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失智老人人进养老院退休工资不够怎么办

养老院不愿接收照顾 失能失智老人深陷养老之忧
大连晚报万恒 张瑜
  桂林养护院的护士陪一位老奶奶聊天。  78岁的牟桂琴老人在中山区桂林养护院里已经住了整整两年。虽然因为脑梗发作失去了语言和行动能力,但是老人的恢复状况很好。她的儿子说:在这里母亲得到的照顾“比在家里强得多”。但并非所有像牟桂琴一样的失能失智老人都能住进一家顺心如意的养老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愿收住脑梗、奥本海默综合征、瘫痪等失能失智老人在养老行业中已成普遍现象。即使收住这类老人,昂贵的收费和在亲属们看来类似“霸王条款”的免责协议也令亲属们很无奈。虽然也有像桂林养护院这样专门接收失能失智老人,并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特殊养老院存在,但限于成本、规模等诸多因素,这类养老院的普及推广还面临难题。  家属的烦恼:老人被4家养老院拒收  在中山区桂林养护院的一级护理房间里,牟桂琴每天除了可以享受到护工对她个人卫生、房间卫生和生活起居的全面照顾外,还可以接受包括了不定时的查房和医疗特护,以及每天的定时检查等等。  如果得知牟桂琴老人的境遇,市民王俊福(化名)一定会想尽办法把父亲送到这家养老院里来。他告诉记者,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父亲曾经先后被四家养老院拒收。“没有一家养老院愿意接收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王俊福说,有一家私立养老院愿意接收,但是却提出了高出普通老人一倍的收费标准,而且还要签订在王俊福看来“十分苛刻”的免责条款。“最终我们只能兄弟几个轮番请人照顾老父亲。”  记者了解到,2012年,我市一家养老院为了“退回”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入住老人,甚至和老人亲属对簿公堂。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sherryjia]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8成失能失智老人不愿住养老院 半数人月收入不足千元_网易新闻
武汉8成失能失智老人不愿住养老院 半数人月收入不足千元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姚德春
贫困、疾病和失能是老年阶段的“三大风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日趋加重,老年人失能失智问题也日益突出。昨日,记者从武汉市老龄办拿到一份刚刚出炉的《武汉市失能失智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武汉市共有失能失智老年人26693人,占全市146万60岁以上老年人的1.83%。也就是说,每100位60岁以上老年人中就有2人为失能失智者。
近半数失能失智老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
失能老人,是指丧失正常基本生活能力的老人。失智老人,俗称老年痴呆症患者。另外,考虑到80岁以上高龄老人在自理能力方面的逐步退化,国际上通常都把对高龄老人的照护视为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
根据武汉市老龄办今年3月至8月的调查,在这2.6万余名失能失智老人当中,女性失能失智老人多于男性。其中男性11777人,女性14916人。“老年人年龄越大,失能失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武汉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说。
《报告》还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月收入、日常照料等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失能失智老年人月收入状况偏低。其中,无收入的有2163人,占8%;1000元以下的有12117人,占46%;1000元—2000元的有7840人,占29%;2000元以上的有4573人,占17%。
“中心城区大部分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新城区绝大部分失能失智老年人基本上没有收入。”该负责人说,大多数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经济收入都比正常家庭低,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支,且收入都来自于低保、残疾人补助、高龄津贴和子女的供养费用。
八成失能失智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
《报告》称,从当前失能失智老人的居住状况看,只有5%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在专业养老机构居住;80%的失能失智老年人与老伴、子女或亲友居住在一起,日常起居能够有所照顾;有15%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还处在独居状态,日常生活缺乏照顾,十分艰难。
“由于养老机构资源有限,加上失能失智老人自身条件有限,要想有更多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到养老机构得到专业护理并不现实。”该负责人称,他们对失能失智老人是否愿意去福利院居住进行了调查,愿意到各类养老机构养老的有5130人,占19%;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有21563人,占81%。
调查中,绝大部分老人们都不愿意去养老院。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收入状况影响老人不能去养老院养老,住福利院费用偏高,对于这些失能失智的老人来说,高昂的护理费使他们望而却步。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更是一床难求,农村老人既没有收入,子女条件也都不好,居家养老是目前他们养老的主要选择。二是老人们养儿防老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认为自己有儿有女还是自己的子女照顾好些,以免别人说闲话。三是家人也不放心让老人到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去生活,所以绝大多数老人们都愿意在家中享受护理服务。
100家社区养老院优先保障失能失智老人
“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月的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基本生活费用支出和基本医疗费支出。”该负责人说,接近半数的失能失智老人每月医药开支在500至1000元。
据介绍,从失能失智老年人目前享受政府给予的各类优待情况以及对晚年生活的要求看:有21606人次的失能失智老人享受政府的各类优待、津贴,占81%,超过六成的失能失智老人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免费的居家护理服务。
该负责人说,目前,武汉市实施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工作赢得了广大老年人的赞誉,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全市只有2364位失能失智老年人享受到了由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仅占失能失智老年人总数的8.86%。
为此,武汉市老龄办建议,武汉应建立专门的护理型养老院,为重度照料等级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和已集中供养的“三无”对象中的重度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集中照料服务。同时,借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作法,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该市新改建100家社区养老院。这些社区养老院将优先保障低收入老人和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使他们既能在家门口养老,又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本文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无子女老人有钱难进养老院:院方要查收入证明|养老院|老人|退休金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无子女老人有钱难进养老院:院方要查收入证明
品百叟宴看重阳祈福
  参与重阳祈福演出的演员们正在准备。昨日,2013北京重阳宣传文化活动在门头沟区定都峰启动,活动主题为“幸福重阳?和谐北京”,由首都文明办、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等单位主办。活动现场,百名老人登高望远,参加了有重阳糕吃、菊花酒喝的百叟宴,还观看了古代皇家丰收祭天祈福与民间重阳习俗古装表演。 新京报记者 黄月 赵力 摄影报道
  无论是“丁克族”的养老规划,还是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现实,现在,越来越多的无子女老人期待着“机构养老”。今年7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施行,使得无子女老人难住养老院的困局“部分破冰”。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无子女老人仍然无法“自行”入住养老院,由亲属、单位、街道提供的担保,成为了他们“机构养老”的一道门槛。此外,对于这些老人,多家养老院还表示会重点审核他们的收入是否足以支付入住费用。
  养老院等于“丁克未来的家”?
  多家养老院要求必须有送养人,担心老人自己无法承担各种费用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没人做主”
  一年前,83岁的丁玉(化名)曾鼓起勇气,给朝阳区一家养老院打过电话。号码是从民政热线96156查到的,一直记在她的记事本上。记事本上记的都是她认为最重要的信息,比如给她动过手术的医生的名字,比如妹妹的忌日。
  丁玉一辈子没结过婚,一直和妹妹夫妇同住。她说,随着妹妹和妹夫相继离世,自己越来越不爱和陌生人说话了,几次摸起电话想打,心里却莫名感到紧张害怕。“接电话的是个女孩,告诉我必须要有直系亲属签字。”丁玉记得很清楚,正是这个答案,帮她下了继续独居生活的决心,“因为没有退路了。”
  丁玉遇到的问题,在失独老人、“丁克”老人等群体中都有所体现,他们因无子女签字而无法入住养老院,数度引发舆论风波。
  “养老院=丁克未来的家”,在一些丁克论坛里流传着这样的“养老蓝图”。有网友称,“养儿防老”不如“攒钱防老”。年轻时奋斗,老了可以住进更高档的养老院享受更好的服务,无子女也不要紧。丁克们的涌现,加上失独老人的增多,已使得无子女老人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群体。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曾统计,北京市的失独老人近8000名。这些失独老人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
  今年7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施行,规定养老院应同老年人或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按照专家和官员的解读,这相当于降低了这些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门槛――无儿女签字也可住养老院。
  但据记者调查,如果没有亲属、同事、社区干部等作“担保”,无子女老人不能自行到机构养老,即依然不能自己把自己“送”进养老院。北京多家养老院表示,新规定施行之后,老人入住养老院仍然需要“送养人”或“监护人”。部分养老机构坦言,希望“送养人”不是个人而是单位,“比如老干部处室、居委会,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能找到人。”
  据香山附近的千禾敬老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无子女老人,养老院面临着一些风险。第一是经济风险,“比如物价上涨,饭费、房费的增加。”她举例,明年1月起,该养老院的饭费可能要从600元涨到800元。另外,随着老人步入高龄,从自理到半自理,生活能力逐步下降,护理费用也会随之升高,“这些都需要担保人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第二,和中青年人不同,老人突发急病重病的风险较大,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置,也需要征求送养人的意见,“比如老人突然昏迷,要不要插管,上不上呼吸机,谁说了算?”金盏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称,养老院已经收住了三四个无子女老人,但都是由居住街道、原单位作为担保的,目前还没遇到过紧急情况,“都是人命关天的事,养老院不敢独立承担这种风险。”
  多家养老院表示,对于无子女老人,“送养人”最好有亲属关系,比如侄子侄女、弟弟妹妹;其次,可以是单位、街道、居委会。“我们更希望和送养人之间是公对公的关系。”海淀区一家养老院的相关负责人坦承,如果单位的老干部管理处、工会组织等送老人入住,养老院会更踏实,“如果遇到了突发状况,找单位远远比找个人容易。”
  子女出国谁有权“送养”老人?
  多家养老机构表示老人入住养老院需要取得子女授权,自寻“委托人”养老院不认
  “寂寞。”自从儿女双双出国,76岁的蔡淑云有时也会动动住养老院的念头。
  蔡淑云老家在江苏扬州,在北京没什么亲戚。老伴前几年患癌症去世后,她总是一个人打发日子,“一碗粥就能吃一天。”蔡淑云家住东城区的平房,街坊邻里都比较熟悉,“你送我上养老院吧,我写个委托书,有什么问题让他们找你。”有时候她会开玩笑地跟邻居这样说。
  儿女因在外地、国外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身边,谁有权将老人送进养老院?记者昨日询问多家养老机构,均表示入住养老院需要取得子女授权。
  “如果没有子女授权,容易产生纠纷。”金盏老年公寓工作人员表示,老人的朋友、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等,都可以作为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联系人,负责老人发生紧急、意外情况时的联络。但如果老人有亲生子女,这种情况下通常养老院会要求取得子女的同意,并出具“将老人入住养老院相关事宜委托给某某全权负责”之类的书面委托。
  对于老人自行寻找一名“委托人”,自己写“委托书”,部分养老机构表示不能予以认可。
  海淀区一家养老院表示,很久以前曾收住过一名老人,入住时老人提供的联系人是他自己指定的“委托人”。但随后,这名联系人以不能承担责任为由和老人解除了协议,双方都没有知会养老院。直到一次老人生病,养老院致电联系人方才知情,“这件事情让我们很被动,以后再不能接受这种做法了。”
  挣多少钱住多少钱的养老院?
  对于无子女老人,多数养老院要求其收入“打出点富余”
  拿出5000多元的退休金证明之后,海淀一家养老院才答应收住80多岁的李老太。
  第一眼看到李老太后,接待她的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有些“含糊”。曾在一所重点高校工作的李老太一辈子没结婚,生活只能半自理。她惟一的亲人是妹妹,也没有行为能力。
  由于是事业单位退休,李老太的退休金比较高,今年“涨工资”之后超过了5000元,能独立负担一家条件不错的养老院费用。近日,学校老干部处征求了李老太的意见后,将她送到了养老院。
  根据北京民政信息网站上的公示,海淀区一共有33家养老院,位置越靠近西北,床位价格也渐趋便宜。李女士选的这家养老院价格并不昂贵,四人间阳面的房间标价是2650元。如果不介意朝向,阴面双人间为2550元。
  “我们也有苦衷,尤其对于这种无子女的老年人,希望他们的收入能打出点富余。”养老院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房费是2000多元,希望老人的退休金能在3000元以上。记者随即咨询数家养老院,也得到了类似的答复。
  “如果是由子女送养的,我们不会审核老人的收入。”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无子女老人是否能独立负担机构费用,养老院的态度会相对谨慎。该工作人员说,如果老人的工资不够高,但能拿出其他收入证明,也是可以的,“比如有的老人将房屋租出去,能有稳定收入,加上退休金,这种也没问题。”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原标题:“丁克老人”有钱也难进养老院)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公办养老院床位少民办收费贵 失智失能老人入院难
我的图书馆
公办养老院床位少民办收费贵 失智失能老人入院难
  沪上养老问题愈来愈棘手,而摆在独生子女家庭面前的更是"一子养四老"的难题。但是就目前养老机构的发展来说,远远跟不上老龄化加快的速度。&&&&
  日前,青年报记者调查了上海高中低端的养老机构,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与困境。针对床位紧张、护理人员紧缺的情况,许多专家提出了应开拓周边资源、积极扶持社会各界开办养老机构等建议。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袁诗怡 张立
  困境一
  公办床位荒!荒!千名耄耋老人等着“抢床位”&
  近日,青年报记者从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得知,现在已有1000多名老人在排队,哪怕是排队老人也必须要符合年满80岁,拥有本市户口的硬性条件。
  “我们这里一共有45张床位,早就住满了,排队等候的人一大堆,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入住是未知数。”闸北区彭浦新村第二老年公寓的程院长告诉青年报记者。
  闸北区社会福利院的业务科负责人也坦言,“现在全护理的老人床位已经没有了。”
  “我们现在已经没有空床位了,而且你家要入住的老人不能有会影响其他老人的疾病。”虹口区的“凉城复馨敬老院”是一家公办的养老机构,他们规定家属每天的探视时间只能在8:30~16:00,在收费标准为3000元/月,包含了伙食、护理、以及机构内部提供的娱乐设备等。
  ……&……
  “有的家庭将子女送到养老院并不是子女不孝,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就职于徐汇区养老机构服务指导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比如住房困难、老人患有重病,难以照料,子女工作太忙顾不过来或者老人年龄太大、放在家里不放心等。”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更加突出的问题是,自2013年起,上海市新增老龄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
  市政协委员,杨浦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立新表示,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令人窘迫的是本市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却越来越大,以杨浦为例:该区目前有养老机构50家,床位总数6567张,仅占该区老年人口比例2.5%,尽管“十二五”期间规划再扩建8个养老院,新增床位2000个,但届时面对该区32.5万老年人口的需求仍是杯水车薪。
  由此可见,本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床位紧缺、“一床难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将是本市今后养老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困境二
  民营价格贵!贵!会费近百万元令人望而却步
  中美合资养老机构凯健国际:15000元/月,全包;亲和源老年公寓:交付会费成为其会员方可入住,会费分四个档次:45万元、65万元、88万元、98万元,会员享有对房屋的终生使用权……面对着挤破脑袋也进不去的公办养老院,一些民营养老机构填补了这一空缺。据了解,在上海,许多中外合资的高端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都堪称一流,但是高额的费用还是令许多家庭都望而却步。
  据凯健国际老年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我们会有专车接送参观养老院,但是真正入住的老人却不多,尽管他们对于我们的服务和设施都满意,但一个月一万五的价格不是所有的家庭能承受得起的。”据市场部相关负责人金小姐介绍,收费主要是由两部分,一是房间住宿、餐饮、客房服务、水电煤等,另一部分是护理费。“在价格相对低廉的公办养老院,通常是一个护工看护一个房间的老人。而在我们这,则是一个团队负责一个人。”
  除了传统的机构养老形式,亲和源老年公寓推出的这种会员制的方式,成为了一些积蓄丰厚的退休老人的选择,但这种看似比房价低的会费制,仍不是多数老年人能够负担得起的。
  与此同时,在调查中,青年报记者发现一家公办的养老院——位于长宁区的“西郊协和颐养院”亦有足够的空床位,但其价位却不菲。“单人间的房费是在元/月,套房一室一厅的12000元/月,二室一厅16000元/月,全护理是元/月……”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类似这样的收费标准,很多老人表示根本住不起。连许多中等收入的上海家庭子女也直呼“承担不起”。
  困境三
  护理人员缺!缺!专业医护团队更是少得可怜
  去年春节期间,有媒体报道过一篇“沪上养老机构春节遇护工荒”的文章,揭示了一名护工照料20名老人的人手紧缺现象,沪上养老机构护工的收入、地位都不高,因此每年人员都会大量流失,国家也未曾出台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导致养老机构内部人手缺口越来越大。
  按照规定,护理员与需要一级护理的老人比例应是1∶2.5至3.5。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据非官方统计数字,在部分民办养老机构中,该比例为1∶7,甚至更高。而在一些无证养老机构情况更加严重。据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崇明的一家“托老所”开办人沈某表示,他自己身兼多职,既是护理员、又是厨师。“像我们这种在民房里办托老所的很普遍。本来每人每月收费只有500-800元,不算太高,因此,专业持证的护工我们一般请不起。”
  同时,医护团队在各大养老机构的数量也是少得可怜,一位长久在养老机构服务指导中心从业的人员解释道:“内设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是没有的,养老机构负责的是‘养’。”
  据了解,沪上的民办养老机构平均一家机构仅有一至二名医生,医生所做的仅仅是帮助老人测量血压、配药等基本医护事务。“如果有突发疾病只能送到医院去”。
  而上海地区除了一级市区,例如:徐汇、静安等拥有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类似青浦等较为偏僻的郊区,周边没有大型医院,很容易就导致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完善。
  [隐性门槛]
  失智、失能老人屡屡被拒
  难以承受的高额费用与紧缺的床位并不是养老路上的唯一难题。因为养老机构资源的短缺,老人要想进院一般都得经过“层层筛选”才有排队等候的资格。
  精神病、老年痴呆一律不收
  “针对老年痴呆、传染病、精神病老人一概不接收。”这是长宁区一家颐养院的入院条件,同时也是许多养老院的“潜规则”。
  今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但现实却是,这类需要特别关照的老年群体却被多数公办养老机构拒之门外。
  而在本市,专门收治这类老人的护理院仅有100多个。
  失独老人难找担保人
  当被问及老人是否可以独自申请入院时,闸北区彭浦新村第二老年公寓的程院长表示:“老人入院必须要有担保人,且必须是直系亲属。”而位于嘉定区的一家民营养老机构上海颐康家园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不论是公办还是民营,担保人始终是老人入院的必备条件,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老年群体:失独、独居、丁克等家庭来说,寻找担保人并非一件易事。
馆藏&13165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智老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