散、传统文化依存丧失的“空心化”困境。如何“拯救”日渐流失的古村落文化?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你要原居民去住?说实在的我自己都不愿意啊!你要进行维修,谁出这笔钱?你要开发旅游?谁对这些古村感兴趣,特别是那些雷同的村落,因为不论是宏村也好、西递也罢,中国没有几座,如果有10000座,能够有多少人再去呢?
309. 南湾村
南湾村,位于黄埔区穗东街,自明代洪武二十九年开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南湾这片土地造就了不少名人雅士风流人物,也遗留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古迹遗产。村子依山傍水,是个有七千余人的大村。由于该村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名人众多,民风习俗淳厚,因此历史文化丰富,保存至今的也不少,有麦氏宗祠、初泰麦公祠、敬祖麦公祠。麦氏宗祠是南湾最古老的祠堂,名“序睦堂”,始建于雍正年代,在道光辛卯重修。初泰麦公祠几个字是由李鸿章题写。
麦氏族人出过文武举人,也出过显赫朝廷的名医。“序睦堂”(麦氏祠堂之名)曾拥有千倾公田,有力地推助一代代族内子弟走上科举之路。
村中的建筑都非常讲究,昔日全村都是麻石街巷,目前大部分保留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有南约大街,全长300余米,三板大石铺到尾,南安大街,石板铺到南安市,还有皆佳街和维新大街,《三家巷》、《林则徐》等电影均在此拍摄。顺着以长条麻石铺砌的南约大街,路过名曰“履理里”、“儒学里”、“廉让里”、“诗书里”、“广厚里”、“居仁里”、“居义里”等老旧颓败的里弄巷口,便到了古木浓荫的南湾河畔。
探访侧记:村里正在整治河涌,有些乱。与父亲找了一大圈,似乎也没有发现什么古建筑,只是最后快到停车处才发现一小片古建筑。黄埔区计划建设南湾水乡风情项目,包括修缮麦氏宗祠、龙泉古井、常春岩、护龙古庙等名胜古迹,恢复鱼米之乡古码头等20多个项目。届时游客沿南湾涌泛舟就能欣赏明清古村落、扶胥古运河发源地等景点,那我们拭目以待吧!
310. 水西古村
水西古村,在萝岗区水西村,明代水西村钟姓由江西迁移至广东,500多年来,钟姓已在此开枝散叶。耕读文化也得到很好的传承。“水西”这个简朴的村名没太多深意,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水西、水东两村相邻,中间一水相隔,河水不宽。村民们用“一字街、耙子巷”来形容古村的建筑布局,古村的“一字街”,两三米宽,自东向西,从村头到村尾,串起左手边十几座祠堂和右边祠堂对面的三个水塘。祠堂的规模都不大,其中最有规模的是十世昆山祖祠,又名辉萼堂。
由于历代有人在朝上为官,村周围环境较好。村民崇尚教育,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在村落的建设过程中颇费心思,整个村规划整齐划一,村前是十多间祖祠、书塾、别墅、私房厅等,花岗岩铺路,形成一字街,耙齿巷,麻石街道;10余间的祖祠、厅堂均建在街前,使全村显得富有而美丽,10余条小巷笔直通向各家各户,而且巷巷有名。
探访侧记:在探访的这N个古村中,似乎这水西古村最不成“古村”了,其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古建筑,不成片也不成线,难道自己没有探寻到其精华部分?探访时,一座祠堂正在整修。他们似乎欢迎我的来到。
311. 钱岗古村
钱岗古村,在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方圆1平方公里。村内主要是保留下来的900多座房屋,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有的尚保留着宋明的遗风。村中的巷子多又深,且迂回曲折,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史书中记载,从化设县在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其意是“远氓从此归化”。而钱岗村建村的历史则较之早了200年,可谓是“未有从化,先有钱岗”。钱岗村大部分的村民姓陆,这个人文渊源可追溯到700多年前。据记载,当时南宋与元朝两军在广东展开最后决战,结果以元军大胜、南宋灭亡而告终。那位背着南宋小皇帝在新会崖门投海自尽的宰相陆秀夫,其第五代孙后来流落到了钱岗村。
村子的四周,东南西北分别有“启延门”、“震明门”、“镇华门”、“迎龙门”等4个门楼。门楼之间用围墙相连,墙外便是溪水及鱼塘,俨然是个守望相助的城堡。钱岗古村西更楼有一木雕封檐板,名叫“江城图”,现存广州博物馆内。其内容反映了清代鸦片战争前广州珠江北岸10余公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雕工精湛,这件无价之宝被文物专家称为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探访侧记:钱岗古村是最先探访的古村之一。印象最深的是其门楼及一个老太婆——一个照相要钱的老太婆。这钱岗古村基本上一座荒废、没有人住的旧村,显得有些落魄、凄凉。古村落看多了,特别是看“空心村”多了,都很容易使人有这种想法的,所以古村落不能多看,看几座典型的就可以了。多看也没有太多的收获,虽可增加“历史感”,但同时也“收获了”一些不良感觉,特别是那些有抑郁症的人。
312. 障岗古村
障岗古村落,位于钟落潭镇障岗村。村落建筑已有620年历史,清代乾隆二十八年扩建的“耀斗胡公祠”是村落的重要建筑之一。后来村民迁出后留下这片古屋群。古村坐北朝南,一眼望去全是青砖青瓦的四耳房,四周被一溪河水环绕,进村的是一条宽不过1米的青石小径,环境清幽,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探访侧记:障岗村似乎也其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古建筑。难道自己没有找对地方?也许是的,刚开始发现古村落可能是缺乏经验的。在障岗村,将车停于此,做了一个午休。
313. 畲族风情村
兰溪畲族村,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正果镇东部罗浮山西麓,全村300多人,有盘、雷、耒3姓,分居住在吓水、通坑、榕树窿三条自然村。该村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虽然村里已经有些汉化了,但还是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风情。畲族有自己的语言、民歌和服饰,善长唱山歌,他们还有自己的图腾崇拜。畲族村拥有很多独特的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有荔枝园、桃花谷、柿树坡、扫把山、梨花沟、枇杷谷、枫树坡、古树神韵、竹溪村落等,人文景观主要是畲族特色的房屋建筑、文化习俗和酥醪古观等。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在增城至正果的路上,看到标志转右后,再沿标志走就行了。与父亲在这盘山公路上转来转去的,似乎有些头昏,没有发现什么,即使是到了兰溪畲族村,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继续前行,就到了增城与博罗县的交界之处了,前方虽然有土路可行,但想想不能出广州市,就赶紧掉头,又走了20多公里的山路终于回到了主路上。路上遇到二拨人,他们也是来这里,问他们来看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314. 钟楼古村
钟楼古村落,位于神岗钟楼村,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据欧阳氏《钟楼记》记述,此村建于清咸丰戊午年(1858年)。古村落坐西北向东南,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向两侧伸延,左4巷,右3巷,每条巷都在巷口建门楼。巷中间是一要用花岗岩砌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依地势步步而上。巷两侧是民居,悬山屋顶,民居布局形式为三间两廊,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能对望,小至小孩子的照看,大至防止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民居的一门、一墙、一趟栊,都凝聚着当年人为“防卫”费煞苦心和智慧。民宅的墙有三层,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盗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村落四面原有3米多高的村墙,在4个主要制高点建立4个哨垛,高两层,村墙外转是护村河,宽2米多,深3米多。《钟楼记》记述了钟楼村的建村原因及过程。
探访侧记:钟楼古村落是最先探访的几个古村之一,基本上是空心化了,不再评价。开始还没有找到,一脚油门就过了,问及他人后才掉头而至。在村前,有辆汽车因电瓶问题打不着火,想搭接我的电瓶来启动,可惜爱莫能助,因为没有搭接线。在古村内,基本没人居住,偶尔出现一个小孩,自己觉得很是惊奇,他也很怕我,赶紧跑到了屋内……
315. 鳌山古村
鳌山古建筑群,位于番禺沙湾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恩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庙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其中的先师古庙俗称“鲁班庙”,有许多鲁班手握规、矩、斧、尺的塑像,反映当地村民多从事建筑行业。其它建筑亦各具特色,整座建筑布局极有岭南地方色彩,其中的壁画艺术,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从宝墨园出来,地图有误,差点开上桥了——过了桥就是顺德了!几经寻找,终于找到。对于建筑本身,则不做点评了。
316. 大江埔古村
大江埔古村,位于江埔镇大江埔村。元末明初,邝氏自大墩村迁到此处建村。村中建筑悉数坐北向南,大部分是砖、木、石结构,悬山顶式。村前五间祠临着月牙开的大池塘,其后连接民居,祠堂、民居、书舍构成的村落成一棋盘式布局。五间祠堂皆砌成镬耳山墙,三进三间,分别为能缘公祠、武馀公祠、怀山公祠、乐秋公祠和居贤公祠。村中有几处人文景观,如清后期状元林召棠手书“大江埔”村名,刻在入村门楼的匾额上及中西特色结合的庭园式建筑“春花秋月山房”,有《宣城家谱》传世。
能缘公祠在村的上首,号敦爱堂;武馀公祠在村下首,别号敦本堂,两间祠堂的历史最为悠久,祭祀创建大江埔村的两祖。怀山公祠号敦仁堂,紧邻型仁巷,横匾是状元林召棠所书。乐秋公祠号敦义堂,在讲义巷侧;居贤义祠号敦化堂,位于村面中间。巷的大小宽度不一,布局规则统一。
探访侧记:大江埔古村还是有些气势的,村前五间祠堂临着月牙开的大池塘依次排开,其后连接民居,祠堂、民居、书舍,构成的村落成一棋盘式布局。但是其入村门楼就比较矮小了,虽然有状元手书“大江埔”村名于其上。
317. 瓜岭古村落
瓜岭古村,在增城市瓜岭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格。水道、荔枝林、碉楼、祠堂、民居的布局在战乱时代,有战略性意义,水道环绕全村,起到护村的作用,岸边有全村最高的建筑碉楼(相当于现在9层楼高),可以观察远方的敌人;对岸有生长上100年的荔枝林,相当茂密,丰收的季节,场面应该十分热闹;民居在村的最中央,祠堂以及大型的建筑成一字摆开在水道的岸边,能防御外敌入侵,起到保护村民的作用。
瓜岭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广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据说在公元1856年前后,就有当地村民乘坐三支桅船到海外谋生,加入到美洲的淘金热潮,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有大批村民到新西兰等地谋生。因此,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却有2000多乡亲旅居在海外。每年都有海外游子回古村祭祖,他们其中有的人已经在海外生活了五六代,有的人不会讲汉语,在家乡也几乎没有什么亲人了,他们总是在碉楼前照张像,算是“回家”的纪念。
探访侧记:在凤凰城酒店开完会后,回家的路上顺便去看了看。在GPS上可找到瓜岭村,无奈这进村的道路被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拦住了,其又在道路错综复杂的广园快速的入口,一时竟然没有找到路口,继续前行,继而掉头,终于找到了入村路口,沿村道继续前行就是。这个村子很是安静!在几座祠堂前面的“大街”上,似乎没有人,有的只是西斜的夕阳。
318. 高溪村民居
高溪村民居,在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清代乡村民居建筑群,规模宏大,共有民居40座。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这是今天到花都的“第一发现点”,然而很不顺利,也许与高溪村分布得很散有关。第一次进村找错了地方,这不要紧,关键是掉头相当困难,将车打了六、七个来回,总算是掉头出来!第二次进村,发现了古村落的典型——门楼、“碉楼”、祠堂、池塘、大树及其它一些古民居,一般情况下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但觉得与自己在机场高速上看到的建筑在方位上似有区别,再找!然花了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象的民居。其间还行驶了好几百米的田间水泥道,不敢开快,因车道是相当窄——与摩托车会车都困难;然而又需要开快,因要缩短在此道路上的时间——万一对面来车怎么办?总算运气还好!平安地通过了考验路。
319. 横沙书香街
黄埔区横沙村南部,有一条260多米的街道,这里藏有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53家私塾祠堂,街道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书香街”。走在街上,私塾一家接一家出现,“日新家塾”、“锦江家塾”、“广仁家塾”、“文清家塾”、“敬德家塾”、“留香家塾”和“斐士家塾”。此外还有一批古老的祠堂,如“罗氏大宗祠”、“德星罗公祠”、“银石罗公祠”等。除了私塾和祠堂,书香街还大致保留了古时风貌的巷和里,包括“长春巷”、“德福里”、“朝阳里”和“仁寿里”等等。历史记载,横沙书香街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光绪年间。
为什么小小一条街会有这么多私塾?一般的看法是,当地读书风气长盛,家塾是旧时把教师请到家里来专门教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也兼收亲友子弟。罗氏大宗祠则变成了老人活动中心。罗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51年,距今差不多有300年历史。祠堂分为三进,现在村中许多老人都喜欢聚集在第二进的大厅中,或聊天,或打牌,宗祠已成为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探访侧记:横沙,就是姓罗人氏的天下了,到处是罗姓宗祠,有些自豪感!要不知道已经发现的这么多祠堂中,还没有出现过罗姓的祠堂!书院是有几家,但感觉是比资料介绍的要少得多。在村内遇到一个香港人,他是专程坐火车来横沙及黄埔村访古的,大家交流了一会,其动员我与父亲一起去黄埔村(在海珠区!),但我们已经去了,他就一个人就坐公交车去了(舍不得打的)。交流是有效的,因为他将按照我的建议去找黄埔村。而我们后来从深圳省亲回广州的路上,与父亲去探访了其极力推荐的东莞茶山古村落。
320. 聚龙村民居
聚龙村民居,位于荔湾区冲口街聚龙村,为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两层砖木结构青砖瓦楼房,现完整保留19幢,是广州市目前发现的保存较完整的清末民居建筑群,被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聚龙村颇有西关大屋的气势,体现了广府建筑大气、富贵而不失雅致的风格。
聚龙村是清末一批祖籍广东台山、生活较为富裕的邝氏华侨建的。光绪十五年,邝氏二十家人由台山迁到了广州聚龙村。当时,聚龙村有三排坐北朝南的两层青砖瓦楼房共二十座,每座两百多平方米。聚龙村的青砖大屋,墙脚用整块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绘有富贵吉祥的图案。大屋的门分几层,从外到内依次是脚门、趟栊门、大门。聚龙村的楼房内部设计大同小异。大厅内有三道屏风门装饰。不少屏风的木雕,因年代久远褪去了色彩,但却更添古朴的风雅。
探访侧记:今天是准时下班,太阳还老高,方向盘一打偏,就从花地大道转到了芳村大道,来到了聚龙村。冲口街在搞排污管铺设等,一片混乱!这聚龙村没有什么可点评的。然而遇到一位老者倒应记录一下:老伯年近70岁,原来是聚龙村小学校长,退休后担任荔湾区区志撰写员等,另外还有二个文职。他给我讲述历史,并告诉我广州台周日有他的节目!最后说这是其“文”的一面,另外还有“武”的一面!翻转其名片一看,原来他还是什么舞狮团的成员。能文能武的,难怪虽年近70,精神状态还特别好!反观我们这些所谓的白领?未老先衰!
321. 招村清代民居
招村清代民居,位于招村东八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约 1830
年)。《招氏族谱》载,该民居始建人是生于清嘉庆年间的招礼谦。该民居今存并排两幢,均坐北朝南,三间两廊。砖木结构,硬山顶,镬耳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外墙,红砂岩石脚,石脚刻有浮雕图案。门口设有趟拢和实木大门,趟拢的栏木为方形。屋内均设有天井、内廊,天井开有一个侧门通向街外。四周是民居。该民居保存完整。今为招氏后人居住。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东八巷的巷子太细,在地图上是没有的,但也是很好找的,就沿着去聚龙村的路继续南行不到500米就到了。只是这路被挖得乱七八糟的,也就乱了方寸,害得走了约半个小时的冤枉路。
322. 高埔广府民居
高埔广府民居,在增城新高埔村。据清代记载,新高埔村于明万历戊戍年(1598年)由十四世祖张兰亭、张椿庭两兄弟始建,后因匪患被迫弃村迁回旧居旧高埔,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再由张梅庵、张补斋两兄弟复新重建。因村民从高埔村迁出建新村,故名新高埔。新高埔村是增城目前保存较为原始、整体风貌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广府民居古建筑群。该村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座西向东,依山环水,是极为罕见的有护村濠涌(引后山不远处水库水)、碉楼的古村落,村由前至后依次分布有半月形水塘、禾坪(晒场)、屋脊塑龙的门楼、围墙、村旁龙归古庙,村前有一条麻石街。细观门楼可以看到有清代官式装饰,主要有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獬豸等。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这“高埔”一名真是吃香啊!在这里就有旧高埔、高埔、新高埔村。以前想当然以为“高埔广府民居”在旧高埔呢,其实是在新高埔!到了高埔小学,继续北上200米,转左沿水泥路直走即可。在“高埔广府民居”再次感受了村落的衰败,人气的不足,整条村子似乎就几拨老人在打当地的麻将,鲜见年轻人。但是他们打的麻将与我们常见的不同,似乎这麻将的玩法简单些。老头、老太太们深幽而又略显呆滞的眼睛,或许就是我们N年后的写照了。
323. 殷家庄古村落
殷家庄古村落,位于从化城郊镇东风村。明初殷氏建村,古村分为西庄和南庄,三同拥水,背后依林,东面是流溪河,北面是风水林,建筑面积近2万多平方米。西庄的布局及规格相当考究,村面两池塘间的走道有一棵百年古柏。村首是五进祠堂光岩公祠,祠堂右侧是9路形式统一的民居,每列4户,共36户。在民居之后是一列两层的回水屋,与光岩公祠第五进相接。南庄南临大池塘,村首是殷氏宗祠,前面禾坪左右两侧各立一座以花岗岩为底座的旗杆夹,祠堂以东是排列整齐的几条古巷。
探访侧记:春节期间,一家人将这殷家庄古村落的西庄和南庄都逛了一遍。村落的衰败是不用说的,不是传来的鞭炮声反而更加存托其衰落与宁静。终于见到一个近80岁的老太在努力地整理她的柴禾,本想给她来个写真,但她倒很警惕,只有作罢!
324. 小洲水乡
小洲村,位于海珠区的新滘镇,始建于元末明初,面积400公顷,其中果园270公顷,水网30公顷,大大小小有50多座石板桥连缀,颇有江南水乡之风。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小洲古称“瀛洲”,在村口处的牌坊上便刻有“瀛洲”二字。牌坊并不雄伟,不过过了牌坊便会见到纵横交错的水道,在靠近市场的一条水道上,竟然夸张地立着十数座各色各样的“桥”。
据说小洲村由海水冲击形成,故村内水道纵横,并随潮起潮落。这里,比起江南的周庄、湘西的凤凰,少了些一夜成名后的喧闹和浮躁,虽谈不上什么气势,但多了四平八稳,不声不响地在灯红酒绿的广州城外保持着缄默,小洲村平静地保持自己的风格,清晰地展现着岁月伤逝留在它身上的痕迹。
沿着河道,满眼尽是欣喜:别致的拱桥、幽静的庭院、和蔼的村民。小洲村有30多间清代古民居和多间蚝屋,明清商铺20多间,明代古庙4个,祠堂10多间,其中最大的简氏大宗祠有400多年历史,相传有99个门,占地10亩。该村为水网之乡和水果之乡,青石板铺路,古码头、古树众多。建有瀛洲生态公园,占地140公顷,为广州市最大的农业生态公园,有5万多棵果树,其中一株奇树,是龙眼与榕树的共生树,被当地村民称作“姻缘树”。
村里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是从沙堤里就地取材的,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再拌上黄泥砌成,是岭南曾经“沧海桑田”的见证物。蚝壳屋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证明小洲村所处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汪洋。原来这里的蚝壳屋是有一百多间的。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蚝壳已全部外露,坑坑洼洼的,但是整座房屋给人特别的震撼感觉,能从中领悟到古村民的智慧。
探访侧记:关于小洲村的文章,在网络上有很多。我是与父亲一起去小洲村的,据说这是广州城区内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在小洲村感受最深的是小桥流水的悠闲,这与一般的城中村有很大的区别,还是值得再去探访的,找个周末可以再去悠游一番。小洲村河道环绕,巷巷相连,古木郁郁葱葱,河中停泊着小木船,河水经年累月拍打着古码头,但在这代表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青砖青瓦的淡雅画卷里,却也跳跃着众多新式的现代楼房。
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招来了“文人墨客”的常住。在探寻时,就遇到一个义务的导游人员,还留了一张名片给我——李&&的头衔6个头衔,第一是“广东省社区文化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当然还有一些头衔是比较搞笑,比如“两广刘永福、陈济棠研讨会召集人”,另有是“25集《陈济堂传奇》电视剧筹拍总策划”
(我都怀疑其将“棠”写成了“堂”了,一个骗子?)。
325. 石楼千年古村
大岭村,原名菩山村,在番禺石楼镇。邻近村民都爱叫大岭村为“千年古村”,因为开村至今已有800多年。据了解,大岭村有陈氏开村和许氏开村两种说法。陈氏原籍江西,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自南雄珠玑巷迁徙至大岭开村。另有记载:大岭村的开村主为广东始兴许氏,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从南雄珠玑巷逃至大岭开村繁衍。大岭村背依菩山;三面环玉带河,各式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西南角;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
据族谱所载:小小一个大岭村竟然出了1个探花(清代),34个进士,53个举人,9品以上官员有100多人,实为罕见!其中,永思堂(村民俗称花园)一门,自柳源堂二十三世孙陈仲良中了清代举人之后,其后人又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大岭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难得一见的。
有480多年历史的显宗祠是大岭陈氏九世祖祠,最受专家注意的是,显宗祠正门口左右石鼓墩上飧着的两个西洋小孩。一位老村民说,听祖辈说镌上两个西洋小孩,是因为初建及重修宗祠时人们已经开始接触西洋文化,当时闭关锁国还不严重。有村民则说,中国各朝代人物都雕刻在檐上,意指高高在上,西洋小孩则刻在只有半米高的石鼓墩上,意指低下的意思。
探访侧记:一家人将这大岭村逛了一遍。感受最深的就是村中心的一景——古桥、流水、古塔、祠堂及其它古建筑。另外,后来因探寻村内牌坊的需要,又去了一次大岭村,恰遇暴雨,于是自己就在雨中游览了一回这千年古村。
326. 练溪村古建筑群
练溪村古建筑群,在番禺区小谷围街练溪村练溪大街14号、16号、18号、6号之一、朗尾大街10号、8号,包括淡隐霍公祠、霍氏大宗祠、萧氏宗祠、华光古庙、关氏宗祠、三圣宫等6处祠堂和庙宇。
探访侧记:其就在“岭南印象园”内,去看了多次了,春节一家人又去了一趟。
327. 坑背村古建筑群
坑背村古建筑群,位于中新镇坑背村,建于明未清初。建筑群前面还有长方形的打谷场及围墙。整体建筑分为10列5排,面向东北方向。各独立房屋形制基本相同,为硬山顶,碌灰筒瓦,锅耳封火山墙,施彩绘,面阔均三间。排、列之间有纵横青云巷。
建筑群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布局有序,对研究岭南地区古代建筑艺术和乡村民情风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在坑背村,除了了解建筑,你还可以了解更多的风俗民情,比如在晒谷场,你可以想见当年村落中丰收的情形,面积6000平方米的水塘,似乎也显示了水在岭南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书院到祠堂,也可以大体理出乡村文化传播的脉络。
探访侧记:在广汕公路南边不过200米,很容易找。但自己还是出早了一个路口,幸得人指点。“坑背村古建筑群”还是有些规模的,并且是成片区的,不象“水西古村”的零零碎碎。去的时候正值村民收工在做饭,燃起了炊烟,有些意境。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应是容易照出好照片的。也许太关注建筑了,一脚踩在牛粪上,幸亏是在边上,如踩在中间就惨了!想想不知道有多少年都没有发生踩在牛粪上的事情了,于是哑然失笑。
328. 龙潭村古建筑群
龙潭村古建筑群,在海珠区华洲街龙潭村,含兴仁书院、东湖祖祠、笙表节孝牌坊、迎龙桥、利溥桥、汇源桥、康济桥。龙潭村位于海珠区东南部,远古时是古海海底,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才渐渐浮现为陆地。在清代,龙潭村属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河南堡管辖,慢慢发展壮大,成为珠江南岸一条有名的水乡村落。但令龙潭村声名远扬的,是一位叫白纶生的慈善家,他使龙潭村拥有了广州唯一一个慈善牌坊,村里的白氏宗祠,也是广州市内清代建筑中保存最完善的。此外,龙潭村沿河还有黄氏大宗祠等多座祠堂,百年细叶榕也遍布村中,堪称一景。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探访这村还是费了一些周折,这里有地图的客观原因,有资料本身不齐原因,也有主观判断原因,另外,GPS也没有派上用场,因为要寻找的目的地在GPS中寻找不到。其余不表,只是转早了一个路口,不知不觉地沿着龙潭村东环街出了村、到了石榴岗路,一到石榴岗路就知道自己走错了。转到新滘路,再行找进村的村口,这次是看见了龙潭村的牌坊,才顺路而入。
329. 三吉堂古建筑群
三吉堂古建筑群,在花都区花东镇山下村三吉堂自然村,三吉堂宗祠古建筑群建于光绪年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宗祠前有半月形池塘环抱,两边建有用于存放物品的衬祠。宗祠的屋檐封檐板雕有暗八仙图案,墙头有精美的砖雕、泥塑。民居形成十八厅十八井形式,户户相通。日军侵占广州时期,山下村村民曾在附近与日寇近距离“驳火”,并在此召开村民大会商讨对策。宗祠的墙体还有直径5厘米的枪眼,透过枪眼,村民可从屋内发枪袭击入侵者。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虽说其在山下行政村下的三吉堂自然村,地址很是详细了,但没有详细的地图也是枉然!先过村委会,再东行,转右行几百米,就到了白云机场北端围墙了,透过围墙看见许多飞机停于此。本想照相,然恐招来机场安保人员,作罢作罢。走错路了!退回至原右转处,改转左、见桥时转右行不过300米即看到村牌。在此感觉是,祠堂前过的电线太损文物了——固定螺丝直接打进了石板中。
330. 坳头围龙围垄屋
坳头光布围龙屋,位于福和镇坳头岗埔村,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这是增城独一无二的小围垄屋。该围垄屋平面呈半月形,建筑在台基上,围垄四周外墙有1.5米高的椿墙,椿墙上建起了约3米高的泥砖墙。整座围垄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祠堂的外边,是23间之多的扇形环屋带。屋带以后面正中部分为最高,顶有龙船脊饰延伸向两边稍低,屋带两边均无脊饰直到环绕至祠堂正面成一大平面,转砌成锅耳封火山墙作边墙,傲然耸立。山墙与祠堂头进之间有屋顶飞跨接连,俨然一体,下辟边门。围垄屋外平地左右各有一对旗杆夹,平地前面原是一个与围垄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富有创意。据村史记载,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自兴梅焦岭迁至此地,建屋而居。
探访侧记:在探寻“坳头光布围龙屋”的过程中,自己倒有些心得——想好的事情不一定能够完成,没有想到的事情可能不经意间就完成了。本是觉得围龙屋是比较偏远,交通不是很方便,增城其它“发现点”又已经基本探访完毕,如专程再去一次则显得有些费时花钱而显执拗了,已将其列入B类项目!探寻简文会状元墓后,用GPS算了一下距离有38公里,更是打消了去的念头!但车向从化开去的时候,在和龙水库上华南快线之前遇上了大塞车,于是掉头,取道省道118、经福和镇向从化开去,探访它的决定就不经意地做出了。
一路上没有什么吃饭的地点,肚子饿2点的时候,买些八宝粥来充饥。在GPS的指示下,去到坳头光布村不成问题。只是快到坳头光布村时,青山绿水的,加之有绿油油的禾苗,适宜的气温,特别是沿路有一窝一窝的竹子,惬意得很啊!觉得这村庄很是舒服!觉得应该在这里多呆一些时间。具体到围龙屋,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是泥砖瓦木结构,这座享有盛誉的建筑已经是满目怆然、弱不禁风,摇摇欲坠,有一部分还坍塌了,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性的修葺,广州地区唯一的围垄屋将可能会在南粤大地上消失!
18:14:17&&&&
Post #25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331. 侨批局旧址
和平东路50号是当年永昌叻侨批局旧址,现为民房,房屋左侧开门,保留了趟栊,脚门已不存。侨批局,又称侨批信局。它是福建和广东的特有产物。因为福建人将“信”称为“批”,海外华侨来的家信和汇款,就称为“侨批”。经办信件和汇款的商号,就叫“侨批局”或“侨批信局”。据说侨批局最早出现在清代咸丰八年,而盛于抗战前后。清朝光绪元年,广州的鸿雁信局开业,也办理侨批。此后,凡有海外华侨的地方,纷纷开设侨批局,解放初期,允许侨批局继续存在,广州工商局进行过登记,当时广州的侨批局就有16家,到1973年,广州的侨批局被中国银行珠江分行所代替。
探访侧记:第一次是专门去和平东路 50 号探访,第二次是探访其它的“发现点”路经于此,被动地再行探访一次。
332. 安来市旧址
安来市旧址,在黄埔区长洲镇深井村,是清末民初商业街,长约400米,宽约14米,两边商铺相对而立,均为两层建筑,青砖灰瓦,旧式排木板门。
探访侧记:“安来市旧址”虽在深井村,但是在村的另外一头。这里没有感觉一点儿旧址氛围,强烈怀疑文物局是如何定出这里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强烈怀疑“该市保留了当地清末民初市井生活的一些旧貌”。这里几乎全是新近的建筑!一五旬妇女邀我去她家里拍摄“传家宝”——据说是近100年的理发转椅。看她那么热情,就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许多张,只是光线昏暗。
333. 颐养园旧址
颐养园旧址,在二沙岛西端体育训练基地。门楼上的“珠江第一岛”横额旁,有名士陈树人题的词句,门楼后上方是书法家谭延闿的墨迹“云山在望”。20世纪20年代,梁培基在二沙岛创办的广东第一所“旅馆医院”——珠江颐养园。据悉,除了门楼,颐养园保留下来的旧址还包括10余栋别墅洋房以及石山花园等。
探访侧记:网络上对其的介绍,有说在二沙岛东的,有说在二沙岛西的。自己也想当然地以为是东部,因为其有网球场!实践排除东部,就在西部找吧!误入了体育馆,最后确定了在二沙岛西的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内。资料说现在是迎接亚运在封闭训练,记者都不给进,我等一般人也应是不给入内的,那就隔江遥望:只见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多栋运动员宿舍、训练场地、理疗机构位于其中,长焦镜头来“喀嚓”一张算事了,其余等亚运开完之后再说。
334. 惠普医院旧址
惠普医院旧址,在白云区江高镇广花路江村路段西侧。白云区最早的一所西医院,新西兰基督教传教士筹款创办,共有楼房10栋,均为二、三层的西式洋楼。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是该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资料真是忽悠人!说其在广花路江村路段西侧,因此一进入(从北面进入)江高镇就开始往这边看,结果过了江高大桥都没有见到。一过江高大桥觉得是离开了江高镇江村了,因为一般而言,大的河流是界河!前面就是收费站,赶紧掉头!“做功课”时注意到了一份文物局对江都医院关于维修惠普医院的批复文件,推断应是在江都医院,这下子人家就知道了!否则,有几个人会知道“惠普医院旧址”啊?
找到后,才知道这在广花路江村路段的西侧不错,但其距离差不多1500米了!唉!经保安同意,进来参观一下。后来来了一个什么主任,官腔一把,我也懒得理他。回广州走的是旧江高大桥,由于是免费,由于桥是非常的窄,故车流缓慢。对其通过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不亚于是一次倒庄考试!想想也是好,一是检验了车技,二是免了费!
335. 银行会馆旧址
银行会馆旧址,在荔湾区珠玑路连珠巷18号珠玑路小学内。始建于清康熙14年(1675),是当时广州众多银号自行捐资建立的行业工会,主要职能是共同订立行规,维护同行利益和限制不正当竞争。会馆在康、雍、乾三朝盛世时各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和扩建,最辉煌的时候会馆有三路四进,比当时的锦纶会馆气派、辉煌得多。现成为珠玑路小学的一部分。文革中受到较大破坏,会馆的两方碑记保存在市博物馆内。
探访侧记:找到这地方也是意外,在十甫路上走着走着,发现了“珠玑路”的牌子,由于自己有思想准备,再者这个珠玑路与韶关珠玑巷相似,记得还比较清楚。赶紧转入,至于这“连珠巷”应该找到它不成问题的。银行会馆旧址在小学内。这小学是一间“麻雀学校”!校门紧闭,外面有二个小学生在玩,想他们应该就是这校学生,果不其然!他们为我叫开了大门,保安倒很友好,除让进去拍照之外,再给你讲点历史啊!
336. 海珠码头旧址
海珠码头旧址,在滨江西路堑口码头(近解放大桥)西侧人行道一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起地。“亚罗”号船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日,清朝广州水师千总梁国定,率士兵登上一艘停泊在广州内河海珠码头的“亚罗”号中国船上,捕捉贩毒头子李明太等,这本是中国内政,但英军借机挑起事端,率领一支有5600多名英法联军组成的庞大舰队攻入广州,猛烈轰击人口稠密的城区,大南街、大新街、大东门、文明路一带,变成一片火海,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三年多。
探访侧记:从家步行而至也不过数分钟而已,没有想到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37. 万木草堂旧址
万木草堂,在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原为邱氏书院,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青砖祠堂式建筑。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推行其维新变法主张,于1891年在此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开展政治活动。
探访侧记:在中山四路南边,从小巷进去不过100米,很容易就找到这个地方。虽然其名称在学历史时已印象深刻,但也是第一次探访。没有想到临近繁华北京路还有这么一座大名鼎鼎的所谓“万木草堂”。探访时,天下着雨,草堂大门也关闭着。
338. 广东财厅旧址
广东财厅旧址,在北京路北段。前身为明清两代的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即藩司衙门),乃朝廷派驻广东省的最高行政机构。孙中山于民国十年(1921年)
5月5日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又在财政厅阳台检阅庆祝游行的群众队伍。
探访侧记:就在北京路的最北端,建筑很有气势。
339. 岭南艺苑旧址&
岭南艺苑旧址,位于第十甫路湛露直街内,是国画大师赵少昂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的地方。该建筑是西关典型的竹筒屋,楼高三层,单开间,面窄小,进深大,分前、中、后三部分。三部分以天井分隔,廊道联系。赵少昂,原名恒,字叔仪,番禺人,岭南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
1930 年在广州创立“岭南艺苑”,组织专业画家进行创作和研究,培养新的绘画人才。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可以说是不小心找到这湛露直街的,有点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只是这旧址真不怎么样,真是今非昔比啊!这也算是文物了?
340. 慎昌洋行旧址
慎昌洋行旧址,在沙面四街8号,曾为慎昌洋行(美),现一楼为商埔,经营特色服装、手工艺品等。为沙面文物建筑群之一。丹麦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伟贺慕.马易尔于1905年3月创办了慎昌洋行,初推销纺织机械、药品,专业制造机器,产品除销往中国各地,还远销到东南亚和非洲各地。先后参加上海和外地许多重要工程建造,1929年
12月 沙面美商慎昌洋行承办的广州海珠桥开工建设。
探访侧记:去沙面应都路过的,很容易找。这些洋行虽是所谓的“侵华工具”,但在经济、市政、建筑等方面,客观上对广州还是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意义的。早先“商行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的评语是否需要与时俱进呢?如真是这样,那么若干年后又如何评价现在的“国际贸易公司”呢?
341. 中央银行旧址
中央银行旧址,在沿江中路193号。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央银行,它有权发行纸币,以巩固金融,配合军事政治之推进。1927年,南京设国民政府后,在上海增设中央银行,广州的中央银行1929年改称广东中央银行,1932年又改称广东省银行。
探访侧记:第一次去探访,张冠李戴地将其他建筑当成是中央银行旧址,但终没有看到“文物保护单位”牌子而觉得不踏实。意识到搞错后,再去拍摄一次,好在其离家比较近而且又在路边,因此比较方便。
342. 仁让公局旧址
仁让公局旧址,又称旧乡公所旧址,位于沙湾镇北村公局巷2号。是番禺较少见的清代以来的乡村级地方行政机构旧址。现基本保存其形貌,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深三进,硬山顶。
民国后,公局改名为“乡公所”,一直沿用至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乡内分为东、南、西、北等农民协会,乡公所随之解散。
探访侧记:开始就找到了这建筑,因为其是村委会及一大堆机构的所在地,只是不知道它就是自己的“发现点”而已。最后通过“步行扫街”这种方式找到了公局巷,才得确认。
343. 镇粤将军署旧址
史载秦南海郡尉任嚣逝世后,曾在此建任嚣庙。南朝大同年此地建宝庄严寺;北宋端拱年改为净慧寺;明洪武年此地改建为提督府。清顺治九年,靖南王耿继茂建靖南王府,顺治十六年成为平南王尚可喜的王府。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撤藩(王)改将军制,新上任的将军王永誉在此建将军府。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英国强占此地改建为领事馆。
年改建为净慧公园。1931年,此处修建一座西班牙式别墅用于接待来粤军政大员,称为北楼,与南楼(现改建为白云楼)合称为兰园迎宾馆。194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南迁广州,北楼为李宗仁代总统居住和办公的总统府。
日广州解放,军事管制委员会进驻兰园迎宾馆,南楼作为办公处,北楼作为中共华南分局首长休息处。1952年1月,华南分局在此成立行政处接待组。1953年8月原教育厅迁出现净慧楼,该楼划归接待用,与南楼、北楼合称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三招待所。1956年改名为广东迎宾馆,并由下榻于此的郭沫若题写“广东迎宾馆”馆名。
探访侧记:基本上是现在的“广东迎宾馆”,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复杂的历史沿革。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
344. 惠爱颠医院旧址
惠爱颠医院旧址,又称芳村精神病院,位于明心路36号,医院建于清光绪24年(1898年),由美国俄亥俄州基督教长老会派出的传教医生嘉约翰创办。1872年,他向广州医学传道会建议,建立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他从博济医院退休后,致力于创办精神病院。1892年,嘉约翰医生在芳村购地建成能容纳30张病床的两座两层混合结构的楼房,1898年芳村惠爱癫医院正式开业。1901年嘉约翰医生去世,为纪念功绩,医院改名为克尔氏医院。新中国成立该院多次改名,广州市市立精神病院、广州市精神病院、广州市精神病防治院、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现医院设病床1500多张,有医务人员及员工约1000人。
惠爱癫医院的房子大多不存,今仅存建院初期的行政办公楼一幢,坐西朝东,为两层砖混结构的券廊建筑。两层用简洁方柱、四周拱券式柱廊围绕,设瓶式栏杆,外墙红砖砌筑。20世纪90年代重修时,建筑外墙贴了红色瓷砖,今属广州市脑科医院使用。
探访侧记:由于有具体的门牌号码,找起来很容易。只是医院较大,还要往里面进去不少才能找到这楼。在医院里面探寻的时候,还真担心出来一个什么精神病人呢!杞人忧天!
345. 博济医学校旧址
博济医学校旧址,在沿江西路107号,现在是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内立有“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医院原来是由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兼医生彼得.伯驾创建于1835年的眼科医院,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医院,1865年被大火焚毁,重建后易名为“博济医院”,1866年成立附属的博济医学校(后改南华医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西医学校。1886年夏,孙中山抱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以孙逸仙之名进入南华医学院学习医学,以便“以行医为入世之媒”,开展革命活动,学满一年后转学香港西医书院。
探访侧记:是第一次去这间医院。医院之地不宜久留,匆匆路过拍照而已,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最近女儿病了,又去了这医院几次,做检查、打点滴等。老婆是迷信教授的,一大早就去挂教授号,我却对该教授的水平不以为然:一个发烧咳嗽的常见病、多发病,竟然开了一大堆检查单——CT扫描、扎手指抽血、痰液检查,忙得你不亦乐乎,几张单下去,2000多元就不见了。你想不检查?呵呵,想想后果……唉,要是中山先生在世,这教授肯定要被批评了。唉!病不起啊!凡是都有双面性,病后的女儿说要积极锻炼身体了,就相当于拿了3000元买了一次“思想转型”吧!“打点滴”花时间,趁机再次把这“发现点”转了几遍,才发现第一次来只是看了一小部分。有人看见我照相,主动介绍旁边这间建筑的历史,闲聊一会。看来,热心人不少啊!
346. 商务印书馆旧址
商务印书馆旧址,在北京路336号,现在是新华书店(科技书店),民国初创办。抗日战争至广州解放前,此段有33间书局、书店,以商务印书馆最有名气。
探访侧记:以前去买过书。上个月去探访之余买了几张《佛山地图》。昨天又有女儿去购书。只是地区商业旺地,停车是10元/h。
347. 李福林官邸旧址
李福林官邸旧址,是“河南王”李福林任广州市市长期间所建的一处官邸,建有围墙,主楼高四层,仿欧式巴洛式风格,门窗的装饰华丽,建筑保存完好。
探访侧记:旧址位于宝岗大道1号,原海珠区政府内,在路边可见。只是不知道这海珠区政府何时已经搬迁了,留给了一些不知道什么人来管理,特别是有个叫唐&的保安,态度是十分嚣张,拿着铁箍在我面前舞来舞去的。咱是来游玩而不是来打架的,韬光养晦,不与之计较,反正在路边基本可见!只是担心这家伙碰到强人必吃大亏。当然,也许人家一看我不是强人而强而已,真正遇到强人就不怎么样了。不去计较,也不去替他担心,免得坏了自己兴致。
348. 广州圣经学院旧址
广州圣经学院,位于海珠区前进路学院巷2号,属于长方形建筑,前有长廊,长廊有护栏花基。整体建筑座北朝南,原有西式建筑5幢,现仅存4幢,因有1幢是危房,已拆除重建新楼房,红砖墙,大体保存完好。正门建筑正面墙身中上位置有长方形白色块,其上文字已无,仅余痕迹,依稀可辨认为“广州圣经学院”。此处现为广州市公安局机关幼儿园。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找广州圣经学院旧址是花了功夫的,虽然有具体的路名,但任你在地图上寻找都没有找到学院巷!包括用google将前进路所涉及的房子都搜索了一遍,也许是分辨率的问题,仍没有发现。总共是4次探寻,虽有二次是没有太多用心,只想顺便路过看看,记忆很深的一次是,其作为周六的第一个发现点,花了很多时间没有发现倒不说,差不多车陷万寿路(施工,街道窄,又是双向通行,差点被“塞死”,幸亏大家比较谦让)。
没有发现?那就回家再做功课,就差点去“扫街”了,即把前进路的所有小巷子都走一遍。终于发现了线索,于是一天中午在外面午饭之后,全家跟着我,又去发现了一把!这次倒很快。但前前后后花的时间与心思却不少。这现在是公安机关的一个幼儿园,周末闭门,估计在现阶段是不会随便让人进去的,何况还是公安机关的幼儿园呢!好在在外面基本可见,也就不再去费口舌了,反正也只是大致了解一下而已,又不是建筑学专业或者是考古学专业的学生。
349. 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
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始建于1929年,现为孙中山文献馆,是省内为数不多仍保存完好的民国初期建筑。
1927年当时的市政委员长(相当于市长)林云陔提出筹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后获美国等1.5万名华侨捐赠。工程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克明设计,于1933年10月落成,系宫殿式建筑物,绿瓦朱檐,颇为壮丽。
1938年,广州被日军攻陷,幸而早在抗战之初,该馆就将藏书中的珍善本及重要资料5万余册疏散到市郊龙归及广西象县保存。1946年图书馆复馆,接收伪市立图书博物馆书刊12万多册,挂图168幅,取回前存龙归的藏书,并追回被日寇掠去的一部分图书。1949年4月后,国民政府南迁,此致一度为立法院所在地。
探访侧记:以前去里面看过书,这次是算是“签到式”的。去的时候,正是下雨天,光线不好。大致看了一下,就是下个景点!
350. 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在越秀中路125号大院,建于1929年,比紫金山天文台建台时间还要早。是当时华南地区唯一由自己设计建造的天文台。内设赤道仪室、子午仪室和各种天文观测仪器。1957年因仪器设备受损而停止使用,是中国天文史上一重要科学遗址。
探访侧记:旧址现在是广东科技报报社,适逢周末,大门紧闭,也就没有进到里面去参观了。建筑是有些气势,特别是在台阶的衬托下,显得很是雄伟!
351.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位于文明路248号、250号,是大革命时期越南革命者胡志明(后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机关所在地。馆舍为20世纪20年代的建筑,是并排的两栋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现复原有胡志明的卧室、会议室、学员宿舍、课室等,并在二楼设有《胡志明在广东》展览。
探访侧记:文明路上的“发现点”很多,我与老婆就按照门牌号码一间一间地找过去,这没有什么挑战性。但旧址的门是紧闭的,没能进去看看。
18:18:38&&&&
Post #26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352. 海珠桥
海珠桥建于1933年,全长356米,主桥全长183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海珠桥是当时广州市区唯一跨江大桥,并以“珠海丹心”的名义入选了1963年的羊城八景。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遭破坏,后虽经修建,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日下午5时,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将海珠桥炸毁,中孔钢梁沉没江中,南北两孔大梁折断,东南桥墩与西北桥墩皆被炸毁;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分局负责修复通车。修复后,仍为钢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动开启,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
探访侧记:我想每个广州人都会熟悉海珠桥的!其实,最近N多的“跳桥事件”已经使他闻名全国了!我与老婆步行在桥上,一看竟然有10个保安把守住桥上钢架的各主要上落处,这要多少的人力资源啊!?就是这样严密的保安,前段时间有一江西男子慕名而来,而且还成功登上海珠桥!看来10个保安也是守不住啊!最近很长时间没有看到类似的报道了,难道是成功制止了,还是真没有人来这“表演”了
?抑或是舆论不给予报道了?不得而知,但愿是真没有人来这“表演跳桥”了,这反映出社会的不和谐。
353. 渣甸仓旧址
渣甸仓旧址,位于芳村大道东 48 号。是英国怡和洋行(又叫渣甸洋行)在广州开办的码头和仓库。始建于 1913
年,该仓库原储存粮食为主,兼储存日用百货与五金类商品,抗日战争时期,该仓库被日军占领,用作储存军用物资等。东临珠江,南靠南海舰队驻军仓库,西至芳村大道中,北靠河南港务公司第二港务站码头。现保存有
6 座仓库和一座临江码头。今仓库基本保存完好,为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第一仓库。
探访侧记:没有与门卫商量,也没有进去,因在门口基本是一览无余了,省些口舌。
354. 石围塘火车站
石围塘火车站,始建于上世纪初,为广三铁路(即广州至三水)亦称为“省三支线”的起点,广三铁路是广州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建国初期,因为珠江两岸的铁路一直未能相通,运输极不方便,于是在五十年代初广州修建了从广州南站至石围塘的火车轮渡,每次轮船能装载两辆货车及数百余人,这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开通铁路轮渡的铁路线之一。
广三铁路与西、北江航运连接,是当年通向粤西、粤北主要通道。该铁路建成时,以客运为主,每日平均运送旅客万人以上。从这里通往佛山各地,直达三水,从这个车站进出的人,占当时广东铁路客运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铁路的日渐完善,石围塘火车站终于在九十年代初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式退出了客运行例。
探访侧记:对于初来广州的人,或者80后、90后的广州后生仔来说,石围塘火车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稍有耳闻的人所知道的是,这个火车站行将废弃。驱车穿过珠江隧道口,穿过横跨花地河的山村大桥,右转向前,沿路驶向珠江西岸。黑色的铁框门之上,5个锈迹斑斑的大字———石围塘车站。一条横亘在眼前的铁轨,车站口已经成为停车场的古老雨棚,勾起的又是另一种感怀,我就将车停在了这里。
在石围塘火车站倒是花费了不少时间,不是过于怀念其昔日的辉煌,而是与一老铁路工人聊天。他在用网捕鱼,开始以为其自己吃,其曰人哪能吃这鱼,只是给猫吃而已;又曰不饮珠江水了,自己在家打了一口井。现在这珠江水脏的不得了,这哪能喝?
接着就聊开了。大骂市政府治水的不得法;大骂市长为了“畅游珠江”而用自来水冲洗珠江导致很多人没有水用;大骂现在各类工程的腐败与损公肥私;还谈到了他父亲给毛泽东当兵的一些“是是非非”及一些所谓的“内幕”……唉!听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只是觉得他对现实似乎不抱希望了,不免安慰他一下。
过于乐观的安慰与劝说,别人就以为你对生活是太缺乏了解的。这就是矛盾!
355. 同盛机器厂旧址
同盛机器厂旧址,位于花地镇东街广安里 1 号,始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是一栋砖混结构的三层半楼房,四周是民居。同盛机器厂是太和巧明火柴厂的附属厂,业主吴宗岳,是太和巧明火柴厂的股东之一。该厂主要制造和修理生产火柴的机器设备。1966
年,太和巧明火柴厂与东山火柴厂合并,并迁往广州市河南(今海珠区)马涌桥后,同盛机器厂停产,厂房改为职工住宅,今属广州市鹰金钱食品集团公司管理。
探访侧记:去之前在地图上包括google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镇东街,更不用说其下的广安里了。但是,“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从大通烟雨井遗址出来,就看见了镇东街,继续前行,感到奇怪的是一条路(包括其二侧)竟然有三个名字?有无搞错?经询问,终于找到了这“同盛机器厂旧址”,其现在是民居,有些破烂。屋内有一靓女在看电视,偷拍几张。
356. 亚细亚龙唛仓旧址
亚细亚龙唛仓旧址,位于白鹤洞新马路 1 号。是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进驻广州后最早开办的储存桶装油料仓库,始建于1906
年。1951年被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仓库东临珠江,南靠鹤洞大桥,西接芳村大道东,北邻驻军仓库。今保存有办公楼 1
栋,桶装油料仓库 1 座。 该旧址基本保存原貌,仍为广东省石油公司管理。
探访侧记:估计这等对安全有很高要求的地方,是不会随便让人进去的,就懒得再费口舌,将车开到车门口,“喀嚓”几张照片就走人了。后来在白鹤洞大桥上又拍摄了几张。其与我们现在的油罐并未大的区别。
357. 亚细亚花地仓旧址
亚细亚花地仓旧址,位于冲口信联路 29 号。是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在广州所建的储油仓库,始建于1906 年。1951
年被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仓库东临珠江,南靠广州市港务局大冲口仓库,西连芳村大道中,北靠信义路德国教堂旧址。今保存有办公楼2栋、旧仓库3座、大型金属储油罐4座、临江码头1座及刻有英国“壳牌”商标的沙井盖1套。今该旧址基本保存原貌,由广州市石油公司管理。
探访侧记:在这里得到了加油站员工的大力支持!通过陡峭的人工爬梯,爬到了加油站顶部的平台,拍摄照片就一览无余了。上楼梯容易,但下来就有些困难了。之后,看见该处的门打开,想进去近看看,被拒。说实在的,要是我是加油站的员工,我是不允许人家上去的,这么陡的楼梯,要是出了安全责任谁负责啊?
358. 五仙门电厂旧址
五仙门电厂,是广州最早的电厂,所谓的“德国电厂”。在海珠广场西侧,大楼外观保存完整,遍布各式酒吧。1900年,英商旗昌洋行开办粤垣电灯公司,在海珠广场西侧长堤路的五仙门投办了广州使用时间最长的电厂——五仙门电厂(早年也叫电灯机器总厂)。据说建厂的材料是德国钢材和水泥,其他部件均是德国制造,创办初期吸收了不少原广州电灯公司的员工为成员。
1909年,被政府及以华侨为首的民间商人合力赎买,改名为广东电灯股份公司,十年后政府将该公司完全改为商办,改名为广州商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政府不顾当时民营资本的反对,将电力公司改归市管,改名为广州市电力管理处。日,日军入侵广州后迅速就接管了电厂;解放前,国民政府撤离广州之前,计划炸毁电厂,但当时电厂组织了200多名工人组成了护厂队,破坏计划未能实施。海珠桥被炸后半小时,电厂又开始重新恢复供电;建国后,五仙门电厂继续服役,到了1975年才因机器劳损,对城市区污染大等原因停厂,现在原址一带已经成为了酒吧街。
五仙门电厂1900年投产时发电能力为546千瓦,在经过一系列的征地扩厂后,于1933年增加至2.4万千瓦,此时的五仙门电厂已经是广州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1918年,广州政府大力推动电力应用,在拆城墙铺马路后,就在新马路上竖起来一根根的电线杆,并在1300条横街窄巷中装上了路灯;陈济棠主粤时期(),广州简直变了一座不夜城,充足的电力供应,大大小小五十多家的影画院、大戏院、游乐场如雨后春笋般激增,海珠桥电力自动开合系统,爱群大厦落成,永汉路(今北京路)、下九路、惠爱路等商业繁盛地的招牌霓虹灯闪烁耀目……
探访侧记:在从事电力行业的,当然会对这间老电厂多一份关注!其实,在广州的发展史上,它是做出过特殊贡献的,所以在国庆60周年的一些回忆中,它是当然的明星之一。
359. 广东饮料厂旧址
广东饮料厂旧址,位于西村西增路63号广州啤酒厂内,建于民国23年(1934年)。广东饮料厂是陈济棠主粤时兴建的专门从事啤酒、汽水生产的省营企业。该厂是当时华南地区第一家啤酒厂,其主要生产设备由捷克进口,也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现存三栋20世纪30年代的楼房,一栋位于该公司办公楼正面左侧,一栋在该公司办公楼正面,一栋在厂区人口处右侧。
探访侧记:找到它倒很容易,只是保安的素质差,虽然那建筑物就在门卫室边,但好话说尽也不给拍摄,还推搡人呢?!第一次碰到这种态度的人。唉!韬光养晦,就在围墙外拍摄一下吧!虽然角度差了一些。
不过这保安要是碰到强悍之人,必然会是“双输”的。
360. 德士古油库旧址
德士古油库旧址,位于白鹤洞南枝围 1 号。是美国德士古火油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最早开办的油料仓库。始建于 1924
年,初期是一座桶装油料仓库,主要储存汽油。20 世纪 80 年代,该油库将原 4 个旧储油罐拆除,新建大小储油罐 18
个,用作储存汽油和柴油。旧址今保存较完整,为广州市石油储运公司的油库。
探访侧记:旁边就是一家临江的吃鱼为主的餐馆,规模还比较大。这成了餐馆的临时停车场,停车参观并到餐馆里转悠一下就开车走人,这旧址也太破烂了!
361. 广州消防局旧址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位于文明路47号。建于19世纪20年代,是广州走向近代化的标志之一。上世纪初,广州的消防灭火全靠人力,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如清末民初的九曜坊大火、火烧十三行,都因救援不及而造成了巨大的人命和财产损失。
1924年,广州当局决定建立消防总局,该楼由美国设计师伯捷设计,为两层的西式建筑。由于经费不敷,工程拖了4年,直到1927年才完成。解放后这里一直是公安驻地。
探访侧记:文明路上的“发现点”很多,我们就按照门牌号码一间一间地找过去,这没有什么挑战。没有想到的是这也竟然也成了文物!最近看了广州市的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洋洋洒洒103处,其实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我以为有将近四分之一构不成文物,现在有“泛文物化”倾向!列了很多“古墓”。当然他自有道理,只是按照其道理,在土葬日益减少的当下,也许以后所有的古墓都将成为文物!以后的人们将会怎么样?一句话,文物需要保护,但不能泛文物化。
362. 广东造币厂旧址
广东造币厂旧址,现仅存银库楼和小凉亭。1886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在大东门外黄华塘购地筹建制钱厂,先行开铸铜钱,是我国最先使用机器大规模造币的一家工厂。从成立迄至改为兵工厂的四十多年,曾铸造过大量各种银、铜、镍币流行市面,尤其是其中贰毫银币(广东双毫),成为极占地位的辅币。1931年,该址改为兵工试验厂,抗战时期日军据此作为第二十三军野战军械修理所,抗战胜利后分别名为兵工署第八十兵工厂。广州解放后,更名为广州兵工厂。1950年广州兵工厂与第十五汽车修理厂合并更名为新南机械厂,后奉命迁湖南与辰溪源江机械厂合并,称861厂。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广东造币厂旧址,在黄华路的广东省委党校内。元旦前往,先从黄华路大门进,好话说了很多,但保安就是不让我们进去。“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件任务”,就沿东风路往东走,发现一小路可直通党校生活区、再往党校则没有保安。参观照相完毕,见东边还有一大门,然我们决定仍从黄华路大门出。本想对那位保安说些“气话”,想想今天是一年之首(元旦),大家都要有个好心情及和谐是第一要务,也就作罢!不过,看他表情似也有些无奈与难过。
363. 越秀山水塔旧址
越秀山水塔,也称观音山水塔,位于越秀山西坡,下临解放北路,是历史上广州建造最大的一个水塔。水塔建于原观音山象岗炮台放午时炮旧址内,为钢制球形,高于地面有70米。塔高14.6米、内径12.2米,可容水1100多立方米,塔身为绿色油漆。水塔于1931年建成,可向市区10层楼以上供水。后因水塔容积小,且另建越秀山水库,其作用大减,至1990年底仅向附近小范围地区供水。1999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旧址旁边已经长满了杂草,有些破落,不让进去了。其实,即使经常逛越秀公园的人,也不容易发现球形水塔的存在。我们是有备而来,与老婆很轻松地找到了水塔。对比起现代化的发展,水塔显然已经“落伍”,这是时代的进步。很难想象就这么小点东西,就担任起了越秀一大片的供水任务。据说广州城市供水的历史上曾有过四个水塔,名曰西关水塔、观音山水塔、东山水塔和沙面水塔,现在除观音山(即越秀山)水塔仍保留用作风景观赏外,其余三个水塔已先后拆除,不可复睹。
364.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在芳村大道东73号毓灵桥北侧,始建于 1911
年。1915年广州协同和机器厂仿造一台75马力波轮式火胆柴油机,为中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该厂创办时由陈拔延、陈沛霖和何渭文三人合股经营,故称“协同和”机器厂。该厂旧址今保存有厂房1座,创办人居住兼办公的别墅1幢、仓库1幢和部分早期生产设备如吊机、水塔、车床等。
探访侧记:其实路过很多次,只是不知道其间有这么多故事罢了。现在的广州柴油机厂规模还很大,其还拥有技工学校!
近代的特色建筑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
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本世纪60年代以后,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另:2011年春节去了一探梧州,感到到人家的骑楼保护得真好!!广州的不得与之相比!
365. 永芳堂
永芳堂,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兴建。从上方俯视,永芳堂由对称的外方内圆的双曲面组成,前庭舒展的两翼象征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征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作为永芳堂建筑的组成部分,室外台阶两侧置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雕塑群。
十八先贤铜像是经过学校有关专家反复讨论而确定,位于永芳堂广场两侧,左侧依次为:孙中山、蔡元培、章炳、梁启超、康有为、邓世昌、黄遵宪、魏源(湖南邵阳人)、林则徐、詹天佑、秋瑾、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严复、冯子材、容闳、洪秀全。永芳堂现在为历史系基地,首层是图书馆、阅览室,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孙中山纪念馆,四楼是林则徐、黄遵宪展览厅和中大校史展览厅,牌匾“孙中山纪念馆”是宋庆龄1972年写的,纪念馆上方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字体浑厚有力,非常醒目。
探访侧记:到中山大学,自然要路过“永芳堂”的。其他的不多说,这十八先贤铜像里面就有我们二个湖南人——魏源、谭嗣同,这说明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感到自豪与骄傲。
366. 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在越秀公园内,该石像有一美丽传说: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
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远望,口衔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羊,环绕其身,亲密依偎,或嬉戏、或吃草,或吸乳。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想像出来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道骨,佛法无边。雕塑家们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40多年来,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五羊的传说也广为流传。
探访侧记:以前主动或被动地去过几次。每次去都差不多的感受,那就是人特别多,这次也不例外——人多且天气不好!照相的效果不好。下次再找一个天气好、人又少的时段再来了。
367. 白云机场
白云国际机场,距市中心海珠广场直线距离为28公里,总投资逾200亿人民币,是我国首个按国际枢纽机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超大型枢纽机场,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该机场荣获“2005年中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广州市的一个新标志性建筑、一个展示新广州形象的窗口、一个广州市民喜爱的新景观。
探访侧记:这机场已经用了N次了,拍照留念。
368. 广州宾馆
广州宾馆,座落于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广场,南临珠江,北依越秀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以楼高冠全国而蜚声四方,亦是广州城的地标性建筑。
探访侧记:现在的广州宾馆似乎人气不行,与女儿想去吃个西餐都没有。只有转到旁边的华夏大酒店。至于其服务、其设施就比较一般,最不适应的就是灯太暗,有些昏昏入睡然。
369. 花园酒店
花园酒店,执业界之牛耳,从1985年开业至今,享誉中外二十载,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五星级商务酒店,店徽为广州市花木棉,邓小平同志为花园酒店亲笔题写店名。1982年由廖承志、利铭泽倡议兴建,广州岭南置业公司与香港花园酒店有限公司合作经营。1984年10月建成,1985年8月开业,2006年9月重新装修。是全国仅有的三家白金五星级饭店之一并且是华南地区唯一获选的中国自主品牌酒店。
探访侧记:店徽为广州市花木棉,确实不错。里面环境也不错,特别是后背的假山瀑布及大堂背景。难忘的一家人在其顶层旋转餐厅度过了一个别样的除夕夜:温馨的环境、丰富的美食、旋转变换的景观、灯光灿烂的羊城夜……
370. 东方宾馆
东方宾馆,开业于1961年,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五星级酒店之一。在这里,周恩来、邓小平、撒切尔夫人、李光耀先后下榻;郭沫若、刘海粟、关山月、艾青挥毫留墨……
43年来,接待了海内外无数政要、商贾。
探访侧记:只是去转悠了一下,争取下次去消费一下,即使是喝杯茶。
371. 双溪别墅
“双溪”原是“双溪寺”,寺内有一五宝泉,据记载,当时建双溪寺时无泉水,食水困难,郑仙见此状况,托梦于寺中长老,在后山挖井,见五色土即可告成,次日,寺中和尚果真挖出红、黄、蓝、白、黑五层土,顿时泉水涌流,故称“五宝泉”。“双溪”,因寺内有月溪和甘溪两支泉水绕寺而下得名,后双溪寺毁于战乱,1964年重建,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曾在此下榻,双溪别墅门上“双溪”二字,字体古朴凝重,是当时朱德委员长亲笔手书。
探访侧记:“双溪”这名字有些意思。曾经在这里饮茶几次,这次就没有这样的闲心了。
372. 白云宾馆
白云宾馆,1976年建成的,主楼33层,为当时的中国大陆最高的建筑(117米),可惜这个纪录很快就被国内其他省市的高楼打破;不过,其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纪录却保持了10多年的时间,一直到1989年广州著名的“63层”建成。开业之初,并不向普通市民开放,门口终日有武警把守一直到1983年,开业时总统套房5元/晚
白云宾馆与华厦大酒店、广州宾馆、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一样,白云宾馆同样是交易会的“副产品”。1973年,为了解决外宾住宿问题,国家开始筹建白云宾馆。在定名之初,有两个名字可供选择——“白云宾馆”、“友谊宾馆”。“白云宾馆”寓白云山下、高大之意,当时认为“友谊”用得太滥;而蓝天上一抹“白云”掠过,清新脱俗,又加上该宾馆北依白云山,南临珠江水,取名“白云宾馆”众望所归。
探访侧记:只是去转悠了一下,争取下次去消费一下,即使是喝杯茶。同时,也具体看看改造之后其内部的变化与样子。
373. 松园宾馆
松园宾馆,坐落于白云山麓,南湖之滨,是广东省委接待办的重要接待基地,曾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极富南国园林特色。
探访侧记:曾经去过2次,特别是其泳池很好!本次的探访是“签到式”的。
374. 珠岛宾馆
珠岛宾馆,是一座具有南方园林特色的别墅式宾馆。南邻珠江,北连东山湖公园,绿水环绕,交通方便,有“小岛”之称。岛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荷花映日,白兰飘香,红紫烂漫,鸟语花香,有“江上明珠”之誉。广州珠岛宾馆始建于五十年代初,原称“广东省委小岛招待所”,1970年由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为“珠岛宾馆”,后来由董必武代主席亲笔题写馆名,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主要接待基地,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粤的接待任务。曾接待过国家三代领导人及多国元首、总统,有“广东钓鱼台”的美誉。
探访侧记:以前是在这开会与住宿过。这次将车直接开进珠岛宾馆转悠了一圈(部分地方另有人员把手,就没有去尝试了),又遇其装修改造,故也只是大致看看。今天逛得有些累了,倒在车里睡了一个午觉,之后才将车开出这珠岛宾馆。
375. 华侨新村
华侨新村,东邻黄花岗公园,西至淘金路,南起环市东路,北至广九铁路。原是一片荒丘,1955年由归国华侨
组成“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于同年5月动工。1958年建成,并命名“华侨新村”。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有花园式独立庭院177座,公寓291座,大多数为2-3层,小洋楼,设置小花园,绿化环境优雅。是一个典型的华侨、侨眷社区。
探访侧记:以前交“路桥费”还偶尔去华侨新村。这次就顺便去看看。只是世道变化快,当年的乱葬岗,如今倒成了广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了,成了房价最高的区域之一了,当年的1-2层的建筑,现在成了城中的别墅而更加珍贵了。
376. 矿泉别墅
矿泉别墅,位于广州市三元里大道 501
号。按国家三星级标准,融合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装修,集住房,餐饮,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大酒店。其园林建筑成就和优质服务蛮声酒店行业
2005 年广州伍福公司出资重新装修,使百年老店重现辉煌。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这别墅已经不“别墅”了,已经被周围建筑淹没了,因此花了不少的功夫去寻找:首先是在三元里大道上来回掉头几次,走了冤枉路;其次是误入矿泉街这一城中村去,导致行车困难。最后又到了三元里大道,看见一还有停车位的“盛京酒店
”,那赶紧停车慢慢再找吧!歪打正着,就是这个地方了。但找个半天也没有感受到“矿泉别墅”曾经的辉煌,只是其墙壁上的“矿泉别墅”字样才使人相信这就是它了。本想在酒店吃顿中午饭,无奈几乎没有吃饭的人,感觉有些“不妙”,就此作罢!(真是浪费一个“名额”)
377. 山庄旅舍
山庄旅舍,位于白云山,修建于1962年,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以“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山庄旅舍的庭院景物融入大自然,充分演绎了“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传统园林文化,1993年,荣获中国建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2005年,荣获广东最佳生态园林酒店、十大最具魅力酒店的称号。山庄旅舍的前身是苏东坡的嫡孙、南宋太尉右丞相苏绍箕修建的苏氏宗祠“月溪寺”。明初,改建为岭南著名的“月溪书院”,成为名人墨客汇聚之地。建成后的山庄旅舍接待过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曾在山庄旅舍举办重大国事活动;董必武先后两次下山庄并题“山庄旅舍”;邓小平也曾莅临山庄小憩。山庄旅舍凝聚了广州的历史、文化;浓缩了广州的青山、秀水。
探访侧记:山庄旅舍的设计还是不错的,终究是莫伯治大师的作品啊!但是,仅有外部“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不够的,还要以人为本!因白云山里湿气重,加之这建筑的通风不良,另外禁止机动车上山导致客流减少,住过之后才知道房间有些霉味。在这里吃饭是比较便宜。这里印象最深的是董必武题写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下次爬山时,再去住上一个晚上,感受一些白云山的宁静。
378. 学府风韵
学府风韵(中大北门广场)位于滨江东路,该处是原岭南大学的正门,1952年中山大学从石牌迁入时,也曾以此门作为学校的正门。整个北门广场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训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组成。
探访侧记:这“学府风韵”的名字倒起得不错。这是在“三年一中变”中被重新规划建设的,是广东省首个开放式校园广场,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式双层牌楼,包括五山、大学城在内,似乎有中山大学的地方就有这个牌坊!虽然细节也不完全一样,但有些泛滥了,另外,这牌坊比起四十年代的旧牌坊更大。
379. 紫云山庄
增城紫云山庄,位于新塘陈家林的紫云山坳。山庄大门的祥云石塑上刻着“紫云山庄”4个大字,进入广场是两侧耸立的古罗马式石柱,草坪中白玉色、紫铜色的欧洲少女塑像亭亭玉立,一尊威武的骑士塑像衬托出欧式建筑的社区会所的高雅气质。
探访侧记:本想再深入到别墅区看看,被保安拦住了。
380. 广州碑林
广州碑林的前身是白云寺,白云寺建于宋朝,是广州历史悠久的古寺之一,被毁于抗日战争期间。1992年在此新建了广州碑林。摆置了碑刻近三百块,收集了部分历代名士、现代诗人、书法家歌颂岭南风光、羊城、白云山的诗词、书法佳作。分为摩岩石刻区、南雅堂、仙黑轩三大景区。“白云山赋”是碑林中最大的一块碑,重约4吨,由徐续先生撰写,它的主要内容描述了白云山一年四季美丽怡人的景色。
探访侧记:以前还收门票的,现在不用了。 另,最近陪母亲又去了一次。
381. 雅宝新城
雅宝新城,是花都区房地产开发的“月亮工程”,位于107国道高速公路海布出口附近,天马河两旁,西北面傍山,东南面平整开阔,总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规划有三座豪华会所、高尔夫球场、中小学、大型购物商场、酒楼、医务所、银行、人工湖、人造沙滩、烧烤场、山顶公园、观景台等,配套设施齐全。商住楼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其中大小别墅400座。
探访侧记:开车直入即可,保安还给你敬礼。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382. 南沙牌坊
南沙牌坊,当然位于南沙区了,是以前进入南沙的必经之路。
探访侧记:其实,也不存在什么探访不探访的,只是经过这牌坊,觉得有些特点,且规模宏大,几乎是南沙的象征,就将其列入其内。我想只要这牌坊不倒,过不了多久其必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至少是内部保护单位吧!
383. 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跨越珠江干流狮子洋出海航道。大桥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主跨888米,单跨双铰简支悬索桥,矢跨比1/10.5,宽度为35.6米,双向六车道,中央设1.5米的分车带,桥下通航净空60米,1997年五月建成通车。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虎门大桥的建成通车,跨海连接了虎门、番禺两地,使东莞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而今,硝烟不再,天青海阔,波澜不惊,天堑变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见大桥飞架,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信步桥头,则气象万千,云樯帆影,尽收眼底。
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桥下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它是中国的第一座加劲钢箱梁悬索结构桥梁,主缆是由一个个直径为1.2米的钢箱焊接而成,里面装着14000根钢丝。主跨度是888米,是全中国第一长。主跨是指从虎门这边岸到江中心的横档岛这一段距离。4、是它的副跨度237米,是全世界第一!
探访侧记:应该说有三个层次的探访:其一是常规的,开车通过其桥面,本想停车下来踏勘一下,但考虑到本身安全因素及大桥的安全管理规定,只有作罢!最多就是打开故障灯,慢速通过一下而已,我想后面的车也是理解的——不就是想看看大桥雄姿嘛!何况通行费不菲,需要40元;其二是,在虎门侧及番禺侧,最佳就是在下横档岛看看其雄姿;第三层次是,2007年国庆,一家人坐椰香公主号滚装船从番禺出发到海南岛的秀英港而从其下穿越过,最近的穿越就是我们坐过快艇到横档岛。
384. 南航碧花园
南航碧花园,是南方航空公司投资兴建的大型山水生态别墅。它位于花都北部王子山下山野之中,远离城区繁嚣,青山绿水衬托,一派大自然优美环境。它为航空界人士提供清静的休闲度假胜地,同时也是航空小姐的培训场所。
探访侧记:开车进去溜达一圈,感觉这南航碧花园很好。有山有湖,错落有致。在湖边小休,感觉不错!另外一家祖孙三代在玩耍,大家聊了一会。顺便去售楼部转悠一下,感觉到价格很贵;出得南航碧花园,行驶在路上,感觉是离市中心太远!时空变换,心态也在变。其间,女儿还“将我军”——没钱买不起呗!
385. 广州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是全中国铁路枢纽之一,广深铁路、京广铁路及广三铁路均交汇在此。广州站原址在大沙头,当时是广深铁路的终点站。而广三铁路的终点站就在石围塘。1951年广州火车站迁至白云路。到了1974年,广州火车站落成启用。
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南方工商业急速发展,不少人纷纷到广州寻求出路。广州火车站成为民工聚集地。每逢春节前夕,不少民工赶着返乡过年,使广州火车站在这段期间可以聚集超过10万名返乡民工。而民工使尽一切方法登上返家列车也成为广州火车站的写照。与此同时,广州火车站治安之差亦同样是其写照。
探访侧记:虽然现在广州火车站的治安比以前好得多了,但如果没有什么事情最好还是不去,万一被偷、被骗、被抢、被碰瓷、被威胁了,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即使上述问题没有,去火车站也是给本来拥挤的火车站增加压力。至所以将广州火车站也纳入“发现点”,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经过火车站才第一次踏入广州的土地,而不是白云机场及其它地方。我相信再过不长时间,火车站也将成为文物的。
386. 丫髻沙大桥
丫髻沙大桥,是环城高速公路跨越珠江主航道的一座特大桥梁,是广州东南西环标志性工程,全桥总长1084米,其主跨跨度为世界同类桥梁首位。主桥为76M+360M+76M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该桥是集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于一体的典型范例,其主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名列前茅,施工采用了先进的竖转加平转的施工工艺,也是世界上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平转加竖转)的桥梁。大桥的建设凝聚着业主、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监控、监测单位和国内数十名桥梁专家的智慧,荟萃了我国建桥技术的精华。2004年丫髻沙大桥入选首届“中国十佳桥梁”之列。
探访侧记:丫髻沙大桥是“豆腐渣工程”无疑了!每走一次,都骂一次,主要是自其通车以来,一直在“修路”,大桥的4车道被人为调整为二车道,导致经常塞车!舆情纷纷。从禁止15吨以上的大车经过之后,虽好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又有大货车上去了,没有人管理,又导致大塞车!有关方面怎么对得起其“中国十佳桥梁之一”的称号了?!这称号怎么评的?问题的另外一面是,这么差的桥都可以评上?唉,不去评论。
387. 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位于沙面南端、面向白鹅潭,为一座五星级宾馆,由广东省旅游局与霍英东投资兴建,于日开业。楼高28层,有843间客房,餐厅30个。1990年被评为地中国大陆首批五星级宾馆之一。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间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也是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
开业近十六年来,共接待了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总统布什、尼克松、德国总理科尔及卡斯特罗、基辛格、西哈努克、李光耀等国际名人都曾在此驻足。邓小平更是三次莅临“白天鹅”,并亲笔题字,这在国内中外合作的高星级宾馆中是绝无仅有的。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而这家第一年营业就盈利的酒店,创造了酒店业界的神话。白天鹅宾馆是我国第一家四门打开对群众开放的高级酒店,成为宣传改革开放的窗口,增强了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探访侧记:一家人去走走逛逛,即使不去消费,去欣赏一下其商品部也是不错的,特别是还有“免费的象牙雕刻”展览,我们买不起,倒可以看看的。另外,一家人在白天鹅宾馆也过个一个有意义的除夕夜。
388. 平安大戏院
平安大戏院,位于广州十甫路125号。1951年由私人同益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成开业。是广州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戏院,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电影的票价够便宜实惠。
探访侧记:最好的探访就是在这里看场电影,可惜没有!
389. 南沙大酒店
南沙大酒店,位于珠江口西岸,坐落于蒲洲山下,依山傍海。从酒店步行5分钟便可到达南沙新客运港,从这里坐船去香港只需一个小时。霍英东基金会投资兴建的。南沙大酒店具有旅游、度假、住宿、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
探访侧记:印象最深的是其造型及大堂里面的竹子。今年春节一家人去探访了一下,住了一晚。原以为是春节期间很便宜,结果却不是。
390. 广东科学馆
广东科学馆,坐落在越秀山南麓,中山纪念堂西侧,奠基于1956年,1958年竣工,是陶铸同志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活动而批准兴建的,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广东科学馆环境清新幽雅,周围绿树成荫,整座建筑宏伟壮观;琉璃绿瓦,飞檐滴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中山纪念堂相映生辉,是中国最早兴建的科技活动场所之一。
探访侧记:很容易找。建筑很有气势,只是我们没有进到里面去看看其内部结构。
391. 中国大酒店
中国大酒店,位于越秀区流花路100号,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它的发展商是香港新世界发展、长江实业等公司。1984年落成开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酒店。
探访侧记:从来没有去消费过。现在每天上班都要经过它门口。感觉酒店的名字似乎取得大了一些——中国大酒店。不知道当时怎么批准这个名字的,按照现在的《商标法》,这似乎很难合法的,在广州类似的命名还有一个“新中国大厦”。
392. 广东贸易中心
广东国际大厦,位于环市东路371-375号,东与白云宾馆,花园酒店相呼应,西与广东电视中心相伴屹立,背靠麓湖风景区,显得格外壮观。本工程由一幢63层主楼,两幢副楼组成。高度是200米。
探访侧记:广东国际大厦是广州、乃至广东经济发达的象征!是广州甚至是广东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直到现在,其与广东电视大厦等组成的天际线仍然是广州最为漂亮的天际线之一。只是在中信广场起来后,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特别是随着广东国投的破产,其名气更加下降了,当然除了拍卖事件外。
393.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珠江南岸琶洲岛,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是21世纪广州城市新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观光景点之一。会展中心创下两项“世界第一”:单体展馆面积世界最大,钢横架跨度世界最长。其智能、通风、交通等几大系统,都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在设计上,会展中心是一座注重建筑节能及室内外生态环境、集建筑艺术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建筑。它采取“北低逐渐南高”的流线形设计,体现出“飘”的动态意念。
探访侧记:匆匆路过,拍照而已,曾经去参观过一次车展与皮具展。
394.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1959年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迁至此。
探访侧记:苏式的建筑,但配现在的外饰,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18:29:19&&&&
Post #28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G5老黄 离线 G5老黄
G5老黄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这么长,,没看完,马克一下,,
18:31:13&&&&
Post #29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大罗gz 的头像
已通过实名认证
发帖:1200
来自:广州
只看此作者
民国期间的特色建筑
395. 永安堂
永安堂大厦,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坐西向东。解放前,它曾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它是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在国内生产和经销“虎标”万金油等良药的主要场所。
号称“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的胡文虎(年),出生于缅甸仰光,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是南洋著名的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1908年继承其父胡子钦留下的一间永安堂中药铺,根据中西药理,刻苦钻研中、印、缅古方,利用西方先进的制药技术,并重金聘请医师、药剂师,将其父创制的“玉树神散”秘方改良成既能涂又能内服,携带方便的“虎标”万金泊,曾风靡全世界。
据估计,当时地球上全人类有半数以上的人们购买和使用过“虎标良药”。广州永安堂就是胡文虎在他的事业鼎盛期在广州设立的分机构。此外,胡文虎还创立了群星灿烂的星系报业集团,形成遍及全球的庞大报业网。而且胡文虎一生乐善好施,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